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广西各地语文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2

2/72

剩余7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广西各地语文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一、课内阅读(2022·广西桂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军队)B.必以信(信任)C.小惠未遍(遍及,普遍)D.神弗福也(赐福,保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B.公将驰之       遂许先帝以驱驰C.公问其故       故自号曰醉翁也D.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3.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可以/一战B.彼竭/我盈C.惧/有伏焉D.齐师/伐我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有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作为本文题目,后《古文观止》的编者改为《曹刿论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2022·广西桂林·一模)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B.齐国之美丽者也   暮寝而思之C.乃下令     乃记之而去D.暮寝而思之     出淤泥而不染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全文来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这句话运用了补叙手法,既补充说明了邹忌向妻、妾、客发问的原因,也使下文“忌不自信”有了客观依据。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这句话运用陈述句,貌似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比较客观公正,实则表现出“客”的巴结逢迎之态。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这句话既说明进谏者逐渐稀少,也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效果,齐王已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句以评论作结,深刻地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划1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022·广西南宁·二模)出师表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资料链接】淳熙十二年五月,(杨万里)应诏上书曰: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金人日逼,疆场日扰,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场者何道。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恃。增屯聚粮,治舰扼险。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11.运用所提示方法,解决文本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方法词语示例加点词意义字源法陟罚臧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1)迁移法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闻爷娘唤女声……(2)查字典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qiū:①秋季。②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③指一年的时间。④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⑤姓。(3)12.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追念先帝功业,至忠至爱之情统领全篇。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依次提出了以下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严明赏罚。C.选文这部分内容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之中,也贯穿一条抒情线索。D.选文中有些短语后来凝固为成语,沿用至今,如:危急存亡、妄自菲薄、计日可待。13.把本文和“链接材料”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14.说话是一门艺术,下面两句话用不同的句式向皇帝指出当前形势,语气和表达效果各有什么不同?(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2)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宋史•杨万里传》)二、对比阅读(2022·广西柳州·一模)[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1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者休于树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B.便舍船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C.复行数十步                                 不敢出一言复(《送东阳马生序》)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辍耕之陇上(《陈涉世家》)1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二章》)C.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狼》)17.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1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B.[乙]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C.[甲]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两句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乙]文章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D.[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是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2022·广西河池·一模)文言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②也,寡人反取病③焉。”(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注】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侮辱。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弗敢加也   加:虚夸,夸大B.肉食者鄙   鄙:卑鄙C.小大之狱   狱:指诉讼事件D.齐人也,坐盗   坐:因……获罪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齐之习辞者也B.可以一战   吾欲辱之,何以也C.战于长勺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D.登轼而望之   出淤泥而不染21.下列对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主人公的精神风貌。22.把【甲】【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叶徙相似,其实味不同。23.【乙】文中有个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的成语是:______。【甲】文“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用【甲】文中原句回答)。(2022·广西防城港·一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资料链接】材料一: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与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传》有删改)材料二:光绪七年,法人胁越王逐永福。越王佯调解,而阴令勿徙。法大怒,逾岁,入据河内。永福愤,请战,出驻山西。战怀德纸桥①,阵斩法将李威利,越王封一等男。既又败之城下,法人决堤掩其军,越人具舟拯之出,与法人水陆相持,苦战三日。【注释】①怀德纸桥:地名,河内怀德府的纸桥。(节选自《清史稿·刘永福传》有删改)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________________(2)必死拒之             之:________________(3)孰视之             孰:________________25.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中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并没有盲目相信,说明他是一个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的人。B.选文中邹忌采用类比说理的方法,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说理深刻,让齐威王欣然接受自己的劝谏。C.全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详写进谏的原因和过程,略写齐威王的反应和效果,详得具体生动,略得回味无穷。D.选文中齐威王广开言路,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说明了国君只有广泛采纳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能兴国。26.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越王佯调解,而阴令勿徙。27.每个人的爱国方式都不尽相同,邹忌和冯子材、刘永福两人的爱国方式就明显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和材料具体分析。28.选文和材料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都深入人心,刻画人物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选文或者材料内容进行赏析。(2022·广西贺州·模拟预测)[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①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删改)[注]①深:强烈。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2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   见:了解。B.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C.寻复南奔   寻:寻找。D.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报:回复,回答。3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B.蒙乃始就学   乃重修岳阳楼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策之不以其道D.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1.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记述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记事简练,重点突出。B.[乙]文的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开始“发愤读书”。C.[甲]文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D.[甲][乙]两文都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甲]文通过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侧面写出吕蒙学有所成。[乙]文末尾用皇帝的话,侧面表现傅永发奋读书的效果。32.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33.细读[甲][乙]两文,说说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2022·广西贺州·一模)【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①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遗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②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闭。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③,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④如此,是大可笑。适⑤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注释】①丐:乞讨。②褐:粗布衣服。③营营:内心不安。④方寸:内心。⑤适:恰巧。3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取悦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好处、益处C.或衣以出                                           或:有时D.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             衣:穿着衣服3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B.蹴尔而与之                    而君逆寡人者(《唐雎不辱使命》)C.夜归则牢关以备盗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出则锁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3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甲文中,孟子认为,人们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这不合乎人性。C.