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中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卷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北京冬奥会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如果说开幕当天恰逢中国传统的立春是巧合,那么用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倒计时则是神来之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浪漫的传承和光大。“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0世纪70年代初,一场大雪把淮北平原上的村庄变成孤岛,河湖田路被厚厚的雪连成一体,比起平日,雪后的平原又高又远。一个孩子背诵二十四节气的声音,碰撞着屋檐下的冰溜,清脆寒冷。当时的情景,至今存留在笔者的记忆深处。那个时候,二十四节气就是如此深入人心。平原广阔,平原延伸到哪里,二十四节气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到哪里,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农耕生产与大自然节律息息相关,节气是其中最好的“桥梁”,掌握了气候、物候、时候,自然就能顺应农时,不误农事。因此,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无法想象,一个在土地上劳作的人,如果不知道二十四节气,如何立于大地。“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一个“清明”,嘴里一咂摸,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气象全出,农民扛起农具,脚步轻快地走下田间地头,乡野里便有了活泛的生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脚踩着节气的“鼓点”,农人从来不会让地荒芜。地是农人的“命”,节气是农人深入骨髓的指南。进入寒冬,动物身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一俟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于地下的动物闻声醒来,万物复苏。这个季节叫作惊蛰。多好的名称,一个“惊”字,个“垫”字,碰撞到一起,似有金石之声,颇有石破天惊的神韵。汉字之美,不仅在纸上也在农谚里,在乡野上。同样显示出汉字神韵之美的,还有“芒种”“白露”“立春”“立秋”“霜降”,仿佛不同田地中种植的庄稼,或洗练挺直,或春风浩荡,或者干脆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农耕图。“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陆游应该是诗人中离农民最近的人之一,他的很多诗作,无须太多阐释,朗声读出来,就是活泼泼的生产场景。在城市,节气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比如冬至,城市里的人也会吃饺子。“冬至大如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是古风,在现代化狂飙突进的城市,因为中国人的口口相传,古风竟然还以风俗的形式存在,倒是一种聊作安慰的传承了。笔者搬进城郊接合部的新居后,在小区外开垦了一块田,跟着附近的菜农有样学样,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神奇。什么时今种什么蔬菜,一点马虎不得。曾经自作主张地在立秋后试图种植二茬豆角,芽也发了,苗也壮了,花也开了,结的果实却寥寥无几,真的是“苗盛豆\n角稀”。这才明白农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真谛,农时是不能乱的,就像行军,一个步点不对,就会乱了队形,或者踩了别人的脚背,或者被别人的脚掌踩了。节气,就是步点现在的孩子,即便生在农村,也很少知道节气了。节气如同留守的村民,不但人少,而且老了。好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农耕课,比如安徽省合肥市的行知小学,在校园里辟出菜地,让孩子们根据节气种植各种蔬菜,掌握了节气知识,还观察到了植物的生长。还有一些景点,搭着研学游的“便车”,建造了二十四节气馆,图文并茂地向前来体验的学生讲授节气的历史和内涵。在安徽巢湖市三瓜公社,不但三个园区分别被命名为南瓜、冬瓜、西瓜,园区中一个形似天文馆的圆顶建筑里,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不同节气的农耕场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俨然当地一个网红打卡点。先民的智慧,千年的流传,自然有无法替代的魅力。伴随着节气的流传,中国的文化也日渐丰富。比如大寒过后是立春,不仅是物候的变化,其中,不也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吗?(节选自常河《二十四节气:凡有井水处,皆知节气歌》,《光明日报》2022年02月27日)材料二: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藏着中国人怎样的时间密码和智慧?我国非遗和民俗学的权威专家刘魁立日前做客上海图书馆讲座,为大家解疑答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制度,这不仅是民俗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刘魁立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百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体现着中国人的自然观、世界观。由于历史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城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是以这一带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从文献记载来看,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从两至、两分到四时八节,再到二十四个节气逐步完善的过程。根据《尚书·尧典》《周礼·春官宗伯》的记载,至迟在西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测定了四个节气--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春秋中叶,随着圭表测日技术的提高,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被确定下来。四时八节的确定意味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气划分完毕。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基本成形。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刘安所著《淮南子》中记述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和顺序起续至今。