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一模(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西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语文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 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模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中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1~2题答案】【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境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故选B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共存在两处语病。第一款”是表示顺序的定语,“国内”是示表领属的定语,表领属性的定语在前面。应改成“国内第一款”,故排除BD两项;句中还缺少谓语“利用”,应放在“综合”后面。故排除C项。因此选A项。【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拿来主义《且介亭杂文》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B.石钟山记《苏轼文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屈原列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D.大学之道《学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D.《大学之道》选自《礼记•大学》。故选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工业革命以来,死亡率和出生率相继下降造就了人口转型,给世界带来人口爆炸、人口红利、老龄化和少子化。发达国家作为转型的先行者,低估了人口的作用和老龄化、少子化的严重性,高估了教育科技、鼓励生育、完善养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从急剧膨胀到增长趋缓,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到长方形,而且我国的人口转型时间更短、老龄化更迅速、少子化更严重。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反作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女性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摘编自陈浩等《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材料二:2021年4月14日,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表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在该文的第五部分“我国的应对”内容中,认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番表述让有的网友认为是在歧视文科生。对文科生的偏见被如此表述,自然令人甚感不满。因为文章经由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便不免使人猜测:这番表述是否带有官方色彩?下载论文可以看到,文章早在3月26日就已发表,且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文责自负”。而“工作论文”的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对此的解释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刊登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经济、金融和有关改革发展的议题,多为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从学术角度出发,作者想表达重视理工科教育的意思,只不过论据只有“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并未详细展开。有人质疑作者没能征引文献、运用数据,下此判断无凭无据,有失学术严谨,也抹黑文科生。或许由于趋近论文结尾,作者已不便展开详谈,把过多笔墨用在展开论证这一论点,也会偏离文章中心。但问题在于:这样没有具体来由的论断,很容易使人产生歧视文科生的观感。因此,论文相关表述有失严谨。而焦点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文科生过多造成的吗?对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中等收入并不一定是“陷阱”,作为经济现象,该理论可能是伪命题。中等收入陷阱现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东南亚地区,原因十分复杂,而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要努力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布局新兴产业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在实现制造业升级、基础科研领域突破方面,理工科人才十分重要,但有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文化生活的丰富,岂不也需要文科生的努力和付出?或许该文作者认为应平衡好文理科人才的比例,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升培养质量,为重大基础领域发展提供理工科人才支撑,但相关表述的不当,则给大众造成了不少负面印象。理工科、文科只是标签,从社会大分工来说,理工科主要提供物质基础,而文科则更注重提升精神文明。实际生活中,不乏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理工科生,也有不少文科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两种教育、两种素质对人的成长同等重要,社会的多元发展,离不开彼此的配合互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有紧密联系,很多著名的哲学家本就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平衡着理性和激情,成为研究和思辨并行不悖的典范。