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检测(一) 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检测(一) 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南昌十中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一)高三语文试题命题人:丁石兰审题人:肖蕾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或IS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时至今日,新媒体艺术已经涉及一切艺术领域,涵盖所有艺术门类,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融合”与“跨界”。所谓“融合”即“艺的融合”,原本受到各自媒介限定与技术影响的各个艺术门类,在数字化的新媒体平台的作用下,彼此间产生了融合,衍生出新的艺术现象,艺术和艺术之间、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甚至被突破。这种融合具体表现为艺术媒介的融合、艺术语言的融合、审美意象的融合、审美体验的融合。我们用“多媒融合”这一概念来概括新媒体艺术的这一基本特征。“多媒融合”,字面意思是多种信息媒介的融通整合。其技术背景是数字化的新媒体,不仅可以记录、还原视听形象信息,而且可以记录还原包括味觉、嗅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等感官属性信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息记录语言,能实现艺术形象记录和造型语言的最终统一。因此“多媒融合”的深层含义是指,新媒体实现了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的最终统一,从而建构了一种多媒融合的艺术语汇,搭建起了一个多媒融合的艺术平台。所谓“跨界”即“人的跨界”\n,也就是艺术主体的跨界行为,既包括非艺术家跨界到艺术领域,也包括某一门类的艺术家跨界到其他艺术门类,还包括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与接受主体(欣赏者)之间的跨界。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第一波新媒体艺术实践主要是被新思潮而不是被新技术催生的。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中国新媒体艺术中的跨界现象的背景既包括新媒体技术的推动,如互联网之于网络文学,也包括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如电子音乐、新媒体舞蹈等。新媒体艺术跨界的向度包括向内的内涵式跨界与向外的外延式跨界。以电子音乐为例,内涵式跨界主要表现为从“乐音”到“噪音”声音的拓展以及从“调性”到“无调性”的音乐手法与类型的突破。但尽管出现了拓展与突破,它仍然属于音乐艺术范围内的跨越,并未突破音乐的边界。而外延式跨界则表现为从听觉到视觉、从时间到空间的跨越和突破,已经超越了音乐艺术的边界,跨进了其他艺术领域。如作曲家程伊兵的《乐中书》就是这种跨界的典型作品。作品将书法者现场书写苏轼《前赤壁赋》的动作通过传感装置控制电子音乐,与现场的“电子化”古琴演奏和人声吟唱等其他音乐声部进行现场合成,再现古战场惨烈的厮杀场面,演绎中国古代文人旷达悠远的怀古心境,而作品的视频投影则着力表现中国书法艺术的下笔、提笔、运笔的动静、轻重、疾徐、曲直等韵律变化,为音乐的表达提供了更细腻丰富的表情元素。我们应辩证而非绝对地看待新媒体艺术中的跨界与融合。它们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却不是新媒体艺术的本质;它们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但不是新媒体艺术的追求目标。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总体上还是在“守界”前提下的跨界,是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的跨出和跨进。而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多媒融合,总体上也停留在多种固有的艺术媒介语言的联合运用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多媒融合的新型艺术语言的要求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摘编自许鹅《融合与跨界: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文艺报》2022年1月10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媒体艺术的“融合”是“艺的融合”,是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多媒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之一。B.新媒体可以记录、还原视听形象信息和感官属性信息,因而能实现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的统一。C.新媒体艺术的“跨界”,其艺术主体不限于不同门类的艺术家,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也可以跨界。D.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还局限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总体上还是内涵式跨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三两段先概述“融合”的内涵和表现,再引出“多媒融合”的概念,最后重点阐述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B.第五段援用作曲家程伊兵创作《乐中书》这个事例,是为了论证“外延式跨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表现力。C.文章结尾指出“跨界与融合”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而非本质,是趋势而非目标,是对前文的补充论述。\n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诠释了新媒体艺术中“融合”和“跨界”的含义、背景、特点等内容,层次明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与“跨界”已有20年历史,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与“跨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B.