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蓉城名校联盟2019级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则,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论语》载,子张问孔子,士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达”呢?孔子反问子张:你所问的“达”何所指呢?子张说:我所理解的“达”,是知名于国家,知名于乡邦。孔子说:这是“闻”啊,哪里是“达”。孔子强调,“达”为“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而“闻”则与此大相径庭,是“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闻”指社会知晓度,而“达”则指“质直好义”,包含道德的成熟和品格的完善之意。诚如朱熹所注:“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显然,“达”是向内的,追求的是自我的成长与“成人”。故朱熹又说,“达”要在“主忠信”,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与此相对,“闻”则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声,其间难免务虚矫饰,表里相违。“达”与“闻”不同,故孔子舍“闻”而取“达”。他反复强调君子不要在意所谓名声的有无和大小。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应反省、自责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不要担心、顾虑不被人知,更不应焦虑自己的名声不足。“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甚至认为不被人知而淡定自如,不愠不怒,才是真正的君子。显然在孔子看来,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的,求“达”的君子也是内向务实的,故无意于外在的虚名。因此,孔子特别主张君子应忠厚笃实,少说多做;君子还应言实相符,言行应一致,言而过其行,在君子那里是可耻的;孔子尤其要求,作为一个君子,要做到言出有物,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说,说过的事情则必须做到,“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所谓“无所苟”,即意力戒虚浮,更拒绝为了所谓“闻”而虚张其词,夸诞其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孔子之所以强调君子应求“达”不求“闻”,在逻辑上与他倡导的君子“为己之学”密切相关。“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儿的“人—己”之分,非如一般意义上的“人—我”之别,其所谓“为己”,非谋一己之私利和好处,其所谓“为人”,亦非为他人着想的奉献。在上述语境中,“为己”即实事实做,治学是为自己的学问和道德进步,而“为人”,则只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即只意在邀誉而已。“为人、为己”之分,看似谈治学,实则论做人,特别是如何做一个君子一样的人。孔子借古讽今,欣赏“为己”,鄙薄“为人”,而前者是“君子”应有的品性,后者则是“小人”的机巧和敷衍,即“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谓“求诸己”,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意味着主动而自觉地追求道德之善,这种追求不是外加的,更不是被迫或受利禄诱惑的,而是自觉自愿的,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其次,“求诸己”意味着乐观进取,“为己”之学不在博取外在的名声或功利,而专注于“闻道”和“怀德”,寄意于“为圣成贤”,故洋溢着向上向善的追求,它是充实而快乐的。孔子曾生动地形容这种追求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可见“求诸己”的迷人之处。再次,“求诸己”还意味着严于律己,时刻坚守君子的操守与德行,不会在外在虚荣的牵制下俯仰迎合、弄虚作假。因为,君子“求达”而学在“为己”,必然要求内在的真实和诚实,即“吾日三省吾身”,在自我检视与反思中,严于律己。不论身处何种境况,“求达”的君子,会自觉为仁,并时时刻刻以此为信念,不在意浮名,不在意虚誉,永远做个真诚、纯粹的人。(摘编自胡发贵《君子“求达不求闻”》,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求达”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所以孔子把“求达”作为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则。B.“闻”与“达”大相径庭,“闻”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声,求“闻”者一定会虚浮矫饰,表里相违。C.孔子认为,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的,更是内向务实的,故不会在意名声的有无和大小。D.孔子对“为己、为人”的理解,与一般意义不同,“为人、为己”之分,包含着治学与做人的道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提出论题,然后举孔子与子张的对话对“闻”与“达”的内涵做出界定。B.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说理充分,有说服力。C.文章由现象到本质,先论述“闻”与“达”的不同,再论述君子应“求达不求闻”。D.文章重点从求什么和为何求两个层面展开论述,表明“求达”是君子应有的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达”是“质直好义”,朱熹说“达”要在“主忠信”,二者说法不同,但都包含道德的成熟和品格的完善之意。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达”是向内的,追求的是自我的成长与“成人”,孔子舍“闻”而取“达”,认为达者应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C.孔子主张君子应“忠厚笃实”“言实相符”“言出有物”,原因在于孔子认为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且内向务实的。D.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君子求诸己”,这与他强调君子应求“达”不求“闻”在逻辑上是密切相关的。【1~3题答案】【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由于‘求达’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所以……”错,强加因果。原文是“‘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则,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可见,原文前后句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B.