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三仿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戏曲音乐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原始舞蹈与歌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宋代才形成相对完整的表现形态。生、旦、净、丑是戏曲行当门类,唱、念、做、打是戏曲的表演手段。中国戏曲是有一定的程式性的,但又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戏曲表演的内容大多出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当演员开始表演时,表演者就开始产生包括手、眼、法、步、身、唱、读、做、玩、舞等在内的自身的表演风格。演员一出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能让观众观察到他所扮演的角色的大致年龄、性别、身份、地位和个性等特点,以及他们想要表达的人物的内心真实活动。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京剧、豫剧、黄梅戏与越剧并称中国四大剧种。京剧唱腔曲调丰富,节奏起伏,变化鲜明,是我国的“国粹”;豫剧唱腔抑扬顿挫,行腔酣畅,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黄梅戏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极具江南水乡的灵气,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中国戏曲,可谓世界戏剧艺术的集大成之美,于一身之妙,美妙绝伦。中国戏曲具有综合性,是因为它将朗诵、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剧本相结合;同时其表演手段方面也具有综合性,包括唱、念、做、打四大手段。戏曲的创作需要不同艺术家的参与,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思想方法、志向、性格、创作意图和艺术风格,除了各种艺术家的参与,观众也应该参与。观众观看表演的体验过程,也是完成创作的过程。同时,观众的感受所产生的情绪,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舞台上演员的创造力。 写意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艺术特征,是戏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舞台布置的写意,即一桌二椅,戏曲的舞台很简单,只有一个空荡荡的舞台和简单的桌椅。戏曲中人物的妆容是写意的,表现最集中的就是戏曲脸谱,充分体现了写意的方式;写意服饰的本质表现在无视季节、时期、地域等服饰特点。仅仅考虑戏服是否与人物性格、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创作相一致,中国戏曲服饰主要以明清戏服为主,同时参照朝代变现的故事而有所变化。舞台行动的写意,戏曲的舞台是自由的、灵活的,与评书的表现形式有相似之处,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戏曲舞台行动的长短,不是取决于生活实际,而是取决于人物塑造和情节表现的需要。可以说,戏曲的写意性几乎囊括了戏曲的方方面面,而且十分丰富,正是由于这种贯穿中国戏曲整个时期的写意美学原则,才使这一古老的民族戏剧成为一种独立于艺术界而永恒的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具有地方性,四大声腔最具代表性,在此基础上也产生了千姿百态的地方剧种。中国戏曲音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民族风格及地方特色,其中,字与声的关系决定了声与情的表述,而衡量一个演员的唱功,大都评价其发声是否清晰、准确,唱腔在地方戏曲中十分多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唱腔特点。而且,戏曲乐器涵盖范围较广,包括管弦乐、打击乐等,不同的乐器其性能与音乐表达均有所不同,在表演地方戏曲音乐的过程中,通过乐器的独特音色呈现一些色彩风格独特的剧目,能够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摘编自陈佳楠《浅谈中国戏曲魅力与传承》)材料二:中国戏曲生于乡土中国,盛于乡土中国,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戏曲是乡土性的,而忽略了其发展生态的流变性及戏曲本身的发展性。城乡中国不是乡土重建的简单循环,而是对新时代中国整体社会形态的重构与再创造,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乡土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将会变革中国戏曲的发展生态。城乡中国伴生的全球意识、现代意识、城镇意识,改变了中国戏曲相对封闭的内循环生态。中国戏曲孕育催生于乡土中国的发展生态,并成长壮大于乡村社会。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也正是在长期乡村草台的流动演出中,中国戏曲形成特别贴近农民、特别能营造气氛的文化特质。