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在科学技术革命史中,科幻作家往往扮演着预言家的角色,以科学技术作为创作动力,将建立在现有科学基础上的新想法融入作品,推动人类产生新的科学发明,让科学描述变成日常可见的现实,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亦为之改变。②新的科学想法比什么都重要。黄金时代的主流科幻小说往往聚焦人物和环境的统一问题,触及到新文学的本质。人物是背景化的扁平人物,情节、情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站在冷漠的宇宙视角维度上,真正的“硬”科幻不以人类的情感和主观感受为转移。刘慈欣《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依照传统的文学趣味,这会被认为缺乏温度和情感,科幻世界竟然是如此冰冷。诚然,文学描写、叙述技巧可以增加美感,让科幻“软”一些,易于为大众接受,向传统主流文学靠近,也可以争取更多的读者。然而,执着于“内宇宙”的观念会让人类趋于封闭,丧失向外开辟的空间。科幻的理想是创造新的生存环境,这是未来人类最大的希望和温暖。③科幻有两种魅力,实用性和自由度。科幻是一种超门类小说,是一种元素,可以和其他小说类型融合在一起。科幻是实用的、自由的,和大众认为的不切实际、机械化的刻板印象刚好相反。面对世界的变化、环境的危机,真正的科幻作家不会放弃努力,会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和理性激情,“带着地球去流浪”。在科幻小说中,面对灭顶之灾的人类是不会轻易屈服的,他们抗争到底,研究如何在水下、在冰冻或是烧焦的地球上或是在外太空、在最陌生敌对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这才是对人性更为真实的刻画。科幻为人类在极端冷酷的环境下生存而自豪。生存还是毁灭?在生命哲学层面,科幻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魅力。\n④科幻小说的一大功能是培养科学家。科幻作家的职业往往是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工程师、科学家等,他们通常为了传播科学技术而创作,科幻小说理想的读者是对科学发明感兴趣的人。科幻小说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力量,可以用来培养人们预测未来的习惯。科幻小说的力量就在于让人们相信科幻是关于现实而非梦想的文学。从“没有马的马车”到“汽车”,科学概念转化为技术发明,成了今日人类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阿西莫夫曾言:“需要给年轻人提供大量的粗陋单纯的科幻小说来阅读。”这是极言科学需要渗入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国科幻培养科学家任重而道远,培养科学精神需要从基础的、日常的科普起步,而科幻文学恰恰是科普的重要助力。⑤科幻世界是文学和科学交错的世界。1818年,“蒸汽时代”,玛丽·雪莱也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在一次作家群体交流讨论后,融入哥特式小说风格,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科学怪人》。这种文学和科学的互相融合无疑是重要而具有创新意义的。⑥科幻文学激发的是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砥砺的是判断力和思想力。希望中国的科幻文学创作能够乘着国家科技实力持续提升的东风,彰显自身的创新价值,畅想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为人类社会开拓出新的思维和发展空间。(节选自林叶《探寻科幻文学的创新价值》,原载《解放军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金时代的主流科幻小说常以人物和环境的统一问题为核心关注,而把情节和情感置于相对次要的地位。B.“科幻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说法并不确切,因为,科幻兼有实用性和自由度,改变当下人类的生存方式。C.作者认为科幻小说具有拓展思维的力量,可以培养人们预测未来的习惯,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D.科幻文学融合了文学和科学,能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砥砺判断力和思想力,具有创新意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探寻科幻文学的创新价值”即中心论题,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中心论题展开论述。B.文章首段论述科幻作家在科学技术革命史中往往扮演了预言家角色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出下文。C.文章第②段采用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来论证分论点“新的科学想法比什么都重要”,逻辑严密。D.文章多处运用举例论证,如刘慈欣的《三体》、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和科学互相融合的目的就是将建立在现有科学基础上的新想法融入作品,从而推动人类产生新的科学发明。B.从传统的文学趣味来看,有些“硬”科幻被认为缺乏温度和情感,因为科幻的理想是创造新的人类生存环境。C.\n科幻小说曾推动科学概念转化为技术发明,让科学描述变成日常可见的现实,从而改变了人类日常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D.借助当下国家科技实力持续提升的大好形势,中国科幻文学彰显了自身的创新价值,引领世界科幻文学的发展。【答案】1.B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改变当下人类生存方式”错误。结合“在科幻小说中,面对灭顶之灾的人类是不会轻易屈服的,他们抗争到底,研究如何在水下、在冰冻或是烧焦的地球上或是在外太空、在最陌生敌对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可知,科幻更多的是体现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思考。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第②段采用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错误。