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融合全息扫描等前沿技术,用舞蹈语汇演绎名画《千里江山图》,是典型的新媒体艺术。C.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一般只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催生,而新媒体艺术的“跨界”,还需要新思潮的推动。D.内涵式跨界并没有突破某一艺术的边界,而外延式跨界则跨进了其他艺术领域,后者的艺术效果更具魅力。【答案】1.D2.B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总体上还是内涵式跨界”错误,文中说的是“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总体上还是在‘守界’前提下的跨界,是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的跨出和跨进”,“‘守界’前提下的跨界”不能等同于“内涵式跨界”,偷换概念。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是为了论证‘外延式跨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表现力”错误,文章第五段,作者援用作曲家程伊兵创作《乐中书》这个事例是未来解说外延式跨界的特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已有20年历史”错误,我国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与“跨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了。C.“只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催生”错误,“融合”与“跨界”是新媒体艺术的共同特征,不能说“融合”就不需要新思潮的推动。D.“后者的艺术效果更具魅力”错误,于文无据,文章并未对内涵式跨界的艺术效果和外延式跨界的艺术效果进行比较。\n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法新社的报道,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日前警告说,新冠疫情可能导致1亿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世界银行此前估计,将有6000万人因新冠疫情陷入极端贫困。根据世行的定义,“极端贫困”人口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90美元(约合人民币13.2元)。但新的评估认为这一情况可能恶化,达到7000万至1亿人。马尔帕斯说,如果新冠疫情恶化持续下去,“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世界银行承诺,到2021年6月为止,将向100个国家提供1600亿美元资金,以应对迫在眉睫的紧急情况。截至6月底,世界银行已发放约210亿美元。但即便如此,极端贫困人口仍在增加。马尔帕斯说,情况恶化是由于疫情期间就业岗位减少以及供应问题使人们更难获得食物。他说:“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就有越多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他就此呼吁债权国减免贫穷国家的债务。今年4月,二十四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同意世界最贫困国家从今年5月1日起至年底可暂停偿还债务。(摘编自新华网《世行行长警告:疫情或令1亿人重返极端贫困》2020年8月22日)材料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制度建设是保障。中央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管理体制,构建起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这些体制机制符合我国国情,契合扶贫实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度保障。构建全国一盘棋的脱贫攻坚体系。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合力开展脱贫攻坚。这些年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从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2013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增长22.7%的基础上,2018年至2020年又大幅度增加。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n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把握发展趋势和尊重治贫规律,进行科学顶层设计、战略部署,统筹目标与措施。坚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二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精准扶贫中,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覆盖了扶贫对象识别、帮扶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贯通了扶贫开发全流程,能够有效引导贫困群众参与脱贫,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资金跟着人走,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精准扶贫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三是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更加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更加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落地,确保脱贫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坚决防止虚假脱贫。(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材料三:一是“消极的贫困者”。