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00——11: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位置)。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属于世界濒危鸟类。目前仅分布于山西、河北、北京和陕西的山地森林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褐马鸡在我国的分布说明自然资源具有()A.多用性B.社会性C.整体性D.地域性2.拯救褐马鸡最有效的措施是()A.建自然保护区B.减少天敌数量C.扩大分布范围D.保护山地森林【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考查自然资源的特点,从属性来看,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结合材料,褐马鸡目前仅分布于山西、河北、北京和陕西的山地森林中,说明其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说明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D正确,整体性是指各个自然资源要素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多用性是指大部分自然资源有多种用途;社会性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的认识、评价、利用等方面,因此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因此保护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相比,减少天敌数量、扩大分布范围和保护山地森林三个措施效果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突出,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n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可以()A.提高粮食生产成本B.减少粮食浪费数量C.减少粮食的需求量D.保障粮食供给安全4.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A.实现生产专门化B.实行精耕细作C.扩大耕地的面积D.提高耕地质量【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A错误。粮食仓储中会出现生虫、鼠咬及陈化现象,造成粮食浪费,“藏粮于地”可以减少此类粮食浪费,B正确。粮食需求量是由市场决定的,与粮食储藏方式关系不大,C错误。两种方式都可以保障粮食供给,D错误。故选B。【4题详解】\n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通过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所以该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D正确。提高农业科技和实行精耕细作是“藏粮于技”,AB错误。藏粮于地是着眼现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不是通过扩大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产量,C错误。故选D。【点睛】保障粮食安全的无大措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要提高耕地质和水平。2022年冬奥会是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得益于()A.科技进步B.气候适宜C.产业升级D.国际合作6.与传统氟利昂制冰相比,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制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可以()A.增加化石能源消耗B.防止海平面的上升C.减少臭氧层的破坏D.促使山地冰川后退【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说明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A正确;气候适宜无关,与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联系较小,因此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与传统氟利昂制冰相比,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制冰技术没有使用氟利昂技术,二是采用二氧化碳制冰,能够减少臭氧层的破坏,有利于臭氧层的保护,C正确;该制冰技术基本实现了碳排放趋近于零,减少了化石能源消耗,A错误,北京冬奥会虽然实现了碳排放趋近于零,但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对于防止海平面的上升和促使山地冰川后退作用较弱,AD错误,故选C。【点睛】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n下图示意中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分布(2020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石油储备基地多分布在东部沿海,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成本B.交通C.市场D.资源8.独山子石油储备基地的石油主要来自()A.阿富汗、伊朗B.沙特阿拉伯、阿联酋C.俄罗斯、蒙古D.俄罗斯、哈萨克斯坦9.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可以()A.减轻石油生产压力B.保障能源供应安全C.加快石油工业发展D.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答案】7.C8.D9.B【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油储备基地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石油资源市场需求量大,建立储备基地目的是以备不时之需,因此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市场因素,C正确;与成本、交通、资源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独山子石储备基地的石油主要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两个国家与我国新疆陆上相邻,\n且石油资源丰富,与我国有石油运输管线,运输便利,D正确;阿富汗和蒙古石油资源缺乏,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距离我国较远,且我国没有管道运输与其直接相通,因此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目的是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可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B正确;与减轻石油生产压力、加快石油工业发展、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建设石油储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内石油安全,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目前,发改委已公布了一期四座储备基地的名单,分别位于沿海的镇海、舟山、大连、黄岛;而二期储备基地的选址工作仍在进行。石油化工是市场指向型工业,应布局在消费市场大的地方(而不是石化工业发达的地方)且消费市场大的地方更易出现能源危机,因此石油储备基地布局在消费市场附近。交通、当地局势是否稳定也是影响因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要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大豆对外依存度=大豆净进口量/(大豆生产量+大豆净进口量)。下图示意2005~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2005~2020年,中国大豆()A.对外依存度较高B.