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省南宁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第七次适应性考试(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南宁二中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3.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道德与法律是古代中国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主要手段。在不同历史时期,二者具有不同的理论表达,对这两种手段的运用方式也各有侧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德治法治并重逐渐形成传统。当前,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需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共同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德治是对儒家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一种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思想,强调通过严明法令来维护君主统治和社会秩序。许多学者认为,“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的治理思想变化,对古代中国德治法治并重模式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商周之变”是德法关系的一次大变革。“商周之变”颠覆了商朝“祖先即为天神”的天命观,把天塑造为具有道德人格的主体,确立了天命靡常、与天同心才能以德配天的观念。以德配天要求从内心检视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欲望,从而符合天道的要求。这就使得“礼”这一德的规范化形式在整个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以德节制罚、以德引导政令的治理理念逐步形成。“秦汉更替”是德法关系的又一次大变革。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以专任法治而强,实现大一统。代秦而兴的汉朝,经过数十年思想更迭,逐渐接受儒家“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德主刑辅”治理思想。到隋唐时期,“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律疏议》)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日趋成熟。古代中国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具有鲜明特征。为政以德关乎能否服众,一旦失德,就是有违天命,政令、刑罚就会失去正当性。德治法治并重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秩序追求,即以价值共识、道德教化、礼制规范以及一定的国家强制,实现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的善治秩序。刑罚也是一种维系秩序的重要手段,但在传统价值取向上只是为了“济德礼之穷”,不可以滥用。德治与法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共同维系国家长治久安。礼法结合、德法共治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德治和法治都认同儒家伦理观念,在内在价值方面具有共同基础。德治法治并重的重要思想,在规范体系和实施体系上都得到充分体现。14,德治与法治各有其“典”“则”。“典”是指礼法体系的基本经典、基本法则,确定国家治理的主流价值和主要规范。德治之“典”主要是官方倡导学习的一系列儒家经典,法治之“典”主要是历代的刑书与律典。“则”是各种形态的具体规则,规定行为准则、政务标准等。德治之“则”主要散见于各种礼制、民约与规则之中,法治之“则”主要表现为各种政令、条例、事例和司法成案等。这种“德”“法”各“有典有则”的规范体系是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综合为治的。德治法治并重不仅体现在规范体系的融通上,还体现在实施体系的完备上。古代中国把家庭、家族视为个人人格养成的亲属团体。家被赋予一定的自治权,亲属之间的纠纷有些可以在家的内部自行解决。地方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律典、政令的实施,以强制力保障秩序安定,同时又注重道德教化作用。国家对大典、大政负责,但也允许乡贤、书院、家族、牙行等团体,以内部章程、规约、自律规则等规范形式实行自治。新时代法治与德治的内涵和方式与古代有很大差异,但在两者结合方式、规范体系融通、组织实施方面,传统治理经验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摘编自张生《从德治法治并重传统中汲取治理智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法关系的变革影响历史,“以德配天”的观念颠覆了商朝,也为周代形成“明德慎罚”“以德制罚”的理念打下了思想基础。B.德治以价值认同来凝聚共识、感染人心,法治以强制规范整饬秩序、纠正违失。在维系秩序方面,前者是观念,而后者是手段。C.阐释德治义理的经典都是官方倡导学习的儒家经典,包含礼的体系的基本经典与法则,为其他社会规范形式提供基本价值原则。D.当前,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古代德治法治并重的重要思想在规范和实施体系上都值得我们遵照和践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体部分探讨了我国古代国家与社会治理模式中德治法治并重这一重要特征,从历史演变、鲜明特征、规范与实施体系等角度展开论证。B.文章第二段引用《唐律疏议》中的文字来说明唐代法律主张在治国方面德治和法治相互配合,德治法治并重,以表明这种治理模式的日趋成熟。C.