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云南省德宏州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德宏州2022届高三年级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人爱写诗赠人,来中国留学的学者也常用汉语写诗,中国古人走出国门,也愿意用诗抒发情感,记录所见所闻。总而言之,在中国,写诗的传统自古而盛。自先秦开始,古代中国就有“诗言志,歌永言”的说法,意为诗是用来表达作者的内心志意,而唱歌则是为了拉长这些语言,使得情感能够充分展现。直到现代,仍被朱自清称为“开山的纲领”。可见,中国古人写诗,唱歌,正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所想。《论语》中曾经记载孔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说明此时很多人已经将读诗视作某种标准。结合孔子曾经编纂《诗经》的经历,以及其“尽善尽美”的论述不难发现,这种标准既是关乎某人“君子”与否的道德标准,亦是审美标准。《论语》中还指出了诗“兴观群怨”的作用,既能让写的人、吟唱的人感发自己的内心志意,其他人亦能通过观看,听取一地的诗歌体味这里的风俗(《论语》中有“郑声淫,佞人殆”的说法)。人们在一同吟诗的过程中,可以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待到诗歌广为流传之后,采诗官便可以把这里人们的想法收集起来,报得天子,此为“怨刺上政”。而统治者则通过诗来对百姓进行教化,所谓“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正是此意。可见,这时的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是人对自己所见所想的记录和表达,也是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互动。而曾经被统治者处以酷刑的司马迁则认为,作诗文者“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知来者”,其在评价屈原之《离骚》时也说“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时的诗、文,已经表现出了作者对自己内心的探索。至于魏文帝曹丕,在其表达自己治世思想的文集《典论》中专作《论文》一篇,将诗文提升到了“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诚然如曹丕所说年寿总有终结,荣乐随之而止,唯有一人之诗文,方能使其名于后世。这一观点放在曹家三父子身上似乎无比恰当,不论小说如何演绎,但凡懂点诗的人,都能体会到曹操的耿介多气,亦能体会到曹植的飘逸多才。两晋时期的陆机,在《文赋》中提出“停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认为文学创作其实是基于人对物象的感知,也基于作者本身的才学修养。至于南朝的刘勰,则将人置于“天地之心”的位置,认为人是自然思考的器官,既然有心便有思考,既然有思考便有文,这是“自然之道”。至此,中国古代关于诗文如何生发的理论几近成熟。细看不难发现,古人写诗写文,基于所见所闻,通过有韵律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希望通过这种带有音韵,形式美感的艺术形式记录、反映外界,并唤起更多人的共情。清代赵翼曾有“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句,并非唱衰,实则表明了当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时,会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强大的刺激。可见用诗文来反映社会现实是中国古人的传统,这一点在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中亦有体现。时至今日,国人亦应发挥这种传统,用文字书写,记录时代。(选自袁新雨《中国的写诗传统》,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写诗的传统自古而盛。不仅中国古人走出国门,愿意用诗抒发记录所闻,而且来中国留学的学者也常用汉语写诗。B.《论语》中认为,他人通过观看,听取一地的诗歌,可以体味这里的风俗。在诗歌广为流传之后,采诗官便可能报得天子。C.屈原的《离骚》表现出了作者对自己内心的探索,是对自己所见所想的记录和表达,表现出了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互动。D.先秦时代,“诗言志,歌永言”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内心志意,充分展现情感,抒发作者自己内心所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文围绕中国古人写诗的目的和作用,用大量的事例,从正面做了论证。B.文章第四段引用《论语》中的语句,旨在阐明古人写诗,唱歌有“兴观群怨”的作用。C.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能体现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会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强大的刺激。D.全文采用总分的结构,从先秦到清,分别论述了四个时期写诗的特点,并在最后提出用文字书写,记录时代的希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说明此时很多人已经将读诗视作某人“君子”与否的道德标准。B.古人基于所见所闻,通过有韵律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艺术形式记录、反映外界,唤起更多人的共情。这说明中国古代关于诗文如何生发的理论接近成熟。C.