经济学本就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者通过论文追寻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并提出应重视理工科的发展,恰恰证明了人文社科存在的必要性,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能为现实指明方向。(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社《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科生背锅?》)材料三:林毅夫称,按照现在国际上的一般标准,只要一国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超过12535美元,就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大约在11500美元,再增加1000多美元并不是难事,相信在2025年前后中国就能进入高收入门槛。“这在人类经济史上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林毅夫指出,现在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6%~17%,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18%以上,当中国变成高收入国家的时候,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可以翻一番。在林毅夫看来,要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靠的是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必须靠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就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道理很简单,但是怎样把道理从理论变成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各方的努力。这个努力很重要的是两个制度安排,一个是‘有效的市场’,一个是‘有为的政府’,市场跟政府‘两只手’都要同时用得好。中国能跨过去,也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信心。”(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林毅夫: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不是难事》)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状况凸显,发达国家即错判了这一形势。B.“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发布的一篇论文,对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归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引起部分网友不满。C.社会分工上,理工科负责提供物质基础,文科则包揽了精神文明;实际生活中,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并不冲突。D.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有可能帮我们找寻到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为现实指明方向。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口增加可以带来人口红利,放开和鼓励生育可以解决教育、科技等力所不及问题,从而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B.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指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C.事实证明,东南亚等地区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D.按照现行国际标准,人均GNI超过12535英元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按人均GDP,中国在2025年前后就可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人口红利现象的一项是()A.印度尼西亚大量出口耐克和阿迪达斯鞋。B.义乌小商品大量供货全球零售业。C.中国企业大量出口制氧机、口罩。D.东京餐厅神户牛肉每磅一万日元【4~6题答案】【答案】4.C5.B6.D【解析】【4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理工科负责提供物质基础,文科则包揽了精神文明”说法错误。材料二第六段原文为“从社会大分工来说,理工科主要提供物质基础,而文科则更注重提升精神文明”。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放开和鼓励生育可以解决教育、科技等力所不及的问题”以偏概全。通过材料一“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女性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可知,选项内容并不全面,缺少“切实解决女性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等内容。C.“需要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以偏概全。从材料二第四段原文“中等收入陷阱现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东南亚地区,原因十分复杂,而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要努力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布局新兴产业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可知,选项缺少“升级产业结构”“布局新兴产业”这两个条件。