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3

2/33

剩余3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3.答题卡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8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每一纲中凡是属于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它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其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趋于增大,同时性状分异也就更大。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仅有极少数大纲在竞争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优势,而其中所有的生物类型都可以排列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次一级生物群。用特创论的观点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材料二: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在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上,却看不到这13种地雀的踪影。这些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由于生活在地理隔离的各个岛上的地雀种群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摘编自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遗传与进化》)材料三:达尔文提出的由一个共同祖先进化出不同物种分支的进化理论,在较短时间内就得到了认可,但自然选择学说的命运要曲折得多,即使在科学界也是如此。实际上,人们迟迟不肯接受自然选择学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达尔文在著作中并没有详细描述遗传机制,只是假设一个个微小的“胚芽”从各种组织中分裂出来,然后进入性器官进行复制,并传给下一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要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首先要有遗传变异;其次要有个体间的生存与繁殖竞争,而竞争的前提是繁殖过剩或者说资源有限;最后,他强调这种进化是渐进式的。这是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后来崛起的进化论新学说,向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提出了挑战,认为进化不是、至少不全是由自然选择为主导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学者木村资生提出的“中性学说”。进化可以由随机因素造成,并不是有目的的,分子水平的变异并没有好和坏之分,因而选择不起作用。当然木村的理论局限于分子水平,但分子和形态两个不同层次的进化仍存在一些不衔接的地方,仍然是当前进化生物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难题。更早的时候,针对渐进进化的观点,古生物学家提出过质疑,他们认为进化不是渐变的而是爆发式突变的。从5亿多年前寒武纪澄江生物群的化石记录看,在很短时间内,各大动物门类都出现了,因此可以认为进化是平衡一段时间后的突然爆发,之后生物的进化可能又会平衡一段时间,甚至出现大规模的绝灭。其实达尔文自己在面对古生物化石时,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并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但是支持达尔文理论的人认为这并不矛盾,其中关键在于渐进与突变的时间尺度到底是什么,毕竟古生物化石的时间尺度跨越得太大。目前在进化研究领域,“综合进化论”的观点比较为大多数学者接受。这种理论综合了从达尔文开始的比较有影响有说服力的几种观点,包括承认突变的重要性、引入孟德尔遗传理论来解释遗传变异、从群体遗传学角度来定义适应性以及强调遗传漂变的进化意义等。这一学说认为,上述因素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同时存在并起作用。1959年,《物种起源》发表100周年之际,自然选择学说的地位似乎已不可动摇了。(摘编自2009年5月27日《科学时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推翻了特创论的观点。B.原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分居于不同的岛屿,久之,因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变化形成生殖隔离,而成为不同种类的地雀。C.即使是科学家,最初也因达尔文不能详细描述遗传机制而难以接受自然选择学说。D.木村资生提出“中性学说”,并指出分子和形态两层次的进化仍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难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优势种群类型通过规模扩大去获得发展优势,但因地球生存空间有限,最终却会因过度繁殖而灭绝,恐龙即是此例。B.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进化是渐进式的,而一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进化是爆发式突变的。C.达尔文面对古生物化石时也产生了困惑,他坦率地提出来,体现了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D.“综合进化论”观点之所以成为进化研究领域的共识,是因为它综合了进化论各种观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自然选择学说的地位”为什么会“似乎不可动摇”。(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文本一: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一日,再是那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积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文本二:吼泰腔徐海滨说来也怪,赤条条从黄土高原出生来的我,最厌秦腔。一听人唱,耳内便如凶汉捉了木筷乱捅,喉头也紧出丝丝苦味。读到大学,厌中又添了几许鄙意,视板胡边鼓如笑料。脑海里萦绕的是卡鲁索、帕瓦罗蒂、邓丽君、山口百惠的歌声。待毕业去了江南,五官七窍被温柔柔娇滴滴的越剧浸的半酥,更恶秦腔的硬亢。再后来飞去美利坚,每日苦读打工之余,哼几句祖国歌曲,心暖如春,倒也快意。唱来唱去有了点小名气。忽一日,乔治相求于我,为他危在旦夕的祖父一唱。乔治乃中美混血儿,素喜嘲讽大陆留学生,自视甚高。因我阮囊羞涩,常被他取笑。此时他神色凄然惨然,苦态可掬。我心肠一热,便斗胆跟了去他家。便见那老者,双眸暴出,皱纹如铁针铸成,又似西北边塞深沟大川,须发如雪,透出人生终点的悲哀。族人子弟蜡像般伫立在病榻旁。乔治父亲福眉福眼,对我连道“感激、抱歉”之类的话。我点点头,张口便唱,将记忆中的中国民歌一曲曲吊出来。