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石嘴山三中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眼下,艺术的创作与商业运作正积极拥抱互联网。短视频、公众号、电商平台等,缩短着艺术与受众、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然而就工艺而言,“物”的属性难以跨越屏幕的阻隔,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旧要思考:在当下,是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中为什么使用工艺?从古至今,工艺制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工艺品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艺术化发展方向,随后又开始探索回归自身并服务于生活的合适路径。工艺不只是艺术品,从非遗的角度看,回归生活才是最有力的传承。以刺绣为例,姚建萍从苏绣艺术家到创建姚绣艺术品牌、艺术生活空间的发展过程,颇具启示意义,艺术探索与生活化回归,是当代工艺的一体两面,前者致力于解决工艺的“可能”,后者体现工艺的“需要”。传统工艺要满足当代生活的需求,并不是易事。这要求工艺家深入理解当代生活空间。我们常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刺绣等工艺的使用,它们也常陈设在各类博物馆里给人以观赏的愉悦。作为“古色古香”之物,它们在这里的功用主要不是供生活所需,而是在向我们讲解过去的生活。但是,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工艺还能带来什么?这几年,上海、苏州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较具影响的手工艺市集,博物馆和书店所开设的手工艺生活区并不违和,一些品牌自然成长为艺术生活空间。它们所得到的广泛认可和市场反馈表明,工艺的实用性并没有完全消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它融入今人的生活。衣食住行的需求日新月异,许多传统的工艺呈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设计、材料、审美趣味都需随之变化。刺绣、织锦、雕刻等,在家居化的进程中离不开革新迭代,通过尝试更多的呈现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苏绣沙发为例,丝绸的娇贵特性与沙发的使用本有强烈冲突,但依靠科技进步和材料革新,推出具有耐磨性的人造丝绸和绣线,就能使之前的不可能成为可能。工艺在这里通过产品来呈现,依靠创新转化来获得活力,是工艺振兴卓有成效的表现。,当人们又有机会与传统家具、衣饰以及老式的器皿再次相遇,那些使用它们的方式以及因此而兴起的想象与审美,都需要一个重新唤醒的过程。姚绣艺术生活空间展示了艺术家的作品及衍生产品,又经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和运营者的努力,采取展览加市场的方式,以苏绣服饰和文创联接咖啡、花艺展、古琴雅集等。这种品牌赋能与跨界传播,其实也重复着这样一个道理:工艺不是孤立的存在,它遵循特定使用场景的要求,探寻被这个时代所认同和欢迎的呈现形式,通过良好的设计实现工艺服务生活的目的。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让人期待。人们在发明、改进、运用和消费它的过程中,也进行着这样的探求:传统工艺为何有灵且美?怎样提升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如何实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传统工艺因为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可替代的特性,通过它可以提供一个让人感受温情、更新表达的环境。工艺是人与物之间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人们依旧需要通过它精确地传递造物的智慧和温度,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让好的工艺品成为人的长久陪伴。(改编自张志勇《回归生活是最有力的传承》,《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互联网时代,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正在缩短,但商品“物”的属性仍难跨越屏幕的阻隔。B.工艺家越是深入理解当代生活空间,越是有助于传统工艺满足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C.古装影视剧中刺绣等工艺品的主要功用是向我们讲解过去的生活,却无法供生活所需。D.许多传统工艺的呈现形式将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是因为衣食住行的需要日新月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从互联网背景下艺术创作与商业运作的特点出发,分析其优劣,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问题。B.文章使用了大量当下工艺界的例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信服力,还使文章更有时代性。C.文章采用递进结构,从艺术家的理解、工艺的呈现方式和使用方式的唤醒三方面论述传统工艺如何回归生活。D.文章最后一段对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持积极态度,并立足于传统工艺与工业化生产的不同阐述了传统工艺的精神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一传统工艺如果无法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它的传承就失去了活力。B.艺术探索和生活化回归是当代工艺的一体两面,两者相辅相成,分别致力于不同的侧面。C.工业振兴要想有所成就,工艺就要以产品的形式呈现,依靠创新转化获得活力。D.