首页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无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鲲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众所周知,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那么,在中国文学或文化中,鲲鹏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一面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一面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因此,他们就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一丝精神慰藉。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飞举的大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哲学内涵的世俗化,始于郭象。其《庄子·逍遥游注》题解说,所有事物只要顺乎本性,称乎所能,且又符合各自差异的本性,就是一种逍遥。也就是说,鲲鹏翱翔云空,斥鴳悠游蓬蒿,在逍遥这一点上,二者是没有差别的。于是,本来“有待”的鲲鹏,也就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了。鲲鹏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始于嵆康。其《卜疑集》说:“夫如是,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这里,“大鹏于南溟”是与“人间之委曲”相对立的意象,于是,大鹏也就摆脱了“有待”羁缚,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象征。这就将大鹏意象的内涵诗意化了。后来,阮修借助其创作的《大鹏赞》中的鲲鹏意象,表达出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和自由精神,使之成为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到了唐代特别是盛唐,鲲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李白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如果说《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还保留着庄子鲲鹏意象的痕迹,那么他所创作的《大鹏赋》则彻底改造了《逍遥游》中“有所待”的鲲鹏意象。一切神奇之鸟都“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至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风度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浪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自此之后,鲲鹏也就成为自由翱翔的象征了。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也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是中国文本接受的一种独特方式。这种“何必不然”,或是断章取义,如嵇康、阮修截取鲲鹏意象以抒情,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或是引申说理,如郭象对鲲鹏意象的哲学阐释,借《逍遥游》的阐释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或是自由创造,如李白的《大鹏赋》则是在大鹏意象中,寄托一种激荡天地、冲绝桎梏、自由飞翔的襟怀。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n鲲鹏意象的变化,正是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创造出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也因此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鲲鹏意象的内涵之所以在魏晋时期发生转换,与当时文人追求身名俱泰、任诞逍遥有关。B.受郭象对《庄子·逍遥游》中鲲鹏哲学解释的影响,嵇康将这一意象进行了诗意的转化。C.魏晋的阮修与盛唐的李白分别在《大鹏赞》和《上李邕》中把鲲鹏作为了自由的象征。D.“断章取义”“引中说理”和“自由创造”是中国文本接受领域常见的三种主要接受方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提出问题之后,接着阐明了鲲鹏由“有所待”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的过程和原因。B.文章第二段列举郭象、嵆康、阮修等人事例,论述了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是从魏晋开始的。C.文章第三段引用李白《大鹏赋》中的诗句,意在强调鲲鹏已成为具有盛唐气象的审美意象。D.文章第四段通过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阐释了在文本接受过程中进行审美创造是一种必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按照郭象对“逍遥”的解读,万事万物虽有差异,但都可能达到顺乎本性、称乎所能的逍遥。B.文中谈及截取意象以抒情,那么,用典这种艺术手法有时也能体现这种文本接受的方式。C.从文学创作角度看,后代对大鹏意象的解读是对《庄子·逍遥游》中鲲鹏的有意识的“误读”。D.经典意象能够形象呈现并影响深远,一般都要经哲学的世俗化解读与诗意的形象化再现。【答案】1.A2.D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受郭象对《庄子·逍遥游》中鲲鹏哲学解释的影响,嵇康将这一意象进行了诗意的转化”分析错误,文中只是说了“鲲鹏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始于嵇康”,说嵇康“受郭象对《庄子·逍遥游》中鲲鹏哲学解释的影响”的说法于文无据。C.“魏晋的阮修与盛唐的李白分别在《大鹏赞》和《上李邕》中把鲲鹏作为了自由的象征”说法错误,原文是“如果说《上李邕》……还保留着庄子鲲鹏意象的痕迹,那么他所创作的《大鹏赋》则彻底改造了《逍遥游》中‘有所待’的鲲鹏意象”,所以不是《上李邕》,而是《大鹏赋》。D.“……是中国文本接受领域常见的三种主要接受方式”分析错误,由原文“鲲鹏意象的变化,正是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可见是“中国文本领域”而不是“中国文本接受领域”。\n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阐释了在文本接受过程中进行审美创造是一种必然”的说法不正确,由原文是“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也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可见本段的分论点是“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D.“一般都要经哲学世俗化解读与诗意形象化再现”说法以偏概全,不能因为魏晋时期对庄子的鲲鹏有不同的解读就说“都要经哲学世俗化解读与诗意形象化再现”。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你最想写什么作业?”“我想写体育作业。”