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1分)1.古诗文默写。(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2)坐观垂钓者,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无为在歧路,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中国古代诗歌,将爱情描绘得美丽之至。《诗经》中《子衿》通过诗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美丽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而《关雎》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则表达了男子对美丽女子的倾慕之情。【答案】①.凄神寒骨②.悄怆幽邃③.徒有羡鱼情④.儿女共沾巾⑤.一日不见⑥.如三月兮⑦.窈窕淑女⑧.君子好逑【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凄、幽邃、羡、窈窕、逑”等字词容易写错。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和谐是一种自然美:花香鸟语,那是一种恬静;春梅绽雪,那是一种素雅;[甲](A.风雪载途B。草长莺飞),那是一种①绚丽。和谐是一种默契:可意会不可言传,宛如夕阳下,一对银发夫妇于故乡②蜿蜒小径上结伴而行。和谐是一种淡泊:为名③jī绊不叫和谐,为利束缚不是和谐,为[乙](A.人情世故B。锱铢必较)所累无法和谐。谷爱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惊艳表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她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的教育环境和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2)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甲][乙]两处(只填序号)。甲:_________乙: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缺少主语,请把它给补出来。【答案】(1)①.xuàn②.wān③.羁(2)①.B②.A(3)其健康成长或谷爱凌的成功【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绚丽:xuànlì,耀眼而华丽。蜿蜒:wānyán,曲折延伸。羁绊:jībàn,受牵制而不能脱身【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草长莺飞:形容暮春三月的景色。句中指暮春三月的景色非常美丽,故选B。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锱铢必较:为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争个不休。句中指如果人们人们若困于世俗往来中就不能得到和谐,故选A。【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划线句没有主语,“是”做谓语,“优良的教育环境和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是宾语,由“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她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可知,划线句的主语可补为“其健康成长”或“谷爱凌的成功”。3.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赏读大自然的语言,你将收获良多:听流水、看落花,你会发现春天的逝去;听蝉鸣、看飞鸟,你能感受生命的活力;听鸟语、看飞瀑,你可体会自然的美妙。这好比_________________。A.欣赏一部情节紧凑的动作影片,让人应接不暇B.对谈一位看破红尘的归隐智者,让人心胸开阔C.阅读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让人大开眼界D.品尝一顿菜品丰盛的美味大餐,让人心满意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收获良多”“发现春天的逝去”“感受生命的活力”“体会自然的美妙”可知,写大自然内容丰富,包含万事万物,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就像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能让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故选C。4.某校八年级举行倡导“低碳生活”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调查结果统计表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材料二:环境保护部公益宣传海报(1)根据材料一,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宣传的意义。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2)结合材料二,说说哪项做法是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A.