值得注意的是,乡土中国的戏曲也有城乡的分野与交互,高雅如昆曲亦有“正昆”与“草昆”之分。一般意义上的艺术之争显然无法概括戏曲史上花雅之争的全部内容,其中亦包含了城乡之争的丰富内涵;传统戏院、茶园、庙会、堂会等演出场所,亦具有某种程度的城市性质和公共性质。城乡中国的戏曲,演出内容不再反映过多的乡土中国的精神价值,演出的时间安排也不再遵循节气农事安排,重构进程中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节日体系使得中国戏曲演出活动空间发生巨变,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戏曲原生态相对封闭的内循环。正在进行的城镇化通过“合村并居”“农转非”等多种形式,急遽推动乡村向城镇的批量转化。戏曲作为其流布区域曾经流行的大众文化,作为乡村社会最为亲切的文化记忆,在新的城乡精神家园的建设中有很明显的优势。尽管有人认为,中国戏曲应坚持“文化守成”的策略,很多戏曲剧种在这个时代应被视为“博物馆艺术”。但是,城乡中国解构了戏曲起源与赖以发展的乡土社会,发展生态的变革必然要求新时代中国戏曲做出相应的调整。由此引发的生产变革、技术创造和制度变迁,改变了中国戏曲活动的泛文化生态。城乡中国打破了戏曲流布区域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网络,加快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方式向农村的拓展延伸,构造了戏曲活动泛文化生态的变迁。“变迁虽然在一方面引起解体,同时却含有一种新生命的诞生”,这是历史的辩证,也可引申为文化的辩证。正如乡村社会曾是戏曲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流动戏台曾是戏曲最主要的“活动剧场”,,但剧院规模的扩大和条件的改善便利了戏曲在城市空间的展演;灯光、字幕、数字技术等新的技术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戏曲虚拟化、程式化的表现逻辑,也为戏曲的现代化表达拓展了新的空间和范式;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以制度的形式向社会传达对所谓正统与非正统戏曲的扬弃,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戏曲的变迁轨迹与行动方向。(摘编自章军杰《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戏曲向何处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曲表演的内容源于生活,观众可以通过表演者的动作、细节等感受这一角色的特点及内心活动。B.舞台布置、人物妆容和舞台行动等使中国戏曲产生了写意性,而脸谱则是中国戏曲写意性的最集中体现。C.城乡中国是对新时代中国整体社会形态的重构与再创造,动摇了中国戏曲相对封闭的内循环生态。D.乡土中国戏曲的演出活动空间要符合生产生活方式和节气体系,是一种原生态的相对封闭的内循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戏曲发展源远流长,它肇始于上古时期的原始舞蹈与歌曲,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到宋代时形成了完整的表现形态。B.中国戏曲的唱腔丰富多样,决定了字与声的关系,使中国戏曲呈现出较强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C.中国戏曲具有乡土性,是乡村社会最为亲切的文化记忆,在新的城乡精神家园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D.生产变革、技术创造等直接改变了中国戏曲的变迁轨迹与行动方向,也改变了中国戏曲活动的泛文化生态。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国戏曲写意性的一项是(3分)A.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B.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C.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D.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材料一认为中国戏曲具有“地方性”,材料二认为中国戏曲具有“乡土性”,二者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 石英说起古镇,人们往往想到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市列珠玑不哗,名宅深深几许,篷船桨声咿呀”。其实,北方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也极其丰厚,建筑素以博大厚重见长。只是由于战事频仍,古迹名胜包括城镇建筑破坏甚烈。所幸的是,在一些稍为偏僻之处,还有一些原汁原味、尚未来得及修葺、绝非风行一时的假古迹可比的历史遗存。那是在冀西蔚县参加一次作品研讨会之后,我们游览了冀晋两省交界处的古镇西古堡。下午西行数十里抵达西古堡关门。关门朝西谅是无误的,但居于城池什么部位,以我的感觉大致在西南部。