文章在论证德治法治相互融通的规范体系时,既指出德治与法治各自的“典”“则”,又在对比中论证它们彼此的关系,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D.文章开头提出论述对象,接着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古代中国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结尾点明写作目的。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许多学者认为,“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是我国古代治理思想的两次重要变化,它们标志着古代中国德治法治并重的治理模式的成熟。B.我国一些朝代的州县和乡里设有彰瘅亭和申明亭,由德高望重的乡绅旌表嘉善、申诫顽劣,说明这些地方政府比较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C.我国古代德治与法治在组织实施方面,既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又倡导一定范围的自律自治,国家和民间各负其责,提升治理有效性。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这是通过立法推动美德落地的有益实践。14,(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袁隆平出生在战乱年代,1930年的北平。“隆”字辈,于是被起名“隆平”。父亲是国民政府铁路局官员,他从小便与父母、兄弟颠沛流离:北平、江西、湖南、重庆。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他没有政治身份,家庭历史又“成分”不佳,偏居乡下小城,多的是土地,少的是机遇。19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国务院组织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袁隆平意识到这是让自己发挥长处的机会,他带领学生科研小组做试验,希望能研究出一种高产的作物。当时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在中国流行,袁隆平就尝试无性嫁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无性杂交不能改变植物的遗传性。1960年全国大饥荒,填肚子只能用双蒸法(米饭蒸两次,看起来更多)。袁隆平曾在路边、桥底、田埂上看见5具饿死的尸体,走出校门就是狼藉一片。湖南农民对他说“施肥不如勤换种”,他就开始用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研究育种,最后在茫茫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杂交水稻研究。整个60年代,他经历过“文革”的动荡、海南的烈日、云南的地震,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不断实验,寻找最佳的雄蕊败育野生稻。1970年,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沼泽里发现了一株完美的雄性不育野稻,40岁的袁隆平惊喜发现这就是他寻找10年之久的目标,并为它起名“野败”。野生败育的稻子成了成功的先锋。“野败”成为杂交稻的第一个母本,从此杂交水稻登上了中国农业舞台的中心。到今天,那一株幸运之稻,已经演化为覆盖全国农田近60%的后代。“野败”之后,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华国锋在1970年的湖南省农业科技大会上将袁隆平请上主席台,他说:“一些人囿于认识的局限和世俗的眼光,对袁隆平这样一个安江农校的普通教员及其杂交水稻研究,还抱有种种成见,袁隆平面临着仅仅靠他们自身努力根本无法克服的困难。”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几万株“野败”;1975年,升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提出在南方13个省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决定;第二年多事之秋的中国在粮食上却迎来了大丰收——这一年全国试种208万亩杂交水稻,增产幅度在20%以上。跨入80年代,杂交水稻迎来了最辉煌的10年,袁隆平在1981年菲律宾召开的国际水稻研究科研会议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96年,在成功突破“两系法”后,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4年后,他的稻种已经能在每亩土地上收获700公斤的粮食,轰动世界。2006年,在袁隆平提出超级稻后的第十年,联合国停止对华的粮食援助,标志着中国26年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失败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时间,是什么支撑着你?”记者问。他说:“讲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个内在的动力,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这便是科学家的本心,他们天然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渴望。为了这种渴望,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10天在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醒来,他又踏上了前往田野的道路。科学家、富豪,袁隆平对这些称呼都不太满意,他喜欢说自己是“种田人”。为了那亩田,他其实愿意放弃很多东西。80年代他最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他说:“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14,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隆平之所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是因为他受到1960年全国大饥荒的巨大震撼。他曾在路边、田梗上看到5具饿死的尸体,心情沉痛。