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中国远古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如图)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起落有后先。”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B.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C.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D.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2.(2分)中医在实践中建立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医学著作中,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3.(2分)东汉时,光武帝在宫内设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等宦官多人,掌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之职。朝廷虽然设有三公,但是并无实权,只是给那些有资望的大臣享受名义上的尊荣。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确保决策独断C.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中书权力4.(2分)17世纪英国国王的力量被极大削弱后,直到1832年以前,这一时期的体制可归纳为“贵族寡头制”,贵族不但占据传统上由其控制的上议院,且通过贿赂等手段控制下议院。由此可以得出,英国(  )A.国王仍掌握国家行政大权B.尚未实现权力分立与制衡 C.议会内部冲突和斗争激烈D.君主立宪制需进一步完善5.(2分)有学者在解释古代某种制度时认为:司徒选择在中央任职的高官,负责考察散处在各地的本州郡士人,综合他们的家世官位、德才定出“品”和“状”,品分九等,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做的简单评语。这一制度(  )A.继承了两汉乡里品评人物的传统B.使选官权力完全被地方州县操纵C.以血缘作为官职世代继承的准则D.保证了优秀人才进入官僚体制内6.(2分)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这种举措(  )A.根源于国家吏治的腐败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C.着眼于赋税制度的变革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7.(2分)公元533年编纂完成的《民法大全》,其主体部分《法学阶梯》共分四卷,每卷细分为篇、段,主题编排次序是﹣﹣法源、人、财产、继承、债、时效。据此可知,罗马法(  )A.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B.包含完善的公法制度C.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D.已发展到万民法阶段8.(2分)《唐律疏议》之“十恶”规定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这(  )A.体现法律的教化功能B.说明儒法思想的融合C.反映社会秩序的规范D.导致轻罪重罚的结果9.(2分)宋代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区分为“生番”和“熟番”,“生番”仅要求保持臣属关系朝廷不干涉其内政;“熟番”则按部落为单位进行编组,要听从朝廷的节制甚至要服兵役。这种做法(  )A.实现了边疆与内地统一B.继承了传统的羁縻政策C.消除了民族间隔阂分歧D.维持了边疆的长期安定10.(2分)据《考工记•匠人》记载,西周的城邑规划有严格规定。如城墙高度,天子王城高 “九雉”(一雉等于一丈),诸侯国都城高“七雉”,卿大夫都城高“五雉”;对道路的规定如下:天子王城路宽“九轨”(一轨等于八尺),诸侯国都路宽“七轨”,卿大夫都城路宽“五轨”。这表明(  )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B.建筑制度突出礼制观念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11.(2分)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迁B.区域分工的出现C.人口政策的调整D.高产作物的传入12.(2分)14﹣16世纪是欧洲名副其实的“香料时代”,“无论香料的到达如何迅速、频繁,也没有缺乏买主的风险”,而17世纪后,香料失去了昔日的神秘色彩,“香料时代”走向终结。这是因为17世纪后(  )A.美洲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B.欧洲完成了对香料的移植C.威尼斯的香料垄断被打破D.欧亚直接贸易已广泛展开13.(2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德国为1872年数据),如表内容反映了(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B.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C.德国的统一促进了贸易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4.(2分)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 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15.(2分)近代上海“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这说明(  )A.外洋钟表彻底取代了传统的计时工具B.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人们的通行时间C.新式交通工具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D.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沟通16.(2分)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革命者宣称,无论血统、信仰、出身,只要认可《人权宣言》的人,都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分子。邻近的德意志地区,格林兄弟依据北欧神话与德意志史诗编写出《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以保存德意志的精神。这说明西欧这一时期(  )A.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B.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C.思想启蒙助长民族意识D.宗教改革建立民族国家17.(2分)20世纪初,在《申报》登载的各式广告中,宣传传统“砖木结构”的低层房屋广告被“钢石”结构的高楼大厦取代;传统的马车、独轮车广告被轮船、火车、西式马车和黄包车取代。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传统媒介的不断衰落B.广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提升C.城市化水平有所提升D.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18.(2分)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由此可见,国民党的训政(  )A.实践了孙中山民主共和理念B.以确立国民党独裁统治为目标C.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实践 D.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19.(2分)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增加10%的进口税。于是,各国与美国谈判,最终以美元贬值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表明(  )A.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B.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C.美国实行通货紧缩政策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冲击20.(2分)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D.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21.(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A.企业盲目扩展与利润丰厚B.人口由城市向郊区聚集C.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D.郊区环境优美污染较少22.(2分)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全方位外交新思路的影响B.