司马迁认为,屈原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离骚》是屈原对自己内心痛苦的记录和表达。D.曹丕认为,只有一个人的诗文,才能使他名传后世。这一观点在曹家三父子身上都比较恰当。(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20世纪以来,“细菌”“病毒”概念在中国社会广为传播,不仅带来医疗卫生、生态环境观念的新变革,有效促进了国人现代卫生防疫知识和观念的生成,还引发了伦理道德、哲学等众多领域的新课题和新思考,其中暴露出的时人对科学、人与自然关系的某些认知局限,值得深入探讨。近代国人对细菌的传染性和危害性的认识较为片面,不时有人在报刊上著文称细菌是“一种可惊可惧之物”。体现出一种错误的消杀观念,即把细菌统统当做病原菌,一听说有细菌,就以为有杀菌之必要。实则清洁卫生并不完全等同于灭菌,想把全部细菌都灭绝,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实际上,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一些科学家便屡屡向国人澄清,细菌并非人类对立之敌,很多细菌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不仅无害、反而有益,世界物质的新陈代谢大半都是细菌作用的结果。1931年,《大众医刊》的编辑主任董道蕴在阐释“细菌”概念时便郑重提示,“我们要和细菌共存共荣”,不可以最进步的、支配万物的人类自居,应意识到人类不过是大自然中“小小的一个生物,和细菌相同,不过来尽一个生物的责任”。1946年,高士其在其科普名著《菌儿自传》一书中亦强调人类不可藐视细菌的作用,“世界是集体经营的世界!不是上帝或任何独裁者所能一手包办的!地球的繁荣是靠着我们全体生物界的努力!我们无贵无贱的都要共同合作”。就病毒而言,民国时人对于它的了解十分有限,很多病毒性传染病都还缺乏特效疗法和药物,只能憧憬未来相关研究发展起来。其实迄今为止,人类面对不断变异和进化的各种病毒,也只能在不断的挑战和应战中成长。诚如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一书中深刻指出的,人类宿主和病原体之间经过长期互相调适后,“会产生一种能让双方共容共存的相互适应模式”,而“技术和知识,尽管深刻改变了人类的大部分疫病经历,但就本质上看,仍然没有也从来不会,把人类从它自始至终所处的生态龛中解脱出来”,此种认识,无疑值得我们深思。清末民国时期,“细菌”和“病毒”的概念与知识传播,在推动卫生防疫观念现代变革的同时,还一度参与助推了中西医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引发了对中西医之间关系的思考与讨论。曾出版《微生物》一书的西医代表余云岫在1929年提出著名的废止中医案,这绝非偶然。余氏强调中医一日不除,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完全对立起来,显然有失偏颇。事实上,恰恰是因为西医无法有效治疗一切传染性疾疫,给身处弱势地位的民国中医留下了发展空间。皮国立2019年的新著《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就揭示出近代中医对西方细菌论经历了从排拒、吸收到汇通的独特发展之路,也从另一个视角证明了传统中医的生命活力所在。中医蕴含“天人通合”的哲学思想,中药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突出能力,都属于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在此次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集中体现。(摘编自黄兴涛陈鹏《“细菌”“病毒”概念的传播与中国现代卫生防疫观念的兴起》)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把细菌统统当做病原菌,一听说有细菌,就以为有杀菌之必要。这种观点暴露出时人对科学、人与自然关系的某些认知局限。B.“我们要和细菌共存共荣”,“世界是集体经营的世界!地球的繁荣是靠着我们全体生物界的努力!”这两句话都可以表明细菌并非人类对立之敌。C.面对不断变异和进化的各种病毒,人类也只能在不断的挑战和应战中成长,不可能从它所处的生态系统中解脱出来。D.皮国立的新著《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在推动卫生防疫观念现代变革的同时,还参与助推了中西医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中医蕴含“天人通合”的哲学思想,中药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突出能力,所以在当前疫情背景下,中医对治疗传染性疾疫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B.虽然“细菌”“病毒”概念在中国社会广为传播,带来医疗卫生、生态环境观念的新变革,但是其中暴露出的时人对科学、人与自然关系的某些认知局限,值得深入探讨。C.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对病毒和细菌的认知程度进行了介绍,说明它们并不相同。D.因为有的传染病无法用西医治疗,所以民国年间中医没有被废止。这引发了我们对中西医之间关系的思考。6.我们对待细菌病毒的观念不断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火焙鱼刘向阳画岭之夜,漆黑如墨。微弱灯影摇曳,倏地,风拂灯灭,几条黑影闯进屋里,拳脚雨点般落下,把她逼近墙角。你们是谁?柳晓东在哪儿?卖鱼没回来。夜里也卖鱼?他到底在哪儿,快说!不晓得……来人不耐烦了,把她往死里打,她双手护头,咬牙挺住,瘦小的身子缩成一团,始终不曾求饶。来人打累了,屋里屋外翻遍,找不到人,骂骂咧咧地走了。大约过了半小时,柳晓东从秘密联络点回来,点亮油灯,看见她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赶紧扶起来。娘啊,是我连累了你。她苏醒后,抓住晓东的手颤巍巍道,娘不怕,只要你活着。她躺在晓东怀里,凝视着土墙茅屋外的沉沉夜空,盼等天亮……每次想到这里,她内心就充满了惆怅。