B.袁隆平1996年成功突破“两系法”后,主动承担“超级杂交稻”的研究项目。4年后取得轰动世界的成就,于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袁隆平谦逊低调,对自己定位清晰,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当院长,即使他是做科研的,也不希望被叫做“科学家”,只是自谦为“种田人”。D.袁隆平秉持科学家的本心,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的渴望。为此,他没因家事耽误工作一天,无法尽到孝敬父母、关爱儿子、照顾妻子的义务。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交待袁隆平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地位,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凸显他辉煌的事业成就与人格魅力作了铺垫。B.文章为了凸显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描述了袁隆平从培养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杂交水稻,到种出亩产700公斤粮食的过程。C.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对我国的粮食增产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他大大推动了我国结束粮食受联合国援助这一时刻的到来。D.文章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袁隆平突破技术研究、客观条件、世俗认知等困境,促使杂交水稻登上中国农业舞台中心的故事。6.袁隆平为什么会达到如此高的科学成就?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立碑朱顺社王家滩的王盛老汉骑着自行车,在县城跑了三道街,在县城跑了三道街,问了五次路,拐了八道弯,傍晚时分,才找到县自然资源局周英汉局长的家门。王老汉想批一块地。他批地不是自己用,而是想为死去的村支书吴亮亮立一座碑。吴亮亮是县里的下派干部,任王家滩村支书三年多,在一次防风治沙的会战中,突然倒在工地上……走时不到四十岁。王老汉敲敲门,里面没人应。他原地转一圈,在门前的台阶上坐下来。他知道当局长工作忙,下班晚很正常,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嘞!要说批地,本该是村干部们办的事儿,可这些年轻人没耐性,到自然资源局找两趟,被建设用地股长一番道理顶回家,从此打了退堂鼓。王老汉了解情况后,主动把这事儿担起来。他知道自然资源局里人多,有话不好讲,就直接找到周局长家里来。他就不信,把立碑的理由讲明了,周局长会不同意。难道这件歌功扬善、顺乎民意的好事儿也办不成?14,哼,俺王老汉年轻时也当过村干部嘞!什么世面没见过?等俺把地批下来,让后生们也知道啥叫宝刀不老!夕阳西沉,余晖尽落。王老汉既困又乏,上下眼皮直打架。“老乡——醒醒,这样会着凉的。”“俺……没睡。”王老汉揉揉眼,面前站着一位中等身材、齐耳短发,三十七八岁的女人,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蔬菜的塑料袋。“您找谁?”“俺找周局长,”王老汉见女人拿钥匙开门,心想,这位一定是周局长太太,便问,“周局长他还没回来?”“老乡,您是哪个村的,有啥事儿?”“俺是王家滩的,找他有紧要的事儿。”“王家滩的?哦,快进屋说吧。”王老汉将半袋花生从自行车上拿下来,提到屋里放在门角的凳子上。客厅面积不大,陈设简陋,一对沙发样式老旧。墙角摆放着一些测量器材和图标。王老汉见了心想,当局长的居住条件也不咋样,还不如俺农村人住的大瓦房宽敞!“您来家里千万不要带东西!”女人将一杯热茶放在王老汉面前,关切地问,“王家滩的乡亲们都好吧?”“好、好,你到过我们村?”王老汉心里暖暖的。“没有,你们村是有名的小康村嘛!”女人转过话头,“老人家,您有啥事儿,慢慢说。”“这个……”王老汉见女人举止大方,心想,这位局长太太一定是个说话算数吹风管用的人,便试探着说,“其实……对你说和对周局长说都一样:俺想批一块地。”“批地干啥?”女人一愣。“王家滩村民想为故去的支书、县里下派干部吴亮亮立座碑。”“为啥给他立碑呢?”女人摇摇头说,“老人家,立碑这事不是随便可以做的,也不是寻常人能有立碑资格的。”“吴支书可不是平常人,他的事迹登过大报纸嘞!”说到吴支书,王老汉的话就滔滔不绝,“吴支书在王家滩村任职三年多来,带领群众修路打井、植树造林,多方筹款建起了幼儿园、养老院。过去村民们赶集上会行走不便,现在进城一路畅通;过去村民们吃不上新鲜蔬菜,现在种植了蔬菜大棚;过去村里孩子上学不便、老人养老无门,现在不用出村就能解决。他办的好事儿数都数不完。王家滩村民脱贫了,致富了,奔小康了,可是……他却早早走了,俺全村人都怀念他啊!”“吴亮亮是个好同志!”女人深深点头,叹息一声。14,“所以,王家滩的村民合计着,要给吴支书立座碑。”王老汉动情地说,“为批地的事儿,村干部们跑乡政府、跑自然资源局,可是他们都说占用耕地不能办。俺琢磨着,这件事儿必须由局长亲自批才行,于是就来找周局长,求他网开一面……”“真难为您了,这么大年龄了,还让您跑这么远路。”“不不……吴支书为了王家滩村奔小康,把命都搭上了,俺跑点路算啥?只要能办成这件事儿,让俺步行出国都成嘞!”“您老先别急,大老远来了,不能让您饿着肚子说话,我给您做饭去。”“不用不用,批地的事儿不解决,吃饭也不香。”王老汉拦住对方说,“俺看你有主见,说话肯定灵,求你一定帮忙把这事儿办成!”“老人家,您的心情,乡亲们的心情我都理解。”女人耐心解释说,“可是您知道,节约用地关乎民生大计。现在,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在一年年减少。目前,王家滩村人均耕地已不足一亩,超过了用地‘红线’。因此,必须从严把关,保证使用土地的合理性。”“俺立碑是弘扬正气,按老话说是扬善积德的好事,咋能不合理呢?”王老汉竭力为自己辩解。“吴亮亮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任村支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分内的事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吴支书不怕苦累勇挑重担,清正廉洁为民办事儿。他捐款办学,救助孤寡老人……村民心里有杆秤,立碑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立碑是要他名声长存嘞!”王老汉把学到的名词都用上了。