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2022届高考语文热身模拟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甲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三星堆祭祀器物坑铜器群的出现应是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开端。三星堆遗址并不都属于三星堆文化,而是跨越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关于器物坑和出土遗物的性质,解释并不求一致性,但要有合理性和可靠性。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应能就各类遗物、各种现象得出明确而且一致的解释。三星堆1、2号坑的出土遗物虽然纷繁复杂,但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别。第一类为象征性器物,用来表现崇拜和祭祀的对象,代表性器物如1号坑的金杖、青铜龙柱形器,2号坑高大的铜树、形象的太阳形器、复杂的眼形器、数量和形态众多的鸟、写实的公鸡等。第二类为表现祭祀场景、祭祀活动的器物,如“神坛”。由顶尊人像、执璋人像、铜树下的跪坐人像可知,两个坑中的各类人像基本属于同类器物,它们的共同点是或立或跪,手中握物或呈握物状,正在进行祭祀活动。第三类为祭祀用器,包括青铜容器、各类小件青铜器、玉石器、象牙、海贝等。三类器物表达了两个主题。一是王权,1号坑的金杖就是王权的象征物。二是以太阳崇拜为主的宗教信仰。2号坑最大的神树高达4米,无疑是2号坑器物群的核心。很多学者都相信神树表达的就是《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的扶桑和若木,表现太阳的东升西降。据铜树上的9朵花和9只鸟,以及鸟负载太阳飞行的观念,众多的鸟也象征太阳。2号坑中还有太阳形器、寓意光明和黑暗的眼形器和眼泡、日出啼叫的雄鸡。由此再扩大考察的范围,2号坑中的鸟身人面像、鸟足人像、凸目面具,以及带太阳纹、鸟羽纹、眼睛纹的铜器,可能都相关联,所有这些遗物都表达了太阳崇拜这个共同主题。人们通常将1、2号坑的出土物放在一起讨论,实际上两个坑的出土物在类别上明显不同,2号坑铜器上常见的太阳纹、鸟羽纹和眼睛纹也完全不见于1号坑。差异即在于两群器物表达的是王权和神权两个主题。但我们还不清楚,这些原本可能存在于宗庙、神庙中的器物何以会被毁坏和埋藏。正因为不确定埋藏的原因或者埋藏过程中是否有祭祀行为,但埋藏物都是祭祀用器,所以笔者主张称这样的坑为祭祀器物坑。这样的坑现今又发现了6个,每个坑出土物都不相同。据已知的信息,6个坑已出土器物的大类和表现的主题似乎仍与1、2号坑器物相同。无论最终的发掘结果如何都可以肯定,这些新发现将检验过去有关三星堆祭祀器物坑和三星堆文化的种种认识和理论,新材料或能纳入原来的解释体系中,补充、丰富原来的认识,或推翻过去的认识而形成新的解释。新发现也必定会带来更多的新问题,这将使科学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由此也说明,考古学是一门开放的学问,它向未来敞开。以目前所知的材料而言,我们仍可认为三星堆时期的社会是王权和神权并存,统治阶层掌握着生产贵重物的资源、技术和产品,青铜器、金器、玉石器、象牙、海贝等被社会上层集体占有,用于宗教活动,最终达到强化社会统治、增强社会凝聚力的目的;与其他同时期的文化如商周文化相比,青铜器等贵重物不是生活实用器,不体现个人的身份地位,不作为礼器来维系礼制或等级制。这表明三星堆文化的观念、宗教信仰,以及那个时期的社会样貌都有其独特性。(选自《三星堆:考古学揭示的古代区域性文明》,原文载于2021年9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星堆遗址跨越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所以不属于三星堆文化。\nB.三星堆1、2号坑的出土遗物可以归纳为象征性器物、表现祭祀现场和祭祀活动的器物、祭祀用器三大类。C.从目前出土的三类器物特点来看,三星堆器物表达了王权和以太阳崇拜为主的宗教崇拜。D.青铜器等贵重物不是生活实用器,不体现个人的身份地位,不作为礼器来维系礼制或等级制,这是三星堆文化与商周文化的不同之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2号坑中的鸟身人面像、鸟足人像、凸目面具,以及带太阳纹、鸟羽纹、眼睛纹的铜器,都相关联,构成一个共同的主题。B.文中这些原本可能存在于宗庙、神庙中的青铜器物被毁坏和埋藏的原因无法确定,但其埋藏过程都很庄重。C.1号坑出土的金杖和2号坑出土的太阳树,足以证明三星堆祭祀坑器物既有王权主题,又有神权主题。D.文章以“由此再扩大考察的范围”“以目前所知的材料而言”等语,对材料或者观点作出限制,体现其思维之缜密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三星堆器物坑和出土器物性质的分析与解释,可以存在不同观点,但具有合理性与可靠性是前提。B.三星堆新出土的器物可以检验过去有关三星堆祭祀器物坑和三星堆文化的种种认识和理论,这种检验既可能证明原来的观点,也可能推翻过去的认识。这对于考古学来说,是一件好事。C.三星堆时期青铜器和金器只是祭祀用器,而商周时期青铜器物都是生活实用器。这说明商周时期青铜等贵重物更有使用性。D.从已知材料来看,三星堆时期的社会是王权与神权并存的社会,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自然界中,绝大部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养生活,而有一类植物则需要全部或部分依赖于其它植物获得营养和水分,这类植物被称作寄生植物,菟丝子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目前,约有4500种寄生植物被发现,大约占有花植物的1%。寄生植物通过一种特殊的器官——吸器与寄主建立维管束的连接,以获取无机盐、水分和营养物质等。此外,寄主中的次生代谢产物、mRNA(MessengerRNA,中文译名“信使核糖核酸”。下同)、蛋白质甚至病毒和类病毒等物质也可转运到寄生植物中。\n菟丝子是旋花科菟丝子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专性茎寄生植物,萌发后必须寄生在寄主身上才能生活。菟丝子通过吸器与寄主的维管组织连接形成物质交流的通道。已有转录组学研究表明,菟丝子和寄主在没有任何生物或者非生物胁迫的状态下已经存在着上千个mRNA的交流,而且转运的mRNA可能作为一种长距离运输的信号发挥生物学功能。