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项:新闻和评论阅读精选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项:新闻和评论阅读精选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3
2
/23
剩余2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项:新闻和评论阅读精选一、请阅读以下新闻,完成下面小题。“抱抱团”街上送拥抱,专家称应健康引导中新湖南网10月30日电三湘都市报消息,拥抱和微笑既不能买卖,也不能出借。但只要出自真诚并发自内心,它们就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生活增添一分温暖。昨天下午,趁着假期去逛步行街的李彬刚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街上大概有二三十人面带微笑,手里举着一块硬壳纸,上面用黑色水笔写着“抱抱”、“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或英文的“FREEHUGS(自由拥抱)”。她稍稍犹豫了一下,向旁边一女子伸开双臂,两人紧紧抱在一起……事后,李彬坦言“一整天都非常愉快。”不止李彬有着这样的心情,昨天下午,路过解放路步行街、河西通程商业广场的长沙市民经受了一场“拥抱洗礼”,“看着大家相互拥抱,我感觉鼻子有点酸。”一名姓何的大三学生告诉记者,他突然想起了许久没联系的父母和高中同学。戴着帽子的民工韩从华站在黄兴广场的角落里看着,看上去很犹豫,她在纳闷“怎么能随便抱人家呢”,韩从华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犹豫再三后跑到了举着“抱抱”牌子的邓静莎旁边,微笑着的邓静莎友好地抱住了她。坐着轮椅来广场散步的李女士看完牌子后,同样伸开了双臂,并得到了“祝您早日康复”的祝福。记者数了一下,大约在10分钟内,有15名路人微笑着拥抱了他们,有年轻人,有中年人,也有小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澳大利亚人JuanMann在澳州悉尼闹区街头发起给予陌生人“FreeHugs”活动的启示,长沙市民才子豪和几个热心的网友在长沙成立了“抱抱团”。“抱抱团”成员通过拥抱向陌生人传递温暖。为了能让更多的朋友享受到这份快乐,才子豪开通了抱抱群,此后,北京、广州、天津、昆明、大连、苏州、上海等地都成立了分会。发起人才子豪表示,希望能把活动做成全中国的万人关怀行动,将温暖送遍各个城市。在电力系统上班的邓静莎自己做了块很漂亮的牌子,还在纸牌上画了漫画人物,她是昨天知道此次活动的。“原本以为参与的人会很少,没想到很多人受到感染后自动举起了牌子。我喜欢给人以温暖的活动。”她说。组织了10月21日下午第一次拥抱活动的才子豪很高兴,他称活动给长沙街头的路人带来了微笑,也传递了“社会需要温情,我们需要来自身边人、甚至陌生人的关怀。我们拒绝冷漠。”才子豪坦言第一次组织显得稍微有点乱,“这毕竟是一个公益活动,在乎的是真诚,而不是形式上有多么精致。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就足够了。”质疑:拥抱改变不了现实\n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抱抱团”的活动,不少人在猜疑着活动本身,甚至认为“有点不可思议”。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黄小姐认为,真正的温暖来自于真诚的帮助,拥抱改变不了现实,而且还是不够坚强的表现。路人小于称她不会去拥抱,在路上,两个陌生人突然抱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感觉总有些别扭。“可以握握手,微笑一下,为什么一定要刻意夸张地去拥抱呢。”59岁的王旭明先生称自己天天在步行街转悠,头一次看到这样的活动,虽然不反对小孩子搞这样的活动,但还是认为这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专家: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中国心理医生协会会员、高级心理保健师康琳表示,如果不是作秀的话她很欣赏这样的活动,国人表达感情的含蓄固然不错,但拥抱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过一定要健康引导,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就能促进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也会有很大作用。”(杨艳)新闻资料:“自由拥抱”最早向世界推行这个活动的是美国人贾森·亨特。活动的灵感来自于他去世的母亲。5年前亨特在母亲的葬礼上听到许多关于母亲的事迹,得到过亨特母亲帮助关心过的人回忆从地那里得到的温暖,一方面受到母亲故事的感召,另一方面感觉自己需要借助他人提供的温暖来克服丧母的悲痛,亨特做了个写着“真情拥抱”的纸牌走上家乡的大街。第一个与他“真情拥抱”的人是一个路过的姑娘,她停了下来,看了看纸板,毫不犹豫地向亨特张开了双臂。从这一天起,“FREEHUGS”这个关于爱和分享的运动开始在全美国蔓延。今年,一位名叫JuanManr的澳洲男子在悉尼闹市街头手举“自由拥抱”的牌子将这项运动推向了全球化的网络世界。1.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标题:___________2.有人质疑“拥抱改变不了现实”,专家认为“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你觉得双方用事实来支持观点了吗?结合新闻内容说明理由。作为读者,你同意哪方观点?请阐释。3.对于“抱抱团”街上送拥抱这件事,本文隐含的立场是什么?请结合新闻内容作出推测。1.【答案】抱抱团:将温暖送遍各个城市【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本题是给第二部分内容拟写小标题。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长沙“抱抱团”成立的经过和成立目的,注意仿照后边三个小标题“质疑:拥抱改变不了现实”“专家: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新闻资料:‘自由拥抱’”的结构。抓住关键语句“发起人才子豪表示,希望能把活动做成全中国的万人关怀行动,将温暖送遍各个城市”即可拟写出答案。2.【答案】(1)我觉得双方没有用事实来支持观点。因为双方都是主观的看法,没有具体的客观的事例佐证。\n(2)我同意“拥抱改变不了现实”这一观点。①真正的温暖来自于真诚的帮助,单纯的拥抱无法改变现实。②希望得到拥抱是不够坚强的表现,不够坚强无益于改变现实。③陌生人在路上拥抱不符国情,容易引起他人误会。④拥抱这一动作过于夸张刻意,没有太大实际意义。【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读材料可知,不管是路人的“质疑”,还是专家的“看法”,都只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没有用具体的事实来佐证。如果同意“拥抱改变不了现实”这一观点。可以从“真正的温暖来自于真诚的帮助,拥抱改变不了现实,而且还是不够坚强的表现”“在路上,两个陌生人突然抱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感觉总有些别扭”“为什么一定要刻意夸张地去拥抱呢”“不反对小孩子搞这样的活动,但还是认为这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等语句找到依据。如果同意“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的观点,可以从“国人表达感情的含蓄固然不错,但拥抱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过一定要健康引导,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就能促进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也会有很大作用”“只要出自真诚并发自内心,它们就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生活增添一分温暖”等语句找到依据。3.【答案】本文隐含的立场是支持并健康引导“抱抱团”街上送拥抱这件事。①标题“专家称健康引导”中使用“引导”一词,“引导”是“带领”“指引”的意思,没有抵触,可见作者支持“抱抱团”街上送拥抱的立场。②引用的中新湖南网新闻中具体描述了三个事例,表明市民在陌生人送拥抱这一活动中获得心灵温暖。③抱抱团活动前景光明,抱抱团活动的发起人希望能把活动做成全中国的万人关怀行动,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自愿参与活动。④引用专家欣赏此活动的言论,指出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⑤文末描述了“抱抱团”活动的灵感和起源,点明抱抱团活动是个关于爱和分享的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解析与理解。