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语文
>
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卷I(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选聘(pìn)校对(jiào)犀利(xī)强词夺理(qiáng)B.亢奋(kàng)点缀(zhuì)龟裂(guī)锐不可当(dāng)C.瞭望(liào)卓越(zhuó)苍劲(jìng)前仆后继(pū)D.栖息(xī)推崇(chóng)镌刻(juǎn)自吹自擂(léi)【1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强词夺理(qiáng)——(qiǎng);B.龟裂(guī)——(jūn);D.栖息(xī)——(qī),镌刻(juǎn)——(juān);故选C。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震悚蠕动坦荡如底强聒不舍B.镶嵌雾霭断壁残恒抛根问底C.撺辍功勋震耳欲聋互相轩邈D.修葺诘难殚精竭虑吹毛求疵【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A.坦荡如底——坦荡如砥;B.断壁残恒——断壁残垣,抛根问底——刨根问底;C.撺辍——撺掇;故选D。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努力拼搏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中秋月夜,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C.课堂上,老师提问,同学们随声附和,学习氛围特别浓厚。D.“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唤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在此形容努力拼搏对成功的重要性,使用正确;B.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在此形容家人团聚时的欢乐,使用正确;C.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在此形容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褒贬误用;D.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在此形容吆喝声,使用正确;故选C。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老师严肃地说。C.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D.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B.这是一句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故应该改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故选B。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C.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D.令尊、令爱、拙见、贤弟、高见都属于敬辞。【5题答案】【答案】D【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D.拙见是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是谦辞,不是敬辞。故选D。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武威人在端午节吃油饼子卷糕的习俗流传已久,具体从哪个年代开始还需进一步考证。B.在齐白石的《端午图》中,将咸鸭蛋、雄黄酒粽子等端午节应景之物描绘得淋漓尽致。C.“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因其人格高洁,使之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D.据一些专家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6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B.缺少主语,可去掉“在……中”;C.成分赘余,去掉“使之”;D.搭配不当,可去掉“的起源”;故选A。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B.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C.《桃花源记》一文的作者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饮酒》《岳阳楼记》。D.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人简要的议论。【7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C.《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至交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并非“陶渊明”所作;故选C。8.把下面句子填在横线处,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红外测温仪是一种通过探测器测量被测对象(人体表面、耳腔等)的红外辐射量,经适当修正后,输出显示身体某部位温度的光电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新冠肺炎作为一种传染病,其最大的防治难点在于近距离接触时的高传染性。②主要分为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红外筛检仪三种。③传统的水银温度计、额温枪、点温仪等测温工具都需要与被测人员进行直接或近距离接触,这就带来了极大的交叉感染风险。④人体红外测温仪作为体温测量设备,广泛应用在机场、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⑤而红外体温快速筛查仪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不仅不需要与被测人员进行直接接触,还能在保持相当检测距离的情况下使检测结果不受影响。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①③②⑤④D.④②①⑤③【8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介绍了红外测温仪的好处和优点,先介绍了分类,确定②为首句;④紧承②的内容,写出了红外测温仪的应用场所;①③⑤最后介绍了红外测温仪在防治新冠肺炎中所起的巨大作用,③指出传统的测温工具的不足,⑤紧承③用红外测温仪进行对比,指出红外测温仪的好处。