第②段正面阐述“新的科学想法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而对“刘慈欣《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依照传统的文学趣味,这会被认为缺乏温度和情感,幻世界竟然是如此冰冷”及“传统的文学趣味”也没有持批判态度,所以,并不构成驳论,即“破”。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A.“文学和科学互相融合的目的就是……”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原文中“将建立在现有科学基础上的新想法融入作品,推动人类产生新的科学发明”是科幻作家在科学技术革命史中发挥的作用,而不是文学和科学相融合的目的。此外,科幻世界是文学和科学交错的世界,但文学和科学相融合并不一定就是科幻,因而不能推出其目的是什么。B.“因为科幻的理想是创造新的人类生存环境”强加因果,两者不具有因果关系。原文中是“科幻的理想是创造新的生存环境,这是未来人类最大的希望和温暖”。D.“彰显了自身的创新价值,引领世界科幻文学的发展”把未然当已然,原文是“希望中国的科幻文学创作能够……彰显自身的创新价值……为人类社会开拓出新的思维和发展空间”,距离“引领”尚有差距。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n近来,“社会性死亡”话题在网络上备受关注。微博上“社会性死亡”话题有2.1亿阅读量,连相关的“猫的社会性死亡不过如此”“大型社会性死亡现场”等话题都有超过2亿的阅读量,让人不禁深思,这一网络流行语究竟有怎样的传播学上的意涵?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们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遭遇窘迫和难堪。这可能是因误解带来的小尴尬,可能是因社交能力不善造成的误会,还有可能是行为不端引发的社会抵触,这种自身形象在社交场景上发生的折射、扭曲或反噬,被网友统称为“社会性死亡”。对于生活中偶发的“社死”,不妨以解嘲和放松的心态化解;而对于不分清事实,挥舞舆论大棒群起而攻之,试图以“社死”给人贴标签的做法,则要警惕其中隐藏的网络暴力。当“社死”成为网络热搜,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心理、舆论生态、道德法律,也就有了现实意义。(摘编自中国青年报02版话题“当‘社会性死亡’成为网络热搜”)材料二: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网友的点击和围观成为一种力量,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冤案被平反,有的真相被披露,有些现象被批驳。这当中,所涉人员有的堪称被“社会性死亡”,比如一些人设崩塌的明星,一些行为失当的公众人物,一些舆情漩涡中的事件主角。但与此同时,问题也暴露出来,即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当执法者”“人人想当裁判者”的趋势。具体来说,动辄曝光某人某事,让所涉人员“社会性死亡”成了一些人对待个人恩怨、解决个人问题的常用手法。如此行为的涟漪效应正在显现——对被造谣、指责的个人而言,舆论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就算没有被“社会性死亡”,他们的名誉、生活、工作也会不同程度受损;于整个网络生态来说,这种随意曝光他人、动辄要人“社会性死亡”的行为显然构成了一种秩序扰乱和环境污染,网友被戏耍,节奏被带偏,最后一地鸡毛;而对社会来说,这种私人“审判”和网络暴力的影响已然溢出“屏”外,诸多人处理现实纠纷时首先想到诉诸网络、挑逗公众情绪,比如,觉得买东西物价贵要网上曝光人家;跟朋友吵架了,就到网上揭短指责;大街上随便拍下某一场景,就发到网上感慨、吐槽一番……长此以往,网络空间会越来越充斥鸡零狗碎的八卦、不明真假的“热点”、隔空对骂的戾气,这势必会大大消耗公共舆论资源,会拉低公共舆论空间的品质和成色。(摘编自工人日报文章《“社会性死亡”不能成为伤人利器》)材料三: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这为制止“社会性死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n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国家应从法律层面施以重拳,特别是要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惩处力度;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平台内容生态建设的指导和督促,为在网络空间激浊扬清保驾护航;各舆论传播平台应充分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对引爆网络的舆论热点保持冷静,对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助纣为虐”的营销号,要根据平台管理规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身处网络空间,我们需要的是阳光充盈的“数字化生存”,没有人希望目睹更多冰冷彻骨的“社会性死亡”。作为网络空间一员的我们,尤其要从我做起,理性上网,理性对话,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集聚力量。(摘编自人民网三评《“社会性死亡”之三:我们的担当!》)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性死亡”这一网络流行语最近很火,关于它的话题在网络上常常有过亿的阅读量。B.对于一些在社交场合中偶发的小尴尬、误会这样的“社死”,我们需要有一颗平常心。C.网络舆论的打击很可能让涉及舆论事件的人被“社会性死亡”,损害他们的诸多权益。D.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从而造成他人“社会性死亡”的行为是非法的。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死”事件不一定都是事实,如果没有经过调查就利用网络舆论进行人身攻击,其实是一种网络暴力。B.网友的点击和围观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用之不当则会出现很多负面的效应。C.有些人将现实生活中的纠纷随手一拍就诉诸网络,这种网络曝光的便捷性和随意性消耗了公共舆论资源。D.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其次是监管部门、各舆论传播平台以及网民形成合力。6.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社会性死亡”?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C5.D6.