乙文中刘先生得到富人给的一件袍子后感到内心不安,几天后又把衣服还给了富人。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重在议论,乙文重在记叙。37.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38.对于他人的给予,【甲】【乙】两文中的“乞人”最终都选择了拒绝,这样的选择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2022·广西北部湾·一模)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资料链接]以下两则材料,与学习有关。材料一: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③。”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⑤。”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节选自《西京杂记》,有删改)【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④屐(jī):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材料二: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⑥宾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⑪众人矣。”       (选自《王文公文集》)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注释】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稍:渐渐。⑦宾客:把……当作宾客。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3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但当涉猎()(2)衡邑人有言《诗》者()(3)余闻之也久()40.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从他劝说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B.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吕蒙掌握军中大权才与之深交,表明鲁肃并不是真的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C.吕蒙听孙权劝告开始认真学习,且学业大有长进,与《伤仲永》的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D.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41.把本文和“材料一”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42.本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包含了一个成语是什么?请你指出来并解释它的含义。43.请结合吕蒙、匡衡、仲永三人的事例谈谈学习的重要性。(2022·广西梧州·一模)【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①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②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刘向《说苑》)【注】①苍苍莽莽:苍茫广阔。②非:非难,反对。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   环:围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震慑C.池非不深也   池:城池D.百姓与之则安   与:拥护爱戴4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所顺   以中有足乐者B.环而攻之而不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寡助之至   马之千里者D.得道者多助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B.【甲】文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墨酣畅,结构缜密。C.【甲】文用层层推理的方式进行论证,层层深入,论证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心论点,【乙】文通过对话,阐述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D.【乙】文通过对话,说明一个国家的安危兴亡最终取决于人民,很好地印证了【甲】文的结论。47.请用/给下边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君人者,以百姓为天。(2022·广西·南宁市三美学校二模)【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迷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成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抠鼻出气发生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49.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甲乙两文中的文言疑难字词。方法词语示例解释加点字字源法俭以养德(1)______迁移法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2)______查字典余固恐弟之焦躁①坚固②稳固:牢固。③固执:顽固④本来:原来(3)______(填序号)5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51.【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B.【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平心静气”,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是从反面来说明“淡泊”“宁静”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诸葛亮劝诫儿子要安贫乐道,不要为穷困的生活悲哀,坚持学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52.【甲】文中诸葛亮从正面阐述“俭以养德”,【乙】文曾国藩在家书中也提到世家子弟“奢”、“傲”的原因,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对“俭”的理解。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022·广西梧州·一模)【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①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息,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53.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B.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C.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D.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5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媵人持汤沃灌          汤:汤水B.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C.辄指壁间诗歌          辄:就D.先府君苟有过       过:过错5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          其真无马邪B.足肤皲裂而不知          濯清涟而不妖C.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策之不以其道D.吾母垂涕扑之             辍耕之陇上5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从天气之冷、路途之远、生活之艰等方面叙述“我”从师学习的“勤且艰”。B.乙文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叙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照顾,意在表现母亲的严格。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前者突出“我”“略无慕艳意”,后者突出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同。D.甲文是赠序,乙文是自传,体裁各异,但语言都细致生动,读来耐人寻味。5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令跪读至熟乃已。(2022·广西北海·一模)【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花源记》)【乙】南阳刘驎之,高率①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人名)将尽訏谟之益②,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③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④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⑤无用,翛然⑥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率:率直。②尽訏谟谟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③贶:赐予。④乞:这里指“赠送”。⑤陈:陈述。⑥翛然:洒脱、自由自在的样子。58.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借助示例,解释下列加点词。方法词语示例加点词意义或用法字源法遣人船往迎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1)_______________查字典翛然而退退:①后退②退职,引退③退缩④谦让,退让(2)_______________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迁移法缘道以乞穷乏缘溪行,望路之远近(3)_______________59.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60.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61.在乙文中刘驎之所表现的情怀与甲文中的陶渊明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2022·广西河池·二模)文言文阅读【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儿: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6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遇其叱咄(或:有时)B.不幸而在穷辟之域(域:地方,区域)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游玩)D.若既不出户(户:门)6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6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B.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D.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6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66.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022·广西河池·一模)【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节选自《渔洋山人文略》)【注释】①米家父子: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6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沙鸥翔集(集:集中)B.春和景明(景:日光)C.悉成明霞(悉:全,都)D.得踏危石(得:能够)6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物喜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C.悠然有遗世之想          大道之行(《大道之行也》)D.于潮汐汩没之中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69.下列对两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选文语言骈散结合,依文章内容而变化,既简洁凝练,又流利畅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B.乙文游焦山四件快事是:观返照吸江亭、晚望月孝然祠外、听晚梵声出松杪、晓起观海门日出。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乙文写吸江亭观落日返照,大笔挥洒,突出其淡远之致,“青山落日,烟水苍茫”,只是略加点染而境界全出。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70.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7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2022·广西·南宁市三美学校模拟预测)【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节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乙】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①,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②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③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垮蹇④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节选自《檀园集》卷八)【注释】①匌匒(gédá):重叠的样子。②(gū)蒲:水生植物。③信宿:连宿两夜。④垮蹇(jiǎn):骑着蹇驴或驽马。72.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的文言疑难字词。方法词语示例加点字意义字源法湖中人鸟声俱绝(1)______迁移法一望渺然烨然若神人(2)______查字典顾而乐之(3)______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①回头,回头看。②视,看。③只是。④但是:反而。