D.“按人均GDP,中国在2025年前后就可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表述错误。材料三第一段表述为“相信在2025年前后中国就能进入高收入门槛”,这只是推测,并非一定能达到的目标。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人口红利”是指因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ABC三项提到“大量出口”“供货全球”,产量充足背后是劳动力的充足,属于“人口红利”现象。而D项是说牛肉的价格高昂,价格高昂的背后是产量不足,所以D不属于“人口红利”现象。故选D。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奏记丞相府论学事(唐)刘禹锡凡今能言者,皆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而不扬,非天不生材也。亦犹不耕者不叹廪庾之无馀,非地不产百谷也。伏以贞观中,增筑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馀人。时外夷上疏,请遣子弟入附於三雍者五国。虽“菁菁者莪”,育材之道不足比也。今之胶庠,不闻弦歌,而室庐圯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欲振学也,病无赀财以给其用。鲰生今有一见,使大学立富。幸遇相公在位,可以索言之。《礼》云:“凡学官春释奠于其先师。斯礼止於辟宫,非及天下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於古,且非孔子意也。炎汉初定,群臣皆起屠贩为公卿,故孝惠、高后之间,置原庙于郡国。逮孝元时,韦元成以硕儒为丞相,遂建议罢之。夫以子孙尚不敢违礼以飨其祖,况后学师先圣之道,而首违之乎?与其烦于旧飨,孰若行其教道?今夫子之教日颓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窃观历代,无有是事。皇家武德二年,诏于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贞观十一年,又诏修宣尼庙于兖州。至二十年,许敬宗等奏,乃遣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它如方社。敬宗非通儒,不能稽典礼。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后数年定令。时王孙林甫为宰相,不涉学,委御史中丞王敬从校刊之。敬从非文儒,遂以明衣牲牢编在学令。是首失于敬宗,而终失于林甫,习以为常,罕有敢非之者。谨桉本州四县,一岁释奠物之直,缗钱十六万有奇。举天下之郡县,当千七百不啻,羁縻者不在数中。凡岁中所出,于经费过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而已,于尚学之道,无有补焉。今谨条奏:某乞下礼官博士,详议典制,罢天下县邑牲牢衣币。如有生徒,春秋依开元敕旨,用酒醴等,示敬其事,而州府许如故仪。然后籍其资,半附益所隶州,使增学校,其半率归国庠,犹不下万计。筑学室,具器用,丰篹食,增掌固,以备使令。凡儒官各加稍食,其纸笔铅黄视所出州,率令折入。学徒既备,明经日课缮书若干纸,进士命雠校亦如之。则贞观之风,粲然不殊。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稽典礼。稽:考查B.罕有敢非之者非:非议C.当千七百不啻当:应当D.然后籍其资籍:登记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室庐圮废而耻学于师B.则贞观之风,粲然不殊凌万顷之茫然C.于尚学之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病无赀财以给其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B.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C.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D.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10.以下六句话,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①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他如方社②以明衣牲牢编在学③罢天下县邑牲牢衣币④春秋依开元敕旨,用酒醴等,示敬其事⑤筑学室,具器用,丰篹食,增举固⑥其纸笔铅黄视所出州,率令折入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设喻,把人才缺乏的道理讲得明白易懂。接着采用对比论证,得出今不如昔的结论,从而直指现象根源无赀财。B.第二段开篇引经据典,借以指责当今四海郡县的做法,为后文建议罢免其事做好了铺垫。C.文章说理环环相扣,在提出各种建议之后,又展望了美好的前景,所谓“贞观之风,学粲然不殊”,旨在表明对贞观年间风气的称赞。D.作者站在纵观历史的角度,指出了是礼首先失误于不通儒的许敬宗,后经崇尚儒学的唐玄宗纠正,但终失于不涉学的李林甫之手。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而不扬,非不生材也。(2)凡岁中所出,于经费过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而已,于尚学之道,无有补焉。13.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刘禹锡反对在四海郡县兴建孔庙、行祭祀礼的原因。【7~13题答案】【答案】7.D8.B9.A10.D11.C12.(1)却不知道培养人的道理,他们志气郁结不扬,不是自然(上天)不生出人才。(2)总共一年用于这方面的经费超过四千万,刚好供三献官修饰衣裳,侍养妻儿罢了,对于办学的事,没有补益。13.①不符合古代流传下来的礼制;②不符合孔子的意愿,③铺张浪费。【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D.籍:没收。句意:然后没收这些资金。故选D。【8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句意:并且房屋都已经倒塌废弃。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句意:但是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B.然:……样子。句意:这样一来,贞观年间的风气,就会明显表现出来而且没什么差别了。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C.