对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C.与美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D.美国对华经济封锁政策破产23.(2分)作为历史上最让人闻风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天花在数千年间导致了无数人间 惨剧。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根除天花加强规划”,目标是10年内在全球根除天花,并在总部成立根除天花工作组﹣﹣全面负责协调工作组;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大会宣布根除天花的全球目标已经实现。这反映出(  )A.各国重视公民健康问题B.国际合作推动卫生事业进步C.合作共赢已成各国共识D.国际政治经济协调机制建立24.(2分)如表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变化,这一变化(  )1986年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996年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2012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要求C.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D.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历史来看,在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下,族权与绅权的存在得到了中央政权的支持和默许。同时,绅权和族权则在协助国家控制地方社会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比单纯的王朝政权控制更加细密和有效,而且因其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使得基层民众更易于接受。也正是在以血缘、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宗族与士绅的协助下,使得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摘编自杨国安《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材料二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形成,出现了自治市与郡、教区并立的权力结构。议会改革之前,王室和议会很少过问地方事务,中央也无专门部门管理地方事务。19世纪30年代郡议会的形成,开启了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民主化进程。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形成民选的地方议会,这些议会使英国的地 方自治体制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征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与英国基层治理模式的不同。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就宋代整个市场情况看,由一系列的城市、镇市和墟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自小而大地发展起来了。这些市场可分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东南六路为主的东南市场,由广南东西路组成的两广市场等。货币的发展是宋代商业发展在深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宋代,金、银、铜钱和铁钱是主要货币。铜钱不仅在国内和周边各族之间流通,也在南海诸国流通。随着商业信贷关系的发展,宋代最先产生和使用了交子。——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材料二经过“商业革命”,欧洲已经快速富裕起来了。相应地,对贵金属的需求和供应空前增加;有了早期的银行信贷业务;出现了经过政府批准的各种股份公司、商业机构;每个国家都建立起自己统一的货币,以适应贸易和工业的需要。“商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与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成为普遍现实几乎是同步的。所以,在“商业革命”后期,所有民族国家都把“商业革命”抓在自己手里。这样“重商主义”也就应运而生了。——摘编自陈乐民等《欧洲文明扩张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商业革命”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发展和欧洲“商业革命”带来的启示。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事件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6年后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19世纪二十年代欧美国家相继开始铁路建设。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在印度的铁路建设进入高峰时期,用以运输当地重要的经济资源——棉花;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向清 政府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李鸿章等也提出修路建议,但均被清政府拒绝。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筑吴淞铁路,清政府将其买下并予以拆毁。1880年中国首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为开平矿务局转运煤炭。1889年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铁路之事“为自强要策”,可“毅然兴办”;此后,卢汉、沪宁、粤汉、正太、苏杭甬、津浦等铁路次第开办。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1911年中国共有铁路干线20余条,9946.6公里,初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几大干线四面辐射的铁路运输网络。——整理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水轮翻转无朝暮”。【解答】材料“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水轮翻转无朝暮”体现的是动力由人力转为水利,极大的提高了效率,B项正确;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C项说法与材料“给谷物脱壳”矛盾,故排除;材料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思想,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故B正确;A项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C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D项是药物学著作,均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医学成就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征来分析。【解答】材料的主旨是说,东汉时,光武帝给宦官等家臣一定的权限,而对于三公仅是给予一定的尊荣,通过家臣来削弱相权、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皇权的加强有助于提高皇帝决策的独断性,故B正确;加强中央集权是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中“三公“不符,故A项错误;C项不是此举的根本目的,故排除;魏晋时期创立中书省,而材料中只涉及东汉,故排除D项。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生可结合材料“贵族不但占据传统上由其控制的上议院,且通过贿选等手段控制下议院”进行分析。【解答】材料“贵族不但占据传统上由其控制的上议院,且通过贿选等手段控制下议院”体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贵族仍然把持着议会,说明的是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D项正确;1721年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国王的行政权被剥夺,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议会内部冲突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5.