“求‘闻’者一定会虚浮矫饰,表里相违”错,说法绝对。原文是“‘闻’则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声,其间难免务虚矫饰,表里相违”,可见,原文是说“其间难免”,而选项说是“一定”。C.“更是”错。原文是“显然在孔子看来,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的,求“达”的君子也是内向务实的,故无意于外在的虚名”,可见,原句是并列关系,选项说成递进关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由现象到本质”错。文章一开始就指出“闻”与“达”的内涵和本质,并没有从现象到本质论述。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的能力。B.“孔子……认为达者应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错。原文是“故朱熹又说,‘达’要在‘主忠信’,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可见,“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是朱熹的主张,并不是孔子的主张。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氧气的出现是地球的一件大事。它改变了地球表面的一切,使得铁矿得以形成,天气有了冷热变化,地貌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真核细胞诞生了。其对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而臭氧层的出现是氧气与紫外线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从宇宙中射入的强烈紫外线与地球大气中的氧分子(O2)接触,氧分子被分解为两个氧原子(O),孤立的氧原子与其他氧分子相结合形成了臭氧(O3)。臭氧吸收紫外线,被分解为氧分子和氧原子,再次产生臭氧。臭氧层的形成同样对地球生命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人们都知道,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因为它吸收了对生命有害的太阳紫外线。紫外线会破坏对于生物来说最重要的DNA。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波长较长的“长波长紫外线”虽然会达到地面,但对生物的影响较小。但波长较短的“短波长紫外线”和“中波长紫外线”能量巨大,能够到达生物的细胞内部,破坏DNA。对于只有一个DNA的单细胞生物来说,DNA被破坏就意味着死亡。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中波长紫外线和短波长紫外线同样是有害的。因此,臭氧层就像是保护地球生物的重要“宇航服”。臭氧层只占大气总量的百万分之一,却不多不少,正好适宜生物生存。臭氧层形成这种微妙平衡的过程,可以说是偶然性累加,近乎奇迹。但是,如果臭氧层出现空洞或变得稀薄,地球上所有生命将面临灾难。今天的臭氧层高悬在地面25千米上空的平流层,但臭氧层形成之初只存在于靠近地球表面的区域。因为22亿年前氧气浓度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紫外线能够到达地表附近,因此可以想象氧气和紫外线的相遇发生在极靠近地表的地方。只有氧气浓度进一步增加才能在高空产生臭氧层。虽然臭氧层是保护生物不受紫外线侵袭的“伙伴”,但是臭氧本身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对于生物来说是有害的“敌人”。人类如果吸入高浓度臭氧的话,气管和肺会立刻变得糜烂。也就是说,臭氧层形成之初的地表附近,不仅紫外线强烈,臭氧浓度也很高,对于生物来说是十分危险的环境。显然,那时的陆地上尚未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氧气浓度再一次爆发式上升是距今6亿年前,这可能也是前寒武纪数次出现大冰期的原因。这一时期,臭氧层密度急剧增加,高度也上升到平流层中距离地面20千米至25千米处,和现在的高度基本相同。平流层中形成臭氧层,使生物演化大大加速。臭氧层去除了生物登上陆地的一个障碍,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促使生物快速演化。但是,臭氧层出现后却经常遭受破坏,一再对地球生物造成伤害,并在历次生物大灭绝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几乎都跟臭氧层受到大规模破坏有关系。科学家研究表明,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大灭绝、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大灭绝和距今66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中,虽然导致灭绝的原因有所不同,但是在灭绝灾难发生期间,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都受到了大规模的破坏甚至消失。这无疑让地球环境更加恶化,使处在灾难中的地球生物雪上加霜,加速了一些物种的灭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今天的地球,臭氧层的状态同样令人揪心。科学家观察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不断扩大,曾经一度达到了2500万平方公里。不过最近几年在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在慢慢愈合。但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在北极的上空出现了一个面积相当于澳大利亚的巨大臭氧层空洞。而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引发的问题更加危险,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口都生活在北半球。显然,人类对臭氧层的保护还任重道远。臭氧层是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保护伞,但是这把保护伞非常脆弱。人类绝不能忽视臭氧层空洞问题,不然类似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将会再次降临。(摘编自冯伟民《臭氧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臭氧层是氧气与紫外线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其形成对地球生命的演化影响深远。B.臭氧层就像保护地球生物的“宇航服”,因为它吸收了对生命有害的太阳紫外线。C.臭氧层高悬在距地面25千米上空平流层,其高度会随着氧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D.臭氧层受到大规模破坏甚至消失,是发生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紫外线能量巨大,能够到达生物的细胞内部,破坏DNA,导致损伤甚至死亡。