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南省琼海市2022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取得好成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风、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风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材料二:\n《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鸮《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病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链,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材料三: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四,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因,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风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袭。《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地)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n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风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地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适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例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穹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达思想,使用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n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悟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本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冬与狮(节选)兰晓龙天空有几颗星星很规整地闪烁,那是关军往战区空投物资的夜航灯。千里和万里坐在林边看着,没这个意识也懒得意识,剧战和巨大的悲恸之后基本上就是真空。万里:“哥,我可能快死了,你不用带我回家。”千里没转头,睨着弟弟,看着万里在那幼稚又老成地述说愁事。万里:“也不用埋我。”他看着自己烂掉的手,那现在属于不值得包扎的伤:“大累。不想累死你们。”千里:“怎么个意思?”万里很认真地戳了戳自己的心脏,自我诊断:“我这里痛。一挣一挣地痛,一胀一胀地痛,有时要裂开一样地痛,刀子扎一样地痛,咱老家也有人这样,没多久,他死了。”千里:“啥时候有的?”万里:“你把我从山坡上推下来,让我自己走那会有的。后来就常有,现在特厉害。哦,还得早,瞒着爸妈跟上你那会就有了。不过不厉害。”千里:“站起来,这病能治。”万里乖乖站起来。千里看着弟弟,从来不走心的家伙现在在心痛。那是个陌生的感受,万里又痛又怕,喘不过气。不到一个月,万里体会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别离,第一次负责,第一次勇敢而非放任,第一次自豪,第一次体会团队,第一次认知国家,第一次见证生死,现在是第一次心碎。千里一举抡了过去。万里愤怒:“你干什么?”千里:“挨打的地方痛,现在是不是心里没那么痛了?”万里愣了一会:“好些了。”千里:“欢迎你来第七穿插连,因为这里没痛过,那是走过七连,不算来过七连。你且不会死,长命着呢,那叫难受。”\n万里:“我难受过,不这样。”千里:“那叫真难受,那叫心碎了。”万里:“可是我还痛。”千里:“那是你以前太不走心,现在又太走心。万里,你不是炮,你尽管又彪又二地活着,可人上边,走点心。”他又一举抡过去,万里甘之如饴。千里:“还手啊!挨打就要还手啊!我也痛,我也痛啊!”万里:“……哦.”于是兄弟俩不闪不避,你一举,我一举,间或会有“还痛吗”“还痛”的互相询问,这种询问或回答并不一定来自万里。殴打后来成了雪地上的拥抱,气喘吁吁,但是平静。千里:“真不知道爸妈看见你成了这样,是难受还是高兴。”万里:“我也不知道。”旁边忽然有人问:“第七穿插连?”兄弟俩回头,看见让他们心脏都能骤停的一景:团直的那名骑兵传令兵,骑在马上驰骋而来,雪浪在马蹄下翻滚。惊讶,或者说惊喜地忘了回答。传令兵于是又问一遍:“第七穿插连?”梅生连跑带爬地从林子里窜了出来,他是狂喜:“第七穿插连!团直......”可是传令兵连人带马撞在一棵树上,马翻倒,挣扎着往起里爬。传令兵先从坠地中爬起来,艰难地走向他们。传令兵:“我来的方向,七点方向,祠鼐大桥,友军部队,急需增援,必须增援,否则,没法打了.”他的声音又断续又急促,千里他们理解为长途跋涉后的呼吸不匀。千里:“团部呢?大部队呢?”传令兵比万里还稚嫩的脸顿时黯然:“打散了。我也在找,一直在找。最后一个命令是各自为战,但团结一心。这是胜利。完毕。你们饿不饿?”对千里和梅生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其实是坏到让他们对后一句没反应的坏消息。