不过它还只是瓮城的关门,进去之后是一圆形小广场,周围皆为壁立厚墙,可谓水泄不通,外有牌子说明瓮城的特殊作用,关门打狗是也。真正的“城门”,坐北朝南,进门后即为古镇的市街,虽不甚宽,但严整。看得出,当年两侧市肆井然。从门窗格局和砖瓦形状上判断,当以明代建筑为多。房舍一般不算太高,但敦厚结实,且造型亦有变化。总的色调是暗灰色,漫长的时光抽走了鲜亮,无情的风雨却无意间铭刻上无年份的印证。愈往深处探进,愈能发现它作为古镇古堡的价值。明朝时,这一带已属边隘,北方的瓦剌等部落经常侵扰攻击边地平民,当局在这一带设关筑堡,地方民众也乐于参与,以保卫商旅百业及平民生活。中轴线通衢大街被横街拦腰切断,我估计横街上多以住户为主,而市肆店坊为辅。我们看了几户典型院落,果然都是明朝中后期的建筑,有的房檐和瓦垄破坏严重,有的椽木近于朽腐,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不适当加以修整,但大都能做到“修旧如旧”。在几户敞着的门前,三五位妇女在编织此地传统的工艺活计,有的是蝈蝈笼,有的是饰物之类,都做得很精巧,手头异常麻利。她们带着淳朴的笑容,虽希望来客赏识她们的产品,却绝不像时下一些旅游点的卖主们,死气白赖地纠缠。我问她们是否这里的老住户,答曰:“几百年了,老辈就在这儿。”那么,是古堡兵丁的后代?还是都司、守备们的后裔?再往前走,有两处建筑最引我注意。一是一处五进院落,旁侧还有一拉溜的仓廪堆栈般的厢房。因古镇当时地处东西南北要冲,江南绿茶、山西煤炭来往贩运均自此经过。这西古堡也不总是刁斗金戈,厮杀竟月,也有算盘拨拉,彻夜声声;不仅有甲胄在身,血染战袍,也有长衫马褂,恭喜发财。还有一处建筑是保存完好、气派恢宏的戏楼。它不禁使我想起我故乡县城西阁外的戏楼——它始建于明隆庆年间,清嘉庆年间重修,每年正月和五月端午必演数日“大戏”,我幼时就是在父亲肩头上开始接触京戏的。但在1945年间却无端被拆掉。想不到六十年过后,在比较偏僻的冀西一隅,无意中寻找到几乎是同一规格的戏楼!在堡城靠北的左首,一处大四合院是本镇的办公机构。只见院内地砖缝隙和厚重房舍的瓦垅上,皆有青绿的杂草丛生,这真是一种别致的情景,像是有意保持年深日久“原汁原味”的感觉。我只有一点也许是多余的担心:似此常年居于蒿莱之中,是否会减损古建筑的寿命?出城时,我沿着南北主干通衢南行,自度全城居民纵在当时也应以千计,除了守城兵员及其家属,大小户平民在敌寇兵临城下时恐也不会安之若素,势必形成全体护城抗敌的局面。那么,数百年间,也必会演出一幕幕悲情壮烈和退敌共庆的真实故事。城小,弹丸之地是其弱势,但转化为金刚钻更为齐心,便于组织调度又成为一种强势。假如我生在当时,倒乐于成为这堡城不屈抗争的一员。接近关门时,遇一村姑,虽不白皙,但眉眼俊朴;衣着虽欠时尚,却也干净合体。她显然看出我们是外来者,遂大方爽快地做了指点:“你们登上城墙,可以看到全城。”我们几个人依言攀上关门左侧残破的城垣,举目扇扫全城,果然在青苍中微含迷蒙,栉比中又有起伏。很静,静得使人稍觉肃穆。再向瓮城下看,刚才那位村姑还在向我们轻轻挥手。不知怎么,恍然间我觉得她是一个古时小女子,有那时的心地,那时的情态……,走出瓮城关门,一阵西南风吹来,风中夹杂一股农家积肥的气味,同时伴有蠓虫在脸上头上碰扰。这使我想起此地毕竟不是江南古镇,彼地更为清雅些,而这里粗犷且欠修饰。极可能的情况是:江南古镇更多是仕宦与商贾的遗风,而这里则有较多的农耕社会的残留,有些地方不够讲究,却很真实。两种心情交错,我也是矛盾的。但得承认,品此古镇风味,像喝了老白干酒,强烈地冲激着我:不能不写出对它的种种感觉,竟先于江南古镇动笔。为什么,我也说不大清。2007年3月(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引用“小桥流水人家,市列珠玑不哗……”的诗句,意在突出江南古镇的特点,也引出对北方古镇的介绍。B.文章交代“战事频仍”是北方古镇存留少的一个原因,也流露出作者对“古迹名胜包括城镇建筑”遭到破坏的惋惜之情。C.文中“从门窗格局和砖瓦形状上判断,当以明代建筑为多”这句话,不仅交代了建筑的建造朝代,也表明了作者丰富的知识背景。D.作者由眼前的“保存完好、气派恢宏的戏楼”写到了家乡的“戏楼”,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更表现了作者的传统文化意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两次用了“原汁原味”这一词语,比喻古镇西古堡完全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形象地突出了西古堡的历史风韵。B.“漫长的时光抽走了鲜亮,无情的风雨却无意间铭刻上无年份的印证”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充满诗意地写出了古镇的历史沧桑变化。C.“那么,是古堡兵丁的后代?还是都司、守备们的后裔?”这是作者对“三五位妇女”身份的推测,也为后文做了铺垫。D.在叙述描写之后,作者往往要加几句议论,这种叙议结合的方法,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8.写村姑时,作者说“不知怎么,恍然间我觉得她是一个古时小女子,有那时的心地,那时的情态……”,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是如何统领全文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靳辅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馆编修,改内阁中书,迁兵部员外郎。康熙初,自郎中四迁内阁学士。康熙十六年,授河道总督。时河道久不治,浸淫四出。