有学者调研我国目前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南疆三地州六个县(市)830多个贫困户样本发现,近三分之一的贫困家庭常年依靠政府财政补助,家里有强壮劳动力却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参加生产。二是“愿贫争贫者”。有的贫困户不是积极争取自己脱贫,而是积极争取自己不脱贫,以便继续获得国家扶贫补助。有些没有被识别为贫困户但经济状况也就是略高于贫困标准的人,对于自己无法获得扶贫补助而感到心理不平衡。三是“签到式培训”。贫困者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缺乏主观动力,培训机构通过送礼物等方式才能吸引贫困户前来培训,有的培训甚至简化为只有贫困户签到而没有实际培训的状况。四是“渴望的贫困者”。一些贫困家庭对于心理、观念、智力和能力都有强烈的渴望,但是仍然处在无法获得基本教育保障的困境中。2019年12月17日,一些捐助人对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提出质疑,因为该项目对三区三州内某所中学的453名男生也提供了支援。这些男生“家庭非常困难且学习愿望强烈”,有的男生在申请中写到“收入微薄每年基本上连学费都凑不齐”。这个事件从侧面反映出,深度贫困地区还有不少渴望教育却不可得的贫困学生。(摘编自人民论坛《当前精准扶贫领域存在的四个问题》作者:聂露)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n新冠疫情使超过一亿人陷入每天生活费不足1.90美元的极端贫困,世界银行承诺提供更多资金以应对这一情况。B.世界银行行长呼吁债权国减免贫穷国家的债务以应对新冠疫情,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同意世界最贫困国家从2020年5月1日起至年底可暂停偿还债务。C.在中国,扶贫不只是政府的事情,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格局。D.中国从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13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增长22.7%。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观点的一项是()A.近年,甘肃武威市先后建成108个移民安置点,从高寒地区迁出13万余人,迁出区恢复生态用地72万亩,恢复水源涵养林5.2万亩,为祁连山生态保护作出了贡献,实现了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共赢。B.四川凉山针对以往自发搬迁产生的“人户分离”管理盲区,作出专门安排,完善精准识别标准,坚持“不漏一户,不掉一人”,目前自发搬迁的3万多名贫困群众,已经全部纳入综帮扶范围。C.一批批福建企业和人才到宁夏投资兴业,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而且带来了沿海地区先进的市场观念和“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给闽宁镇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D.湖北五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官章,回到五峰县牛庄乡带领广大农民种天麻致富。退休十九年来,他为当地农民增收1.9亿元。6.有人认为,对于“消极的贫困者”“愿贫争贫者”,国家应该放弃扶贫,你同意上述看法吗?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理由。【答案】4.A5.C6.不同意上述看法。理由:①“消极的贫困者”“愿贫争贫者”的本质仍是贫穷者,属于精神贫穷,他们也是扶贫的对象;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他们也是“一个”的组成部分,丢下他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有缺憾;③对于他们,我们并不是无计可施,我们可以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注重培养他们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新冠疫情使超过……”错误,把未然当必然。材料一第1段说“新冠疫情可能导致1亿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只是一种假设,未必是事实。\n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A.强调的是“脱致致富和生态保护共赢”的观点。B.符合“六个精准”中“扶持对象精准”要求,但没有体现“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特点。C.“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就是“志”,符合题目要求。D.强调的是退休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中可以有所作为。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消极的贫困者”“愿贫争贫者”属于精神贫穷,在本质上都属于“贫困者”,他们也是扶贫的对象。材料二写“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无论是哪种“贫困者”,国家都要帮助他们脱贫,否则“完全消除贫困”就没有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就没看真正完成。了解这个原则,是回答本题的前提,再结合材料论述帮助他们脱贫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言之成理即可。比如既然属于精神贫穷,那就应坚持“精准扶贫”的原则,“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更加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更加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永别了,武器①(节选)[美]海明威军队这么庞大,路又这么少,撤退必然混乱。根本没人下令指挥。“博内罗呢?”我问。皮安尼望着我。“他走了,中尉。”他说,“他情愿当俘虏去。”我一声不响。“他怕我们都会被打死。”我一句话也不说。“你看,我们对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信心,中尉。”“他上哪儿去了?”“我不知道,中尉。他溜走了。”我们绕着城的北面走过乌迪内,过了一会儿便走进大撤退的基本行列,整夜往塔利亚门托河赶去。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不但是军队,整个国家都在撤退。