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和下册第一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世间》以“审美理性”为潜流,助推着“理想激情”的道德理想主义大潮滚滚流去。基于此,《人世间》达到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相吻合的叙事高度。在“理想激情”高扬的阶段,“审美理性”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结构作用。《人世间》实现了“审美理性”同“理想激情"和谐相生的叙事状态。“审美理性”的化身不再是梁晓声早期知青小说中形而上的精神力量,也不再是“荒诞”时期解构主义下的宏大价值幻灭。文本中周家一代人以书籍背后的“知识”为精神启蒙的源泉,不断提升其“超我”层面的道德标准。在“文化大革命”现场中周秉义曾直言“我希望咱们周家的后人还能幸运地读到那些书。一个人来到世界上,一辈子没读到过这些书是有遗憾的”。就是说,无论是否与“文化大革命”现实社会的逻辑相契合,这一幕幕文学图景不仅同梁晓声早期道德理想主义的基调-—“青春无悔”极其吻合,而且更加显露出其对“知识”背后的“审美理性”特有的推崇与尊重。在“理想激情”失落的阶段,“审美理性”使文本叙事没有回到“单向度激情"荒诞化幻灭”的老路上去,而是大气磅礴地上升到历经“人世间”磕碰后的超然坚忍的境界。在评论界对遭遇理想失落的周家兄弟的解读中,周秉义被解读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而周秉昆被定义为“好人文化”的代表。但是循着梁晓声“作家”之维的意图投注,遭遇理想失落的周家人便不仅仅是各自文化符号的具体表征,更是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作为以往梁晓声道德理想主义叙事主体的知识分子阶层,周秉义代表着政治知识分子,周蓉代表着自由知识分子。周家兄妹看似处于理想激情失落的窘境,实际上理想激情的失落也代表着“审美理性”层面各自身份意识的参悟。无可否认,道德理想落空后的周秉义也常郁闷不得志,但其郁闷的根源不在于所谓一己理想的被缚,而在于群体本位的公共理想危机本身。“自己谨小慎微、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多年,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党在周围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起来,却又哪里抵得过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的负面影响呢?这种气馁的话,他无处可说,只能长期闷在心里,甚至终日郁郁寡欢”。以群体忧乐为忧乐的周秉义,又不决然是一个扁平人物。扁平人物是一种类型人物,这种人物性格简单、不复杂,但周秉义的性格绝非单一,反而给人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审美理性”使文本中的周秉义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参照“怎样做人”的线索解读梁晓声一生的道德理想主义文学创作,,《人世间》便不再是既往以“理想激情”为原点,单向度的激情陨落与零向度的激情解构为价值半径的坐标体系,而是以“审美理性”为潜流,并支撑着水面形形色色的“理想激情”的潮起潮落,潮起之际有来自“审美理性”范畴的“超我”价值标准,潮落之际有来自“审美理性”范畴的另一类价值图景的显现,但无论潮起潮落,终究以各种人世向善的形式汇就“理想激情”之河。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梁晓声走出了驳杂的“知青”与“红卫兵”身份认同,在理性领悟的高度上书写共和国浩瀚历史,最终达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文学契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摘编自王潇《梁晓声道德理想主义如何价值重构?》)材料二:文学作品,作为作家情感和理性物态化了的语言符号系统亦即文本,是以一个多层面的状态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的。感性、理性共同构成其内容,共同决定其本质。在情理构成的区域内,把情、理分别看作两个极点,越是远离中间地带而靠近情极的作品越注重情的表达,愈是靠近理极的作品就愈注重理的深刻,于是文学作品就有了批评家所谓的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更多地表现常情,严肃文学更多地反映对于现实世界的理性认识。它们共同兼容于现实世界的整体状态之内,这是一个自然存在。文学是人学,文学的发生、嬗变不可能超越“人本身”的感性和“人本身”的理性。随着文化背景的转换,阅读群体的结构必然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更,文学作品所处的情理的相应位置就产生相应的变动,但文学作品处于情理两极之中依然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文学不能脱离理而存在,也不能脱离情而存在。情与理在文学作品中是对立,统一的。并不是偏重于理的作品只有理,偏重于情的作品只有情,而是在定位于情理所组成的区域内的作品,都是情、理共同作用的产物。我们把定位于情,理所构成的区域之间的文学作品称为正常的存在、挥发状态。而超出了这一区域的文本称为反常状态:在其结构中要么排斥理,要么拒纳情。也即文学作品游离于正常状态之外。排斥理的文学作品,它所表达的情没有过滤,没有净化,没有理的规范,其中表现的情必然有低俗的成分。它给读者留下的是感官的低层次的刺激,达不到“理中之情”所具有的感染作用。拒纳情的文学作品,它所反映的理,没有依托,没有诉诸形象,没有情的浸染,其中所表现的理必然有说教的成分。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干枯的理论灌输,达不到“情中之理”所具有的教诲作用。前者表现了这一类作品由通俗(感性)走向了庸俗,后者表现了它由严肃(理性)走向了深晦。