B.22亿年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氧气,陆地上也初步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只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北极出现的臭氧层空洞就可以愈合。D.臭氧层是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保护伞”,保护臭氧层应成为全人类的共识。6.请简述臭氧层与生命演化之间的关系。【4~6题答案】【答案】4.C5.D6.①臭氧层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促使生物快速演化;②臭氧层吸收了对生命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③臭氧层出现空洞或变得稀薄,地球上所有生命将面临灾难。【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其高度会随着氧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错,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臭氧层形成之初只存在于靠近地球表面的区域。因为22亿年前氧气浓度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紫外线能够到达地表附近,因此可以想象氧气和紫外线的相遇发生在极靠近地表的地方。只有氧气浓度进一步增加才能在高空产生臭氧层”“氧气浓度再一次爆发式上升是距今6亿年前……这一时期,臭氧层密度急剧增加,高度也上升到平流层中距离地面20千米至25千米处,和现在的高度基本相同”,氧气浓度增加才能在高空产生臭氧层,但不是臭氧层高度会随着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紫外线能量巨大”错,根据“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波长较长的‘长波长紫外线’虽然会达到地面,但对生物的影响较小”可见,“长波长紫外线”对生物的影响较小。B.“陆地上初步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错,原文为“那时的陆地上尚未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只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北极出现的臭氧层空洞就可以愈合”错,原文只说“最近几年在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在慢慢愈合。但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在北极的上空出现了一个面积相当于澳大利亚的巨大臭氧层空洞……人类对臭氧层的保护还任重道远”,可见,南极臭氧层空洞慢慢愈合时,北极上空又出现了臭氧层空洞,我们无法肯定这么做一定能使北极的臭氧层空洞愈合,故选项的推断于文无据,且过于绝对。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要体现“关系”。从“生物登陆”“保护生命”“物种灭绝”三个角度简述。从“平流层中形成臭氧层,使生物演化大大加速。臭氧层去除了生物登上陆地的一个障碍,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促使生物快速演化”中,可概括出①。从“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因为它吸收了对生命有害的太阳紫外线。紫外线会破坏对于生物来说最重要的DNA”“臭氧层就像是保护地球生物的重要‘宇航服’”中,可概括出②。从“臭氧层出现后却经常遭受破坏,一再对地球生物造成伤害,并在历次生物大灭绝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几乎都跟臭氧层受到大规模破坏有关系”“在灭绝灾难发生期间,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都受到了大规模的破坏甚至消失。这无疑让地球环境更加恶化,使处在灾难中的地球生物雪上加霜,加速了一些物种的灭绝”“人类绝不能忽视臭氧层空洞问题,不然类似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将会再次降临”中,可概括出③。(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党费(节选)王愿坚每逢我领到了津贴费,拿出钱来缴党费的时候,每逢我看着党小组长接过钱,在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钱数的时候,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眼前出现了熟悉的身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那是1934年的秋天,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魏政委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妞儿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别屈了孩子!”她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地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走?快上阁楼想法隐蔽起来!”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为了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她又指了指那筐咸菜,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还有,上次托你缴的党费,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两块党费中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白匪敲门了。她慢慢地走过去,开了门。四五个白鬼闯进来,劈胸揪住了她问:“山上来的人在哪?”她摇摇头:“不知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白鬼们在屋里到处翻了一阵,眼看着泄气了,忽然一个家伙儿发现了那一箩筐咸菜,一脚把箩筐踢翻,咸菜全撒了。白鬼用刺刀拨着咸菜,似乎看出了什么,问:“这咸菜是哪来的!”那家伙儿打量了一下屋子,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外走。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我收拾了咸菜,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他详细地研究了八角坳的情况以后,按照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他写不下去了。他停住了笔。在他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常见的严肃的神情。他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面前的党证和咸菜。在黄新的名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是的,一筐咸菜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一个党员献身的精神怎么能够计算呢?