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三明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下学期五县联合质检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材料一: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装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趣味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克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赢得更美好的未来。(摘编自周飞亚、王瑨《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2020年7月16日)材料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背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容。它的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种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资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年的5月18日,坐落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略。美国是致力推进现代化的急先锋,可就是在美国,人们已经意识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危机。于是,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就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各民族、各地域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21世纪已经过去的这19年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度的重视。以舞台艺术为例,在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元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于乡土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最为时尚的嘻哈音乐。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有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所要唤醒的恰恰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2020年3月1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人更多追求时尚文娱。B.只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拉近他们与民族戏曲之间的距离。C.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B.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C.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D.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戏曲艺术创新的一项是()A.抖音中的戏曲短视频B.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交融的《牡丹亭》C.具备古典美的《曹操与杨修》D.融入了乡土歌谣的音乐剧《汉密尔顿》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1~5题答案】【答案】1.D2.D3.C4.①首先指出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引出中心论点“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并用年轻人乘飞机去欣赏《董生与李氏》加以佐证;②接着论证戏曲应该怎样吸引年轻观众,指出古典美与现代美都是他们需要的;③最后得出结论:戏曲做到真善美结合才能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和戏曲美好的未来。5.①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②传统戏曲艺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使古典美与现代美完美结合;③回归传统内容,创新戏曲的传播方式。【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主要原因”一说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C.“…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和“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有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这里以百老汇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在全媒体时代的回归,并不是说百老汇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在“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方面大体相同。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具备古典美的《曹操与杨修》,没有现代元素,不能说明其进行了戏曲创新。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出自《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所以这则材料应该是探讨戏曲艺术和年轻观众之间的关系的,关键词就是“戏曲艺术”和“年轻观众”。材料一共有五段文字,第一段“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现实的原因有很多”等信息告诉我们,此段指出了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第二段在第一段年轻人疏离戏曲的基础上提出观点“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因此,文章前两段的中心意思是:指出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引出中心论点“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并用年轻人乘飞机去欣赏《董生与李氏》加以佐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段“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分析了戏曲如何才能吸引年轻观众;第四段指出古典美和现代美都是年轻观众需要的。这两段,作者论证了戏曲应该怎样吸引年轻观众,指出古典美与现代美都是他们需要的。最后,第五段进行总结,“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克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赢得更美好的未来”是由上文得出的结论。【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指出“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是现状,接着材料一第三段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据此可以概括出: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根据材料一第四段“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可以概括出:传统戏曲艺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使古典美与现代美完美结合;材料二第四段说“在全媒体时代…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据此可以概括出:回归传统内容,创新戏曲的传播方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宝黛共读《西厢记》①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园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②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③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④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⑤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②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⑥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⑦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注]①《会真记》,唐代元稹作传奇,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来金元人把这个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称为《西厢记》。