(摘编自胡炼《文学作品:一个具有“情”与“理”的统一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晓声在早期的知青小说中把形而上的精神力量作为“审美理性”的化身,他在《人世间》中改变了这一创作观。B《人世间》仍然保持着梁晓声早期道德理想主义的基调,但更加显露出其对“审美理性”;特有的推崇与尊重。C.在“理想激情”失落阶段,“审美理性”使文本呈现出超然坚忍的境界,这比“超我”的道德标准更能打动人心。D.在由情理组成的区域内,靠近情极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通俗文学的特征,而靠近理极的作品往往具有严肃文学的特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晓声笔下的周家人并不是各自文化符号的具体表征,而是寄寓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思考。B.周秉义在道德理想落空后变得郁郁寡欢,这使得他内心群体本位的公共理想出现了危机。C.《红楼梦》讲述儿女私情,情的成分多,理的成分少,因此它是游离于文学作品正常状态之外的。D.文学作品在情理所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并不是不变的,会随着阅读群体结构的变化而变化。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够体现“扁平人物”特点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相对稳定,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智、关羽的义等。B.狄德罗认为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C.《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性格是不断发展的,她的性格充满复杂性与矛盾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米切尔塑造的斯嘉丽由原来任性自负的大小姐,最后蜕变为勇于面对生活困苦的新女性。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文学作品中“情”与“理”的关系。(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弓长张郑俊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话就是说张长水的。张长水是西街村的支书,也是我驻村认识的第一个人。乡干事老刘介绍张长水时,用了一段排比句:“没有他点不了的豆腐,没有他降不住的人,没有他摆不平的事儿。”说这话时,张长水并不在我跟前,可以肯定,老刘没有拍马屁的嫌疑。等见到张长水时,多少有些让人失望。干干瘦瘦的一个老头儿,脸上枯树皮似的,沟壑纵横。头发凌乱,像是从来都没有梳理过。一双眼睛倒是挺有神,盯着你看的时候,真像一对聚焦的相机镜头。“我叫张长水,叫我老张就行,弓长张的张。”张长水握着我的手,这么介绍自己。为什么强调自己的姓是“弓长张的张”?认识久了,才知道,张长水对他的姓氏特别自豪。他信奉的一句话是“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在那之后,我断断续续听到了一些关于张长水的传奇。传奇也说不上,算是逸事吧。据说有一回,村里调整土地。调整土地这事儿,一般的村干部都头疼——几百户人家,上千亩土地,谁都想要好的、离村子近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可十指伸出来,有长有短,哪会是加加减减平均一下那么简单?西街的调地小组就被一片位于铁路西的偏僻地块给绊住了。谁都不要,多给两分也不要——离村子远不说,地也薄,收的庄稼总比其他地块少两成。原本是打算抓阉的,虽然办法原始了些,但相对公平。自己的手气自己认,怪不得别人。可几个刺儿头一起哄,风向突变,大部分人都不同意抓了,扯着脖子直喊“要公平”。至于怎样的办法,谁也没主意。事情僵持不下,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支书张长水身上。张长水倒不急,两只眼睛盯着黑乎乎的人头,静坐了片刻,一拍桌子,站起来说:“从村干部开始,先分那块地,干部分完党员上。什么时候把那块地分光了,再分别的地!”据说当时,张长水让人把党旗竖在分地现场,先给自己分,然后盯着党员一个个上。“活像是临阵炸碉堡,那叫一个霸气!”讲这故事的人赞叹不已。可是,分地的问题解决了,分到赖地的家庭就愿意吗?毕竟,家家户户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谁也不愿意吃亏。你别说,这就是张长水的本事了。他跟十几名村干部以及党员分完地,都没有急着种庄稼,而是跑到省农科所,弄到一批果树苗。几年的工夫,铁路西那片地摇身一变,成了休闲农业园,每到周末,热闹得很。原来没人要的偏僻地现在变成了“金土地”,引来众人的羡慕。村里准备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对那条坑坑洼洼的村路,大家早就怨声载道。以前村里穷,交通主要靠腿,坑洼就坑洼呗,不影响走路就行。后来买车的人越来越多,那条路的毛病就成了大事。村里提出修路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跳着脚鼓掌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没想到,规划路线的时候,出了麻烦。村里规划了一条通向村外的笔直大路,需要拆迁几户人家。村干部分头做工作,最后,在王飞亮那儿卡壳了。王飞亮家是一座老宅,“老宅”是他自己的说法,其实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盖的房子。王飞亮说:“房子是我爷爷盖的,对外来说算不上文物,对我们家却是有纪念意义的。想拆?得赔一套两层别墅。”负责做工作的村干部什么办法都用了,王飞亮就是软硬不吃,还在大门两旁插了两面国旗,扬言谁敢强拆,就拍下来,全网曝光。谁也没辙,自媒体时代,一件小事也可能闹得满城风雨。大家都看着张长水,看他怎么收拾残局。奇怪的是,张长水也不露面,他不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就是开着车到处转悠,谁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整整半个月后,张长水出面了,领着几名村干部,直奔王飞亮家。