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黔东南州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共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考生自己留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推广B.统一趋势日益增强C.商鞅变法的推动D.各诸侯国兴修水利【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越,因此A正确;BCD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A。2.西汉桓宽在《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这样描述官营手工作坊生产的漆器:“一杯棬(漆器做的杯子)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这表明官营手工业A.生产不计成本B.产品不入市场C.官府垄断生产D.质量管理严格【答案】A【解析】【详解】汉代官营手工业做一个杯子要用上百人的劳动力,做一个屏风要耗费上万人的劳动力,说明在生产中不计成本,耗费巨大,故选A;材料主要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n本的现象,没有涉及产品是否投入市场,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府垄断生产和质量管理严格的情况,排除CD。故选A。3.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为A.“市”受到严格的空间和时间限制B.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C.“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D.交子成为商业活动通用的货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所以C正确;A项不符合“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且宋朝时“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所以A错误;“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说法错误,“不再”一词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所以B错误;两宋时期出现“交子”,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这与材料“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无关,所以D错误。4.明初官府打击豪富,强迫他们迁出本地。明太祖时先将14万户富豪迁徙凤阳,又将富户5300户赶至南京,使得大地主的数量受到限制。这些举措A.有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使土地兼并现象消失【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政府将大量富豪进行迁移,使他们远离故土,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势力,减少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限制大地主的数量是有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已经南移完成,排除C项;这些举措不可能使土地兼并现象消失,排除D项。故选A项。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材料意在强调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B.企业家资助早期航海活动C.航海家的贡献并不重要D.早期航海家多数是企业家【答案】A\n【解析】【详解】该历史学家之所以认为拥有资本的企业家比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还重要,是因为拥有资本的企业家能够为新航路探险提供物质基础,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故选A;资助早期航海活动的是葡、西王室,排除B;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早期的航海家并不是企业家,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6.1609年,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发表《论海上自由》,主张“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当时,对这一理论认同度最高的国家是A.葡萄牙B.英国C.西班牙D.荷兰【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论海上自由》主张通过海洋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活动,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荷兰获得海上霸权,这最符合荷兰海外殖民扩张的要求,故选D;葡萄牙、英国、西班牙没有海上霸权优势,不是对海上自由理论认同度最高的国家,排除ABC。【点睛】7.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西方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它们变成了经济附庸。这场殖民热潮出现主要是由于A.环球航线的开辟B.西方垄断组织形成C.工业革命的推动D.英国加速海外殖民【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高了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西方列强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活动,故选C;16世纪环球航线已经开辟,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排除B;殖民热潮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8.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n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可以看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专业性的期刊大量出现,反映出专业性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正是适应第二次工革命的需要而出现的,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专业性的科学理论,没有体现大众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生活的改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期刊,而不是科学院,排除C。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B.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说明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正确;A中独立富强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B不符合题意,排除;D中的“取代”表述绝对,排除。10.1937年,贵州全省工厂仅有55家,1938年60家,1940年为76家,1943年增长为154家,1945年则只有57家。这现象A.主要得益于贵州本上工业的长期积累B.是国内政局影响的结果C.是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D.是长期内战的连锁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1937一1945年是抗战期间,抗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由东部内迁,抗战胜利后,大部分工业迁到沿海地区,因此出现材料现象,故选B;贵州省在抗战期间工厂数量增多是东部企业内迁的结果,排除A;抗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发展艰难,排除C;1937\n一1945年是抗战时期,排除D。11.民国时期,西菜、西点、西式酒水饮料大量充斥中国市场,与中国菜肴、中式糕点、传统酒水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民国饮食业的新格局。据此可知,近代社会生活的突出特征是A.欧风美雨B.丰衣足食C.古为今用D.中西杂糅【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民国时期西式菜肴与中式菜肴共同构成了民国饮食业的新格局,由此可知,近代社会生活的突出特征是中西杂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近代社会生活的突出特征是中西杂糅,无法说明欧风美雨、丰衣足食和古为今用,排除ABC项。故选D项。12.1921年北京成立了电车公司,但运营却困难重重。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一现象表明A.电车推广不符合中国国情B.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很低C.近代中国交通发展艰难曲折D.商会关注民众的切身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电车是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但京师总商会却认为电车是在害民,由此可知电车的运营推广遭遇障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艰难曲折,C项正确;电车的推广并不是不符合中国国情,而非遭遇阻碍,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电车的安全性低,排除B项;商会是在阻碍电车的推广,而非关注民众切身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3.《晋察冀日报》是中共在抗战中创办的一份重要报刊,1940年改版后,以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通讯、社论、诗歌、漫画等为主,并创办了副刊《老百姓》。它所刊载的文章大多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在解放区和敌占区都发行,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这反映了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舆论宣传在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C.