辅到官,周度形势,博采舆论,为八疏同日上之:首议疏下流,次议治上流淤垫,次议培修残缺堤岸,次议塞黄、淮各处决口,次议闭通济闸坝,次议规画经费,次议裁并冗员,次议工竣后设河兵守堤。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十七年,伏秋盛涨,水溢出堤上,复决砀山、萧县。辅乃议设减水坝,于河南北两岸为坝十三,坝七洞,水盛借以宣泄。辅复察清口淮、黄交会,黄涨侵灌运河,乃改以七里闸为运口,由武家墩烂泥浅转入黄河,自此无淤垫之患。辅勘清水潭决口屡塞屡冲,乃弃深就浅,筑东西长堤二道,并挑新河,疏积水。山阳等七州县民田至是皆出水可耕。十九年五月,辅丁忧,命在任守制。,秋,河复决,辅疏请处分,上趣辅修筑。二十四年,召靳辅、于成龙驰驿诣京师廷议,成龙议开海口故道,辅主筑长堤高一丈五尺,束水敌海潮。大学士、九卿从辅议,给事中王又旦、御史钱珏从成龙议,议不决。上命宣问下河诸州县人官京师者,侍读乔莱等言:“从成龙议,工易成,百姓有利无害;从辅议,工难成,百姓田庐坟墓多伤损,且堤高一丈五尺,束水高于民居,伏秋溃决,为害不可胜言。”上颇右成龙,遣尚书萨穆哈等诣淮安详勘。明年正月,萨穆哈等还奏,谓民间皆言浚海口无益,遂罢浚海口议。四月,上复举其事以问尚书汤斌,斌言浚海口必有益於民。上责萨穆哈向不以实奏,夺官,召大学士九卿等定议浚海口。时工部劾辅治河已九年,无成功。上曰:“河务甚难,若遽议处,后任者益难为力,今姑宽之,仍责令督修。”三十一年卒,赐祭葬,谥文襄。(节选自《清史稿·靳辅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B.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C.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D.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官学,是朝廷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学校。靳辅为汉军旗人,故入官学读书,成为官学生。B.在任守制,旧时朝廷要员遭逢父母、祖父母之丧离职,在家素服办公,也称“夺情”。C.驰驿,指旧时官吏因急召入京,由沿途驿站急供夫马粮食,兼程而进,不按站停止耽搁。D.议处,清代对有过失的官员交与吏部给予处分,轻曰察处,重曰议处,更重曰严加议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靳辅面对黄河长久不修治的情况,一日之内上交了八道奏疏,提出要对黄河上中下游、人员、经费等统筹规划,源流并治。B.为有效应对伏秋洪水猛涨导致的决口,靳辅在黄河南北两岸修筑了十三座有七个泄洪洞的减水坝,用以在洪水猛涨时排水。C.靳辅勘察了清口的淮河、黄河交会处,避开水深处,在水浅处建筑东西长堤,挖新河,通积水,自此再无泥沙积垫之患了。D.工部以靳辅治理黄河九年没成功而弹劾他,皇上却认为治理黄河很艰巨,为了便于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应该姑且宽恕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辅到官,周度形势,博采舆论,为八疏同日上之。(4分)(2)秋,河复决,辅疏请处分,上趣辅修筑。(4分)14.靳辅和于成龙在治理黄河上有何分歧?最后皇帝如何决策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霜 风① 陆游霜风近海夜飕飕,敢效庸人念褐裘。 关吏虽通西域贡,王师犹护北平②秋。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 愿补雁行③身已老,区区畎亩亦私忧。【注】①本诗写于南宋宰相韩侂胄北伐之时。②北平,指西汉右北平郡(今辽宁凌源市西南)。③雁行,队伍的前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中“霜风”既照应了标题,又为诗中所涉及的北伐之事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B.第二句中的“敢”表肯定语气,流露出作者只能成为一个只关心衣食之事的庸人的无奈。C.第三、四句说明南宋朝廷一方面在派使者与金人和谈纳贡,另一方面在加强防备,防御金兵。D.从整首诗歌来看,诗人内心依旧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也为自己有心无力而遗憾。16.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陆游对待韩侂胄北伐一事在态度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回家后农人告诉他春日已到,应当躬耕西部田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由秦入蜀的行人仿佛可以用手触摸星辰甚至从中穿过,仰首屏住呼吸、以手抚摸胸膛以平息内心惊恐的奇幻体验,从而写出蜀道之“难”。(3)“瑟”是中国古老的拨弦乐器,代表着高雅的审美与节操,象征着知音与年华,也是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两个历史镜头跨越百年。一个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百年前的5月5日,地处珠江畔的广州东园,简陋的竹棚下,一群有志青年 赶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这一天宣告成立。