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揭阳市、丰顺县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揭丰联考高三级语文试题2022-0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科一:“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新乡贤”的时代角色十分突出。他们很多人出自于乡村,成就于城市;成长于乡土,弄潮于商海,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在现代化进程的趋势中,从基层乡土去看中国社会或文化的重建问题,主要是怎样把现代知识输入中国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基地乡村里去。作为输入现代知识必须的人这一的媒介,“新乡贤”的社会建构,具有尝试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的珍贵价值。传统中国文化深植于乡土之中,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有着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的精神。在中国家族、乡土文化传承中,具有深厚的根系和广阔的脉系。乡土文化的有机循环,一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从农民一朝的拾粪起,到万里关山运枢回乡止,那一套所系维着的人地关联,支持着这历久未衰的中国文化。”“新乡贤”文化建设无疑秉承和凸现着这一传统文化的底色。(摘编自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材料二:城镇化已经变成成了一个滋味复杂的命题,近20年以来,它陆续将诸多治理困境呈现给了转型中的中国。在这当中,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农村社会治理失败尤其令人忧心。人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稍微盘点—下就会发现,近年来以城镇化为关键词的农村报道少见正面的消息,浙江上虞“乡贤文化”确实是难得的例外。在这里,公共服务普及、基层民主建设与乡土文化的延续,公序良俗的形成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一个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既存续了人文精神,也展现了现代公共治理规律的新型乡村模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乡土社会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转型中最艰难的部分。费孝通先生曾言,“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现代社会是法理社会,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现代社会崇尚契约精神,乡土社会通行伦理规矩,简单嫁接与拿来主义在这里是行不通的。成功的乡土社会治理,需要礼乐政刑综合为治,需要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双重支点。上虞的“乡贤文化”,正是对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乡贤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回乡安度晚年,不仅能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支援新农村建设,还能以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泽被故土。他们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他们离乡与返乡的过程,正是在文化意义上打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程,而他们返乡支援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乡土社会启蒙和转型的过程。因此,对乡村治理而言,发挥乡贤作用、培育乡贤文化要会用劲、用巧劲。上虞的做法有其地域特色,是地方政府有效探索的成果,但其所体现的“方法论”,当是中国乡土社会转型和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它以自身的成功再次重申了两个判断:一、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智慧,二、中国社会必须以自身文化为基点完成现代转型。今天我们所致力于探索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招商引资不算难,打造特色经济不算难,将某一地的GDP提升到某一数字也不难。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上虞的“乡贤回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也为乡村治理命题设置了一个讨论层次,应该有更多的探索在这个层面上进行。(摘编自《浙江“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采访和思考》)材料三:“乡贤文化”要“新”在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上。“乡贤”,过去多指有文化、有识见又善行乡邻的贤达之人。有史以来,乡贤就是维系中国乡村运转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作为管理文化在中国乡土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绵延不绝,显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也应看到,我们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其主体不仅有别于旧时代乡贤,而且文化内涵既应传承过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重要要素,更有着契合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况且,并不仅仅是有文化、能说会道的就是“新乡贤”,根本是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确立与弘扬来干事情、做贡献。明乎此,“新乡贤”才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目标。“乡贤文化”的涵育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特质的新方向。“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在火热的新农村建设中锻炼提高,更需要在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上构建养护,还需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社会贤达反哺桑梓、造福乡里,扶持“新乡贤”,推介发展“新乡贤文化”。