传令兵看着他还在挣扎的马:“它叫春生。春生两岁。我双手把春生从它妈肚子里拽出来的,班长说这马会一辈子记着你。春生冻瞎了。”他说得像是没啥感情,语法是刚过扫盲班级别的稚嫩。但是往下千里他们知道这孩子做了多大的舍弃:“它是我的朋友,所以吃的时候你们千万要记得,它叫春生。要保证。”千里:“我们不吃......”传令兵对春生开了一枪。\n千里不想说,万里不知道怎么说,连梅生都不知道怎么说。传令兵:“七点,祠鼐,急需援军,没有援军,你们是最近的援军----祖国在什么方向?”茫然,但是梅生指点,那是悬崖的方向,有着皎洁的月光。于是传今兵在雪地里艰难地走着,祖国和月光吸引了他最后的神志。千里他们这时才发现他的背都被打烂了,没那么多血是因为伤口早已冻结。传令兵于是跪在悬崖上,看着他觉得他能看到的祖国,那是回家的方向。传今兵:“新中国万岁。”然后他死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为一座平静而赤诚的冰雕。(有改动)【注】伍千里和伍万里是兄弟俩,哥哥是第七穿插连连长;后文提到的梅生是指导员;第七穿插连刚刚经历一场阻击战,成功击溃美军,但伤亡惨重。文本二:在《冬与狮》序言中,兰晓龙透露,自己的父亲曾作为军医参加了朝鲜战争,但自己一直以来对于朝鲜战争的真正意味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位18岁志愿军战士的照片,“这位战士托着个橘子(也许是糕点),憋着乐,有点懵懂,生机盎然,有点跳脱”,这张照片让兰晓龙产生强烈的创作欲,他感叹道,“他真年轻,他们真年轻”。谈及《冬与狮》的书名,兰晓龙表示,对这个故事的认知,都在书名里。“狮子是不属于冬天的,但冬天的狮子依然是狮子,长津湖战役,第九兵团的人来自江浙长江流域到胶东半岛,把这样一群人给非常仓促地扔到了盖马高原零下40度的地方。相比十三兵团在西线打的那一仗,第九兵团这一仗严格来说打得不那么成功一一十三兵团叫胜利,第九兵团这个叫惨胜。”(摘自北京青年报《兰晓龙新作<冬与狮>讲述“钢七连”长津湖之战》)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选择了一场恶战后的短暂安静时段,通过兄弟俩的交流展示弟弟万里的内心成长和哥哥的满腔欣喜之情。B.万里瞒着父母跟着哥哥从军,许多的“第一次”呈现了他进入军队生活后的经历,也暗示了他“心痛”的原因。C.文本一中的传令兵和《百合花》中的小道讯员都没有留下名字,这都蕴含着作者对无数无名英雄的赞美之意。D.文本一标题寓意深刻,用极简的语言凸显了环境与人物特征;文本二对书名的介绍,丰富了小说的创作背景。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nA.文中类似“幼稚又老成”“气喘吁吁,但是平静”的表述看似矛盾,实则体现了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形象的不同。B.文中两处画线句,前者交代恶劣的战场形势,后者以“皎洁月光”寄托希望,同时以“悬崖”暗示战争的艰难。C.文中千里的“惊喜”和梅生的“狂喜”,与后来确知坏消息后产生的情绪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整体战况的惨烈。D.传令兵的语言多用短句,且在说话中常有语意突转现象,这表现了他年轻稚嫩、因紧张而表达不流畅的特点。8.有人评价兰晓龙的小说创作“有意融合话剧的特点”。请分析文本一融合了话剧的哪些特点。(4分)9.文本二提到,一位18岁志愿军战士的照片让作者产生强烈的创作欲。请分析其创作动机是如何在文本一体现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五德元年秋入月,北京地震,汉王高煦反。初高胸既之因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童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古朝政上曲狗其意,水驼与之四十,索马与之百二十,索袍服又与之。高煦益白非,八月壬戊朔遂反。遣枚青潜来京,约英国公张辅内应,辅暮夜系青闻于朝。又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反济南为应。御史李浚,乐安人,弃其家,变姓名,间道诣京上变,言高煦刻日取济南,然后率兵犯阙。遣中官侯太赐书高煦,言:“昨枚青来,言叔督过朝廷,予诚不信。皇考至亲唯二叔,子所赖亦唯二叔。小人离间,不得不敷露中恳。且传播惊疑,或有乘间窃发者,不得不略为之备。唯叔鉴之。”太至乐安,高煦陈兵见太,傲倨不拜敕,南面坐,跪太,太惧,归。召张辅谕亲征,辅对曰:“高煦鸷而寡谋,外戆中框,今所拥非有能战者。愿假臣兵二万,擒逆贼献阙下。”上曰:“卿诚足办贼,顾朕新即位,小人或怀二心,行决矣。”令大索乐安奸谍。驾过杨村,马上顾问从臣曰:“试度高煦计安出?”或对曰:“乐安城小,彼必先取济南为巢窟。”或对曰:“彼曩不肯离南京,今必引兵南去。”上曰:“不然。济南虽近,未易攻;闻大军至,亦不暇攻。护军家在乐安,不肯弃此走南京。高煦外多夸诈,内实怯懦,临事狐疑,展转不断。今敢反者,轻朕年少新立,众心未附。又谓朕不能亲征,即遣将来,得以甘言厚利诱饵,幸成事。今闻朕行,已胆落,敢出战乎!至即擒矣。”辛巳,驻跸乐安城北,大军壁其四门。贼乘城举炮,大军发神机统箭,声震如雷,城中人股栗。又以敕系矢射城中,谕党逆者以祸福,于是城中人多欲执献高煦者。高煦狼狈失据。壬午,遂潜从间道,衣白席藁出见上,顿首自陈。(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高煦之叛》)\n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B.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C.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D.