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正是由于有志青年一声声舍生忘死的呐喊,推进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一个是 的时代。2022年5月10日,在青葱校园、在肥沃田野、在轰鸣工厂、在边疆海岛,在驰骋才干的广阔天地,亿万青年专注 从北京人民大会堂传出、传遍了 的声音: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百年跋涉。一脉相承的,是一代代青年对国家的爱始终炽热,是推动时代前行的青春脚步坚定而执着。青春之号角,喜迎中共二十大;青春之光芒,闪耀追梦新征程。他们的故事里,有家,有国,有远大理想,也有脚踏实地。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尘仆仆 欣欣向荣 倾听 万水千山 B.风尘仆仆 风风火火 聆听 千岩万壑C.行色匆匆 欣欣向荣 聆听 万水千山 D.行色匆匆 风风火火 倾听 千岩万壑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是有志青年舍生忘死的一声声呐喊,推索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B.正是由于有志青年一声声舍生忘死的呐喊,推索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C.正是有志青年舍生忘死的一声声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D.正是由于有志青年一声声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家与国,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都在他们的故事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文明,中国的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的探索。 ① ,观测月亮便有月历。从观察日出日落以划分时辰,到记录月亮的圆缺以知晓月的周期,( )。其中二十四节气不仅对农业生产起着指导作用, ② 。比如,在芒种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 ③ ,再种有芒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再比如,清明就是人们亲近自然、赏花游玩、享受春天、感悟生活的好时候。这些都是二十四节气能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岁时节令文化的形成,是由于先人们观察天地的情绪B.先人们观察天地的情绪,便形成了岁时节令文化C.能够形成岁时节令文化,离不开先人们观察天地的情绪D.先人们观察天地的情绪,岁时节令文化便形成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一百周年。我们青年人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今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处于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对每位青年来说,时代就是一个大考场。在这个大考场中,每位青年既要做好时代赋予的必做题,又要做好时代赋予的选做题,还要做好时代赋予的加试题,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以“必做题·选做题·加试题”为主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B项无中生有,舞台布置等体现了写意性,而非产生了写意性。戏曲脸谱是人物妆容写意性的集中体现)2.C(A项说法有误,原文为“相对完整”;B项张冠李戴,唱腔没有决定字与声的关系,D项逻辑关系不当,应该为改变了泛文化生态,也影响着中国戏曲的变迁轨迹与行动方向)3.A(A项选自白居易《长恨歌》,是说“歌伶舞伎们都开始长出白发,皇宫的侍卫和美貌的宫女也开始老去”,与写意性无关)4.①材料一首先介绍了中国戏曲的发展与重要剧种,再采用并列式结构,从综合性、写意巴'与地方性三个方面,以举例、对比的方法阐释了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②材料二首先批驳了中国戏曲乡土性这一观点,然后通过举例、引用等方法,分析了城乡中国的变迁引起的中国戏曲发展生态的变化,得出了中国戏曲要根据城乡中国的发展而改变变迁轨迹与行动方向的结论。(本题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5.(1)实质不同。乡土性是就中国戏曲的起源、成长与壮大来说,而地方性则是中国戏曲呈现的艺术魅力。(2)内容不同。乡土性指中国戏曲的重要活动场所是乡村社会,而地方性是指中国戏曲表现出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3)表现不同。乡土性是戏曲表现乡土中国的精神价值,演出时间安排遵循节气农事安排等;地方性则体现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唱腔、戏曲乐器等。