【分析】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考生可结合材料“司徒选择在中央任职的高官,负责考察散处在各地的本州郡士人,综合他们的家世官位、德才定出‘品’和‘状’,品分九等,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做的简单评语”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司徒选择在中央任职的高官,负责考察散处在各地的本州郡士人,综合他们的家世官位、德才定出‘品’和‘状’,品分九等,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做的简单评语”,可得出,这是九品中正制度。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职的当地人充任。九品中正制继承了两汉乡里品评人物的传统,由地方的中正官主持当地士人的评定,按士人的家世官位、德才将其区分高下列为九等,作为朝廷授官的依据,故A项正确;中正官由朝廷委派,一定程度上使选官权力收归了中央,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以家世官位、德才为标准,打破了以血缘作为官职世代继承的准则,故C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门第作为选官标准,不能保证进入官僚体制内的都是优秀人才,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 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解答】A.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大索貌阅”是为了核对全国户口,这和国家吏治的腐败没有关系,故A项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起来的豪强地主,为了偷税漏税,而隐瞒土地和人口数目,故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有利于促进国家的赋役来源,打击豪强地主与国争利的行为,故B项说法正确;C.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建立后,依然沿用租庸调制,并没有进行改革,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增加税收,而不是改革赋税制度,故C项错误;D.材料中的做法是为了清查全国人口,这和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考生可根据材料“主题编排次序是——法源、人、财产、继承、债、时效”分析。【解答】根据材料“主题编排次序是——法源、人、财产、继承、债、时效”可知,在《民法大全》中,有关私有财产的内容占据很大的篇幅,体现了罗马法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所以C正确;材料只涉及罗马法的编排和主题次序,无法体现其逻辑体系,所以A错误;公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与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以及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之间关系的法律,而材料没有体现“包含完善的公法制度”,所以B错误;材料与万民法无关,所以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代强化统治的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解答】由题干可知,《唐律疏议》规定了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对每一种犯罪行为 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这样做,有利于教化民众,减少犯罪行为,故选A;BCD都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代强化统治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仅要求保持臣属关系,朝廷不干涉其内政”的措施,并正确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羁縻政策的特点是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这符合材料中“仅要求保持臣属关系,朝廷不干涉其内政”的信息,说明宋朝继承了传统的羁縻政策,故B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中“仅要求保持臣属关系,朝廷不干涉其内政”的做法明显与内地治理不同,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除了民族间隔阂分歧”中的“消除了”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经常处于战争状态,故D项表述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从《考工记》中可以看出,对“王城”“国都”“都城”的城墙高度、道路的宽度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体现了西周时期,城市建设中比较重视礼制。C.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在城市建设中遵循礼制的要求,“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与材料主旨不符。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答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解答】A.自然环境的变迁虽然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主要原因,所以A错误;B.区域分工早已出现,因此B项不是主要原因,所以B错误;C.明清时期人口政策未调整,所以C错误;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这样土地相对贫瘠的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就具有居住条件,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和选项设置均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解答】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欧亚实现直接贸易,亚洲的香料大量进口到欧洲,香料由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从而不仅“失去了昔日的神秘色彩”,也终结了“香料时代”,D项正确;美洲种植园经济主要是种植棉花,而不是香料,排除A项;香料主要产于亚洲,虽然欧洲也移植了部分香料,但这并不能解决香料短缺问题,排除B项;威尼斯的香料垄断被打破,与“香料时代”终结无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到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已经由英国的一枝独秀到英、法、美、德等国相对平衡,说明在世界贸易中出现了多中心格局,故选B;英国的占比依然最高,因此不能说明其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排除A;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能体现德国统一的影响,排除C;表格信息无法说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D。 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4.【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材料“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即可得出答案。【解答】依据材料“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故A正确;依据材料可知,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目的不是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故B错误;C中的“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近代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15.【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解答】自轮船、火车的通行使得钟表在近代上海开始盛行,这说明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故C正确;“彻底取代”的说法过于夺张绝对,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人们时间观念的强化,并没有说明缩短了通行时间,排除B;材料中仅有上海地区,“各地之间的沟通”无法体现,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结合题干“无论血统、信仰、出身,只要认可《人权宣言》的人,都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分子。