全部抖尽,老者纹丝不动,似喘非喘,一脚阴间,一脚阳间。我见此当下心中惶惶,硬着头皮又甩出催眠曲、语录歌、知青歌……。唱得满屋眉毛皱起,乔治喉结直跳,恨不得生吞了我。乔治父亲突问:“会唱秦腔吗?”秦腔?心中一急,瞬间膝软。乔治父亲道,家父是关中人,四九年去台湾,后来到美国,苦了几十年。儿时最喜秦腔,前几天我寄信到陕西买录音带,只怕来不及了……四下目光视我。牙一咬,豁出去了,嘴唇颤几颤,将那年月不想听不爱听又不得不听硬着头皮听的秦腔移植“样板戏”从肚底翻将出来:“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普天下……”一曲吼尽,喉已半哑,却见老者眼珠一动,一亮,笑纹骤骤,齿间依稀有声。乔治父亲急忙将耳贴在老人嘴旁,频频颔首,潸然泪下。在场医生惊诧万分,连连嘀咕,不可思议,不可思议。须臾,老者长出一口气,撒手去了西天。乔治两道目光盯在我嘴上,百思不解:一曲很难让他接受的旋律,竟延长了医生也无法延长的生命。从父亲的神色可以看出,爷爷肯定留下了临终遗言。神秘的、咒语般的秦腔!乔治将一张钞票塞过来,被其父一声喝住:“荒唐!”乔治父亲掸掸双袖,领着乔治,垂手向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从此声名大振,到处有人来邀我唱秦腔。却也怪,过去恨也恨到顶点,厌也厌到极处,更无意去学。此时竟能开口便唱。除了移植“样板戏”唱段,还能来几下《火焰驹》《三滴血》。莫非梦中学来,娘胎带来?奇也。那黄土高原酿了千年的秦腔,含着大喜大悲、大凶大吉的秦腔,唱得我骨也铮铮,血也滔滔,满喉满口黄土味。从此专唱秦腔,入迷之余,去翻资料,吓了一跳。才知秦腔渊于古时陕甘民谣,向东发展,演变出晋剧、豫剧、京剧;向南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川剧、汉剧、徽剧、绍剧。秦腔可谓是中华民族襁褓时期的摇篮曲。隔着万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更料不及。在G大学外国音乐节上,我上台一吼,吼出个头彩。好容易熬到回国探亲,急忙跑到西安访旧。友人情切,为我开个联欢会。其间笙歌管弦。婆娑舞姿,妙不可言。最后举座邀我唱一支在美国最拿手的歌。我不加思索,开口便是秦腔。众人始是惊异,继而窃语,终于哄堂大笑,将我最后一句齐茬茬卡在了喉管深处。有说我风趣,有怨我戏弄人,有讥我摆架子,有斥我啃了几天洋鸡腿竟敢取笑祖宗……夜深人静,胸闷难寐。终于耐不住了,我冲出被子,恨恨地躲在房间里,把卡住的那最后一句秦腔热呼呼地吼了出来……好多年不流泪了,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选自《人民文学》1987年06期)4.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美混血儿乔治向来瞧不起大陆留学生,我本不愿为其祖父唱歌,但出于对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感,我还是去了他家。B.乔治父亲问我“会唱秦腔吗”,我顿时心急膝软,是因为我此前一直不喜欢秦腔,不愿当众演唱。C.为老人唱一曲秦腔之事,让我声名大振。从此,我便了解秦腔,热爱秦腔,并且无师自通,自然地会唱秦腔。D.小说最后写我“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实际是表达我对我和朋友的认识差异与情感隔阂的痛心和伤感。5.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罗列一年到头唱秦腔的日子,巧妙地运用了繁笔,一年十二个月,月月铺排下来,烘托出秦川人盼望演出的急切心情。B.文本二第一段极写我“厌恶鄙视秦腔”,欲扬先抑,与下文对秦腔的痴迷形成对比,为小说增添波澜。C.文本二以我学唱秦腔为线索,写出秦腔这种民族文化是海外游子的精神寄托,承载着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D.文本二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我在美国和中国唱秦腔的故事,寄寓了深刻的感悟,耐人寻味。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1)一曲吼尽,喉已半哑,却见老者,笑纹骤骤,齿间依稀有声。(2)秦腔可谓是中华民族襁褓时期的摇篮曲。隔着万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7.两篇文章均写于20世纪80年代,反映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对秦腔的不同态度,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传承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材料一: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呜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材料二: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某人由上下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节选自孙樵《书何易于》)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B.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C.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D.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缫,即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按品级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以防止遗忘。《项脊轩志》中“持一象笏至”中的“笏”与此处相同。C.中上,唐代官吏考核等级。唐代官吏考核以“上、中、下”分三等九级,中等以下要降级罚俸,甚至罢官受罚。D.度支是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是唐代最高的会计主管部门,文中指地方会计主管部门。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官吏的语句节奏短促,连用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B.柳宗元借“知种树而已”的郭橐驼之口形象地说明了无论种树还是治民都要顺应天性的道理。C.何易于为了免除百姓劳役,亲自为刺史拉纤,使刺史惭愧而还。既赞扬了何易于的爱民之心,又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D.何易于施政宽民,效果显著,但是因缺乏确凿的“政绩”,在上下考中并不优秀。表达了作者对何易于得不到朝廷重用的遗憾。11.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4分)(2)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4分)12.请结合文本概括何易于是如何治理政务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3~14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注]李白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佘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注]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中的“武侯立岷蜀”和杜诗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样介绍武侯祠的所在地。