品牌赋能与跨界传播有助于唤醒使用传统工艺的方式以及因此兴起的想象与审美。【1~3题答案】【答案】1.B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但商品‘物’的属性仍难跨越屏幕的阻隔”错误。原文第一段是“然而就工艺而言,‘物’的属性难以跨越屏幕的阻隔”,选项中缺少就工艺而言这一条件,以偏概全。C.“却无法供生活所需”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是“它们在这里的功用主要不是供生活所需”。D.有两处错误。第一处第四段原文是“许多传统的工艺呈现方式”而选项中是“许多传统工艺的呈现方式”,对象不一样,属“偷换概念”;第二处“将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要”说法错误,第四段原文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属“混淆已然和未然”。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采用递进结构”分析错误。三四五段应该是“并列结构”,且“使用方式的唤醒”说法错误,第五段是说“那些使用它们的方式以及因此而兴起的想象与审美,都需要一个重新唤醒的过程”,概括不准确。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工艺就要以产品的形式呈现,依靠创新转化获得活力”错误。从原文第四段“工艺在这里通过产品来呈现,依靠创新转化来获得活力,是工艺振兴卓有成效的表现”可知,是工艺振兴的表现。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校外培训机构在场所与师资条件上需遵循的基本要求。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了教培机构在师资审查与经营规范等方面的整改标准。202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将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培训行业。综合来看,一方面,政策趋严使机构的现金流压力变大,合规成本与运营成本升高;另一方面,政策趋严推动行业良性有序发展,进校服务有望成为未来新的机会点。图一:中国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图二:不同阶段的学生课程参与情况图三:2017--2023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摘编自腾讯网2021年11月25日《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材料二:据了解,在“双减”政策发布后,郑州市教育局随即出台《关于开展“双减”政策“一告知、一承诺、双签字”的通知》,同时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全面宣传、深入解读“双减”政策。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深入推进,11月初,郑州市教育局部署各区、县(市)教育局向中小学、幼儿园发放《致中小学生家长不安排学生参加“七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一封信》,同时,在校内建立在职教师违规参与校外培训举报查处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双减”政策要“软着陆”,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必须两手抓,才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课堂上,郑州各中小学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课后服务中,各区、县(市)推动“5+2+N”模式,着力提供菜单式服务项目和内容。利用调查问卷、个体访谈、座谈交流等形式,让教师、学生、家长、志愿者都参与评价,做“双减”政策的“主人公”。(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21年11月26日《进学校、下社区!郑州“双减”政策“飞人寻常百姓家”》)材料三:记者从南宁市召开的“双减”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南宁市“双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加快推进校外培训减负工作,全市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84家,压减数量全区第二,压减率37.42%,学科类培训机构剩余75家。会议介绍了“双减”工作取得的成效。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双减”工作机制。印发《南宁市“双减”工作政策解读问答50条》等,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强化减负提质,科学推进“作业革命”。加强统筹管理,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应开课后服务数469所,实际开展课后服务469所,实现100%全覆盖,学生参与率达88.52%,超频完成85%的目标任务。强化部门联动,加快推进校外培训减负工作。,目前,南宁市“双减”工作仍面临新的挑战,如教育评价体系还未健全,教科研力量不足,减负提质办法不多;课后服务专业老师少,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压减过程中有的培训机构关停面临退租违约纠纷和裁员赔偿纠纷,或无充足资金完成学费全额退款等问题。(摘编自广西新闻网2021年11月23日《南宁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84家引导机构积极转型转设》)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几年来国家政策监管趋严,使校外培训机构的合规成本与运营成本提高,但同时也推动了行业良性有序发展。B.中国家长对孩子人格健全、理性思维、自我管理诸方面的培养较为重视,但对批判质疑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最低。