邻近的德意志地区,格林兄弟依据北欧神话与德意志史诗编写出《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以保存德意志的精神“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无论血统、信仰、出身,只要认可《人权宣言》的人,都是法兰西民 族的一分子。邻近的德意志地区,格林兄弟依据北欧神话与德意志史诗编写出《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以保存德意志的精神”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启蒙运动的不断进行,法德民众深受启蒙民主思想的熏陶,推动了法国和德国民族意识的发展,故C项正确;德国在1871年才实现统一,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思想对民族意识的发展作用,没有体现工业革命,排除B项;宗教改革的时间是16世纪晚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申报》是上海的著名报纸,20世纪初,《申报》宣传的高楼大厦,是近代化城市建筑;《申报》宣传的轮船、火车、西式马车和黄包车,是近代城市交通工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城市化水平有所提升,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申报》登载的各式广告,没有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对比,未体现“传统媒介的不断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广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及《申报》做了各式广告,无法说明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表现以及影响因素,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8.【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解答】国民党的“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反映了国民党的所谓“训政”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对应的是宋教仁为代表的政党政治实践,以“宋案”的发生宣告结束,排除;D项内容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故选:B。【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要求学生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发展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据材料“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选D项:依所学,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并未表明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排除A项;依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下降,但并未丧失,排除B项;根据材料“最终以美元贬值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可知美国实行的并不是通货紧缩政策且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故选:D。【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过程特征和影响,还要搞清楚它解体的表现和影响。20.【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解答】“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反映了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故B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D错在“全面”,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企业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并不是盲目的扩展;B.材料中企业在郊区建造购物中心,并不是由于人口由城市向郊区聚集; C.能够在郊区建造大型的购物中心与当时的高速公路修建和汽车普及有密切的关系;D.郊区环境优美,污染较少不是直接原因。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2.【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65年”“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上升到52.8%”。【解答】根据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交恶,因此造成材料“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现象,故B项正确;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确立全方位外交新思路,排除A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了中日建交,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原因,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通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2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征来分析。【解答】从材料中“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根除天花加强规划’,目标是10年内在全球根除天花,并在总部成立根除天花工作组﹣﹣全面负责协调工作组;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大会宣布根除天花的全球目标已经实现”可以看出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了在全球根除天花的目标,可以看出国际合作推动了卫生事业的进步,B符合题干要求;ACD选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还要搞清楚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侧重于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解答】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科学的发展,故排除;B.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重心是经济建设,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D.根据“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出,这些要求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和英国的地方管理制度。第一小问要结合中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英国地方自治体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中国和英国地方治理模式的特点来分析。【解答】(1)第一问概括我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征,根据材料“因其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得出:地方治理以宗法关系扮演重要角色,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根据材料“宗族与士绅的协助下”得出: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第二问概括我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根据材料“更加细密和有效”“使得基层民众更易于接受”“使得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得出:巩固王朝统治、协调基层社会关系、稳固国家治理体系。