小时候,很多人一定都开过这样的玩笑,没想到体育课留作业竟然要成为现实了。9月22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答记者问时透露,不远的将来,学生们的作业列表中,将加入一项全新内容——体育作业。近年来,“体教融合”的理念被屡屡提及,这对开出高质量体育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教育与升学过程中对体育课的重视,也多次被搬上台面讨论。例如,云南省宣布,从202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将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提升到100分,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主科”语数外并列。体育课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如果说,之前的举措与提议大多集中于分散层面,以发挥其导向作用,那么“体育课留作业”则是实实在在地打响了“体教融合”改革的响亮一枪。体育课留作业不仅是局部改革,可以说是对过往只注重文化课而忽视体育锻炼的纠偏,毕竟老一套教育模式的隐患已经显现出来。但是,体育课应该留怎样的作业?如何平衡体育课作业与文化课作业的时间分配?如何“批改”体育课作业?……这些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体育课的终极意义都是培养健康的体魄,并在此基础上发掘适合学生的运动爱好。体育课作业应该走出刻板模式,探寻更多灵活高效的方式。(摘编自《体育课不该“燃烧自己照亮语数外”》,《中国青年报》2020年9月24日)材料二:\n为了调查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的原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课题组发起了本次调查。调查报告还提出了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几点建议,介绍了“新体育课”模式,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试行该模式,并予以推广。(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深圳市盐港中学的600名学生(1.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调查表600份,回收问卷567份,其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问卷有效率94.5%。2调查结果表1深圳盐港中学学生主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情况统计表经常一般很少从不人数/人18417519216男/女116/6866/10964/1285/11表2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统计表(可多选)表3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组织形式统计表按统一教学进度多种项目结合单一项目课内外一体化人数/人1422255614425%40%9.9%25.1%\n比例*/(%)(摘编自《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运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报告》)材料三:体育运动是一门科学,首先要讲究方法、技术与技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活儿”。谭云峰老师授课的要点就是“基础化”和“多元化”,他说:“首先就是一定要把基础打好。教学可以慢一点,不能急。当孩子的运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运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困难,而是一种挑战。至于多元化,是在课堂上要不断拿出新鲜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有趣。”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想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对体育老师的教学艺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主任刘洋说:“老师要以身作则,充满对运动的渴望,带给学生新鲜感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染学生。他们应该了解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从而调整上课计划和运动量。教学过程中还要因地制宜根据教学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生普遍喜欢游戏项目,喜欢球类项目,甚至喜欢“放羊”,不喜欢枯燥地跑圈。如果把一堂课安排满,全是教学内容,就失去了让学生“练”的机会。精讲多练,适当拿出一些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玩,才能达到体育课的效果。蔡元培先生曾讲到:“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上好体育课,除了锻炼身体,更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让孩子更加健康开朗、积极向上。(摘编自《寓教于乐好的体育课潜移默化塑造人格》,人民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南省提高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使体育与语数外并列,这一举措是“体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彰显了对体育课的重视。B.材料一围绕“体育课留作业”这一话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中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并举例说明了体育课所需要的高效作业形式。C.材料二中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众多,尤其喜欢球类运动,此外,学生们更喜欢多种项目结合的体育课组织形式。D.从表1可知,经常主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人数和对课外体育运动有一定积极性的人数基本相当,其中,男生的参与兴趣更浓。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体育课留作业已经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如何“批改”体育课作业等诸多现实问题。B.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广“新体育课”模式,深圳盐港中学发放了600份问卷,调查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的原因。\nC.谭云峰认为体育课要“基础化”和“多元化”,“基础化”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D.体育课在增强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与蔡元培的讲话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6.