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即朔日,我国农历中朔日指每月的初一,晦日为每月的三十。B.国公,中国古代封爵名,北周始置国公一爵,后世多有所沿用。C.驻跸,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驻跸指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D.壬午,干支纪日法,《项脊轩志》中“三五之夜”纪日法与此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他派人去京城约张辅作内应,又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在济南谋反,以作应援。B.御史李浚取小道直奔京师,向皇帝报告说朱高煦起兵谋反,皇帝派遣侯太送去自己写给朱高煦的书信。C.皇帝和张辅交谈之后,认为张辅确实可以剿灭逆贼,但考虑到自己新即皇位,所以立即产生了亲征的念头。D.朱高煦据守小城,十分狼狈。他偷偷地从小路出城,身穿白衣、跪在藁席上谒见皇帝,叩头自述其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高煦陈兵见太,傲倨不拜敕,南面坐,跪太,太惧,归。(2)又谓朕不能亲征,即遣将来,得以甘言厚利诱饵,幸成事。14.张辅认为自己能战胜朱高煦的原因有哪些?(3分)(二)古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溪上谣林希逸①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每应人语识山声②,却向溪光见人性。溪流自漱溪不喧③,山鸟相呼山愈静。\n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④如入定。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如散圣⑤。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注】①林希逸,是南宋有名的山水画家。养丹,道士静候金丹炼成。②山声:深山传来的回应之声。③漱:含水洗(口腔)。喧:声音大。④栖:本指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芦:芦苇。入定:佛教徒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⑤臞:同“癯”,瘦。散圣:意同散仙,指未被玉皇授职的仙人,亦用以比喻文人未得官职可以放散不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写作本诗时能把诗情和画意结合起来,在选景和构图上有独到之处。B.诗人行吟溪山,认为自己沉浸在美丽山水之中,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乐在其中,不必求仙求圣。C.诗人在畅游山水时无人陪伴,但他并不孤独,因为有远山静静地相对而坐,又有潺潺流水相随。D.诗人采用歌谣体式,随意而吟,自然闲散,如行云流水,这与诗人抒写闲逸恬静之情是很合拍的。16.《宋诗鉴赏辞典》评价这首诗“创造静的意境颇有奇妙之处”,诗人是如何营造这一意境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一句,描写了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晏殊、柳永、辛弃疾词中所创造的三种境界,来说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其中“,”是一种对学问、对事业执着专一的追求和献身精神。(3)“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二十四节气例计时里,北京冬奥会迎来,这刷新流量的“中国式浪漫”的背后,离不开多个团队的分工协调作为支撑。\n总导演张艺谋领衔的。拥有让这场开基式载入史册的绝步构忍的主创团队就是对“中国式浪浸”理解最深刻的人,“中国式浪漫”的实现也离不开制作团队既默无闻的付出。《立春》节目从创意到完成,就是众人接力、的过程。制作团队经过无数次试验,找到材质。操控方式等都能满足要求的方案,将柔性发光杆从图纸变为实物。高达9.5米的柔性发光杆,普通人连拿稳都成问题,400多人的表演团队却要拿着它完成各种动作的配合。中华式校的同学们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训练,终于在开幕式上凭着的表演完美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蕴。正是参与开幕式的每一个团队,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让的巧思得以落地,让冬日的浪漫永远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惊喜开局迎难而上环环相扣不拘一格B.惊喜开局攻坚克难环环相扣天马行空C.惊艳开场攻坚克难丝丝入扣天马行空D.惊艳开场迎难而上丝丝入扣不拘一格19.文中百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刷新流量的“中国式浪漫”,离不开多个团队的分工协调作为支撑。B.支撑着这刷新流量的“中国式浪漫”的,正是多个团队的分工协调。C.支撑这刷新流量的“中国式浪漫”的,离不开多个团队的分工协调。D.这刷新流量的“中国式浪漫”的背后,离不开多个团队的分工协调。20.改写文中百横线的句子,以进一步强调主创团队的地位。