于:介词,对于。句意:对于办学的事。于:介词,比。句意: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D.以:介词,用来。句意:弊病在于缺少经费不能供给办学之用。以:介词,因为。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开元年间,玄宗崇尚儒学,和儒臣商议,自此发布诏令,免去郡县各学校祭孔时用的牲牢,只用酒和干肉来祭祀。“玄宗飨学”中“飨”意为崇尚,作句子的谓语,“学”为其宾语,故“玄宗飨学”句意完整,不能与其他内容相连;且“由是”的意思是“因此”,一般用于句首,表原因。故应在其前断句,据此排除BC。“牲牢”作“罢”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且“唯”一般放在句首,意为“只”,故应在“唯”前断开,排除D。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文中“许敬宗等奏,乃遣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它如方社。敬宗非通儒,不能稽典礼”可知,“遣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它如方社”是许敬宗等提出的,但作者认为“敬宗非通儒,不能稽典礼”,可见作者反对这一措施。所以①的做法作者是不同意的。从文中“敬从非文儒,遂以明衣牲牢编在学令”可知,作者认为“敬从非文儒”,所以敬从提出的“遂以明衣牲牢编在学令”的措施作者也是不认同的。所以②的做法作者是不同意的。文中“某乞下礼官博士,详议典制,罢天下县邑牲牢衣币。如有生徒,春秋依开元敕旨,用酒醴等,示敬其事,而州府许如故仪。然后籍其资,半附益所隶州,使增学校,其半率归国庠,犹不下万计。筑学室,具器用,丰篹食,增掌固,以备使令。凡儒官各加稍食,其纸笔铅黄视所出州,率令折入”是作者的建议,所以作者是同意这些观点的。所以③④⑤⑥的观点和做法是作者赞同的。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C.“旨在表明对贞观年间风气的称赞”说法错误。此处是对改革后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赞美。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养材”,培养人才;“道”,道理,方法,途径;“郁堙”,郁结;“扬”,发挥。(2)“凡”,总共;“岁中”,一年中;“适”,恰好,刚好;“资”,供;“补”,补益。【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中第二段中“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于古”可知,当时四海郡县兴建孔庙、行祭祀礼的行为不符合古代流传下来的礼制。从第二段中“且非孔子意也”可知,这种行为也不符合孔子的意愿。从第四段“谨按本州四县,一岁释奠物之直,缗钱十六万有奇。举天下之郡县,当千七百不啻,羁縻者不在数中。凡岁中所出,于经费过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而已,于尚学之道,无有补焉”可知,这种行为不仅铺张浪费,而且对于办学的事,没有任何补益。参考译文:大凡现在能进言的,都认为天下缺乏人才。却不知道培养人才的道理,他们志气郁结不扬,这不是自然不生出人才。也就好像不耕种的人不会感叹仓廪没有余粮,而不是土地不生产百谷。贞观中,增修学舍一千二百所,学生三千多人。当时外国上疏,请求派遣子弟入太学学习的有五国。现在的人才虽然如《诗经》“菁菁者莪”所描绘的那样层出不穷,但培育人才方式与贞观时是无法相比的。如今的学校,听不到弦歌之音,并且房屋倒塌废弃,学生也越来越少。不是学官不想振兴学校,弊病在于缺少经费不能供给办学之用。我今天不揣浅薄地提出一个建议,可以让大学立刻富起来。我有幸赶上相公您在位,所以可以畅所欲言。《礼记》中记载:“凡是学官,春天对先师孔子举行释奠礼。”这种仪式只在太学举行,而并非全国所有学校都要举行。如今全国郡县都在春秋两季二八月上旬丁日这一天在孔庙举行祭祀,这种礼和古代不相符合,况且也不是孔子本意。西汉刚刚建国,群臣都是从屠夫贩卒升为公卿,所以孝惠、高后年间,在郡国设置原庙。等到汉元帝时,韦元成凭借博学多才的儒者身份当上丞相,于是建议去除这种礼仪。子孙尚且不敢违背礼仪来祭祀他的先祖,何况效法先圣教导的后学,却首先违反吗?与其举行烦琐重复的旧的祭礼,倒不如践行教道。如今孔子的学说日益衰落,却用不合礼教的祭奠仪式来讨好孔子,这就是儒学弟子应该思虑的地方。纵观历朝历代,没有这样的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我朝武德二年,皇上下诏在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四季举行祭祀。贞观十一年,又下诏在兖州修建孔庙。到二十年许敬宗等上奏,于是让天下诸州县设置三献官,其礼和方社一样。敬宗不通儒学,不能查考典礼。开元年间,玄宗崇尚儒学,和儒臣商议,自此发布诏令,免去郡县各学校祭孔时用的牲牢,只用酒和干肉来祭祀。过了几年要确定这项命令。当时李林甫为宰相,不过问学校的事情,委托御史中丞王敬从编辑刊印。敬从不是文儒,于是将明衣牲牢等祭祀的仪式编在学令之中。这是首先失误于许敬宗,而最终缺失于李林甫,天下习以为常,很少有敢于非议的人。本州四县,一年用于祭祀的物品的价值是缗钱十六万多。以全国所有的郡县计算,大概一千七百不止,其他额外开支不计算在其中。总共一年用于这方面的经费超过四千万,刚好供三献官修饰衣裳、侍养妻子罢了,对于办学的事,没有任何补益。现在我恭谨地分条上奏:我请求将此事交付礼部长官以及太学博士,根据典章制度详细审议,废除全国各县用于祭祀的牲牢衣币。如果有学生,春秋两季依照开元时的诏令,用酒醴等来祭祀,而州府依旧的礼仪不变。然后没收这些资金,一半交给所属的州,让其增修学校,其中一半交与国庠,这个数目也不少于万计。用这些资金修筑学室,准备器用,丰富篹食,增加给掌固的人以备这方面的差遣使用。凡是儒官要增加俸禄,纸笔铅黄等文具,看他所出的州县,一概命令折合在收入之内。有了学生之后,明经们每天每人抄写书本若干页,进士们每天也校对书本若干页,这样一来,贞观年间的风气,就会明显表现出来而且没什么差别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四、(25分)1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题岳阳楼①刘仙伦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水声轩帝②钧天乐③,山色玉皇香案烟。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④。东南无此登临地,追我飘飘意欲仙。注释:①本诗写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诗人从靖康元年春避难南奔,至此已经流浪近三年。