C.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参与了学科辅导类课程,而幼儿园没有学生参与学科辅导类课程。D.除了2020年,从2017年到2023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有起伏,2021年的增速将最快。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郑州市教育局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解读“双减”政策,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B.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郑州与南宁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于政策宣传解读,后者着力于压减培训机构。C.南宁市“双减”工作取得诸多成效,其中之一是压减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位居全区第二,有力推进了校外培训减负工作。D.“双减”工作不仅要减负,还要提质,但可能会受到人力、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南宁目前就面临这样的挑战。6.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郑州市与南宁市有哪些相同做法?请概括说明。【4~6题答案】【答案】4.D5.D6.①出台相关文件,为落实“双减”政策服务;②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③在减负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④开展课后(延时)服务;⑤校内校外两手抓。【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除了2020年,从2017年到2023,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表述不准确,由图三可知,2021年的市场规模小于2019年。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错,以偏概全,材料二“郑州市教育局……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全面宣传、深入解读‘双减’政策。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深入推进……”,可见,“更好地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只是宣传解读“双减”政策的目的之一。B.“郑州与南宁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错,无中生有。材料二重点是说郑州市的做法,材料三是说南宁市的做法,材料只是提及两市的做法,未提及两市“双减”工作的侧重点。C.“压减校外培训机构”错,信息遗漏,材料三“全市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84家,压减数量全区第二”。可见,原文为“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根据材料二“郑州市教育局随即出台《关于开展‘双减’政策‘一告知、一承诺、双签字’的通知》”和材料三“印发《南宁市‘双减’工作政策解读问答50条》等,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概括为:出台相关文件,为落实“双减”政策服务。(2)根据材料二“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深入推进,11月初,郑州市教育局部署各区、县(市)教育局向中小学、幼儿园发放《致中小学生家长不安排学生参加‘七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一封信》,同时,在校内建立在职教师违规参与校外培训举报查处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和材料三“加快推进校外培训减负工作,全市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84家,压减数量全区第二,压减率37.42%,学科类培训机构剩余75家”概括为: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3)根据材料二“课堂上,郑州各中小学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和材料三“强化减负提质,科学推进‘作业革命’”概括为:在减负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4)根据材料二“课后服务中,各区、县(市)推动‘5+2+N’模式,着力提供菜单式服务项目和内容”和材料三“加强统筹管理,扎实开展课后服务”概括为:开展课后(延时)服务。(5)根据材料二“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必须两手抓,才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和材料三“强化部门联动,加快推进校外培训减负工作”概括为:校内校外两手抓。(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湖梦,余秋雨①西湖的文章实在作得太多了,作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再作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但是,虽经多次违避,最后笔头一抖,还是写下了这个俗不可耐的题目。也许是这汪湖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避不开它。②初识西湖,在一把劣质的折扇上。那是一位到过杭州的长辈带到乡间来的。折扇上印着一幅西湖游览图,上面清楚地画着各种景致。图中一一标明各种景致的幽雅名称,凌驾画幅的总标题是“人间天堂”。乡间儿童很少有图画可看,于是日日逼视,竟烂熟于心。