净进口量持续上升C.生产量明显下降D.对外依存度变化快11我国大豆进口现状能够()A.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加大耕地资源的压力C.影响粮油生产格局D.增强油料生产自主性【答案】10.A11.C【解析】\n【10题详解】读图可知,2005~2020年,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为60%~90%,对外依存度较高,A正确;净进口量呈现波动上升,在2011年和2018年略呈下降趋势,B错误;净进口量呈现波动上升,对外依存度在2014年之后缓慢下降,说明中国大豆生产量有增加,C错误;对外依存度变化较慢,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我国大豆进口现状是对外依存度仍较高,净进口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影响我国粮油生产格局,降低油料生产的自主性,C正确,D错误;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A错误;可能会出现大豆价格上涨,而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C。【点睛】大豆产需缺口扩大,对外依赖程度高,保障粮油安全的隐患增加。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大豆自给率,增加国产大豆有效供给,以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云南是水资源大省,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常出现“天上水”蓄不了、“地表水”留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尴尬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云南水资源丰富主要得益于()A.地下水丰富B.河流湖泊众多C.年降水量大D.冰雪融水量大13.云南“地表水”留不住的原因是()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地势起伏大③岩溶地貌广布④地质不稳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为缓解云南水资源短缺,应采取主要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B.整修河道C.开采地下水D.兴修水利【答案】12.C13.B14.D【解析】【12题详解】由材料“云南是水资源大省,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常出现“天上水”蓄不了、“地表水”\n留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尴尬局面”可知,云南水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C正确;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因此地下水丰富不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A错误;“地表水”留不住,说明云南河流湖泊较多,但由于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下渗,加上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因此河湖存水量较少,所以河湖多不是云南水资源丰富的原因,B错误;云南纬度较低,境内少有高山上的冰川,出现降雪几率很小,因此冰雪融水量少,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地表水”留不住的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容易下渗;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地表水难以存留,②③正确;与水土流失和地质不稳定关系不大,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为缓解云南水资源短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水利工程,储蓄雨水,让地表水能留住,减少雨水和地表水下渗,D正确;云南省地表水难留存,因此调过来的水如果不采取措施,还会渗入地下,造成水资源的浪费,A错误;整修河道与缓解水资源短缺关系不大,B错误;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资源减少,并引发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也不合理。C错误。故选D。【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河流补给类型及水位。上游植被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高;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雨后的汇水速度加快时间变短,与被破坏前同等强度和时间的降水,河流的水位升高汛期变短;瞬时径流量值可能升高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下表为我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全国人口0~14岁15~59岁60岁以上第六次(2010年)13.40亿17%70%13%第七次(2020年)14.12亿18%63%19%15.2010~2020年,我国()A.出生率大幅提高B.0~14岁人口减少C.老龄化程度加剧D.\n人口规模快速增长16.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明我国()A.社会经济快速发展B.产业结构明显改善C.劳动力的优势下降D.人口分布趋于合理【答案】15.C16.A【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2010~2020年,我国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了1%,出生率增长幅度不大,A错误;由表格可知,2010年我国0~14岁人口为2.278亿,2020年我国0~14岁人口为2.5416亿,人口增加,B错误;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由13%提高到19%,老龄化程度加剧,C正确;人口规模增速较慢,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由材料“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可知,劳动力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说明我国教育事业有显著发展,继而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A正确;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与不是推进产业结构改善的主要动力,不能说明产业结构明显改善,B错误;我国虽然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但我国人口较多,因此劳动力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化不能表明我国劳动力的优势下降,C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点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仍会有所增长,主要原因是:一是我国人口保持了一定水平的惯性增长,目前育龄妇女还有3亿多人,每年能够保持1000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二是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的数量快速回升;三是人口的预期寿命持续提高。我国人口增速放缓,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还有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等,都导致出生人口规模有所收紧。连霍高速公路(江苏连云港—新疆霍尔果斯)是我国最长的高速公路,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交通大动脉。