②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传说黄帝在洞庭湖演奏咸池之乐。③钧天乐:钧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神的音乐。④吟边:思绪所到之处,此处指天边。(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岳阳楼为立足点,从多角度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观,抒发了热爱自然、宠辱皆忘的愉悦心情。B.首联既点出登楼的时间,也描写了高空雁行书字的景象,与下联湖面水势相互映村。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颔联调动视觉和听觉,描绘洞庭湖的涛声和连绵的群山比喻新奇生动,为最物笼罩上一层奇幻、神秘的色彩。D.颈联景物描写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性,整个画面丰富多彩、刚柔相济,作者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寄寓在景物之中。(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4题答案】【答案】(1)A(2)大船乘风破浪从远处山岛之间驶来,晴空里一朵孤云衔着落日沉向吟边,描绘出一幅苍茫壮阔的画面。(3)①结尾点题,收束全诗,诗句最后回扣了题目“题岳阳楼”和第二句,以感情收束全诗;②与“东南地”对比,卒章显志,表达了对南宋政局的不满;③抒发感情,写诗人登岳阳楼的感受:飘飘欲仙,暂忘烦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A.“抒发了热爱自然、宠辱皆忘的愉悦心情”错误,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逸致豪情。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画面的能力。“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意思是:千帆竞渡乘风从岛外驶来,一片孤云逐日落在天边。本联写诗人湖上所见。洞庭湖是湘北水上交通要区,四通八达,无远不届,当舶舻相接,帆影交横,乘风破浪,低昂前进时,自足以点缀湖上风光。当它们舶舻相接,帆影交横,乘风破浪,低昂前进时,自足以点缀湖上风光。诗人俯视晴川,所听到的是水声,看到的是山色、大舶,最后由“俯”转到“仰”,注视着天空。用“大舶”“海风”“孤云”“落日”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苍茫壮阔的画面。【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作用和手法的能力。“东南无此登临地,追我飘飘意欲仙”意思是:东南再无这样可比的登临胜地,直使我沉醉其中飘飘欲仙。结构上,诗歌尾联表达作者对岳阳楼形胜的赞赏,收束全篇,照应了诗歌标题《题岳阳楼》和“岳阳楼上俯晴川”。结构上,本联卒章显志。“东南无此登临地”将岳阳楼与东南地形成对比,说东南再无这样可比的登临胜地,意在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不满之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情感上,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追我飘飘意欲仙”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的感受——飘飘欲仙,诗人登上岳阳楼,暂时超脱了现实,忘却了俗世的烦忧。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日削月割,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2)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杜甫《蜀相》)(3)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4)质胜文则野,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5)___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6)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题答案】【答案】①.以趋于亡②.长使英雄泪满襟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④.文胜质则史⑤.舳舻千里⑥.恍惊起而长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襟”“诞”“舳舻”“嗟”。五、(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住在城市里的菜鸟余继聪我这城里,土地已经不多,不过,很多人和布谷鸟等鸟类还是依然习惯记着农历,记着一个个节气。节气一到,便不知道从哪里走出几个农民模样的老人,扛着几把不大用得着的旧钝锄头,在宽大的柏油路边,把一星半点的残存土地锄挖出来,种上几簇辣椒、茄子、洋芋、豆子或者一蓬南瓜。这是一些丧失了土地,却依然对土地很眷恋、很怀念,依然忘记不了自己是个农民,到了一个个节气,手指和骨头里便要像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的人。如果按现今年轻人的说法,他们就是些土得掉渣的菜鸟。城市年轻人不会对泥土、庄稼和农历、节气有什么感情,看着土地的消失,他们不会有痛彻骨髓的难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但是,节气一到,乡村鸟儿们便要如期来临了。布谷鸟,每到芒种立夏前后,就要飞进城里的树上来叫,好像要把忘记了稼穑耕耘的城里人也叫到乡下去播种。一些老人,听到它们的叫声,大概还能突然想到曾经耕耘播种过的农田和时光,大概会想到被埋葬到城市的水泥下面、柏油路下面的曾经的庄稼地,想到那些早已被扔进了墙角甚至被当作垃圾扔掉了的农具,然后发出几声无奈的叹息。年轻人,对布谷鸟的叫声大多无动于衷,或者误解了这辛勤的鸟儿,总以为它是在唱一首抒情的歌,而不明白它是要催促人们赶快稼穑耕耘。还有乡村里的麻雀、八哥、云雀、戴胜鸟、黑头公公、白头公公、鸽子,也会飞进城来,落在城里的树上。我觉得它们是我的老乡,没有忘记我,感觉它们很亲切。甚至会有乌鸦,也飞进城里来,在阴雨连绵的深夜里,在隔壁的龙江公园的树林里叫。童年生活在乡下时,夜里听见乌鸦叫,我们总是心惊胆战的,常常躲在被窝里,蒙着头,瑟瑟发抖。这黑色的鸟,喜欢出没坟场,觅食腐尸,很容易叫人想到死亡,叫人感到它的身影和叫声恐怖。现在住在城里,听到乡下来的乌鸦叫,竟然也会觉得它是老乡,不再那么厌恶它,甚至觉得像见到乡亲进城来一般亲切了。