(本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6.D(“更表现了作者的传统文化意识”分析有误)7.D(A项“比喻古镇西古堡完金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分析有误。B项“对比手法”分析有误。C项“为后文做了铺垫”分析有误)8.(1)由于古镇古代环境的浸润感染,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幻觉。(2)村姑的热情淳朴使作者感觉到西古堡的民风淳厚,古风犹存。(本题4分。意恩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回分)9.(1)“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指与江南古镇不同,北方古镇具有城墙厚实、房屋结实、民风朴实、能抵御攻击的特点。(2)围绕这一特点按照空间(游览)顺序,介绍了古镇西古堡的关门瓮城、街市建筑、院落戏楼等景点,每一部分都发表一些议论,突出了北方古镇的风味特点。(3)最后,在与南方古镇的对比中表达出“我”对北方古镇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突出了主旨。(本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B(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11.B(“离职,在家素服办公”错误,应为不离职,在工作岗位上素服办公”)12.C(从原文可知在淮河、黄河交会处的做法是“改以七里闸为运口,由武家墩烂泥浅转入黄河”,题干中“筑东西长堤,挖新河,通积水”的做法是针对清水潭屡次堵塞屡次冲垮的状况而为,犯了“张冠李戴”错误。)13.(1)靳辅到任后,周密地测度所面临的形势,广泛地搜集意见,写了八道奏疏在同一天上交朝廷。(本句4分,重点词语:“周”周密、“度”测度、估量、估计和“舆论”意见、建议,各1分,句意通顺1分)(2)这一年秋天,黄河再次决口,靳辅上疏请求处分,皇上只是催促他抓紧修筑堤坝。(本句4分,重点词语:“复”再次、“疏”上疏、“趣同“促”催促,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于成龙提议开挖海口的黄河故道,靳辅主张修筑一条高度为一丈五尺的长堤,用约束水流而形成急流的办法抵御海潮。②皇帝最终决定疏浚海口。参考译文:靳辅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靳辅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官学生的身份通过考试授官国史馆编修,改任内阁中书,升为兵部员外郎。康熙初年,从兵部郎中经四次升迁成为内阁学士。康熙十六年,授官河道总督。当时黄河河道已长久不修治了,向四面漫出。靳辅到任后,周密地测度所面临的形势,广泛地搜集意见,写了八道奏疏在同一天上交朝廷:首先建议疏通下游河道,其次建议治理下游往上的泥沙淤塞和积垫,第三建议加固修复残缺堤岸,第四建议堵塞黄河、淮河的各处决口,第五建议关闭通济闸坝,第六建议规划治河工程的经费,第七建议裁喊淘汰多余的闲散人员,第八建议金部工程竣工后,设置河兵防守堤岸。奏疏送入后,下发给朝廷大臣讨论,廷议认为国家刚刚发动重大的军事行动,再兴起浩大的治河工程,役夫每天达十二万多人,召募劳力必会骚扰人民,应当先选择要紧之处修筑。皇上命令靳辅再仔细筹划。十七年,伏秋时,洪水猛涨,漫出提岸,砀山、萧县再次决口。于是靳辅建议修筑减水坝,在黄河南北两岸修筑十三座减水坝,每座坝修有七个泄洪洞,洪水猛涨时靠它排水。靳辅再次勘察了地处清口的淮河、黄河交会处,发现黄河涨水时往往倒灌侵入运河,于是就将七里闸改为运河出口,从武家墩烂泥浅转入黄河。这样,从此运河就没有黄河泥沙积垫的祸患了。靳辅勘察了清水潭屡次堵塞屡次冲垮的状况,于是避开水深的地方而就水浅之处,建筑了东西长堤两道,并且挖新河,疏通了积水。山阳等七个州、县的民田,到这时都脱离了水淹,能够耕种了。十九年五月,靳辅遭逢父丧,皇上命令他在任上守孝。这一年秋天,黄河再次决口,靳辅上疏请求处分,皇上只是催促他抓紧修筑堤坝。二十四年,皇上宣召靳辅、于成龙火速兼程赶赴京师参加朝廷大臣的讨论。成龙提议开挖海口的黄河故道,靳辅主张修筑一条高度为一丈五尺的长堤,用约束水流而形成急流的办法抵御海潮。内阁大学士、九卿赞同靳辅的提议,给事中王又旦、御史钱珏则赞同成龙的提议,讨论没有结果。皇上下令宣召那些籍贯为下河地区各州县、现在京师做官的人来询问情况,翰林院侍读乔莱等人就说:“听从成龙的提议,工程容易完成,对百姓有利无害;听从靳辅的提议,工程完成困难,百姓的田地房屋、坟墓也会受到很大损失,况且堤高为一丈五尺,被约束后的水大大高于百姓的住房,伏天秋后汛期时如堤岸崩溃决口,那造成的危害就更无法说了。”,皇上颇倾向于成龙的意见,派遣尚书萨穆哈等人去淮安审慎勘察。二十五年正月,萨穆哈等人返回京师后上奏,说民间都说疏浚海口没什么好处。不久,皇上推翻了疏浚海口的提议。四月,皇上又提出这件事来问尚书汤斌,汤斌说疏浚海口肯定对百姓有好处。皇上斥责萨穆哈等之前返回京师时没有据实奏报,罢了他们的官。又宣召大学士、九卿等人讨论,决议疏浚海口。工部弹劾靳辅治理黄河巳历时九年,没有成功。皇上说:“治理黄河这件事情是很艰巨的,如果现在突然将靳辅论罪处分,今后担任此项工作的人就更加难办了。现在姑且宽恕他,仍旧责成他督修黄河。”三十一年去世,皇上赐予祭奠,并赏赐丧葬费,谥为文襄。15.B(“敢”是怎敢的意思,表反问语气)16.①辛弃疾主要是担忧和告诫。