也有仍借用唐传奇《会真记》旧名去称杂剧剧本的。②《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汤显祖《牡丹亭》。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玉将茗烟买来的书藏起来看,说明他对封建礼教并不完全认同,具有一定的反抗的意识。B.宝玉将《会真记》藏起来,说“不过《中庸》《大学》”,他内心慌张,极力掩饰,表明他对林黛玉还不完全信任。C.林黛玉对落花处置的见解和葬花的行为,可以见出其爱花惜花之心,体现出她敏感细腻的性情和纯净高洁的品格。D.宝黛二人都对《会真记》爱不释手,也反映了两人思想情趣相投,也为小说后面的情节做了铺垫。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贾宝玉的性格特点。B.本文虽然情节没有太大起伏,但作者笔触细腻,尤其是对林黛玉心理描写细致,颇能吸引读者。C.小说前面写宝玉在身边时,黛玉多是“笑”,后面写“见宝玉去了”之后,黛玉尽是“愁”,这样安排情节巧妙而有深意。D.小说多次引用《牡丹亭》戏文,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戏文本身的缱绻缠绵、典雅隽永也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8.结合文中对林黛玉的描写,概括其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9.小说第②段对落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9题答案】【答案】6.B7.A8.①心思细腻(爱花惜花),通过语言描写,黛玉劝宝玉不要将花撂入水中而应埋入土中,可见其细腻、爱花。②聪颖、爱读书,读《会真记》感触深并默默记诵。③多愁善感,与宝玉玩笑时“眼圈红了”,听戏文时“眼中落泪”都体现出林黛玉的伤感。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情节上,为后文宝玉撂花、黛玉葬花的情节作铺垫。②环境上,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衬托出宝黛爱情的纯真美好。③艺术效果上,宝玉所见之景与所读之文巧合,增添了浪漫气息。【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的能力。B.“表明他对林黛玉还不完全信任”错,由宝玉“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这段话可知,宝玉之所以要藏并且谎称《中庸》《大学》是怕黛玉说出去带来麻烦,不是“不信任”。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本文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错,文中没有对贾宝玉的肖像描写和侧面烘托。对宝玉有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黛玉劝宝玉不要把落花撂入水中而应埋入土中,因为落花被撂入水中随着流水流走。流到有人家的地方,那些人家会脏的臭的混倒,落花会被污染,糟蹋了。而埋入土中,时间长了就随土化了,不会被污染,由此可见黛玉心思细腻,爱花惜花。文中“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林黛玉接过宝玉递过来的《会真记》就瞧,且“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看完书,还在“心内还默默记诵”,由此可见黛玉喜欢读书,聪颖看过就记住。宝玉和黛玉两人看完书,宝玉用“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逗弄她,黛玉听了娇羞难耐,面带嗔怒,黛玉感觉宝玉用世人视作禁书的话来评价自己,这是对自己的冒犯和亵渎,说到宝玉欺负她,又由“欺负”一词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寄人篱下”之感,因此就“眼睛圈儿红了”。与宝玉玩笑时就“眼圈红了”,可见林黛玉多愁善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还有后文黛玉看西厢戏文之后,听到《牡丹亭》中的曲子“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引发她的感叹,以及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这些古人所写的伤春惜时的诗句,更引发她的感慨,再联系自己的身世,青春愁闷,孤独伤感,于是觉得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听戏文就能联系到自己的身世,“眼中落泪”,由此也可见明黛玉多愁善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第二段描写的是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的落花情形,而宝玉就坐在此处读《会真记》,看到“落红成阵”的时候,“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风过花落满身满书满地,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而下文宝黛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共读《西厢》,宝玉表达对黛玉的情意,所以这优美的意境烘托了宝黛爱情的美好,而且落花的情形与宝玉所读的“落红成阵”相似,这就增添了浪漫的气息。结构上,此处落花许多,所以才有了下文宝玉将花撂到水中,黛玉葬花等情节,所以此处对落花的描写为下文这些情节做了铺垫。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四)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的是()A.项王军壁垓下籍吏民,封府库B.梁以此奇籍阙秦以利晋C.五年卒亡其国若不阙秦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秋毫不敢有所近1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B.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C.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1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敬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这句话中“婚姻”与现代汉语的“婚姻”含义有所不同,这里是指结为儿女亲家。C.力能扛鼎,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这里指笔力雄健。D.苗裔,苗,本有“初生的植物、禾谷之实”的意思,后来从禾谷之实转义引申为“子孙后代”;裔,就是“后代”之意。所谓“苗裔”其实就是子孙后人对自己的谦称。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热情款待项伯,并且低声下气拉拢项伯,约为婚姻,使得局势出现转机。B.项梁才能过人,德高望重。他因避杀人罪逃到吴县,吴县的贤士大夫们都很佩服敬重他们,每次遇到大的徭役或者丧事,总是请项梁主办。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并予以采纳。D.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豪迈的悲剧英雄。司马迁认为项羽有封地作为根据,切割土地,分封王侯,天下政令都由项羽一个人发布,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没有政治谋略。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10~14题答案】【答案】10.C11.A12.C13.D14.(1)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故。(2)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3)他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以古人为师,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最终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动词,驻军。句意: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像墙壁一样的营垒。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动词,登记。句意: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B.