(摘编自姬建民《涵育“乡贤文化”贵在其“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新乡贤文化”建设需要以中国乡土文化为底色,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创新为引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近年来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负面报道,这都是“乡贤文化”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造成的。C.材料二在实践中为材料一提供了观察样板,这一样板可能具有个性特点,但也反映了一些共性问题。D.材料三对乡贤进行了符合时代价值观的定义,这里的“新乡贤”和材料一、二中“乡贤”的含义相同。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A.想要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也需要培育更多“新乡贤”重建乡村。B.我国城镇化让人们滋味复杂,是因为城镇化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治理困境,更因为其取得一些成绩。C.只有落实好浙江上虞做法重申的两个判断,才能做到中国乡土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D.“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需要多方发力、多点突破,不能急功近利。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是看人民怎么去应用这些设备。”B.“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C.乡土社会里的权力结构“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D.“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4.材料三第一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新乡贤相比旧时代乡贤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1~5题答案】【答案】1.C2.B3.A4.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说观点,然后进行分析,结构谨严。②注重辩证论述。用“然而”“况且”等让步分析,让逻辑更严密。③运用对比说理,在古今乡贤的对比中阐明“新乡贤”的含义,使人容易理解。5.①时代角色突出,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②兼具乡土性和现代性,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③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文化内涵贯穿古今,又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本题的选项是对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三则材料内容的总结概括。A项,“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创新为引领”错误,原文是“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不断创新”无中生有。B项,从材料二第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段“稍微盘点—下就会发现,近年来以城镇化为关键词的农村报道少见正面的消息,浙江上虞‘乡贤文化’确实是难得的例外”可知“都是因为‘乡贤文化’的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表述太绝对。D项,“这里的‘新乡贤’和材料一、二中‘乡贤’的含义相同”曲解文意,材料一、二中的“乡贤”主要指从城市回乡的社会贤达,材料三中的“新乡贤”还包括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干事情、做贡献的人。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本题B项,“是因为城镇化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治理困境,更因为其取得一些成绩”分析错误从材料二第1段“城镇化已经变成成了一个滋味复杂的命题,近20年以来,它陆续将诸多治理困境呈现给了转型中的中国。在这当中,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农村社会治理失败尤其令人忧心。人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可知,应该是“是因为城镇化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治理困境”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的分析理解能力。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成功的乡土社会治理,需要礼乐政刑综合为治,需要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双重支点。”“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A项,从材料二“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可知本则材料谈到单纯的现代法治无法完全治理好乡村,因此需要找到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的结合点,所以该选项可以作为支撑材料二的观点;B项,讨论秩序与个性的问题,与材料二观点无关;C项,意在表明政府对乡村治理能力欠缺,与材料二观点违背;D项,是说名与实的分离,与材料二观点无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议论段落的论证方法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先要理解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本从文章中找到论点和论据,然后分析论证方法,一般说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5、引用论证;最后再分析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有:“层层深入”式;正反论证”式;“总论——分论——总论”式;“总论——分论”式;“分论——总论”式。本段开头提出观点“‘乡贤文化’要‘新’在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上。”接着分析“新乡贤”文化,可得出本段采用总分式结构,结构谨严;再分析论述的过程中作者先分析“乡贤文化作为管理文化在中国乡土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绵延不绝,显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与现实意义”,接着用“然而”指出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的主题特点,用“况且”指出“新乡贤”根本是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确立与弘扬来干事情、做贡献,可见作者做了让步分析,注重辩证论述,让逻辑更严密。