张长水说:“赔两层别墅,我没那个钱,村里也没那个钱。修路用的是项目款,一分一厘都是萝卜占坑,动不得。你说你家房子是老宅,我就问一句,有我家的房子老吗?”张长水家的房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盖的。张长水的爷爷是个远近闻名的砖窑匠,每烧出一窑砖,他不要工钱,只要东西。他用自己多年亲手烧制的砖,为自家盖了一座房子。王飞亮瞪着张长水,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生气地说:“你家的房子又不在拆迁范围内,你们这是‘患卖爷田不心疼’。”张长水笑了:“今儿个我就‘岂卖自己的田’。我那座房子无偿拆喽,你敢不敢拆?”王飞亮脑子一热,脱口道:“你要是敢拆,我立马就拆。谁不拆谁是王八蛋。”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这样被化解于无形。跟张长水混熟后,我一直好奇地问他:“为了修路,把自己家一座好好的老房子拆了,值得吗?”问得多了,张长水拗不过,告诉了我答案。原来,邻县上马了一个古镇建设项目,到处搜罗老房子建材。张长水的房子他们早就盯上了,出的价钱也很诱人。但张长水死活不同意,他想把那套房子一代代传下去。“要不是出了个王飞亮,要不是为了村里修路,我能舍得?不过现在想想,新农村建设,旧房子早晚得改造。凡事有舍才有得嘛。”张长水挠了挠头,嘿嘿笑着说。弓长张的逸事一下子讲不完。细细品来,我觉得弓长张的很多逸事就是传奇。(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有他点不了的豆腐,没有……没有……”,这是乡干事老刘当着西街村的支书张长水和“我”的面向“我”介绍张长水的话。B.西街村调整土地,谁都想要好的、离村子近的,一时僵持不下,支书张长水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先分没人要的土地,化解了难题。C.前面写“我”认为张长水的一些逸事算不上传奇,后面写“我”觉得弓长张的很多逸事就是传奇,这表明“我”的立场摇摆不定。D.“我”一直好奇张长水怎么会把自家不在拆迁范围的老房子拆了,后来得知因为老房子能卖高价钱,所以张长水自愿拆了老房子。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非常简洁,通过“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歇后语引出小说的主人公张长水,自然地过渡到对后文故事情节的叙述。B.“干干瘦瘦的一个老头儿,脸上枯树皮似的,沟壑纵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张长水的肖像,“我”见到他时有些失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我叫张长水……弓长张的张”……那叫一个霸气”“今儿个我就‘崽卖自己的田?”,这些语言都是正面描写,塑造了张长水的形象。D.村里提出修路时家家户户都是鼓掌赞同的,但村里规划的路需要拆迁时,有人就不乐意甚至刁难了,前后对比反映了基层工作的不易。8.“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有评论说“张长水的姓‘弓长张的张’蕴含着他的形象”,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后不许,曰:“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曰:“若有不讳,义不独生。”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亲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太子言于后曰:“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人道,庶获冥福。”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道、释异端之教,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及疾笃,与上诀。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言于帝曰:“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己卯,崩于立政殿。后尝采自古妇人得失事为《女则》三十卷。及崩,宫司并《女则》奏之,上览之悲恸,以示近臣曰:“皇后此书,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为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乃召房玄龄,使复其位。(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记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B.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C.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D.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宫,也可以用来借指太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释,中国佛教对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唐代佛教兴盛,影响广泛。C.己卯,人们用干支来纪时,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这里是纪年。D.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用于下对上。古代曾设“谏议大夫”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孙皇后训诫几个儿子要谦虚节俭,她认为太子忧虑的事应在于德行不立和声名不扬,而不应在于器物用具,所以驳回了遂安夫人的请求。