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如何才能开好体育课。【答案】4.B5.D6.①理念引领,思想重视。坚持“体教融合”,加强教育与升学过程中对体育课的重视。②尊重体育运动特性,讲究方法、技术与技巧,合理安排教学。③提升体育老师的教学艺术。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精讲多练;了解学生需求,采用多项目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比较信息的能力。B.“并举例说明了体育课所需要的高效作业形式”错误,文中只是提出疑问“体育课应该留怎样的作业?如何平衡体育课作业与文化课作业的时间分配?如何“批改”体育课作业?”,没有举例说明体育课所需要的高效作业形式【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以及文本观点的能力。A.“体育课留作业已经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错误,根据材料一“体育课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可知并非是“体育课留作业”成为共识。B.“为了……推广‘新体育课’模式”错误,根据材料二“为了调查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的原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课题组发起了本次调查”,可见“推广‘新体育课’模式”并非是问卷调查的目的。C.“‘基础化’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错误,由“当孩子的运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运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困难,而是一种挑战。至于多元化,是在课堂上要不断拿出新鲜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有趣”可知,选项将“基础化”和“多元化”的功能说反了。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n由材料一“‘体教融合’的理念被屡屡提及,这对开出高质量体育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教育与升学过程中对体育课的重视,也多次被搬上台面讨论”可知,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课,坚持“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由材料三“体育运动是一门科学,首先要讲究方法、技术与技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活儿’”可知,体育课是一门科学,教师应当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在教学中讲究方法、技术与技巧。由材料三“想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对体育老师的教学艺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要以身作则,充满对运动的渴望,带给学生新鲜感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染学生。他们应该了解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从而调整上课计划和运动量。教学过程中还要因地制宜根据教学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可知,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比如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需求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祈雨陈毓阿斗回到流水镇,在镇子头遇见厉槟榔。厉槟榔骑在摩托车上,嗡的一声,就到了阿斗跟前,戛然停车,问候阿斗。厉槟榔说,一大早出门,碰上的,咋是你这远路人。你回来了?还出去不?两人站着寒暄,厉槟榔说他有紧要事,要去镇后头吴婆婆那里借斗方。午后尚爷祈雨用。摩托车开出去又停住,厉槟榔扭头嘱咐阿斗,午后一起参加祈雨,三点半钟,在四方街。如果你是外人,站在流水镇看世界,你会心生恍惚,就算今天,这里也只是解决了温饱,远说不上富裕,年轻一代远行至他们祖宗几辈都没能走到的地方,却和这里有舍弃不掉的联系,他们知道北京的王府井,镇上有人甚至在798艺术区办过展览。生了病,他们在北京的大医院求医,也去道观祈药。留心天气预报,一周、半月的天气预报都在网上查询,却也虔心诚意地祈雨。86岁的尚爷健在。只要尚爷在,这祈雨就落不到别人头上。流水镇的土地一年年减缩,但他们对土地的情感不能了断,祈祷年景风调雨顺的愿望,在骨头里。眼看冬月腊月没见一点雪星子,眼见着雨水节气到来了,仍是没见一星雨,老人望天,一声叹息,这天哪!眼神和语气里,满满的不安和愁烦。又不是没得吃,愁烦个啥。有年轻人不以为意,立即招来老人的训斥,黄口小儿,不知轻重。两月不下雨,连尚爷都不静不安了。他昨晚捎话把年轻的镇长叫来,说他要为镇子祈雨,嘱咐弄全祈雨的物件,还嘱咐把镇上的年轻人都叫来,能到的都到,看一次少一次。尚爷语气里有截铁的果断。参加祈雨的年轻人都被尚爷分派了活儿,分给厉槟榔的,就是去镇后头借吴婆婆的斗方。\n阿斗看见厉槟榔急火火去借斗方,赶紧回家和媳妇景波报道。景波正在院子里用棕树的毛皮扎扫帚,说是祈雨用。阿斗在心里笑了,他感到一阵轻松,一阵解脱,一阵感动。阿斗回镇子见到的这两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祈雨忙碌,叫他莫名兴奋。日子一瞬间在他心里现出紧致的形状。匆匆吃了景波做的热米皮,阿斗帮景波扎扫帚,随后把十几把扫帚拿到了四方街上,这些年,四方街很少像今天这么热闹过,似乎能来的人都来了,男人黑衣白巾,在屋檐下一顺站立,少见的安静,没人吸烟,没人吐痰,没人讲笑话,看着都庄重,寂寞多年的锣鼓手也从这里那里凑齐,坐的坐,站的站,也都安静。只有红白纸扎起来的龙在风中一扭一扭的,像是马上就要飞到天上去,行自己司雨的职责,广场盛大、庄严。黑衣黑巾的尚爷是坐在一把竹椅上被四个后生扛过来的,他一出现,“行雨”的仪式就算开始了。参加仪式的队伍在尚爷身后罗列整齐,执扫帚的妇孺走在队伍最前面,老妇手持扫帚扫土,少女拿着还没有一片绿叶的柳枝洒清水。队伍开走。唢呐声的高音拔起,锣鼓声跟着响起,陌生的调子让人的脊背起一股凉。镇长谢昌华恭恭敬敬地把用麻绳固定稳当的斗方套上尚爷脖子,那是几代人盛装过麦子玉米、面粉小米的斗方。从前庄户人家人人熟悉的斗方现在没几家有了,但却是这古老仪式必有的神圣物件。斗方的底部埋着火药,上面薄薄覆盖一层草木灰,一炷高香插在斗方正中间。祈雨从高香点燃一刻正式开始,祈雨过程最长不过这一根香燃尽的时间,如果高香燃至根部,还没有下雨,燃烧的香可能会导致斗方底部的火焰燃烧,那年迈的尚爷就有可能用老身祭祀苍天。祈雨人群的心思是复杂难言的,每一个人,哪怕对世事混沌一片的孩子也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体验,所有人的心思凝聚一点,那就是祈愿雨滴早点落下,哪怕只有三五点,也成。唢呐声有撕裂人心的紧张,只有尚爷,在队伍中走得缓慢稳静,仿佛他86岁的生命凝固为这一刻的庄重。尚爷鳏居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老天爷不叫,死不了。干旱祈雨的动议由尚爷提出,祈雨的念头在他心中翻涌,压下去,又冒上来。这些天,尚爷总回忆起他小时候看爷爷作为镇上最年长的人,带头祈雨的场景。有生之年,他也要扮演一回这样的角色,如果天不成全,他就用一把老骨头教给后代知道,身体和生养之地的关系。老迈的尚爷动作迟缓稳静,所有能扭头看尚爷的人都扭头看他胸前的高香,燃到啥位置了。过半了。剩三分之一了。三分之一少了。担忧的气氛在空气里,但人群依然保持稳静,似乎被尚爷的精气神鼓撑着。