从“也应看到,我们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其主体不仅有别于旧时代乡贤,而且文化内涵既应传承过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重要要素,更有着契合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得出:作者在古今乡贤的对比中阐明“新乡贤”的含义,运用对比说理,使读者容易理解。【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归纳整合。从材料一第2段“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新乡贤’的时代角色十分突出。他们很多人出自于乡村,成就于城市;成长于乡土,弄潮于商海,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具有尝试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的珍贵价值”可得出“新乡贤”时代角色突出,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从材料二对上虞的“乡贤文化”的举例,尤其是第四段“乡贤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回乡安度晚年,不仅能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支援新农村建设,还能以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泽被故土。他们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他们离乡与返乡的过程,正是在文化意义上打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程,而他们返乡支援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乡土社会启蒙和转型的过程”可知以上虞的“乡贤文化”为代表的“新乡贤”文化兼具乡土性和现代性,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从材料三第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段“我们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其主体不仅有别于旧时代乡贤,而且文化内涵既应传承过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重要要素,更有着契合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况且,并不仅仅是有文化、能说会道的就是‘新乡贤’,根本是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确立与弘扬来干事情、做贡献。明乎此,‘新乡贤’才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目标。‘乡贤文化’的涵育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特质的新方向。”可得出:“新乡贤”文化有着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既要文化内涵贯穿古今,又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从淦女士到冯先生——作为教师的冯沅君张可礼冯沅君是“五四”后涌现出的杰出女作家,以“淦女士”等笔名而广为人知。她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位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的教师。冯沅君的情趣和爱好是多方面的,她到高等院校任教以后,虽然对上述的多方面的爱好仍有兴趣,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她能做到割爱,始终把主要精力投用在教学和教书育人上。冯沅君一生讲过多门课程,除了基础课外,还开设了几门选修课。她在讲授时,基于讲稿,但又从不照本宣科。研究文学史、作家作品属于人文学科,其中有一些属于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的丰厚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教者和听者重在体悟、体验。冯先生讲文学史、作家作品,感情特别投入。1949级学生吕家乡回忆:“冯先生讲课则富有感情。有一次讲到王维的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她按照‘三叠’的方式朗诵了一遍,语流很快,像绕口令一样,引得同学们大笑。还有一次讲到明代散曲家王磐的《咏喇叭》,冯先生又朗诵又表演又赏析,我至今还记得她眉飞色舞的神态。”冯先生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1949级学生赵淮青也铭记不忘:“有一次,她讲苏东坡的词《念奴娇》,一字不落地背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她的讲解,完全沉浸在作品中,洋溢着对千古名篇的挚爱。我还记得她在讲台上踱着步子,目光凝视前方的风度神态。这首词写得大气磅礴,她讲得也铿锵有力。先生虽外表纤弱,却传达出词中神魄飞扬的气势,把苏词的感情发挥到极致,自然也难忘。冯先生讲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时,又完全是另一种气氛。又是一次一字不落地朗诵,声音低回,如泣如诉,充满似水柔情,字字送进听者的耳膜,令人肃然动容。无意间,发现她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沅君先生很推崇元代杂剧大家关汉卿,高度评价关汉卿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窦娥冤》这部作品。当她朗诵到《不伏老》中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时,声音高亢壮烈,富于感染力,也透露出她爱憎分明的性格。”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每篇作品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作品情调也不同。冯先生讲授时,针对不同的作者作品,设身处地,满怀真挚的感情,讲出了真情别调。冯先生讲课,常有顿悟,随时随地发挥。1953级学生郭同文回忆,1954年春,冯先生讲授岑参的诗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此时,她虽然大病初愈,但讲起课来却精神焕发、口若悬河,声音铿锵有力。她绘声绘色地分析了岑参写边塞风光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当讲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她望了望窗外:校园里梨花盛开,洁白如雪,阵阵春风扬起片片梨花飞舞。她满含深情地讲道:‘诗人用春风比北风,用梨花比雪花。何等深切,何等独特!同时也表明了:寒冷的日子里也蕴含着明媚春意来临,显示了诗人在严寒中的乐观情怀!自古以来,写春风的诗歌甚多,而用春风比北风的诗,这却是首创。’”冯先生特别重视课后辅导这一环节。她同课堂教学一样,认真负责,而且有自己的探索和特点。