所以顺序为②④①③⑤。故选B。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小题,共11分)9.默写。(1)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3)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诗经•关雎》)(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7)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8)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描绘了秀美山川的三重风物。(9)《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题答案】【答案】①.八百里分麾下炙②.欲辨已忘言③.人不知而不愠④.何人不起故园情⑤.君子好逑⑥.云归而岩穴暝⑦.山雨欲来风满楼⑧.高峰入云⑨.清流见底⑩.以中有足乐者⑪.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麾、炙、辨、愠、逑、暝、满、奉”等字词容易写错。三、解答题(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6分)10.阅读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答题。(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2)你如何看待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请简要回答。【10~11题答案】【答案】(1)有手机之前,三个人互相交流,脸上洋溢着笑容,其乐融融;有手机之后,三个人各自低头玩手机,眼睛紧盯着自己手机屏幕,彼此之间没有交流。(2)我们应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手机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通信工具,能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手机,不仅有损身体健康,而且会是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疏远)。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漫画内容的描述。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漫画,在描述时要言简意赅按照一定次序描述画面内容,从漫画中可以看到三个人、交谈、微笑,而在有手机之后开始沉默。要特殊注意两幅漫画中人物动作行为表情的不同。示例:两幅漫画中的三个人,有手机之前,三个人之间有说有笑,表情愉悦;有手机之后,每个人只低头看手机,互相之间没有感情交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态度观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要在读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特别关注漫画夸张突出的部分(有文字要关注文字“之前”“之后”),并结合生活,由表及里,由画面到生活,进行思考,挖掘漫画蕴含的深刻哲理,最后概括寓意。对于有手机之后产生的现象要辩证分析,要指出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要分析过度依赖手机对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的影响。四、名著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4分)11.名著阅读。(一)A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A面前。A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A尽力气捺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A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A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A奈何得没了些气力。A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二)A先把两个拳头去B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B大怒,抢将来。被A一飞脚踢起,踢中B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A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B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A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B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B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A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B在地下叫饶。A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B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以上两则选文都出自《____________》(书名)。文中的A是_____________(人名),B是_____________(人名)。这两个经典的情节表现了A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11题答案】【答案】①.水浒传②.武松③.蒋门神④.机智、勇敢、嫉恶如仇、正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及人物形象分析。第一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文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二)文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两则选文都出自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空: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饮酒十八碗,醉后打算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根据(一)中“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等语句可知,这是武松打虎的片段,A人物为武松。