“可是,我们不能为死去人的‘名’,不顾活着人的‘命’吧!”“你这叫啥话?”王老汉听了压不住火气,“如果……故去的是你亲人,你还能这么说吗?”“我,我……”女人眼含泪水,说不出话来。“你说得不错,土地是俺农民的命根子。”王老汉眼含泪花说,“可凡事都有个特殊,吴支书为王家滩村做了那么多……就这么走了,俺们放不下他嘞!今天俺是带着全村人的心愿来的,你却说出这么不近人情的话,早知道这样,俺悔不该来求你……”“老人家,你听我……说……”女人话语哽咽。“啥也别说了,俺地不批了。”王老汉气冲冲边走边说,“俺回去拆房子,把房子拆光也要为吴支书腾个地方!”“站住!”女人擦一把眼泪说,“房子是自己的,地皮是国家的,我照样有权阻止你。”“权是管活人的,死人的事儿你别管。”“对吴亮亮的事,我同样……有这个权,”女人泣不成声,“因为……我是……他的妻子……”“啥?!”王老汉心头一震,立在那里久久未语。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明线是吴亮亮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而牺牲,暗线是王老汉到周局长家里批地立碑不成;明暗线交织,拓展了小说的广度和深度。14,B.“夕阳西沉,余晖尽落”这一环境描写承上启下,暗示了周英汉局长归家之迟,营造出苍凉沉重的氛围,和小说的底色协调相应。C.小说通过塑造主人公王老汉的形象,旨在批评那些做工作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的农村基层干部,赞扬了王老汉勇担责任的精神。D.小说既有庄重凝练的叙写,也使用了大量朴实无华的口语,赋予了人物鲜明的个性,也使凝重伤感的话题有了人间烟火的温情。8.在小说叙事中,故意延迟故事发展的进展,拖延读者到达结尾的时间,这种手法被称为“延宕法”。本文在结尾处才明确了“女人”是吴亮亮妻子的身份,就运用了延宕法。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效果。(6分)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作品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指示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光弼,营州柳域人。父楷洛,封蓟国公,以骁勇闻。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玄宗眷求良将,委以河北、河东之事,以问郭子仪,子仪荐光弼堪当阃寄。天宝十五年,光弼兼河北节度使,拔赵郡。自禄山反,常山为战场,死人蔽野,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时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系之矣,今只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年,贼将史思明、蔡希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皆乌合之众,不满万人。众议欲修城以待之。光弼曰“城周四十里,贼垂至,今兴功役,是未见敌而自疲矣。”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遗穴地颓之。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长史。广德二年七月,薨于徐州,时年五十七。辍朝三日,赠太保,谥曰武穆。(节选自《旧唐书•李光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B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14,C.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D.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书》,我国第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东汉时期的班固编撰。B.节度使,官名。唐初承北周及隋朝旧制,于重要地区设节度使以总管统兵之事。C.三军,泛称军队,春秋时,大国多设上军、中军、下军,上军之将为三军统帅。D.武穆,谧号。封谥“武穆”的人,一般生前有着卓越成就,岳飞也被封此谥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光弼颇有才略,得到官员举荐。李光弼年轻时从军,刚毅有才略;玄宗搜求良将来交付河北、河东的军事,询问郭子仪,郭子仪举荐了李光弼。B.李光弼敢作敢为,斩杀失德官员。崔众经常轻慢节度使王承业,李光弼向来心有不平,在使者宣读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的诏书后,仍将崔众斩杀。C.李光弼力排众议,作战讲究策略。面对史思明、蔡希德军队的攻打,李光弼并没有采纳众人修缮城池的建议,而是造摞石车来发射石头砸击叛军。D.李光弼战斗尽力,治军十分严明。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奋力作战,率军杀戮的敌军同己方伤亡人数相当,其他军队溃散后抢劫,他却整治军队回太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5分)(2)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②,更无一点尘随马③。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①本词是作者刚从杭州调任密州知州时所作,正值密州连年蝗旱,盗贼横行,民不聊生。②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的麝香气。③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此处指行马无尘,气清土润。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4,A.词的上阕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密州元宵节“有声有色”的热闹繁荣景象。B.本词内容不囿于成规,“寂寞山城人老也”一句是过片,使情调一转,意之所到,笔亦随之。C.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词语言更显隽秀,至情深婉,这与本词思想情感密切相关。D.