①针对“社会性死亡”现象不可一概而论,对于生活中偶发的“社死”,不必太在意,而对于不分清事实,利用舆论攻击,试图以“社死”给人贴标签的做法,则要警惕其中隐藏的网络暴力。②部分“社会性死亡”现象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但很多“社会性死亡”现象有很大的危害。③应该要做到,从国家法律层面、监管部门、舆论传播平台以及网民自身,多方形成合力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集聚力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n“涉及舆论事件的人”错误,根据“如此行为的涟漪效应正在显现——对被造谣、指责的个人而言,舆论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可知,舆论的打击的损害主要针对“被造谣、指责的个人”而言,而非“涉及舆论事件的人”。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D.“主要依靠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其次是……”错误,根据原文“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国家应从法律层面……监管部门要……各舆论传播平台应充分……”可知,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国家法律层面、监管部门、舆论传播平台以及网民自身,没有主次之分。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对于生活中偶发的‘社死’,不妨以解嘲和放松的心态化解;而对于不分清事实,挥舞舆论大棒群起而攻之,试图以‘社死’给人贴标签的做法,则要警惕其中隐藏的网络暴力”可知第一点答案。根据材料二“网友的点击和围观成为一种力量,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冤案被平反,有的真相被披露,有些现象被批驳”“但与此同时,问题也暴露出来”“舆论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他们的名誉、生活、工作也会不同程度受损;于整个网络生态来说,……构成了一种秩序扰乱和环境污染,网友被戏耍,节奏被带偏,最后一地鸡毛;而对社会来说……诸多人处理现实纠纷时首先想到诉诸网络、挑逗公众情绪”可知,部分“社会性死亡”现象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但很多“社会性死亡”现象有很大的危害。根据材料三“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国家应从法律层面……监管部门要……各舆论传播平台应充分……”可知,从国家法律层面、监管部门、舆论传播平台以及网民自身,多方形成合力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集聚力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风景谈(节选)茅盾\n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里,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歌声还是缭绕不散。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场面。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这时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队人,从“生产”归来,兴奋的谈话中,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忽然间,他们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来了,他们的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他们在山坡下,被另一群人迎住。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浅的河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疲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相册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披衣出去,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n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1940年12月,于枣子岚垭)文本二:1938年底茅盾应邀赴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主持“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工作,并在新疆文学院任教。1940年5月离新疆回内地,途经延安,应朱德邀请到延安参观讲学。1940年5月26日到10月10日,茅盾在延安生活了近五个月,11月下旬到达重庆后不久,就写了这篇“见闻录”式的散文。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的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他在《回忆录二十七》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巧妙地交代了他们的身份,也表现出这个团队顽强不屈的精神面貌。B.作者由景而情,从实而虚,用一系列富于哲理的抒情句发掘不为国统区读者所知的“风景”的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C.选文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不断转换角度,给读者展现了沙漠驼阵、高原归耕、河畔声喧、黎明剪影等画面。D.作者在“黎明剪影”图中选择号兵和哨兵,因为号兵象征军令和指挥,而哨兵是边区军民的“眼睛”,是保卫边区的第一道屏障,起到了以少胜多之效。8.请解释文本一画线句子的含义。9.文本二点明了文本一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答案】7.A8.①“自然是伟大的”指大自然的美,即沙漠的纯然一色,苍茫寂静。②“人类更伟大”指人类活动的美,即昂然高步的骆驼、整齐排列的方阵、猩红方形的大旗,给沙漠带来了庄严妩媚的美。③作者通过赞美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动,歌颂人类的伟大,定下全文的基调。9.①文章描绘了四幅内容不同而相互联系的风景画,不仅写了自然风光,也包括了人的活动。