其实我也是一只住在城市里的土鸟、菜鸟,生活在大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将近20年了,依然土得掉渣,每一个节气来临,手指和骨头缝里总是会如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有一种想拿起农具、光着脚板踩进泥土温柔深厚的胸窝的冲动。人家调侃我,说我是一只菜鸟。我不生气,反而很高兴。我喜欢于周末或者傍晚,踏着阳光,去有一星半点土地的柏油路边,看那些残存的土地,看几个老人握着锄头或者镰刀在那里忙碌,看他们侍弄一簇簇辣椒、茄子、豆子、韭菜、香葱,或者一株株包谷、一茎茎南瓜藤蔓。慢慢欣赏着,我心里很舒爽,很惬意。别人可能觉得很奇怪,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学者模样的中年男人,竟然呆立在路边,那么着迷地看几个土农民在侍弄土地。他们不明白,我虽然戴眼镜,着西装,像个城市的知识分子,其实心里依然浸透着浓烈的泥土气息。我总觉得,自己与这些已经不多见的农民模样的老人,离这些泥土和庄稼比较近,而离西装革履或者浓妆艳抹的城市人比较远。已经是多雨的季节,又进入了暑假,终于清闲了。乘坐公交车,很快可以到西山或者东山脚下,然后独自往上爬,静心体会那一种宁静、自然、闲适与惬意。渴望见到泥土,渴望踩上泥土,渴望见到山林,渴望见到村庄和庄稼,就是我这样的住在城市里的菜鸟骨子里的强烈愿望。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老人早早起来,爬上西山去锻炼身体,其实也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所谓新鲜空气,主要就是富含泥土气息、森林气息、庄稼气息、村庄味道的空气。老人们爬上山顶,就看见了与城市这边完全不同的风景和世界——乡村,因此心情很好。城市这边熟悉而陌生,乡村那边陌生而熟悉。很多老人站在山顶,一边活动腿脚,一边欣赏山那边的村落、人家、炊烟、田地、牛羊,他们就回忆起自己的美好童年和青年时光。有的老人站在山顶,情不自禁,拉开了嗓子,对着山那边的乡村世界,对着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小村庄“咿咿呀呀”地叫起来,吼起来,唱起来,好像要把自己的美好童年叫回来,把已经作古躺在老家后山上的老母亲、老父亲叫醒……应该说,我还不算老,不过感情却很像这些老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那一个个散卧在山窝山沟里的小村庄,就好像是我们童年躺过的一只只小摇篮,又好像我们童年曾经放牧过的一头头水牛,那么惬意、那么自然而随意地咀嚼阳光,反刍岁月。我是一只飞进城里的菜鸟,夜夜梦里的场景总是村庄。前不久的一天下午,天气突变,下了一场冰雹,我知道“雹打一条线”,一想到老家的庄稼可能遭灾,就有些心疼。后来了解到这场冰雹只落在了市里,周边县没下冰雹,禁不住高兴了好几天。我们都是一些乡村飞进城里的鸟,眷恋乡村。到老来,依然在城市里痴情地为童年的乡村唱着赞歌。17.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被别人调侃“是一只菜鸟。我不生气,反而很高兴”,这反映出“我”的宽容和豁达的个性。B.老人们站在山顶面对着远处乡村“啊咿呀呀”地吼唱,既有对美好童年的怀恋,也有对已逝父母的思念,可谓情深意切。C.“手指和骨头里便要像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揭示了庄稼人与庄稼之间的相关性,形象地写出他们对节气农事的深刻记忆和敏感反应。D.“不大用得着的旧钝锄头”“一星半点的残存土地”展现出城市中少有农作空间、人们基本远离农耕生活的现实状态,可见作者对于城市化发展持批判态度。E.文章用朴素自然又不乏文采的语言描绘了一系列饱含乡土气息的生活场景,将记叙、描写、抒情等融为一体,体现了形散而神聚的特点。18.赏析文中面横线的语句。19.如何理解“城市这边熟悉而陌生,乡村那边陌生而熟悉”这句话的含义?20.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鸟儿”这一形象?【17~20题答案】【答案】17.AD18.运用比拟、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乡间的小村庄温馨、闲适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19.久居城市的人们,尽管对环境、生活非常熟悉,但在情感上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客观上远离乡村,但在主观意识中铭记着、眷恋着乡村生活。20.①“鸟儿”是乡村的标志,总是伴随着节气与农事如期而至,可以引发城市的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回忆。②“鸟儿”是乡情、乡愁的寄托和象征,承载着久居城市的农村人对逝去的土地亲人和时光的眷恋、伤感与无奈。③各种“鸟儿”与题目中“菜鸟”一词相呼应,使文章内容连贯流畅。【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的能力。A.“反映出‘我’的宽容和豁达的个性”错误,应该是反映出作者内心对土地、乡村的眷恋之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对于城市化发展持批判态度”错误,绝对化理解。用这些语句展现出城市中少有农作空间、人们基本远离农耕生活的现实状态。故选A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根据语句内容分析,把“小村庄”比作“小摇篮”“一头头水牛”,运用比喻修辞,这些物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写出了小村庄与“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后面说“那么惬意、那么自然而随意地咀嚼阳光,反刍岁月”,写小村庄的生活像水牛“咀嚼阳光”“反刍岁月”,运用比拟修辞。且用两个“那么”,突出小村庄生活的温馨、惬意、闲适、随意等特点。就是这样的小村庄,承载着我的一些同年美好的回忆,这样温馨、惬意的生活,引发作者对家乡和过去的留恋之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说“城市这边熟悉而陌生”是因为作者和一些老人别了乡村久居城市,对城市里的环境、生活非常熟悉,但是在心理、情感上却难以认同、接受、融入城市生活,每到节气总是想起土地,想乡村,老人会“扛着几把不大用得着的旧钝锄头,在宽大的柏油路边,把一星半点的残存土地锄挖出来,种上几簇辣椒、茄子、洋芋、豆子或者一蓬南瓜”,被年轻人说成是“土得掉渣的菜鸟”。“我”也感觉自己“离这些泥土和庄稼比较近,而离西装革履或者浓妆艳抹的城市人比较远”。