从文章标题来看,“‘抱抱团’街上送拥抱,专家称应健康引导”已经隐含了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支持“抱抱团”上街送拥抱,只是需要健康引导;从第一部分记者在长沙步行街采访市民的情形来看,“事后,李彬坦言‘一整天都非常愉快’”“一名姓何的大三学生告诉记者,他突然想起了许久没联系的父母和高中同学”“大约在10分钟内,有15名路人微笑着拥抱了他们,有年轻人,有中年人,也有小孩子”,这些内容表明多数市民都支持陌生人送拥抱活动,并从中获得了心灵温暖;从第二部分“此后,北京、广州、天津、昆明、大连、苏州、上海等地都成立了分会。发起人才子豪表示,希望能把活动做成全中国的万人关怀行动,将温暖送遍各个城市”可以看出,抱抱团活动前景光明,参与城市和人数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从第四部分专家的观点“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来看,专家也支持这类活动,只要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从第五部分“新闻资料:‘自由拥抱’”来看,“这个关于爱和分享的运动开始在全美国蔓延”揭示了“抱抱团”活动的内涵:是个关于爱和分享的运动。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本文支持并健康引导“抱抱团”街上送拥抱这件事。二、班级开展读报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n(材料一)(取材于2021年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图片中的文章内容无需阅读)(材料二)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请为文脉留一音新华社记者李亚彪、陈诺“六(liù)安”还是……近日新发疫情使得安徽六安……城市名的读音也……名字,是一种文化。六安历史悠久……都读“lù”,这是当地文化传承中最珍贵的一抹乡音。安徽省政府……也曾表示……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争议由来已久。的确……词典,“lù”的读音已不见踪影。有专家认为这顺应了……但词典里不存在,并不意味着……从铅山中的“铅(yan)”……丽水中的“丽(lí)”,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少了一个读音,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文化基因的承袭……(材料三)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本报评论员刘晶瑶“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宇宙中心曹县”……最近几天,曹县梗“火”了。起因是,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博主用山东方言口音喊出“山东菏泽曹县666我们勒宝贝”的口号,引发众多网友模仿或调侃,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了5亿。一夜之间,看似平平无奇的鲁西南小县,被网络热梗彻底带火出圈。对此,曹县县长也在近日公开回应“曹县走红”,“家乡的变化确实大,甚至有点让大家不敢相信。不论是正面还是调侃,都欢迎广大网友到曹县走一走,看一看真实的曹县。”深挖曹县家底,才发现意外走红并不全是网络狂欢。所谓“宇宙中心说”,当然只是网友调侃,但就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当地实力的确不俗。资料显示,曹县是山东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县,在过去,农民主要依赖外出打工作为收入来源。曹县大集镇的孙庄村,一度曾被称为“三多村”:光棍多、老人多、留守儿童多。\n变化发生在2009年,曹县发展搭上了电商经济崛起的快车。现在,曹县拥有山东省内最大的淘宝村。曾经的贫困县,现在是“青年多、企业多、收入多”的富裕县。村民依靠双手,拼出一条创业致富路,用实力让家乡惊艳了世人。网络狂欢终有停歇时。曹县爆火,比起段子热梗,更应读懂背后的民意期待。家乡,在每个人眼中都是“我们勒宝贝”,实现乡村振兴,让人们提起家乡都能一脸“傲娇”,必须找准特色发展之路,紧扣时代经济脉搏。把发展作为主旋律,才能实力逆袭,让小县也拥有火上热搜的硬实力。县域经济,处于创新发展的末梢神经,打通“毛细血管”,才能释放更多经济活力。近年来,借助网络走红的县也不少,比起“一夜热搜”,更该思考怎样脚踏实地,如何将路走得更长远,为当地百姓更多谋福利,吸引人才回流,建设更美家乡。有种说法是,中国还有多少“宇宙中心曹县”等着我们去发现?这个问题,不妨换个说法,中国还有很多“曹县”等着我们去打造。1.根据材料一判断下面哪篇文章不适合编入这个版面,简述理由。A.美国何时才能学会负责?B.让“空巢青年”不空心C.别让短视频成虚假广告“风口”D.坐轮椅登顶1600米高山?全程无障碍景区来了2.材料二是小文浏览《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请为文脉留一音》时关注到的词句,请你据此完成对这篇文章的梳理。对于“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的争议,新华社记者的观点是(1)____,历史的依据是(2)____,现实的依据是(3)____。反对者的主要依据是(4)____,对此作者的反驳依据是(5)____。3.同学们要向这个版面投稿,如何提高稿件的录用率?请你以材料三为例整理一份“投稿指南”(逐条列出稿件特点)。1.【答案】示例:D,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叙述性的新闻消息,而其它三个标题都直接或间接表明了观点,是时事评论。材料一是“新华观点”版面,因此D项不适宜放在本版。【解析】本题考查解析\n标题的能力。材料一是“新华观点”版面,应刊登时事评论类的文章,从所给的标题看,前三个标题都直接或间接表明了观点,是时事评论,而D选项,从标题可以看出是一篇叙述性的新闻消息,因此D项不适宜放在本版。2.【答案】示例:(1)应该保留六(lù)安的读音(2)历来都读“lù”(历史文化传承)(3)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4)词典没有“lù”的读音(5)现实中有不少地名保留古音【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要浏览材料,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梳理文章思路。对于“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的争议,从标题“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请为文脉留一音”可知,新华社记者的观点是“应该保留六(lù)安的读音”,从“名字,是一种文化。六安历史悠久……都读‘lù’,这是当地文化传承中最珍贵的一抹乡音”可知,其历史的依据是“历来都读‘lù’”,从“安徽省政府……也曾表示……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可知,其现实的依据是“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从“的确……词典,‘lù’的读音已不见踪影”可知,反对者的主要依据是“词典没有‘lù’的读音”,从“铅山中的‘铅(yan)’……丽水中的‘丽(lí)’,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可知,对此作者的反驳依据是“现实中有不少地名保留古音”。3.【答案】示例:(1)弘扬正气,引导舆论,如《读》透过网络热梗的表象,追问民意期待的实质。(2)紧贴时代,捕捉热点,如《读》抓住“宇宙中心曹县”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3)揭示规律,引人深思,如《读》从曹县联系到其它网红县,思考具有普遍价值。(4)贴近读者,文风活泼,如《读》引用“666”“傲娇”等网络热词,增强可读性。(5)观点鲜明,言之有物,如《读》提出“不是要发现网红县而是要建设实力县”的观点。(6)篇幅短小,如《读》是版面中最长的文章,也不到800字。【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梳理思路,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提取概括。时事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时事评论具有时效性、针对性、说理性、准确性和思想性。