年长之后真到了西湖,如游故地,熟门熟路地踏访着一个陈旧的梦境。③明代正德年间一位日本使臣游西湖后写过这样一首诗: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费工夫。④的确对许多游客来说,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这简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意象,摩挲中国文化一久,心头都会有这个湖。⑤奇怪的是,这个湖游得再多,也不能在心中真切起来。过于玄艳的造化,无法与它进行家常性的交往。正如家常饮食不宜于排场,可让儿童偎依的奶妈不宜于盛妆。⑥西湖成名过早,遗迹过密,结果成了一个象征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⑦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③一切宗教都要到这里来参加展览。佛教胜迹最多,不必一一列述了,即便是超逸到家了的道家,也占据了一座葛岭。作为儒将楷模的岳飞,也跻身于湖滨安息。宁静淡泊的国学大师也会与荒诞奇瑰的神话传说相邻而居,各自变成一种可供观瞻的景致。⑨绿绿的西湖水,把来到岸边的各种思想都款款地摇碎,溶成一气,把各色信徒都陶冶成了游客,①它波光一闪,嫣然一笑,科学理性精神很难在它身边保持坚挺。⑩也许,我们这个民族,太多的是从西湖出发的游客,太少的是鲁迅笔下的那种过客。过客衣衫破碎,脚下淌血,如此急急地赶路,也在寻找一个生命的湖泊吧?⑪多数中国文人的人格结构中,对一个充满象征性和抽象度的西湖,总有很大的向心力。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景点,景点总是景点。修缮,修缮,再修缮。,⑫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⑬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②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极偶然地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⑭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来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美慕,却是难以追随的。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⑮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⑯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⑰西湖所接纳的一具可爱的生命是白娘娘,虽然只是传说,在世俗知名度上却远超许多真人,因此在中国人的精神疆城中早就成了一种更宏大的切实存在。人们慷慨地把湖水、断桥、雷峰塔奉献给她。⑱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可是,法海逼白娘娘回归于妖,天庭劝白娘娘上升为仙,而她却拼着生命大声呼喊:人!人!人!⑲在我看来,白娘娘最大的伤心处正在这里,而不是最后被镇于雷峰塔下。她莫大的遗憾,是终于没能成为一个普通人。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⑳1924年9月,雷峰塔终于倒掉,一批“五四”文化闯将都不禁由衷欢呼,鲁迅更是对之一论再论。鲁迅的朋友中,有一个用脑袋撞击过雷峰塔的人,也是一位女性,吟罢“秋风秋雨愁煞人”,也在西湖边上安身。㉑我欠西湖的一笔宿债,是至今未到雷峰塔废墟去看看。据说很不好看,这是意料中的,但总要去看一次。(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说写西湖的文章太多,再写就是愚蠢;结尾又说雷峰塔的废墟不好看,但总要去看看,看似矛盾的话正表明西湖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和作者的文化责任担当。B.,白堤和苏堤有名气又美丽,但并不能将两位文化巨人的天下意识、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彰显,因而作者发出了“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的深沉感叹。C.林和靖看透世态,隐居西湖,文中引用他的诗句,表面是对精妙的咏梅诗句的赞赏,实则表达了对以林和靖为代表的文人隐居生活的肯定。D.该篇散文与一般写西湖的文章有所不同,作者没有单单把西湖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去描写,也没有刻意诗化、美化西湖,而是从文化理性角度进行审视。8.余秋雨在散文创作上常运用修辞手法,以使语言凝练,更富表现力。请你对文中两处画线句进行赏析。9.余秋雨在散文创作中突破旧有的“个人”审美规范,实现了审美超越。西湖在中国人文景观上独具内蕴,具有层次多而厚重的特征。请结合文本对西湖具有的“人文内涵”进行分析。【7~9题答案】【答案】7.C8.①处:使用拟人手法,通过“嫣然一笑”这一极具动作性、人格化的词语,将西湖兼容科学理性精神等各种思想的状态生动贴切地呈现了出来。②处:使用借喻手法,“僵硬机体”喻指封建王朝,“被随处装上拆下”的“零件”喻指在政治上失去自由的白居易、苏东坡,这里形象地写出了他们精神世界遭受到的迫害,表现了作者的惋惜。9.①西湖是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意蕴的重要意象,也是历朝历代许多文化人的“梦”。②西湖是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它以博大的胸怀将各种思想兼收并容,融为一体。③西湖凝聚着中国历代文化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担当,白居易、苏轼修筑白堤肩负使命,筑成生命长堤,影响后人。④雷峰塔等人文景观和白娘子所代表的对真正的普通人的生命价值的追求,成为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而具有了永恒价值。【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C.“实则表达了对以林和靖为代表的文人隐居生活的肯定”错误。