第三空: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根据(二)文中“A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B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A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B脸上便打”可知,这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片段,B人物为蒋门神。第四空:由(一)文“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尽平生之力只顾打”可知,武松勇斗猛虎,为当地除了一害,体现了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一面;武松为结拜的兄弟施恩夺回蒋门神霸占的酒店,体现了武松嫉恶如仇、崇尚正义的一面。五、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6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入蜀①唐·李白见说②蚕丛路③,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④。【注释】①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见说:即“听说”。③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④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12.诗歌中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一画面。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2~13题答案】【答案】12.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峭壁好像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13.劝勉友人个人的进退升沉早有定局,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感慨。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句意为: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写出了蚕丛路的“崎岖不易行”。描绘画面要抓住意象“山”“云”“人面”“云”“马头”等意象和“起”“生”两字来描绘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难行。写出了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儿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的景象。【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由“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可知,这里写的不光是蚕丛路的崎岖难行,同样也暗示了作者对友人入蜀前行命运的担忧。“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诗人临别赠言,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委婉地劝导友人不要过于沉迷功名利禄,进退升沉都已注定,所以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这首诗歌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送诗人送友人入蜀之处在秦地,所以“崎岖不易行”和“升沉应已定”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叹,抒发作者对朝廷政途中受人排挤的深沉感慨。【点睛】译文: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自古以来都崎岖艰险不易通行。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花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你的进退升沉都已命中注定,用不着去询问擅长卜卦的君平。六、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15分)1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选自《战国策》)【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1)解释下列词句中画线字的意思。①仓鹰击于殿上仓:_______________②挺剑而起挺:_______________③寡人谕矣谕:_______________④寡人不好兵好: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劝谏君王方式有何不同。【14~17题答案】【答案】(1)①.同“苍”②.拔③.明白、懂得④.喜欢(2)①平民发怒,只不过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3)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②.虽千里不敢易也③.岂直五百里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苍鹰扑在宫殿上。仓:同“苍”。②句意:拔剑出鞘立起。挺:拔。③句意:我明白了。谕:明白、懂得。④句意:我不喜欢兵法。好:喜欢。【小问2详解】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①布衣:平民;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抢:碰,撞。②第一个“以”:凭借;徒:只;以:因为。小问3详解】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全文分析,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根据“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分析,“否,非若是也”,态度沉着明朗。“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明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做一个反问句,并以“千里”对“五百里”提出,坚定有力,不给对方一点便宜。