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n路上车辆和军队很拥挤,我们在路的旁边走着。“我走得发腻了。”“嗯,我们现在只要走就行了。用不着再操心。“博内罗是个傻瓜。”“他真是傻瓜。“他的事你怎么处理呢,中尉?”“我还不知道。“你看,要是战争继续下去,上面会给他家属找大麻烦的。“战争不会继续下去的。”一个士兵说。“我们正在回家。战争结束了。“要是战争真结束了,那就没有关系了,”皮安尼说,“但是我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真这样就太好啦。”“我们不久就会知道的。”我说。“我不相信战争结束。他们都这样想,我可不相信。天亮前,我们赶到了塔利亚门托河的河岸边,便沿着涨满水的河走,走近一条所有的人马要过的桥。我们沿着河岸走,然后挤进了过桥的人群。我紧紧地央在人群中慢慢地过桥,上面是雨,下边隔着几尺便是河水,我从桥边探头望望河水。没人说话。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念头。我们快过去了。木桥的那一头,两边站有一些军官和宪兵,打着手电简。我们走近他们时,我看见有个军官用手指指队伍中的一个人。一名宪兵走进行列,抓住那人的胳膊,拖了出去。宪兵强迫他离开大路。他们正仔细察看着行列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刚要走到正对面时,他们又抓去了一个人。我看见那人是个中校。他头发灰白,长得又矮又胖。宪兵把他拖到那一排检查行人的军官后面。当我走到那一排军官跟前时,我看到有一两个军官正盯着我。其中有一位指指我,对宪兵说了一声。我看见那宪兵跑过来,挤过队伍的边沿来找我,接着我感到被他抓住了衣领。“怎么啦?”我说。我伸手到背后去解手枪。另一个从我身后抓住我,把我的手臂朝上扭,扭得几乎脱了臼。我跟他一起转过身,第一个宪兵狠狠掐住了我的脖子。“他再抵抗就开枪。”我听见有人在说。“这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声嚷,但是我的声音并不响亮。他们现在已把我拖到路边来了。“他再抵抗就开枪,”一个军官说,“押他到后边去。”“你们是什么人?”“战场宪兵②。”另外一位军官说。“押他到后面那些人那儿去。”第一个军官说。\n他们押着我绕到这排军官的后边,走往公路下边临河的田野,那儿有一堆人。有一小组人由宪兵看守着。审问者的旁边站着四名宪兵,人人挂着卡宾枪。我看看那个正在受审问的人。他就是方才从撤退行列中给拖出来的那个灰头发的中校,胖胖的小个子。“你属于哪一旅的?”他告诉了他们。“哪一团?”他又说了。“为什么不跟你那一团人在一起?”他把原因说了出来。“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对不起,我不懂你的话。”中校说。“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你们经历过撤退没有?”中校问。“意大利永远不撤退。”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这番话。“要枪毙我的话,”中校说,“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那些军官会商了一下。其中一个在一本纸薄上写了些什么。“擅离部队,明令枪决。”他宣读。两个宪兵押着中校到河岸边去。我没看他们枪毙他,但是我听见了枪声。我们站在雨中,一次提一人出去受审并枪决。到这时,凡是他们问过话的都被枪决了。我身子往下一蹲,同时劈开左右两人,低着头往河边直跑。我在河沿上绊了一跤,哗的一声掉进河里。河水很冷,我竭力躲在水下不上来,自以为再也不会上来了。我一冒出水面,便吸一口气,连忙又躲下去。我第二次冒出水面时,看见前头有一根木头,就游过去,一手抓住它。找把头缩在木头后边,连看都不敢往上边看。我快冒出水面时就听见枪声。那根木头顺着水流转,我楼住它。河水很冷。我随波逐流,双手抱住那根木头,由它把我顺流漂去。现在已看不见河岸了。【注】①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男孩亨利参加意大利军队抗击德国,经历了战争后,最终脱离战争的故事。②战场宪兵: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描写了大撤退的场面,官兵们惊恐不已,狼狈逃命,连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B.“我”机警灵活,看到被问话的都被枪决后,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找机会成功逃离。C.小说详细写了胖胖的中校被审问、枪毙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且以点带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甚至荒谬。D.小说结尾写“我”跳河逃生的过程,用了大量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得扣人心弦。8.小说节选部分开头写“我”和皮安尼反复说博内罗“太傻了”“是个傻瓜”。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n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是“零度写作”。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完全客观地陈述;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让作者感情影响读者。请简要分析本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答案】7.A8.①前后对比,使小说情节产生波澜。他们认为撤退没危险,而博内罗逃走很傻,事实证明博内罗逃走是对,没有逃走的人才是傻瓜。②“反复说”别人傻,可以体现出撤退官兵内心的忐忑不安。9.①没有作者立场的直接表露,让作品中的人物“我”直接说话,“我”作为线索人物直接串联起众多情节;②语言精炼,通俗质朴,很少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修饰性词语,且多用短句;③客观、冷静的表达,能让读者更为独立、理性、深入地思考,从而更好地表达反战主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A.“官兵们狼狈逃命,连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于文无据,依据原文“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不但是军队,整个国家都在撤退。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可知,文中只是说撤退的场面很大。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作用的理解鉴赏能力。