②文章热情讴歌了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赞美了延安军民崇高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政治性。③文章正是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的活动来表达作者对根据地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体现了文章主旨,寓意深刻,含蓄委婉。【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n.“也表现出这个团队顽强不屈的精神面貌”错误,“惯拿调色板”“经常不离木刻刀”“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只能体现其身份特点,不能体现顽强不屈的精神。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含意首先要准确理解句中的关键词的含义,然后在理解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结合“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可知,“自然是伟大的”,即指大自然的风景的美丽;“人类的伟大”,即指人活动体现的“风景”的美。结合上文“没有隆起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又是那样的寂静”可知,沙漠的纯然一色,苍茫寂静,是大自然的美,由此可见自然是伟大的;结合上文“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可知,昂然高步的骆驼、整齐排列的方阵、猩红方形的大旗,给沙漠带来了的美的“风景”,使沙漠更庄严、妩媚,人类活动是美的,所以“人类伟大”。“然而”表转折关系,强调的重点在其后,即“人类的伟大”,由此“更”字明确体现出作者对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活动的肯定和赞美,歌颂人类更伟大,为全文奠定基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文本一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即文本一描绘“风景”的同时也把人们的“政治”生活蕴含其中加以体现。根据文中第2段“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第3段“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场面”、第5段“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可知,文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描绘了“沙漠驼铃”的画面,第二部分(第2段)描绘了“高原归耕”的画面,第三部分(第3、4段)描绘了“延河夕照”的画面,第四部分(第5、6段)描绘了“北国晨号”的画面。\n四幅画面:第一幅,泛指人类的活动。第二幅由蓝天、白云、黑的山、梯田和庄稼,成就了一幅剪影,伴随而来的是“粗朴的短歌”“愉快的旋律”,反映出黄土高原(解放区)人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的淳朴、愉快心情。第三幅,山地傍晚,一队知识青年“生产”归来,琅琅的笑语、雄壮的歌声弥漫着生命的活力,显示了他们充实的内心世界。着重写了鲁艺学员朝气蓬勃的劳动生活及他们的欢乐,饱含激情赞美了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和革命斗争精神。第四幅描绘了朝霞、山峰,由嘹亮的喇叭声带出画面,塑造了一位小号兵和一位哨兵,他们沐浴在霞光之中,屹立在山峰之上,英姿飒爽、严肃、坚决、勇敢、凛然不可侵犯。这两位战士是民族精神的化身。这些画面不仅写了自然风光,也包括了人的活动。每副画面内容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四幅画面除了第一幅,其余三幅描写的地点都是解放区,解放区的人民和战士,不仅写他们的生产劳动、武装斗争,还写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体现了其政治性。作者名义上谈风景,实际上是写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的活动来表达对根据地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同时突出解放区军民,尤其突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含蓄地说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身上寄托着我们民族解放的希望,是一曲优美的革命赞歌。由此可见,“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是文本一最大的写作特色。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庚戌,以宗泽知襄阳府。泽在襄阳,闻黄潜善复倡和议,上疏曰:“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至二圣北迁【注】,宗社蒙耻。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今即位四十日矣,未闻有大号令,但见刑部指挥云,不得誊播赦文于河之东、西,陕之蒲、解,是褫天下忠义之气,而自绝其民也。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帝览其言而壮之。及开封尹阙,李纲言:“绥复旧都,非泽不可。”乃以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因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上疏请帝还京师。真定、怀、卫间,虏兵甚盛,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又据形胜,立坚壁二十四所于城外,沿河鳞次为连珠砦,连结河东、河北忠义民兵,于是陕西、京东、西诸路人马咸愿听泽节制。泽又开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宗泽一见奇之,曰:“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人而还。升飞为统制而谓之曰:“尔智勇材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飞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飞由此知名。