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n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①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注: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材料二)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解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n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材料三)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孤独,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三闻生活周刊》)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B.《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C.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D.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完成。2.“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为什么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解析。3.学校航天社同学正准备有关“火星探索”的演讲,下面是他的设想。请你根据材料,帮助完成任务。设想任务设置互动问题:我国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号”,月球车为“玉兔号”;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火星车为“祝融号”。这些名称有什么特点?(1)拟写问题答案确定演讲主题:阐述“天问一号”探索火星并成功登陆的意义。(2)概括意义要点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感知。D项中“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表述有误,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可知,在此过程中只有“成功登陆”需要由“天问一号”自主完成。故选D。2.【答案】因为在9分钟内要完成降速,同时要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且整个过程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这样说突出了降落过程的艰难,有现场感,吸引读者。【解析】本\n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和概括。材料二的第四段说明了“天问一号”的登陆过程,因为“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基于这些所以作者形象地将其称为这是“恐怖9分钟”。3.【答案】(1)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②名称与探测对象相关;③通俗易懂,易为大众接受。(2)①表明我国航天科技的强大;②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引发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深入思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解。(1)我国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号”,月球车为“玉兔号”,这些都取材于民间传说。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其中“天问”出自古诗词。火星车为“祝融号”,这是出自神话传说中。这些名称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且通俗易懂,而且它们的命名都与它们的探测任务和使命是相关的。(2)天问一号,是我国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成功登陆火星,表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极大的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叹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惊人的成就,同时“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据此理解作答。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闻回放在教育部10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面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高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同时,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提出改进高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高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选自《南方周末》2020年10月17日有删减)(材料二)新闻回放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记者字强)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体育考试分三年6次进行,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分40分。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预约测试”两种方式,“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学生的体重身高指数(BMI)、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每学年测试一次,并根据学生本人每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赋分,以减少个体先天因素影响。竞赛加分按年度学校体育竞赛计划有序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进行加分。\n(选自新华网2020年12月4日,有删减)(材料三)新闻评论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王阳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尤其是云南,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媲美语数外等主课,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所提高;忧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科目不同于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其实,家长对孩子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测试,长跑、跳远、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本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高对孩子成长利大于弊,有些运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笔者以为,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啥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是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选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3日有删改)班级开展新闻阅读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拟写新闻标题)\n1.根据情境,完成对话。老师:请同学们展示摘录的新闻标题,并交流讨论。小语:我摘录的标题是“啊!体育我的最爱!”小文:你摘录的不像新闻标题吧,因为(1)____________小语:我摘录的另一个标题是“全国举重锦标赛石智勇超世界记录。”小文:这个标题好,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老师:大家的交流讨论非常好,请给材料二拟个标题吧。