能骑自行车就不开车B.到超市买东西自己带口袋C.喝饮料不用塑料吸管D.外出旅游用一次性碗筷等【答案】(1)①.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②.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2)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观察图形内容,用固定格式阐述探究结果。材料一是一个图表题,要根据柱形图样标注的数字及图中的文字,得出探究结论。根据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看,不太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及不了解低碳生活的人占比为59.2%+8.7%,占比比较高。所以应该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并宣传低碳生活方式的意义。故可以就此探究结论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示例:因为学生不了解低碳生活方式的人占大多数,所以有必要向人们宣传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及其重要意义。【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图表内容,辨析说法是否正确。D.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碗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故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应该是自己带碗筷,不使用一次性碗筷,才是低碳生活方式。故选D。二、古诗鉴赏(5分)5.阅读下面辛弃疾的这首词,回答问题。清平乐·检校①山园②书所见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③。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①检校:核查。②山园:作者隐居上饶时的庄园,内植瓜果树木。③床头:指酿酒的糟架。初熟:酒刚酿成。(1)上片中“____________”是欣赏大自然美景,暗示隐居生活;下片中一个“________”字极其传神,使人仿佛看到一群馋嘴的孩子扑打梨枣时唯恐被人发现的情态。(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1)①.“连云松竹”②.“偷”(2)对松竹的赞美之情;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还有因丰收而产生的喜悦之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处处透露着一种闲适之情。(写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题干“欣赏大自然美景,暗示隐居生活”的提示,找到上片“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可知,此处应填“连云松竹”;(2)根据题干“仿佛看到一群馋嘴的孩子扑打梨枣时唯恐被人发现的情态”的提示,找到下片“儿童偷把长竿”,可知,此处应填“偷”。【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情感理解。根据上片“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可知,有对松竹的赞美之情和对这种生活的满足感;根据上片“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可知,有与邻里相处和谐融洽的幸福感和粮食收成好而酿酒美酒的喜悦感;根据下片“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可知,表达了对调皮少年的喜爱;根据下片“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可知,蕴含着散淡闲适之情。三、(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便扶向路C.桑竹之属属引凄异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B.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D.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政治理想,也暗含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9.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链接材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答案】6.B7.(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2)他们(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8.C9.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A.舍:舍弃/屋子;B.向:从前/从前;C.属:类/连接;D.