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描写在黄新家里看到小妞儿抓腌豆角这一细节,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B.敌人在看到那一箩筐咸菜时,知道了黄新的身份,但她机智地引开鬼子,牺牲了自己,保护了程同志。C.白鬼搜人时,“我”急着要走,黄新果断让“我”躲到阁楼,说明她的革命斗争经验比“我”更丰富。D.小说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机智果敢、勇于牺牲的共产党员形象,讴歌了黄新对共产党的热爱和忠诚。8.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文中“党费”有哪些含义?9.小说是怎样叙述“党费”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7~9题答案】【答案】7.C8.①最初指黄新准备上缴的两块银洋;②其次指黄新千方百计组织群众腌制的一筐咸菜;③后来指黄新为保护同志和党组织而献出的宝贵生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④最后指黄新为革命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9.①小说主要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②小说以“咸菜”为线索来叙述故事,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③小说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叙述,设置悬念,更能吸引读者;④小说运用叙述与多种描写相交织的技巧,使主人公形象更加丰满生动;⑤小说运用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技巧,使主题更具典型性和社会价值。【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说明她的革命斗争经验比‘我’更丰富”表述错误,原文中“我”只是怕连累了黄新。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含义的分析能力。文章以“党费”为标题,在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党费”,在小说中有“还有,上次托你缴的党费,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两块党费中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情节,可知道原来准备上缴两块银洋,所以文中的“党费”最初指黄新准备上缴的两块银洋。通过“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她又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等句子可以知道,黄新为了给山上同志们解决生活困难,组织群众腌制了一筐咸菜,这筐咸菜是同志们以“党费”的形式送给山上的同志们,所以,文中的“党费”也指黄新千方百计组织群众腌制的一筐咸菜。“党费”是一个党员为了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上交给党的经费。黄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党。从小说结尾“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一个党员献身的精神怎么能够计算呢”可知,小说中的党费在更深层次上指黄新为保护同志和党组织而献出的宝贵生命,最后指黄新为革命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叙述技巧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本题有两问,一是小说是怎样叙述“党费”故事的,二是如此叙述的好处。答题时注意不要丢题。首先,小说是通过“我”的叙述来讲述故事的,所以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让读者可以更具体的体会作者的心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其次,小说以“咸菜”为线索来叙述故事。在小说中,黄新为了解决山上同志的生活困难而为他们腌了一筐咸菜,小说中围绕着这些咸菜组织情节,这些咸菜是同志们的党费。这样的写法让小说的情节更加集中,叙述更有重点。在叙述方式上,小说采用倒叙的方式,先说“我”现在在交党费时的感受,接着回忆黄新的故事,这种倒叙的方式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更能吸引读者,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动力。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通过“我”的叙述和对黄新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多种描写,从而让主人公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在简短的篇幅中让人物更加具有吸引力。最后,作者运用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技巧,通过“我”现在的感受和回忆黄新同志的事迹相交织的叙述技巧,让黄新同志的事迹及其精神价值更加突出,从而让小说的主题更具典型性和社会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武帝元朔三年冬,以公孙弘为御史大夫。是时方通西南夷,东置苍海,北筑朔方之郡。公孙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天子使朱买臣等难以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苍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春,罢苍海郡。秋,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专力城朔方。元狩元年。初,张骞自月氏还,为天子言身毒国去蜀不远。天子欣然,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王然于等四道并出,出駹,出冉,出徙,出邛、僰,指求身毒国,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筰,南方闭嶲、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乃复事西南夷。三年秋,上将讨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是时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以故吏弄法,皆谪令伐棘上林,穿昆明池。元鼎六年冬,驰义侯发南夷兵欲以击南越。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遣中郎将郭昌、卫广将而击之,诛且兰及邛君、筰侯,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B.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D.