下图示意连霍高速公路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n17.该高速公路从东到西沿途()A.植被覆盖率提高B.城镇化水平提高C.跨地势三级阶梯D.气候大陆性增强18.该高速公路的开通利于()A.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B.开发沿线的旅游资源C.西部的煤炭资源东运D.带动兰州的产业升级【答案】17.D18.B【解析】17题详解】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布,结合图示信息该高速公路从东到西从江苏连云港—新疆霍尔果斯,从东南沿海深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气候的大陆性不断增强,植被覆盖率降低,A错误,D正确,结合我国地形分布特征分析,跨越了二、三阶梯,C错误,城镇化水平降低,B错误,故选D。【18题详解】考查交通线建设的地理意义,高速公路的建设,会破坏沿线的的生态环境,A错误;连霍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具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以及自然景观,高速公路开通后,增加了交通的通达性,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B正确;我国西部(新疆)地区的资源主要为天然气,西气东输主要依靠管道运输,且煤炭资源运输主要依靠铁路运输,C错误;对带动兰州的产业升级影响不明显,D错误,故选B。【点睛】交通线建设的意义:完善交通网;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开发;增进民族团结(经过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建设;对外交流,扩大开放;缓解运输压力;维持地区稳定和繁荣发展等。\n飞絮指春季杨树或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携带种子随风飘散的现象。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天气有利于飞絮飘散。下图示意2021年部分城市杨柳飞絮预警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与太原相比,石家庄杨柳飞絮预警时间较早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低B.距海较近C.降水较多D.风力较小20.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杨柳树飞絮较多的时段是()A.清晨B.午后C.傍晚D.午夜【答案】19.A20.B【解析】【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每年春季杨树或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携带种子随风飘散,柳絮的飞舞时间和气温、光照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气温条件,需要积温和近期气温都满足。太原位于与太原相比,太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上,海拔低,春季时石家庄气温回升快,气温较太原高,风力较大,使得石家庄杨柳飞絮预警时间较早,A正确,D错误;此时为春季,主要受西北季风的影响,石家庄位于太行山的东侧,虽然距海较近,但是处于西北季风的背\n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C错误,B错误;故选A。【20题详解】柳絮的飞舞时间和气温、光照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气温条件,温度高容易柳絮飞舞,湿度大柳絮较少,在午后气温较高,柳絮多发,而早晨、深夜,或是雨后,傍晚气温降低,因为气温低,并且湿度相对较大,柳絮比较少,其次,每天午后,由于气温较高,地面最热,空气上下对流最旺盛,高空大风的动量下传也最多。因此,风力也最大。在日落前后,地面迅速冷却,大气层趋于稳定,因而地面风速减弱。入夜后,风速基本稳定,一直到次日日出后风速开始增加。据此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差异;地形;洋流以及人类活动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用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影响的核算体系。在生态足迹计算中,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转化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等。全球生态足迹是地球上所有人生态足迹的总和。下图示意全球生态足迹的变化。(1)说明生态足迹大小与资源消耗量的关系。(2)描述全球生态足迹的变化特点,并指出其超出地球承载力的年份。(3)请制定一个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答案】(1)生态足迹值越大,资源消耗量越大(呈正相关关系)。(2)特点:总体呈上升趋势;1970年以后生态足迹超出地球的承载力;若碳排放量减少,生\n态足迹下降。年份:1970年以后。(3)改变消费方式;养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节约粮食;低碳生活等。【解析】【分析】本题以生态足迹为背景,考查生态足迹大小与资源消耗量的关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制定一个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生态足迹的含义就是要维持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又称之为“适当的承载力”。生态足迹越大说明资源消耗量越大,反之生态足迹越小,说明资源消耗量越小,二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小问2详解】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1960年开始,生态足迹呈稳定的上升趋势,在1970年生态足迹等于1个地球数量,在1970年之后生态足迹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处于生态赤字之中。【小问3详解】减少个人生态足迹可以通过:节约粮食,步行、自行车或公交车出行;节约用能,使用清洁能源;节约综合利用水资源;环保购物;垃圾分类等实现。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干热岩是一种新兴地热能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一般温度大于200℃,埋于地下数千米,内部没有水或蒸汽,致密不渗透。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注水井将低温水输入热储水库中,经过高温岩体加热后,再通过生产井将高温水、汽回收发电,发电后将冷却水通过高压泵再排至注水井中循环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成本与煤炭、天然气大体相当,是风力发电的一半。下图示意干热岩发电过程。\n(1)与风电相比,指出干热岩发电的优点。(2)简述规模化开发利用干热岩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答案】(1)受季节、天气制约小,能源供应稳定;分布广泛,地域限制小;发电成本低。(2)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解析】【分析】本题以干热岩发电相关内容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干热岩发电的优点及其综合效益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可以从风电的不足和干热岩发电的优点两方面对比分析。风电作为新能源,发电成本高,地域差异大,受气候、天气影响大,不稳定;而干热岩受气候、天气、时间等限制小,能源供应稳定,且在我国分布广泛,受地域限制小;干热岩发电的成本与煤炭、天然气大体相当,是风力发电的一半,发电成本低。【小问2详解】考查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综合效益。