由此分析,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主要就是这两个人的语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甲文,由“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可知,唐雎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由此以看出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乙文,由“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分析,郑同为劝说赵王,用昭王之事来劝说,由此看出郑同是:迂回曲折,委婉劝谏。【点睛】参考译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来这里有何见教?”郑同回答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当然尽管如此,大王您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年轻的时候,父亲曾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他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魏昭王说:‘那是当然的。’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带着随侯之珠,持丘出产的美玉,揣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荆庆那样的果断,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它们都不会听从,(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寡人请求你多加指教。”(选自《战国策》)七、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共计24分)母亲不听话李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母亲七十岁了,越来越听不进我的话了。(2)就说前年春节吧。腊月里落了几场鸡爪雪,一层摞一层,到年三十也没消融干净,预料到天冷,路滑,跟前没个亲友照应,怎能心安?临出门,我一再叮咛母亲:“吃饭,睡觉,看电视,旁的啥事都甭管,记牢了。千万不要乱走,巷子口也别去,等天晴路好了再出门。”(3)可是母亲却还是摔了跤。(4)“咋搞的?”医生看着片子上的裂纹直戳戳问。(5)“怪我,怪我,我嫌炉子太费煤,想拉那树根回来,剁成节子续着烧……你不知道,娃们刚刚买了房,手头紧,能省一点是一点,谁能料到这……嗨,运气瞎瞎的……今年运气瞎瞎的。”母亲懊悔不迭,话语挂了石头,沉甸甸的。(6)“妈真是太犟了,不听旁人说,好好的受了伤,可不能再由着她了。”晚上,避开母亲,妻子有些怨言。“对!得记住教训。”我看着妻子坚定地说。(7)打这以后,我和妻子得空就守在母亲身边说故事,而且挑的都是鲜活事例。(8)我从同乡嘴里得知,邻村有人摔伤,马上用一本正经的口气添油加醋地告诉母亲:“妈,根宝他妈,骨折了。”“啥时候摔的嘛?”母亲嘴巴张得像瓦窑。”前天骨折的,半夜里打老鼠,摔了跤,伤了骨盆,还有大腿,医生说,年内甭想下炕!”“唉,这可咋办呀。”母亲听了一脸忧戚:”还是怪她不小心,老鼠能糟践多少,吆喝一声不就跑了。”(9)“就是的,就是的!”我和妻子一唱一和。(10)像这样的例子,我和妻子举了不下八例,都是有根有底,真人真事。母亲听得眉毛一皱一皱的,过了半晌,好像明白过味儿了,自顾自地嘀咕道:“谁知道跌跤呀么,又花钱又受疼的,唉!谁知道跌跤呀么……”。(11)我知道,母亲在为自己的事而深感不安。心头不觉掠过一丝凄凉。(12)一月后,拆了纱布,去了石膏。医生叮嘱母亲右手不能太动,不能擀面条,不能提水桶,不能拎重物,至少要休养半年以上。即使彻底好了,也不能干太重的活儿,一定得小心为上。我和妻子留母亲再住了一段时间。母亲说啥也不肯留了,在客厅里转圈圈,唠叨家里的菜地荒了,唠叨父亲一辈子没上过锅,几个月了,不知道咋糊弄吃的,熬坏了身子怎么好。(13)送母亲回老家,临走时妻子反复叮咛。母亲觉得自己给全家惹了麻烦,拉着孩子,看着我们,分外沉静地说:“俗话说,不跌跤,不长智,这回算是记到骨头里去了,不会再犯糊涂了,你们放心走吧。”话里透出诚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端午前的一天,母亲挑水时扭了腰,原因是多挑了几瓢水浇园子里的蔬菜。她想着自家的菜长得旺势了,省得到街上买,又是省一点是一点的想法作怪。怎奈人毕竟上了岁数,脚跟不稳,踉跄了一下,水桶滚到深沟里,扁担甩出去老远,人倒在了柴刺丛中。我们又气又急,轮番劝说。母亲痛定思痛,再次后悔。过一阵,又自顾自地轻声嘀咕:“谁知道跌跤呀么,又花钱又受疼的,唉!谁知道跌跤呀么……”(15)去年,老家大拆迁,乡亲们四处投亲靠友寻住处,我将父亲母亲接到了城里。母亲知道城里花销大,愈加手细了。洗衣服的水不舍得倒,洗抹布,涮拖把。房间在二楼,室内楼梯,几乎透不进光线,大白天都难以看清楚台阶,母亲不管这些,上下楼梯扶着墙试探着走,很少开灯,就一次碰破了鼻子,一次崴了脚。我和妻子一再劝说,母亲连连后悔,可就是说着忘着。(16)医生叮嘱过,母亲右手不能太过用力。父亲和母亲吃的面条、馍馍,都是在对门的菜店里买现成的。可当我去看他们时,总有擀细切薄的面条摆在案板上。母亲知道我自小喜欢吃宽面条,宁可忍着疼,冒着险,挪动病胳膊,也要为儿子擀出像样的吃食来。(17)端起热气腾腾的蓝沿儿瓷碗,挑着长长的筋道异常的面条,那一刻,我心里真是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18)唉,我那不听话的母亲。(有删改)15.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中“母亲不听话”的具体表现。(1)叮咛母亲不要乱走,母亲却因拉树根摔了跤;(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16.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10)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母亲听得眉毛一皱一皱的,过了半晌,好像明白过味儿了,自顾自地嘀咕道:“谁知道跌跤呀么,又花钱又受疼的,唉!谁知道跌跤呀么……”17.文章第(17)段中写道:“我心里真是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请说说这“滋味”中包含了“我”的哪些情感?18.文章结尾处,作者感叹道:“唉,我那不听话的母亲。”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5~18题答案】【答案】15.①.医生叮嘱不能干重活,母亲却因挑水扭了腰②.为节省开销,母亲因不开灯碰破鼻子崴了脚③.医嘱爱护右手,母亲却执意为孙子擀细面条16.运用外貌描写(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听完警示后心情的紧张,表现了母亲为之前摔跤的事情而感到深深的不安和自责(不安和自责写出一点即可)。17.滋味包含:(1)心疼母亲的受累受苦以及不懂爱惜自己;(2)感动于母亲的无私深沉的爱;(3)为自己没能更好的照顾母亲而感到愧疚;(4)为终归无法让母亲听话感到无奈。