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大夫:官名。秦汉时期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掌重要文书图籍。B.中国:在古代不同时代其范围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多指中原,分裂时多指全国。文中是指中原地区。C.天子:古时称统治天下的帝王。古人认为君权神授,君主秉承天意治理百姓。文中天子指汉武帝刘彻。D.张骞:西汉外交家。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大宛等中亚国家,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武帝元朔时期,在公孙弘强力请求下,朝廷停止了对西南夷的经营,集中全力修筑朔方郡城。B.汉武帝元狩时期,根据王然于的汇报皇帝派出几路使者寻找身毒国,并重新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C.汉武帝元狩三年秋,官府能征发服徭役的人日益减少,皇帝下令让违法乱纪的官吏都去挖昆明池。D.汉武帝元鼎六年,且兰国君因担心被旁国入侵而拒不执行汉朝命令,最终且兰国被汉朝大军消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2)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10~13题答案】【答案】10.C11.B12.B13.(1)公孙弘于是请罪说:“我是崤山以东见识浅显之人,不知道设立朔方郡竟有这样多的便利。”(2)因为昆明有方圆三百里的滇池,所以挖昆明池,用来练习水上作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昆明地区没有统一的酋长,善于抢夺掳掠,经常劫杀汉朝的使者,因此,始终无法通过此地。这次,汉朝使者为了探寻身毒国的通道,才开通了滇国。滇王当羌问汉朝的使者说:“汉朝与我滇国相比谁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君长”是“无”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D。“滇国”是“始通”的宾语,“滇王”则是“谓汉使者曰”的主语,二者之间应该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大致统一时期多指中原,分裂时多指全国”错误。应该是大致统一时期多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B.“根据王然于的汇报”错误,根据原文“张骞自月氏还,为天子言身毒国去蜀不远”可知,是根据张骞的汇报。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谢”,请罪;“山东”,崤山以东;“鄙人”,见识浅显之人;“便”,便利;“若是”,像这样。(2)“以”,因为;“方”,方圆;“滇池方三百里”,定语后置,“方三百里”的滇池;“作”,挖掘;“习”,练习。参考译文: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冬季,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为御史大夫。这个时候,朝廷刚开通西南夷,在东方设置苍海郡,在北方修建朔方郡。公孙弘数次进谏,认为是以中原的疲敝不堪为代价,去开辟无用之地,请求停下来。汉武帝通过朱买臣等人以设置朔方郡的十项好处,对公孙弘进行反驳,公孙弘一个也无法回答。公孙弘于是请罪说:“我是崤山以东的见识浅显之人,不知道设立朔方郡竟有这样多的便利。请求放弃对西南夷、苍海地区的经营,集中力量去经营朔方郡。”汉武帝允许了他的要求。春季,下令撤销了苍海郡。秋季,朝廷停止了对西南夷的经营,只设置南夷、夜郎两个县及一个都尉,稍后又命令犍为郡自守保护,集中全力修筑朔方郡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当初,张骞从月氏回到汉朝后,对天子说身毒国离蜀地不远。天子很高兴,命令张骞借助蜀郡、犍为郡,派使者王然于等人由駹、冉、徙与邛、僰间四道出发寻找身毒国,他们各向西行进一二千里之后,北面被氐、筰等族阻挡,南面被阻于嶲、昆明。昆明地区没有统一的酋长,善于抢夺掳掠,经常劫杀汉朝的使者,因此,始终无法通过此地。这次,汉朝使者为了探寻身毒国的通道,才开通了滇国。滇王当羌问汉朝的使者说:“汉朝与我滇国相比谁大?”夜郎侯也提同样的问题。因道路不通,他们都各据一方为王,不知道汉朝地域的广大。使者回来后,都极力夸滇国是个大国,值得使他归附。天子关注,于是又重新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秋季,汉武帝准备讨伐昆明地区,因为昆明有方圆三百里的滇池,所以挖昆明池,用来练习水上作战。这时候,法令越加严苛,许多官吏被免。战事经常发生,但百姓多能买到五大夫的爵位以免除徭役,所以官府能征发服徭役的人日益减少。于是,朝廷便任命千夫、五大夫爵位的人为官吏,不愿出任的缴纳马匹。凡是官吏弄权玩法的,都被发配去上林苑砍伐荆棘,挖掘昆明池。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冬季,驰义侯征发南夷兵,准备去攻打南越。且兰的国君担心军队远行,邻国会趁机掳掠本国的老弱妇孺,于是带领部众反叛,杀了汉朝的使臣和犍为郡的太守。汉朝便征调应去攻打南越由巴、蜀罪犯组成的八校尉士兵,派中郎将郭昌、卫广率领他们去攻打且兰国,杀了且兰的酋长及邛君、筰侯,平定了南夷,设牂柯郡。夜郎侯起初依附于南越国,南越国被歼灭后,夜郎侯便入汉廷朝见,汉武帝封他为夜郎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昼居池上亭独吟刘禹锡①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②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③【注】①刘禹锡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他长期遭贬,备受打击。②“法酒”是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③汉刘向作《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正午时分池上亭周围的恬静凉爽,为“独吟”创设了一个幽雅的环境。B.颔联以“静”“闲”两字写形,借助“蜂教诲”“鹤仪形”写神,耐人寻味。C.颈联“法酒调神气”与“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饮酒意趣不同,后者显得落寞。D.尾联说当今为几杖作铭,又有什么意思,暗含讽刺,隐隐透露出内心的不平。15.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4~15题答案】【答案】14.C15.①坚强不屈,积极乐观。面对挫折不屈服,师蜂自励,显勤奋勇敢;以杖自励,有政治抱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②志趣高雅,品格高尚。以鹤自比,情怀高洁;调酒抚琴,志趣高雅;机心已息,胸怀坦荡。【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意趣不同,后者显得落寞”错误,本诗“调神气”指调节精神,与“长精神”是一致的,诗人刘禹锡最可贵的品格就是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形象的能力。