(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注】二圣北迁:北宋灭亡后,徽宗与钦宗被金人俘虏北上,最终死在五国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泽又开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B.泽又开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nC.泽又开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D.泽又开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议,关于停战、讲和的主张。当时南宋刚刚建立,朝臣分主战、主和两派。B.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主管兵籍、军械和军令等。C.东京,文中指开封府,北宋都城,又称汴梁、汴京。因在西京洛阳以东故称东京。D.坚壁,文中指坚固的壁垒。有时也指将战略物资等藏起来使不落入敌人手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泽以为高宗即位后,会吸取北宋灭亡教训,对某些误国邪说会赫然震怒,严惩其人,不料高宗即位四十天,竟未颁布一项重要号令。B.宗泽决心亲冒箭石,奋勇争先捐躯报国,高宗对此非常赞赏。后来开封府尹职位空缺,经李纲推荐,就命宗泽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C.宗泽鉴于真定等处金兵甚多,于是秘密打造武器,准备主动进攻。又渡河邀集众将共商收复之事,还在京城及周边地区做好战斗准备。D.宗泽慧眼识才,他一见岳飞就认定他是将才,于是命令岳飞将功赎罪,岳飞果然不负所望。宗泽升任岳飞为统制,并且对他传授阵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2)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14.岳飞与宗泽的相识,被宋人认为是意义深远的一件事。宋人为什么评论宗泽“虽身不及用,尚能为我宋得一岳飞”,请简要说明。【答案】10.D11.B12.C13.(1)臣下以为皇上(必定)勃然大怒,降黜奸邪,升进贤能,以期中兴王室。(2)宗泽威望一向显著,既已上任,首先逮捕诛杀了几名窝藏盗贼的坏人。14.①宗泽赏识岳飞的才能;②宗泽命令岳飞戴罪立功;③宗泽教授岳飞阵法。【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宗泽又开掘五丈河,来打通西北商旅线路。防御器械已经齐备,屡次上表请求皇帝回京。然而皇帝采用黄潜善的意见,决心前往东南,没有回复(宗泽的奏章)。“西北”为“商旅”的定语,“西北”和“商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n“请帝还京”是兼语句式,“帝”既是“请”的宾语,又是“还京”的主语,因此应从“还京”后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主管兵籍、军械和军令等”错,应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等”,“主管兵籍、军械和军令等”的为兵部。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宗泽……于是秘密打造武器,准备主动进攻”错。从原文“虏兵甚盛,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来看,“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的是金兵,而非宗泽。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意”,以为;“黜”,降黜;“陟”,升进。“大明黜陟”省略了宾语“奸邪”“贤能”,翻译的时候要添加上。(2)“素”,向来,一向。“至”,到,文中指上任;“既”,已经,已。“舍”,名词活用为动词,文中指“窝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宗泽一见奇之,曰:‘将材也。’”,可见宗泽赏识岳飞的才能;“会金人攻汜水,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宗泽命令岳飞戴罪立功;“升飞为统制而谓之曰:‘尔智勇材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飞阵图”,宗泽教授岳飞阵法。参考译文:\n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庚戌,任命宗泽为襄阳知府。宗泽在襄阳,听说黄潜善又提倡与金人停战讲和,(于是)进呈奏章说:“自从金人二次入侵,朝廷未曾任命一员将领,派遣一支部队,只听说奸诈邪恶之臣,早晨进一言请求停战,傍晚献一策向敌求和,最终导致二帝遥迁北国,国家蒙受耻辱。臣下以为皇上(必定)勃然大怒,降黜奸邪,升进贤能,以期中兴王室。(不料)如今已即位四十日,未曾听闻发布重要号令,只见刑部命令里说,不得誊写、传播大赦布告到河北东、西两路以及陕西蒲、解二州,这是打消了天下百姓的忠义之气,自行断绝了与当地百姓的领属关系的做法啊。臣下虽然怯懦无能,定当亲冒箭石,走在众将之前,倘若能够献出生命,报答国家厚恩,也就心满意足了!”高宗看了他的奏章,大为赞赏。等到开封府尹职位空缺时,李纲上言:“安抚、收复旧都,非用宗泽不可。”于是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担任开封府尹。当时金人骑兵驻扎在黄河边上,早晚都听到他们鸣金击鼓的声音,而京城里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高台全部废弃,士兵、百姓混杂而居,盗贼恣行不法,人心骚乱不宁。宗泽威望一向显著,既已上任,首先逮捕诛杀了几名窝藏盗贼的坏人,下令道:“做盗贼的人,偷盗财物不论轻重,一律按军法处置。”盗贼由此收敛形迹。于是抚慰军民,修整楼橹,屡次出兵挫败敌人,进呈奏章请求君主返回京城。真定府、怀州、卫州之间,敌兵甚多,正在暗地打造武器,作入侵准备。宗泽为此而担忧,于是北渡黄河,邀集众将共商大事,图谋夺回失地。在京城四面营垒各置官吏,以统领所招集的士兵,制造一千二百辆战车。又占据险要之地,在城外设立二十四座坚固壁垒,互为依托、紧密呼应的营塞沿汴河依次排列,连结河东、河北忠于朝廷的民兵,于是陕西、京东西各路人马都愿听从宗泽指挥。宗泽又开掘五丈河,来打通西北商旅线路。防御器械已经齐备,屡次上表请求皇帝回京。然而皇帝采用黄潜善的意见,决心前往东南,没有回复(宗泽的奏章)。秉义郎岳飞违反军法,将要受刑,宗泽一见他就大感惊奇,说:“是将才啊。”恰逢金人进攻汜水,(宗泽)将五百名骑兵交给岳飞统领,命他将功赎罪,岳飞将金人打得大败,然后返回。(宗泽)升任岳飞为统制,对他说:“你的智谋勇敢,即使是古代良将也无法胜过,然而你喜好在旷野交战,这不是万全之策。”于是授予岳飞布阵图示。岳飞说:“摆好阵式然后作战,这是兵法常态;用兵巧妙之处,在于将领善于思考判断。”宗泽赞同他的说法。