末句“昏昏雪意云垂野”,不但写出上元节仍气候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15.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请简要分析词人寂寞的原因。(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对风雪天气和军营将士的主观感受的描写,反映战地生活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呈现了琵琶女弹琵琶的几种手法和弹奏的曲目。(3)李煜的《虞美人》中用一个包含宇宙永恒和人生短暂无常的诘问,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作为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的“担子”不轻。这一趟________的太空之旅,承载着亿万人的期盼与梦想,是对中国航天能力的又一次考验,对中国航天技术和水平的检验。振奋人心的是,航天员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航天员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执行任务……回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旅途”时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交出了优秀的答卷。一系列精准操作,不仅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了新贡献,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卓然风采。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了不起的航天成就,靠的是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取得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的成功并不是________的,这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和心血。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________、埋头钻研、默默奉献,让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从________成为现实。向每一位航天“追梦人”致敬!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举世瞩目一蹴而就废寝忘食遥不可及B.举世闻名一蹴而就寝不安席望尘莫及C.举世闻名一挥而就废寝忘食望尘莫及D.举世瞩目一挥而就寝不安席遥不可及18.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语段中“飞天”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14,A.原本二十几集就能把故事讲清楚,非要抻到四十几集,电视剧“注水”令观众很不满。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就是民工们难得的佳肴了。C.中国有句俗话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是要做大事者须得有大无畏的精神。D.中方高度重视中阿关系发展,愿同阿方一道努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了不起的航天成就,航天人靠的是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取得的B.了不起的航天成就,航天人靠的是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C.了不起的航天成就,离不开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D.了不起的航天成就,离不开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取得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赛场外业余爱好者也积极投身冰雪运动。医学专家认为,溜冰滑雪不仅是一项提高身体素质的体育运动,①。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李勇强告诉记者,滑雪、滑冰是一项全身性运动,特别强调全身各器官的协调性,经常参加该项运动的少年儿童,②,肢关节会变得更加柔软、富有弹性,运动身姿更柔美。李勇强说,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因此门诊上经常会遇到抑郁、焦虑的孩子,而且近年来越来越高发。医生常会建议这些孩子加强户外运动。有研究表明,运动会使大脑分泌的内啡肽增多,这是一种快乐传递素,能大大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此外,冰雪运动多数是团体运动,还能锻炼孩子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李勇强提醒,③,不能在准备活动没做开、身体没预热的情况下就上场,这样关节韧带非常容易受伤。“运动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在运动结束后做一些牵伸,这才是对我们韧带最好的保护。”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21.请为上文信息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18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习近平:“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导演组用“二十四节气与冬奥运动的结合”来设计倒计时环节,用“折柳相送”的表演来呈现“悼念”的主题,唯美而蕴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中国式的浪漫”。14,材料三:网络上,由某位中国摄影师给外国知名品牌拍摄的广告照片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网友表示,照片上这个妆发油腻暗沉、眼神阴骛可怖、服装配饰充满清末腐朽气息的中国女子,是为了迎合西方对中国人的审美和刻板印象而故意创造的形象,有丑化中国人之嫌。