B.长孙皇后抱病服侍唐太宗,后来病情加重,但她不同意唐太宗为了给她祈福而大赦天下,她认为“死生有命,并不是人的智力能转移的”。C.长孙皇后随身携带毒药,准备在唐太宗遭遇不测时赴死,她在与唐太宗诀别时表示不能走到吕后那一步,她还留下了被唐太宗认可的《女则》。D.长孙皇后认为房玄龄侍奉唐太宗小心翼翼,做事谨慎周密,在临终前还劝谏唐太宗不要弃用房玄龄。后来唐太宗召回房玄龄,让他恢复职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4分)(2)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4分)14.长孙皇后的“仁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永遇乐·投老空山辛弃疾(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投老①空山,万松手种,政尔②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停云③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④急,片云斗暗。【注】①投老,将老,临老。②政,通“正”。尔,如此,这般。③停云,停云堂,是词人在铅山居所的西北隐湖山上修建的一处建筑,按陶渊明诗意,取名为“停云”。陶渊明的《停云》诗为思念亲友而作。④催诗雨,杜甫诗中有“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主要抒发了由新种杉松和修书未成而引起的感慨,表现了词人此时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B.“政尔堪叹”,词人感慨自己将来恐怕看不到杉松成荫,更感叹繁华和欢娱多么令人留恋。C.“万事不关心眼”,词人想要归隐后不再理会闲事,欲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来摆脱内心的挣扎。D.词人梦醒后,起身欲给亲友写信。片刻间狂风怒号,倒翻纸笔;又突然片云昏暗,急雨催诗。16.这首词思想情感丰富,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一句解释了“离骚”的意思,“”—句说明了“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2)李商隐《锦瑟》多用典故和传说,如“”一向借用了庄子的典故,“”一句借用了鲛人的传说。(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峰回路转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如《葬花吟》《枉凝眉》等,这些诗词通俗易懂,流传广泛。《西游记》中的诗词虽没有那么多人熟悉,但也。明清时期,里巷中到处有勾栏瓦舍,“说书”和“看戏”是普通老百姓的娱乐形式。而这种形式便需要艺人用半文半白的语言,讲述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这便促成了文学的大众化转向。由于彼时的文本并不固定,为了让受众听得懂,说书人口中的故事自然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通俗化改编。所以我们看到的话本里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的白话性。但是,诗词这种文学从传统意义上说是,属于庙堂文学,能够给一部作品增添雅趣。说书人便在非情节部分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为“说书”这项艺术提供了别样的仪式感。他们的话本语言大多是雅俗共赏的。和很多同时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一样,《西游记》会在故事中夹杂一些诗词。这也是我国古典小说所保留的“话本”的痕迹。这些负责烘托气氛的诗词被大量运用,起到了促进文本流传的作用。总体来讲,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还受到被这些读词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可以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脍炙人口比比皆是喜闻乐见阳春白雪B.津津有味比比皆是闻过则喜下里巴人C.脍炙人口琳琅满目闻过则喜阳春白雪D.津津有味琳琅满目喜闻乐见下里巴人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还受到这些诗词的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可以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B.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还对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有重要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C.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还受到这些诗词的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D.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还对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有重要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可以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20.为什么说明清时期说书人的话本语言是雅俗共赏的?请根据材料第二段的内容简要概括。(5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长久以来,洗衣液和柔顺剂①,好似洗发水与护发素的固定搭配。