“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固”,辛弃疾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一事告诫朝廷要有充分准备,不可盲目北伐;②陆游则肯定北伐,并为获得的一些胜利而高兴。“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说明陆游看到了北伐中取得的胜利,以及朝廷嘉奖战功之事,而北伐也是陆游孜孜以求的,因而高兴。17.(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窃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国风关雎》)/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鹿鸣》)/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8.A(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也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倾听:一指侧着头听,二指细听;认真地听。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万水千山:形容路途遥远险阻。千岩万壑: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19.C(A“推索....中国步入..”.搭配不当;B滥用介词,搭配不当;D滥用介词)20.①原文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更能突出青年的理想和追求、想法与做法。②原句更适合做结论句。该句放在语段结尾处,应该是个结论句,改句无法承担。③本语段多用短句,原句与本语段语言风格一致。21.B22.①他们观测太阳便有时辰②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③如果错过了这个时节23.作文范文:时代考场:答好必做题,做对选做题,多做加试题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 陈鲁峰时代是一个大考场,充满着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挑战与机遇并存,又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我们青年人面临着答好时代赋予的必做题、做对时代赋予的选做题和多做时代赋予的加试题的历史任务和职责。我相信,我们青年人有的是力量,有的是能力,有的是智慧,答好时代必做题,做对时代选做题,多做时代加试题,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如何答好时代必做题呢?首先要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必做题有哪些,习主席告诫我们要不辜负时代、韶华和人民,要在青春赛道上跑出最佳成绩,要用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去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去倾听中国声音,用内心去感受时代脉搏,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必做题。,还要考虑如何答好这些必做题,答好这些必做题的标准有哪些。其实,答好这些时代必做题,也很简单,就是要成为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才能答好这些必做题。顶天,是说要有高远理想;立地,是说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有本事,是说要有些能力和水平。至于标准嘛,要像焦裕禄、朱彦夫、黄文秀那样不辜负时代、韶华和人民;要像钟扬那样用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把论文写在最高海拔;要像新闻记者那样去挖掘诸如抗洪精神、红船精神、建党精神中的细节;要像听刘兰芳评书那样去倾听日新月异的中国发展步伐;要像母亲怀孕感受胎儿心跳那样去感受时代进步脉搏。唯有这样,才能答好这些时代赋予的必做题!到底要做对哪些时代赋予的选做题呢?其实,这些选做题是很多的,如愿意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的话,可以去当当农村的“第一书记”;如愿意像陈祥榕那样说出“清澈的爱,只为了中国”的话,可以去军营锻炼锻炼;如愿意像苏翊鸣那样在跳台滑雪中舞出美丽姿态的话,可以走入体育竞技领域展现你的极限人生...时代的选做题很多很多,你可要选对、做对啊!要扬你我的长处,回避你我的短处,你我才能快速走向成功啊!不是吗?其实,要想磨练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还要多做时代赋予加试题。疫情卷土重来,你我可以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这便是时代赋予的加试题。若王亚平再次太空授课时,你我可以提前学习一下,到学校里面给学弟学妹搞搞太空授课的科普事项;这便是时代赋予的加试题。若下一个五四来临时,我们的青年登山运动队再度登上珠峰时,你我可以尽早搜集材料,将这些信息整合成图文并茂的材料传播到五湖四海;这便是时代赋予的加试题。这样的加试题比比皆是,我们应该多做,才能像打保龄球那样每天变得优秀一点点,才会更加迅捷发展好自己啊!