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文如其人”是中国非常流行且流传历史悠久的表述,包含两种内涵: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道德品质相一致,风格是道德的外显。在这种意义上,人们常将道德和文章并称,认为立身和为文不可分离。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气质、才情、学识、情感等相联系,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自然流露。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西汉扬雄也在《法言•问神》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这成为后来品评书画、司法笔迹鉴定的理论依据。此后,王充、曹丕、刘勰等人也多以不同的视角和话语鲜明地标举和阐扬“文如其人”这一观念。明代冯时可在《雨航杂录》卷上说得更加不容置疑:“九奏无细响,三江无浅源,以谓文,岂率尔哉!永叔侃然而文温穆,子固介然而文典则,苏长公达而文道畅,次公恬而文澄畜,介甫矫厉而文简劲,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这就是著名的“文如其人”论断的明确出处。,作者的个性给作品灌注了生气,作品中总要渗透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情绪、意志,总要打上作者自己人格上的印记。“文如其人”在这个意义上是值得信任的批评戒条。从主观方面而言,作品的风格就是作者在感受、体验、表现社会生活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个人特征。其中,时间是性格定型的关键因素,这种通过时间积淀下的性格特征产生的行为惯性,是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改变的。文风的形成与人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是一个人生活阅历实践同一进程的产物,两者互相影响,具有相关性,自然可能导致文如其人的现象。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饰伪,但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性。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李白敢于在皇皇朝堂之上让皇帝宠臣高力士亲手为自己脱靴,而读者在展读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生宣言,焉能不为他的人文如一拍案叫绝?一个人既然要为文,甚至是有些难以使其文不如其人的。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作者的人品与文品是统一的。“文如其人”有其真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文以行立,行以文传”等等,都说得不错。但我们不能据此在人与文之间划等号,天真地认为文即人也。在“文如其人”一语中,这个“如”毕竟是个“模糊概念”,而不是等同。人与文之间、心与言之间并不本质地存在着同一性。有德者不必有文,有文者不必有德。或者更直接地说,文字驱遣与道德修为虽然不能说截然两途,但并非可以淆然相混的,心言分离、人文相背的现象亦复不少,两者并没有必然关系。明代大奸严嵩窃权罔利,构结祸乱,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但是他的《铃山堂集》中也不乏“晚节冰霜恒自保”这般“清峻”的诗句,俨然一副重节尚义的面孔,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竟出自一个滥施淫威、贪赃枉法的奸相之手。这种“文行两途”的现象无疑是对“文如其人”提出了诘难,而且这一诘难是难以反驳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即使我们有一百条“文如其人”的证据,只要有一条文不如其人的证据,那么“文如其人”的论断也没法成立,亦没有办法准确地应用于历史考据学中。(摘编自张世明《文如其人乎:人格观念与中国考据学方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如其人”在中国流传的历史非常悠久,直到明代冯时可在《雨航杂录》中才明确这一概念。B.与王充、曹丕、刘勰等人看法一致,扬雄也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文如其人”的观念。C.由于时间积淀下性格产生的惯性行为,所以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一个作者的作品风格。D.“文如其人”中的“如”字模糊了“文”与“人”概念的等同,据此不可为二者划等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阐释“文如其人”的内涵,是以作者道德、个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为立论前提的。B.文章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有力阐释了作者关于“文如其人”的认知和思考。C.文章既肯定了“文如其人”的真理性,又指出了其局限性,论证辩证而严密。D.文章以严嵩为例,论证了“文如其人”的论断是不可信,历史考据学也是不可靠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品的格调会流露本性,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装假,但始终掩盖不了文品与人品相统一的事实。B.文如其人的内涵一是风格与道德的统一,道德外显而成为风格,因此,立身和为文密不可分。C.刘勰提出的“世远莫见面,觇文辄见其心”的见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如其人”的观念。D.简单地根据“文如其人”的观念去推断作者的道德或个性特征是轻率之举,可能会掩盖真实。(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显然,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后来大家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钱穆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马一浮也指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这是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长期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所涵蕴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历了内涵收缩的过程。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为此,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节选自刘梦溪《国学辨义》)材料二:,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事实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都属这个范畴。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常识范围。