诗中主要通过环境衬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借助“蜂”“鹤”“酒”“琴”等典型意象,来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的。“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首联两句写出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从所看所想的内容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启示。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闲想鹤仪形”从“想”字着笔,“鹤仪形”是君子的仪形。这里以“鹤仪形”为尚,修德至勤,表现了“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形象高洁。“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颈联进一步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诗人饮酒是为了“调神气”,即调节精神。这与“暂凭杯酒长精神”一致。借清琴以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仍从“静”、“闲”两字着笔,表面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尾联作达观之语,但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出内心不平。“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给几、杖作铭文,有自警或劝诫之意。诗人虽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但依然不忘进德修身。虽对朝廷不满,依然以杖自勉,心存社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的获胜是机遇所致,其中表达这种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2)《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赤壁赋》描写洞箫尾声凄切婉转、绵延不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东风不与周郎便②.铜雀春深锁二乔③.伏清白以死直兮④.固前圣之所厚⑤.余音袅袅⑥.不绝如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雀、乔、袅、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空间是广大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清醒看到,网络生态乱象的问题很容易反弹回潮,一些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更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不断出现,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深入推进。当务之急是狠抓落实。过去一年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成果丰硕、成效显著,中央网信办总结归纳了“四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和经验做法:必须抓住重点,以重点突破来带动整体工作的深入推进;必须综合施治,提高治理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协同共治,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工作局面。这些经验必需坚持下去,行之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好、运用好。与此同时,针对网络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要加强研究,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要强化长效治理,注重从制度体系上下功夫,推动实现标本兼治、长治长效。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天朗气清乱七糟八久久为功千疮百孔B.和风细雨乌烟瘴气愚公移山千疮百孔C.天朗气清乌烟瘴气久久为功顽瘴痼疾D.和风细雨乱七糟八愚公移山顽瘴痼疾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必须抓严抓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坚持问题导向B.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抓严抓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C.必须抓严抓细,坚持问题导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D.坚持问题导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必须抓严抓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好、运用好,这些经验行之有效,必需坚持下去。B.这些经验行之有效,必须坚持下去,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发挥好。C.这些经验行之有效,必需坚持下去,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发挥好。D.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发挥好,这些经验行之有效,必须坚持下去。【17~19题答案】【答案】17.C18.C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天朗气清: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形容环境较好。和风细雨:微风习习,细雨濛濛,比喻做事温和、细致,不粗暴或方式和缓。此处主语是“网络空间”,应该指环境好,选“天朗气清”。乌烟瘴气: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上歪风邪气盛行。乱七糟八:形容毫无条理和秩序,乱得不成样子。主语是“空间”,依然是形容环境,故选“乌烟瘴气”。久久为功: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根据“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见,指的是不能一次完成,而要做长久工作,故选“久久为功”。顽瘴痼疾:比喻长期存在难以解脱的疾苦或弊病。千疮百孔: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前文修饰语为“一些”,故不可能是“千疮百孔”,应选“顽瘴痼疾”。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前面“四个必须”和前后分句开头,可见,句式应该是“必须……”,排除B、D。根据先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排除A。