7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菰蒲/零乱欧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B.湖中菰蒲零乱/欧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C.湖中菰蒲/零乱欧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D.湖中菰蒲零乱/欧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74.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写出了雪后西湖宁静清远的景色,一个“绝”字从冰天雪地、万籁无声中透露出寒意,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B.乙文作者写游西山途经之地,用“掩映”“渺然”“缀发”“零乱”“翩翻”等一系列极富美感的词语,勾画出一幅充满野趣的江南图画。C.甲乙两文都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景物,如甲文中“一痕”“一点”,乙文中“湖烟乍起,蓝润如滴”,语言朴素淡雅,耐人寻味。D.甲乙两文都寓情于景,甲文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特点,描写了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借景抒情;乙方用拟人笔法写柳态,景与情同至相生。75.把【甲】【乙】文段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76.甲乙两文都记叙了作者观赏风景的过程,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两文所表现出的情感有何不同?(2022·广西钦州·一模)文言文阅读木兰诗(节选)北朝民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类文阅读】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②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释】①马千乘:字肖容,明朝将军,官至石柱宣抚使。②别:另外。7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朔气传金柝             朔:________             ②出郭相扶将             郭:________③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裹:________             ④千乘为部民所讼       讼:________78.下面对选文和类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B.选文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铺陈和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C.选文和类文都塑造了为国杀敌、英勇善战、不贪功名、勇于担当的巾帼英雄形象。D.两文都是关于战争的,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目的是为了歌颂尚武精神。79.把选文和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贼平,良玉不言功。80.下面的对联拟描述这两位女英雄。请从以下句子中,选择最合适的两句,按上下联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木兰代父从军屡建功勋             ②辞官还乡百代传             ③替父从军美名扬④穆桂英挂帅出征立伟业             ⑤代夫领兵战功立             ⑥代父从军千载诵81.我国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巾帼英雄,如梁红玉、刘胡兰、秋瑾、江姐、屠呦呦、王亚平等。请你举出一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英雄故事。(2022·广西贺州·一模)【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族兄中涵知①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②,不能除此患也。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③,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④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⑤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橫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⑥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⑦,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纪昀《阅微草常笔记》【注释】①知:主持,掌管。②唐打猎:据传说唐氏世代善捕虎,故有“唐打措”之称。③皓然:须发皆白的样子。④姑:姑且,暂且。⑤哂:讥笑。⑥悬身下缒:指双脚离地,用力向下沉坠。⑦习伏众: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让别人佩服。⑧信:的确,确实。8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擅长,善于)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挑着)C.乃遣吏持币往(派遣,派)D.老翁手一短柄斧(用手拿)8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睨之     已而之细柳军C.而钱不湿   学而不思则罔D.以钱覆其口     其业有不精8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然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滴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C.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D.甲乙两文故事虽短,但都生动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8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非聘徽州庙打猎,不能除此患也。86.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2022·广西·南宁三中一模)【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③,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选自《成侯邹忌为齐相》)【注释】①公孙闬(hàn):齐国人,邹忌的门客。②曲挠: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③为大事:这里指谋反夺权的事。8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示例解释加点字(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查阅字典法①诚实;②诚心;③确实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参考成语法闻过则喜___________________(3)公孙闬谓邹忌曰说文解字形声字,从“言”,表意___________________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4)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课内迁移法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___88.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做类比,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B.【乙】文中田忌听从邹忌的建议,出兵伐魏,大胜,功成名就。C.【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让故事情节完整,人物特色鲜明。D.【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让人物形象生动丰满。89.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2)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90.【甲】【乙】两文中邹忌形象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哪篇文章里的邹忌呢?说说你的理由。91.【甲】文中,邹忌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事设喻,将国事和家事联系起来,达到讽谏说理的目的,请举出一个初中学过的文言文中通过类比来说理的例子,并做简要分析。(2022·广西·南宁市三美学校三模)【甲】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邠州建学记①(节选)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范仲淹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曷尝②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于万物,非昔醇而今漓③。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之秀而贤者独下于古欤?诚救有所未格④,器有所未就而然也!庠序可⑤不兴乎……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⑥,亲奉圣谟⑦,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⑧岁贡群士,一由此出。【注释】①庆历五年,范仲淹赴邠州担任知州,第三日即提议改建邠州庙学。学校建成后,他应邀作文以记其事,②曷尝:何尝。③漓:浇薄,不醇厚。④格:达到。⑤庠序:泛指学校。⑥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⑦圣谟(mó):皇帝的自意。⑧俾(bǐ):使。【丙】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92.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以上选文中的文言疑难字词。方法词语示例加点字意义字源法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1)_____________迁移法锦鳞游泳沉鳞竞跃(2)_____________查字典诚救有所未格①诚心,诚意。②实在,确实。②如果,果真(3)_____________93.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楼记》和《邠州建学记》均为记修造之事而作,但前者对重修岳阳楼的情形不着一字,只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B.“微斯人,吾谁与归?”感慨深沉,既有追慕先贤之意,又有世无知音之叹,也暗含着自勉之意及对滕子京的期望之情。C.乙先论及人才的重要性及当前人才缺乏的原因,再以“庠序可不兴乎?”这一反问句,强调了兴建学校的必要性。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景物常有烘托作用,如甲用一暗一明之景烘托一悲一喜之情,丙用凄凉的秋景烘托战地萧瑟肃杀的气氛。9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斯人,吾谁与归?(2)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95.虚词虽然很少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在行文中常有重要作用,如连接文意、增强情感等,请结合甲文,具体分析“然则”“若夫”“至若”“嗟夫”这四个词的作用。96.康熙曾为范仲淹题写“济世良相”的匾额,其实无论官任何职,范仲淹都始终怀抱济世之志,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分析他的“济世”体现在哪些地方。97.(2022·广西贵港·一模)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判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判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判论战》)【乙】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选自《战国策·中山》,有删改)【注释】①昭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②武安君:秦国名将白起。③长平之事: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发生的战争。④克:战胜,制服。⑤五校大夫王陵:五校大夫,官职。王陵,秦国大将。校,军队编制单位。(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乃入见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可以一战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C.长平之事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其国内实   其真无马邪(《马说》)(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彼竭/我盈,故/克之C.昭王/既/息民缮兵D.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而伐赵(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4)【甲】文中,曹别论战“论”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5)在【甲】文中,弱鲁战胜了强齐;而在【乙】文中,强秦却败给了弱赵。请简要概括影响这两场战争胜负的共同因素。(2022·广西南宁·一模)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资料链接】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98.运用所提示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方法词语示例加点词意义字源法一豆羹(1)_______迁移法从而谢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2)_______查字典贸贸然而来然:①表转折“但是”;②表肯定,“对的”;③起指示作用,“这样”;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_______99.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提出“生”和“义”不能同时兼顾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举例浅近,说理深刻。B.在孟子看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是因为“一箪食一豆羹”的诱惑力不够,假若是“万钟”,恐怕也会“受之”。