桃蚜是一种广食性的蚜虫,相关文献显示,其寄主植物可多达74科285种,其生活周期短、繁殖量大,除刺吸植物体内汁液,还可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更重要的是,它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如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烟草蚀纹病毒等,是果蔬栽培的主要害虫。“桃蚜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威胁,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取食菟丝子的刺吸式昆虫之一,而且相对于菟丝子的寄主来说,桃蚜更喜欢取食菟丝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强研究员介绍说,此前的研究表明,桃蚜在取食过程中,通过口器不但取食寄主植物韧皮部汁液,并且也向植物体内转运多种蛋白、mRNA及病毒等大分子。目前,在菟丝子和寄主两者之间的物质和信号转运研究较多,尤其是mRNA的转运研究较为丰富。而在桃蚜、菟丝子及寄主构成的三营养级互作体系里,桃蚜—菟丝子—寄主三者之间mRNA信息交流的研究还没有报道。吴建强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建立菟丝子和寄主黄瓜寄生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桃蚜取食菟丝子,从而对菟丝子进行生物胁迫,重点探究了桃蚜、菟丝子以及黄瓜叶和根之间mRNA的转运。“研究表明,桃蚜的取食,大大增强了菟丝子和黄瓜之间mRNA的双向转运,同时也有大量mRNA在菟丝子和桃蚜中进行双向转运。”吴建强说,有趣的是,有少量的mRNA通过菟丝子从黄瓜转运到桃蚜和从桃蚜转运到黄瓜的叶片及根,表明菟丝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其寄主与蚜虫的互作。这是首次发现在昆虫—寄生植物—寄主植物三者之间跨界的双向mRNA信息交流。他们还对转运的mRNA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度较长和表达量较高的mRNA,更倾向于被转运。转运的mRNA在受体物种的总mRNA中的占比较低,平均在0.04%—1.3%。菟丝子受到桃蚜取食胁迫之后,其与黄瓜叶中激素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茉莉酸含量升高、水杨酸降低;而黄瓜根中茉莉酸含量降低、水杨酸含量升高,这意味着抗虫性信号从菟丝子传递到黄瓜叶和根中,导致菟丝子、黄瓜叶和根对桃蚜取食产生了抗虫响应。此外,桃蚜取食胁迫在菟丝子中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少,而黄瓜叶和根中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较多,说明在转录水平上寄主对菟丝子信号响应要比菟丝子对桃蚜的信号响应更强烈。“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昆虫—寄生植物—寄主植物三者之间跨界双向mRNA交流的观点,这对深入了解昆虫—寄生植物—寄主植物之间的多重互作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吴建强表示,这个研究说明了三者间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将更进一步揭示植物与昆虫间互作的秘密,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选自《昆虫与植物间跨界交流的秘密被破解——可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原文载于2021年8月18日《科技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界中,有一部分植物需要全部或部分依赖于其它植物获得营养和水分,这类植物被称作寄生植物,菟丝子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B.自然界中1%的有花植物被发现为寄生植物,它们通过吸器与寄主建立维管束的连接,以获取无机盐、水分和营养物质等。C.寄生植物在寄主身上获取无机盐、水分和营养物质等的同时,也有被寄主病毒和类病毒等物质转入自身的风险。\nD.吴建强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桃蚜、菟丝子以及黄瓜叶和根之间mRNA的转运进行重点研究,首次发现在昆虫—寄生植物—寄主植物三者之间跨界的双向mRNA信息交流。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信息完整又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蚜是一种广食性的蚜虫,相关文献显示,其寄主植物可多达74科285种”,句子中列举的数字,具体地突出了桃蚜对菟丝子的巨大威胁。B.在桃蚜—菟丝子—寄主三者之间mRNA信息交流中,桃蚜的取食,大大增强了菟丝子和寄主之间mRNA的双向转运。C.吴建强的研究成果证明,桃蚜—菟丝子—寄主黄瓜之间的跨界双向mRNA信息交流,只有危害,没有好处。D.作者行文时,从依靠光合作用生活的绝大多数植物到寄生植物,再到菟丝子,又由菟丝子与寄主的关系写到菟丝子与桃蚜的关系,最后写到桃蚜—菟丝子—寄主黄瓜之间的关系,由面到点,由浅入深,层次清晰,方便读者理解。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以上研究结论”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片红叶石评梅这是一个凄风苦雨的深夜。一切都寂静了,只有雨点落在蕉叶上,淅淅沥沥令人听着心碎。这大概是宇宙的心音吧,它在这人静夜深时候哀哀地泣诉!窗外缓一阵紧一阵的雨声,听着像战场上金鼓般雄壮,错错落落似鼓桴敲着的迅速,又如风儿吹乱了柳丝般的细雨,只洒湿了几朵含苞未放的黄菊。这时我握着破笔,对着灯光默想,往事的影儿轻轻在我心幕上颤动,我忽然放下破笔,开开抽屉拿出一本红色书皮的日记来,一页一页翻出一片红叶。这是一片鲜艳如玫瑰的红叶,它挟在我这日记本里已经两个月了。往日我为了一种躲避从来不敢看它,因为它是一个灵魂孕育的产儿,同时它又是悲惨命运的纽结。