要求: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可适当增副词语,但改后句子要保持连贯,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随着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位航天员已奔赴中国空间站,他们将在太空工作生活6个月。在我国,常住人口的统计时间标准为半年,即一年内在某地住满半年即为该地常住人口,按照这一标准,①太空居大不易,需要很高的成本。已经运行了20多年的国际空间站,每年维护费用高达40亿美元,光宇航员平均每人每天花费就约为750万美元。②,为什么中国人还要争当太空常住人口呢?太空常住是探索未知的需要。空间站不仅提供了微重力环境,还可以帮助我们长期观测地球。浩瀚宇宙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宝库,如果说空间站是通往宝库的桥头堡,③中国人不能缺席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那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太空常住人口。,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何处不超过15个字。(6分)\n22.在轨驻留半年,意味着三位航天员将首次在太空度过春节,网友们纷纷为中国空间站拟写春联。请你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下面这则春联进行点评。(5分)百年聚力、十月扬帆,看四器连心,东方梦频惊世界;云海迎春,星河守岁、听三英送福,中国红再炫太空。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毛泽东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高尔基青年人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于,夯实基础,久久为功。----习近平请结合材料,以《青春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年高考模拟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1.B【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错误。由原文“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可知,“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以偏概全,还因为“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故选B。2.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未窥门径”即是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n故选C。1.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A.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研究成果。D.是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故选D。4.(1)论证方法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瓜子等比喻,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2)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3)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首先,从论证方法上看,引用刘鹗《老残游记》中的话,使用了引证法;列举“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使用了例证法;“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使用了对比论证法。其次从论证结构上讲,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的论证方式。首先,提出总的论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接下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女儿正名;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可以说条理非常清晰。再者,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比如“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就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在第二个境界中大量列举实例,通俗易懂,使深刻的道理浅显化。5.