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二:一为语序不当,“坚持下去,行之有效”语序不当,应先“行之有效”,才能“坚持下去”。“发挥好、运用好”语序不当,应先“运用”,再发挥。二为搭配不当,“必需”是动词,用在名词前;此处搭配“坚持”,应用副词“必须”。“这些经验”紧承前句代指“四个必须”,应放在句首,AD衔接不当,错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家的吊脚楼建在一面山坡的半腰里。楼前屋后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漫山遍野舒展开去。出门回家,都要从梯田曲曲弯弯的田埂上走过。①:哪块田像一弯新月,哪块田像一条青布腰带,哪块田像一只雄鸡,哪块田像一口天井,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哪条田埂有多少步长,哪丘田里黄鳝泥鳅多,哪块田里水生蔬菜嫩,我想都不用想就心里有数。我是一个好静喜独处的人。小时候,闲着无事,我常常一个人面对着梯田,坐在石头上托着两腮,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地和梯田作着无声交流。我看见无穷无尽的弧线,像优美的线谱,在微风的弹拨下,汩汩流淌出②,乡亲们和着这仙乐,一边劳动,一边哼着小调或唱着情歌。我看见灌满山泉水的层层梯田,仿佛无以数计的魔镜,在暖暖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把整个山寨照得山光水鲜,人靓物美。我还看见,乡亲们把梯田当作稿纸,③,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的诗句,让贫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诗意,也让梯田带着一身浓浓重重的色彩和我们朝夕相处。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灌满山泉水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0~21题答案】【答案】20.①我非常熟悉这些梯田(或者我熟悉这些梯田的角角落落)②悦耳的音乐③用勤劳的双手21.①原句“我”作主语,与前句陈述主体一致,与上下文“我看见”句式结构一致;②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梯田”比作“魔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梯田的形状和颜色;③原句是短句,句式灵活,节奏感强,并且与上下文的句式结构一致;④原句运用了叠音词“层层”“暖暖”“亮晶晶”“明晃晃”,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⑤原句语言风格更加活泼灵动,与上下文更加和谐;⑥原句更能表达出作者对山寨层层梯田的喜爱赞美之情。【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①根据后文“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我想都不用想就心里有数”可见,“我”对这些梯田非常熟悉,故可填写“我非常熟悉这些梯田(或者我熟悉这些梯田的角角落落)”。②根据前文“像优美的线谱,在微风的弹拨下”的提示和后文“乡亲们和着这仙乐”,可知,此处要填写“悦耳动听的音乐”一类的句子。③根据后文“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的诗句”可见,此处要填写乡亲们用辛勤劳动、勤劳的双手劳作等句子,故可填写“用勤劳的双手”。【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原文的“我看见”与前文“我看见无穷无尽的弧线”、后文“我还看见,乡亲们把梯田当作稿纸”句式一致,陈述对象一致,衔接更加流畅。“仿佛无以数计的魔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梯田如镜子一般平静的美丽画面,给人直观的形象感。从句式上说,原句“仿佛无以数计的魔镜,在暖暖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多用短句,灵活多变,读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从用词特点来说,“层层”“暖暖”“亮晶晶”“明晃晃”等叠词的使用,富有音律美,更能感染读者。从语言风格上来说,“无以数计的魔镜”“亮晶晶,明晃晃”与前后文语言风格都十分活泼,风格契合一致,十分和谐;而改句只是单纯的陈述,没有这种表现力。原句对梯田的美好想象以及对其在阳光照耀下的模样,都十分美丽,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梯田的喜爱赞美之情。改句不能体现赞美喜爱的表情。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7月19日,一个名为《奋斗青春无悔抉择》的专栏,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推出,聚焦一批典型人物,记录他们的青春与奋斗。如《刘守仁:在“天边边”收获梦想》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扎根边疆66年,一生与羊为伴的故事;《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报道海岛医生王辉,工作在渤海深处一个偏僻海岛,当地年轻人纷纷离开,他却逆行而上,活出自己的价值;《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报道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首届毕业生中,118名学生选择留在新疆基层就业……这组报道为广大青年学子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去哪儿?选什么工作?”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请你以之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代表的身份,以“人生坐标”为主题,写一篇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例文:校准人生所向与国家所需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作为2022届毕业生代表在此发言。毕业将至,我想同学们目前最关心的就是择业的问题。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要到哪里去?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分享我在名为《奋斗青春无悔抉择》的专栏报道中找到的“解题思路”。报道记录了一些人的青春与奋斗,比如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扎根边疆66年,一生与羊为伴;海岛医生王辉逆行而上,在海岛工作,活出自己的价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首届毕业生中,118名学生选择留在新疆基层就业……这些人都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工作,成就自我。同为即将毕业的一员,我认为,在择业问题上,我们可以校准人生所向与国家所需,不计苦乐,无问西东。