B.杜诗言“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李诗说“壮志吞咸京”,在二人眼中,诸葛亮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C.从体裁上看,杜诗是律诗,格律工整,音调和谐;李诗是古体诗,格律自由,能够更灵活细致地叙事和抒情。D.两首都写了诸葛亮“三顾”出仕的典故,来赞颂诸葛亮的卓越才华和力助刘备创业的功绩。14.同样是写诸葛亮的诗篇,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尔来四万八千岁,         。    (《蜀道难》)(2)        ,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3)云树绕堤沙,         。        (《望海潮》)(4)        ,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5)州司临门,         。         (《陈情表》)(6)        ,万籁有声。         (《项脊轩志》)(7)策扶老以流憩,         。      (《归去来兮辞并序》)(8)事不目见耳闻,         ,可乎?(《石钟山记》)三、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16.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秀才”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与《阿Q正传》中的“赵秀才”不同。B.朕,在先秦用于自称,《离骚》中屈原即言“朕”。秦始皇称帝后,“朕”就成了皇帝自称的专用词,其他人不能再用。C.士大夫,古时一般指为官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是中国文化艺术重要的创造者、传承者。D.归宁,回家省亲,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后五年,吾妻来归”的“来归”,也是此意。刘兰芝“不迎而自归”是遭夫家遗弃,返回娘家。17.下面的文言文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句: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译句:诏书特地颁下,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臣为太子洗马。B.原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译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植物,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C.原句: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句:借以纵目观察,开畅胸怀,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相信这是值得快乐的。D.原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句: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18.下面关于修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运用短句排比,把阿Q所做短工之多和极不固定的情形写得很到位,也刻画了阿Q勤劳的一面。B.“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以比喻的手法,用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使用互文手法,写无论昼夜,西湖上总有优美的歌声、乐声悠扬回荡,描述杭州的繁华。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句写扬州昔日的繁华,后句写该地已是野麦丛生的荒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       );又如,在中国历史上        的“两小儿辩日”问题,是在浑盖之争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再如,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更如,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是为了解决浑盖之争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得以实施的;还如,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        ;……类似例子,         ,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浑盖之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        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赫赫有名    休戚相关    不胜枚举    有目共睹B.声名显赫    息息相关    俯拾皆是    有目共睹C.赫赫有名    息息相关    不胜枚举    引人注目D.声名显赫    休戚相关    俯拾皆是    引人注目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太初历》就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B.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C.《太初历》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D.浑盖之争直接产物《太初历》,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茶馆》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手法,不求故事情节的连贯,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而是采取了“人像展览式结构”,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的命运、沉浮,来完成作品的主题。剧作所反映的内容,时间之长,跨度之大,        ,都是话剧创作中罕见的。①在全剧出场的70多个人物中,有名有姓的就至少50余人。对这样多的人物,作家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人物由壮到老(如王利发等),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如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唐铁嘴和小唐铁嘴等);每一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儿,又和时代结合起来;无关紧要的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剧中的各色人物哪怕只出场一次,②即使只有三言两语的台词,但都对深化作品的主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剧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精神气质、语言习惯都是我们民族在特定时代的产物;而环境则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布局,人物间的对话,        。