\n紧张忧虑中,但见天空哗啦一声,午后一直闷着,像蒙着一层灰布的天空哗啦一声撕开,像是被风推送着,一朵轮廓鲜明的云团奔涌过来,浮在这群黑黢黢的,被某种秩序制约着的人的头顶,闪耀着银亮光芒的雨,刷地落下来,尚爷怀抱的高香闪了一股蓝烟,被雨点顷刻打灭。人群爆发出一声类似号叫的嘹亮声音。人群欢呼起来,锣鼓唢呐把能发出的高音在一瞬爆发,纸扎的龙在雨的密箭中乘空飞舞,就要飞升上天了。老人孩子以及壮年人都不躲避雨点,都在雨地发出情感一致却带着自个儿个性的欢庆声。三分钟的雨水。整整三分钟。阿斗站在雨珠下,仿佛圣徒被圣水沐浴,他想哭,想喊,想要号叫,想要冲进田野的深处。阿斗想起桃子,他立即给桃子打了电话。电话里他呜呜咽咽,说不成句。于是这个下午,刚刚把“台湾老公”迎进门的桃子听到电话里,阿斗泣不成声地向她一遍又一遍地念叨,你应该回来,你三年都不回老家是不应该的,你该回来看看,回来看看。台湾人听着电话里隐约的哭声,问桃子,是谁死了?桃子平静地说,奶奶死了,我得立即回家。文本二一篇优秀的小小说,如一盘菜肴,讲究色、香、味、形、器、意。以小见大,即精微又辽阔,深沉的意蕴是小小说之意。平淡的开始、平庸的收场是小小说最常见的失败。所以,有意蕴在小小说那里最常见的表情是若有所思,击节赞叹,是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但愿能唤起这分阅读体验的小小说多点,再多点。(摘编自《陈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独山》)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阿斗的视角讲述故事,以很久没回老家的阿斗回到流水镇开始,又以阿斗与桃子的通话结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B.小说运用插叙,交代了祈雨发生的背景,不仅刻画了尚爷的保守与固执,也揭示了流水镇一些年轻人的不以为意和不知轻重。C.在祈雨队伍开走的时候,陌生的调子听得让人的脊背生起一股凉气,这主要是由年迈的尚爷祈雨的悲壮行为而引起的反应。D.文章借对祈雨仪式引来的“三分钟的雨水”的记叙,营造出神秘、神圣的氛围,暗示了人们期盼风调雨顺愿望的强烈和真诚。8.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行雨”仪式前四方街这一场景?9.文本二谈到了陈毓强调小小说的创作要“有意蕴”,文本一是如何做到“有意蕴”的?请简要分析。【答案】7.B8.①描写了祈雨仪式盛大庄严,营造了庄重的氛围,表现了流水镇人对祈雨仪式的敬畏(真诚)。\n②引出尚爷出场(为尚爷的出场做铺垫),刻画了尚爷心系流水镇安危,以身祭天的担当(责任)。③有利于表达流水镇人对生养之地的热爱、回归与传承的主题。9.(1)以小见大:通过记叙流水镇祈雨,表达了流水镇人对生养之地的热爱、回归与传承,引起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反思,题材小而意蕴辽阔、深沉。(2)结构精巧:①以阿斗遇见厉槟榔开篇,简洁的人物对话交代了阿斗远路人的身份,并快速引出中心事件:祈雨。②结局:小说本可以在“三分钟的雨水”处结束,却以阿斗和桃子的通话和桃子决定回家结束,交代了阿斗和桃子的经历,他们都是“远路人”,使情节更完整,深化丰富了主题,即异乡人对故土的眷恋。【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不仅刻画了尚爷的保守与固执”错误。结合后文“年轻一代远行至他们祖宗几辈都没能走到的地方,却和这里有舍弃不掉的联系……留心天气预报,一周、半月的天气预报都在网上查询,却也虔心诚意地祈雨”的描写,即使受了现代生活熏陶的年轻人,内心也眷恋崇敬着这个地方,所以此句作者并不是要刻画尚爷保守与固执,而是体现这里的古朴状态。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为下文作铺垫,深化作品主题等角度展开探究。从渲染气氛角度探究:“男人黑衣白巾,在屋檐下一顺站立,少见的安静,没人吸烟,没人吐痰,没人讲笑话,看着都庄重……广场盛大、庄严”,这样的四方街,人们的表现以及现场的环境,无不体现了盛大、庄重的氛围,这种氛围下进行祈雨仪式,可以体现出流水镇人对祈雨仪式的敬畏;从人物角度探究:在这样盛大、庄重的环境之下,“黑衣黑巾的尚爷是坐在一把竹椅上被四个后生扛过来的……参加仪式的队伍在尚爷身后罗列整齐”,前文对四方街整体环境的描写也为尚爷出场做了铺垫,盛大、庄重体现出尚爷作为祈雨的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及稳静的性格;“眼看冬月腊月没见一点雪星子,眼见着雨水节气到来了,仍是没见一星雨,老人望天,一声叹息,这天哪!眼神和语气里,满满的不安和愁烦”“祈雨从高香点燃一刻正式开始,祈雨过程最长不过这一根香燃尽的时间,如果高香燃至根部,还没有下雨,燃烧的香可能会导致斗方底部的火焰燃烧,那年迈的尚爷就有可能用老身祭祀苍天”也体现尚爷心系流水镇安危,以身祭天的担当(责任);\n从小说主题角度探究:人们在祈雨仪式之前,“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祈雨忙碌”“少见的安静,没人吸烟,没人吐痰,没人讲笑话,看着都庄重。寂寞多年的锣鼓手也从这里那里凑齐,坐的坐,站的站,也都安静”,表达流水镇人对生养之地的热爱、回归与传承的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的体裁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从取材的角度来看,文本二说“以小见大,即精微又辽阔,深沉的意蕴是小小说之意”,文本一就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小说富有意蕴。小说选取了“流水镇祈雨”这一传统的仪式,并且围绕这一仪式展现故事,突出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尚爷,鳏居多年,是镇上有威望带头祈雨的年迈老人。他对土地有情感,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同镇上大多数人一样,尚爷对土地的情感也不能了断,祈祷年景风调雨顺的愿望也在骨头里。面对干旱,尚爷总回忆小时候看祈雨的场景并不惜一把老骨头来扮演这角色,最终而祈雨。除此之外还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过半了”“剩三分之一了”就体现了祈雨人群紧张担忧的心理,以及祈愿雨滴早点落下的共同愿望。总而言之,流水镇祈雨表达了流水镇人对生养之地的热爱、回归与传承,引起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反思,题材小而意蕴辽阔、深沉。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文本一结构精巧:开篇巧妙,由“阿斗回到流水镇,在镇子头遇见厉槟榔”“厉槟榔说,一大早出门,碰上的,咋是你这远路人。你回来了?还出去不?”可知,小说以阿斗遇见厉槟榔开篇,并且通过二人的对话快速的引出中心事件“两人站着寒暄,厉槟榔说他有紧要事,要去镇后头吴婆婆那里借斗方。午后尚爷祈雨用。摩托车开出去又停住,厉槟榔扭头嘱咐阿斗,午后一起参加祈雨,三点半钟,在四方街”——祈雨。结局有意蕴:“三分钟的雨水。整整三分钟。阿斗站在雨珠下,仿佛圣徒被圣水沐浴,他想哭,想喊,想要号叫,想要冲进田野的深处”,此处的描写揭示祈雨已经结束,本可以结束全文,但以阿斗和桃子的通话和桃子决定回家结束。通过前文“厉槟榔说,一大早出门,碰上的咋是你这远路人。你回来了?还出去不?”可知,阿斗是远离家乡、客居外地的人,而“刚刚把‘台湾老公’迎进门”说明桃子身在台湾,也是远离家乡的人,二人经历相似,更有共鸣;阿斗在参与祈雨仪式后激动的打电话,结合他在祈雨仪式中的表现“阿斗站在雨珠下,仿佛圣徒被圣水沐浴,他想哭,想喊,想要号叫,想要冲进田野的深处”,说明祈雨仪式给了他精神给养和灵魂净化,他想把这样的心情与收获,跟像他一样常年离乡在外的桃子分享;“阿斗泣不成声地向她一遍又一遍地念叨,你应该回来,你三年都不回老家是不应该的,你该回来看看,回来看看”是阿斗对桃子的提醒与期待,因为他在家乡感受到了血脉相承的归属感,所以他希望远在异地久未归乡的桃子,也能回来看看,体会到身体和生养之地的关系,感受这血脉相承的归属感。