谁能想到薄薄的一片红叶,里面纤织着不可解决的生谜和死谜呢!我已经是泣伏在红叶下的俘虏,但我绝不怨及它,可怜在万千飘落的枫叶里,它衔带了这样不幸的命运。我告诉你们它是怎样来的:一九二三年十月廿六的夜里,我翻读着一本《莫愁湖志》,有些倦意,遂躺在沙发上假睡;这时白菊正在案头开着,窗纱透进的清风把花香一阵阵吹在我脸上,我微嗅着这花香不知是沉睡,还是微醉!懒松松的似乎有许多回忆的燕儿,飞掠过心海激动着神思的颤动。我正沉恋着逝去的童年之梦,这梦曾产生了金坚玉洁的友情、不可掠夺的铁志;我想到那轻渺渺像云天飞鸿般的前途时,不自禁地微笑了!睁开眼见菊花都低了头,我忽然担心它们的命运,似乎它们已一步一步走近了坟墓,死神已悄悄张着黑翼在那里接引,我的心充满了莫名的悲绪!大概已是夜里十点钟,小丫头进来递给我一封信,拆开时是一张白纸,拿到手里从里面飘落下一片红叶。“呵!一片红叶!”我不自禁地喊出来。怔愣了半天,用抖颤的手捡起来一看,上边写着两行字:满山秋色关不住\n一片红叶寄相思天辛采自西山碧云寺十月二十四日平静的心湖,悄悄被夜风吹皱了,一波一浪汹涌着像狂风统治了的大海。我伏在案上静静地想,马上许多的忧愁集在我的眉峰。我真未料到一个平常的相识,竟对我有这样一番不能抑制的热情。只是我对不住他,我不能受他的红叶。为了我的素志我不能承受它,承受了我怎样安慰他;为了我没有一颗心给他,承受了如何忍心欺骗他。我即使不为自己设想,但是我怎能不为他设想。因之我陷入如焚的烦闷里。在这黑暗阴森的夜幕下,窗下蝙蝠飞掠过的声音,更令我觉着战栗!我揭起窗纱见月华满地,斑驳的树影死卧在地下不动,特别现出宇宙的清冷和幽静。我遂添了一件夹衣,推开门走到院里,迎面一股清风已将我心胸中一切的烦念吹净。无目的走了几圈后,遂坐在茅亭里看月亮,那凄清皎洁的银辉,令我对世界感到了空寂。坐了一会儿,我回到房里蘸饱了笔,在红叶的反面写了几个字是: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仍用原来包着的那张白纸包好,写了个信封寄还他。这一朵初开的花蕾,马上让我用手给揉碎了。为了这事他曾感到极度的伤心,但是他并未因我的拒绝而中止。他死之后,我去兰辛那里整理他箱子内的信件,那封信忽然又发现在我眼前!拆开红叶依然,他和我的墨泽都依然在上边,只是中间裂了一道缝,红叶已枯干了。我看见它心中如刀割,虽然我在他生前拒绝了不承受的,在他死后我觉着这一片红叶,就是他生命的象征。上帝允许我的祈求罢!我生前拒绝了他的,我在他死后依然承受他,红叶纵然能去了又来,但是他呢!是永远不能回来了,只剩了这一片志恨千古的红叶,依然无恙地伴着我,当我抖颤地用手捡起它寄给我时的心情,愿永远留在这鲜红的叶里。生命是最值得怀恋和珍惜。当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温暖的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更应该珍爱自己,享受生命的过程。【作者简介】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文中天辛系北大才子高君宇。高君宇为爱国进步青年,五四期间学生运动领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孙中山助手,1925年在北京病逝。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倒叙方式开头,引出话题一片红叶,设置了悬念,既引出了下文令人唏嘘的故事,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作者强调一九二三年十月廿六的夜里自己看见案头白菊都低了头,便为白菊的命运担忧,为后文悲惨故事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C.月华满地,斑驳的树影死卧在地下不动,特别现出宇宙的清冷和幽静,烘托出作者收到“红叶”时焦虑的心情;迎面吹来的清风,凄清皎洁的银灰,烘托出作者作出拒绝“红叶”决定后轻松的心情。D.文章结尾,作者说自己“愿永远留在这鲜红的叶里”,表达了作者不想再和任何异性交往的决心。8.作者说这片红叶“是一个灵魂孕育的产儿,同时它又是悲惨命运的纽结”,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9.相传唐宣宗年间,有位宫女将一首诗题在红叶上:“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此诗被书生卢渥拾取。而卢渥任职范阳时,皇帝允许宫女外嫁,卢渥竟然娶到了这位题诗的宫女。请分析诗中“红叶”形象与文中“红叶”形象的异同。(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n(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嘉靖四十二年冬十月,倭犯福建。其自浙之温州来者,合福建连江贼登岸,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县;自广之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贼攻陷玄锺所,蔓延及于龙岩、松溪、大田、古田之境,无非贼者。继光引兵还浙,遇倭自福清东营岙登岸。麾兵击之,斩首百八十级,遂行。而倭至者日众,始犯邵武,杀指挥齐天祥。转掠罗源、连江,杀游击倪禄。遂攻玄锺所城及宁德县,入之。乘胜直抵兴化府城,不克,乃合兵薄城下,围之且匝月。巡抚游震得以状闻,请“调义乌兵,以继光统之。起丁忧参政谭纶,与都督刘显、总兵俞大猷协力共济”。上从之。十一月刘显率兵援兴化显大兵留江西剿广寇所提八闽卒不及七百人且疲屡战倭新至氛甚锐显知不敌乃去府城三十里隔一江按兵不进。欲掩逗留之罪,遣五卒赍文诣府,约欲率兵赴城御敌。贼获五卒杀之,用其职衔伪为显文,克期入城,约城中“勿举火作声,恐贼惊觉”。诈以五人为刘卒赍入。至期,贼阳称显兵入城,人莫之疑。贼既大入,猝起格杀,城中惊乱。参政翁时器、参将毕高仓皇缒城走,同知吴时亮被杀。贼遂据城中三阅月,杀掠焚毁。贼既饱欲,始如平海卫,欲掠舟泛海去。平海卫倭引兵出海,把总许潮光以轻舟抄之,贼还屯平海卫。副总兵戚继光督浙兵至福建,与刘显、俞大猷合击倭于平海卫,大破歼之,斩首二千二百级,堕溺水死者无算,福州以南诸寇悉平。四十三年春二月,旧倭万余攻仙游,围之。三月,戚继光引兵驰赴之,大战城下,贼败趋同安。继光麾兵追至王仓坪,斩首数百,余众奔漳浦。继光督各哨兵入贼巢,擒斩略尽,闽寇悉平。其得出者逸出境,至广东潮州,俞大猷又截杀之,几无遗类。至是,倭患始息。(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一月/刘显率兵援兴化/显大兵留江西剿广寇所/提八闽卒/不及七百人/且疲屡战倭/新至/氛甚锐/显知不敌/乃去府城三十里/隔一江按兵不进B.