C.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层层深入,剥茧抽丝,批判了见利忘义、失其本心的行为。D.全文语言气势充沛,议论犀利。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鼓动性。100.把本文和“链接材料”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101.“舍生取义”一直被仁人志士奉为人生的准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找出至少两个这样的事例,并写出相关人物及主要内容。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参考答案:1.B2.D3.A4.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做到一一查清断明,但一定尽力根据实际案情慎重处理。5.《曹刿论战》更好;《齐鲁长勺之战》只交代了战争发生的背景情况,文章主旨并非是记叙这场战争,而是论述曹刿关于战争的理论,曹刿的言论始终贯穿全文,中心突出,照应全文。【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有误。句意: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信:实情。故选B。2.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类/同“嘱”,嘱托;B.动词,驱车追赶/动词,效劳;C.名词,原因/连词,所以;D.动词,跟从,跟随/动词,跟从,跟随;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A.有误,句意: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故断句:可/以一战,故选A。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狱,(诉讼)案件;察,明察;必,一定;以,根据,按照;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5.72\n考查对标题的赏析。首先明确《曹刿论战》标题更好,理由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论战”。第①段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第②段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第③段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文章的中心。“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齐鲁长勺之战》只交代了战争发生的背景情况,并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本文对这次战争的经过是略写,主要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表现出曹刿可贵的军事见解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据此分析即可。【点睛】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6.C7.A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10.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72\n【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介词,可译为“向”/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B.结构助词,译为“的”/代词,代指“这件事”;C.都是副词,译为“于是、就”;D.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故选C。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A.从全文来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这句话运用了插叙手法,并非“补叙”;故选A。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句意为: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战胜于朝廷”为状语后置句,是对“此所谓”的解释,二者中间停顿;因此该句停顿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根据“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邹忌很有自知之明,并没有被赞誉之声蒙蔽自己的双眼,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对事情做出合理的判断。【点睛】参考译文:72\n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11.(1)陟:提拔   (2)闻:听说   (3)秋: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12.B13.(1)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2)暂时放下不急的事务,精心研究备敌的良策。14.(1)句:采用陈述语气,加强了肯定语气,强调了形势危急,引起后主的重视。(2)句:采用疑问语气,语气委婉,引发君主的深入思考,起到劝谏的作用。【解析】11.(1)观察“陟”的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所以它的本义是由低处向高处走。引申义为“提拔”。句意为:赏罚褒贬。(2)不闻爷娘唤女声: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闻,听说。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臣听说在没有事的时候说有事。(3)句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秋,指某个时期。故选④。12.72\nB.首段提出的建议是广开言路,第②段提出的建议是严明赏罚,其余三段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远佞。故选B。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诚,确实;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光,发扬光大;(2)姑,暂且;精专,精心研究。14.考查语句赏析。(1)意为: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这是一个陈述句。“诚”是确实的意思,增强了肯定的语气,强调了当前形势的危急。如果再不奋发图强,就会有灭国之危。意在引起后主的重视,采纳自己的建议。(2)句意:陛下认为现在是什么时候呀?这是一个疑问句。语气较为委婉。意在引发君主的思考,让他能意识到现在形势危急,切不可“以海道为无虞,以大江为可恃”,而应该“增屯聚粮,治舰扼险”,委婉的语气,更有利于君主接受。【点睛】译文:出师表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72\n链接材料:孝宗淳熙十二年五月,杨万里应皇帝诏命上书说:臣听说在没有事的时候说有事,不影响其为忠臣;在有事的时候说没有事,其奸佞之心就严重了。陛下认为现在是什么时候呀?金人日益进逼,边界日受侵扰,却没有听到防御金人的是什么策略,保卫边界的是什么办法;希望陛下超然远视,昭然远悟。不要认为海路没有问题,不要认为大江可以依靠。要增加驻军,集聚粮食,治理战舰,扼守险要。暂时放置不急的事务,精心研究备敌的良策。15.B16.D17.C18.D【解析】15.A.在/对;B.都译为“舍弃”;C.再、又/回复;D.的/到;故选B。16.例句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而:表转折,却、但是;A.句意: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而:表并列;B.句意: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而:表顺承,可不译;C.句意: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而:表顺承,可不译;D.句意: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而:表转折,却、但是;故选D。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然而”为句首表转折连词,一般后面要断开;“禽鸟”是主语,“知”是谓语,“山林之乐”为宾语,动宾之间断一处,即在“禽鸟知”后断一处;“而不知人之乐”中主语为前文的“禽鸟”,“不知”是谓语,动宾之间断一处,即在“不知”后断一处;故停顿为: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故选C。18.72\nD.《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文章描写了欧阳修被贬滁州,他欣赏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展现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还有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文章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和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文章并非虚构,而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故选D。【点睛】【甲】参考译文: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乙】参考译文: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19.B20.C21.A22.(1)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关键词:之,这件事;间,参与;)(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关键词:徒,只,仅仅;其实,它的果实)23.    南橘北枳    72\n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仅答第一句亦可)。【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并非“卑鄙”之意;故选B。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这件事\助词,的;B.介词,凭借\介词,用;C.介词,在\介词,在;D.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故选C。21.本题考查断句及内容理解。A.“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意为: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得无”为疑问代词,引出后面的内容,“得无”后停顿一处;“楚之水土”为主语,“使民善盗”为动宾短语,二者之间停顿;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故选A。2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肉食者:当权者;谋:谋划;之:代词,代指这件事;间:参与。(2)徒:只,仅仅;其实:它的果实。2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及内容理解。第一空:【乙】文“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意为: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据此可提炼出成语为:南橘北枳。72\n南橘北枳:意思是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第二空:【甲】文“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意为: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根据【甲】文最后一段“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即可提炼“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点睛】【甲】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参考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说,犯了偷窃罪。”72\n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24.    及:比得上。    之:代词,代指法军。    孰:同“熟”,仔细。25.C26.(1)(邹忌)对着镜子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2)越南王假装调解,暗地里却让刘永福的军队不要迁移。27.邹忌是通过劝谏君王广开言路的方式来爱国,选文中邹忌以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让齐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齐国得以战胜于朝廷。冯子材和刘永福是通过带兵打仗英勇杀敌的方式来爱国。两人都是在战场上抗击法军,英勇杀敌,保家卫国。28.示例1:邹忌,选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文中邹忌从自身入手劝谏齐威王要广开言路,体现了他心系国家、善于纳谏。示例2:冯子材,材料一运用了语言描写,材料中冯子材告诉将士们要以死报国否则无颜面对粤民,体现了他的爱国之情。示例3:冯子材,材料一运用了动作描写,材料中冯子材手持长矛冲开壁垒,体现了他的英勇。示例4:刘永福,材料二运用了神态描写,材料中刘永福对法国人入侵的行为感到愤怒,请求出战,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及:比得上。(2)句意为:一定要拼死防住法军。之:代词,代指法军。(3)句意为:邹忌仔细地看着他。孰:同“熟”,仔细。25.C.有误。全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详写与徐公比美的过程,略写齐威王的纳谏反应。详写了进谏效果,详得具体生动,略得回味无穷。故选C。2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窥镜,照镜子。弗,不。甚,很。(2)重点字词:佯,假装;阴,暗地里。勿,不要。徙,迁移。27.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和对比分析能力。72\n结合“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分析可知,邹忌是文臣,他的爱国方式主要是劝谏君主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根据链接材料一“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和链接材料二“永福愤,请战,出驻山西。战怀德纸桥,阵斩法将李威利,越王封一等男。既又败之城下,法人决堤掩其军,越人具舟拯之出,与法人水陆相持,苦战三日”分析可知。而冯子材和刘永福是武将,他们的爱国方式是相同的,都是上战场杀敌报国。