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的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保证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2)材料设问是分析英国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得出: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形成”得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郡议会的形成”得出:工业革命发展,推动了议会改革的推动;根据材料“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形成民选的地方议会”得出:政策法规的引领。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为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3)材料设问是比较中国与英国基层治理模式的不同。根据第(1)小题可知,中国的基层治理是在封建社会下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治理模式;根据第(2)小题可知,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基层治理日益的完善,是民主制度下的基层治理。故答案为:(1)特征:宗法关系扮演重要角色(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作用:巩固王朝统治;协调基层社会关系;稳固国家治理体系;节约国家行政成本;保证 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2)历史条件: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开展;议会改革的推动;政策法规的引领等。(3)不同:中国基层治理是封建集权体制的产物,相对稳定,宗法关系发挥重要作用。英国基层治理经历了渐进的发展过程,强调民众的参与。【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和英国基层管理制度的特点以及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的能力。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商业发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一问结合“就宋代整个市场情况看,由一系列的城市、镇市和墟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自小而大地发展起来了”等信息分析;第二问结合“在‘商业=革命’后期,所有民族国家都把‘商业革命’抓在自己手里。这样‘重商主义’也就应运而生了。”等信息总结;第三问结合宋代商业发展和欧洲“商业革命”带来的启示归纳。【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就宋代整个市场情况看,由一系列的城市、镇市和墟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自小而大地发展起来了”可知,区域性市场兴起;根据材料“货币的发展是宋代商业发展在深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宋代,金、银、铜钱和铁钱是主要货币”可知,货币出现革命性变化;从涉及领域看,宋代商业发展涉及城市、市场、货币等多个领域;从发展的层面看,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根据材料“随着商业信贷关系的发展,宋代最先产生和使用了交子。”可知,商业信贷关系发达。成因:根据所学农工商的关系相关知识可知,农业、手工业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环境的宽松(或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对外贸易发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变革。(2)影响:从社会发展程度看,商业革命促进了近代欧洲社会的转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根据材料“在‘商业革命’后期,所有民族国家都把‘商业革命’抓在自己手里。这样‘重商主义’也就应运而生了。”可知,促使“重商主义”政策出台;根据材料“出现了经过政府批准的各种股份公司、商业机构”可知,出现新型商业经营模式;根据材料“‘商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与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成为普遍现实几乎是同步的”可知,加快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3)启示:从商业的地位、政府的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角度回答。商业革命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之一;政府应因势利导,改变商业政策;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故答案为: (1)特点:区域性市场兴起;货币出现革命性变化;涉及城市、市场、货币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商业信贷关系发达。成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环境的宽松(或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对外贸易发达;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变革。(2)影响:促进了近代欧洲社会的转型;推动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促使“重商主义”政策出台;出现新型商业经营模式;加快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3)启示:商业革命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之一;政府应因势利导,改变商业政策;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以商富民。【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商业发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27.【分析】本题考查世界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主题:根据材料提到的中国铁路建设的大事件及所学近代中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可得出晚清铁路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近化化的缩影。阐述:结合所学近代中国交通方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作答。【解答】材料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19﹣20世纪初世界铁路交通的发展情况,主要事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后来世界各地纷纷修建铁路,中国在卷入世界市场后对铁路的态度逐渐出现转变,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因此主题可以从铁路对中国的影响入手,将主题确定为晚清铁路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近化化的缩影。阐述:结合所学近代中国交通方式的变化可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70年代,伴随外商在上海修筑铁路,铁路和火车机车传入中国。与此同时,洋务派官员也提出修筑铁路的主张。清政府对建设铁路的态度逐渐由排斥转为提倡,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到20世纪初,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化铁路网的基本格局。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见证了近代化发展的艰辛历程。故答案为:主题:晚清铁路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近化化的缩影。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70年代,伴随外商在上海修筑铁路,铁路和火车机车传入中国。与此同时,洋务派官员也提出修筑铁路的主张。清政府对建设铁路的态度逐渐由拒斥转为提倡,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到20世纪初,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化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总之,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见证了近代化发展的艰辛历程。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4-18 17:23:06 页数:21
价格:¥3 大小:70.6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