由原文“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可知,作者对林和请的选择是持否定态度和不满的,认为那是知识分子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①句,“嫣然一笑”,是拟人手法,写出西湖水的魅力,“把来到岸边的各种思想都款款地摇碎,溶成一气,把各色信徒都陶冶成了游客”,甚至连“科学理性精神很难在它身边保持坚挺”,表达出西湖能够熔铸一切思想,包括科学理性精神的特点。②句,“一架僵硬机体”比喻封建王朝,“零件”比喻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也即苏轼、白居易等人。此处只出现喻体而无本体,采用了借喻手法,通过成为“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等句子可知,作者为他们的才华无法自由舒展,却被任意处置,失去了自由,精神世界遭到了极大的迫害,尽管留下了干古的美名,在作者看来却是极为遗憾的,表现了作者的惋惜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发掘文学作品意蕴能力。“西湖的文章实在作得太多了,作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这汪湖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避不开它”“真到了西湖,如游故地,熟门熟路地踏访着一个陈旧的梦境“对许多游客来说,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这简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意象,摩挲中国文化一久,心头都会有这个湖”可见,写西湖的文章多,游西湖的人玩赏这些文章多了,即使初到,也宛如旧识,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人的梦。“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一切宗教都要到这里来参加展览”“绿绿的西湖水,把来到岸边的各种思想都款款地摇碎,溶成一气”可见,它是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以博大的胸怀将各种思想兼收并容,融为一体。从“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可见,中国历代文化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担当,白居易、苏轼修筑白堤、苏堤肩负使命,筑成生命长堤,影响后人。“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西湖所接纳一具可爱的生命是白娘娘……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可见,雷峰塔等人文景观和白娘子所代表的对真正的普通人的生命价值的追求,成为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而具有了永恒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张吉、王纯、丁玑、敖毓元、李文祥并以言事远谪,吏部主事储礶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今皆弃之岭海之间,毒雾瘴气,与死为伍,情实可悯。乞取而寘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谏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吏部尚书王恕恳疏求致仕,不许。恕时有建白,众议谓业已行矣。恕言:“天下事苟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害。若谓已行不及改,则古之纳谏如流,岂皆未行乎?”恕遇事敢言,有不合,即引疾求退,上每温诏留之。刑部侍郎屠勋勘寿宁侯与河间民构田事,直田归民。勋上言:“食禄之家不言利,况母后诞毓之乡,而与小民争尺寸地,臣以为不可。”上嘉纳从之。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几。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上谕各司大小诸臣曰:“朕方图新理政,乐闻谠言。除祖宗成宪定规不可纷更,其余事关军民利病,切于治体,但有可行者,诸臣悉心开具以闻。”(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B.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C.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D.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籍田,古代一种“吉礼”,帝王亲自替老百姓耕种的小块农田,以示重视农业。B.教坊,掌管俳优杂伎的官署,早在唐代就开始设立了。C.致仕,交还官职,一般指正常退休,《尚书》言“大夫七十而致仕”,有疾者可以提前。D.温诏,指辞情恳切、语气温和的诏书,能体现皇帝待人宽厚的一面。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文升是直言敢谏之人,受到皇帝特殊恩遇后,更是感恩图报;他严厉批评指责教坊,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提醒皇帝要恪守本心。B.储礶指出,现在与其到处寻求敢谏之人,不如重新任用那些经过考验的忠良之士,最终说服了皇帝,巧妙地让张吉等五人得脱厄境。C.,屠勋秉持食禄者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处理戚贵与百姓间的土地纠纷,固然是为了维护纲纪和皇家形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百姓的利益。D.皇帝重用贤良,广为纳谏,曾表示:一切有益于军国民生和国政治理的措施,除先皇成法不可更改外,均可经汇报后施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2)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10~13题答案】【答案】10.B11.A12.D13.