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有不少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最近听一位领导说,他在新德里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这足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节选自季羡林《谈国学》)材料三:究竟何谓国学?国学内容究竟何指?又该如何理解?迄今仍众说纷纭。理解的歧异主要表现在国学内容究竟指何方面。吕思勉说:“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吕思勉对国学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而在这方面是有深意的。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虽然就国学本身而言,吕思勉并未讲得分明。,(节选自姜寿田《国学概念的提出与辨析》)4.下列对材料中“国学”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一浮将“国学”揩定为六艺之学,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B.季羡林认为“国学”要放在古今中外框架下考察,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C.胡适对“国学”概念的界定过宽过泛,事实上已造成了“国学”概念的流失。D.吕思勉指出“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梦溪认为,与胡适不同,钱穆和马一浮将国学和中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使国学概念变得明确,尤其是马一浮的国学定义。B.姜寿田认为,吕思勉虽然没有明确界定国学概念,却强调国学与西学有相通之处,从而反击了以西学取代国学的主张。C.总体而言,三则材料对于国学概念的阐述各有侧重,也可互补,国学既是本国,有的,也与世界相通,封闭中有开放。D.季羡林指出,国学虽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学虽然诞生于中国,但照样能够影响世界。6.试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捧角聂鑫森①湘楚市是座千年古城,人们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是看戏。②本地的剧团不少,京剧团、昆曲剧团、湘剧团,演出总是座无虚席。各个剧种的大腕名角,又各有痴迷的追捧者,自矜为票友。同尊一个名角的票友,便组合成票社。③古城的票社有多少?不知道。但此中人数多、声势大的,人们还是耳熟能详的,比如风云票社。④风云票社追捧的是京剧谭派老生宫商羽。只要有宫商羽的戏码,票友们就会互相吆喝着买票进场,然后是一个“好”接一个“好”地叫得声嘶力竭。因此,有人讥讽风云票社是疯子票社。社长雷宏生听了哈哈大笑,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也是疯子,这才相配。”,⑤雷宏生自小就爱看谭派戏。宫商羽的爹也是谭派名老生,雷宏生觉得宫商羽更胜一筹,比如《四郎探母》“出关”一折,饰杨四郎唱“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他爹唱时拉一长腔,宫商羽改成急促的短腔。有人问好在哪里,雷宏生说:“此时此刻四郎探母心切,行色匆匆,唱长腔就显得悠闲,不合情理。”“雷爷,你是真懂戏!”⑥岁月如流,雷宏生年届古稀了。宫商羽从十八岁唱红,已是花甲之人,该退休了,便向剧团领导递交了退休申请报告。雷宏生听说后,立马领着几个人去劝阻。⑦“宫老板,你功夫扎实,还可以唱个十年八年的,你不能冷了戏迷的心。”⑧“雷爷,感谢各位多年来的呵护。我自感年岁不饶人,嗓子有时就吃力。《四郎探母》中‘坐宫’一折,唱‘叫小番’的嘎调要翻上去就不容易了,心里犯怯。”⑨“宫老板,你放心唱,我们在台下观场哩,武捧和文捧都不弱。我想,剧团领导也不会让你退休,那会影响票房收入的!”⑩宫商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⑪初夏时节,古城忽然沸腾起来。⑫从北京和沈阳,邀请来两个京剧团,加上本地的这个,轮番演出谭派老生戏。请来的两位老生五十岁上下,都很有名。三个老生聚在一块,就有点打擂的味道。而且采用了一个新办法:将谭派名剧的戏码书于小纸条上,摸到什么戏码就演出什么。⑬宫商羽摸到的纸条上,写的是《四郎探母》,而且是第一场演出。,⑭雷宏生欣喜欲狂。这剧目宫商羽几年不唱了,他们要好好过一回戏瘾!对于捧角,雷宏生胸有成竹。一是动员多买票,分坐几个区域;二是在关键处叫“好”,声音要齐整有韵味,这叫武捧。雷宏生看熟了宫商羽的戏,知道何处会出彩,但他特意交代,“叫小番”嘎调往上翻时,“小”字出口就要齐声喊“好”。至于文捧,票社中有多个笔杆子,宫老板演出结束,马上写观后感发微信群,趁热打铁,让舆论先声夺人。⑮雷宏生特意打电话给宫商羽:“宫老板,你就铆足劲登台吧,湘楚城的戏迷们会为你摇旗呐喊,尽可放心!”⑯这一晚的《四郎探母》,果然光彩照人。主角宫商羽如明月当空,光华四射;配角表现不俗,如群星拱月,相映生辉。风云票社的票友们,分坐于各个区域,叫“好”声此起彼伏,如波涛相逐,惊天动地。⑰当宫商羽在“坐宫”一折中唱道:“扭转头来叫小番……”“小”字刚出口时,坐在正中头排的雷宏生便放开喉咙大喊一声“好——哇唔!”这是他与大家预约的信号,于是剧院各个区域也跟着叫起“好”来。原来“小”字后的“番”字,要笔直地喷射上去升至高位,但在一片叫“好”声中,谁还听得出来?更何况雷宏生的叫“好”,是最正宗的腔儿,“好——哇唔”,提的是一口丹田气,韵味足,懂行的观众又为他的叫“好”而叫“好”,这场面真是八面威风!⑱第二晚和第三晚的戏码,是北京和沈阳的两位老生,到底是名角,都各有高招,让戏迷们得到了最大的愉悦。⑲第二轮演出时,宫商羽忽然病了,由他的学生、三十岁的毕敬宫替代出演。雷宏生有些遗憾,但带领风云票社的老少爷们,视同宫商羽登台献艺,武捧和文捧照样做得严丝合缝。毕敬宫到底出自名师门下,唱、念、做、打,颇有乃师风范,是个有出息的角儿。,⑳为期一个月的谭派戏集中展演,在戏迷的狂欢声中落下了帷幕。㉑宫商羽写了一封致谢信,发在风云票社的微信群里。他说:第一晚演《四郎探母》,“叫小番”的那个“番”字,其实没有唱上去,年纪大了嗓子不争气。你们用叫“好”声为我遮掩过去,旁人不知,我却有自知之明。故向剧团领导力荐小毕代替我出演之后的戏码,他应该做到了不负众望。谢谢诸位多年来对我的抬爱!我已下定决心退休,但仍会去做培养青年演员和普及京剧的工作。我相信今后,你们会满怀爱心地呵护毕敬宫这一辈青年演员!㉒雷宏生读信后,满眼含泪,禁不住大喊了一声:“好——哇唔!”7.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湘楚市的票友结成票社,在众多票社中,数风云票社的人数最多、声势最大,为人们所熟知。B.雷宏生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也是疯子。”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古城浓厚的戏剧氛围,既有热爱戏剧的艺术家,也有痴迷戏剧的“粉丝团”。C.小说情节设计独具匠心。如第⑫段“摸纸条定戏码”这一情节的目的是增加三方打擂的新鲜感和紧张感,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张本。,D.本文的语言风格多样,表现力强。整散结合,历史文化气息浓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效渲染了古典戏剧的氛围。8.第⑰和㉒段三次出现“好——哇唔”,作用有所不同,请加以辨析。(6分)9.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雷宏生,有人说宫商羽也是主人公。