(答出三点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1)总结全文,突出母亲“不听话”的特点;(2)照应文章题目,包含“我”对母亲的“不听话”的微妙感情;(3)与开头“母亲……越来越听不进我的话”相呼应(或首尾呼应);(4)升华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不听话”背后深厚的母爱。【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第(12)段“医生叮嘱母亲右手不能太动,不能擀面条,不能提水桶,不能拎重物,至少要休养半年以上。”和第(14)段“端午前的一天,母亲挑水时扭了腰,原因是多挑了几瓢水浇园子里的蔬菜。她想着自家的菜长得旺势了,省得到街上买,又是省一点是一点的想法作怪。怎奈人毕竟上了岁数,脚跟不稳,踉跄了一下,水桶滚到深沟里,扁担甩出去老远,人倒在了柴刺丛中。”医生叮嘱不能干重活,母亲却因挑水扭了腰。根据第(15)段“房间在二楼,室内楼梯,几乎透不进光线,大白天都难以看清楚台阶,母亲不管这些,上下楼梯扶着墙试探着走,很少开灯,就一次碰破了鼻子,一次崴了脚。我和妻子一再劝说,母亲连连后悔,可就是说着忘着。”为节省开销,母亲因不开灯碰破鼻子崴了脚根据第(16)段“医生叮嘱过,母亲右手不能太过用力。父亲和母亲吃的面条、馍馍,都是在对门的菜店里买现成的。可当我去看他们时,总有擀细切薄的面条摆在案板上。母亲知道我自小喜欢吃宽面条,宁可忍着疼,冒着险,挪动病胳膊,也要为儿子擀出像样的吃食来。”医嘱爱护右手,母亲却执意为孙子擀细面条。【16题详解】本题考查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根据“母亲听得眉毛一皱一皱的”分析,属于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听完警示后心情的紧张;根据“谁知道跌跤呀么,又花钱又受疼的,唉!谁知道跌跤呀么……”分析,属于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为之前摔跤的事情而感到深深的不安之情。【1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上文母亲为省钱,因拉树根摔了跤,医生叮嘱不能干重活,母亲却因挑水扭了腰,为节省开销,母亲因不开灯碰破鼻子崴了脚,母亲不顾遗嘱却执意为儿子擀细面条,母亲受了很多苦和累,由此可知这里的“滋味”既有心疼母亲的受累受苦以及不懂爱惜自己的感伤之情,也有为自己没能更好地照顾母亲的愧疚之情。“我”多次叮嘱母亲,但是母亲都不听,所以还有无法让母亲听话感到无奈之情。母亲那么节俭,是因为“我”刚刚买了房,手头紧,能省一点是一点,而且知道“我”自小喜欢吃宽面条,宁可忍着疼,冒着险,挪动病胳膊,也要为儿子擀出像样的吃食来,“我”感受到了母亲深深的爱,因此还有被无私深沉的母爱的感动之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要段落作用的把握。根据文中对母亲不听话事件的描述(母亲为省钱,因拉树根摔了跤,医生叮嘱不能干重活,母亲却因挑水扭了腰,为节省开销,母亲因不开灯碰破鼻子崴了脚,母亲不顾遗嘱却执意为儿子擀细面条),“唉,我那不听话的母亲”这句话总结全文,突出母亲“不听话”的特点;根据(1)段“母亲七十岁了,越来听不进我的话了”分析,“唉,我那不听话的母亲”与之相呼应;同时与题目“母亲不听话”相照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表达了被无私深沉的母爱的感动之情。阅读《要善于“折叠”自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要善于“折叠”自己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做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④。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过程。多挑战“不可能”才有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摘自《解放军报》有删改)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0.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21.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2.你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19~22题答案】【答案】19.人要善于“折叠”自己20.“折叠”是耐心的坚持21.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红军时期的具体事例——四渡赤水,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面对具体情况的灵活应变,迂回前进,来论证本段的分论点,既生动具体,又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22.“折叠”是人生必然的过程。我会以豁达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折叠”;用睿智的大脑适时用好“折叠”,让“折叠”成为自己成长的积累,成长的基石,成功的助推器。【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论点是表达观点的陈述句。一般位于文章题目、开头、结尾部分,可以结合文章中关键词句来概括。全文围绕“折叠”二字展开,“折叠”是文章的论题,而题目对“折叠”这个论题发表了看法,故题目就是论点:人要善于“折叠”自己。【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二、三、五段的首句句式相似,都是分论点,由此可知,第四段的首句是分论点,句式是:“折叠”是……。结合“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等句可提炼关键词:耐心,坚持。故可补充段首句:“折叠”是耐心的坚持。【21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1)论证方法判断。有人物毛泽东,有事件四渡赤水,故可判断是举例论证。(2)分析。举出了毛泽东运用声东击西的方法,四渡赤水,穿插迂回,走“之”字路,从而突破了敌人包围圈的事例,生动具体的证明了分论点“折叠”是智慧的迂回,亲切有趣,论证充分。【22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语言理解。(1)理解“折叠”的人生。指把自己的人生厚度增加。(2)结合文章四个分论点来分析表达。“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折叠”是“折磨”的叠加。(3)表达。“折叠”是人生的必然过程,面对这个过程,我会用智慧去思考,用耐心和坚持去应对,用创新和创造去增加多样性,化被动的“折叠”为主动的“折叠”,让“折叠”促进自己的成长。八、写作(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60分,)23.