(1)马文升神情严肃地说:“刚即位的皇帝应该知道农事的劳苦,难道应该用这些东西来扰乱皇帝的视听吗!”当即斥责他们并让他们离开。(2)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治理国家),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以史传诸书考之”,“之”是“考”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D;“上乃属库藏之”,“上”指皇上,是本句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C。本句译为: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到了一枚玉玺并献给朝廷。礼部尚书傅瀚说:“根据各种史书考证,形状规制、上面的篆刻纹路都与记载的不符,毫无疑问这是个赝品。即便不是赝品,国君顺承天命在于他的个人道德,而不在于有没有玉玺。”皇帝于是把这个所谓的“玉玺”交付国库收藏。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帝王亲自替老百姓耕种的小块农田”错误,不是“替百姓”耕田。籍田,古代吉礼的一种。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源自原始社会,春初部落长带头耕种,然后才开始大规模春耕生产的古俗。它是“祈年”(祈求丰收)的礼俗之一,又称“亲耕”,寓有重视农耕之意。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D.“均可经汇报后施行”错误。根据原文“但有可行者,诸臣悉心开具以闻”可知,皇帝只是让大臣们尽力把能想到的良策汇报上来,并没有说立即施行。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厉色”,神情严肃;“稼穑”,农事;“渎乱”,扰乱;“宸”,帝王;“聪”,视听。(2)“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宾语前置句,“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戒怠荒”“图励精”;“庶”,或许;“慰”,抚慰。参考译文: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皇太子即位,颁布诏书赦免天下,把第二年定为弘治元年。征召马文升担任左都御史,马文升谒见皇帝,皇帝赏赐他一套大红织金衣。这大概是皇帝做太子的时候,平素知道他的名声的缘故。马文升感激皇帝的特殊恩遇,自己奋发振作,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的。皇帝亲自耕田结束后,与众大臣宴饮,教坊司安排杂技表演来侍奉,有的人说出不庄重的语言。马文升神情严肃地说:“刚即位的皇帝应该知道农事的劳苦,难道应该用这些东西来扰乱皇帝的视听吗!”当即斥责他们并让他们离开。张吉、王纯、丁矶、敖毓元、李文祥因为议论朝廷政事一并被贬谪到远方,吏部主事储礶上奏说:“这五个人,既然是因为直言进谏而传示国人,一定不会改变气节来玷辱自身。现在把他们都弃置在南方荒远之地,那里缭绕着毒雾瘴气,他们与死亡为伴,从情理上来说确实值得同情。请求选取并把他们安排在研讨风教纲纪的官署中,那么他们的言论和风姿文采一定值得人们瞩目。与其临时寻求敢于进谏的人,不如先任用这些已经经过考验的人。”皇帝让吏部把这五个人全都重新任用了。吏部尚书王恕恳切地上奏请求退休,皇帝没有答应。王恕时常提出建议,众人议论说那些事已经施行了。王恕说:“天下之事如果施行得不适当,即便改正十次也没什么妨害。如果说事情已经施行而来不及改正,那么古人像流水一般顺畅地接受劝谏,难道所接受的都是未施行的事情吗?”王恕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与皇帝意见不合时,就称病请求退职,皇帝常常用言辞恳切的诏书挽留他。刑部侍郎屠勋审核寿宁侯与河间百姓争地的事件,公正地把田地归还百姓。屠勋上奏说:“享受国家俸禄的家族不谈利益,况且是在皇太后出生的地方,与百姓争夺极微小的地方,我认为不能这样做。”皇帝赞许并采纳听从了他的谏言。大学士刘健上奏说:“自古以来希望天下得到大治的国君,必然很早上朝很晚退朝,日理万机。陛下近来上朝太晚,散朝归去时有时到了傍晚。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皇帝赞许并采纳了这个意见。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到了玉玺前来献给朝廷。礼部尚书傅瀚说:“根据各种史书考证它,其形状、篆刻纹路都与记载的不类似,毫无疑问这是个赝品。即便不是赝品,国君顺承天命在于他的道德品质而不在于玉玺。”皇帝于是把它交付国库收藏。,皇帝晓谕各官署各级官员说:“我正要谋求新的办法来治理政事,乐意听到正直的言论。除了先皇原已制定的法律、规章不能变乱更改,其他事关军民利弊、切合治国要旨的内容,只要有可以施行的措施,各位大臣要竭尽心力写出来使我听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别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纯粹以议论为诗,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给人以壮美之感。B.颔联所写的大丈夫形象,威武潇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C.“游子颜”在作者那里,就是因离别而呈现的伤感落泪的凄切之状。D.尾联总束前面诗句,照应首联,点明了壮士欲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15.清代沈德潜评本诗颈联“似游离于诗外,实则贴合无间”,请对此做简要分析。【14~15题答案】【答案】14.A15.①本诗写的是别离,颈联却写蝮蛇螫手、壮士断腕,从表面看两者没有联系,所以说“游离于诗外”。②颈联写壮士为了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不惜把手腕斩断,这与全诗所表达的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说“贴合无间”。③这样的写法在让人感到突兀的同时,给人深刻印象,引发读者思考,能够更好地传达诗意。【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语言、表达技巧把握的能力。