重视个别辅导,也重视集体辅导。冯先生个别辅导多是在她家中。她为了辅导有针对性,事先尽量汇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认真准备,然后细心地讲解。1955级学生吴长华回忆:“那时我们高年级要准备写学年论文,我选的题目是《论<牡丹亭>》,每一周总有一晚上要到她那里去。每次到她家里,她总是早已等在会客室里了。那时她身体不好,没讲几句话,就常常要咳嗽,可是她还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辅导、讲解。在讲解前先朗读一遍。使我惊奇的是她身体那么弱,朗读却是铿锵有力,节奏性很强,至今仿佛仍在我的耳边回响。她对我们很亲切,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对我们提出的哪怕是幼稚的问题,也都认真解答。”(有删改)文本二:冯沅君的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浸染了古典诗词的艺术情调。冰心擅长“诗化的白描”,并常常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的词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斯人独憔悴》)这种特征亦体现在冯沅君的小说中,如《慈母》题下引孟郊的诗《游子吟》,《劫灰》集题词引《诗经》中《小雅·节南山》的诗句等等,几乎是惯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冯沅君还在某一篇作品中引用古诗的句子或自作诗词来表达主人公特定的心理活动。如《误点》中引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隔绝》中嵌进一首长达四节的新诗,都和作品的情节和主人公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情绪特征相吻合,起到了极好的烘托作用。冯沅君这一创作上的特征,无疑和她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这一特征使她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深得新文学初期受过古典文学熏陶、训练的读者的喜爱。总之,她的作品别具一格,很有特色。(摘编自百度百科)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用“杰出”“卓有成就”“教书育人”分别修饰“作家”“学者”“教师”显示出冯沅君各方面成就的大小。B.冯沅君是位女老师,文本一的作者却尊称她为“冯先生”,因为“先生”也可以称呼有较高身份、声望的女性。C.“冯先生讲课,常有顿悟”,有时是善于联想,由古诗中的描写与身旁景物进行联想,悟出新的见解。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冯先生在教授文学作品时深受学生称赞,在小说创作上深得人心,都与她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通过冯先生的学生的文字进行侧面描写,写出了冯先生讲授文学作品时的神态。B.文本一中,引用冯先生学生的回忆时,除指名道姓外,还说明其年级,这增强了真实性。C.文本一中,两次把冯先生纤弱的身体与授课的铿锵有力进行对比,表达对其身体的担忧。D.文本二中,将冯沅君的创作风格与冰心的创作风格进行类比,突出冯沅君作品的艺术情调。8.请结合文本一的正副标题,分析作者是怎样处理作品素材的。9.文本一指出冯沅君讲授作家作品时的主要特点是“真情别调”,请根据文意,结合具体内容,对“别调”这一特点进行分析。【6~9题答案】【答案】6.A7.C8.①作者力求全面反映冯沅君的一生,从杰出女作家到卓有成就的学者,再到一辈子教书育人的教师的经历;但又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②于是,对从杰出女作家到卓有成就的学者的经历仅点到为止,详写她从教的事迹。这样反映全面,又重点突出。9.①讲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这样的豪放作品时,她讲得铿锵有力,传达出词中神魄飞扬的气势。②讲李清照《声声慢》这样的婉约作品时,讲得如泣如诉,充满似水柔情。③讲关汉卿《不伏老》那样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作品时,讲得声音高亢壮烈,富有感染力。【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A.“显示出冯沅君各方面成就的大小”解读有误。根据文意可知,作者这样写非为有意“显示其成就的大小”,而是以此显示对冯沅君不同身份的界定和对其不同方面成就的高度评价。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表达对其身体的担忧”错误。根据文意可知,作者两次把冯先生纤弱的身体与授课的铿锵有力进行对比,并非在于“表达对其身体的担忧”,而是意在反衬冯沅君讲课时神魄飞扬的气势和精神焕发的状貌,以及其辅导学生时的耐心和不厌其烦。故选C。【8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安排素材意图的能力。对照全文内容可知,“淦女士”是冯沅君作为作家的笔名,而“冯先生”则是作者对其教师身份的称谓。主标题“从淦女士到冯先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冯沅君的一生,从杰出女作家到卓有成就的学者,再到一辈子教书育人的教师的经历;副标题“作为教师的冯沅君”则强调了本文的重点在于详写冯沅君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事迹,对从杰出女作家到卓有成就的学者的经历仅点到为止;这样写,反映较为全面,却有效避免了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既保证了让读者对冯沅君作为作家、学者、教师的一生有全面的了解,又重点突出,真实而细致地展现了冯沅君作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真心付出、热心教书育人的高尚品格。【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关键词语、梳理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文本一第二段文字重点在于表现冯沅君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文章说,“冯先生讲文学史、作家作品,感情特别投入”,这就是“真情”;因为感情特别投入,所以冯沅君在教学时,“针对不同的作者作品,设身处地,满怀真挚的感情,讲出了真情别调”,这就是“别调”。此段最后一句话带有明显的总括上文的意味,是一个总结句。据此,顺着文章往回找,就可以找到用以证明冯沅君在讲授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时表现出的不同授课风格的例子,比如讲豪放词人苏东坡的词《念奴娇》时,她讲得铿锵有力,传达出词中神魄飞扬的气势,把苏词的感情发挥到极致;再如讲婉约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她又讲得如泣如诉,声音低回,充满似水柔情,眼角闪着晶莹的泪光,令人肃然动容;还如她讲关汉卿《不伏老》那样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作品时,讲得声音高亢壮烈,富有感染力,也透露出她爱憎分明的性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窦参,字时中。