作文。请以“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23题答案】【答案】范文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去年的暑假,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段日子。在这个假期里,我似乎忽然就长大了。暑假的头几天,我每天睡到自然醒,上网、玩手机到深夜是家常便饭。没过几天,这一切被一场飞来横祸打断了——爸爸从果树上掉下来,摔断了小腿。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爸爸被送进了五十多公里外的县医院。妈妈跟着去陪护。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关心和庇护,我是多么地孤独和无助啊!傍晚,妈妈打来电话,说爸爸的手术很成功,一个月后就可以回家休养,让我不要挂念。在电话里,妈妈交代我,不会做饭就买,要学着炒菜烧汤;把家里的鸡喂好;果园和菜园不用管,荒了也没什么……我连声答应着,并保证:“妈妈放心吧。我都十四岁了!你照顾好爸爸就行,家里的一切包在我身上!”话虽这么说,一放下电话,我的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万幸的是,爸爸伤得不重,很快就能回来。可是,这一个多月,是多么难熬啊!夜色渐渐浓了,鸡们都自动回家进了窝。邻居二婶来了,教我做鸡蛋炒西红柿,还教我做稀饭。在二婶的指导下,我很快就学会了。吃着自己亲手做出的饭菜,我觉得幸福极了。二婶走后,我关好门,那些平日玩不够的手机游戏、看不够的小视频,此刻对我已没有任何吸引力。我看了一会书,瞌睡上来了,便沉沉地睡去。天蒙蒙亮,我被鸡叫声惊醒。一看表,还不到四点钟。我又睡了一个多小时才起床。我打开鸡窝门,鸡们欢蹦乱跳地涌出,我数了数,共十只。我到院子外菜园里割了点青菜,剁碎,拌好玉米面,让鸡们饱饱地吃了一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我去菜园里摘了几根黄瓜,炒了个黄瓜鸡蛋,下了把挂面。吃完早饭,我向西山的果园走去。我们的果园有二亩多,种的大都是山楂和梨树,只有一棵李子树。我仔细看了下,发现李子就要成熟了。邻居大叔走来,查看了果树生长情况,说临时不需要打药,如果半个月还不下雨,就得浇水了。在二婶的指导下,我很快就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那些鸡一天下好几个鸡蛋,不长时间就积攒了几十个。我经常拔草、施肥、打药,菜园里的菜也长得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十多天过去了,每天忙忙碌碌的,既充实又快活。妈妈打来了几次电话,我都自豪地说:“放心吧!家里的一切都好!”我再次来到果园里,发现好多人家抽水浇树,便从家里推来小型柴油机抽水泵和管带。人们都很热心,纷纷指导我怎样整理管带,怎样把引水管插入井里,怎样发动机器。当甘冽的清水灌到树下的时候,我似乎听到果树贪婪喝水的声音。我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才灌完了果园,累得浑身骨头都要散架了。看到果树重新焕发生机,我又觉得无比的满足和荣耀。浇完果树的第二天,我摘了满满一塑料袋熟透的李子,有四五斤重,又用篮子装了五十个鸡蛋,坐早班车到了县医院。妈妈一看到我,眼泪流了出来。爸爸的眼圈也红了。妈妈哽咽着说:“孩子长大了……黑了……瘦了……”看望爸爸回家后,我依然每天家里家外忙忙碌碌——喂鸡,管理菜园,又给果园浇了一遍水,还打了次农药……空闲的时候就看看书,预习预习功课。不知不觉的,手机游戏和视频都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又过了半个多月,爸爸出院回家了。看到整洁的院子,茁壮的蔬菜,欢实的鸡们,爸爸妈妈激动万分,连连夸赞我“真的长大了”。我自豪地说:“我是男子汉了!还有二十多天开学,爸爸安心静养,妈妈在家照顾爸爸,果园和菜园就交给我了!”【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可以看成是一个陈述句,由“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四个要素组成。“那段日子”对时间起限制作用,要求所写的经历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我”是文章的主人公,那么写作时就必须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抒写“我”的成长体验和感悟。“忽然”意味着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别样的、重要的事,使自己有所顿悟。“长大”在这里不是指生理上的发育成长,而是指向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升、思想的成熟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可以写与亲情相关的内容,写自己在亲人的关怀爱护下成长;也可以写自己面临过的挫折,写自己如何在挫折中成长;还可以写今年的疫情给自己带来的心智方面的成长。写作时,可采用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对“我”“长大”的瞬间进行细致刻画,凸显成长历程中重要节点的特殊意义。选材与立意:示例1.选材:病房里的母亲,陪伴在一旁的焦急的父亲,眼前的一幕幕显得有些不真实。母亲忽然病倒,让全家措手不及。我淋着雨回到家,看到奶奶在哄妹妹睡觉,妹妹却在不停地哭闹。我帮着奶奶将妹妹哄睡,这时父亲正好打来了电话。他疲惫的声音中带着丝沙哑:“你长大了,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妹妹。”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去做点什么,让爸爸放心。立意:家庭的突然变故,让我懂得了责任。示例2.选材:那一刻,我想到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病魔较量,与时间赛跑我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我担心武汉人民的健康,担心中国同胞的健康。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立意:抗“疫”期间,我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18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考数学试卷
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8年中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2022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4-08 16:22:10
页数:19
价格:¥5
大小:80.0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