柔顺剂最大的卖点便是可令衣物柔顺、不起静电。事实上,按照工厂制衣的流程,(),这种破坏可以通过柔顺剂使衣服的柔顺度得到恢复。柔顺剂的作用类似于在衣物纤维表面均匀地涂抹了一层润滑保护膜,使得其纤维间摩擦系数降低、可移动性增强,纤维固有的压缩性能也得以恢复,因而衣服就会显得柔软、蓬松、有弹性。同时,柔顺剂也会降低衣物纤维表层电阻系数、防止电荷聚集,从而②。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洗涤剂和柔顺剂的作用机理不同,若将它们一同倒入洗衣机,反而会使③因此,建议将柔顺剂倒入洗衣机的柔顺剂槽中,或者在洗涤中途再加入柔顺剂,以保证柔顺剂的柔顺效果。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们用碱性洗涤用品清洗后破坏了其柔顺性,其实衣物在出厂时通常会进行柔顺处理B.碱性洗涤用品会破坏衣物的柔顺性,但衣物在出厂时通常会进行柔顺处理C.衣物在出厂时通常会进行柔顺处理,只是人们用碱性洗涤用品清洗后破坏了其柔顺性D.出厂时通常会进行柔顺处理的衣物,在用碱性洗涤用品清洗后其柔顺性被破坏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00后”作为一个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很多长辈眼中,“00后”的生活条件更好,从小备受宠爱,以自我为中心,吃苦耐劳精神不强……但有研究报告却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00后”关注社会,关注自我超越,关注成长,总体而言,“00后”的价值观呈现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特征。生活中,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是有局限性的,我们见到的只是部分真实。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这比‘超我’的道德标准更能打动人心”错,原文中没有对“超然坚忍的境界”和超我'的道德标准”进行比较。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项,“梁晓声笔下的周家人并不是各自文化符号的具体表征”错,原文是“遭遇理想失落的周家人便不仅仅是各自文化符号的具体表征,更是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思考”。B项,因果倒置,原文是“其郁闷的根源不在于所谓一己理想的被缚,而在于群体本位的公共理想危机本身”。C项,"游离于文学作品正常状态之外”是指“要么排斥理,要么拒纳情”的反常状态,红楼梦并非排斥理,因此不能说“它是游离于文学作品正常状态之外的”。3.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特定内容的能力。A项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单一,缺乏变化。B项说的是狄德罗关于人的认识。C项说的是安娜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D项说的是斯嘉丽性格的蜕变。B,C、D三项都不能够体现“扁平人物”的特点。4.材料一首先提出观点,即“审美理性”支撑着“理想激情”,使《人世间》达到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相吻合的叙事高度,(1分)然后分别从“理想激情"高扬的阶段和失落的阶段进行分析,(2分)最后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首先通读文章,读懂大意;然后梳理结构层次,概括内容要点;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5.①情与理在文学作品中是对立、统一的,共同构成文学作品的内容,决定文学作品的本质。②文学作品中的情受理的制约,受理的规范,只讲情的文学作品必然有低俗的成分,达不到“理中之情”所具有的感染作用。③文学作品中的理要以情为依托,只讲理的文学作品必然有说教的成分,达不到“情中之理”所具有的教诲作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首先找到文学作品中有关“情”与“理”的内容,然后理解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整合概括并分点作答。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不合文意,“这是乡干事老刘当着西街村的支书张长水和‘我’的面”错误,当时支书张长水不在场。C项,分析不当,“这表明‘我’的立场摇摆不定”错误,这体现的是“我”认识的变化。D项,因果不当,“张长水自愿拆了老房子”的原因是“为了村里修路”。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分析不当,“……那叫一个霸气”是别人的评论,是侧面描写。8.①“我”是叙述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更有吸引力。②“我”是线索人物,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着“我”的所见所闻展开的。③“我”是次要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感受和评论突出了张长水的形象,如“弓长张的很多逸事就是传奇”。(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首先梳理文中与“我”有关的内容,然后从叙述人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作用,最后概括作答。9.①张长水强调他的姓是“弓长张的张”,张长水以此为自豪﹐他信奉“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这体现了他的形象特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②他富有智慧,讲究谋略。他圆满解决了分地的难题,还让偏僻地变成了“金土地”。为了修路,他通过拆自家老宅的激将法让王飞亮拆迁。