少以门荫,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竞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竞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参时为左右中官深怒,谤沮不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选自《旧唐书·窦参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B.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C.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D.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做官等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B.京兆尹,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C.对,文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D.中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亡,上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B.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C.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珽贪赃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罪。D.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怕他;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驩州任职,最终在路上被赐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2)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4.文中说“(窦参)甚为有识所嗤”。请概括说明窦参被有见识的人讥笑的原因。【10~14题答案】【答案】10.D11.B12.C13.(1)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谴责他,陈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窦参,窦参不等他来到就渡过长江离去了。(2)李纳因为害怕窦参,赠送了很多财物,外表显得敬重窦参,实际上暗中离间他。14.凭个人感情任意调整有关官员的俸禄和官位等级。【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窦参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多次承蒙皇上召见,议论天下大事,又与宰相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有时让他参与决策大事。当时的宰相很忌妒他,对他多加排挤压制,也没有办法伤害他。“以严称”是状语和中心语的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C;“大政”是“决”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主要掌管……科举等事务”科举一般由礼部主持,不属于京兆尹的职权范围。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错,应是马彝检举县令贪赃。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让”,责备,谴责;“诣”,拜见;“济”,渡过。(2)“惮”,害怕;“馈遗”,赠送;“毕”,全,都,这里指多;“阴”,暗中。【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说明窦参被有见识的人讥笑的原因”,根据“(窦参)甚为有识所嗤”可以快速定位原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由“然多率情坏法。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可知,窦参偏袒某些官员,因为憎恨詹事李升,便调移詹事班列退居各府尹之下。据此总结出:窦参被有见识的人讥笑是因为然而窦参往往依循个人感情破坏法规,参考译文:窦参,字时中。年轻时因为门荫的庇护,几次升官做到万年尉。当时同僚中有位在官署中值班的人,天色将晚时,听说亲人病了,请窦参代替他值班。适逢当天夜里有狱囚逃走,京兆尹按照值班名册,将要上奏,窦参立即请求说:“他因为来不及写请假报告,我窦参实际上代替他值班,应当由我接受罪罚。”他因此被贬为江夏尉,人们认为他有义气。窦参多次升官担任奉先尉。县里有个叫曹芬的人,名籍隶属北军,曹芬平素凶暴,因为喝醉酒殴打他的妹妹,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没能做到,就投井而死。窦参拘捕审理曹芬兄弟判处死罪,众官都请求等待他们守丧期满再处决,窦参说:“儿子因为父亲而生,父亲由于儿子而死,如果因守丧而延缓处罪,这是杀父而不获罪。”于是正法而杖杀他们,全县畏惧敬服。窦参改任大理司直。巡查江淮案件,停留在扬州,节度使陈少游十分傲慢,不到郊外迎接他,派遣军吏传达问候,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谴责他,陈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窦参,窦参不等他来到就渡过长江离去了。窦参回朝上奏符合皇帝旨意。当时婺州刺史邓珽因贪赃八千贯获罪,邓珽与宰相以往有交情,又适逢大赦,想要免去赃款。皇上下诏百官在尚书省聚议,官员们大多迎合宰相的意见,唯独窦参坚持依法论处,最终收回了赃款。窦参被授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审查湖南判官马彝一案。当时马彝检举属下县令贪赃犯罪达一千贯,被罪犯的儿子通过权贵宠臣上奏诬陷,窦参最终辨明马彝无罪。窦参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多次承蒙皇上召见,议论天下大事,又与宰相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有时让他参与决策大事。当时的宰相很忌妒他,对他多加排挤压制,也没有办法伤害他。然而窦参往往依循个人感情破坏法规。最初议定百官俸钱,因为他曾经任过大理寺司直,偏袒这些官员,因此所给的俸钱比大理寺丞多;又制定百官官位的品级,开始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因为憎恨詹事李升,便调移詹事班列退居各府尹之下,被有见识的人讥笑。每次宰相隔天在延英殿被皇上召见应答,各位宰相都出来了,窦参必定要留下很久,以度支事务为借口,实际专断大权。窦参没有学问,只是多任用亲信党羽,使他们担任要职,作为耳目,四方的藩镇节帅,都害怕他。李纳因为害怕窦参,赠送了很多财物,外表显得敬重窦参,实际上暗中离间他。皇上的亲信,大多指责诋毁窦参。窦参被贬为雅州别驾。窦参当时被皇帝身边的宦官怨怒,毁谤不止,赐死在邕州武经镇,当时六十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落日忆山中李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雨后烟景绿,晴天散余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观看落日心有感触所作,题中的“忆”字暗藏感情,意蕴丰富。