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4,2022年南宁二中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答案1.B(A项,原文第二段说“‘商周之变’颠覆了商朝‘祖先即为天神’的天命观……确立了天命靡常、与天同心才能以德配天的观念”,并非“‘以德配天’的观念颠覆了商朝”。C项,“阐释德治义理的经典都是官方倡导学习的儒家经典”错误,原文第五段“德治之‘典’主要是官方倡导学习的一系列儒家经典”,选项以偏概全。D项,“古代德治法治并重的重要思想在规范和实施体系上都值得我们遵照和践行”错误,根据原文第六段“但在两者结合方式、规范体系融通、组织实施方面,传统治理经验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是“借鉴”而非“遵照和践行”。)2.C(C项,“又在对比中论证它们彼此的关系”错误,文章第五段只是列举出它们各自的典和则分别是什么,并没有把它们二者进行对比。)3.A(A项,“‘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标志着古代中国德治法治并重的治理模式的成熟”错误,原文第二段“到隋唐时期,‘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律疏议》)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日趋成熟”可见,“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并不能标志治理模式成熟。)4.C。(A项,袁隆平在1956年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B项“4年后取得轰动世界的成就,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错。原文为“袁隆平在1981年菲律宾召开的国际水稻研究科研会议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D项,“没因家事耽误工作一天”错,从文中写又述他请假照顾妻子可知。)5.B。(“培养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杂交水稻”错。原文说他“最后在茫茫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6.①不向命运低头,能抓住机遇实现自身价值。②坚守本心,摒弃浮躁,勇于放弃对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的迷恋,终生致力于自己的目标。③将自己的工作与民生疾苦紧密关联在一起,“为人民服务”。④不畏困难,勇于挑战,愈挫愈勇。“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不断给予自己前行的动力,永远渴望新的答案与成功。(每点2分,答到其中三点即可满分)7.D。(A项,“明线是吴亮亮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而牺牲,暗线是王老汉到周局长家里批地立碑不成”明暗线说反了。吴亮亮并未出场,他是暗线,王老汉是明线。B项,“营造出苍凉沉重的氛围,和小说的底色协调相应”错误,由“夕阳西沉,余晖尽落。王老汉既困又乏,上下眼皮直打架”可知,此处环境描写主要是交代了时间。同时由文章内容可知,这篇小说的底色应该是凝重却积极的,因此“苍凉”不是小说的底色。C项,“主人公王老汉”“旨在批评那些做工作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的农村基层干部”错。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以吴亮亮、周英汉为代表的一心为民、艰苦朴素、深明大义的基层干部形象和以王老汉为代表的新时期农民形象,主旨是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讴歌、对新时代价值取向的弘扬。)8.①延宕手法减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小说中多次出现准备揭晓“女人”就是周局长兼吴亮亮妻子的身份的时刻,但随即又拉开了读者和结局的距离。②延宕手法使周局长和吴亮亮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在延宕中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吴亮亮的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周局长的公私分明、不忘初心、深明大义。③延宕手法能够产生一种持久而强大的吸引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小说波澜丛生。(每点2分)9.①通过塑造干群形象为时代画像。小说塑造了以吴亮亮、周局长为代表的基层干部形象,塑造了以王老汉为代表的新时期村民形象,这些形象富有新时代的个性。②通过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保护耕地等社会背景为时代立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③通过人物思想品质为时代明德。干部不忘初心、廉洁奉公、心系民生、深明大义;群众脱贫感恩、真诚质朴,彰显了时代的价值取向。(每点2分)14,10、A(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11.C“上军之将为三军统帅”说法错误,应是“中军之将为三军统帅”。12.B“在使者宣读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的诏书后,仍将崔众斩杀”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使者内诏不敢出”可知,使者并没有宣读诏书。13.(1)李光弼用酒祭奠死者并且为之痛哭,把被叛贼人押禁的人放出,发誓要平定祸难,来安慰民心。(“酹”,祭奠,1分;“为”,被,1分;“幽闭”,关押囚禁,1分;“出”,放出,1分;句子大意1分。)(2)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将他抓住关押起来。(“众”,崔众,1分;“素”,向来,1分;“付”,交付、交出,1分;“收系”,关押,1分;句子大意1分)参考译文:李光弼,家里是营州柳城人。