(1)依据原文“他怕我们都会被打死”可知,博内罗认为大撤退有危险,会被“打死”,而我和皮安尼认为他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傻”;依据原文“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可知,“我”和皮安尼认为大撤退是没有危险的;但从后文看,战场宪兵把撤退中的一些官兵杀掉,这说明撤退是有危险的,前后构成对比,让小说情节产生波澜。(2)依据原文“‘博内罗是个傻瓜’‘他真是傻瓜’”可知,“我”和皮安尼反复说博内罗的想法和做法“傻”,好像我俩很坚定撤退没有问题,但事实上,“反复说”别人傻恰恰是他们内心不安和忐忑的表现。【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写作特点的能力。(1)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事件,而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只是故事的亲历者,所以“我”在文中的表述代表的是小说人物的观点态度,如“我”对博内罗走了的评价,如“我”与战场宪兵的对话,文中没有直接表现作者立场的内容。(2\n)文中在叙述事件的时候很少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修饰性词语,如写撤退的场面,只是说“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并没有添加修饰语来体现对撤退的态度;如写审判中校场面的时候,只是用“他告诉了他们”“他又说了”“他把原因说了出来”“中校说”“中校问”展现审判过程,并没有添加修饰语来体现中校被审之时的情绪表现,同样也没有展现审判者的情绪,都是中性的描写。(3)如文中在写撤退之时遭遇的审判、枪决,“我”是把整个过程客观冷静地表述出来,并没有对整个过程的渲染,无论是被审者和审判者,都没有具体的情感体现,这就给了读者可以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之中体现战争的残酷无情,表达反战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有司以杂伎进,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上视学,释奠先师,吏部尚书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起用谪降主事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巩,进士敖毓元、李文祥。先是,五人并以言事远谪,南京吏部主事储璀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乞取而真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谏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乃宗社福,敢不仰承。”乃令内官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光禄供奉内府,自有常额。成化以来,内员渐繁,常供不足。乃责京师邸户办之,甚苦。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牲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上为恻然,即敕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裁革。光禄卿艾璞曰:“刘东山此奏,岁省光禄金钱八十馀万。古称仁人之言其利溥,此之谓与!”然中官因是愈侧目大夏矣。上又召大夏于便殿,谕之曰:“事有不可,每欲召卿议,又以非卿部事而止。今后有当行当罢者,卿可揭帖启朕。”大夏对曰:“不敢。”上问:“何也?”曰:“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对外付府部内咨阅臣可也。如用揭帖,上下俱有弊,且非后世法,臣不敢效顺。”上称善。(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B.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C.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nD.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B.稼穑,种植为“稼”,收割为“穑”,合在一起指播种和收割庄稼,也泛指从事农业劳动。C.牲,常与牺合称“牺牲”,即供祭祀、盟誓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体全为牺,色纯为牲。D.揭帖,明制,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件。其后使用渐广,凡公开的私人启事也称揭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宗登基之后,听闻马文升的名声,对他荣宠有加;马文升感念皇帝之恩,更加发奋勤勉,直言进谏。B.张吉等五人因直言进谏被贬,储瓘认为与其到处寻访敢谏之人,不如重新任用那些经过考验的忠良之士,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C.孝宗希望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他不负重托,最终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D.刘大夏认为光禄寺每日置办用度繁多浪费,既损耗了百姓的财力,又损害了爱惜万物的仁心,皇帝当即下令进行裁汰革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有司以杂伎进,或出亵语。(2)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乃宗社福,敢不仰承。”【答案】10.C11.C12.A13.(1)皇帝亲自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主管官吏(主管部门)进献杂技表演,有人说出低俗的语言。(2)马文升叩头说:“陛下如此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宗庙社稷(国家)之福,我怎敢不按陛下的意见行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用揭帖上报朝廷,朝廷依据揭帖推行,这与前朝的斜封墨敕有什么区别?陛下应该远的学习(历史上的)贤明的帝王,近的效法祖宗,事情能不能推行,外边的交付朝廷各部门,内部的向阁臣咨询就行了。“臣下以揭帖进”与“朝廷以揭帖行”为两个主谓句,是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排除AD;“远法帝王”与“近法祖宗”也是对称结构,各自独立断开,“事”作下一句主语,排除B。\n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体全为牺,色纯为牲”错,色纯为牺,体全为牲。