二、古诗文阅读\n(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更始欲令亲近大将徇河北,大司徒刘赐言:“诸家子独有文叔可用。”朱鲔等以为不可,更始狐疑,赐深劝之,更始乃以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南阳邓禹杖策追秀,秀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秀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秀笑,因留宿间语。禹进说曰:“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历观往古圣人之兴,二科而已,天时与人事也。今以天时观之,更始既立而灾变方兴;以人事观之,帝王大业非凡夫所任,分崩离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也。况明公素有盛德大功,为天下所向服,军政齐肃,赏罚明信。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秀大悦,因令禹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每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皆当其才。秀自兄縯之死,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主簿冯异独叩头宽慰,秀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因进说曰:“更始政乱,百灶无所依戴。夫人久饥渴,易为充饱。今公专命方面,宜分遣官属徇行郡县,宣布惠泽。”秀纳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B.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C.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D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苏轼曾用“持节云中”的典故。B.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简和白绢书写文字。也借以指代典籍。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一般指开国之君。文中指的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D.郡县,古代两级地方行政单位。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地方行政制度。\n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派谁去巡行河北,刘赐与朱鲔意见不同,在刘赐的竭力劝说下,更始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刘秀行使大司马的权力。B.邓禹认为更始皇帝是个庸才,遇事自己不能决断,而将领们都是平庸屈从之辈,靠时运而占据高位,并不愿尊奉皇帝和安定百姓。C.邓禹深入分析当今天下局势,认为刘秀可成帝王伟业,深受刘秀赏识。每当任命将领或派遣使者,刘秀也大多会征求邓禹的意见。D.哥哥刘縯死后,刘秀常常独自哀伤哭泣。主簿冯异叩头宽慰他,并乘机劝刘秀利用自己任职之便向百姓宣扬善政恩德以笼络民心。13.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南阳邓禹杖策追秀,秀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2)况明公素有盛德大功,为天下所向服,军政齐肃,赏罚明信。【答案】10.D11.C12.B13.(1)南阳人邓禹执鞭驱马追赶刘秀,刘秀说:“我可以专断封官爵,您远道而来,难道想当官吗?”(2)况且您平素有盛大的功德,天下人归向顺服,您无论带兵还是理政都很严正,赏罚公平而讲究诚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司马刘秀到了(黄)河北,经过各郡县时,考察官吏的政绩,提升贤能者,惩处奸邪者,平反冤案,释放无罪囚徒,废除王莽的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名。官民都很高兴,争先恐后地拿着牛肉、美酒迎接慰劳刘秀,刘秀一律不接受。“考察”的宾语为“官吏”,“黜陟”是罢免和升迁的意思,宾语为“能否”,分别为动宾结构,“黜陟”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B。“除”的宾语为“王莽苛政”,“除”前面需要断开;“皆不受”的主语为“秀”,不需要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是古代帝王的谥号”错误,“高祖”是庙号。故选C。【12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而将领们都是平庸屈从之辈,靠时运而占据高位”有误。结合“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分析,更始皇帝是个庸才,遇事自己不能决断,将领们都是平庸的人,占据了高位,其目的是追求财物,争着利用权势图一时的快乐罢了,没有一个真正忠于朝廷、聪明贤能、深谋远虑、想尊奉皇帝和安定百姓的人。“屈”通“帼”,非“屈从”之意。并且“靠时运而占据高位”于文无据。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杖策”,执马鞭,策马而行;“得”,可以、能够;“封拜”,赐爵授官;“宁”,难道;“仕”,出仕做官。(2)“素”,平素;“盛德”,指品德高尚;“为……所”,表被动,被;“齐肃”,整齐严肃。参考译文:更始皇帝(刘玄)打算命亲信大将去河北巡行,大司徒刘赐说:“南阳宗室子弟只有刘文叔(刘秀)可以任用。”朱鲔等人认为不可以,更始皇帝疑惑难以决定,刘赐竭力地劝他,刘玄才命刘秀行使大司马的权力,带着符节北渡黄河,镇抚慰问河北各州郡。大司马刘秀到了河北,经过各郡县时,考察官吏的政绩,提升贤能者,惩处奸邪者,平反冤案,释放无罪囚徒,废除王莽的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名。官民都很高兴,争先恐后地拿着牛肉、美酒迎接慰劳刘秀,刘秀一律不接受。南阳人邓禹执鞭驱马追赶刘秀,刘秀说:“我可以专断封官爵,你远道而来,难道想当官吗?邓禹说:“我不想当官。”刘秀说:“既然如此,你想做什么?”邓禹说:“只希望您的威望和恩德遍及全国,我能在您的属下效一点力,使我的功名能记在史书上。”刘秀笑了起来,乘机留他住下,私下交谈。邓禹建议说:“现在山东不安定,赤眉、青犊队伍有数以万计的人在活动。更始皇帝是个庸才,遇事自己不能决断,将领们都是平庸的人占据了高位,其目的是追求财物,争着利用权势,图一时的快乐罢了,没有一个真正忠于朝廷、聪明贤能、深谋远虑、想尊奉皇帝和安定百姓的人。遍观古代圣明君王的兴起,有两个条件罢了,\n即天时与人事。现在从天时来看,刘玄当皇帝后天象变异不断出现;从人事来看,帝王大业绝不是平凡人物所能胜任的,朝延分崩离析的形势已很明显。您虽然建立了诸藩之功,还怕不能成就大业。况且您平素有盛德大功,天下人归向顺服,您无论带兵还是理政都很严正,赏罚公平而讲究诚信。当今之世,不如招揽英雄豪杰,使百姓心悦诚服,建立汉高祖那样的帝业,拯救万民的性命。以阁下的深谋远虑,天下不难平定!”刘秀特别高兴,就叫邓禹住在军营中,随时与他计议。每当任命和派遗使者,大多征求邓禹的意见,事实证明邓禹所推荐的人都很合适。刘秀自从哥哥刘縯死后,每当自己独居时便不动酒肉,枕头上常有哭泣哥哥的泪痕。主簿冯异叩头宽慰刘秀,刘秀阻止他说:“你休要胡说!”冯异乘机对刘秀说,“更始政治混乱,百姓没有依附和拥戴的人。一个人长久饥渴容易使他吃饱。