那是他们母子俩最后一次紧紧相拥,咋就没感到异样呢?咋就忘了给晓东捎上几条火焙鱼呢?奶奶,您要吃火焙鱼,怎么不动筷啊?我用刁子鱼腌的,熏了两天两夜,佐以辣椒生姜烹炒,味道好极了,您尝尝吧。她是我奶奶,这会儿盯着桌上的火焙鱼发愣。我牙不好,嚼不烂。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挤出一丝笑,望着那盘菜,泪花闪烁。我知道奶奶又想她儿子,也就是我父亲柳晓东了。几个人高马大的汉子轮流打我、踢我,逼我说出晓东的去向,说晓东是共产党,还是个头儿,要绝根灭种……奶奶每忆此事,就会仰起头,目光炯炯:共产党的根绝得了?咱画岭起始就晓东一个党员,后来发展到十多人,影响带动周边村子,一呼百应闹革命。唉,晓东这孩子,出去就不回来,忘了娘,忘了妻,忘了儿……我父亲那晚免遭毒手,次日凌晨荡一叶“划子”与同志们碰头,徒步数县,翻山越岭寻部队,终于找到了队伍。父亲参加过大小无数次战斗,作战英勇,为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我没见过父亲,家里没有他的相片,不知他长什么模样。奶奶说他英俊威武,会做火焙鱼,我娘就是爱吃火焙鱼才嫁给他的。母亲听了脸红,又抹泪。我家在水府庙水库边上,靠水吃水,一家人除了种菜,就是把我捕的鱼虾挑到街上贩卖。鳜鱼、银鱼、刁子鱼适宜腌制,晒干水分,用茶壳谷壳烟熏火烤制作火焙鱼,吃起来酥里带软,韧中带香,让人回味无穷。我结婚成家,守着水库,织网晒鱼搞网箱,出没风波里。儿子呱呱坠地,上学读书。守寡多年的母亲因病离开了我们,遵母亲遗愿,葬于南山之阳,与奶奶共枕长眠。我从事网箱养殖,尝到了甜头,过起了令人羡慕的小康生活。儿子却当起了说客:碧水变臭了,水质恶化了,网箱搞不得,必须拆。我有些想不通,觉得儿子在打我的脸。一辈子与水打交道,忽然要上岸,靠什么生活?儿子说得头头是道,我爷爷那些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绝不能毁在环境污染上。兔崽子,你爷爷我都没见过,你晓得什么?话到嘴边,又咽回肚里。想想啊,儿子的话是对的,我老糊涂了。水府游客逐渐增多,我依山傍水开了家农家乐,招牌大旗上火焙鱼三字金光闪亮!下了水府大桥,走一段水泥硬化路,就是我的农家乐。湖岸青山叠翠,游廊隐隐,彩旗招展。有一处码头,泊着一条仿制“划子”,儿子正给游客解说:当年我爷爷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火焙鱼”为线索,将奶奶、父亲、我和儿子这几个人物串联起来,展现了在时代变换中,面临家国的抉择和取舍时普通革命者的家国情怀。B.文中奶奶被打的情节,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既可以看出奶奶对父亲沉甸甸的爱,又体现了她坚韧不屈的性格。C.小说开篇“画岭之夜,漆黑如墨”,运用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又暗示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环境。D.小说从“我”的角度叙述,增加了故事真实性,缩短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思想情感的传递。8.文中的“晓东”具有哪些特点,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9.小说时空跨度大,行文简洁,语言隽永,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蒋俨,常州义兴人。贞观中,为右屯卫兵曹参军。太宗将征辽东募使高丽者众皆畏惮俨谓人曰主上雄略华夷畏威高丽小蕃岂敢图其使者。纵其凌虐,亦是吾死所也。”遂出请行。及至高丽,为莫离支所囚,置于窟室中,胁以兵刃,终不屈挠。会高丽败,乃得归。太宗奇之,拜朝散大夫。再迁幽州司马。以善政为巡察使刘祥道所荐,擢为会州刺史。再迁殿中少监,数陈时政病利,高宗每优纳之。再转蒲州刺史。蒲州户口殷剧,前后刺史,多不称职。俨下车未几,令行禁止,称为良牧。永淳元年,拜太仆卿;以父名卿,固辞,乃除太子右卫副率。时征隐士田游岩为太子冼马,在宫竟无匡辅。俨乃贻书以责之曰:“足下负巢、由之峻节,傲唐、虞之圣主。养烟霞之逸气,守林壑之遁情,有年载矣!故能声出区宇,名流海内。主上屈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将以辅导储贰,渐染芝兰耳。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拾遗补阙,臣子恒务。仆以不才,犹参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采掇。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演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想为不达,谨书起予。”游岩竟不能答。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文集五卷。中宗立,以旧恩赠礼部尚书。(节选自《旧唐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将征辽东/募使高丽者/众皆畏惮/俨谓人曰/主上雄略/华夷畏威高丽/小蕃岂敢图其使者/B.太宗将征辽东/募使高丽者/众皆畏惮/俨谓人曰/主上雄略华夷畏威/高丽小蕃岂敢图其使者/C.太宗将征辽东/募使高丽者/众皆畏惮/俨谓人曰/主上雄略/华夷畏威/高丽小蕃/岂敢图其使者D.太宗将征辽东/募使高丽者众/皆畏惮/俨谓人曰/主上雄略/华夷畏威高丽小蕃/岂敢图其使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唐太宗年号。属于古代纪年法中的年号纪年法。除此之外,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B.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升降的词还有很多。比如表提升官职的词有升、擢、拔、迁等;表降低官职的词有贬、谪、左除、左迁等。C.储贰,即太子,又可称为储副、储嗣、储君。我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立长”。