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n由材料“在解放区和敌占区都发行,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可知,《晋察冀日报》成为当时根据地广大军民了解八路军政策、根据地战况以及国际反法西斯新闻的主要渠道,也是晋察冀边区党和人民对敌作战的重要宣传武器,它给予了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反映了舆论宣传在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报纸的舆论宣传作用,它不能直接反映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成就,排除A;民主革命时期的工作中心有两次转移,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另一次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对报纸刊登的内容及作用都作了描述,但它并没有对报纸的受众作出分析,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4.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国有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87%,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粮量增长了44.79%,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最高水平。据此可知当时A.国有经济占据经济主导地位B.具备了工业化建设的物质基础C.工业落后面貌得到初步改善D.已经形成了较完整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1952年底,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说明为国民经济的计划发展奠定基础,故B说法正确;材料未体现国有经济占统治地位,A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工业落后面貌得到初步改善,C错误;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D错误。15.1986年《理论月刊》第10期载文《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委书记工作的三个转变》,在国营企业引起热烈讨论。国营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现代企业B.加快中外接轨C.增强企业活力D.实行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A项,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对外接轨无关,排除。D项,题干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无关,排除。16.从1990年到2014年,浦东经济总量增长118倍,财政总收入增长290倍,地区生产总值7110亿元,税收总额2438亿元,进出口总额2679亿美元。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优良的地理位B.先进的科学技术C.深厚的经济基础D.中央的政策支持\n【答案】D【解析】【详解】从1990年到2014年,上海浦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主要和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有关,故选D;ABC都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17.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如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这一现象A.推动了美国经济高速发展B.给经济发展埋下严重隐患C.缩小了美国社会贫富差距D.说明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强【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1924—1929年间,美国的信贷消费繁荣,这就为后来经济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过渡的信贷消费并没有推动美国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排除AC项;过度的信贷消费说明社会实际消费能力有限,排除D项。故选B项。18.罗斯福新政实施以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纽约的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这样说的理由是A.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B.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C.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加强D.纽约在危机中已经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而材料“罗斯福新政实施以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纽约的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寓意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只是反映“经济中心”的转移,A错误;材料未涉及私人资本主义的内容,B错误;材料只是反映“经济中心”的转移,未涉及“纽约在危机中衰落”,D错误。19.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C.继续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答案】B【解析】\n【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应对“滞胀”现象,普遍的做法是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为西方国家抛弃,A项错误;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只能加剧不能解决“滞胀”现象,C项错误;为解决滞胀问题西方国家纷纷削减而不是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项错误。20.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斯大林模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十月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最终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失败告终,B正确;斯大林模式有成功的一面,A排除;新经济政策和十月革命均属于成功的尝试,CD排除。故选B。21.如表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经济成就。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项目时间数量(单位:卢布)工业利润总额1965225亿1970560亿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1961—19656.1%1966—19707.7%A.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突破了斯大林体制束缚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工业利润总额和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都实现大幅增长,说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A\n选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突破了斯大林体制束缚”的说法与史实不符,B选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改革趋于停滞,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迅速下降,C选项错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实现工业化,D选项错误。22.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对战后世界经济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向各国提供贷款促进了各国经济高速发展B.直接推动了欧洲共同体成立C.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D.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经济援助【答案】C【解析】【详解】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这是三大支柱的共同作用,答案为C;A是世界银行的作用,排除;三大支柱不是欧洲共同体建立的直接原因,B错误;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排除。23.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到2004年,澳大利亚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太地区的经济活力。这种现象反映了A.亚太各国合作应对旧有国际秩序的挑战B.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待于进一步深化C.尊重差异有助于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发展D.亚太经合组织各国间合作面临诸多困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可知,《茂物宣言》尊重成员国经济发展差异,是依据成员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的表现,有助于推动亚太区域的合作和发展,C项正确;亚太各国加强合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秩序,A项排除;材料主旨不是探讨中国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B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亚太各国合作时面临的困难,D项排除。故选C项。\n24.美国《福布斯》认为“一带一路”打造了一个连接中欧的升级版运输线路和新贸易枢纽网络,一个加强版覆盖整个欧亚地区的经济体系;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有疑虑,但同时也不愿错过这趟车。材料表明“一带一路”A.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B.