尤其是作家还把曲艺这种民族的艺术糅进剧作之中,③不仅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更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三个部分都有语病,请修改。(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应运而生,历经艰苦奋斗、流血牺牲,一步步走到今天,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祝福》《阿Q正传》《大堰河——我的保姆》《包身工》《党费》《荷花淀》《百合花》等多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对党的百年历程有深刻的领会。学校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特举办“读课文、学党史、悟初心”征文活动,请你从上述课文中选择合适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参加征文活动。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8分)1.D【解析】D项“分子和形态两层次进化仍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难题”是作者观点而不是木村资生的观点。原文表述是“当然木村的理论局限于分子水平,但分子和形态两个不同层次的进化仍存在一些不衔接的地方,仍然是当前进化生物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难题”。2.C【解析】A项“最终却会因过度繁殖而灭绝"错误。原文是“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可见灭绝的是那些不占优势的物种,原因也不是“过渡繁殖”;B项“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进化是渐进式的”以偏概全。原文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要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首先要有遗传变异;其次要有个体间的生存与繁殖竞争,而竞争的前提是繁殖过剩或者说资源有限;最后,他强调这种进化是渐进式的。这是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可见“进化是渐进式的”是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D项“综合了进化论各种观点”错误。原文是“这种理论综合了从达尔文开始的比较有影响有说服力的几种观点,包括……”,可见综合的是几种有影响有说服力的观点。3.①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基于达尔文大量的实地考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分析能力;②达尔文秉持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进行自然选择学说的研究;③自然选择学说在其他学说的挑战和质疑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解析】“自然选择学说的地位”“似乎不可动摇”,首先与达尔文学说提出的基础有关,材料二中有“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在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上,却看不到这13种地雀的踪影”“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可见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基于达尔文大量的实地考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分析能力;材料二阐述了达尔文的研究过程,“由于……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由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可见达尔文秉持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进行自然选择学说的研究;达尔文的学说也经历了完善的过程,材料三中说“自然选择学说的命运要曲折得多,即使在科学界也是如此。实际上,人们迟迟不肯接受自然选择学说是可以理解的……”“后来崛起的进化论新学说,向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提出了挑战”“更早的时候,针对渐进进化的观点,古生物学家提出过质疑”“其实达尔文自己在面对古生物化石时,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可见自然选择学说在其他学说的挑战和质疑中不断丰富和完善。4.D【解析】A项“出于对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感”于文无据。原文是“此时他神色凄然惨然,苦态可掬。我心肠一热,便斗胆跟了去他家”;B项“是因为我此前一直不喜欢秦腔,不愿当众演唱”错,我膝软是因为怕自己唱不好,帮不了老人;C项“从此,我便了解秦腔,热爱秦腔”错,原文是“从此专唱秦腔,入迷之余,去翻资料,吓了一跳。才知……隔着万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可加是我专唱秦腔,入迷之后,通过查阅资料,才逐渐了解秦腔。5.C【解析】C项“以我学唱秦腔为线索”错,小说以我对秦腔的态度为行文线索:开始写“我”讨厌秦腔;后来留学美国,为乔治弥留之际的祖父唱秦腔,让“我”名声大振;从此后专唱秦腔,并对秦腔有了透彻的了解,更加热爱秦腔;最后写回国后在友人的联欢会上唱秦腔,被国内的朋友嘲笑,引发了“我”的思考和感悟。6.(1)运用细节描写。老人临终前仍渴望听到秦腔,通过对老人听到秦腔后的反应的细致刻画,表现出老人思念故乡,心系祖国的情感。(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腔的悠久历史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我对秦腔的喜爱和眷恋。【解析】(1)运用细节描写,“眼珠一动,一亮”“笑纹骤骤”“齿间依稀有声”,乔治祖父是为旅美华侨,他临终前听“我”唱了一曲秦腔,通过对他的表情声音等的细节描写,表现出秦腔对于老人的重要意义,表现出老人思念故乡,心系祖国的情感。(2)运用比喻修辞,把秦腔比作“中华民族襁褓时期的摇篮曲”,“中华民族襁褓时期”“摇篮曲”写出秦腔的悠久历史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写出秦腔对于海外游子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秦腔的喜爱和眷恋。7.