当然,对不同青年人来说,每一个时代的必做题、选做题和加试题也许各不相同;但答好必做题,这是根基,否则就可能偏离时代要求,做对选做题,这是关键,否则就可能走向平庸;多做加试题,这是核心,否则就可能不接地气,孤高自赏了。时代赋予人生一种美丽和光彩,尤其是我们生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广大身上的美丽与光彩。最后想问一下,时代赋予的必做题、选做题和加试题,你我会答好、做对和多做吗?附加题: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陆游在《书愤》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感叹诸葛亮的出师雄文,暗示朝野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2)司马迁评价屈原的《离骚》描写寻常事物却意旨博大,列举事例浅近却表意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云”作为中国古诗词意象,常因其漂浮不定而被用以表达游子的漂泊无依和孤独之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4)“大漠”和“落日”是边塞的典型景象,它们也常作为意象在边塞诗中组合出现用以渲染氛围,如“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本书阅读1.红学家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谈到:“注重现实生活的人们,你去喜欢薛宝钗吧!倾向性灵生活的人们,你去爱慕着林黛玉吧!”你会选择哪一种生活?哪一位女性?请结合《红楼梦》的一两个具体情节说明原因。(5分),2.美学家叶朗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不在于贵族之家的衰亡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而是在于美的毁灭的悲剧。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释这一观点。(5分)三、写作1.请以美的巡视与美的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2.请阅读王亚平说过的“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魅力无穷”等话语,再看一看太空授课的其他内容,写一篇以“好奇心+科技创新+科普”为主题的文章。3.请阅读下面的名言写一篇文章。名言一:文者,贯道之器也。名言二:志高则言雅。名言三:一个作家要摆脱模仿,学会创新,才能真正成为名作家。名言四:于世无补,一篇嫌多,于世有益,百篇无多。4.请阅读下面的名言写一篇文章。(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3)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一-陈毅《示儿女》(4)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习近平参考答案:一、名句默写1.(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万族皆有托,孤云独无依。(陶渊明《咏贫士》)/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指的是十年来生活飘荡不定的作者与故人。(4)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歪塞上》)二、整本书阅读1.参考答案一:选择现实生活和薛宝钗。比如元妃命宝玉题诗时,选宝钗能够及时提醒宝玉元妃不喜欢“绿玉”二字,并建议其改为“绿蜡”。宝钗不仅能敏锐的意识到问题,而且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对宝玉帮助很大。参考答案二:选择性灵生活和林黛玉。比如黛玉和宝玉能够一起埋花葬花,能够共读共赏《西厢记》《牡丹亭》等,他们两个志趣相投,灵魂相通,能够进行精神交流。选择林黛玉也就是选择了一个灵魂的伴侣。(答案仅作参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2.参考答案:大观园本就是生态园林艺术瑰.宝,美景如画,更是作者曹雪芹营造的一个理想世界,在这里,贾宝玉和她的姐妹们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气,放任自己性情的发展,是一个美的存在。但大观园盛极而衰,贾府抄家,黛玉哭死,姐妹飘零,悲剧性明显。(答案仅作参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突出“美”和美的破坏)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2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余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31 18:53:34
页数:13
价格:¥5
大小:80.00 KB
文章作者:U-60007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