而说“乡村那边陌生而熟悉”是因为他们离开乡村很久,对现在的乡村已经很陌生,但是看到“村落、人家、炊烟、田地、牛羊”,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青年,也就是说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是在乡村的环境中度过的,在主观意识中始终眷念着农村生活,对乡村的感觉是熟悉的。但是因为长时间远离乡村,现在的乡村生活已经和自己记忆中的乡村不完全相同,对现在的乡村世界有了陌生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根据文中“节气一到,乡村鸟儿们便要如期来临了。布谷鸟,每到芒种立夏前后,就要飞进城里的树上来叫,好像要把忘记了稼穑耕耘的城里人也叫到乡下去播种”“一些老人,听到它们的叫声,大概还能突然想到曾经耕耘播种过的农田和时光……想到那些早已被扔进了墙角甚至被当作垃圾扔掉了的农具”可知,“鸟儿”是乡村的标志,伴随着节气与农事如期而至,好像要把忘记了稼穑耕耘的城里人也叫到乡下去播种。能突然想到曾经耕耘播种过的农田和时光,可以引发人们对以往乡村生活的一些美好回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根据文中“还有乡村里的麻雀、八哥、云雀、戴胜鸟、黑头公公、白头公公、鸽子,也会飞进城来,落在城里的树上。我觉得它们是我的老乡,没有忘记我,感觉它们很亲切”“甚至会有乌鸦,也飞进城里来,在阴雨连绵的深夜里,在隔壁的龙江公园的树林里叫。童年生活在乡下时,夜里听见乌鸦叫,我们总是心惊胆战的……现在住在城里,听到乡下来的乌鸦叫,竟然也会觉得它是老乡,不再那么厌恶它,甚至觉得像见到乡亲进城来一般亲切了”可知,“鸟儿”是乡情的寄托,承载着久居城市的农村人对家乡的痴情赞美以及对父老乡亲的深情眷恋。文本标题为“住在城市里的菜鸟”,文中内容出现各种“鸟儿”与题目中“菜鸟”相呼应。根据文中“渴望见到泥土,渴望踩上泥土,渴望见到山林,渴望见到村庄和庄稼,就是我这样的住在城市里的菜鸟骨子里的强烈愿望”“我是一只飞进城里的菜鸟,夜夜梦里的场景总是村庄”“我们都是一些乡村飞进城里的鸟,眷恋乡村。到老来,依然在城市里痴情地为童年的乡村唱着赞歌”可知,作为城市里“菜鸟”的“我”,骨子里强烈地渴望见到并眷恋着乡村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蕴含着人们对逝去的土地、亲人和时光的痛彻心扉、无可奈何和深切怀念,可见鸟儿是乡愁的象征。六、(12分)2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用来实现大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当人类思考时,________________。人类进行不同的思考活动时,激活的神经元也不同。而脑机接口技术便可以靠直接提取大脑中的这些神经信号来控制外部设备。当下,脑机接口技术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大类。侵入式脑机接口是指在大脑中植入电极或芯片。人的大脑中有上千亿个神经元,通过植入电极,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这种方式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损伤,________________,也会给大脑带来感染的风险。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是指头戴式的脑电帽,它主要是使用脑电帽上的电极从头皮上采集脑电信号。这种方式可以在头皮上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主要缺点是不够精准。A.①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电流会逐渐变微小②植入的电极不但会损伤大脑神经元B.①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会产生微小的电流②电极的植入不但会损伤大脑神经元C.①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电流变得不再微小②不但大脑神经元会受到植入电极的损伤D.①大脑皮层能够让神经元产生微小的电流②大脑神经元不但会受到植入电极的损伤【2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后文“人类进行不同的思考活动时,激活的神经元也不同”可知,人类思考时是神经元在起作用,并且文段并没有说到电流的变化,所以第一处应为“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会产生微小的电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第二处,根据“这种方式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损伤”可知,“这种方式”指的是植入电极这种方式。通过后文“也会给大脑带来感染的风险”可知,“会”的主语是电极的植入这种方式,所以第二处应为“电极的植入不但会损伤大脑神经元”。故选B。22.阅读下面两段对贾宝玉的评价,从人物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分析两个方面写一段评价性文字。要求:人物形象分析全面,不少于50字。(1)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2)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22题答案】【答案】第一段是侧面描写,以王夫人的口吻写宝玉,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宝玉的顽劣;第二段是正面描写,是模拟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写的,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突出宝玉叛逆的性格,表现他厌弃功名、桀骜不驯的性格,这是宝玉的本质特点,用的是寓褒于贬的手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两段关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描写,其中第一段是王夫人口中的宝玉,是以母亲的口吻向林黛玉介绍宝玉,“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突出其顽劣。这种写法明显带有欲扬先抑的效果,写法上属于侧面描写。第二段出自《红楼梦》《西江月·批宝玉二首》中的一首,从文字内容看,这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社会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贾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所以说词中句句都是反话。