2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从三个选段中找出一个人物,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即可。选文结合“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分析,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文中邹忌从自身入手劝谏齐威王要广开言路,体现了他心系国家、善于纳谏。结合链接材料一“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和“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分析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材料中冯子材告诉将士们要以死报国否则无颜面对粤民和手持长矛冲开壁垒,体现了他的爱国之情和英勇。结合链接材料二“法大怒,逾岁,入据河内。永福愤,请战,出驻山西”分析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材料中刘永福对法国人入侵的行为感到愤怒,请求出战,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点睛】参考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72\n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链接材料一】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广东父老?一定要拼死防住法军!”士气高涨。过了一天又蜂拥而至。冯子材指挥众将屹立不动,遇后退者就杀头。自己手持长矛冲出营垒,带领两个儿子冯相荣、冯相华投入战斗。众将士因为冯子材年已70还冲锋陷阵,都受到激励,也拼死战斗。【链接材料二】光绪七年,胁迫越南王驱逐刘永福。越南王假装从中调解,暗中让刘永福的军队不要迁移。法国人非常生气,过了一年,入侵占据河内。刘永福很气愤,请求出战,出兵进驻山西,在河内城西怀德府的纸桥,刘永福指挥黑旗军阵前斩杀法将李威利,越南王封刘永福一等男爵。不久黑旗军又在城下击败法军,法军破堤偷袭刘永福的黑旗军,越南人准备船只把刘永福拯救出来,在水上和陆地上与法军相对峙,同法军苦战三日。29.C30.B31.C32.(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2)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33.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启示一: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启示二: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不断学习,只要肯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C.句意:不久又投奔南方。寻:不久。故选C。72\n3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用/动词,认为;B.连词,于是/连词,于是;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代词,代指马;D.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故选B。3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孙权对吕蒙读书的要求是“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让他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并没有要求他钻研经典。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3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孤,我;岂,难道;卿,你;博士,古为官名。(2)乃,于是;涉猎,广泛阅读。3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子来分析比较。吕蒙和傅永都是武将,甲文中“蒙乃始就学”可知,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劝导,认识到了读书学习的重要,开始学习,由“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鲁肃的反应,侧面写他的巨大进步,说明他短时间内学习有了巨大的进步。乙文中由“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可知,博永受到叔父的指责后,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发奋读书,短时间内有了巨大进步。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在别人的激励下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刻苦读书,后自强不息,学有所成。关于启示,可以就“学习能使人不断进步”“学习要坚持不懈”等来谈。示例: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都要不断学习。学习是可持续的,是要坚持不懈的,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不断成长,不断收获。【点睛】参考译文:       72\n【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34.A35.D36.C37.(1)(面对)高官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2)(富人)过了几天见到他,他却像以前一样穿着旧粗布衣服。38.甲文中的“乞人”为了保持做人的尊严,在两难之中选择了饿死,这是对舍生取义最好的诠释和证明,可见他的人生态度是尊严重于生命;乙文中的“乞人”得到袍子之后,患得患失,过得很不愉快,最后把袍子送人了,可见他的人生态度是:不为外物所累,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解析】34.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A.错误,句意: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故选A。35.考查对虚词的辨析。A.助词,的/音节助词,不译;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可是;C.介词,来/介词,按照;D.都是副词,就;故选D。36.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几天后又把衣服还给了富人”错误,根据“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恰巧碰到一个人从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可知此项“又把衣服还给了富人”有误;72\n故选C。3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②越,过了;数日,几天;之,代指乞人;褐,粗布衣服;初,以前;补出省略的主语:富人。38.考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像的分析。【甲】文中“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乞人为了保持做人的尊严,拒绝嗟来之食,可见他视尊严(义)比生命更为可贵(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乙】文中的“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乞人接受赠送的袍子之后,患得患失,又把袍子赠送他人,反映了他不愿为物质所牵挂,不被外物所拖累,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72\n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刘先生是河朔人,年纪有六十多岁,住在衡山紫盖峰下面。有时走到衡山县集市上,向人家讨到钱,就买盐、酪后就直接回去,用完了再出来(讨)。方圆百里的人都认识熟悉他。县城里的一个富人曾经赠送给他一件袍子,刘先生高兴的道谢后走了。过了几天见到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穿着旧衣服,问他,他说:“我差点被你拖累。我常常每天出去,庵有门不关,等回来了就睡,门也不上闩。自从得到袍子后,不穿他出去,就心里记挂着,于是就买了一把锁,出门就锁上。有时穿袍子出门,晚上回来就紧紧收好防止被盗。几天以来内心不安,不能作出决定。今天偶然穿它上街,忽然自己悟到因为一件袍子的缘故,使自己的心中竟然这样,这实在是非常可笑。恰巧碰到一个人从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我的心里才坦然,不再挂念着它。唉,我差点让你给拖累了。”39.    粗略地阅读    ……的人    听说40.B41.(1)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2)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42.吴下阿蒙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43.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和才干,不学习,即使是天才也会变成平庸之辈。【解析】3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2)句意为: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者:……的人。(3)句意为: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闻:听说。40.B.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并不是因为吕蒙掌握军中大权。故选B。4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岂,难道;治,研究;博士,传授经书的学官。(2)愿,希望;遍读,读遍。42.本题考查成语的识记与积累。吴下阿蒙,本文中指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现比喻人学识尚浅。72\n4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选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吕蒙学习后增长了才干和谋略;结合材料一“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可知,匡衡学习后增长了知识,成为了大学问家;结合材料二“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可知,极富天赋的方仲永,没有经过后天的学习,最后变成了普通人。由此观之,学习的重要性即是学习可以增长才干,不学习,即使是天才也会变成平庸之辈。【点睛】参考译文: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材料一:匡衡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使人们开怀大笑。”“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材料二: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72\n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44.C45.B46.C47.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48.(1)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2)当国君的人,应该把百姓当作天。【解析】4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C.句意: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池:护城河。故选C。4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A.凭、凭借,介词/因为,介词;B.都是“却,但是”的意思,表转折关系的连词;C.到,动词/不译,结构助词;D.……的人,助词/……的样子,代词;故选B。4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乙】文通过对话,阐述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结合【乙】文“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可知,【乙】文通过对话,阐述了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的观点,而不是“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故选C。4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72\n文言断句要注意结构原则,还要注意语序,还可结合句意来断句。句意为: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结合“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分析,“民怨其上”中“民”是主语,“怨”是谓语,“其上”是宾语,这是一个成分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故在“上”后断句;“不遂亡者”中“者”是标志性词语,表示“……的人”,中间不能断开,故在“者”后断句;“未之有也”中“也”是标志性词语,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故中间不能断开。故可断句为: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4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1)句注意重点字词“得道(施行仁政)、失道(不施行仁政)”要正确理解;(2)句注意重点字词“者(……的人)、以(把)、为(当作)”要正确理解。【点睛】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乙】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于是)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百姓亲附,(它)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它)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它)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它)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49.    节俭    志向    ④50.(1)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我前年那么颓废松弛,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51.D52.甲文中,俭,可以培养美德,乙文做不到俭,就容易陷入奢、躁。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解析】72\n49.考查文言词语。