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孝宗登基之后,听闻马文升的名声”错,听闻马文升名声是在孝宗为太子之时。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有司”,管官吏(主管部门);“或”,有人;“亵语”,低俗的语言。(2)“顿首”,叩头;“图治”,想要把国家治理好;“宗社”,宗庙社稷(国家)。参考译文:\n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马文升在朝堂上见到皇帝时,皇帝特赐其大红织金衣一件。这都是皇帝当年在东宫(为太子)时,就一向了解马文升的缘故。马文升深深感念皇帝给予的特殊恩荣和待遇,因而更加发奋和勤勉,对政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月,皇帝亲自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主管官吏进献杂技表演,有人说出低俗的语言。马文升声色俱厉地斥责说:“新天子应当知道耕种和收获(农事劳动)的辛苦,怎么能够用这种靡靡之音来扰乱圣听(皇帝的心思)呢!”当即把教工、乐伎斥退。三月,皇帝巡视太学,释奠(即祭奠先圣之礼)先圣先师孔夫子,吏部尚书王恕,请求在孔子圣像前以厚于常规的礼仪祭奠,特意使用币帛,改用太牢之礼。起用被贬为主事的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玑,进士敖毓元、李文祥。在此以前,这五个人都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南京吏部主事储瓘上奏章说:“这五个人,过去既然为国家而敢于直言进谏(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现在一定也不会改变节操而辱没自己的身份。乞请陛下把他们安排在既讲究风纪,又需要思想精敏的位置,我想他们的言论和风采一定能够成为众臣之楷模。与其到处搜求敢谏之士,不如先用这些已经经过检验的人。”皇帝采纳他的意见,命令吏部全部起用这五个人。十五年正月,大举考课天下官吏。皇上召马文升到暖阁,吩咐他说:“天下的官员名单都在这儿,爱卿一定要用心考量,不要放纵他们,也不要使他们受冤屈,来彰显官职变迁的公正。”马文升叩头说:“陛下如此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宗庙社稷(国家)之福,我怎敢不按陛下的意见行事。”于是让宦官抱着这些名册下了台阶。自此,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召两广总督刘大夏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先前,光禄寺负责供应内府,本来就有固定的数额。成化以来,内府人员逐渐增多,日常供应不足。光禄寺就责成京城的邸户置办,导致邸户苦不堪言。至此,刘大夏就向皇帝进谏,说光禄寺每日置办用度繁多浪费,宰杀牲畜好几百,这样既耗费老百姓财力,又有损爱惜万物的仁心。皇帝为之悲伤,立即命令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裁汰革除。光禄卿艾璞说:“刘东山的这份奏议,每年使得光禄寺节省八十多万两银子。古人说有德行的人的话益处很大,说的就是这个吧!”然而宦官因此更加痛恨刘大夏。皇帝又在便殿召见刘大夏,告诉他说:“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总想召你来商量,又担心超越你职权范围而作罢。以后有事情的实行或罢止,你可用揭帖呈上来。”大夏回答说:“我不敢这样做。”皇帝问:“为什么?”刘大夏说:“我用揭帖上报朝廷,朝廷依据揭帖推行,这与前朝的斜封墨敕有什么区别?陛下应该远的学习(历史上的)贤明的帝王,近的效法祖宗,事情能不能推行,外边的交付朝廷各部门,内部的向阁臣咨询就行了。如果使用揭帖,对上对下都会有弊端,并且不可为后世效法,我不敢顺从。”皇帝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辛弃疾将迁新居不成①,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我亦卜居者②,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③。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注]①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②《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14.下列对这首宋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器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C.词人感慨幸好还携带一束书籍,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形象。D.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表明词人决意在此结庐,享受村居生活。15.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简析“戏”体现在哪里?【答案】14.D15.①以家具少于车的夸张语气调侃自己家中的寒窘。②以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自己因病止酒、遣散歌者、故交疏离的冷清。③以白鹤飞来又忽去戏谑自己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解析】【14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决意在此结庐,享受村居生活”说法错误,由注释“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可知,辛弃疾乔迁新居未能实现,因此“决意在此结庐,享受村居生活”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此处的“戏作”有戏谑、调侃、自嘲之意,结合诗歌手法、内容分析这一特点的体现。“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写诗人乔迁新居,借了别人的车来拉家具,却发现家具比车还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自己“家徒四壁”的寒窘;“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用典,结合注释可知,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写诗人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现实中没有歌、没有舞、没有酒、“故人疏”的冷清之感;“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写诗人想要与他人畅叙幽情,却发现只能与飞来的白鹤交流,结果白鹤又飞走了,用戏谑的语言表达诗人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2)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不义的富贵荣华,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自己是不会追求的。