在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历》颁行全国,二十四节气开始纳入国家历法,这对后世历法和天文历算都产生了深选影响。刘魁立表示,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是从事生产活动非常重要的参照标准。二十四节气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对所有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来说有极大的帮\n助。”刘魁立说,我们中国人是靠二十四节气来种地的,到什么节气,该干什么事,春天怎么样,夏天做什么,农谚都总结得非常清楚。过去家家有黄历,干什么用呢?就是看着黄历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就叫二十四节气。(节选自李婷《二十四节气为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藏着中国人巨大智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京冬奥会用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倒计时,是因为开幕当天恰逢中国传统的节气“立春”。B.中国的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气规律关系非常紧密,节气是其中最好的链接纽带,我们只要掌握了气候、物候,就能顺应农时,不误农事。C.伴随着节气的流传,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节气文化日渐丰富,一些学校开设了农耕课,一些景点还建造了二十四节气馆。D.中国人是靠二十四节气来种地的,到什么节气,该干什么事。谚语里面说,“过了芒种不能强种”,意思是你再下种也没用,因为它就不会再成熟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陆游的很多诗歌都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农民的生产场景。B.“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吃饺子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风俗,因为口口相传,现在我国有些地方依然保留这种习惯。C.“大寒”过后,寒冷即将结束;“立春”欲来,温暖将要到来。人生也是这样,严寒褪尽才有大地回春,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耐得冬日寂寞,终见春日繁华。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是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从古至今一直在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3.下列诗句不包含材料中所说的“二十四节气”的一项是(3分)()A.窗前绿色逼人来,入夜春雷阵阵催。拂柳欺桃红映翠,溪流水快笑残梅。B.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C.寒食东风细雨飞,分明听得子规啼。年年只见清明柳,未听人言介子推。D.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4.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5.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骑自行车去拉萨王奎山罗西在送儿子上大学的一个星期之后,在晚报上刊登了征集驴友一起骑自行车去拉萨的启事。罗西喜爱旅游,特别是喜爱骑自行车旅游。罗西早就想骑自行车去拉萨了。妻子问他,为什么要去拉萨?罗西说,有人问一个登山家,你为什么要登山呢?登山家说,因为那座山在那里存在着。罗西的妻子想了半天,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罗西。\n罗西的启事登出来后,很快就收到了几个驴友的电话,表示愿意和罗西一起骑自行车去拉萨。几个人还一起推举罗西为召集人,罗西非常高兴,拟定了具体的计划,并且开始付诸行动。罗西的妻子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罗西的妻子知道这件事之后。和罗西大吵大闹起来。罗西的妻子说,儿子才刚刚考上大学,光本科四年就得花多少钱?罗西说,儿子上大学的钱不是早就存在那里了么?妻子说,读完本科还要读研究生,读完硕士还要读博士。再说,读完博士还要找工作,还要结婚,还要买房,你想没想过,这些事得多少钱?罗西笑了,说,结过婚还要生儿子呢,生了儿子还要生孙子呢,你累不累呀?妻子说,我不跟你耍嘴皮子!只要儿子大学没毕业,只要儿子工作没找好,房没买,婚没结,你休想离开这个家。等儿子大学毕业找了工作,买了房,结了婚,你爱上哪儿上哪儿,你哪怕是去阿拉斯加呢,我也不拦你。罗西哈哈地笑了,照你这样说,我这一辈子不是卖给你啦?妻子说,我还卖给你了呢!人家马丽早就住上别壁,开上私家车了。马丽,是妻子的闺中密友。妻子还把双方的父母都叫到一起,说,你要走也中,咱先把婚离掉再说。于是,骑自行车去拉萨的事只好泡汤。这事本来就是罗西挑起来的。罗西去不成,那几个驴友也一时有些泄气。但驴友中有个晚报社的首席记者叫杜平的,不服气,说,咱离了罗西就去不成拉萨了?咱非去不行。咱不但要去,还要搞得轰轰烈烈的。于是,杜平接替了罗西,成了驴友们的头头。杜平到底是晚报社的首席记者,懂得舆论的重要性。驴友队出发那天,在世纪广场那里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连市委宣传部长都到了场。从驴友队出发的那一天开始,晚报特意辟出了专门的版面,刊登杜平撰写的旅途见闻的文章。这个专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有的人甚至跑到报社说,我买晚报就是冲着这专栏的。这个专栏在晚报上一直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驴友队从拉萨回来之后,杜平还把那些文章汇集成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骑自行车去拉萨》。再说罗西,不管怎么说,骑自行车去拉萨这件事是由罗西挑起来的,没有罗西就没有驴友队的拉萨之行。驴友队出发那天的欢送仪式,罗西是参加了的,不仅参加了,还发了言。罗西的发言十分简单,只有短短的几句话。罗西是这样说的;骑自行车去拉萨,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今天,我的这个梦想,就要由你们付诸实施了。我非常美慕你们,但是,我要说,只要我不死,我还活着,总有一天,我也要骑自行车去拉萨!说罢,罗西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了。罗西的话,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从那天开始,罗西在家里该干啥干啥,但就是不说话,一句话也不说了。妻子知道罗西是在赌气,也不理他。驴友队从拉萨凯旋归来的第二天,罗西失踪了。罗西的妻子知道罗西肯定是去拉萨了就找到罗西的爸爸,问怎么办?罗西的爸爸说,还能怎么办,我权当是没有他这个儿子。罗西的妻子问,找不找?罗西的爸爸说,找个啥,不找!