篆文中,“俭”的左边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右边上部分是一张倒立的嘴,右边下部分是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张着嘴说话,表示人前人后言行一致。“俭”的本义就是对自己加以约束。一个人若能约束自己,就不会去过奢华无节制的生活,故引申为简朴、节省。博学而笃志:广泛的学习,志向坚定。志,志向。非淡泊无以明志: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余固恐弟之焦躁:我本来就担心弟弟焦躁。固,本来、原来。故选④。5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淡泊,内心恬静,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致,达到;(2)余,我;亦,也;以,因为。51.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年老时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时候悔恨就来不及了。故选D。52.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俭以养德”可知,诸葛亮认为节俭可以培养美德。根据乙文中的“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可知,曾国藩认为不一定锦衣玉食之后才说他奢侈,只要是皮袍呢褂到处都是,乘车骑马跟着随从仆人习以为常,就一天天的接近奢侈了。所以他提醒自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注意节俭,不能奢侈。【点睛】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72\n【乙】世家的子弟最易犯奢侈和傲慢的毛病,不一定锦衣玉食之后才说他奢侈,只要是皮袍呢褂到处都是,乘车骑马跟着随从仆人习以为常,就一天天的接近奢侈了。看见乡下的人就讥笑他粗俗鄙陋,看见雇的人就随意支使人,这就是一天天的习惯傲慢了。京师子弟的坏毛病,没有不因为“奢”“傲”这两个字。初五的晚上接到弟弟的信,我本来就担心弟弟焦躁,我前年颓废松弛,就是因为焦躁。一旦焦躁,心情就不好,做事就不能办妥帖做好。弟弟总应该平心静气,你和各位弟弟要引以为戒,注意注意。53.B54.A55.B56.C57.(1)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2)(母亲)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停止。【解析】53.本题考查断句。B.句意: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或怒不听”是母亲所遇情况;“则”为连词,“屏息俟”是母亲的做法;应在“则”前断一处;“怒少解”点明母亲“复力争之”的时机;故断为: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故选B。5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句意: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汤”指“热水”,并非“汤水”;故选A。5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代词,他们,指同客舍/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B.都表转折,都译为“但是,却”;C.介词,把/介词,按照;D.代词,我/动词,到;故选B。5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C.根据【甲】文“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语句可知,【甲】文意在通过“我”与同舍生在穿着等方面的不同,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学习应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享受学习的乐趣)”而非“略无慕艳意”;72\n【乙】文“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息,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通过将母亲督导的方式引导“我”学习,父亲在引导“我”学习时容易急躁,冷落我,将父母教育方法进行对比,来突出“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的主题;故选C。5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盖:大概是;余:我;且:和;若此:像这样;(2)令:让;至:到;乃:才;已:停止。【点睛】【甲】参考译文: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参考译文: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闲暇的时候又抄录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父亲如果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58.    派遣    退职,引退    沿着,顺着59.(1)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2)(刘驎之)遇到自己物资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72\n60.让作品中的老百姓“藏”起来,实属无奈。只因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充满剥削,充满战争,老百姓财税繁重,苦不堪言;我虽有一颗爱国之心,却是昏君当道,报国无门;只有通过作品,虚构一个环境优美,没有战争,民风纯朴,百姓安居乐业的境地,寄托理想。61.相同:两人都厌恶官场,不愿入仕做官;不同:陶渊明向往的是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而刘驎之则享受与百姓同乐的寻常生活。【解析】5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进行解释。遣:字源法,甲骨文像两手拿着一张弓放入葬坑中的样子,本义为送葬之祭;金文另加义符“辵”,表示发送。小篆承接金文。隶书为“遣”,泛指派出、打发。由此推断“遣”是“派遣”的意思。退:查字典法。“翛然而退”意思是洒脱地辞去职务。结合词语的语境,在字典的四个义项中选择②退职,引退。缘:迁移法。根据“缘溪行”(沿着小溪前行)中“缘”的意思“沿着,顺着”推断,“缘道以乞穷乏”中“缘”的意思是:沿着、顺着。5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重点词语:(1)闻,听说;咸,全,都;问讯,打听消息。(2)值,正赶上,遇到;匮乏,物资短缺;如,如同,像;之,代词,指刘驎之“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的做法。6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针对“陶渊明让老百姓躲起来的做法不对”这一观点进行辩论,从陶渊明的角度。《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的世界,这里的人们来此是因为“先世避秦时乱”,陶渊明借此表达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厌恶,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由此可知,让作品中的老百姓“藏”起来,是因为当时政治黑暗,充满剥削,充满战争,百姓赋税繁重,苦不堪言,实属无奈之举。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能说是不对的。根据以上分析,从陶渊明的角度进行表达即可。6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中的陶渊明借虚构出来的桃花源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厌恶,对像桃花源那样的没有战乱、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因此他隐居避世,不愿做官。72\n乙文中的刘驎之,在荆州刺史桓冲赠他钱财,聘他做官时,他将钱财送给贫困的人后,洒脱辞去职务。可见他也不愿做官,对现实社会不满。辞去官职的刘驎之居阳岐,过着和百姓同乐的寻常生活。根据以上分析,二人相同点:两人都厌恶官场,不愿入仕做官;不同:陶渊明向往的是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而刘驎之则享受与百姓同乐的寻常生活。【点睛】甲文参考译文: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乙文参考译文:南阳人刘驎之,高尚直率并且很懂历史,隐居在阳岐。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的效益,就聘刘驎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富。刘驎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这个地方,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洒脱地辞去职务。(他)在阳歧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深受乡邻的厚爱。72\n62.C63.B64.D65.(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66.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那么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解析】6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C.句意: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游:交往;故选C。6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已经/与“又”等呼应,组成并列关系,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B.都意为“虽然”;C.来/凭;D.更加/通“增”,增加;故选B。6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句意: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夫’为发语词,紧衔“以孔子之圣”,此处停顿;“犹须好学”是对“圣”的阐释,此处停顿,因此该句停顿为: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故选D。6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尝:曾经;趋:快步走;从:向;执:拿;叩问:请教;72\n(2)之:主谓间,无实义;为学:求学、做学问;进:进步;则:就;退:退步。66.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共同之处有:从【甲】文中的“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和【乙】文中的“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及“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可知,两篇文章都提到了要勤奋好学、做学问要多与人研讨交流不断进步;不同之处:从【甲】文“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以看出这是从求学的艰难和老师的严厉角度来谈如何面对求学的问题;从【乙】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可知,求学必须天天进步,勤思考,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乙】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72\n67.A68.C69.D70.(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71.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意近即可)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6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句意: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故选A。68.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以:都是连词,因为;B.或:都是副词,有时;C.之,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于:都是介词,在;故选C。6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两文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没有记叙。因此本项说法错误;故选D。7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以:因为;己:自己;(2)始:开始;倏然,忽然。7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作者意图的分析。72\n甲文由第一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可知,写洞庭湖明丽绚烂之景;第二段由“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引出思考,为表现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作铺垫。乙文文首即提出“来焦山有四快事”,文末“实无不幸也”,可以看出本文作者是通过记叙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愉快的事,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甲】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则为君王担忧……【乙】       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见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思想;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初时从远方的树林微微露出红晕,很快地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江水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溅,我在冬季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得以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览阅,实在是有幸啊。72.    消失    ……的样子    ②视;看73.B74.C75.(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2)道路两旁都种着古老的柳树,参差不齐,互相遮掩衬托。72\n76.甲文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划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特立独行,不随流俗的高洁情怀和豪爽率真、潇洒超脱的生活态度。