A.“本诗纯粹以议论为诗”说法错误,本诗主要是议论,但也有描写,如“杖剑对尊酒”。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诗的颈联“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意思为: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前两联也主要写别离的感受,但颈联突然写到蝮蛇螫手、壮士断腕,显得非常突兀,所以说“游离于诗外”。,但从尾联可知,作者所表达的是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所以此处写壮士为了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不惜把手腕斩断,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是相符的,而且能非常形象地表达这一思想,所以说“贴合无间”。作者运用这样的写法,是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引发读者思考,用奇崛的表达来吸引读者的注意,更好地传达了诗意。(三)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用借喻的手法写小船,描绘想象中越过那茫茫江面的轻盈与潇洒,写出一种旷达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雀东南飞》中用“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来形容女子的劳苦,《诗经·氓》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女子劳作不息。(3)《小石潭记》中作者描绘周边植物遮掩缠绕、摇曳连结,垂条长短不一、迎风飘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纵一苇之所如②.凌万顷之茫然③.夙兴夜寐④.靡有朝矣⑤.蒙络摇缀⑥.参差披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苇、凌、顷、夙、寐、靡、络、缀、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群来自热带雨林的亚洲象,闯入人类世界。1300多公里的旅程,有些____,也有些感动与温暖。在今年初夏,云南野生亚洲象群一场长达数月的“北上旅行”,深深____着地球村居民们的心。无论是打架偷吃,还是闲逛睡觉,一再霸屏网络,都成了人们眼中____的独特风景。8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了纪实系列片《同象行》。全片以野生亚洲象北移事件为线索,并探访亚洲象的栖息地西双版纳。在展现亚洲象的特点与习性的同时,也把人与象群之间的故事____。强烈的纪实感和巧妙设计的视听,该片收获了一大批观众的真诚点赞。在这场“奇幻冒险”中,身处人类聚居区的大象们不仅没有远离人群,反而十分“豪横”。这群“陆地霸主”像一群放暑假出来郊游的“熊孩子”。在高速路上散步,在街道上打闹嬉戏;在水塘里泡澡,在树林里睡觉;路过村寨时尝尝村民们的玉米,又一不小心踩坏了村民家中的菜地……这群“熊孩子”不仅没有被驱逐打骂,反而被村民们当作远道而来的客人。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猝不及防牵挂妙趣横生侃侃而谈B.措手不及牵挂别出心裁侃侃而谈C.猝不及防牵动妙趣横生娓娓道来D.措手不及牵动别出心裁娓娓道来18.下列和原文中“豪横”一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B.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效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C.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D.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强烈的纪实感和巧妙设计的视听语言,该片取得了一大批观众的真诚点赞。B.强烈的纪实感和巧妙设计的视听语言,该片收获了一大批观众的真诚点赞。C.凭借强烈的纪实感和巧妙设计的视听语言,该片收获了一大批观众的真诚点赞。D.凭借强烈的纪实感和巧妙设计的视听语言,该片取得了一大批观众的真诚点赞。【17~19题答案】【答案】17.C18.D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处,“猝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措手不及”,意思是指事情突然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语境是说一群亚洲象突然闯入人类世界,强调事情发生的突然,应选“猝不及防”。第二空处,“牵挂”,心中挂念。“牵动”,触动,牵引动摇。语境是说大象的“旅行”触动了人们的心,应选“牵动”。第三空处,“妙趣横生”,形容语言、文章、美术品等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语境是说大象的一举一动都让人觉得十分有趣,成了人们眼里的独特风景,应选“妙趣横生”。第四空处,“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语境是纪实系列片《同象行》讲述人与象群的故事,应选“娓娓道来”。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豪横”一词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强调;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强烈纪实感和……”前面缺少介词“凭借”;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巧妙设计的视听”搭配不当,而且“视听”也无法与前面的“纪实感”构成并列,应在“视听”后加“语言”。全部改对的是C项。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雪如意”“冰丝带”“雪游龙”是北京冬奥的三张名片。