十一月/刘显率兵/援兴化显/大兵留江西/剿广寇/所提八闽卒/不及七百人/且疲屡战/倭新至/氛甚锐/显知不敌/乃去府城三十里/隔一江按兵不进C.十一月/刘显率兵援兴化/显大兵留江西剿广寇/所提八闽卒/不及七百人/且疲屡战/倭新至/氛甚锐/显知不敌/乃去府城三十里/隔一江按兵不进D.十一月/刘显率兵援兴化显/大兵留江西剿广寇/所提八闽卒/不及七百人/且疲屡战/倭新至/氛甚锐显/知不敌/乃去府城三十里/隔一江按兵不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嘉靖,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一共使用了四十五年。B.游击,武职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明朝镇戍军中置游击将军,其位在参将之下,率游兵往来防御。C.巡抚,官职,明代巡抚为正一品官,拥有一省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各项权力,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D.卫,明朝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n嘉靖四十二年冬十月,倭寇从广东和浙江两个方向对福建进行南北夹击,福建形势危急,福建巡抚请求朝廷采取得力措施抵御倭寇,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B.刘显派出的五名士兵被倭寇抓住杀害,刘显的书信也被倭寇用来欺骗兴化守军,最后兴化失守,守城将领或者逃跑,或者被杀。C.戚继光、刘显、俞大猷在平海卫围歼倭寇两千二百余人后,福州以南的倭寇就被荡平。D.从文章来看,倭寇至少侵扰了明朝浙江、福建和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明朝政府为平定倭寇付出了巨大代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乘胜直抵兴化府城,不克,乃合兵薄城下,围之且匝月。(5分)(2)至期,贼阳称显兵入城,人莫之疑。(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和人雪晴书事①苏轼消尽琼瑶云驭归,余寒犹复助风威。垂帘②渐学秋霖滴,满地犹疑夜月辉。冻壤相和开荜户,流澌③半释拥苔矶。可怜乌鹊饥无食,日暮空林何所依。【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②垂帘:屋顶积雪融化成水帘。③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视觉和触觉两个角度写出积雪融化之时的景象,突出天气寒冷。B.颔联写屋顶积雪融化,水帘从屋檐落下,仿佛下了一场秋雨。到了晚上,地上的积雪与月光相辉映,格外清亮。C.土地也在解冻,仿佛要打开诗人的柴门,这个“荜户”与诗人贬谪处境相吻合。D.解冻的冰块拥挤着江边长满青苔的石块,暗示春天快要到了。15.从颈联到尾联,诗歌的基调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好处?(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通过“,”两句动作细节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苦闷迷茫。(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阐述了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3)莲花,具有高尚、正直,廉洁的君子之风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诗文中对莲花多有赞美,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老年大学座位“”,不是加把椅子的事儿。老年教育既涉及到经费保障、教育资源拓展、政策体系建设,又与老年教育专业人才发展、社会力量参与融入、终身教育观念水平等有着的联系。长久地看,老年教育想要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在最大范围凝聚合力。\n目前,在各地推进老年教育的过程中,也正在着力探索从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投入,向政府与民间合力供给转变。各地做法,如上海鼓励老年智慧学习场景、开展助老智慧学习骨干教师培训,宁波江北区建立“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山西老年大学联合政府部门、社区和高等院校等创办分校、教学点等,真可谓“”。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座无虚席息息相关亮点纷呈条条道路通罗马B.僧多粥少千丝万缕不一而足条条大路通罗马C.座无虚席息息相关不一而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D.僧多粥少千丝万缕亮点纷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8.下列连接号与例句中连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宁波江北区建立“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A.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B.人类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C.上海—杭州的D651次动车组列车今天按时发车。D.2008年4月,出版社将出版《中国经济改革30年》(第1—13卷)。19.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在各地推进老年教育的过程中,也正在着力探索从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投入,向政府与民间合力供给转变的方法。B.目前,在各地推进老年教育的过程中,也正在着力探索从依靠单纯政府部门投入,向政府与民间合力供给路径。C.