请结合全文,就此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魏明帝太和二年夏五月,吴王使鄱阳太守周鲂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方所闻知者,令谲挑扬州牧曹休。鲂曰:“民帅小丑,不足杖任,事或漏泄,不能致休。乞遣亲人赍笺以诱休,言被谴惧诛,欲以郡降北,求兵应接。”吴王许之。时频有郎官诣鲂诘问诸事,鲂因诣郡门下,下发谢。休闻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秋,八月,吴王至皖,以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亲执鞭以见之;以硃桓、全琮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以击休。休知见欺,而恃其众,欲遂与吴战。硃桓言于吴王曰:“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时!”权以问陆逊,逊以为不可,乃止。逊自为中部,令硃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馀,军资器械略尽。初,休表,求深入以应周鲂,帝命贾逵引兵东与休合。逵曰:“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于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获吴人,言休战败,吴遣兵断夹石。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逵曰:“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吴人望见逵军,惊走,休乃得还。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初,逵与休不善,及休败,赖逵以免。九月,长平壮侯曹休上书谢罪,帝以宗室不问。休惭愤,疽发于背,庚子,卒。帝以满宠都督扬州以代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侵淮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B.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厨/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C.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厨/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D.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厨/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牧,是“管理人民”之意,州牧是一州之长,扬州牧即扬州最高的行政长官。,B.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C.表,中国古代官员向上级或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主要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D.宗室,皇帝的宗族,常以与皇帝父系的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王想让山里为曹魏知晓的旧族名帅去欺骗挑唆曹休,周鲂认为这些人不可靠,一旦事情泄露,就无法成事。B.曹休进军皖城后,遭遇东吴大军,知道自己被骗了,但自恃兵多,又仗着后援充足,于是准备与吴军交战。C.硃桓认为若派兵截断曹休退路,就可生擒曹休并全歼其所率魏军,孙权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陆逊认为这不可行。D.贾逵和曹休的关系并不好,但在曹休落败奔逃时,还是兼程进军对其施以援手,曹休靠贾逵的援助得以脱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乞遣亲人赉笺以诱休,言被谴惧诛,欲以郡降北,求兵应接。(2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①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②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三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③蹇(jiǎn)驴:跛脚的驴子。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1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赏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新颖独特,不同凡响。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引出下联的议论。B.颔联以“泥”“鸿”领起,用顶针的手法对“飞鸿踏雪泥”进一步发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实属偶然,而鸿雁依然要不停的飞往别处,这是常态。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C.颈联意思是当年招待过他们的奉闲和尚如今已死,葬在新塔中,其僧舍也破败不堪,作者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寻觅当年自己的题诗了。D.,尾联是针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艰难的往昔,化为温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一片光明。15.历代诗评认为,宋诗多“理趣”。这首诗表达哪些人生之“理”?“趣”又在何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宫赋》开篇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2)《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3)《卖炭翁》中诗人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为问答,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充分_______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展品中有数十件珍品,例如《中兴四将图》,便是宋代肖像画中_______的佳作。画中四将身着圆领袍服,皆为文人装束;四武官作为待从,皆身着便装。_______,但均身形矫健,表情机敏,颇有军士风范。,本次展览绘制了许多线图:西汉深衣展开示意,唐代女子妆容详解,明代巾帽的“流行款”……此外,本次展览还制作了_______服饰复原人像,为了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完整地呈现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总的来说,通过精心的谋划、巧妙的布置,本次展览向人们展示了一段丰富多彩的、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史”。