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下车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俨出使到了高丽,被莫离支囚禁后,安置在窟室中。莫离支用兵刃来威胁他,但他始终不屈服。B.巡察使刘祥道因蒋俨善于处理政务推荐了他,蒋俨被提拔担任会州刺史。蒋俨任职期间多次陈述意见,高宗都采纳了。C.蒲州人口众多事务繁忙,前后上任的刺史,大多不称职。后来蒋俨担任蒲州刺史,才能出众。到任不久便令行禁止,被称赞为优秀的州牧。D.蒋俨认为担任太子冼马的田游岩在辅佐太子时不发一言,没有尽到一个臣子的义务,便写信责问他,田游岩最终不能回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1)再迁殿中少监,数陈时政病利,高宗每优纳之。(2)主上屈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闭门陆游寂寂云山千万重,闭门不忍叹涂穷。高秋酒熟雪浮瓮,中夜剑归雷吼空。近报犬羊逃漠北,岂无貔虎定关中。君王犹记孤忠在,安得英豪共此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云雾笼罩,群山万重,四周一片寂静,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压抑的情感基调。B.颔联“中夜剑归雷吼空”和秋瑾的“夜夜龙泉壁上鸣”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C.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描绘了“犬羊”逃至漠北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听闻捷报后的喜悦之情。D.尾联作者以问句作结,表达了自己长期被闲置不用的苦闷和建功立业的渴望。15.最后两联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不畏生死、誓将舍身报国的精神留于史册、传扬于后世的千古名句是:“?。”(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种感受,这两句是:“,。”(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的根本原因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茶文化原本只是属于贵族阶层的小众文化,但到了宋代,读书人对于茶道的开拓和发展,从客观上了限制茶文化发展的物质制约,()。文化本身是没有雅或者俗的属性的,书生渴急了的时候也没工夫地研究茶文化。而地里的农夫在焦渴之余借助一杯浓茶来生津止渴,你也不能保证他在那一刻没有精神层面难得的升华。如此,雅与俗,贵族与平民,在茶文化的概念上达成了一种的和谐,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大雅即大俗,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流传在少数人手中,以高雅为壁垒,限制人们的参与,那么它只能是少数人的,甚至不能够称之为一种文化。同时,如果只追求受众的接受,一味的媚俗,又难免失之寡淡。宋代士人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为茶文化打开了民间认同的大门的同时,又保留了茶道的高雅艺术,真正促使茶文化从庙堂之高,走到了江湖之远,实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祛除慢条斯理各取所需津津有味B.驱除修身养性各得其所津津有味C.祛除慢条斯理各取所需自得其乐D.驱除修身养性各得其所自得其乐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宋代士人对于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茶文化在打开了民间认同的大门的同时,又保留了茶道的高雅艺术B.宋代士人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保留了茶道的高雅艺术的同时,又为茶文化打开了民间认同的大门C.宋代士人对于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保留了茶道的高雅艺术,又打开了民间认同的大门D.宋代士人对于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保留了茶道的高雅艺术的同时,又为茶文化打开了民间认同的大门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使其成为一种有着民族特色的大众文化,逐渐走入民间,推动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B.使其逐渐走入民间,成为一种有着民族特色的大众文化,推动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C.使其逐渐走入民间,推动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成为一种有着民族特色的大众文化。D.推动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使其逐渐走入民间,成为一种有着民族特色的大众文化。(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1题。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晚上好!烦劳诸位深夜在机场等候,我终于回家了。经过1000多天的煎熬,我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异国他乡的漫长等待充满了挣扎和煎熬,但当我走下舷梯,双脚落地的那一刻,家乡的温度让我心潮澎湃,难以言表。祖国,我回来了!①,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所有关注和关心我的人。