目前,各地在推进老年教育的过程中,也正在着力探索从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投入,向政府与民间合力供给转变的方法。D.目前,各地在推进老年教育的过程中,也正在着力探索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投入,向政府与民间合力供给转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减少考试,但要①。教师要通过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辅导,加强学情教情分析,科学研判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考试少了并不②。考试是一种手段,学校本身也要加强学习过程评价育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可以利用类似课堂观测、随堂练习、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开展学生学情即时性评价,通过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学生述评等方式开展学生学情阶段性评价。广大教师要③,共同科学分析造成学生学业困难或学业缺陷的原因,家校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文中画波浪线处句式及顺序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四、写作(60分)\n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位年轻的公务员写文章说,自己以前考公务员是为了挣口饭吃,后来参加扶贫工作,看到自己的努力让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让一位弱智人士通过养羊而生存下去,终于明白,自己当公务员就是为了让他们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2021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读者来信《楼顶种菜影响环境》一文,反映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白水塘小区有住户在楼顶种菜、影响环境的情况。当天,五凤街道、鼓楼区城管局、左海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来到现场协调处理,对楼顶蔬菜、浇灌用粪水进行清理,并开展消杀、灭鼠等工作。目前,楼顶已经恢复整洁。相关单位对种菜居民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督促社区物业加强日常巡查、劝导,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以上两个材料,都包含了“为人民服务”的内容。那么,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该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呢?请结合材料,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写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甲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原文是说“并不都属于三星堆文化”,绝对化。根据“不都”可以推断其部分内容仍然属于三星堆文化。2.(3分)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A项原文是“可能”都相关联,表示推断而非结论,或然作必然。B项原文是“不确定埋藏的原因或者埋藏过程中是否有祭祀行为”,故不能推出“埋藏过程都很庄重”的结论,无中生有。C项应该还包括2号坑出土的太阳树,以偏概全。3.(3分)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商周时期青铜等贵重物更有使用性”于文无据,而且商周时期青铜等器物虽然可以作为生活实用器,但其主要作用是体现个人的身份地位,作为礼器来维系礼制或等级制。\n【阅读导引】①文章先指出三星堆遗址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意义,②接着用三星堆出土三类青铜器物——象征性器物、表现祭祀场景和祭祀活动的器物、祭祀用器来证明其文化价值,③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青铜器物的两大主题——王权和以太阳崇拜为主的宗教信仰,④最后用更多出土的器物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指出三星堆遗址可能还有更多新的发现。(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原文是“约有4500种寄生植物被发现,大约占有花植物的1%”。概数当成确数。5.(3分)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评价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A.菟丝子只是桃蚜取食对象之一,文中数据是为了突出桃蚜的“广食性”。B.原文说“桃蚜的取食,大大增强了菟丝子和黄瓜之间mRNA的双向转运,同时也有大量mRNA在菟丝子和桃蚜中进行双向转运”,选项意思不完整,以偏概全。C.原文说“抗虫性信号从菟丝子传递到黄瓜叶和根中,导致菟丝子、黄瓜叶和根对桃蚜取食产生了抗虫响应”,表明桃蚜—菟丝子—寄主黄瓜之间的跨界双向mRNA信息交流有一定好处。6.①桃蚜的取食,大大增强了菟丝子和黄瓜之间mRNA的双向转运,同时也有大量mRNA在菟丝子和桃蚜中进行双向转运。菟丝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其寄主与蚜虫的相互作用。②抗虫性信号从菟丝子传递到黄瓜叶和根中,导致菟丝子、黄瓜叶和根对桃蚜取食产生了抗虫响应。③在转录水平上寄主对菟丝子信号响应要比菟丝子对桃蚜的信号响应更强烈。【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解答此题,要读懂本文的主要内容,那就是昆虫与植物间的“跨界交流”。