为:向、对/成为;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抓住句中关键词进行翻译,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本题中重点词有:(1)阡陌,乡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2)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是,“未果”。文章最后把与作者同时代的人物写进去,渲染了作品真真假假的气氛。“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暗示了桃花源事实上是不存在的。选项中“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述错误;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比分析。由题干可知要分析两文中人们能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原因。《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向渔人解释“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可见他们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没有战争、自给自足,所以人们生活安居乐业;材料链接中“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意思是哪里知道这样的生活是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可以看出,滁人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因为朝廷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政策。【点睛】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求桃花源了。链接材料译文: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百姓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四、(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蜉蝣①自古以来,蜉蝣这美丽而又独特的昆虫一直是人们咏怀的对象。最早吟咏蜉蝣的莫过于《诗经·曹风·蜉蝣》中的“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处?……”为何人们会钟情于这一不起眼的小昆虫呢?②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也是现存最古老的飞行昆虫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广大地区。蜉蝣的种类,目前世界已知的有3000余种。③蜉蝣体形细长,体壁柔软。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短,刚毛状。口器咀嚼式。前翅很大,三角形;后翅退化,明显小于前翅。足细弱,仅用于攀附。腹部末端两侧着生一对长的丝状尾须,一些种类还有1根长的中尾丝。④蜉蝣一生需要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阶段。每只雌蜉蝣基本上能产两三千粒卵。卵在水里经过7~14天就会孵化成稚虫。它们附着在水中的物体上,靠吃水里的植物或其它生物的碎屑以及藻类慢慢长大。如果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随意翻开一块石头,就可能发现几只蜉蝣的稚虫静静地吸附在石头上,养精蓄锐,等待飞出水面的那一瞬。⑤稚虫在水里一般要待上1~3年的时间,经过10~50次不等的蜕皮才能离开水面。每蜕一次皮,它们都会长大一些,等到了末龄稚虫期,它们便顺着水草爬出水面,爬到水边的植物或石块上,然后蜕去稚虫期的最后一次皮,伸出美丽的翅,进入亚成虫期。⑥亚成虫期的蜉蝣与成虫已经很相似了,已具有与成虫几乎一样的翅膀,但翅不透明,体色暗淡,复眼未发育完全,口器还没有完全退化,前足、尾须等附肢和体内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这一时期时间非常短,短暂的停歇后便再次蜕皮,变成翅膀透明、发育完全成熟的成虫。这最后两次蜕皮的间隔有的仅几分钟,有的则数小时。⑦成虫只有几个小时到几天的寿命,最长的也超不过10天。刚刚蜕皮的成虫必须在翩翩起舞的同时立即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此时的蜉蝣,已经完全没有口器,它们不饮不食,身体轻盈,腹部的尾丝在空中随风飘动,尽展着优雅风采。它们在空中交配之后,同时向水面跌落,雄成虫因筋疲力尽很快死去,雌成虫将卵产在水中后,也在水面静静地死去。10.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11.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后面最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漫长的水中生活,短暂的陆地和空中生活,这就是蜉蝣短暂而充实的一生。然而就是这样柔弱的蜉蝣,却能存活至今,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12.古人观察到身姿曼妙的蜉蝣在空中不断飞舞,顷刻间又坠落而死,认为蜉蝣是朝生暮死的短命昆虫。