意动,认为……特别。句意:项梁从此认为项羽是个特别的人。使动,使……得利。句意: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C.使动,使……灭亡。句意:五年之间终于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使动,使……削减。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D.动词,赡养,孝敬。句意: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动词,接近。句意: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书”是“学”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剑/一人敌”是判断句,“一人敌”“不足学”的主语都是“剑”,“不足”前面需要断开,排除D。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这里指笔力雄健”错误,力能扛鼎,意思是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但这里是形容项羽气力特别大。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司马迁认为项羽有封地作为根据,切割土地,分封王侯”错误,原文“然羽非有尺寸”,尺寸:尺寸之地,指极少的封地。即“项羽没有尺寸之地”,选项中“司马迁认为项羽有封地作为根据”错。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进来;“非常”,意外的变故。(2)“舍”,放弃(围郑);“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矜”,夸耀;“奋”,逞弄;“师”,以……为师;“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参考译文:(一)张良于是进入军帐,把项伯的话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为吃惊,说:“该怎么办呢?”张良说:“是谁给您出的派兵守关这个主意?”沛公说:“是一个浅陋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您就可以占据整个秦地称王了。’所以我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您的兵力敌得过项王吗?”沛公沉默不语,过了一会说:“当然敌不过,那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去告诉项伯,就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张良出去请项伯。项伯进来与沛公相见。沛公捧着酒杯,向项伯献酒祝寿,又定下了儿女婚姻。沛公说:“我进驻函谷关以后,连秋毫那样细小的东西都没敢动,登记了官民的户口,查封了各类仓库,只等着项将军到来。我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我们日夜盼着项将军到来,哪里敢谋反啊!希望您详细转告项将军,我是绝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对沛公说:“明天可千万要早点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吧。”于是项伯又乘夜离开,回到军营中,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接着又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如今人家有大功反而要攻打人家,这是不符合道义的,不如就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二)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四)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项羽也是双瞳人。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③的的:鲜明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法简洁,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勾画了一幅“春郊送别图”。B.颔联写诗人归京途中所见,一山间,一水边,一远,一近,静中有动,画面生动和谐。C.颈联叙写友人与诗人的不同心境。裴坦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诗人空虚无着,怅然若失。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各奔东西,诗人不由得想到自己回京后的寂寥之态。16.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加以赏析。【15~16题答案】【答案】15.B1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前句想象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寺庙时隐时现的景象,是虚写,后句写眼前清弋江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的景象,是实写。虚实结合,创设意境。既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又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颔联写诗人归京途中所见”错误。“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所以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的景象,并不是诗人归京途中所见景象。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描写天气和暖泥土融化积雪半消,行人出游芳草萋萋马嘶声萧萧的江南早春景象,为真实所见,此为实写;颔联前句描写九华山路上朵朵白云遮蔽古寺,“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所以为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的景象,此为虚写;后句描写清弋江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的景象,此为实写;诗歌前两联虚实结合,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又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传神地表现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其“_______________”。(2)《阿房宫赋》中,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珠宝当成石头沙土,并且“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其奢侈的特点。所以杜牧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秦本身,而“_______________”。(3)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题答案】【答案】①.夫子哂之②.其言不让③.弃掷逦迤④.非天下也⑤.鼎铛玉石⑥.金块珠砾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⑧.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哂”“逦迤”“鼎铛”“鉴”。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剧不容半点枝蔓,结构上要()、斗拱相抱。虽然也有倒叙插叙、人间天上、阴阳两界的自由流动,但因舞台演出“一次过”的不可重读性,故事必须讲得经典、简洁、()。契诃夫说过一句关于编剧技巧的精彩语:第一幕枪挂在墙上,第三幕必须放响,否则就没有悬挂这个道具的必要。这里讲的就是戏剧结构的简洁性、紧密性。而小说可以(),雍容闲庭,第一章墙上挂枪,到最后一章仍不放响也是常事,因为那是大量的描写中的一点而已。可戏剧终归不是小说,小说也终归不是戏剧,它们是两个道上跑的火车,唯有穿越人性山洞前的凄厉长鸣,以及穿过山洞后的狂放呼啸,。尽管这种呐喊有时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但其本质都是对人性深度的()。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横生枝节洞穿B.首尾相连丝丝入扣旁逸斜出洞穿C.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旁逸斜出洞悉D.首尾相连丝丝入扣横生枝节洞悉19.下列填入文本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同步声响才是它们永远都不可或缺的,直逼灵魂B.这种不可或缺的同步声响才永远直逼它们的灵魂C.才是它们不可或缺直逼灵魂的永远的同步声响D.才是它们永远都不可或缺的、直逼灵魂的同步声响【18~19题答案】【答案】18.C19.D【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首尾相连:指前后连接不断。首尾相应:头和尾相互接应。