当时已是清朝,作者仍用“崇祯五年”来纪年,暗示了自己对前朝和曾经的家乡的思念之情。乙文情感比较单一,作者通过描写西山的建筑、湖泊、树木、山峰等美景,“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美景的赞美,陶醉于美景之中,怡然自得,以及依依不舍之情。【解析】72.绝:分析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可知,在两缕丝线的中间各加一短横,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可知“绝”的本义是断,引申为消失。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中人声和鸟叫声都消失了。然:烨然若神人:光鲜亮丽的样子如同神人。然:……的样子。一望渺然:一眼望去十分辽阔。顾:顾而乐之:我四处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乐。顾,视,看。故选②。73.考查断句。句意为:湖中有点点水草,水鸟一上一下地飞翔,如同在江南的图画之中。“湖中菰蒲零乱”的主语是菰蒲。“欧鹭翩翻”的主语是欧鹭。“如在江南画图中”省略了主语游人。故断句为:湖中菰蒲零乱/欧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故选B。74.C.乙文中“湖烟乍起,蓝润如滴”句意为:湖中波光乍起,山间雾气湿润得像要滴水。“乍起”一词生动形象。“蓝润如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此句不是白描。故选C。7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余,我;强,勉强,尽力;三大白,三大杯酒;而,表顺承,就;(2)夹道,道路的两边;皆,都;掩映,遮掩映衬。76.考查文章主旨。甲文:根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于大雪三日之后,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独”表现了作者特立独行,清雅高洁的不俗志趣与豪爽率真、潇洒超脱的生活态度。根据“崇祯五年十二月”可知,当时已是清代,作者还用明代的年号。“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特意点明两人是南京人,南京是明代旧都,这两处表现了作者的故国哀思。乙文:乙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清澈的湖水、参差的柳树、重叠的山峰、古刹与亭榭、湖中水草与水鸟、晚风、山间的云气,极写景致之美。“顾而乐之,殆不能去”直接抒情,表现了作者对此地美景的赞美与留恋之意。【点睛】译文:72\n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从西直门出去,经过高梁桥,大约十里路,就到了元君祠。转而向北走,有十里平坦的河堤,道路两旁都种着老柳树,参差不齐,互相遮掩衬托,清澈的湖水大约有数百顷,一眼望去十分辽阔。西山山峰重重叠叠,随着波光荡漾。远处可以看见功德古刹和玉泉亭榭,有朱红色的门和碧绿的琉璃瓦,青绿的树林和翠绿的山峰互相呼应。湖中有点点水草,水鸟一上一下地飞翔,如同在江南的图画之中。我连着在金山及碧云寺、香山寺待了两天,第二日就骑驴回去。我放开缰绳,由青龙桥纵行湖堤上,晚风习习,湖中波光乍起,山间雾气湿润得像要滴水,柳条疯了似地摇摆,我四处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乐,几乎不想离去。77.    北方    外城    携带    诬告78.D79.(1)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2)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80.    上联:代夫领兵战功立    下联:替父从军美名传81.示例一:刘胡兰10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加革命工作,14岁时她便配合武工队队员处决了当时的反动村长,为村民除去了一个大恶霸。之后,敌人对其怀恨在心,一直想要找机会报复。在次年敌军包围村庄时,刘胡兰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最后她被敌人残忍杀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示例二:20世纪60年代,为了寻找治疗疟疾新型有效药物,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历经380多次失败,不断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治疗和控制疟疾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屠呦呦也因此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析】77.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①句意: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朔:北方。72\n②句意: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郭:外城。③句意: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裹:携带。④句意:马千乘被辖区内的民众诬告。讼:诬告。7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目的是为了歌颂尚武精神”说法错误。《木兰诗》热情赞扬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秦良玉传》则是赞扬了她帮助夫君征战沙场,不慕名利,在丈夫死后代替他的职位效忠朝廷的忠勇精神;故选D。79.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百:表示多数;十年:表示时间长。词句运用互文的手法,翻译时不能逐字逐句翻译,而是应该将两句联系起来,翻译为: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2)句重点词:平:平息;言功:向朝廷请功。翻译为: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80.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注意区分上下联。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木兰诗》讲述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故事,可用“替父从军美名扬”概括;《秦良玉传》讲述的是秦良玉帮助丈夫打战,并且在丈夫死后代夫领兵的故事,可用“代夫领兵战功立”概括;再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可知,上联应该是“代夫领兵战功立”,下联则是“替父从军美名扬”。81.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示例: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72\n示例:王亚平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567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后与航天员翟志刚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示例:江竹筠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江姐是对她的爱称。【点睛】参考译文: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类文阅读】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后来,马千乘被辖区内的民众诬告,病死在云阳监狱中,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职务。82.B83.C84.D85.(1)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2)不聘请徽州唐家人来打猎,就不能除掉这个祸患。72\n86.示例一: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然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示例二: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解析】8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大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释:放下。这里解释为“挑着”,故错误;故选B。8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介词,凭借/连词,因为;B.代词,指陈尧咨/动词,到;C.均“表转折,然而”;D.代词,指葫芦/代词,指求学之人;故选C。84.本题考查文本理解。D.甲文有类比,卖油翁用“酌油”类比康肃公“射箭”,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道理。乙文只是曲折有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结出“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的道理,没有用到“类比”的手法。故选D。8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其:代词,指陈尧咨;发:发射;矢:弓箭;但:只是;颔:下巴。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点头。(2)非:除非;聘:聘请;除:消除;患:祸患。72\n86.本题考查文本理解。甲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作者借助卖油翁这一老者的形象,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乙文通过唐家老者打虎的故事,指出“无论老幼都身怀绝技,擅长打虎,而其绝技又是数十年苦练的结果”。在今天,这句话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适用于各行各业。对我们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习是快乐的过程,但是也要付出辛苦,一点辛苦都不付出,不可能有所成就,哪一个奥运冠军鲜花背后没有汗水和泪水。学习需要反复的熟练的过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无他,但手熟尔”,告诉我们的都是相同的道理。【点睛】甲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乙参考译文:族兄中涵任旌德知县时,靠近县城的地方有老虎,咬伤了几名猎手,无法捕捉。这县的人们请求说:除非聘请专门打猎的徽州唐家,否则不能消除虎患。休宁县戴东原说:“明代有个姓唐的人,刚结婚就被老虎吃了。后来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祈祷说:‘你如果不能杀死老虎,就不是我的儿子。后代子孙如果不能杀死老虎,也都不是我的子孙。’所以唐家世世代代都会捕杀老虎。”于是派属吏带着银钱前去聘请。属吏回来报告,唐家选派两位武艺最高强的,马上就要来了。等到唐家两个人来到,原来一个是老头子,胡子头发雪白,还经常咯咯地咳嗽;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中涵感到很失望,勉强命令手下给这两个猎手准备酒饭。老头子觉察中涵不满意,就行礼报告说:“听说这只老虎在离城不到五里的地方,不如先去捕杀,回来再赏饭也不迟。”中涵就派差役带这两个人去。72\n差役走到山谷入口,不敢再走。老头子轻蔑地笑着说:“有我在这里,你还害怕吗?”进入山谷一半时,老头子回头对少年说:“这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来喊醒它。”少年就模仿老虎的啸声。老虎果然从树林里冲出,直向老头子扑去。老头子手拿一把短柄的斧头,长八九寸,阔只有四五寸,高举手臂,直挺挺地站着。老虎扑过来,老头子把头一歪,让老虎越过。老虎从老头子的头顶飞跃而过,就流血滚地死去了。仔细一看!老虎从下巴至尾骨,都擦着斧头而过,全身开裂两半了。于是,中涵就重赏两个猎人,送他们回去。老头子说,臂力练了十年,眼力练了十年。他的眼睛,练到用毛扫帚扫也不会眨眼;他的手臂,即使强壮汉子抓住,把身子吊在手臂上,也不会动一动。《庄子》说:“训练能折伏神奇,取巧的人不敢经过素有训练者的门口。”这是可信的。87.    ③    错误    对……说(告诉)    派遣88.B89.(1)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公孙闬就让人拿着十金到集市上占卜。90.两篇文章中邹忌都作为谋臣说服了齐王,说明他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我更喜欢【甲】文中的邹忌。【甲】文中他进言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而【乙】文中他进言则是为了排除异己。91.示例一: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鱼和熊掌的选择来类比生与义的选择,是为了说明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示例二:《虽有嘉肴》中用嘉肴不吃不知道其美味来类比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目的是说明学的重要性。示例三:《陋室铭》用山、水可以不在高低、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用类比来引出陋室主人品德高尚的主旨。【解析】8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应选③。验证:“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意思是“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诚”理解为“确实”,正确。(2)“闻过则喜”意思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错误就高兴;“过”理解为“错误(过错)”。验证:“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意思是“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正确。(3)“言”,表意,译为“对……说(告诉)”。验证:“公孙闬谓邹忌曰”意思是“公孙闬对邹忌说”,正确。(4)“上使外将兵”意思是:皇帝派遣他出去率领士兵;使:派遣。验证:“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意思是“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正确。88.72\nB.本文讲述的是邹忌听从门客公孙闬的建议,向齐威王推荐田忌讨伐魏国,邹忌希望田忌战死或死在军法之下,未曾想田忌三战三胜,于是邹忌的门客公孙闬再次使用计谋陷害田忌,使田忌被迫逃跑避祸;本项对文章的理解出现偏差;故选B。8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欲:想要;皆:都;以:认为;于:含比较之意,译为“比”;(2)乃:于是;使:让、派;操:拿;卜:占卜。9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甲】文写邹忌采用类比说理的方式,从自己收到蒙蔽的事实出发,委婉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以正视听,联系【甲】文第二段“王曰:‘善。’