③他敢于担当,富有勇气。面对分地难题时,他敢于拍板,霸气十足,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先分众人不愿要的偏僻地。面对拆迁问题时,他虽有不舍,但还是决定将自家的老宅拆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评论内容的字面意思,是指“张长水强调他的姓是‘弓长张的张’与他信奉的一句话‘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关,体现了他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鉴赏张长水的形象特点;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分析不当,这里是“纪日”,不是“纪年”。1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述内容的能力。“但她不同意唐太宗为了给她祈福而大赦天下”错误,依据原文“太子言于后曰:‘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人道,庶获冥福’”可知,应是“长孙皇后不同意太子去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的请求”。13.(1)唐太宗身患疾病,多年没有痊愈,皇后(精心)侍候,日日夜夜没有离开身边。(“累年”"不愈”“侧”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2)祸国殃民,都是皇上平素不做的事,为什么因为我一个妇道人家而让皇上去做平时不做的事呢?(“蠹”“所不为”“奈何”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1)累年:多年。不愈:没有痊愈。侧:旁边,身边。(2)蠹:损害,祸害。所不为:不做的事。奈何:怎么,为什么。14.①唐太宗无故迁怒于宫女,长孙皇后等到唐太宗息怒了为其申辩。②豫章公主早年丧母,皇后将她收养,慈爱胜过亲生的。③亲自探视患病的妃嫔等,并停了自己的药物饮食来供给他们。④希望陛下不要为她建陵墓而浪费国家财力。(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首先通读原文并理解大意,然后梳理与长孙皇后有关的内容,再分析哪些内容能体现她的“仁爱”,最后概括作答。【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长孙皇后仁义孝敬且生活俭朴,喜欢读书,经常和唐太宗随意讨论历史,乘机劝善规过,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有一次唐太宗无故迁怒于宫女,皇后也佯装恼怒,请求亲自讯问,于是下令将宫女捆绑起来,等到唐太宗息怒了,才慢慢地为其申辩,从此后宫之中,刑罚没有枉法恣肆。豫章公主早年丧母,皇后将她收养,慈爱胜过亲生的。自妃嫔以下有疾病的,皇后都亲自探视,并停了自己的药物饮食来供给她们,宫中人人都爱戴皇后。(她)训诫几个儿子,常常以谦虚节俭为主要话题,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对皇后说,东宫的器物用具比较少,请求皇后奏请皇上增加一些。皇后不允许,并且说:“身为太子,忧虑的事在于德行不立,声名不扬,为什么担忧没有器物用具呢!"唐太宗身患疾病,多年没有痊愈,皇后(精心)侍候,日日夜夜没有离开身边。(皇后)经常将毒药系在衣带上,说:“皇上如有不测,我也不能一个人活下去。”皇后有多年的气喘病,前一年跟从唐太宗巡幸九成宫,柴绍等人深夜有急事禀报,唐太宗身穿甲胄走出宫门询问情况,皇后抱病紧随其后,身边的侍臣劝阻皇后,她说:“皇上已经震惊,我内心又怎么能安定下来!"因此病情便加重了。太子对皇后说:"药物都用遍了而病不见好,我请求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犯人并度俗人出家,应该能够得到阴间的福祉。”皇后说:“死生有命﹐并不是人的智力能转移的。如果行善积德便有福祉,那么我并没做恶事;如果不是这样,胡乱求福又有什么好处呢?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不能多次发布。道教,佛教乃异端邪说,祸国殃民,都是皇上平素不做的事,为什么因为我一个妇道人家而让皇上去做平时不做的事呢?如果一定要照你说的去做,我还不如立刻死去!”等到病重,皇后与唐太宗诀别。当时房玄龄已受谴回家,皇后对唐太宗说:“房玄龄侍奉陛下多年,小心翼翼,做事谨慎周密﹐朝廷机密要闻不曾有一丝泄露,如果没有重大的原因,望陛下不要抛弃他。我活着的时候对别人没有用处,死后更不能对别人有害,希望陛下不要建陵墓而浪费国家财力,只要依山做坟,以瓦木为随葬器物就可以了。”于是取出衣带上的毒药示意唐太宗并说道:“我在陛下有病的日子,曾发誓以死跟定陛下到地下,不能走到吕后那样的地步。”己卯日,皇后在立政殿驾崩。长孙皇后曾经搜集自古以来妇人得失诸事编为《女则》三十卷。长孙皇后驾崩后,宫中尚仪局的司籍奏呈《女则》一书,唐太宗看后十分悲痛,向身边的大臣展示并说道:“皇后这本书,足以成为百世的典范。朕不是不知上天命数而沉溺无益的悲哀﹐只是在宫中再也听不见规谏的话了,失去了贤内助,所以不能忘怀呀!”于是征召房玄龄,让他恢复职位。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词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分析不当,“更感叹繁华和欢娱多么令人留恋”错误,应是“更感叹古来繁华皆成荒芜,历来欢娱只留空恨,使后人凄然伤怀而已”。16.①借事抒情,词人借“新种杉松”,感慨年岁渐高而恐怕看不到杉松成荫,感慨世事沧桑和古今兴废让人伤怀。②借典抒情,词人借用陶渊明《停云》诗,表达了对亲戚故旧的思念之情。③借景抒情,词人借“风怒”和“雨急"抒发了自己的矛盾心情,天气突变,词人心态彷徨,想要超脱而又不甘寂寞。(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表达技巧(抒情手法)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词大意,了解常用的抒情手法;然后要结合词句分析词人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最后概括,分点作答。