B.雨后原野翠绿,晴空里余霞漫天,绮丽无比,“余霞”一词紧衔诗题而来。C.五六两句急转,花开花落,美景易逝,又时逢天晚,令人咨嗟,触人心怀。D.本诗语言清新雅致,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陶渊明诗风相近。16.李白为何“愿游名山去”?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15~16题答案】【答案】15.D16.①李白亲近自然,乐游名山。“烟景”浩渺,“余霞”绮丽,青山亘古,诗人由衷喜爱。②挣脱现实的苦恼羁绊。现实中好花不常,美景易逝;时光迟暮,人生苦短。③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如道家一样,超尘出世,追求自由,崇尚本真。④释放乐观豪迈、洒脱不羁的独特个性。花落时暮,且去游山学道;现实不畅,且去另辟“家园”,没有失意苦恼后的萎靡沉沦,只有不羁个性下的洒脱释放。【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清新雅致”说法错误,此处应为“清新自然”。另外,“与陶渊明诗风相近”说法不妥,陶渊明诗风平易,而李白此诗充满想象,富于浪漫气息,两者的诗风明显不同。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能力。对于李白“愿游名山去”的原因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和李白的生活经历来综合分析。从诗歌的前四句“雨后烟景绿,晴天散余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可知,此处作者描写了山中美丽的景色:“烟景”浩渺,“余霞”绮丽,青山亘古,处处都透着大自然的美好。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诗人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山中的景色,所以他愿意乐游名山。从诗的第五六句“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可知,作者情感敏锐,对现实中的事物变化观察仔细,现实中好花不常,美景易逝,人生苦短,现实社会充满着烦恼与痛苦,不如挣脱现实的苦恼羁绊而回归大自然的美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诗的第八句“学道飞丹砂”则是表面了作者对道家成仙的兴趣,到家讲究炼丹和飞升成仙,作者此处要学习道家,也是表达自己要超尘出世,追求自由的理想,要去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彻底脱离这尘世的羁绊。最后,结合李白的人生经历和人物个性,他虽然屡遭挫折,但总是不改乐观豪迈的性格,“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等诗句都表现出他这种乐观精神。本诗中作者在面对现实不畅的现实,要另辟“家园”,没有失意苦恼后的萎靡沉沦,只有不羁个性下的洒脱释放。(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忧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蜀王杜宇典故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海鲛人传说抒发内心的悲哀。(3)“红旗”以其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意象,被很多古代描写边塞、表现军旅生活的诗歌使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题答案】【答案】①.宁溘死以流亡兮②.余不忍为此态也③.望帝春心托杜鹃④.沧海月明珠有泪⑤.纷纷暮雪下辕门⑥.风掣红旗冻不翻(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溘、鹃、沧、辕、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丙】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丁】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城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18.文中【甲】【乙】【丙】【丁】四处划线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B.【乙】C.【丙】D.【丁】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扪参历井,沿羊肠逶迤蜀道而上B.春江花月,伫立如霰的江沙之上C.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D.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18~20题答案】【答案】18.B19.C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乙处“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和“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是并列分句间的停顿,因为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大并列间用逗号不当,应该用分号。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成分赘余,“酷爱”指非常爱好,与“特别”重复;二、成分残缺,“总喜欢”的主语残缺。C项修改正确。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括号后的句子是补写内容的主要依据,下文语境为“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诗仙”对应李白,这句话是对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意境的描绘,D项“峨眉”一词正与之照应。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都说运动能提升免疫力,可有些人一次大强度训练后反而感冒了。①?答案是否定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更像一把双刃剑。掌握好了,它可以帮你提高免疫力;掌握不当,则可能被伤到。“一次强度过大的运动后,很容易感冒。”②。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期间或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因为大强度运动后,机体会出现“开窗期”,此时免疫功能减弱,所以各种致病因子进入宿主体内的风险增加。运动持续时间20至90分钟内为宜。③,对免疫系统和心肺系统的刺激不够,而一次运动时间过长易引起过度疲劳,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年轻人可以选择大肌群力量训练,如蹲起练习、腹背肌力量训练等方式;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中强度的太极拳、广场舞、快步走等有氧运动。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根据材料内容,对爱好运动的人提三条合理化建议,每条不超过10个字。【21~22题答案】【答案】21.①运动一定能提高(提升)免疫力吗;②这并非巧合而是有科学依据;③运动时间太短。