乃下令”可知,齐威王最终采纳了邹忌的建议;联系【乙】文“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的结果可知,两文中邹忌都作为谋臣说服了齐王,说明他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我更喜欢【甲】文中的邹忌。根据【甲】文“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可知,齐威王在采纳了邹忌的建议后,广开言路,改正自身的问题,最终达到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效果,使国家不断发展,提高国家的威信力;可见甲文中邹忌进言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根据【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可知,乙文中邹忌采纳门客公孙闬,向齐威王推荐田忌讨伐魏国,是为了铲除异己,最后通过不当的计谋使田忌被迫逃跑避祸,国家流失人才,未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所以我更喜欢【甲】文中的邹忌。91.本题考查拓展延伸。明确所学的文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文章是如何运用类比的手法进行说理的即可。例如:《陋室铭》一文开篇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通过写“仙”“龙”对“山”“水”的意义,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自己德行的美好”使“陋室不陋”的观点,凸显作者品德高尚、志趣高洁的主旨。【点睛】【甲】参考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72\n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参考译文: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睦。公孙闬对邹忌说:“您为何不策动大王,让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田忌侥幸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让人拿着十金到集市上占卜,说:“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于是逃跑避祸。92.    贬谪,流放    鱼    实在,确实93.A94.(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国家的忧患没有比缺乏人才更大的了。95.“然则”起转换作用,由第2段概写洞庭湖景物,转入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议论;“若夫”以假设语气起笔,引出对洞庭风雨图的描写;“至若”宕开一笔,转而描写洞庭春晴图;“嗟夫”表感叹语气,转入议论和抒情,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96.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②认识到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主张兴办学堂,为国家培育人才;③镇守边疆时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扫平边患。(任写2点即可)【解析】92.考查文言实词。根据篆书“谪”字可知,“从言,啻声”,本义是罚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说文解字》称“罪之小者”,就是因为罪小,所以可以用语言处罚,罚到后来才引申为一切罚罪、贬谪、指谪。这里的“啻声”,其实也是声中有义,啻是“諟也”,就是料理使之正确,也可以指用言语“料理”。72\n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鳞:鱼。锦鳞游泳: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泳。诚救有所未格:实在是教化没有达到。诚:实在,确实。9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由《岳阳楼记》第①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可知,文章第①段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非选项所说“对重修岳阳楼的情形不着一字”。故选A。9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微,如果没有;斯,这;“谁与归”就是“与谁归”;(2)之,的;莫,没有;乏,缺乏。9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作用分析。“然则”是文言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对上文表示承接,有“既然如此,那么”的意思,联系上文第②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可知,上文主要写洞庭湖景物,由下文第②段“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可知下文主要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议论,故“然则”起转换作用。“若夫”是句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由第③段“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可知,下文主要写洞庭风雨的景象,故“若夫”以假设语气起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至若”是连词,表示提出另一个话题,用在下文的开头,可译为至于。由第④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可知,这一段主要写洞庭春晴的景象,与上文第③段写洞庭风雨的景象不同,故“至若”起到提出另一个话题的作用。“嗟夫”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于一句或一段之前。由第⑤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可知,这里主要转为下文的议论与抒情,再结合第⑤段“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为下文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的抒发做铺垫。96.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抱负的理解。72\n“济世”是救世、济助世人的意思,由《岳阳楼记》中第⑤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作者的“济世”主要表现在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欢愉和沮丧,以及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的胸怀。由《邠州建学记》中“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庠序可不兴乎”可知,作者的“济世”主要表现在重视人才,重视兴办教育来为国家培养人才。由《渔家傲·秋思》中“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知,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写出了作者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点睛】参考译文:【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72\n【乙】国家的忧患没有比缺乏人才更大的了。人才为何会缺乏呢?天地之间的灵光精气分配给万物,并非对昔日厚今日薄。我观察万物有比同类优秀的,曾经不比古代减少,难道优秀而贤明的人才,却比古代少吗?实在是教化没有达到,人才没有造就而形成的,学校怎么能不兴建呢……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决定枢密院、中书二府大政,亲自遵照圣上旨意,下诏书命令天下州县兴建学校,使每年推举的士人全部出自州县学堂。【丙】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97.(1)B(2)C(3)①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②秦昭王想派武安君出战,武安君声称有病不去。(4)①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②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③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5)语段【甲】中,鲁庄公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而取信于民,曹刿在战争中则运用战术、把握战机,使鲁国取得胜利。语段【乙】中昭王没有听取武安君的劝告,坚持攻打财力充实、盟邦众多的赵国,遭遇失败。共同因素:国君能否听从正确意见,能否把握战机。【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居然;B.都是介词,凭借;C.助词,的/动词,到,往;D.代词,代赵国/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故选B。(2)本题考查句子节奏。C.有误,句意:秦昭王在百姓已经得到休息,武器已经修缮之后。“既”是已经的意思,之后要断开,“息民”与“缮兵”是并列关系,之间要断开,故断为:昭王既/息民/缮兵;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72\n①安,安身;弗,不;专,独自享有;必,一定。②欲,想要;使,派;疾,病。(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甲】第①段的语句“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可得出: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结合第③段的语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可得出: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结合第③段的语句“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反映了曹刿随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兵不厌诈,不可不提高警惕。曹刿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可得出: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根据【甲】文第①段的语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分析,首先政治上要取信于民。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根据第③段的语句“夫战,勇气也”和“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其阐明“鼓舞将士的士气”、细心观测是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军事上抓住有利的时机,还有鲁庄公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意见。根据【乙】文第①段的语句“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第①段的语句“武安君曰:‘不可’”,第②段的语句“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分析,昭王没有听取武安君的劝告,坚持攻打财力充实、盟邦众多的赵国,遭遇失败。王陵作战失利,连军营都丢了。可以看出国君要善于纳谏的重要性。强秦败给了弱赵,是因为秦昭王不听信武安君的正确分析;没有抓到有利的时机。据此可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72\n【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乙】秦昭王在百姓已经得到休息,武器已经修缮之后,又要攻打赵国。武安君说:“不行!在长平大战中,秦军大胜,赵军大败;秦国人欢喜,赵国人害怕。然而赵国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都忧愁恐惧,早上朝,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品,向四方派出使节,结交盟友,与燕、魏、齐、楚结为友好盟邦,他们处心积虑,同心同德,把防范秦国当作最紧要的事情。赵国国内财力充实,外交活动成功。现在这个时候,对赵国不可攻打!”秦昭王说:“寡人已经起兵了。”于是派五校大夫王陵率军去攻打赵国。王陵作战失利,连军营都丢了。秦昭王想派武安君出战,武安君声称有病不去。98.    古代盛食物容器。    道歉。    ……的样子。99.B100.(1)(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101.示例:清末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抗美援战争中,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解析】98.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72\n(1)观察表中给出的图示可知,“豆”是一个象形字,是一种器具。联系后面的“羹”是一种食物,可知,“豆”的意思是古代盛食物的容器。(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谢:道歉。从而谢焉: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3)贸贸然而来:莽撞地走来。然:……的样子。99.B.联系文本末段中的“呼尔而与之”和“蹴尔而与之”可知,行道之人和乞人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所以才接受食物,并不是因为“一箪食一豆羹”的诱惑力不够。他们是没有失去本心的人。那些因为是“万钟”就“受之”的人是失去了本心的人。故选B。10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辩,同“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于,对于;(2)惟,只是;以至于,才落到;斯,这。101.考查日常积累。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将敌人引入深山,全力抗敌,弹尽粮绝,跳崖自尽。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点睛】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72\n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资料链接: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离开,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7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0:48:47 页数:72
价格:¥5 大小:211.3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