结合下面材料,发表你对古人这一观点看法并陈述理由。材料:一般昆虫的一生是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有些昆虫的寿命更短暂,一年能完成好几代,甚至好几十代。比如,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果蝇,一代只需要10天的时间。【答案】10.不能删除。“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句子的原意是亚成虫期的蜉蝣已具有接近于成虫期的翅膀,但是与成虫期的翅膀还是有区别的,这时期的翅膀是不透明的。如果删除了“几乎”,就改变了原意,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1.第⑦段后面。这段文字总括了蜉蝣一生,放在第⑦段后面,就与④至⑦段形成总分总逻辑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呼应文章开头,对人们喜爱吟咏蜉蝣的原因进行解释,即蜉蝣具有惊人的延续后代的能力,从而使文章结构完整。12.蜉蝣的生命不止一天,用“朝生暮死”来形容并不恰当,古人只是凭着原始的观察来认识昆虫,在空中飞舞的蜉蝣只是蜉蝣的成虫阶段;而其稚虫阶段在水中生活时间是很长的,是1~3年;一般昆虫的一生是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有些昆虫的寿命更短暂,相比较而言,蜉蝣在昆虫世界算不上是短命昆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回答此类问题,答题模式是:不能删除+词语的意思+删掉的效果+体现说明文语文特征(准确性)。“几乎”是“差不多,接近”的意思,但不是完全,删掉后就变成了“亚成虫期的蜉蝣已具有与成虫完全一样的翅膀”,由“但翅不透明”可知,亚成虫期的蜉蝣与成虫期的翅膀还是有区别的,亚成虫期的蜉蝣翅膀还不透明,因此,删掉了“几乎”就不符合事实,改变了原意。使用“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思路结构。文章第①~③段引出蜉蝣、介绍蜉蝣的性质和体形,第④~⑦段开始写蜉蝣的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阶段及特点。第④段开头先总“蜉蝣一生需要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阶段”,而后分段说明蜉蝣的4个阶段及特点:第④段写蜉蝣的卵阶段及特点,第⑤段写蜉蝣的稚虫阶段及特点,第⑥段写蜉蝣的亚成虫阶段及特点,第⑦段写蜉蝣的成虫阶段及特点。至此,蜉蝣完成了它的一生,这是蜉蝣的生长顺序,以逻辑顺序来说明。这段文字总结了蜉蝣的一生,与第④至⑦段构成总分总的逻辑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然而就是这样柔弱的蜉蝣,却能存活至今,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是对蜉蝣的赞美,表现了对它强大的生命延续能力表示惊叹,这就与开头第①段“自古以来,蜉蝣这美丽而又独特的昆虫一直是人们咏怀的对象。最早吟咏蜉蝣的莫过于《诗经·曹风·蜉蝣》中的‘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相照应,呼应了文章开头,解释了人们喜爱吟咏蜉蝣的原因,使文章结构完整。【12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首先明确态度:说法不对。然后结合文本,筛选信息说明理由。古人只是凭着原始的观察来认识昆虫,在空中飞舞的蜉蝣只是蜉蝣的成虫阶段,根据第④段“蜉蝣一生需要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阶段”“卵在水里经过7~14天就会孵化成稚虫”,第⑤段“稚虫在水里一般要待上1~3年的时间”可知,只是它的卵在水里就要经过7~14天孵化成稚虫,稚虫阶段在水中生活时间是很长的,是1~3年;因此,蜉蝣的生命不止一天,用“朝生暮死”来形容并不恰当;根据材料“一般昆虫的一生是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有些昆虫的寿命更短暂,一年能完成好几代,甚至好几十代”可知,一般昆虫的一生是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有些昆虫的寿命更短暂,因此蜉蝣在昆虫世界算不上是短命昆虫,而是相当长寿了。因此该说法不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五、(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毛毛豆吃不够/高斌⑴小时候我们很土,只知道每年过“八月十五”,中秋节,好像是城里人叫的。⑵八月十五是我们小孩子盼望的节日。⑶在节前,我们都一直眼巴巴地盼望着爸妈变戏法似地买来一包点心。那种点心用黄黄的纸包得方方正正,外面用红色的带子捆得结结实实的,包上还系一条拎绳。轻轻剥开油纸,三下五除二打开,快速翻捡,最好能够发现火腿坨。那种味道之好,就别说了。当时,我们只舍得悠悠地揭开一层黄黄的点心皮,吃一点,咂咂手指,再吃一点,再咂咂手指。吃完一层,咂咂油漉漉的手指,再揭一层……我们巴不得这种香味永远留在手底心。⑷“糖粑粑,得三丫;四两坨,吃不着;毛毛豆,吃不够;毛栗子,撑不死。”这是童年时过八月十五念过的童谣。当时只觉得顺口,其实几十年后仔细琢磨一下,顺口的词句里却饱含辛酸。“糖粑粑,得三丫”,多了没有。四两坨,就是如今的火腿月饼,基本吃不着。记得那时的点心包里可能也只有一两个火腿的包在中间,很难吃到。毛栗子,就是现在所说的板栗。