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又被称作“雪如意”,是我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设计灵感源于①。它垂直方向剖面是个S型的曲线,从跳台环形顶端,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S型曲线完美融合,被称为“雪如意”,在体现体育建筑动感造型的基础上,又凸显了中国元素。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的冬奥场馆。②,碳排放趋近于零;还是最先进的,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国家速滑馆制冷产生的余热可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地处北京延庆区海陀山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像③,被亲切地称呼为“雪游龙”。场馆按照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质量控制标准,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将赛场分为闭环外和闭环内两个区域。对闭环人员分流线管理,实行分区就餐、分类乘车、分类住宿,严格与社会面隔开。此外实行馆长、片长、楼长、层长的“四长”责任分管制,负责防疫措施落实。20.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21.请使用三个递进复句分别概括上面三段文字,每句不超过30字。【20~21题答案】【答案】20.(1)中国的传统吉祥饰物“如意”(2)该项制冰技术是最环保的(3)一条巨龙蜿蜒于巍峨的山脊之上21.(1)“雪如意”不仅体现体育动感之美,而且凸显了中国元素。(2)“冰丝带”制冰技术不仅是环保的,而且是很先进的。(3)“雪游龙”防疫不仅是分区管理,而且是分层管理。【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个空,从后文的“与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S型曲线完美融合,被称为‘雪如意’”,可以看出其“设计灵感”与“如意”有关,由此得出关键词“如意”,可以直接写后文的表述,即“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第二个空,从前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的冬奥场馆”与后文“碳排放趋近于零”,可以得出这个空格描写的对象是制冰技术,且从“碳排放趋近于零”可知这项制冰技术是环保的,由此得出关键词“环保”,又因为空格的内容与后文“还是最先进的”形成并列关系,因此可以填“该项制冰技术是最环保的”。第三个空,从后文“被亲切的称呼为‘雪游龙’”分析,雪橇中心应该像“龙”,加上修饰词可以表述为“巨龙”,再结合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北京延庆区海陀山,由此可以写“一条巨龙蜿蜒于巍峨的山脊之上”。【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概括要点和正确使用句式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第二至四段的文字分别介绍了“雪如意”“冰丝带”和“雪游龙”;递进复句是后面分句的意思应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还应使用关联词语,可以选用“不仅……而且……”的结构来写。(1)由第二段“‘雪如意’,在体现体育建筑动感造型的基础上,又凸显了中国元素”可得:“雪如意”不仅体现体育动感之美,而且凸显了中国元素。(2)由第三段“该项制冰技术是最环保的,碳排放趋近于零;还是最先进的,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可得:“冰丝带”制冰技术不仅是环保的,而且是很先进的。(3,)由第四段“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将赛场分为闭环外和闭环内两个区域”“此外实行馆长、片长、楼长、层长的‘四长’责任分管制”可得:“雪游龙”防疫不仅是分区管理,而且是分层管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出自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说的虽是“为学”之道,却能带来多方面的启示与思考。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在前行路上,遇到“难”或“易”的问题,“为”或“不为”,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读了以上材料,你是否有同感或质疑?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审材料:材料引自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中的一句名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明确了难易的辩证关系,告知我们要去行动、要去实践。作文要求对材料发表看法,在前行路中遇到“难”或“易”的问题,是“为”还是“不为”,是支持还是质疑?这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所谓“难易相成”,困难和容易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求学还是做事,难易都可以相互转化,关键在于是否“为之”。“为之”,行动了,实践了,理想就能实现。行文思路:由材料引出观点“为”,“难”能转化为“易”;“不为”,就是“易”的也会变成“难”,接着用举例论证论述“为”与“不为”这一关系,最后总结“为之”才能成功。立意:1.难易相成,关键在“为”。2.难事要“为”,易事也要“为”。3.无论难易,只在“为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19 09:08:31 页数:20
价格:¥5 大小:150.0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