(1)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2)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n(3)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4)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5)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每点要点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3点,即得满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本题中,根据材料三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可以概括出《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特点之一是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根据“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可见“善用人物视角,喜欢变换视角”是主要信息,可以将这句话作为特点直接进行概括。根据“《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可以直接将这句话概括为答案要点。根据“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和下文作者所举的例子:写黛玉的具体形貌,只能从宝玉的眼睛看出;写通灵宝玉,只能从宝钗的眼睛看出,可见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根据材料三结尾处“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可见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也是《红楼梦》的叙事特点之一。6.A【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哥哥的满腔欣喜之情”错。从殴打到拥抱,从后文哥哥提到父母的感受,都说明哥哥内心是很复杂的,有对弟弟成长的欣喜,也有对弟弟付出代价的心疼。故选A。7.D【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nD.“表现了他年轻稚嫩、因紧张而表达不流畅的特点”人物分析有误,传令兵说话简短,一是因重伤和劳累,二是要在最后关头交代最紧要的事。故选D。6.①对话性。通篇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语言多为短句、口语,不仅展示人物性格,且直接推动情节发展。②集中性。兄弟交流和传令兵传令两个事件集中在同一场景,且衔接自然,情节也相对集中。③舞台性(直观性)。画面感强,通篇运用对话、动作和表情等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很少进行心理描写。(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话剧特点”主要从对话性、集中性、舞台性几个角度展现。小说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其中“万里”“千里”“传令兵”的对话构成小说的主要内容,“怎么个意思?”“啥时候有的?”“站起来,这病能治”“你干什么?”“好些了”“……哦”“七点,祠鼐,急需援军,没有援军”……这些对话语言简短,以短句和口语为主,这是大战后,不同程度受伤的三个战士之间的对话,形象而准确的表现出对话人物身份、性格特点、人物关系以及所处的情况。小说情节集中。小说主要为我们展现了两个事件。一个是一场恶战后的短暂安静时段,万里和千里兄弟两个的对话和彼此拳打,通过兄弟俩的交流我们看到了弟弟万里的内心成长,哥哥内心的复杂情感;一个是传令兵来求援。作者把两个事件集中在同一场景,且衔接自然,情节也相对集中。小说有直观的舞台感。小说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兄弟两人的对话,以及打斗、挥拳互打的场景画面感极强,还有传令兵艰难地、气喘吁吁的传话,让读者想象整体战况的惨烈,这些场景如在眼前,使读者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特征。9.①从选材上看,文本一以战场上的年轻战士为主体形象,如不成熟的青年伍万里、成熟青年伍千里、勇于献身的青年战士传令兵等,他们共同体现了“年轻”而又“生机盎然”的形象特点,是最触动作者也能打动读者的动情点。②从主题上看,文本一通过年轻战士在战火中经受的精神洗礼和壮烈牺牲,歌颂了他们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动诠释了祖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对年轻先烈们的崇高敬意。【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n从选材和人物塑造看,结合“哥,我可能快死了。你不用带我回家”“幼稚又老成”“我难受过,不这样”“我也痛,我也痛啊”“传令兵比万里还稚嫩的脸”“这孩子”可知,万里与千里兄弟俩对话内容、在雪地殴打拥抱,传令兵的描写,这些都在告诉读者他们都是年轻的战士,他们有的成熟,有的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但都勇于献身,不惧牺牲。文本一选择年轻人为表现主体,塑造了战争年代年轻战士的形象。从表现主题看,结合“太累。不想累死你们”“站起来,这病能治”“欢迎你来第七穿插连,因为这里没痛过,那是走过七连,不算来过七连”“最后一个命令是各自为战,但团结一心。这是胜利”“传令兵对春生开了一枪”“祖国在什么方向?”“传令兵于是跪在悬崖上,看着他觉得他能看到的祖国,那是回家的方向”“新中国万岁”可知,小说塑造了大战后互相鼓励、战胜身体痛苦的兄弟两人,也塑造了心向祖国壮烈牺牲的传令兵,通过年轻战士在战火中经受的精神洗礼和壮烈牺牲,歌颂了他们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对年轻先烈们的崇高敬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C【10.