指作战相互接应。也形容诗文结构严谨。本处指戏剧在结构上要严谨,开头和结尾要相呼应,所以选用“首尾相应”。环环相扣:一环接着一环,形容连接的紧密。丝丝入扣: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合拍。本处指戏剧的故事情节要连接紧密,所以选用环环相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横生枝节:比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了一些麻烦事。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这里是说小说的结构特点,相对于戏剧结构的简洁性、紧密性,小说的结构可以不同,可以有一些分支,所以选用“旁逸斜出”。洞穿:一般是指在某一物体上开出穿透的洞。这个词的指向对象必须是具象物品。洞悉:清楚地知道。凭直觉或以敏锐的洞察力察觉或辨别出。本处的对象是人性,所以选用“洞悉”。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本题中,和前面“唯有”相搭配的词语为“才是”,所以排除A、B;根据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表时间的修饰语要放在表示形容词性和动词性修饰语的前面,所以要排除C。故选D。20.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孔融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题答案】【答案】孔融是说陈韪小的时候很聪明,现在很平庸。【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理解文本大意,再结合关键信息分析孔融的言外之意。根据文本内容可知,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而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言外之意是陈韪小的时候很聪明,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这也再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2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你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口号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以下面这幅图片作为发布会的结尾,来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期盼和祝愿,请你为它配写一段100字以内的结束语。【21题答案】【答案】“一起向未来”,这口号凝结着人类共同面对挑战、奔向美好前程的希冀。北京准备好了!我们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不分男女老幼,每个人都能享受冰雪,心怀暖意,驱散严寒,向着美好未来前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图片上展示出在冰上运动的“冰墩墩”“雪容融”,滑冰都呈现出“奔跑”的姿态。结合图片中英文字“一起向未来”,可见其寓意是人类团结合作,可以克服冰雪寒冷的挑战,奔向美好的未来。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一起向未来”是汇聚、是共享,“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团结、和平、进步、包容是共同目标,是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注意在表述时要句式整齐,强调“奥林匹克精神”的主题,并注意字数限制。四、写作题(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③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鸿门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④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五四讲话“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是第一单元序言里的话,读了上面四则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可以综合材料,可以组合材料,也可以选择某一材料;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参考范文深植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总书记的赞扬,是殷殷期望,更是光明未来。自古以来,我华夏青年都是有担当、有责任的中流砥柱。子路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和勇气,越是艰难,越要勇往向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1949年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来势汹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考验、新挑战,无数青年无畏无惧,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成为抗疫大军的中坚力量,彰显着抗疫战场的青年担当。综观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都能看到广大青年挺身而出的身影,那些曾经带着朝露的蓓蕾,在疫情防控战场绽放出绚烂的青春之花。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守护祖国、守护民族的重任,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主要是讲实行仁政,兴办学校,注重教育和伦理教化,就可以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而我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广大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放眼神州大地,无数怀揣远大理想、深植家国情怀的青年正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脱贫攻坚战场,他们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一往无前的执着,肩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书写伟大时代的青春华章。“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多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四个独立语段构成,材料①是子路的观点,子路代表了年轻一代敢拼敢闯的精神和勇气。材料②讲述的“王道思想”,其本质就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理想状态。材料③讲述沛公的骖乘樊哙,“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表现的是樊哙的忠勇、胆识和担当。材料④是新时代领路人习总书记对青年所讲的话,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青年应肩负时代的责任,有担当,要做有为青年,不负时代。综合分析上面几则材料,不难看出,材料主要想表达的是青年、理想与时代担当的话题。据此分析,即可得出文章的立意。注意文体要求是议论文。字数要求是不少于800字。【立意】1.勇于担当,创造未来。2.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3.纵使时代变迁,但不变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4.深植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素材】1.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勇于承担责任,共同振兴国家。几千年前,在天下纷乱的战国时代,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那个时代,他自觉地担当起匡扶天下的历史责任。如今,生逢盛世,我辈虽才能不及先贤,却也应时代要求,肩负责任,振兴国家。国重于家,兼济天下,对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崛起,我们必须承担责任。2.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承担责任,与我同振国家。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承担责任,振兴国家”。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时代的期望。时代赋予的使命让我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4-28 21:14:09 页数:21
价格:¥5 大小:103.6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