我生的儿子我知道,王八蛋是个犟种,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于是就不找。谁也没有想到,罗西这一去竟是八年。\n八年后,当罗西出现在家人面前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西藏人,头发胡子都很长,脸色黑红,身上有一股浓重的羊膻味儿。那时,罗西的儿子已经娶妻生子。罗西说,儿子,爸爸对不住你。说这话的时候,罗西流出了眼泪。没想到,儿子哈哈地笑了。儿子说,爸爸,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爸爸。我要告诉你我的一个决定,等我的儿子考上大学以后,我也要骑自行车去拉萨!说完这句话,罗西父子两个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西对于为什么要去拉萨这个问题的回答让妻子想了半天,且不知如何回复,说明妻子对罗西的做法不赞成,也不理解。B.罗西的妻子不让罗西去拉萨,主要是担心这一趟花多了钱,影响儿子的教育大业,也影响儿子未来的生活和发展。C.杜平接替罗西成了驴友队的头头,他之所以把这次骑行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一方面是职业思维定势的作用,其次就是为了嘲讽罗西。D.罗西在驴友队出发时的欢送仪式上的发言,五味杂陈:既有遗憾,也有鼓励;既有自己半途而废的歉意,更有独自骑行前往拉萨的决心。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西的妻子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对罗西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是衬托了罗西的形象,二是使情节曲折跌宕。B.杜平把骑行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既在晚报辟了专栏刊载文章,又把文章汇成一本书,这些情节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升华了小说主题。C.罗西父亲说的“我生的儿子我知道,王八蛋是个犟种,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从侧面印证了罗西的独自骑行前往拉萨的倔劲,增强了真实感。D.罗西从拉萨回来,作者通过“头发胡子都很长,脸色黑红”这一肖像描写和“浓重的羊膻味儿”这一细节描写,表明八年时间西藏生活和文化对罗西影响之深。8.小说结尾安排罗西与儿子见面,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9.简析小说标题“骑自行车去拉萨”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史公曰:余读功令①,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苟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n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义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②适戌,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③乡饮④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库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⑤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节)[注]①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②瓦合:乌合之众。③大射:为祭祀择士而举行的射礼。④乡饮:古代嘉礼之一。指乡饮酒礼。⑤刑名:刑罚。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B.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C.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D.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通史,由孔子修订而成,后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春秋三传”。B.陵迟,本义指斜坡缓延,引申为衰落、衰败,也指剐刑。在文中指儒学衰败的意思。C.六义,诗经学名词,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文中借此代指儒家的主要典籍或思想。D.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是我国道教早期重要教派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周室衰微,礼乐崩坏,诸侯恣意横行,孔子整理修订了《诗》《书》《礼》《乐》等经书,以正风气。B.自从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分散到诸侯各国去,加之天下战乱,群雄并争,儒学在战国时代完全衰败。C.等到刘邦杀死项羽,率兵包围了鲁国,而鲁国的儒生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这是古代圣人遗留风范的体现。D.汉武帝时,皇上内心向往儒学,延请儒生入朝为官并重用,于是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13.请分别概括秦朝、汉初儒学衰败的原因。(3分)\n14.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寒食上冢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上坟途中,道路狭窄,桥面危险,突出逝者葬地偏远,烘托诗人祭莫的无奈。B.领联由远及近,写枫树外远山朦陇,麦田边破屋孤立,寂静之景寄寓诗人沉郁之情。C.颈联写春风吹来,大地变暖,宿草由枯转青;添新路,暗示添新坟,读之倍觉凄凉。D.尾联中的“自”与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句中的“自”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16.诗人为何说“进节只愁余”?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文中经常用“猿”这一意象来表达心中的哀怨、愁苦、孤寂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如果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行不正、站不直,追论开展工作、领导改革了。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______的根本。一百多年来,无数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利益英勇辆牲,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革命年代,这是______、百折无悔的追求;建设年代,这是艰苦奋斗、激情燃烧的奉献;改革年代,这是______、搏击潮头的干劲。