你现在可以在自己任职的地方不必请示独行事,应当分别派遣属官巡行各郡县,宣布您的惠爱与恩泽”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①,学诗谩②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③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①路长:语出《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日暮:语出《离骚》“日忽忽其将暮”。②谩:徒,空。③吹箫人去:化用秦穆公女儿弄玉与其丈夫箫史的典故。14.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一词,写出了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奇异景色,同时将生活与梦境交织,亦真亦幻。B.《渔家傲》前后呼应,结构缜密。上片开头在下片尾句中得以呼应,下片开头又紧接上片尾句。C.两首词都妙用典故,其中,《孤雁儿》化用弄玉与其丈夫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思慕之情。D.作者善用口语,如《渔家傲》中“风休住”,《孤雁儿》中“没个人堪寄”,自然亲切,朴实晓畅。15.这两首词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满的女性形象,请概括其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气概豪壮、追求高远。《渔家傲》中“天接云涛”“星河欲转”等句子开阔大气;“九万里风鹏正举”展现了此人欲像大鹏乘风高飞,到达那高远之地。②才华横溢、怀才不遇。《渔家傲》中作者学诗有“惊人句”却是“空有”,才华超绝却无施展空间。③细腻多情,哀怨凄苦。《孤雁儿》中描写面对丈夫离世,词人心中涌起无尽的愁思,伤春伤逝只能将浓浓思念寄予梅花,哀怨之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nC.“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思慕之情”错误,《孤雁儿》“吹箫”句化用弄玉与其丈夫的典故,将赵明诚类比萧史,表达了丈夫逝世,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却无人和她倚栏同赏的悲痛。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渔家傲》中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境界开阔大气,景象壮丽。词尾“九万里风鹏正举”,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想象丰富,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展现出了词人气概豪壮、追求高远的形象《渔家傲》中“学诗谩有惊人句”,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作者学诗有“惊人句”却是“空有”,才华超绝却无施展的空间。表现词人才华横溢、怀才不遇。《孤雁儿》中,“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词人闻笛怀人,因梅思春,暗写自己闻笛后内心的震动和无心赏春的悲凉。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暗示丈夫亡故,隐含怀念之痛,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词中咏梅悼亡,浑然一体。词中描写面对丈夫离世,词人心中涌起无尽的愁思,伤春伤逝只能将浓浓思念寄予梅花,哀怨之极。可见词人细腻多情,哀怨凄苦。(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________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个人经历坎坷,但他并不屈服,发出了“__________”的铮铮誓言。(2)荀子在《劝学》中以马作比,正面论证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面对广阔无垠、烟波浩渺的江面,《诗经》中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句子,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亦有此意。【答案】①.身世浮沉雨打萍②.留取丹心照汗青③.驽马十驾④.功在不舍⑤.纵一苇之所如⑥.凌万顷之茫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萍、汗、驽、苇、凌、茫。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日前,一档______艺术气质与体育精神的全新节目《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艺术和体育本就是人类通用语言,是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人类渴望突破自身局限、探索生命更多可能的______。在人类艺术长廊里,有大量作品与体育运动、体育精神______。《艺术里的奥林匹克》选取古今中外艺术史上与体育相关且颇具影响力和典型性的代表作,通过权威专家的详细解读和纪录短片的深入阐释,()。《艺术里的奥林匹克》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冬奥会周期里的节目序曲,为奥林匹克频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该节目挖掘体育与其他领域的交汇点更多,把奥林匹克精神中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被融入其中,在各平台持续关注下,让节目热度不断提高。总之,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体育文化自信,展现新时代中国人凝心聚力、接续奋斗的精神面貌,用奥林匹克精神塑造人、鼓舞人,恰是体育节目______的应有之义。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融合自我革命休戚相关推陈出新B.结合自我塑造休戚相关守正创新C.融合自我革命息息相关守正创新D.结合自我塑造息息相关推陈出新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讲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开启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艺术欣赏视角,帮助观众理解艺术语汇和体育文化B.讲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帮助观众理解艺术语汇和体育文化,开启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艺术欣赏视角C.帮助观众理解艺术语汇和体育文化,讲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开启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艺术欣赏视角D.帮助观众理解艺术语汇和体育文化,开启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艺术欣赏视角,讲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该节目挖掘体育与其他领域的更多交汇点,把奥林匹克精神中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融入其中,在各平台持续关注下,节目热度不断提高。B.该节目挖掘体育与其他领域的交汇点更多,奥林匹克精神中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被融入其中,在各平台持续关注下,节目热度不断提高。C.