而《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也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观。(3)作为班长的陆离同学因班级管理事务而被部分同学误解,但他对别人是否理解自己毫不在乎,认为只要自己为班级着想的本心是美好的就够了。这种心理可以用《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答案】①.扪参历井仰胁息②.徘徊于斗牛之间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万钟于我何加焉⑤.不吾知其亦已兮⑥.苟余情其信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扪”“仰”“胁息”“辩”“受”“已”“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______的江南古镇旅行,买几件国风文创当伴手礼;在城市广场大街,穿上国产潮牌彰显个性;……这些充满时尚感的生活场景,都离不开国潮设计。大到建筑家居,小到一盏灯、一支笔,国潮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时尚连接,借鉴传统形制、美学或技艺,融入当下科技和设计语言,创造出琳琅满目的国潮产品。它们不仅是实用物品,更是______丰富的文化产品,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让人们受到传统文化和审美的熏陶。今天的互联网页面、电影海报和各类产品包装设计中,人们可以随时______汉字之美。一些国潮服装上,经过设计的汉字醒目突出,有______之效。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汉字被设计成“中国风”的代表元素。设计者挖掘中国书法审美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比如,电脑字库对颜体楷书的重新设计,就通过调整间架结构、笔画间距、横竖比例、粗细大小等细节,使其更适合如今的横向阅读和电子显示需要。除了具象的汉字,国潮设计还对传统色彩进行开掘和利用。茶白、杏黄、柏枝绿、黛蓝、赭石、中国红、海棠红、青花瓷色等许多典雅色彩,在各种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扎实地从文化中汲取营养,热情地用创新开辟未来。国潮设计从“古”走来,承续着中华文脉;国潮设计面貌一“新”,表达着社会情感和时代新风。()在这个意义上,国潮设计贯通着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整旧如新内含体验生花妙笔B修旧如旧内涵领略画龙点睛C.整旧如新内含领略画龙点睛D.修旧如旧内涵体验生花妙笔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借助优秀的国潮设计这一具体之“物”传达。B.优秀的国潮设计通过具体之“物”传达审美意蕴和精神旨趣。C.审美意蕴和精神旨趣借助优秀的国潮设计这一具体之“物”传达。D.优秀的国潮设计通过具体之“物”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19.某中学拟在校服上添加中国书法等国潮设计元素,多方评选后决定采用如下设计:校训用楷书(色为黛蓝,形如山),校名用篆书(色为中国红,形如印章)。团委现向全校师生征集该设计的宣传语,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草拟一条宣传语(20个字以内)。【答案】17.B18.D\n19.示例一:黛蓝高山承校训,殷红印章刻校名示例二:名似镌刻朴无尘,训如山黛稳不移示例三:黛蓝校训红体名,形如山章印我心。(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就行)【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整旧如新”:修整陈旧的、破损的东西,使之如同新的一样。“修旧如旧”:把旧的东西修理完了,还像旧的东西。既然是古镇自然应用“修旧如旧”。第二空,“内含”:(1)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2)内容,犹含蓄。“内涵”,(1)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内在的涵养。语境中指文化产品所反映的内容,用“内涵”。第三空,“体验”:亲身经历,实地领会;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查核、考察。“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语境中搭配“汉字之美”,应该用“领略”。第四空,“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语境是“国潮服装上,经过设计的汉字醒目突出”,应该用“画龙点睛”。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后文陈述主体为“国潮设计”,前文也应该如此,衔接才紧密,排除AC;后文内容为“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为了一一对应,应该先说“精神旨趣”后说“审美意蕴”,排除B。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宣传语的内容要契合“校训用楷书(色为黛蓝,形如山),校名用篆书(色为中国红,形如印章)”,可以借助对偶(对仗)或拟人、比喻、排比、双关、顶针(回环)、互文等修辞。例如“黛蓝高山承校训,殷红印章刻校名”中符合内容要求,形式上使用了对联(对偶或对仗修辞)的形式,“黛蓝”“殷红”颜色相对,“高山”“印章”名词意象相对,“承校训”与“刻校名”均为动宾结构。“名似镌刻朴无尘,训如山黛稳不移”“黛蓝校训红体名,形如山章印我心”使用了比喻修辞形象生动、朗朗上口。\n(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顶流”冰墩墩热度不减。那么,①?冰墩墩看起来“憨态可掬”:凭借眼睛大、手短腿短和大脑袋的不成比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它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从外表上看,许多“萌物”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形象,但是可爱这种特征可是很强大的。2016年,牛津大学教授莫滕·L.