小文:我拟的标题是(2)____________(读懂新闻内容)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A.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五登峰指出,要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B.《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分3年完成,总分100分。C.“统一测试”指学校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D.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要做两手规划,当下要去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长远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补写采访提纲)3.结合材料,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采访时间6月15日采访地点校园内采访目的(1)______________采访对象体育老师校长采访问题①您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②(2)_________①学校会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②学校会配置更多的体育器材吗?③(3)_________(解决实际问题)4.小语妈妈听说高考体育分值要提高,要求他放弃心爱的乒乓球训练,去培训机构参加体育考试项目培优,小语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结合材料三,请你帮助小语劝说他妈妈改变主意。1.【答案】(1)你摘录的新闻标题没有准确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不符合新闻标题要求。(2)示例1:云南高考方案出炉:体育100分。示例2:云南省教育厅明确高考\n体育100分。【解析】本题考查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导语中概括即可。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据此解析第一空答案围绕“没有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回答即可。第二空拟写标题:根据“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概括即可。主体: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事件:明确高考体育100分。据此概括为:云南省教育厅明确高考体育100分。2.【答案】B【解析】A.内容与材料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高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不相符;C.内容与材料二第二段“‘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不相符;D.内容与材料三第三段“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不相符;故选B。3.【答案】(1)了解体育加分背景下学校的应对措施(2)示例1:您将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示例2:您将如何指导学生的运动技能?(3)示例:学校会增加体育老师吗?【解析】本题考查对采访提纲的补充。第一空:可以根据对体育老师和校长的采访问题概括总结。所采访的问题(您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习惯?学校会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学校会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都是对学校应对措施的了解。故第一空应填:了解体育加分背景下学校的应对措施。第二空:根据提问对象是体育老师解析,所提问题应该是体育老师所涉及到的领域。示例:您会改变您的上课内容吗?您会对学生做哪些进一步的要求?第三空:根据采访对象是校长解析,所提问题应该是校长所涉及到的领域。示例:学校会增加运动场地吗?4.【答案】阿姨,您好!您不要急于在培训机构给小语报体育培优班吧。首先,体育加分后,学校和老师都会重视起来,小语的体育成绩应该能提高。其次,我们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才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小语喜欢乒乓球,只要您支持他坚持训练,他的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何况,培训班的师资到底好不好,您也没法验证啊。(结合材料,理由合理即可)【解析】\n本题考查劝说语。注意要有称呼,然后说明劝说目的“不要急于在培训机构给小语报体育培优班”,并根据材料内容说明理由。注意条理性。根据“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本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得出劝说理由:体育加分后,学校和老师都会重视起来,小语的体育成绩应该能提高;根据“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得出劝说理由:小语喜欢乒乓球,只要您支持他坚持训练,他的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根据“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得出劝说理由:培训班的师资到底好不好,没法验证。根据“笔者以为,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得出劝说理由:阿姨为小语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据此综述即可。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同样是看手机,你shū了吗?新华网思客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思客早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众①的读书习惯,累计回收有效问卷6660份。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众认为,大部分读书时间被短视频、即时通讯等娱乐活动占据。截至2021年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刷短视频已经成了“杀时间”第一利器。被短视频“霸屏”的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我们解析了这6660份调查数据,为你描绘短视频冲击下读书人的变与不变。“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并非如此“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71.45%的受访者表示读书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最近登上热搜的中科院博士的致谢,让我们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读书主要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修养,有受访者说,“读书是认识世界的捷径”。想读书,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79.91%的受访者认为,读书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影响阅读完成率。有受访者说,“下班回家还要做饭看孩子,没时间念书”“阅读要动脑子,但有时候累了脑子就不转了”。51%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低于1小时。30~60岁的中年阅读群体,平均每天阅读时长在1~2个小时的比例较高。43%的受访者表示空余时间被短视频、游戏等活动占据,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有受访者说,“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短视频太吸引人”“手机刷着刷着,天就黑了”。但也有受访者表示,“短视频里别人分享的书,我会找来读”“玩手机虽然占用时间,但也为读书提供了新入口”。