岳飞因为这件事而闻名。(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释:①玉瀣(xiè):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论养生之道。③元:通假字,同“原”,本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居住环境的优美宁静,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相仿。B.“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词人的居处,既有颜色,又有感情,意在与龌龊的仕途对比。C.饮酒、漫步、读书、看山等画面表明诗人完全沉浸在了山林之乐中,超脱了尘世。D.本词语调抑扬顿挫,内容曲折温婉、波澜起伏,体现了陆游作品的飘逸高妙之美。16.有人评价本词,“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抑郁不平之气依然按捺不住”,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5.C16.隐逸之闲适:①首联写居住环境的优美宁静,让人感受到闲适;②诗人的隐居生活闲适,喝酒,读经,啸傲,表现旷达自在的心情。\n抑郁不平之气:①啸傲句,表现词人的旷达,任凭终老田园,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消沉抑郁;②老却英雄似等闲,看似怨恨造物者无情,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C.“完全沉浸在了山林之乐中,超脱了尘世”说法错误,诗歌“贪啸傲”“老却英雄似等闲”等句透露出了抑郁不平之气。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在本词的上阕中,“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这一句写作者居住环境的优美宁静,表现了作者的洒脱自得,透出一股闲适之情。“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则是写作者的日常生活,喝完了玉瀣酒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喝酒,读经,都是人间美事,此时的作者一派悠闲,表现了非常旷达的心情。而在词的下阕,作者笔锋一转,“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别妨碍自己的处处开心。表面上是作者的旷达,即使是衰老也阻止不了自己的开颜欢笑,但“啸傲”“任衰残”流露出作者年华老去而报国无门的沉痛之感。最后一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是本词的词眼,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此处表面上是抱怨上天的不公与无情,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际饱含讥讽和悲愤,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不重用人才,致使自己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在面对诋毁时,曾说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出一心向善,百死不悔的决心;庄子在《逍遥游》中也曾告诉我们,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遨游无穷无尽的境域。(2)读书人应立志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承担起社会的重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让我们领略到古蜀文明的无穷魅力。早在唐朝,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提到了久远而神秘的古蜀国。\n【答案】①.(若夫)乘天地之正②.而御六气之辩③.士不可以不弘毅④.任重而道远⑤.蚕丛及鱼凫⑥.开国何茫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辩”“弘毅”“丛”“凫”“茫”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北宋晚期天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的手法、精细的笔法、绚丽的色彩描绘了祖国的千里江山,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以“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构图,细致严密,______。画中群山层峦叠嶂,山峰陡峭峻秀,山谷深邃幽奇;画中江河______,溪流逶迤潺湲,湖水旖旎荡漾。山水之上有云霞缥缈、岚气升腾;山水之间有山树吐绿,鲜草泛青。画中有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桥梁,也有赶集、捕鱼、游玩等多种生活场景,画面既______,又绚烂多彩,既磅礴雄浑,又旖旎妩媚。2022年春晚,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改编的舞蹈《只此青绿》,一经登场,便惊艳全国。舞蹈《只此青绿》中的舞者发髻高耸,长袖飘逸,身段纤柔,形态曼妙;();舞者的舞步有时刚健遒劲,激越如军阵踏地,有时又柔婉婀娜,如杨柳拂风……准确地表现了《只此青绿》的“青绿”主题和意韵,展现了刚柔相济、虚实相间、动静互补、______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舞蹈《只此青绿》以青绿的色彩、生动的舞姿和美丽的意象,把中国古典舞蹈之美推向到了极致。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错落有致烟波浩渺气象万千有无相生B.错落有致水天一色五光十色音声相和C.有条不紊水天一色气象万千音声相和D.有条不紊烟波浩渺五光十色有无相生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长裙拖绿是舞者服饰的特色,如青翠山峦,如雨后蓝天,如幽静深潭B.舞者服饰以长裙拖绿,如山峦、蓝天、深潭C.如青翠山峦,如雨后蓝天,如幽静深潭的舞者服饰以长裙拖绿D.舞者服饰以长裙拖绿,如青翠山峦,如雨后蓝天,如幽静深潭20.下列各项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她轻轻地哼唱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B.家乡的小桥名称美极了,像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nC.