我也感谢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相关部门对我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他们坚定地维护了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的正当权益。回首三年,我更加明白个人命运、企业命运和国家命运是十指相连的。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②,人民才能幸福安康。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以祖国为傲;作为一名奋斗的华为人,我以华为为傲!艰难方显勇毅,③。所有的挫折与困难、感激与感动,坚守与担当,都将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拼搏的勇气。我们坚决拥护党中央,忠于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事业,在政府的管理规则下,努力发展好企业,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国庆即将来临,提前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我想说,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以“信念”为话题再续写三句话。(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孔子的弟子曾子承老师之思想,对读书人提出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大学》中说“古之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围炉夜话》云:“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青少年当“粗粝能甘”,但行前路,发扬“无我”精神,无问西东。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修身与担当”为主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德宏州2022届高三年级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A项原文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C项屈原的《离骚》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内心的探索,而不是表现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互动;D项中国古人写诗,唱歌,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所想。)2.C(原文说的是“可见用诗文来反映社会现实是中国古人的传统,这一点在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中亦有体现。”)3.A(结合孔子曾经编纂《诗经》的经历,以及其“尽善尽美”的论述,才能推出,这种标准是关乎某人“君子”与否的道德标准。)4.D(2019年皮国立的新著《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揭示出近代中医对西方细菌论经历了从排拒、吸收到汇通的独特发展之路,用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中医的生命活力所在,跟中西医之间的紧张对立没有关系。)5.D(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B项原文不是转折关系;C项,对二者的介绍不是为了表明人们对“细菌”和“病毒”的了解程度不同。)6.①报刊宣传。有人在报刊上著文称细菌是“一种可惊可惧之物”。(2分)②科学家在杂志和著作中的澄清。董道蕴在《大众医刊》中提示,“我们要和细菌共存共荣”。高士其在《菌儿自传》中亦强调人类不可藐视细菌的作用。(2分)③面对变异和进化的各种病毒,人类在不断的挑战和应战中成长。威廉·麦克尼尔认为,人类宿主和病原体之间经过长期互相调适后,“会产生一种能让双方共容共存的相互适应模式”。(2分)7.A(以“火焙鱼”为线索,串联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8.①人物形象。晓东是画岭的一名普通渔民,是当地第一名共产党员,他以渔民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外在形象2分)他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人,敢于和敌人做英勇的斗争,敢于牺牲,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内在形象2分)②艺术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文中的“父亲参加过大小无数次战斗,作战英勇,为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是正面描写,塑造了父亲为国尽忠的形象。作者也运用大量的笔墨,从奶奶、儿子等角度,从侧面描写出父亲高大的形象。(2分)(从虚实结合,烘托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9.①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的革命家庭的故事,塑造了深明大义的奶奶、英勇牺牲的父亲、与时俱进的儿子等形象。(2分)②讴歌了共产党人不屈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2分)③表达了新时期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之情,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0.C 11.D(下车是上任的意思。)