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机遇C.适应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说明“一带一路"赢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并没有涉及其实施效果﹐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是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机遇,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看法,D项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史记·平准书》材料二: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英国先后于1651年和1660年两次颁布《航海条例》,使得英国确立重商主义理念,对外贸易得到发展,海上实力逐步增强。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在此助推下,英国海洋实力大为增强,其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步确立。——摘编自张景全、吴昊《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材料三:明太祖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清政府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甚至要“将私自出海者杀头和灭族”。这样,以后“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经济政策?制定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能够拥有强大制海权的有利因素有哪些?\n(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政策?其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危害?【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或抑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2)重商主义传统;殖民战争和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海军力量不断增强。(任答3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3)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任答3点即可)【解析】【详解】(1)政策根据“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得出是重农抑商。根本目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2)根据“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得出重商主义传统;根据“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出殖民战争和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得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根据“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出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根据“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得出海军力量不断增强。(3)政策:根据“片板不许下海”、“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得出是海禁和闭关锁国。危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会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材料二\n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很快显露出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发展尤其突出。这首先是来自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大约从1914年开始,高盈利率仿佛“一强有力之兴奋剂”,刺激国人竞相投身棉纺织工业。欧战爆发后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也迫使民族棉纺织企业急切寻求发展。——罗萍《短暂的辉煌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工业“显露出加速发展步伐”的原因。材料三30年代民族工业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许建平《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特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答案】(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2)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原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民族工业的技术创新。【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生活的近代化等方面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2)依据材料二中“欧战爆发”、“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等方面概括民族工业“显露出加速发展步伐”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中“30年代”、“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民族工业的技术创新等方面归纳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9\n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强烈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责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死抱着“自愿救济”和联邦政府不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条,未采取任何措施。1933年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并于当年5月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一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辟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部法律一改济贫制度下事后救济的做法,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摘编自于婷《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研究》材料二:改革开放初,中国广大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摘编自杨钟《改革开放推动农村扶贫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和意义。【答案】(1)特点:成立专门救助机构;通过立法进行社会教助;政府承担起社会救助责任;主要救助弱势群体。(任答2点即可)意义:有利于级利阶级矛盾,维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缓和经济危机,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使百姓有了最低的社会保障,有利于百姓生活水平改善;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了借鉴。(任答2点即可)(2)原因:国家重视;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合理的扶贫举措。(任答2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意义: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世界其它国家与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借鉴。(任答2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解析】\n【详解】(1)特点:根据“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一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得出成立专门救助机构;根据“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部法律一改济贫制度下事后救济的做法,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得出通过立法进行社会教助;政府承担起社会救助责任;根据“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得出主要救助弱势群体。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有利于级利阶级矛盾,维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缓和经济危机,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使百姓有了最低的社会保障,有利于百姓生活水平改善;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了借鉴。(2)原因:根据“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国家重视;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合理的扶贫举措。意义根据“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意义是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世界其它国家与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12 18:11:34 页数:14
价格:¥3 大小:36.1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