\n受访者中,超八成是“地铁读书人”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电子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调查显示,82.18%的受访者选择用手机读书,70.39%的受访者会读纸质书,有声书阅读的比例则超过三成。《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比2019年减少2.6本。2020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26.8%的人每月平均花费100元及以上,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买单。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书成了通勤②路上最好的陪伴。调查显示,85.4%的受访者会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上阅读,且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城市化的进程滚滚向前,人们通勤的时间也有所增长,在每日枯燥无聊的上下班路上,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人们通过读书来“充电”、放松。17~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超七成受访者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对多数人来说,白天的阅读时间趋于碎片化,晚上时间相对完整,没有太多社会活动,在这个时间段用来读书的,人也更多。75%的受访者表示,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13%的受访者每月能读完至少4本书。20岁以下受访者平均每月读完1~3本书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83%。“硬核书籍”与“心灵慰藉”是多数人的阅读选择过去的一年,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书单。据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小说、文学、励志与心理学类书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中都更受欢迎。法律类、童书教辅、学与自然、历史政治、理财投资等“功能型”或“学习型”书籍也在不同人群中各有增长,且集中度更高。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追求新知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思客调查显示,20~29岁的年轻人,更偏好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学习资料书籍。2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文学艺术类、娱乐休闲类、专业学习类资料书籍更受青睐。90.95后的年轻人爱读哪些红色著作?京东大数据显示,《红星照耀中国》《苦难中国》等书籍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青睐。1985年以后出生的读者越来越愿意读《毛泽东选集》等著作。无论是寻求心灵慰藉还是追求新知识,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在充满诱惑与忙碌的时代,读书对于你的意义,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摘自《新华网》,2021年4月23日,略有删改)[注释]①受众: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等。②通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1.下面结论与上文信息完全符合的一项是()。A.短视频用户规模暴增,是由疫情导致的。B.中年群体的空余时间完全被短视频占据。C.通勤者用完整的时间来读的都是电子书。D.年轻人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方向和兴趣。2.“同样是看手机,你shū了吗?”题目中藏着奧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n有同学认为,上文只呈现客观事实,没有体现作者的态度与倾向。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结合上文,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4.联系上文和下面资料,结合你阅读教材中某一部名著的真实体验,写出你对“硬核书籍”的理解。[资料]硬核: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其含义进一步引申,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如“硬核规定”“硬核妈妈”“硬核玩家”“硬核人生”等等。(摘自《2019年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2020年第1期)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相关材料,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错误。由“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短视频太吸引人”可知,短视频用户规模暴增,主要由于短视频吸引人,文中并未提到是由疫情导致的。B.错误。由“30~60岁的中年阅读群体,平均每天阅读时长在1~2个小时的比例较高”“85.4%的受访者会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上阅读,且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可知,中年群体的空余时间并未完全被短视频占据。C.错误。由“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书成了通勤路上最好的陪伴”可知,通勤者主要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读电子书。D.正确。故选D。2.【答案】示例:首先shū拼音中藏着奥秘。“shū”可理解为“书”“输”“舒”等多种意思。书:你读书(看书、听书)了吗?输:你让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了吗?“碎片化时间”你利用了吗?从“读书对于你的意义”这个角度来说,你输了吗?舒:你舒展身心了吗?你获得“心灵的慰藉”了吗?其次,题目中“同样”词,则有对比之意,启发读者领会读书与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可能会带来的不同结果。“shū”中藏着奥秘,“同样”藏着对比,可见作者匠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应该通读全文,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去解析。题目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拼音“shū”,作者没有选用固定的某个字,使得这个题目的含义更广泛。结合文章内容可以有多种理解,比如“书、舒、输”等。书,意思是你读书了吗?舒,意思是你身心舒适了吗?输,意思是你没有利用手机进行有意义的阅读,你输了吗?另外,题目中的“同样”一词也提示了看手机的多种结果,形成对比。据此概括作答即可。3.【答案】\n示例:不同意。作者是有态度和倾向的。一方面,作者基于“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的立场,尊重短视频“霸屏”、受访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等生活真实;另一方面,作者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倾向,比如“杀时间”的“杀”、“可现实并非如此”的“可”、对中科院博士的致谢给予我们的道理的肯定、上班族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硬核书籍”与“心灵慰藉”书籍需求的增长等,都暗示着这是作者愿意看到的现象。“读书对于你的意义,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也流露出作者的期许:愿读者在成长中感悟读书的意义。所以说;作者的倾向还是明显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解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解析。首先明确观点:不同意。