这个“跨界”包括寄生植物、寄主和昆虫三个方面的交流,传统的寄生植物与寄主之间的关系,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其次,要注意这句话的位置,它在文章的结尾,是对文章进行总结。基于此,此题答案为以上三点。【评分细则】(1)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与参考答案不相符,但言之有据的,可酌情给分。(2)没有分点作答的,酌情扣分,最多给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D【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作者只说自己的心情“愿永远留在这鲜红的叶里”,并非不想再和异性正常交往。本选项属于过度解读。\n8.①“一个灵魂孕育的产儿”它是指天辛对作者表达的爱慕之意。②“悲惨命运”既指作者拒绝天辛给天辛带来的悲伤,也指天辛去世给作者带来的悲伤,“纽结”指红叶将两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休戚与共。【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一个灵魂”指天辛的灵魂,“孕育的产儿”指天辛对作者的爱慕之意酝酿已久;“悲惨命运”指天辛不幸去世的悲伤以及他的去世给作者带来的无尽的悲伤,“纽结”指红叶将两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休戚与共。【评分细则】每点3分,共6分,如有其他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相同点:两者都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不同点:诗中红叶还包含着对宫中生活的怨恨,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文中红叶既包含着天辛对作者的爱慕,也包含着作者对天辛的追念以及爱慕之情。诗中红叶有美好结局,双方终成眷属,红叶见证;而文中红叶只留下悲伤,双方生离死别。【命题立意】此题属于探究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的发掘。能力层级为F级。【解析】诗歌中红叶其实是宫女理想之寄托,她让红叶去“人间”享受爱情与自由,正是因为她在宫中无法得到爱情与自由。当然后来写红叶与美好姻缘的故事,其实表达了人们善良的愿望。文中红叶则是多种情感的载体,对于天辛来说,它是自己对石评梅爱慕的信物,对于石评梅来说,红叶既承载着自己拒绝天辛后无尽的悔意,又象征着她对这份未遂爱情的坚守。【评分细则】答对相同点得2分,不同点答对任何2点都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阅读导引】“北京女高师”刚毕业那年,石评梅在与反动军阀作斗争的学潮中,结识一位名叫高君宇的青年。高君宇系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党人之一,曾受孙中山派遣去苏联,也曾做过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热诚的“红娘”。石评梅对高的才志早有所闻,而高对石的才情也早有所知,两人初见即互有好感。一天夜晚,石评梅突然收到文中的红叶,红叶上写着两行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这是高君宇的求爱信物。石平梅心情万分激动!但是,因为曾经受过感情打击,石评梅拒绝了这份感情。可高君宇却对她痴心不改,孜孜以求。为革命奔波,爱情碰壁,高君宇病倒了。石评梅闻讯赶来,尽管用心护理,亲口应允婚事,但已迟了,高逝于协和医院,年方二十九。此时,石评梅悔恨交加,悲痛欲绝,在替逝者整理箱内信件时,又忽然发现了那片红叶。“红叶去了又来了,但是他呢?是永远不能回来,只剩了这片遗恨千古的红叶了! 但我将终生盼他回来!”她避开了许多求爱者的目光,独身守着她已逝的情人。三年后,石平梅病逝,与高君宇合葬于北京陶然亭。\n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倭新至/氛甚锐”是“显知不敌”的原因,所以排除A项和D项;“刘显率兵”援救的对象不可能是他自己,所以排除B项。1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明清巡抚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者为正二品。12.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倭寇假冒五名士兵的身份,用伪造的书信欺骗兴化守军。13.(1)倭寇乘胜直达兴化府城城下,没有攻下府城,于是就联合各路兵马靠近城墙,围困兴化将近一个月。(2)到了约定时间,倭寇假装说自己是刘显的士兵进入兴化府城,城内没有谁怀疑他们的身份。【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评分细则】(1)题“克”“薄”“匝”各1分,句意通顺2分。(2)题“期”“阳”“人莫之疑”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嘉靖四十二年冬十月,倭寇侵犯福建。那些来自浙江温州地区的倭寇,联合福建连江的盗寇登上海岸,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县;那些来自广东南澳的倭寇,联合福清和长乐的盗寇,攻陷玄锺卫所,敌人势力蔓延到龙岩、松溪、大田、古田境内,这些地方没有不是敌人占据的。戚继光带兵回浙江,遇到倭寇从福清东营岙登岸的,戚继光指挥军队进攻他们,杀死一百八十人,于是继续前行。而到达的倭寇一天比一天多,他们开始侵犯邵武,杀死了都指挥使齐天祥。倭寇转而侵占罗源、连江,杀死游击将军倪禄。倭寇于是进攻玄锺卫所城堡和宁德县城并进入县城。倭寇乘胜直达兴化府城城下,没有攻下府城,于是就联合各路兵马靠近城墙,围困兴化将近一个月。福建巡抚游震得以将福建情况报告给朝廷,请求朝廷“调动义乌军队,让戚继光统帅他们。起用丁忧在家的参政谭纶,跟都督刘显和总兵俞大猷齐心协力完成抗倭任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十一月,刘显率军援助兴化守军,刘显的大部分军队留在江西围剿广东的盗寇,所调动的福建士兵不到七百人,而且这些士兵又疲劳又屡次作战。倭寇刚到,士气正盛,刘显自己知道无法与敌人抗衡,就到距离兴化府城三十里路程的地方驻扎,与府城隔一条江,按兵不动。