解析】"乐安"是地名,"国乐安"是封国乐安的意思,作"之"的宾语,不应断开,排除A、B。"上"是"曲徇其意"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D。参考标点∶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故选C。11.A【11.解析】"晦日为每月的三十"错误,晦日为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小月二十九天,大月三十天。故选A。12.C【12.解析】"所以立即产生了亲征的念头"错误,原文"召张辅谕亲征"可见在交谈之前,皇帝就打算亲征。故选C。13.(1)朱高煦陈设兵力接见侯太,高傲地不肯跪拜皇帝给他的诏书,(他)面朝南就坐,让侯太跪下,侯太非常畏惧,回京城去了。("见""南面""跪太"三处,每译对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2)另外(他)以为朕不能亲征,即使派遣将领率军而来,可以用甜言蜜语和厚重赏赐进行引诱,希望能成事。("谓""即""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14.①朱高煦有勇少谋;②外表愚笨刚直,内心胆怯(虚弱);③朱高煦的手下都不是能征惯战的人。(答出一点给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n宣德元年秋八月,北京地区发生地震,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最初,朱高煦去其封国乐安,但未曾有一天忘记起兵谋反。到了仁宗崩逝,宣宗皇帝即位后,对朱高煦的赏赐仍比其他王府为优厚。朱高煦几平每天对朝廷都有所请求,提到一些朝中政事的时候,皇帝总是顺从他的意见。朱高煦索要骆驼就给他四十头,索要马匹便给他一百二十匹,索要袍服又加赐给他。朱高煦越发骄横放肆,八月壬戌朔日竞举兵谋反。朱高煦先派遣枚青偷偷来到京师,约英国公张辅作为内应,张辅于夜间绑缚枚青上报朝廷。朱高煦又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在济南谋反,以作应援。御史李浚,乐安人氏,他抛下家眷,改变姓名,取小道直奔京师,报告朱高煦起兵谋反,说近日之内就将攻取济南,然后带兵进犯京师。皇帝派遣宦官侯太送去自己写给朱高煦的书信,信中说∶"昨天枚青来京,说叔父对朝廷的过失多所指责,我实在是不敢相信。皇考的至亲只有二叔,我所依赖的人也只有二叔。小人既作离间之计,不能不吐露一些真实情况。他们这样做,可能是故作传播,煽惑人心,或者真有想要乘机举发叛乱的人,我们对此不得不稍做准备。只有请叔父评判衡量一下这件事了。"侯太到乐安时,朱高煦陈设兵力接见侯太,高傲地不肯跪拜皇帝给他的诏书,他面朝南就坐,让侯太跪下,侯太非常畏惧,回京城去了。皇帝召见张辅告诉说他自己要御驾亲征。张辅回答说∶"朱高煦凶猛如鸷鸟而少有谋略,外表强悍而内心怯懦,他现今所拥有的兵将,都不是能征惯战的人。请给臣二万兵,捉拿逆贼献于朝廷。"皇帝说∶"卿确实足可剿灭逆贼,朕只是考虑新即皇位,一些小人或许仍怀二心,所以朕决定亲征."皇帝下今大肆搜索从乐安派来的奸细,皇帝车驾经过杨村,他骑在马上回头看了看,问随从侍臣∶"你们试着猜猜,朱高煦将会使出什么样的计策呢?"侍臣中有人回答说∶"乐安城垣狭小,他必定先行攻取济南,以作为他的巢穴。"也有人回答说∶"他从前在南京,尚且不肯离去,如今他必定先行南去攻上南京。"皇帝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济南虽然离他很近,但也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攻取的;如果他听说朝廷大军将至,根本没有时间攻取济南。他的护军家眷多在乐安,必然不肯舍弃乐安而去南京。朱高煦外表好像很狡诈,内心中却实在很怯懦,遇有大事往往猜疑,辗转揣摩不能决断。今天他之所以敢于起兵谋反,就是欺朕年少,又新即皇位,以为众心未必依附朕。另外他以为朕不能亲征,即使派遣将领率军而来,他可以用甜言蜜语和厚重赏赐进行引诱,希望能成事。现在他若听说朕已率军前来,必定心胆俱落,哪里还敢出战!我大军一到,他就将束手被擒了。"辛巳日,皇帝车驾停驻到乐安城北,朝廷大军封住乐安城的四门。叛军登城发炮,大军则发射神机铳箭,其声如雷,城中人吓得大腿都战栗了。又命令把敕令系在箭头上射进城中,把安危祸福告知逆党徒众,于是城中有很多人想捉拿朱高煦献给皇帝。朱高煦十分狼狈,丧失依靠。壬午日,他就偷偷地从小路出城,身穿白衣、跪在藁席上谒见皇帝,叩头自述其罪。15.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C.“有远山静静地相对而坐”错误。诗的第一句就写到“溪上行吟山里应”,意思是说山与诗人的歌谣相应和,而不是“静静地相对而坐”。故选C。16.①以动衬静:通过山的回音、溪流的水声、山鸟的叫声,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②正面描写:通过直接描写野鸡孵卵、睡鸭栖芦的静态,勾画出一幅恬静的溪山图。\n③比喻手法的运用:“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状物工巧,以道士“养丹”比喻野鸡伏卵,以老僧“入定”比喻睡鸭栖芦,新颖独到,风趣盎然,使这幅恬静的溪山图更添情韵。④拟人手法的运用:起始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溪、山的灵性和充满感情:诗人吟啸,山同声应和;诗人闲步,溪形影不离,溪影山声,使这幅静的画面显露出生气,富于情趣。(答出任意三点即得满分)【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诗歌手法的能力。