由文章最后一段“无论是寻求心灵慰藉还是追求新知识,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在充满诱惑与忙碌的时代,读书对于你的意义,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可知,作者是有观点的,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也感受到作者的期盼,希望读者逐步感悟读书的意义。由“想读书,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43%的受访者表示空余时间被短视频、游戏等活动占据,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可看出作者是重视读书的。另外,文中很多词句也能够看出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比如“杀时间”的“杀”,表明观看短视频对时间的浪费,这种做法作者是反对的。由“‘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并非如此”中的“可”字看出作者对人们明知读书的益处却难以付诸行动的做法的遗憾。由“最近登上热搜的中科院博士的致谢,让我们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等句子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读书的肯定。综上所述,作者在文中是有自己的观点的。4.【答案】示例(1):“硬核书籍”,上文主要从功能角度解说,指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的书籍;根据资料,“硬核书籍”指有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书籍。如《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纪实作品,对初次接触纪实作品的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读完了这本书,不仅了解了纪实作品的特点,了解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也感受到红军百折不挠的精神,还感受到斯诺作为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探求真相的可贵勇气。由此我认为,之所以称得上“硬核书籍”,更在于它有“很厉害”“很刚硬”的特点,可以滋养心灵,引导我们打好精神的底子。示例(2):上文对“硬核书籍”的理解比较浅显,不够“硬核”。“硬核书籍”的价值,就在于它“很厉害”。那么,“很厉害”的是什么呢?就名著阅读而言,我认为真正“硬核”的,应该是多年以后,还可以沉淀在读者的生命和血液中的记忆,给人深刻启迪,随着年岁渐长,体会越深。比如《围城》,钱钟书先生用犀利的文笔,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被现实所困的故事。我深刻地感觉到,《围城》中的围城,是荣辱之围城、利害之围城、进退之围城、人情世故之围城。思客说:“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诚然,人生的。困局,亦是成长的机遇,一个人要走很长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得成熟。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硬核书籍”。【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该通读全文,深入理解材料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去解析\n。结合原文“据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小说、文学、励志与心理学类书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中都更受欢迎。法律类、童书教辅、学与自然、历史政治、理财投资等‘功能型’或‘学习型’书籍也在不同人群中各有增长,且集中度更高。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追求新知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和链接材料“硬核: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可知,“硬核书籍”指的是能让人们获得新知识和心灵慰藉的有一定难度的书籍。本题要求结合你阅读教材中某一部名著的真实体验来谈,可选择名著中理解稍有难度或影响深远的篇目去谈。比如《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纪实作品,对初次接触纪实作品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就可以理解作品的内容,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所以这本书可以称之为“硬核书籍”。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爸爸,今天你来接我吗?(新闻事件)2019年3月18日,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开启了“爸爸接送周”,以此呼吁爸爸们接送孩子上下学。无独有偶,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近期也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爸爸接送日”活动,学校明确要求这天爸爸必须来校接送孩子,牵着孩子的手送到校门口,拉着孩子的手回家。据悉:学校开展“爸爸接送周(日)”活动,应该是针对“丧偶①式育儿”的社会现象,以此加强父职教育,防止父爱缺位。[注释]①丧偶:指配偶死去。文中指爸爸处于“死”的状态。(新闻评论)连日来,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开展了“爸爸接送周”活动,倡议孩子的父亲尽可能接送孩子上下学,引发舆论关注。在此事引发热议后,该校校方回应,这项活动是倡议而非强制,孩子父亲在外地或单亲家庭的情况是极个别的,而且学校没有具体统计父亲接送数据,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很小。以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的方式,引导父亲更多地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置于现实背景下,不乏积极意义。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父母双亲的作用不能互相替代,最好的模式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一起承担照顾、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就需要父亲们进行“角色补漏”,主动参与家庭教育,为孩子构筑起完整健康的成长环境。最近,热播剧《都挺好》迎来大结局,剧中的父亲苏大强成为热搜榜上的常客。在这个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位,不仅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影响着父亲自身的成熟和担当。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缺失,既有现实原因的制约,如“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但更多还是观念上的偏差,认为父亲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物质条件,教育有学校和母亲操心就行了。这也导致“丧偶式育儿”问题日益普遍。\n在此情形下,“爸爸接送周”活动有其现实针对性。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爱,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也意在更加公平地分担育儿责任,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家庭伦理。“爸爸接送周”的更大意义是对父亲角色与责任的提示,父亲之为父亲,说到底还是对孩子要“亲”,感情上亲近,行动上则要“亲自”。具体到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照料与教育,有分工有侧重也属正常,但不能变成“大撒把”,一些客观条件是理由,但绝非借口,有时间有机会,父亲还应有意识地多陪陪孩子,有选择性地参加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不让父爱缺席。事实上,长期忽视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非但对孩子不利,对自己来说也是遗憾——太多父亲都是意识到该陪陪孩子时,倏忽间孩子长大了,才明白已经太迟。