“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体现其对功名的厌弃,“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体现其桀骜不驯的叛逆性格。从写法看,本词是对宝玉的正面描写,用的是寓褒于贬的手法。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021年3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建议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增添一个“更团结”,四个词在一起的呈现形式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发表演讲,指出面对各种逆流险滩,各国必须握稳舵盘、把准航向,同乘一条船,共同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回望历史,从个人、家庭,到民族、家国,都难免遭遇“逆流险滩”,但是人们对“美好彼岸”的期盼从未磨灭。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行动创造美好的明天?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身边的事例,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主题鲜明,⑧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800字。【23题答案】【答案】例文:你我共携手,同心向未来“一起向未来!”说出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说出了人类对于美好明天的憧憬,说出了中国愿与世界携手同心,奔赴未来的坚定信念。一起来,前路伊阻,坎坷荆棘,携手才能共进。“一起”不应只局限在奥运会。中国有句俗话,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正是“一起”的意义所在。2020年的抗疫胜利,2021年的抗洪胜利,都是我们携手同心的结果。纵观当下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全球性问题:温室效应、洪灾频发、地震连连等。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灾难坎坷,我们必须携手,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一起”所表达的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间接指明了我们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唯有我们一起携手才能共向未来。向未来,有所希冀,向阳生长,才能迎接明天。“向未来”是什么?一个简单动作吗?我觉得不止于此,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论未来美好与否,我们都要坚定地向着未来而去。同时,它也传递了执着的信心和希望。历数往届残奥会的运动员们身上所闪耀的,也正是向阳生长、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龙猫》里有句台词,“我们大笑着,可怕的东西它就自己跑掉了”。面对未知的未来,世界会并肩同行,心向未来。遇见困难也好,遭遇险阻也罢,我们都应怀着希望和信心向未来走去。一起向未来,必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自从新时代领路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后,中国人民就一直用行动向世界表明着中国态度。“一起向未来”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谁也阻挡不住的时代大潮,近年的新冠疫情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秉持着“一起向未来”的信念,为周边各国送去援助,同时各国的暖心物资以及相互帮助,才有了疫情的缓和。同学们,“一起向未来”不是一句空落落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践行的持续努力。如今,我们应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与世界同呼吸,与时代共脉搏,一起向未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奥林匹克格言增加了“更团结”这一内容,引发我们思考。1913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更快、更高、更强”写入《奥林匹克宪章》,自此奥林匹克格言就一直没有改变过。108年来,该格言已根深蒂固。而如今这则一个多世纪未变格言有了“更新”,更新的背后一定有其背景,更换有更换的现实意义。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不是要拼个你死我活,大家积极参与,强身健体,锤炼意志,才是最好的目的。更新后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四个方面各有侧重,前三个方面是单一的,最后一个“更团结”是综合的,不论哪个运动项目,都需要团结精神。当然,“更团结”绝不仅仅指体育运动,可以由运动会内延展到运动会外来思考。因此,材料二中面对当今的自然灾害、疫情等“逆流险滩”,习总书记才会指出我们唯有“同乘一条船”,才能“一起向未来”。“回望历史,从个人、家庭,到民族、家国,都难免遭遇‘逆流险滩’,但是人们对‘美好彼岸’的期盼从未磨灭。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行动创造美好的明天”要求考生结合当下,从个人、家庭到民族、家国来谈“一起向未来”。写作时,可由奥林匹克格言引发对于团结的思考,并进一步分析当下世界格局,呼吁各方放下成见,本着包容、互惠的原则处理问题,用“更团结”的理念建设“地球村”,只有这样才是人类的福祉,地球才有未来。立意:1.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2.同舟共济,守望相助。3.困难不可怕,携手共摧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1:22:03 页数:20
价格:¥5 大小:63.2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