新能源能弥补目前常规能源的缺点,缓解常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且干热岩具有安全、低成本的开发价值,常规能源中大部分会污染环境、不可再生,容易出现能源危机,由材料可知,干热岩储量大,为清洁能源,并且可再生,能循环利用,开发利用干热岩资源发电可以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进而改善大气质量。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n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北虎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其生存需要广大的栖息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处,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约占47%),是我国仅有的野生东北虎豹稳定栖息地和扩散种源地。目前,东北虎豹种群已进入繁殖高峰期和数量快速增长期。园内现有居民9万多人(核心保护区内7千多人),大多从事传统的农牧业,人类活动与虎豹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下图为园内监测相机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1)简析东北虎所需栖息地面积较大的原因。(2)推测园区内人类活动与虎豹矛盾突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1)东北虎栖息地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单位面积生物量(食物)少,觅食活动的范围大,所需栖息地面积较大。(2)东北虎豹伤害人畜;盗猎分子威胁东北虎豹生命。核心保护区内居民外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提前预警,提升居民防护水平;科学补饲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东北地区来考查影响生物分布的因素以及生态保护问题,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水热条件较差;东北地区单位面积的生物量较少,因此东北虎需要更大的觅食空间,所需的栖息地的范围更大。【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北虎豹种群已进入繁殖高峰期和数量快速增长期。园内现有居民9万多人(核心保护区内7千多人),大多从事传统的农牧业,因此东北虎有可能伤害人畜;我国东北\n地区还有一些盗猎分子,威胁到了东北虎的生命。保护的措施有:由于核心保护区人口较多,因此该部分居民应该迁出保护区,以免被虎伤;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有东北虎出没的地区,设置预警系统,提前预警,提升居民额防护水平;科学补饲东北虎,防止其因为饥饿伤害人畜。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2005年,山东率先启动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大力支持人工鱼礁建设,推动海洋牧场发展。目前,山东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105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处,占全国的40%。下图示意山东省主要海洋牧场城市分布。(1)分析山东省发展海洋牧场的优势条件。(2)简述我国积极建设海洋牧场的益处。【答案】(1)海域面积大,海岸线曲折漫长,适宜发展海洋养殖的空间大;海洋牧场发展早,经验丰富;政策的支持。(2)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减少陆地土地资源压力;增加渔业产量和质量;改善人民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n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山东半岛被被渤海、黄海海域三面环绕,海域面积大,海岸线曲折漫长,适宜发展海洋养殖的空间大;由材料“2005年,山东率先启动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大力支持人工鱼礁建设,推动海洋牧场发展。”可知,海洋牧场发展早,经验丰富;有政府大力支持人工鱼礁建设,因此山东省发展海洋牧场有政策的支持。【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可知,发展海洋牧场可以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能够获得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减少陆地土地资源压力;增加渔业产量和质量;增加鱼、虾、贝、藻等食物,改善人民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通过人工放养海洋生物资源,可以避免出现过渡捕捞等现象,有利于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25.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该河流在我国的分布地区及主要补给类型。(2)据图归纳该河流的流量特征。(3)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夏季断流的现象。请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西北地区,以冰川和(季节性)积雪融水主。(2)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冬季断流。\n(3)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地区过度引水、截水,利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冰雪融水减少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陆地各种水体的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该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径流量的变化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冬季气温在0℃以下时,1、2月份河流出现了断流现象。据此可判断该河流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以冰川和(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形成夏季汛期。【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区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主要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较小,最大径流量不超过300m3/s;径流量的变化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季节变化大,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夏汛明显;冬季气温低,融冰停止,冬季断流。【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几十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的发展,以及工矿业的开发,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地区过度引水、截水,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的减少;近几十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冰雪融水减少,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减少,使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夏季断流的现象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5-30 11:24:10 页数:17
价格:¥3 大小:2.4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