(改编自新华网客户端)(教师说法)西安大学南路小学教导主任李旭升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都不可缺少。对男孩来说,父亲的关爱对于其阳刚气质的形成更至关重要。有一个故事:孩子询问爸爸工作1小时的报酬后,到处凑钱想买爸爸1小时时间。故事诉说着孩子对父母陪伴的渴望。对于不少父亲,可能都面临生计和陪伴的选择题,希望他们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多陪陪孩子。哪怕和孩子几分钟视频或录一段话发给孩子,让他知道你关心着他也行。如果“爸爸接送周”的倡议能让父母均衡陪伴的观念更深入人心,就可以算作成功。(专家观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说:“父母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成员,均衡陪伴很必要。忙于事业的父母,都应尽可能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对爸爸来说,他们特有的男性气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脑和创造意识,刺激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能让孩子的意志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父亲的缺席可能在孩子的性格养成、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造成负面影响。”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A.父母对孩子的照料与教育,有分工有侧重是正常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父亲不陪伴或少陪伴也是可以理解的。B.父爱缺席会留下遗憾,许多父亲往往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才明白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可是这已经太迟了。C.教师们都希望学生家长在面临生计和陪伴的选择时,能够毅然地选择陪伴,尤其是父亲,更应选择全程陪伴。D.不能让父爱缺席,因为父亲身上特有的男性气质,能帮助孩子形成阳刚气质,养成贤淑性格,更有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2.阅读(新闻评论),回答以下问题。⑴“新闻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n⑵“新闻评论”这个版块是如何围绕观点展开论述的?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论证过程。(建议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3.上述材料中,将孩子教育中爸爸缺位现象称为“丧偶式育儿”,这种说法妥当吗?为什么?请根据你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解析合理。1.【答案】B【解析】A错误,与原文“如‘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但更多还是观念上的偏差,认为父亲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物质条件,教育有学校和母亲操心就行了。这也导致‘丧偶式育儿’问题日益普遍。”不符。C错误,与原文“希望他们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多陪陪孩子。”不符。D错误,与原文“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脑和创造意识,刺激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能让孩子的意志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父亲的缺席可能在孩子的性格养成、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造成负面影响。”不符。2.【答案】⑴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具有积极意义。⑵首先,解析父母双亲尤其是父亲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接着以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为例,揭示父亲缺位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解析父亲角色缺位的原因,最后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爸爸接送周”的积极意义。【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中:“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开展了‘爸爸接送周’活动,倡议孩子的父亲尽可能接送孩子上下学,引发舆论关注。”以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的方式,引导父亲更多地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置于现实背景下,不乏积极意义。”此文所持的观点: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具有积极意义。第二问,此版块在提出观点后,首先针对孩子的成长而言,解析父母双亲的作用。接着运用举例论证,热播剧《都挺好》的例子,证明父亲角色的缺位,不仅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影响着父亲自身的成熟和担当。然后运用道理论证,解析父亲角色缺位的原因,最后总结出“爸爸接送周”的积极意义。3.【答案】示例1:妥当。将父亲缺位现象称为“丧偶式育儿”,这种说法表面上看非常刻薄,实际上正是这种过激的言辞,方能起到警醒作用。这是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父亲缺位会在孩子的性格养成、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造成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很难弥补。示例2:妥当。父母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成员,均衡陪伴很有必要,可是有些父亲寻找各种借口,将孩子的教育推给学校和母亲,长期忽视孩子的成长与教育,这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位,犹如不存在一样,所以称这种现象为“丧偶式育儿”,无可厚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如,不妥当。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父亲角色缺位有多种原因,有观念上的偏差,\n也有现实原因,更有生计问题的制约,将父亲缺位现象统称为“丧偶式育儿”,有失偏颇。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言语暴力,是对父亲的不尊重,会寒了许多父亲的心。以这种方式呼吁父亲陪伴孩子成长,效果会适得其反。五、阅读“关注时事”活动中同学们搜集的关于“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的相关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2021年4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召开相关内阁会议,日本首相菅义伟正式宣布,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水排放入海。(材料二)日本政府曾商议提出了5种方案,分别是排入海里、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日本方面得出结论,海洋排放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2021年4月13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此外,一段日本首相菅义伟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视频,在网络热传。2020年9月,菅义伟询问后得知废水“稀释了能喝”,但他最终拒绝并没有饮用。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从1946年到1993年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共向海洋里倾倒了远超过20万吨固体核废料。