克林格巴赫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展示了婴儿和成人的面庞,并检验被试看到这些图像时脑部的活动。他们发现,大脑在看到“萌物”后的不到七分之一秒内就做出了反应。他的研究团队总结认为,②。在那之后,有关同情与共感能力的大脑网络才会发挥作用。既然可爱是如此重要的一把钥匙,那么锁匠能否伪造出一把万能钥匙?几十年前,洛伦茨和廷贝亨就引入了超常刺激的概念,即比自然刺激更加突出或强烈的刺激。冰墩墩的婴儿特征可能比真实的婴儿更加突出,这令其成为一种超常刺激:太可爱,可爱得令人难以抗拒,③。毕竟一旦开始养育婴儿,就算是父母,也会常常叹息“婴儿是磨人精”。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凭借眼睛大、手短腿短和不成比例的大脑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让它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B.凭借大眼睛、短手短腿和大脑袋的不成比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它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C.拥有大眼睛、短手短腿和不成比例的大脑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让它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D.拥有眼睛大、手短腿短和不成比例的大脑袋——这些婴儿般的特征,它显得天真可爱、讨人喜欢。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答案】20.C21.①为什么它能可爱得如此直击心灵(或深入人心)呢②可爱是解锁快速注意力的第一把钥匙③同时又不像真实的婴儿那么难伺候【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语病:“眼睛大”“手短脚短”“大脑袋的不成比例”因结构不同而并列不当,应改为“大眼睛、短手短腿和不成比例的大脑袋”。A项成分残缺,“凭借”为介词,“凭借特征”“让……”形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成分,掩盖了句子的主语,应将“凭借”改为“拥有”,排除A。故选C。【21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文说“冰墩墩热度不减”,空缺处是问句,“那么”承接前句,问为何冰墩墩热度不减,受到大家喜爱,因此填写“为什么它能可爱得如此直击心灵(或深入人心)呢”一类的句子;第二处,前文说“大脑在看到‘萌物’后的不到七分之一秒内就做出了反应”,介绍人看到可爱的萌物后的反应;后文说“既然可爱是如此重要的一把钥匙”,是对前文的总结,因此填写“可爱是解锁快速注意力的第一把钥匙”。第三处,前文强调冰墩墩的可爱,后文“毕竟一旦开始养育婴儿,就算是父母,也会常常叹息‘婴儿是磨人精’”解释婴儿难养,因此冰墩墩具有真实婴儿不具备的特征——好伺候,因此填写“同时又不像真实的婴儿那么难伺候”一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22年4月中旬,王亚平等太空三人组圆满完成任务并顺利返回。这是王亚平第二次到太空。面对记者的采访,王亚平谈及初次到太空时的感受,说:“身处太空,你所见到的世界会让你得到升华——在你心中,有很多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东西则变得‘很大’,比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材料二:《旧唐书·文苑列传》载,席豫“性尤谨”,处处谨慎行事,不肯马虎随便;即使写给晚辈的文字,也从不潦草。他认为潦草的字迹给别人看,是对人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不尊重。有人问他,这么细小的事你何必介意?他回答说:“细犹不谨,而况巨耶!”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n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第一则材料的重点是王亚平初次到太空时的感言。其中包含的观点是“人生中‘小’与‘大’变化的辩证思考”。第二则材料是《旧唐书•文苑列传》记载的席豫的事情,核心内容是他的回答“细犹不谨,而况巨耶”,意思是说,做小事不谨慎,那么大事更不会做得好。两则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求同”。两则材料都有关于“小”和“大”的辩证思考,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可以找到两则材料的碰撞点,选准角度。同时,两则材料还要“辨异”。如果说“求同”在于确定立意角度,那么“辨异”则在于把握论证方向。虽然同是述说“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但材料一讲述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小”与“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材料二讲述的是做不好小事,处理不好小细节,就很难做大事,成就大事业,而这两个层面都是我们写作论证的方向。因此不能泛泛地去论证“小”“大”之间的关系,或者单纯论“小”或“大”。考生在写作时注意,王亚平为什么在太空会有这种“小”“大”转变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地球与太空之间空间距离遥远的问题,更是人的认识和思想境界有了质的转变的问题。得失之类的东西变得渺小,变得不再重要;而诸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变得“很大”,变得非常重要。席豫所说的“细”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指哪些内容,我们做好这些事,可以有哪些“大”的成效。所以论证一定要注意由果溯因,深剖细析,才能让文章做到“深刻”。立意:1.以我之“小”,成就国之“大”。2.小大是可以转化的。3.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三政治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检测(四)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2021-2022学年高三二轮复习验收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检测(中)(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04:26
页数:20
价格:¥5
大小:63.8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