17.(1)犹离忧也人穷则反本(2)庄生晓梦迷蝴蝶沧海月明珠有泪(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题,需关注“……解释了‘离骚’的意思……说明了‘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等关键信息;第(2)题,需关注“……借用了庄子的典故……借用了鲛人的传说”等关键信息;第(3)题,需关注“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峰回路转”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本题易错字:(1)离,反;(2)晓,沧;(3)萦,峦。18.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脍炙人口:比喻好的事物或文艺作品为人人赞美和传播。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津津有味不能直接修饰“诗词”,第一空应填“脍炙人口”。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非常多。琳琅满目:比喻充满了美好珍贵的事物。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比比皆是”。喜闻乐见:形容很受欢迎。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喜闻乐见”。阳春白雪:形容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形容通俗的文艺作品。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阳春白雪”。19.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还受到这些诗词的影响”中途易辙﹐应改为“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还对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有重要影响”;“可以堪称"语义重复,应把“可以”去掉。C,D两项可参考A项的错误。20.为了迎合听众,说书人运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对所讲故事进行通俗化的改编,因此说书人创作的话本语言往往具有"“俗”的一面。(3分)诗词能够给作品增添雅趣,说书人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增加艺术创作的“仪式感”,因此说书人创作的话本语言又具有“雅”的一面。(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探究特定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段大意,然后要在语境中理解“雅俗共赏”的内涵,最后概括作答。21.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后文“这种破坏可以通过柔顺剂来使衣服的柔顺度得到恢复”可知,括号内的后半句应与"破坏”有关,故排除A,B两项。D项与前文“按照工厂制衣的流程”不符,故选C项。22.①一直是一对黄金组合②降低静电发生的可能性③衣物的洗涤效果大打折扣(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首先要通读语段,理解语段意思;然后根据补写处前后文的内容进行推断,得出所填内容;最后代入,验证答案。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材料第一段写“00后”作为一个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概述了“00后”在很多长辈眼中的印象,并指出有研究报告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总体而言,“00后”的价值观呈现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特征。第二段阐述我们的认识常常是有局限性的,我们见到的只是部分真实。材料引导广大青年正确面对认识的局限性,遇到某些问题和现象时不轻易下结论,学会全面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写作任务是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要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参考立意:、1.不能一叶障目;2.正确面对认识的局限性;3.学会全面看问题。(二)写作任务和要求1.感悟与思考作文必须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体现自己的一些思考。2.结合材料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还要结合自身经历写作。3.明确文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三)题意评分解说(四)补充说明1.错别字等扣分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2.字数等扣分①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②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③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⑤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⑥完全空白的,评0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03 21:08:30 页数:13
价格:¥5 大小:374.8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