荷兰于1968年、1982年,分别将14只核废料罐抛入北大西洋的4个地点。瑞士从1969年到1982年,4次向北大西洋抛入12罐核废料。此外,德国、意大利、新西兰和瑞典也都曾向海洋投放过核废水以及固态核垃圾。日本经济产业省汇总的资料指出,全球多国都将核废料排放海洋或大气。曾任日本核能政策担当大臣的细野豪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法国阿格每年排放的氚相当于福岛氚总量的14倍左右,如果反对福岛排放氚,那么就会是对福岛的歧视。(材料三)\n(材料四)日本渔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岸希宏对政府进行了猛烈抨击,称“这一决定践踏了福岛县乃至整个日本地区的渔民的感受,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决定”。日本水产合作社董事长岸田博史也发表声明说,这项决定影响了所有日本的渔业经营者。有韩国洋流专家表示,一旦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很可能将会在7个月后随洋流抵达韩国海域。核废水一旦入海,无疑给韩国水产业带来极大冲击。目前韩国人均年海鲜消费量高达58.4公斤,位居世界第一。渔业相关从业人员高达韩国总人口的5%。出于对核污染影响食盐品质的恐惧,韩国民间抢购海盐,热卖到脱销。在英国的舆情解析中,反对意见占比高达27%,赞成意见为极少数,这与其公民自身对于环保的认知有很大关系。(整理自网络,有删改)1.依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理核废水有五种方案,其中海洋排放法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B.菅义伟拒绝饮用稀释后的核废水,可能是考虑到其中的碳14会对基因造成损害。\nC.有资料指出,荷兰、瑞士、瑞典等国家也都曾向海洋投放过核废料。D.一旦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部分核素很可能将会随洋流迁移、扩散到韩国海域。2.依据材料四分别概括各国民众反对核废水排海的理由,并从材料三中提炼出能支撑其理由的共同依据。3.网友将著名画作《神奈川冲浪里》改编成《神奈氚冲浪里》,来表达对时事的看法。请联系材料二、三和链接材料,说明改编意图。(链接材料)(注解)近日,微博名为“一个热爱学习的男孩”的中国插画师创作的《神奈氚冲浪里》登上热搜。《神奈川冲浪里》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在19世纪初创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绘作品。画作中,日本神奈川附近海域波涛汹涌,波浪中有三条奋进的船只,英勇的船员正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搏斗,整幅画表现了人们无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根据材料二“日本方面得出结论,海洋排放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可知,选项没有指出这是“日本方面得出的结论”;故选A。2.【答案】以渔业为代表的日本民众反对的理由是这将影响日本渔业;韩国民众反对的理由是这将冲击水产业且引发民间抢购海盐,影响日常生活;英国民众反对的理由是出于自身对于环保的认知。从材料三可知核废水一旦排海将危机整个海域,其中放射性核素会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碳14可能造成基因损害,影响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全人类健康安全。【解析】\n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从材料四第一段“践踏了福岛县乃至整个日本地区的渔民的感受”“影响了所有日本的渔业经营者”可知日本民众反对的原因是:核废水排海将影响日本渔业;从材料四第二段“核废水一旦入海,无疑给韩国水产业带来极大冲击”“出于对核污染影响食盐品质的恐惧,韩国民间抢购海盐,热卖到脱销”可知韩国民众反对的原因是:核废水排海将冲击水产业且引发民间抢购海盐,影响日常生活;从材料四第三段“这与其公民自身对于环保的认知有很大关系”可知英国民众反对的原因是出于自身对于环保的认知。从材料三的文字图片可以知道反对的理由:“放射性核元素可能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影响海洋环境”“向海洋排放的废水虽然经过处理,依然含有氚、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据此可知,核废水排海危害是极大的。3.【答案】从改编后的画作可见意图:A处将白色的浪花改变成人类畸形的手指、身体,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碳14等,危害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B处C处将搏击风浪的船员画成了倾倒核废水的工人和鞠躬道歉的虚伪官员,日本官员声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却拒绝饮用,让人无法信服;D处巍峨的富士山变为核电站的烟囱,上空的十字架警示这一行动是人类在自取灭亡,核废水排海将危机整个海域,海洋生物和人类都将深受其害。这样的改编,传递着对日本政府这一决定的抗议和讽刺,《神奈川冲浪里》原本赞扬的“勇往直前”最终沦落成“一意孤行”。【解析】本题考查对漫画内涵的解析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原作《神奈川冲浪里》中,“日本神奈川附近海域波涛汹涌,波浪中有三条奋进的船只,英勇的船员正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搏斗,整幅画表现了人们无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而网友改编的《神奈氚冲浪里》,A处作者把洁白的浪花改成了人类畸形的手指、身体,再结合材料三可知,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碳14等,危害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B处将搏击风浪的船员画成了倾倒核废水的罪犯,C处画了倾倒废水后向人们鞠躬道歉的虚伪官员,再结合材料二“2020年9月,菅义伟询问后得知废水‘稀释了能喝’,但他最终拒绝并没有饮用”可知,日本官员声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却拒绝饮用,让人无法信服;D处在富士山上空画了一个十字架,警示这一行动是自取灭亡,根据材料三可知,核废水排海将危机整个海域,海洋生物和人类都将深受其害。两幅画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讽刺意味,讽刺了日本投机取巧,反而损害了自身利益的可耻行为。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心灵底片专项阅读训练
【走向高考2022】(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8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4节)
【走向高考2022】(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8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3节)
【走向高考2022】(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8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2节)
【走向高考2022】(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8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1节)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4新闻阅读专题突破练12新闻阅读概括分析题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4新闻阅读专题突破练11新闻阅读图表信息题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4新闻阅读专题突破练10新闻阅读综合选择题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专项:小说阅读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新闻和评论阅读专项训练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04:26
页数:23
价格:¥5
大小:2.12 M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