我们是坝子里的人,根本不知道毛栗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只知道剥开皮,撕掉那层壳后放在嘴里咔嚓咔嚓嚼起来很甜。如果能吃到,再吃多点也撑不死。其实,咋个会撑死呢?那时我就很少见到毛栗子。好在,还有毛毛豆呢!⑸毛毛豆,就是黄豆,现在昆明人把黄豆米文雅地称为“青豆米”。小时候过八月十五,其他东西吃不起,毛毛豆倒好像可以够够地吃。那时,我们家乡的人栽秧时,会顺便在谷田埂两边点上黄豆籽。小秧返青了,黄豆芽也撑出了两片子叶。雨水来了,谷子在拼命地长,黄豆叶也拼命地绿。等到谷子扬花的时候,黄豆苗也分出好几杈健硕的枝,上面垂挂着密密麻麻的翠绿的豆荚。谷子渐渐地黄了,豆荚也一天天胖嘟嘟起来。如果那年八月十五来的不是太晚,队上会每家分一两捆毛毛豆过八月十五呢!还记得,那时好像我们经常用镰刀把带土的豆根砍掉后就直接连秆带豆放到大锅里煮了。火在灶锅洞里毕剥作响,锅汤水在咕嘟咕嘟,毛毛豆的清香在八月十五的夜晚飘散。⑹有时,实在没吃够,我们也会约上几个不会出卖别人的小伴,别着镰刀,偷偷钻进谷田,摸上田埂去割豆。⑺月亮升起来了,皎皎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田野,谷田里,水汽袅袅升起,整个田野里一片迷蒙,月光和水气,和谐地融在一起,月亮也变得晕晕的。偶尔,谷子里扑啦啦飞起一只鸟,那是秧鸡被我们惊动了,飞走了,躲起来了;偶尔,“咕咚咕咚”几声,青蛙们被我们惊起,跃起一条抛物线,然后一头扎到另外一丘田里,继续它们的快乐生活。从谷田里探出头来,远望昆明城最高处的五华山那一带,还有些忽明忽暗的光亮。几公里外的城里人谁都不知道,几个还未读书的农村娃娃,为了解馋,八月十五还在田里偷毛毛豆呢!⑻月亮升起来了,越升越高。想到月亮公公高兴了,我们就能过八月十五了,就会有些快乐。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毛毛豆真是觉得吃不够啊!⑼月亮光光,照着故乡。八月十五,还是来了。1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列举“八月十五是我们孩子盼望的节日”的原因。1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选文第(3)段画线的句子。当时,我们只舍得悠悠地揭开一层黄黄的点心皮,吃一点,咂咂手指,再吃一点,再咂咂手指。吃完一层,咂咂油漉漉的手指,再揭一层……15.同样是“月下偷豆”,《社戏》与本文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16.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家乡中秋节的习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答案】13.①因为可以吃到糖粑粑、火腿月饼、毛毛豆、毛栗子等点心;②因为能分到一两捆毛毛,毛毛豆倒好像可以够够地吃;③因为会约上几个不会出卖别人的小伴,别着镰刀,到田里偷毛毛豆;④还因为月光皎洁,月亮公公高兴了,我们就会有些快乐。14.示例一:(描写的角度)运用了动作描写,“吃一点”“再吃一点”“咂咂手指”“再咂咂手指”“咂咂”,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我们吃点心时的享受,和无比期待、喜爱的心情,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因不常吃点心,而舍不得一口吃下的心理。示例二:(修辞的角度)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咂咂”一词反复出现,又有所变化,突出强调了作者对点心的珍惜与喜爱。示例三:(语言、句式的角度)句式以短句为主,“咂咂”是叠词,拟声词,也是方言词汇。使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我们吃点心时无比享受、喜爱的心情,和对点心的珍惜。15.链接材料和选文都表达了对儿时美好时光的怀念。《社戏》中的“我”喜欢平桥村美丽的风光、自由的空气、朴实、率真的老人和孩子和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怀念在那里的美好时光,所以赞美之为“好豆”“好戏”。本文的作者也怀念童年“八月十五”的经历、偷豆的美好时光,觉得“那时的毛毛豆真是觉得吃不够”。16.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4)段“‘糖粑粑,得三丫’,多了没有。四两坨,就是如今的火腿月饼,基本吃不着。记得那时的点心包里可能也只有一两个火腿的包在中间,很难吃到。毛栗子,就是现在所说的板栗。我们是坝子里的人,根本不知道毛栗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只知道剥开皮,撕掉那层壳后放在嘴里咔嚓咔嚓嚼起来很甜。如果能吃到,再吃多点也撑不死”可得:因为可以吃到糖粑粑、火腿月饼、毛毛豆、毛栗子等点心;结合第(5)段“如果那年八月十五来的不是太晚,队上会每家分一两捆毛毛豆过八月十五呢!还记得,那时好像我们经常用镰刀把带土的豆根砍掉后就直接连秆带豆放到大锅里煮了。火在灶锅洞里毕剥作响,锅汤水在咕嘟咕嘟,毛毛豆的清香在八月十五的夜晚飘散”可得:因为能分到一两捆毛毛,毛毛豆倒好像可以够够地吃;结合第(6)段“实在没吃够,我们也会约上几个不会出卖别人的小伴,别着镰刀,偷偷钻进谷田,摸上田埂去割豆”可得:因为会约上几个不会出卖别人的小伴,别着镰刀,到田里偷毛毛豆;结合第(7)段“月亮升起来了,皎皎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几个还未读书的农村娃娃,为了解馋,八月十五还在田里偷毛毛豆呢”和第(8)段“月亮升起来了,越升越高。