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利益结构调整,人们的经济地位被重新洗牌,使得很多年轻人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迷失自我、丧失自我。所以,我们要校准人生所向与国家所需,积极主动地顺应时代,将个人命运与国家需求紧密联系,才能成就自我人生。校准人生所向与国家所需,需要青年人不畏艰苦、迎难而上,以响应国家号召。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自幼父母被捕英勇就义成为孤儿,历经苦难才长大成人;投入核潜艇前期研发时,靠着手里仅有的两张模糊不清的核潜艇照片和儿童玩具模型,深入到祖国大西南的山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实验设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隐姓埋名30余年,最终成功地自行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同学们我们广大青年人要向我们的先辈、楷模们学习,响应国家号召。无论做什么职业,国家发展有需求,我们能行,我们就上,遇到挫折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敢于挑战、勇往直前,在艰苦奋斗的征程中,书写人生华章。校准人生所向与国家所需,需要青年人有责任、担当的意识,以紧跟国家步伐。习总书记曾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作为时代发展的中流砥柱,应当树立起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正是由于怀揣着一份对家乡的热忱和责任,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百坭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在任职期间,带领全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收入翻番,黄文秀的优秀事迹,体现出了她作为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更诠释出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无论做什么工作,国家发展有需求,我们便校准人生所向,勇于担当使命。校准人生所向与国家所需,需要青年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担负时代使命。我们广大青年进入社会后,虽然身处不同岗位、不同职业,但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需要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那么一定会不负时代、不负青春。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使得她已帮助1600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多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河南乡村教师张玉滚,坚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17年间,教过500多名孩子,使得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从1名增加到16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不平凡,需要我们发挥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国家发展有需求,我们便积极奉献,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步入新时代,我们一定要校准人生所向与国家所需,不计苦乐,无问西东。既要做到吃苦耐劳、直面困难,也要具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同时还应爱岗敬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即将毕业,感慨万千,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同学们的互助友爱,衷心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心;祝同学们前程似锦,活出光彩!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一个名为《奋斗青春无悔抉择》的专栏记录了一批典型人物的青春与奋斗,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扎根边疆66年,一生与羊为伴”“海岛医生王辉,工作在渤海深处一个偏僻海岛,当地年轻人纷纷离开,他却逆行而上,活出自己的价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首届毕业生中,118名学生选择留在新疆基层就业”。这些典型人物的共同点在于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在那里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由此可以思考关于青年学子的职业规划问题。材料中出现的典型人物为青年学子建立正确的择业观指引了方向。引导语中说到“这组报道为广大青年学子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去哪儿?选什么工作?’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从典型人物身上,可以得到的“解题思路”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选择有意义的工作,选择能活出自己价值的工作。任务要求“以之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代表的身份,以“人生坐标”为主题,写一篇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要注意演讲稿的基本要求,比如格式、写作身份、演讲场合、演讲对象等。行文过程中要围绕“人生坐标”的主题展开思考,要体现学生对自己人生与未来的展望以及正确的职业选择,并且要结合材料,可以谈谈如何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志存高远,到国家最需要自己的地方,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彰显青春本色。立意:1.将人生所向与国家所需校准,不计苦乐,无问西东。2.在基层磨练意志,青春之花一定会绽放夺目光彩。3.基层艰苦,却可以磨练意志;边疆广阔,正适合成就事业。4.响应时代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5.不忘初心,耐得住寂寞,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有益的事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19 09:07:45 页数:20
价格:¥5 大小:61.6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