刘显想掩盖自己逗留不进的罪过,就排遣五名士兵带着文书去兴化府,与兴化守军约定自己率军入城抗击倭寇的时间。倭寇抓获这五名士兵,并将他们杀害,然后冒充他们的身份伪造刘显的书信,按照刘显规定的时间进入兴化府城,与城中守军约定“我们进入的时候不要点火发出声音,担心敌人受惊发觉”。假冒为刘显士兵的五名倭寇带着书信进入兴化府城。到了约定时间,倭寇假装说自己是刘显的士兵进入兴化府城,城内没有谁怀疑他们的身份。\n倭寇等自己人大规模进入府城,就突然发作杀人,城中受惊陷入混乱。参政翁时器、参将毕高仓皇之中,用绳子吊下城墙逃跑,同知吴时亮被倭寇杀害。倭寇于是占据兴化府城超过三个月,他们杀人抢夺财物,焚烧毁坏房屋。倭寇已经填饱了欲望,才到平海卫,想抢夺海船渡海离开。平海卫的倭寇带兵出海想逃跑,把总许潮光率领小船快速拦住他们,倭寇只好回到平海卫屯驻。副总兵戚继光统帅浙江军队到达福建,跟刘显和俞大猷在平海卫联合进攻倭寇,大破敌军,消灭敌人二千二百人,倭寇坠水淹死的无法计算。福州以南的各路倭寇全部平定。嘉靖四十三年春二月,以前的倭寇一万多人进攻仙游,并围困仙游。三月份,戚继光率领大军快速奔赴仙游,与倭寇在城下激战,倭寇战败逃向同安。戚继光指挥军队追到王仓坪,消灭倭寇几百人,剩余的倭寇奔向漳浦。戚继光率领各路人马攻入倭寇巢穴,将他们全部俘虏或诛杀,福建的倭寇全部平定。那些能够逃出福建的倭寇,到广东潮州,又被俞大猷拦住击杀,倭寇几乎没有剩下的人。到这个时候,倭寇带来的灾难才平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B【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月光是比喻。作者将地上积雪反射出的光亮比作月光。15.①诗人欲抑先扬,由冻土开裂、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充满活力的基调突转到乌鹊无食无依靠的悲戚基调上。(2分)②这样反衬出乌鹊可怜处境、可悲命运。(2分)③诗人以乌鹊自喻,表达对自己被贬处境的无奈和无尽的痛楚。(2分)【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本诗首联写雨云撒尽雪花之后就离开,但是天气依旧寒冷。其实暗示了诗歌的结尾。颔联、颈联虽然描写了积雪融化冻土开裂甚至有青苔出现,好像春天已经来临,然而熬过寒冬的乌鹊依旧饥寒交迫,无处寄托。颔联颈联看似营造了万物复苏的景象,结尾笔锋一转,乌鹊竟然无依无靠,看似有点突然,但在积雪融化之际,这种遭遇也在情理之中。诗人表面写乌鹊,实际上写的是自己在黄州的艰难处境与乌鹊何其相似!【评分细则】(1)答出感情基调变化2分。(2)分析好处共4分,每点2分。(3)参考答案以外的回答,言之有据的,可酌情给分。【诗意赏析】此诗创作于元丰3年(1080年),诗人被贬谪黄州的第二个年头。就像一只受伤不久的鸟儿,诗人还处在“疗伤”阶段。“乌台诗案”给他带来的痛楚,还是那么强烈。诗人目之所触,多是悲怆之物。此诗也不例外。\n云层撒完晶莹的雪花,就起驾回府了。但是早春料峭的寒风依旧夹杂着浸入肌肤的寒气,令人颤栗。屋顶积雪开始融化,水珠从屋檐落下,仿佛秋雨连绵。入夜,地上积雪反射出清光,就像秋月清辉。首联和颔联描写雪后之景,照应标题中“雪晴”。同时,字里行间无不透着寒气。颈联似乎有了一点春天的气息:大地春回,冻土开裂,我那草屋的柴门也可以打开了;流动的冰块紧紧拥住赤壁矶头长出不久的淡绿的青苔。看样子好日子快来了。然而,尾联急转直下:可怜的乌鹊,在这早春的世界里,上哪里找食物?日暮之时,面对空荡荡的树林,上哪里找归宿啊?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哪里是乌鹊啊!这分明是就是诗人自己的境遇!(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示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A级。【解析】第(1)题要注意“细节”和“内心的苦闷迷茫”;第(2)题要注意“相对”两个字;第(3)题是“诗文”和“君子之风”,即古代诗歌散文中突出荷花高洁的句子都行。【评分细则】每空1分,多字、少字、有错别字均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17.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解析】“僧多粥少”比喻需要东西的人多而供分配的东西少。“座无虚席”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根据后文,此处强调老年大学资源紧张,故排除A、C两项。“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这里并非强调效果都好,而是强调做法多。故排除A、B两项。“息息相关”不能修饰“联系”。“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文中各地做法并不一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本领,各显各的身手。所以选D项。18.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不同语境中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解析】B项与例句中一字线连接号都是用于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A项一字线连接号表示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C项一字线连接号连接相关的地点,表示空间或地理位置上的起止关系。D项一字线连接号用于序数之间,表示起止关系。19.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解析】A、B项“在”与“各地”语序不当,导致句子无主语,B\n项还缺少与“探索”相照应的宾语。D项“单纯”前缺少介词“从”,而且也缺少与“探索”相照应的宾语。(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0.①充分运用考试结果②意味着就无法评价了③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生动的能力。【解析】①处为后句总起句,后句陈述具体如何运用考试结果。②处“并不”暗示转折,强调有其他评价方式;后面从“学生学情即时性评价”和“学生学情阶段性评价”两个方面具体陈述。③处“共同”暗示至少有两个方面参与,“家校共同努力”表示需要家长参与。【评分细则】每空2分,共6分。21.