态度:改革开放初期,闭塞的西北乡村依旧保持对传统戏剧的热爱;城市在接触外来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摒弃的态度;漂泊海外的游子把秦腔视作自己精神的归宿、乡情的根。认识:漠视传统文化,一味崇洋媚外的现象,说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而传统文化扎根于丰厚的民族土壤,为我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丰厚滋养;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留住海外游子的精神家园。【解析】首先看人们对秦腔的态度:文本一描写改革开放初期大西北乡村对秦腔的热爱,“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写出闭塞的西北乡村依旧保持对传统戏剧的热爱;文本二写“我”开始对秦腔的态度是厌恶,“赤条条从黄土高原出生来的我,最厌秦腔。一听人唱,耳内便如凶汉捉了木筷乱捅,喉头也紧出丝丝苦味。读到大学,厌中又添了几许鄙意,视板胡边鼓如笑料。脑海里萦绕的是卡鲁索、帕瓦罗蒂、邓丽君、山口百惠的歌声。待毕业去了江南,五官七窍被温柔柔娇滴滴的越剧浸的半酥,更恶秦腔的硬亢”,表明城市在接触外来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摒弃的态度;后来“我”对于秦腔有了深刻的认识,“秦腔可谓是中华民族襁褓时期的摇篮曲。隔着万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漂泊海外的游子把秦腔视作自己精神的归宿、乡情的根。再联系现实谈自己对于非文化遗产的看法: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非常宝贵的财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和血脉,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的滋养都很关键,因此我们应当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是从文本一和文本二中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和未来文化的冲击,有人开始崇洋媚外,不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看在眼里,很多人不再喜欢传统的东西,认为过时了,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前进步伐,比如文本二中“我”在联合会上唱秦腔,竟惹来国内朋友的嘲笑,这说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从文本二中乔治的祖父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秦腔,“我”在海外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感悟到传统文化对于海外游子的非凡意义,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留住海外游子的精神家园。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8.B【解析】句子大意是:江南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笏板插在腰带里,拉着纤跑上跑下。“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都是“江南刺史崔朴”的行为,句子较长时可以在主语后停顿,因此应在“江南刺史崔朴”后断开,排除CD;“宾客歌酒”都是“从”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泛舟东下”是偏正结构,“泛舟”和“东”都是“下”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9.D【解析】D项“文中指地方会计主管部门”错。结合原文“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可知,这里的“度支”为地方财赋的收支。10.C【解析】C项“机智勇敢”于文无据。原文何易于的话是“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百姓的爱护,体现不出“机智勇敢”。11.(1)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2)会昌五年,我路过益昌,有一个详细告诉我何易于怎样治理政务的百姓。【解析】(1)题得分点有:飧饔,飧,晚饭。饔,早饭;劳,慰劳;何以,宾语前置句,以何;蕃,使……繁衍。(2)题得分点有:道出,路过;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定语后置句,有能言何易于治状之民;治状,治理的情况。12.①放宽百姓缴纳赋税的期限;②减少百姓的劳役;③不因往来官吏增加百姓负担。【解析】何易于治理政务的情况:督赋,“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放宽百姓缴纳赋税的期限;督役,“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减少百姓的劳役;招待过往权贵,“传符外一无所与”,不因往来官吏增加百姓负担。【参考译文】材料一: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唤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增加我们的生产,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材料二: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江南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笏板插在腰带里,拉着纤跑上跑下。刺史吃惊地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一起骑马回去了。会昌五年,我路过益昌。有一个详细告诉我何易于怎祥治理政务的百姓。并且说:“皇上设立考绩制度来勉励官吏,可是何易于仅仅考到中上级,这是为什么呢?”我问:“何易于催缴赋税做得怎样?”回答说:“向上级申请宽放期限,不去严厉勒逼百娃,不让他们低价卖出粮食、丝绸。“他催服劳役做得怎样?”回答说:“县里开支费用不够,就把自己的官俸拿出来贴补,放宽贫苦百姓的劳役。”“路过有权势的人物,他怎样招待?”回答说:“除了给具证明,其他什么也没有。”“捕捉盗贼怎样?”回答说:“全县没有盗贼。”我说:“我在京城里,每年听到给事中考杭州县官吏,说是某县县令某人,考绩得某级,可以得到某官。问那些官员的政绩,就说某人催缴赋税有成绩,比限期提早完成;某人监督劳役有功劳,能为官府节省开支费;某人所管县是交通要道,能够让往来路过的官员为他说好话;某人一年能抓到许多盗贼,击退许多盗贼。县令得到上下等的考绩,就是这样的。”那百姓没有回答,笑着走开了。13.B【解析】B项“诸葛亮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错。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虽然功业未竟,但诸葛亮壮志凌云的英雄形象依然鲜明。李诗“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一句写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塑造了诸葛亮有着雄图大业的英雄形象。可见二者并非“完全不同”。14.