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D.古老的钟发哑得敲了十下,十一下,十二下……【答案】18.A19.D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错落有致:指参差交错,很有情趣。有条不紊:形容说话、做事有条理,丝毫不乱。原文指《千里江山图》构图布置富有情趣,故选“错落有致”。第二空,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十分辽阔。水天一色:水和天相接,形容水域辽阔。两个词都形容水面辽阔,但意境不一。根据原文《千里江山图》有山有水,山水之上云霞缥缈,故选“烟波浩渺”更恰当。第三空,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壮观。五光十色:形容色彩光泽明亮鲜丽,花样繁多。原文中强调《千里江山图》丰富多变,《千里江山图》的色彩清丽雅致,并没有很繁多的花样,故选“气象万千”。第四空,有无相生:指有和无可以相互转化。音声相和:指音和声互相和谐。文中强调艺术辩证法,强调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故选“有无相生”。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文段是讲述舞蹈《只此青绿》中的舞者、舞者的服饰、舞者的舞步,主语应用“舞者的服饰”并置于句首处,保持句式一致,排除AC。B项省略了“青翠”“雨后”“幽静”等定语且用顿号连接过于简洁,与前后文风格不一致,表达效果不如D项。D项以三个并列短句作为后置定语,形象地表现了“长裙拖绿”的情态美。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表示引用歌词内容省略。B.表示列举的省略,与文中省略号作用一致。C.表示语言中断。D.表省略递增的次数。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n一项研究发现,走路快的人活得比走路慢的人久,大约能多活15~20年,而且,无论一个人的体重如何,①。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病临床与康复研究所副所长宋岳涛曾刊文谈到,步行时,人体的60%~70%的肌群参加活动,对增加下肢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保持关节的灵活性,促进四肢及内脏的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有氧能力,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等均有良好的作用。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提到,快走是最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更是老年人的明智选择。②,慢跑更容易造成关节和韧带的损伤。当然,并不是说“走得快”就必然会延长所有人的预期寿命,特别是有人患有膝关节的各种疾病,如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炎,③,会增加对膝关节的压力,此类人群就不适宜采用这种锻炼方式。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简述上文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答案】21.①快步走都能延长预期寿命②与快走相比③步行速度快22.快步走的锻炼方式能够改善身体机能,延长人的预期寿命,但患有膝关节疾病的人不适宜采用这种锻炼方式。【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上文“无论一个人的体重如何”可知,所填内容与前文构成无条件关系复句“无论……都……”;再结合前文“一项研究发现,走路快的人活得比走路慢的人久”,推断①处所说“走路快”对延年益寿的好处。从而推断①处可以填入“快步走都能延长预期寿命”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上下文“快走是最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更是老年人的明智选择”“慢跑更容易造成关节和韧带的损伤”,推断②处是分析“慢跑”相对于“快走”对运动者的损害,可以填入“与快走相比”之类的内容。第三空,结合上文“并不是说‘走得快’就必然会延长所有人的预期寿命,特别是有人患有膝关节的各种疾病,如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炎”“会增加对膝关节的压力,此类人群就不适宜采用这种锻炼方式”,推断③处所说“走得快”并不适合一些特殊人群,可以填入“步行速度快”之类的内容。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准确简洁连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n材料共两段文字,其中第一段主要是说快步走的好处,主要信息有“走路快的人活得比走路慢的人久”“对增加下肢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保持关节的灵活性,促进四肢及内脏的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有氧能力,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等均有良好的作用”;第二段主要说“走得快”不适宜的人群,主要信息有“并不是说‘走得快’就必然会延长所有人的预期寿命,特别是有人患有膝关节的各种疾病”。根据题干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加以概括即可。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关键的时代。“新时代的共青团和团员青年在抢险救灾、疫情防控、奥运竞技等大事面前不畏艰难、勇毅前行,同样展示出了可堪重任的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时代风貌”。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学校团委制作并发布了一张宣传画。宣传画图文并茂、意蕴丰富,不仅给人精神上的鼓舞,而且引人深思,请你结合宣传画的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无惧困难险阻,求索复兴长路\n走过光辉岁月,进入崭新时代,我们又迎来了中国共产青年团建团100周年。