正因为理想信念铸造了金刚不坏之身,才有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立身处世一往无前身先士卒\nB.立身处世前赴后继敢为人先C.安身立命一往无前身先士卒D.安身立命前赴后继敢为人先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因为理想信念铸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才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的力量。B.正因为用理想信念铸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我们才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C.正因为理想信念铸造了金刚不坏之身,才让我们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D.正因为用理想信念铸造了金刚不坏之身,才让我们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20.试分析画横线的句子的修辞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①,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冬奥盛会遇见中国文化。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美轮美奂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壁的奖牌……一系列中国元素讲述着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科技、智慧、绿色、节俭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鲜明特色。②。无论参赛选手还是外国记者,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直接触摸到中国强劲的发展脉搏,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次如期举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影显的“中国范儿”,不仅是器物层面的,③,必将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从申办报告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到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再到喊出“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北京冬奥会见证了中国人民的饱满热情和不懈努力,也为当下的全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创造新的契机。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世人能看到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积淀,也能一览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貌。B.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积淀让世人看到了,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也让人们一览无余。C.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让世人看到了,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积淀也让人们一览无余。D.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世人能一览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也能看到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积淀。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作文\n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方向对了,停下来,就是退步。还没辨明方向,停下来,就是明智;走下去,有可能就是谬误……以上观点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年衡阳市高一期中检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D【解析】A项强加因果;B项条件不充分;C项信息杂糅,原文讲的是两件事:“伴随着节气的流传,中国的文化日渐丰富。”“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一些学校开设了农耕课,一些景点还建造了二十四节气馆。”2.D【解析】D项错在“从古至今一直在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原文是“千百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3.B【解析】B项写的是“端午节”的习俗。4.①引证法。引用“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等谚语诗句来论证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②例证法。列举安徽合肥行知小学开设农耕课的事例来论证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③比喻论证。用“行军”来比喻农时必须踩准节气的步点。5.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②对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意义;③文化内涵非常丰富。6.C【解析】“其次就是为了嘲讽罗西”错,杜平虽然说过“咱离了罗西就去不成拉萨了?”的话,但他这样说主要是表现不希望骑行活动半途而废的心理,体现了他和驴友们骑行去拉萨的决心,杜平对罗西并没有带负面情绪的看法。7.B【解析】“升华了小说主题”错,这些情节主要是是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并没有升华小说主题。8.(1)儿子回答罗西的话出人意料,表达了儿子对罗西的理解,使情节发生逆转,增添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2)升华主题,作者借儿子表示要向罗西学习,肯定了罗西对梦想的坚持,告诉人们要勇于挑战自我(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例如从塑造人物和结构上的照应等角度答题)9.(1)是线索,串起了准备去拉萨、去不成拉萨、送别人去拉萨、终于去拉萨等情节,构成了完整紧凑的故事。(2)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骑自行车去拉萨”是小说的核心情节。(3)暗示了主旨,赞颂了主人公罗西勇于挑战、坚持梦想的精神。