22.①运动强度要适中;②运动时长要恰当;③运动方式要选对。【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都说运动能提升免疫力,可有些人一次大强度训练后反而感冒了”可见,运动不一定能提高免疫力;该空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足见询问的是“运动一定能提升免疫力吗”。第二空根据后文“大量的研究表明……”可知“一次强度过大的运动后,很容易感冒”的论断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可以填:这并非巧合而是有科学依据。第三空根据后文来看,该空与“而一次运动时间过长易引起过度疲劳”形成转折,加上“刺激不够”可以推测,该空要填写的是“运动时间太短”。【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要点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由第二段“一次强度过大的运动后,很容易感冒”可见,运动强度不能过强,而要适中,故建议“运动强度要适中”。根据第三段“运动持续时间20至90分钟内为宜”“时间过短……刺激不够”“时间过长易引起过度疲劳”分析,这里是强调运动时长要恰当。根据第四段“年轻人可以选择大肌群力量训练……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中强度……”分析,不同人群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即运动方式要选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涤心静灵,养韵提品,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了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修养不高的人比比皆是,缺乏修养的人还有很多。修养不够,对社会无益。唯才是举,在才不在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以宽广的胸襟收纳各种人才,多次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降人才。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题答案】【答案】例文:以德驭才,成就人生修身、齐家,而后付诸行动,治国平天下,这是先贤大儒总结的实现理想之道,于我们当代青年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实现理想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菜根谭》中有句名言,“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一个注重修身立德的人,会不断矫正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这样的人能得到公众认可,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进而才能谈得上追求理想、成就人生。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人说“欲做事先做人”,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人如果在品德修养上有欠缺,纵使才华过人,纵使拼命钻营,终究也不会有大成就,相反,很有可能误入歧途而身败名裂。民国文人胡兰成可谓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作为汪伪政府的第一才子,胡兰成的文学功底非同一般。然而,无论其文学才华多出众,加在他身上的标签却是背叛民族的“大汉奸”,他已被无可辩驳地钉上了历史耻辱柱。大节有亏,则众长难掩。无论何时,品德都是一个人立世的根基。可见,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首先必须夯实品德修养的根基。而后,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就成为决定性的命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两弹一星”功臣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49年,他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国效力,他的同窗好友林桦留在美国发展。数十年后,梁思礼成为航天部总工程师,但他的工资只有林桦的百分之一。可梁思礼一点也不后悔,“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梁思礼没有计较一己的名利得失,他在潜心科研、保家卫国的同时,达成了理想,成就了自己。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同梁思礼一样,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以报效祖国为己任,以服务人民为追求,站在时代潮头,活出最美的青春。总之,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注重修身立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还要超越一己的格局,去追求为国为民的“宽仁大义”。岁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让我们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理想,在复兴的壮阔征程激扬青春力量。理想的开头是青春,正青春,待出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段,第一段借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的位置,指出修养和德行对个人成就事业和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而第二段则从才能角度出发,叙述了曹操追求才能,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例子,认为选拔人才应重在才能。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选择自己支持的一种人才选拔观进行论述,也可以将这两种人才观综合起来进行思考。若认为品德重要,可重点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才会积极帮助他人,造福社会,而品德低劣的人,就算才华再好,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若认为才华重要,可指出才华可以带来效益最大化,为社会节约更多资源和人力物力。当然,若是将上述两种人才观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我们可以将上述论述中效益最大化和造福社会的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立意:1.唯才是举,效益最大化。2.有德之人更会关心社会,回报社会。3.选拔人才应综合考虑德行和才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19 09:08:31 页数:18
价格:¥5 大小:60.5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