(1)句式:四字短语,读起来节奏感强,突出了学生学情即时性评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2)顺序特点: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即时性评价”特点。【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句式知识和说明的逻辑顺序。能力层级E级。【解析】基于对“双减”认识不够深刻的现实,很多老师担心考试变少无法评价学生成绩,四个四字短语突出了及时性评价形式很多,可以灵活使用。逻辑顺序符合认知规律,也给老师一把“钥匙”,具有可操作性。【评分细则】分析出句式特点及好处2分,顺序特点及好处3分。四、写作(60分)22.【写作提示】“为人民服务”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很多人对此的理解还比较浮泛,没有深入到其实质。本卷作文以此命题,就是要促使考生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作文题中两则材料,各有侧重。第一则材料强调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并用事实证明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第二则材料强调为人民服务要落到实处,为人民服务无小事,凡是人民需要服务的地方,我们都要及时全面地提供服务。基于此,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是:为人民服务,是青年的使命。为人民服务,重在行动。为人民服务,没有“大事”“小事”之分。为人民服务,重在主动出击。其他符合材料及题目要求的立意,亦可。【评分细则】在思想健康、字迹工整、字数达到800字的前提下,按照等级划分为五类卷。等级作文的思想内容、语言形式评分\n一类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深刻丰富,结构严谨,有文采,有创意54-60分二类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材料典型,语言通畅,结构严谨48-53分三类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材料一般,语言通顺,结构完整42-47分四类卷中心基本明确,内容符合中心,语言通顺,结构基本完整36-41分五类卷中心不明确,或明显偏离题意,语言不通顺,结构不完整30-35分【例文】一点一滴总关情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为人民服务,就是“杏花雨”“杨柳风”。年轻的公务员以自己的努力让老人安全过冬让智障人士生存下去为荣,鼓楼区街道及相关部门迅速解决居民楼顶种菜问题,都是社会主义的“杏花雨”“杨柳风”。为人民服务,不一定要轰轰烈烈,落实在细处,润物细无声,一点一滴总关情,更有现实意义。点滴是生活的真实,“小事”“琐碎事”构成了真正的生活,在点滴上为人民服务是现实的需要。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句催人奋进,但是,并不是每个青年都有“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机会。我们大多生活在平凡之中,然而平凡的生活却给了我们更多为人民服务的机会。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为了让乡村老百姓看上电影,郭建华坚持在开封乡村放电影45年。这些看似“琐碎”“细小”的事情,却让人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感受到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本质。不拒绝点滴,方成为人民服务的大海!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成就“大事”,在“小事”上为人民服务也是大多数青年的理性选择。能力有高低,服务无大小。青年虽然不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去养老院陪老人聊聊天、去留守儿童家辅导一下功课,难道就不伟大么?不是每个青年都有见义勇为的生死时刻,但在地铁上给需要让座的寻常时刻却很多很多。所以,在为人民服务这个事情上,青年人绝对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南阳诸葛楼,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我们不妨借用一下:马路扶老人,车站助防疫,何“陋”之有?甘心在点滴上为人民服务,“寻常”人生也会不“寻常”!认识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我们就不会拒绝“点滴”行为。从大的方面来说,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国家存在的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每个人,包括青年,也是“人民”的组成部分,我们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服务。这种在点点滴滴上互相服务的模式,正是中国不断强大的秘密之一。为人民服务口号的提出,距今已有七十多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身体力行,践行不止。当为人民服务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青年的手中时,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要发扬光大。同时,我们要相信功不唐捐,要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付出努力。\n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柔和的爱,温馨的爱,细微的爱,也会装点出充满活力的春天。毕竟,一点一滴总关情。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23 16:54:29 页数:17
价格:¥3 大小:53.4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