首先分析诗歌意境:诗人以传神之笔,绘出了一幅意境幽远的“溪山图”,没有喧嚣,没有束缚,一切宁静、和谐、自由自在。然后分析营造意境的手法。以动衬静:“每应人语识山声”“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三句以动衬静,把溪和山都写活了。它们似乎有灵性,有感情,诗人吟啸,山同声应和,溪水缓缓地流淌,山鸟叽叽喳喳,通过对声音的描写更加衬托出山间的幽静。正面描写和比喻手法的运用:“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两句描写山间的动物,将野鸡伏卵比作“道士养丹”,将睡鸭栖芦比作“老僧入定”,一个是形似,一个是神似,一方面写出此时山间寂静,因而才能“鸡伏卵”“鸭栖芦”;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鸡鸭的动作形态,风趣盎然,使这幅恬静的溪山图更添情韵。拟人手法的运用:“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两句运用拟人修辞,描写诗人行吟山中,诗人吟啸,大山就发出相同的回声,仿佛是诗人的知音;诗人漫步溪边,小溪和诗人形影不离,与诗人相近相亲,写出了溪、山的灵性和充满感情。使这幅静的画面显露出生气,富于情趣。17.【答案】(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片神鸦社鼓(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示例一: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示例二: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示例三:腾蛟起凤  孟学士之词18.(3分)C19.(3分)B20.(3分)参考示例:谁是对“中国式浪漫”理解最深刻的人?当然是总导演张艺谋领衔的主创团队。(表达连贯,1分;设问使用恰当,2分)21.①他们就是中国首批太空常住人口②既然成本如此高③那么太空常住人口就是先遣军【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n第一空结合前文“在我国,常住人口的统计时间标准为半年,即一年内在某地住满半年即为该地常住人口”对常住人口的统计标准可知,将在太空工作生活6个月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位航天员可以算是太空常住人口,所以这一空可以填:他们就是中国首批太空常住人口。第二空结合“太空居大不易,需要很高的成本”可知这一段是讲太空居住成本很高;下句“为什么中国人还要争当太空常住人口呢”的疑问就是基于太空居住成本很高提出来的,所以可以填:既然成本如此高。第三空结合“如果说空间站是通往宝库的桥头堡”可知句式上应选“那么……”,内容上这里是回答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太空常住人口,仿照“空间站是通往宝库的桥头堡”的句式以及使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可以将“太空常住人口”比作“先遣军”,所以这里可以填:那么太空常住人口就是先遣军。注意表达简洁,不要超过字数。22.①内容上:上联点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下联指出太空过节的事件,重点突出,层次清晰;②结构上:上下联对仗工整,结构严谨,讲究平仄,音韵和谐,节奏协调。(答出一点3分,答出两点5分)【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对联的能力。内容上:上联“百年聚力,十月扬帆”点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下联“云海迎春,星河守岁”指出太空过节的事件,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上:上下联对仗工整,如“看四器连心”对“听三英送福”,“东方梦”对“中国红”,“频惊世界”对“再炫太空”,结构严谨。讲究平仄,音韵和谐,节奏协调。23.审题角度:①围绕“青春的力量”的内涵和外延,谈论“是什么”,回答“概念意义”和表现范围,强调重要性;②围绕“青春的力量”,谈论“为什么”,回答来源,强调时代性;③围绕“青春的力量”,谈论“怎么办”,回答具体做法,强调行为方式。写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整体入手剖析,也可以侧重某一个方面进行表述。从题目的具体内涵来看:①要抓住具体的“青春的力量”,从“最积极最有生气”“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角度,扣住青年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来阐发;②要从青年的时代使命出发,“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青年的成长要根据时代的需要,青年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青年要站在时代的潮头把握机遇,“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侧重一个角度纵向深入思考,也应该从“具体内涵”作出分析,而不能信马由缰跳出命题要求的整体谈论范围。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04:29 页数:18
价格:¥5 大小:59.2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