该节目挖掘体育与其他领域的更多交汇点,奥林匹克精神中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被融入其中,在各平台持续关注下,让节目热度不断提高。\nD.该节目挖掘体育与其他领域的交汇点更多,把奥林匹克精神中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融入其中,在各平台持续关注下,让节目热度不断提高。【答案】17.C18.B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组,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应用“融合”。第二组,自我革命:强调的是改正自己的缺点。自我塑造:强调的是重塑自己的形象。文中指突破极限、探索更多生命的可能性需要一种“自我革命”的精神。第三组,休戚相关:彼此的喜悦与忧愁共同承担,形容彼此命运联系在一起,对象为人。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对象为物。这里强调“大量作品与体育运动、体育精神”,属于物与物间,应用“息息相关”。第四组,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守正创新:守正是指恪守正道,胸怀正气,行事正当,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创新是指勇于开拓,善于创造,懂得变通,不断推陈出新。这里强调“展现新时代中国人凝心聚力、接续奋斗的精神面貌,用奥林匹克精神塑造人、鼓舞人”是体育节目应当坚持的原则,应用“守正创新”。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事物的发展逻辑,应是节目先“讲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然后“帮助观众理解艺术语汇和体育文化”,最后才是帮助观众“开启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艺术欣赏视角”。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三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造成结构混乱,“交汇点更多”语序不当,没有比较之意,“更多”应修饰“交汇点”,放在“交汇点”前面。二是句式杂糅,“把奥林匹克精神中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被融入其中”将把字句和被字句杂糅在一起,可删去“被”。三是成分残缺,“在各平台持续关注下,让节目热度不断提高”中介词短语“在……下”和“让”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删去“让”,使“节目热度”作主语,或删掉“在……下”。\n只有A修改正确。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典籍里的中国》让“遥不可及”的文化典籍①__________,让a.“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活”了起来,加深了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尚书》到《天工开物》,从《史记》到《本草纲目》,再到新近播出的《论语》,()。中华典籍卷帙浩繁,珍藏在藏书馆里,可能很多人一生都难以通读一次。这档节目的出现,②__________,更让其“活”在了年轻人的心中。《典籍里的中国》注重情节推进,借助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故事情节,在引人入胜的叙事中还原历史、吸引受众。在《论语》节目中有这样一幕:当年迈的孔子泪流满面地呼唤b.“颜回”“仲由”的名字时,颜回和仲由缓步登上高台,化作了天空中的繁星点点。一句c.“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谓余音绕梁,响彻心扉。孔门师生间的真挚情感,以及③__________,在节目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唤起年轻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传承。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关乎科技、医药、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一本本典籍,是老祖宗心血与智慧的结晶B.既是老祖宗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又关乎科技、医药、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C.一本本典籍不仅关乎科技、医药、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更是老祖宗心血与智慧的结晶D.一本本典籍不仅是老祖宗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更关乎科技、医药、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21.文中有三处画波浪线的词句,其中引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a)B.(b)C.(c)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C21.B22.①变得“触手可得”②不仅让典籍“活”在了藏书馆里③孔子的精神世界【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前面说到《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都属于文化典籍,所以承接上文,主语为“一本本典籍”,排除A、B。\n“不仅……更是”是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首先说这些典籍的内容,然后再从深层次来说典籍是老祖宗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所以正常语序为“仅关乎科技、医药、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更是老祖宗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排除D。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这里面是一种简单的陈述,并不是引用,所以不能用引号。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文化典籍本是遥不可及,而《典籍里的中国》是能让文化典籍变得离现实很近,所以可填“变得‘触手可得’”。第二处,和“更”相搭配的连词为“不仅”,根据前面说到的中华典籍藏在藏书馆里,所以本处可填“不仅让典籍‘活’在了藏书馆里”。第三处,前面说到颜回和仲由登上高台,一句“朝闻道,夕死可矣”代表的是孔子的思想,所以在《论语》节目中不仅体现了师生间的真挚情感,也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可填“孔子的精神世界”。四、作文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材料一:2021年7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体系,野生生物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材料二:《孟子·梁惠王》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绿色增长,中国实践凸显了中国智慧。