在团委的宣传图中,我们明确了一个道理: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相信,这条正确的路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上,诚如总书记所言,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承载着时代使命。因而必须认清的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通途,然则此路充满艰难困苦。纵使路途遥远,荆棘遍布,我们仍要像不屈的斗士,劈波斩浪,迎难而上,孜孜以求地探索复兴之路。无惧无悔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新青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拼搏奋斗,舍己为人。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全面小康,为此有不胜枚举的杰出青年前仆后继,勇于担当。广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奋战在脱贫前线,为父老乡亲奔波忙碌,不幸因公殉职,魂归洪流。青山有幸埋英烈,虽然她遗憾地离去了,但这种无惧困难险阻,勇挑使命重担操行鼓舞着代代青年不懈前进。本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陈贝儿,历经艰险与其团队拍摄《无穷之路》,向全球观众真实地展现我国来之不易的攻坚成果,如若配上云朵一曲高亢嘹亮的《蜀道向天开》,不正唱出百姓心中对全面小康伟业的赞颂吗?坚定不移地走在百年奋斗的时代征程上,广大青年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理想信念。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近来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迅猛,就在今年“天宫空间站”将完成组建,这是献给共青团百年华诞的又一重礼。青年榜样王亚平老师就曾两次于空间站开讲授课,传播精彩纷呈的太空宇航知识,让学子在心中埋下了科教兴国的种子。此外在火星探测工程中,“天问”团队多是80乃至90后的科研人员。他们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无疑,这为人才强国引擎注入了强劲动力。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暂居何职,都应努力提升科学素养,争取成为多功能复合型人才。“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当响起振奋人心旋律时,我不禁吟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句。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还要建造种种超级工程助力国家富强,而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行路难?何足道!肩负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使命,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吾侪青年将上下而求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带有写作情境的图画式新材料作文题。题目首先创设了一个写作情境: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庆祝建团100周年,学校团委制作了一张宣传画。这个情境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了后面材料解读及对写作导引的理解。首先是对图的分析。重点在于一个路牌所指的方向上的句子——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文字蕴含了两方面信息:一是要选对的路,二是要不怕路远。因此,图片的意义指向是明确的:点明选择正确的道路很重要,要有不怕路远的心理准备。\n文字材料由两段组成。一则摘自李白《行路难·其一》,两句重复的“行路难”,直接指明人生道路的艰难。尽管他在前文发出追问,但他坚信“会有时”,面对人生的艰难,歧路的纷杂,这些终将都会克服,真正的大“路”还是有的,也是会到来的,只是在此之前,需要“长风破浪”。当时机具备、大道已有、方向已明之时,自然就能扬起征帆远渡碧海,实现人生的远大抱负。另一段文字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路”这一意象,但无一不与“路”相关,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指明广大青年人生之路的方向,那就是与时代同频共振。时代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对的路,那就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个人的选择与民族、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暗示,目标尚未实现,我们广大青年要不怕路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面对“行路难”的困境,但毫无疑问,这不是“歧路”,这是对的路,这是昭示这社会、时代、历史发展方向的光明大道,我们理应“长风破浪”,而后“直挂云帆济沧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上所述,写作时,应聚焦“路”这一核心意象,在广大青年面临人生选择这一重要关口,以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为切入口,思考自身如何走好人生路,如何走对的路。写作过程中,应写出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之时,在规划人生之路时,通过对社会、时代、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乘风而起,顺势而为,把个人的选择与时代、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怀着“破浪”之勇气,坚定前行,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这一青春宣言,表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抱负。立意:1.砥砺青春,强国有我。2.新时代,新青年,接棒前行。3.敢问路在何方?时代指明航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23 07:43:44 页数:20
价格:¥5 大小:120.4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