想到月亮公公高兴了,我们就能过八月十五了,就会有些快乐”可得:还因为月光皎洁,月亮公公高兴了,我们就会有些快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种问题,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景物描写句还是人物描写句,其次结合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吃一点”“再吃一点”“咂咂手指”“再咂咂手指”“咂咂”是对我们吃点心时的动作描写。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几个动词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我们吃点心时的享受,结合“我们都一直眼巴巴地盼望着爸妈变戏法似地买来一包点心”“我们巴不得这种香味永远留在手底心”可知,表现了我们无比期待、喜爱的心情,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因不常吃点心,而舍不得一口吃下的心理。【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社戏》,“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写阿发“偷”自家的豆给“我”吃,双喜担心多“偷”阿发家的豆会挨骂,于是到六一公公那里又“偷”了些豆吃,第二天六一公公认为自家的豆好,又送来一些,那“豆”饱含着孩子们的童真童趣,饱含着老人的淳朴、率真,那里人情淳朴,自由而美好;“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写小伙伴们为了满足“我”看社戏的愿望,夜晚行船带“我”去看戏,这些画面(回忆)都离“我”远去了,现在回忆起来,满是感动、怀念;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环境和乡民,是他们给了“我”美好的回忆。本文,作者写小时候,毛毛豆可以够够地吃,而且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会约上几个不会出卖别人的小伴,别着镰刀,到田里偷毛毛豆,因为月光皎洁,月亮公公高兴了,我们就会有些快乐。通过怀念童年“八月十五”的经历、偷豆的美好时光,结合最后两段“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毛毛豆真是觉得吃不够啊!”“月亮光光,照着故乡。八月十五,还是来了”可知,同样表达了对儿时美好时光的怀念。【16题详解】考查表达能力。示例:中秋节到了,每年这个节日,我和家人吃完饭,就到楼顶去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别提有多开心了!天空由碧蓝变成深蓝,几颗星星若隐若现地在天空中闪烁着,月亮姐姐似乎有些害羞,迟迟不肯出来。“月亮怎么还不出来呢?”我焦急地说。说曹操,曹操就到月亮姐姐突然奇迹般地浮现在天空中。那皎洁圆润的月光照耀着大地,天色越来越暗,月光也越来越亮,如同轻纱般笼罩着大地。看见如此美丽的夜景,我们一家都乐开了怀。“吃月饼了!”随着妹妹的一声喊叫,于是,我们全家在欢声笑语中沐浴着柔和的月光,吃起了月饼,其乐融融!六、名著阅读(7分)17.选出与《傅雷家书》相关的内容不符合的一项()A.《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B.整本书语言风格是真挚隽永、深邃凝练,读来如沐春风。C.傅雷是对孩子严苛又慈爱的父亲,也是个怀有赤子之心的爱国者。D.《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1954年至1966年期间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答案】B【解析】【详解】B.《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集。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信中强调:①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②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③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④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等等。语言通俗易懂,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本项对《傅雷家书》语言特点的概括“真挚隽永、深邃凝练”有误;故选B。18.填空。《傅雷家书》包含着丰厚的家训智慧,傅雷先生教导______(填人名)终身贯彻的家训是:“______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答案】①.傅聪②.做人【解析】【详解】《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书中傅聪说过“离开上海时父亲的临别赠言其实我从小就听他说过:‘做人,才做艺术家,才做音乐家,才做钢琴家’。因此第一空应填傅聪,第二空应填做人。19.简答。我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感恩图报;同时也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能讲究方式方法。请你将《傅雷家书》推荐给父母,并说明推荐理由。【答案】这本书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的指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循循善诱,感情真挚。