你将代表中国在联合国举行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综合理解材料大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字数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携手并进,共创绿色家园各位来宾:大家好!作为中国代表,我很荣幸能够与各位在这里共同探讨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携手并进,共创绿色家园”。21\n世纪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它在为我们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环境问题。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所以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近千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平均一小时有一种物种在灭绝;南极臭氧层空洞正逐步增大,温室效应正渐渐加剧,地球气温不断增高;南极冰冠开始溶化,海洋平面将不断升高,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岛屿和大量土地,将会被无情的海水吞没;全球近50%人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亿人面临着生活缺水的困难,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近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朋友们,地球在颤栗!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的确,在人类肆无忌惮的索取下,这颗具有生机的星球变得怒气大发。从太平洋东岸的赤潮现象到美国的四月飞雪,从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到2012年的中国四川地震,地球仿佛在发疟疾似地颤抖,人类竟然也像倒退了一万年似的束手无策。朋友们,这一现象怎不令人担忧,叫人着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有着永远摆脱不掉的依赖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或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切岂不成了无本之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朋友们,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治愈地球的创伤,为了让全人类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让我们携起手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爱护动物,低碳生活,交流经验,融合智慧,共同保护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个问题上,各利益攸关方进行真诚的沟通与协同合作是目前推动环境治理的最优路径。而各国在政府决策层面对于多边环境协定的实施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的最有效方法。为推动环境治理目标的达成,我们需要通力合作,通过持续真诚有效的沟通,将环境治理措施融入政治决策中,为实现人类共同利益而做出协同努力。在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我们可将持续的沟通、谈判与合作放在首位,以确保在回应人类共同利益问题上达到最大化的协同增效。不为别的,只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朋友们,为让那一片蓝天永远保持蔚蓝,为让大自然的森林永远郁郁葱葱,为让碧波荡漾的河水永远明净,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绿色家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指出,我国建立了完备的自然保护系统,野生生物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熊猫种群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材料二引用了《孟子•梁惠王》中的话意思是,不过分向自然和环境索取物质,让自然万物生生不息,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n从联合国举行的论坛名称来看,题目是要求考生思考“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综合两则材料来看,我国自古以来,就具有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的意识,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凸显中国智慧的操作性很强的实践经验,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就是有力的证明。中国先民强调不违背自然规律,不肆无忌惮地向自然攫取,让自然生物不断繁衍生长,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百姓才能源源不断获得生存的资源,社会和经济才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可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但是,反观当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已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出现了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大气、水、土壤、海洋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诸如大熊猫等物种濒危,人口数量激增、自然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大自然都给予了人类一定的报复和惩罚。所以,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携起手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文体是发言稿,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标题、称呼、问候语、正文、结束语。根据论坛的主题“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考生可以在文中运用层进式结构,谈环境对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携起手来保护环境,并向与会代表发出倡议。作为演讲稿,脉络要清晰,主旨要鲜明。立意: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2.携手并进,共创绿色家园。3.让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4.与自然万物一起生生不息,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24:49 页数:22
价格:¥5 大小:87.1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