12.B(根据原文“擢为会州刺史。再迁殿中少监,数陈时政病利,高宗每优纳之”可知,“多次陈述意见,高宗都采纳了”是其担任殿中少监时。)13.(1)(蒋俨)在两次升迁后担任殿中少监,数次陈述时政中的弊病与优势,高宗每次都优先采纳他的意见。(再迁、病利、优纳各1分,句意通顺2分)(2)主上不惜委屈自己万乘之尊的身份,给先生以三顾茅庐般的荣耀,用对待商山贵客的礼节来礼遇你,用不同于一般臣子的礼节来对待你。(屈、遇、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蒋俨,常州义兴人。贞观年间,担任右屯卫兵曹参军。太宗将征讨辽东,招募出使高丽的人,众人都畏惧忌惮。蒋俨对别人说:“皇上雄才大略,中国和四周的小国畏惧皇上的威严,高丽小国,怎么敢对付大国出使的人。即使它侵凌(我),我也死得其所。”于是站出来请求出行。等(蒋俨)到了高丽,被莫离支囚禁,安置在窟室中,(莫离支)用兵刃来威胁他,他始终不屈服。恰逢高丽失败,才得以归来。太宗觉得他是奇才,授予他朝散大夫的官职。两次升迁后担任幽州司马。因为善于处理政务被巡察使刘祥道推荐,提拔担任会州刺史。两次升迁后担任殿中少监,数次陈述时政中的弊病与优势,高宗每次都优先采纳他的意见。又转任蒲州刺史。蒲州人口众多事务繁忙,前后上任的刺史,大多不称职。蒋俨到任不久,令行禁止,被称赞为优秀的州牧。永淳元年,被授予太仆卿;因为父亲名叫卿,坚决推辞,于是担任太子右卫副率。当时(朝廷)征召隐士田游岩担任太子冼马,在宫中竟然没有辅佐(太子)。蒋俨于是送封信来责备他说:“足下胸怀巢父、许由那样高峻的情操,傲视唐尧、虞舜那样圣明的君主,修养如烟似霞般的高逸之气,坚守隐居山林的逸世之情,已经有很多年了,所以才能够名流天下,声传海内。主上不惜委屈自己万乘之尊的身份,给先生以三顾茅庐般的荣耀,用对待商山贵客的礼节来礼遇你,用不同于一般臣子的礼节来对待你,想让你来辅佐太子,让太子逐渐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皇太子年龄正当盛年,但圣道还未能完全周备,及时指出缺点而弥补不足,这是做臣子应尽的职责。我才疏学浅,尚且参与朝廷政事,确实因为自己一向没有什么德望,官职低下,人微言轻,提出的建议不能够使太子采纳。足下身受调护太子的重任,处在可以尽情发表意见的大好时机,但是却唯唯诺诺,不置可否,无所事事,虚度岁月。假如足下当初不受征召而食朝廷的俸禄,我又怎么敢说这些话呢?主上荣宠足下,及于亲属,而足下将用什么来报答主上,尽自己的责任呢?想想您不通晓,所以恭谨地写封信送给您。”田游岩最终不能回答。不久,蒋俨担任检校太常卿。文明年间,封为义兴县子爵,历任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因为年老退休。垂拱三年,在家中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有文集五卷。中宗登基,因为旧时的恩情追赠礼部尚书。14.C(颈联使用的是借喻的手法。)15.①借喻。“犬羊”“貔虎”分别喻指敌人和南宋勇猛的将士,形象生动地写出敌人的狼狈,南宋将士的勇猛,表达了诗人对敌人必亡,南宋必胜的信心。(2分)②对比。颈联前句写敌人败逃漠北,后句写南宋将士平定关中,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抗金胜利的信念与决心。(2分)③反问。“岂无”与“安得”两句运用了反问,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与天下英雄豪杰共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情感。(2分)16.(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空1分)17.C(“祛除”指除去疾病或疑惧、邪恶等,用于抽象的对象。“驱除”指赶走、除掉,用于具体的对象。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修身养性:指修养身心,涵养性情。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自得其乐:自己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说得很尽兴。)18.D(A项中途易辙,导致句子前后主语不一致,故排除。B项成分残缺,“茶文化”前面缺少介词“对于”,故排除。C项成分残缺,缺表并列关系的介词“既”,故排除。)19.B(根据逻辑关系可知,应先走入民间,然后才能成为大众文化,进而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20.①感谢伟大的祖国和人民(2分)②企业才能稳健发展(2分)③磨砺始得玉成(2分)21.示例:如果信念有图案,那一定是镰刀和锤头;如果信念有旋律,那一定是《义勇军进行曲》;如果信念有归宿,那一定是华夏(每仿写出一句给1分,三句之间有内在逻辑关系给2分)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结构严谨的划分为一等;内容较为充实,结构较为完整划分为二等;中心基本明确,感情基本真实,内容单薄划分为三等;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划分为四等。一等20-17分二等16-12分三等11-7分四等6-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当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例子较好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有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有创意较有创意略有创意个别地方有新意语文试卷·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1:23:23 页数:12
价格:¥5 大小:76.0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