他的父亲是李楷洛,被封为蓟国公,因为骁勇善战而闻名。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毅有大智谋,开始做官任左卫郎。玄宗一心搜求良将,交付河北、河东的军事,询问郭子仪,郭子仪举荐说李光弼能够担当军事重任。天宝十五年,李光弼兼任河北节度使,攻克赵郡。自从安禄山反叛以来,常山成为战场,死人遍野,李光弼用酒祭奠死者并且为之痛哭,把被叛贼囚禁的人放出,发誓要平定祸难,来安慰民心。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当时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在只杀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全军。至德二年,贼将史思明、蔡希德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北方,李光弼手下兵士都是乌合之众,不到一万人。众人商议修缮城池来守卫,李光弼说:“城墙周长四十里,叛军马上就要到了,现在役使人们再修城,这是未见到敌人而使自己先疲困了。”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两百人拉动,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又收编清夷、横野等地的军队。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于邺西,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易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不久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恰巧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以李光弼兼任幽州大都督长史。广德二年七月,李光弼在徐州去世,终年五十七岁。朝廷停止了三天的早朝,赠予李光弼太保的官衔,谥号为武穆。14.A。(上阙写的是杭州的元宵美景,而不是密州的。)15.①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杭州的上元节“明月如霜”“帐底吹笙”,繁华热闹,而密州“火冷灯稀”,仅有的鼓和箫也是为了祭祀。②作者仕途不顺,感人生衰老失意。“山城”远离中央朝廷,作者被调到此地为官,感到失意落寞。③心怀人民,对密州人民生活感到忧虑。密州的上元节十分清冷,作者看到人们无心热闹,一心祈求丰年,为人民生活困难倍感心酸。(每点2分,共6分)16.(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14,(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17.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举世瞩目:吸引全世界人的注意力。举世闻名:形容名气极大,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此处应用“举世瞩目”。一蹴而就:形容事情很快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落笔成章。此处应用“一蹴而就”。废寝忘食:形容专心努力工作或学习。寝不安席:形容有心事而睡不安稳。此处应用“废寝忘食”。遥不可及:距离遥远无法到达或形容没有希望。望尘莫及:只能远望前面车马扬起的尘土,而无法赶上。比喻远远落在他人之后。此处应用“遥不可及”。)18.D。(D与例句都是表示特定称谓,A项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反语,C项表示引用。)19.C。(A项暗换主语及“靠的是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取得的”句式杂糅。B项暗换主语。D项“离不开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取得的”句式杂糅。)20.①还是一个抵抗抑郁焦虑的好方法②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柔韧性都比较好③运动前要先做好准备活动21.冰雪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抵抗抑郁22.作文:此作文题立足新时代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关注“五育并举”中的“美育”。题目旨在引导学生综合提炼三则材料观点,树立文化自信,思考如何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来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涵养时代精神。材料一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揭示核心观念“坚定文化自信,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材料二用冬奥会开幕式的例子,回应了材料一中“增强文化自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要求。冬奥会导演组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加以提炼和升华,运用适当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文化之美,彰显了中华审美的高度和深度,给人以“美”的享受。材料三以某摄影师为例,从反面体现了当下社会上仍有部分人未能做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为了迎合西方人的要求而丑化中国人形象,违背了我们中华文化对“美”的定义和追求。学生要从这一正一反的两则材料中提炼出具有辩证思想的作文立意角度,正确把握关于“如何树立与彰显文化自信”的做法。立意:1、传承中华文化之美,展现中华审美风范2、树立文化自信,莫要削足适履3、以我辈之创造,现中华文明之美4、……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01 09:52:53 页数:14
价格:¥3 大小:57.3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