(意对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推荐。根据题干句子“同时也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能讲究方式方法”可知,向父母推荐《傅雷家书》的理由,主要是希望父母能够向傅雷一样,能够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傅雷家书》中有许多针对儿子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的内容,可以结合书中内容联系傅雷的教育方式进行推荐。如傅雷告诉儿子,有了烦恼要向父母倾诉,傅雷把父子之间清清楚楚的讨论与争辩看作是“人生莫大的幸福”等。示例:《傅雷家书》值得父母一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严谨,面对困境不气馁,面剥顺境不骄傲,礼仪要得体等。对待艺术要真诚,有艺术尊严,有民族荣辱感,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对待恋爱婚姻等。他像朋友一样对待儿子,是儿子的良师益友。七、作文(50分,含书写5分)20.根据要求作文。自然界中,燕语莺声,风雨同鸣,这是最本真的声音;课堂上,朗朗书声,师生共话,这是最动听的声音;家庭里,绵言细语,洋洋盈耳,这是最温柔的声音……哪种声音,最能拨动你的心弦?请以“这是最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抒写生活,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等;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答案】范文:这是最美的声音有一种最美的声音,它在不经意间发出,又在不经意之间感动了无数人。它发自肺腑,来自心灵的深处……“孩子,今天冷,多穿点衣服。”“多吃点,晚上在学校吃,食堂的菜不好!”“每天刚起来喝一杯水,和你说过多少次了?”……“妈,能不能别说了!这些问题我都懂,只是还没来得及做而已,好像我是个婴儿,什么都不知道!烦死了!”我有些生气的对妈妈说。我瞬间,看到妈妈刚才明亮的眼神黯淡了下来,咬着嘴唇,脸颊绯红,好像一个做错事的少女。我一抬头看表,快迟到了!便拿起书包就跑,也顾不得身后的妈妈。“在学校……”母亲跟随着我跑出家门,刚说了半句,又好像想起了什么,没有再说下去。如果我此时回头,一定会看到母亲转过落寞的身影,走回家去。天气好冷啊!我只得快点跑向学校,坐在座位上,我的思维渐渐清晰起来:我刚才,说了妈妈,妈妈似乎有些伤心。我突然有些后悔。其实我知道,每个父母唠叨都是为了我们好,可是,听太多了同样的话,再懂事的孩子也会烦啊!每次我都很矛盾。我拿起书本准备上早读。老师突然进来说:“你妈妈来了。”我连忙跑出门去。便看到了妈妈发红的眼眶,她哭过,心便又软了下来。我们两个人面对面的站在一起,没有人说话,气氛有些尴尬。过了一会,我鼓起勇气说:“妈,对不起。以后你再怎么唠叨我也不嫌烦了!”妈妈摇了摇头,说:“算了,其实妈妈也想过了,你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我不该总是管着你,所以以后我会注意的。”“那现在两全其美了!”我高兴的和妈妈击掌。其实有时候想一想,如果妈妈不唠叨了,不在乎你了,你也就没有依靠了。“妈,我回来了。”我高兴的朝厨房走去。妈妈特地给我炖了鱼汤,闻着香味,我的心里也暖暖的。“多吃点鱼肉!”“鱼汤补脑子,多喝一点!”“鱼头……”妈妈的话突然停了下来,我奇怪的问:“怎么啦?”妈妈说:“我这毛病总是改不了,又唠叨起来了。”我摇了摇头,握着母亲的手说:“妈妈,改不了就不要改了嘛,我喜欢你唠叨。这样,才叫家。”母亲笑了笑,说:“真的么?”我点了点头。于是妈妈,又开始变身唐僧了。我的确喜欢这种声音,柔柔的,暖暖的,让我感觉有一个依靠。在某一时刻,直达你的心房,触动你的心弦……你会发现,有了这种声音,世界变得很美好。这是最美的声音,叫做母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一、题目分析。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一是补实词,即生活中真实存在声音,比如,大自然的声音;二是补虚词,比如书本的声音(可喻指知识),指尖上的声音(可以是音乐)等。前者容易成文,后者写得有深度,但要求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阅读提示语,了解“声音”可指哪些方面的内容,从中选择一种写作,可叙事写人,可写景抒情。二、选材和立意。根据自己熟悉的材料来写,或用生动的文笔描写大自然中的音响,小雨滴嗒声,轻风吹动树叶哗哗声,小溪流淌汩汩声,大海波涛汹涌的声音,林间鸟儿的鸣叫……从声音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的美好,赞美大自然,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是最“本真”的声音。或以写人叙事的方法写生活中的“声音”,比如以前总嫌妈妈的叨唠,可经过一些事情后,深深感受到妈妈的叨唠蕴含量着母爱,感受到这是世上“最美的声音”。写作时可以写景,可以记事,也可议论,但无论哪种选择,一定要围绕“声音”二字展开。可以写成游记类散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文体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3:12:09 页数:16
价格:¥5 大小:159.8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