杜诗通过描写武侯祠的景象追述诸葛亮的功业,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遗憾,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李诗记述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和功业,并借用崔瑷与管鲍之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热切盼望得到知己的引荐进而施展政治抱负的愿望。【解析】杜诗前四句叙事、写景,“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气氛。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接着写诸葛亮的功业,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而尾联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同时也借诸葛亮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李诗五至十句赞述了诸葛亮由一个布农得遇知己荐举,君臣相合,建功立业的事迹。喻指诸葛亮起于陇亩之中,隐居草野不得志。刘备三顾茅庐后得到诸葛亮辅佐,使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三国鼎立的新局面。赞述了诸葛亮由一个布农得遇知己荐举,君臣相合,建功立业的事迹。末两句借用管、鲍的典故,侧面赞美了知人举才的先贤,亦是喻已,希望崔叔封了解、支持诗人,期待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也要象管、鲍一样,可以千载留名,抒发了诗人热切希望能得到知己荐举而施展抱负的愿望。15.(1)不与秦塞通人烟(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怒涛卷霜雪(4)过春风十里(5)急于星火(6)冥然兀坐(7)时矫首而遐观(8)而臆断其有无【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塞、诞、涛、冥、矫、遐、臆”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16.D【解析】D项“‘后五年,吾妻来归’的‘来归’,也是此意”错误,“后五年,吾妻来归”的意思是: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其中的“来归”指“嫁到我家来”。17.C【解析】C项“信可乐也”翻译不正确。“信”,的确、确实;“可乐”,令人愉快。整个句子翻译为:借以纵目观察,开畅胸怀,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令人愉快的啊。18.A【解析】A项“勤劳的一面”错误。应该只是强调了阿Q的职业很不固定。19.C【解析】赫赫有名:形容声非常显赫。声名显赫:形容名声盛大。“两小儿辩日”是一个故事,应选“赫赫有名”;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这里指天文仪器的发展与浑盖之争关系及其密切,应选“息息相关”;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这里指“类似的例子”,应选“不胜枚举”;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浑盖之争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应选“引人注目”。20.B【解析】A、D都强调的是《太初历》“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与话题“浑盖之争”不一致;排除AD;括号后面也是举例,且几个例子的句式为“……的……,是……”,C项句式表达与后文不一致,排除C。21.①人物之众多;②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儿。【解析】第一空,此句是在介绍《茶馆》这部剧的独特之处,前面说到了“时间之长,跨度之大”,这里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说它的独特之处,结构应当是“……之……”;再联系后文“70多个人物”可知,这里是说“人物之众多”;第二空,前面说“剧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精神气质、语言习惯都是我们民族在特定时代的产物”,这里再具体说“环境则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布局,人物间的对话”,当然都是富有北京特色的,因此可以写“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儿”。22.①在全剧出场的70多个人物中,有名有姓的就至少50人。(或有名有姓的就有“50余人”②即使只有三言两语的台词,也都对深化作品的主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③不仅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更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解析】①的语病是不合逻辑,“至少50余人”,“至少”和“余”自相矛盾,可以删掉其中一个;②“即使……但”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以把“但”改成“也”;③“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与“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二者构成递进关系,“不仅……更”后面的句子应当调换顺序。四、写作(60分)23.略【审题】审材料: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国各地掀起了读党史学党史讲党史活动,身处2021年高考的考生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以八省联考“征文”样式的作文已经被训练成熟,本试题以“投稿”的样式呈现。材料强调以“读课文、学党史、悟初心”为主题,写作时注意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材料列举了我们学过的有关课文,考生要从这些课文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表现的主题出发,从一个侧面感悟到党史的部分内容,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人民就无法翻身做主人,就无法过生幸福的生活,感悟到党员的牺牲和奉献精神等。审任务:文体任务中,主题征文投稿应该以副标题的形式体现出来;注意主题是“读课文、学党史、悟初心”,“从上述课文中选择合适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悟”,也就是必须从上述课文中选择一篇来作为入题的突破口,在行文中不能仅仅把课文当做引题的材料,还要有对课文内容的具体阐述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悟,后面可以发散内容。【立意】(1)百年党史正青春;(2)忆百年党史峥嵘岁月,守百年初心历久弥坚;(3)百年史鉴守初心,接续奋斗谱华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9 13:45:26 页数:33
价格:¥3 大小:89.00 KB
文章作者:U-6000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