(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A11.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n12.B(“完全衰败”错,当时齐鲁没有废弛儒学)13.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集权统治。汉初:天下战乱,统治者重武功、好刑名、尊黄老,不用儒生。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14.(1)认真从事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诉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了。(“谨”,形容词做动词,认真从事;“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颁”同“斑”,指头发花白;状语后置句;句意。各为记分点)(2)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责备。(“大行”:做大事;“顾”:注意、顾及;“细谨”:细枝末节;“辞”:讲究、计较;句意。各为记分点)【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的内容)时,未曾不放下书本而慨叹。说道:唉!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便恣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于是评定编次《诗》《书》,整理《礼》《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滋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开始校正《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所以(他)借助(鲁国已有的)历史记录撰写《春秋》,把它当作王法,其文辞精约深隐而寓意丰富博大,后代求学的人大多都抄录它。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这时只有魏文侯喜好儒学,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学习它的人唯独不曾废弃。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在当世出名。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从此残缺。陈涉起于普通百姓,驱使一群乌合之众去戍守边关,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了王,而不到半年终于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虽然这样,但是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事业,积下了仇怨,因而通过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的愤懑。\n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其时鲁国中的儒生们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齐鲁一带重视文化礼仪,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已成为自然风尚。所以汉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又讲授演习起了大射和乡饮的礼仪。但是,当时还有战争,(皇上)忙于平定天下,还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所以各位博士只有官位以待询问,(儒生)无人进身受到重用。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通晓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方正而且通晓经学的文士学者。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他)废弃道家、刑罚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己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以凭借(精通)《春秋》而从白衣寒士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从此)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15.A16.①这清冷寂寥的寒食节使我愁情满怀。②春风依旧,斯人不在,平添新坟,使我充满物是人非的愁苦。③以景衬情,宿草转青,梨花空自绽放,使诗人增添思念逝者的感伤。(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7.(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答案示例: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D【解析】“立身处世”是指做人和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安身立命”是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一往无前”是指无所畏惧地一直向前进。“前仆后继”形容勇往直前,连接不断。“身先士卒”意思是是能在一群人中首先站出来,积极地去挑战。“敢为人先”侧重指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19.B【解析】A项语序不当,C、D搭配不当。20.①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比喻为精神上的“钙”,把理想信念的缺失比作“软骨病”,形象贴切地写出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②正反对比,把理想信念的拥有和缺失进行对比,突出了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的重要性;②多用短句,语言短促有力,使观点鲜明。21.A【解析】因为A项前后分句陈述主体和语体色彩一致,并且照应前后文,时间为由古至今。22.①也是一场文化盛宴②也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呈现③更是价值、理念层面的(或更是精神层面的)四、写作(60分)23.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①明确前进方向,做新时代的弄潮儿。②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知进知停方从容。③生无所息,只争朝夕,努力不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23 16:40:40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8.8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