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文字,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展现屈指可数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不同时代的15尊B.展现不可多得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15尊不同时代的C.展示不可多得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15尊不同时代的D.展示屈指可数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不同时代的15尊18.下列对文中所有引号的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对B.一处错误C.两处错误D.三处错误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人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服饰之美,完整地把握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B.以便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得以完整地呈现C.为了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得以完整地呈现D.以便人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服饰之美,完整地把握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20.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行《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鉴赏《红楼梦》中的诗词”。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6分)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⑤不超过100字。2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5分),(1)介绍画面内容,中间要有转折复句。(3分)(2)用简洁文字概括漫画寓意。(2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2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新的高中《语文》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论。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供大家探讨:生命赞歌 家国情怀 审美鉴赏 科学之趣文化传承 英雄情结 思辨创新 自然之美,请从中任选两个主题,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署名为“辛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C【解析】文中“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改变”的是“行为惯性”,“作品风格”与“惯性行为”文中没有这样的因果表述。2.D【解析】论据和观点不匹配,严嵩的事例不能够论证“历史考据学也是不可靠的”,“历史考据学也是不可靠的”也曲解了文意,原文第③段为“亦没有办法准确地应用于历史考据学中”。3.A【解析】“作品的格调会流露本性,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装假,但始终掩盖不了文品与人品相统一的事实”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作者的人品与文品是统一的”。4.【答案C】解析:A项“在国学界影响深广”错误,原文为“可惜时人未予重视”;B项“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错误,原文为“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D项“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原文为“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5,.【答案D】解析:D项“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错误,原文未作比较。6.答案:①同: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2分)②异:马从学理上界定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吕从国学和西学的关系上阐释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普适性,即国学与西学的相通性。(各2分)【解析】:由材料一可知,马对国学的解释表现在“固有学术”“六艺之学”等关键词上;由材料三可知,吕对国学的解释表现在“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等表述上。合并同类项可知,中国固有性是两者的共同点;而马只着眼于此,吕还强调了国学的普适性,这样两者的不同点也出来了。7.A.“数风云票社的人数最多、声势最大”错。8.第一次“好——哇唔”是捧场叫好、掩盖表演不足的暗号,推动了情节发展;第二次“好——哇唔”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展现出雷宏声专业票友的懂行和功底;第三次“好——哇唔!”在小说结尾点睛,表现出对宫商羽艺德与人格的赞美,对其培养青年演员、普及京剧等传承戏剧文化之举的高度肯定,与之前市场炒作式的捧角叫好形成鲜明反差,深化了主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好——哇唔”是雷宏生的语言描写,第一处,结合前文的交代“我自感年岁不饶人,嗓子有时就吃力。《四郎探母》中‘坐宫’一折,唱‘叫小番’的嘎调要翻上去就不容易了,心里犯怯”“但他特意交代,‘叫小番’嘎调往上翻时,‘小‘字出口就要齐声喊‘好’”可知,此处的叫好是雷宏生为了掩盖宫商羽表演不足的暗号,推动力情节的发展;第二处,结合“是最正宗的腔儿”“提的是一口丹田气,韵味足,懂行的观众又为他的叫‘好’而叫‘好’,这场面真是八面威风”可知,此处是对雷宏生叫好的评价,展现出雷宏声专业票友的懂行和功底;第三处,结合“谢谢诸位多年来对我的抬爱!我已下定决心退休,但仍会去做培养青年演员和普及京剧的工作。我相信今后,你们会满怀爱心地呵护毕敬宫这一辈青年演员”可知,此处的叫好在文章结尾,宫商羽决定退休,写了致谢信,是雷宏生为宫商羽的艺德与人格在叫好,深化了小说主旨。9.雷宏生是主人公。小说的题目是“捧角”,主要情节是雷宏生支持宫商羽登台唱戏,主题是表现以雷宏生为代表的捧角人对京剧的热爱。(如果认为宫商羽是主人公,能够从情节和主题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也可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考查对小说主人公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探究题型,解答时首先亮明观点,然后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和主题的关系即可。如果认为雷宏生是主人公,结合小说的题目“捧角”可知,雷宏生就是捧角的代表,小说主要展现了他如何捧京剧名角宫商羽的故事;结合小说的情节可知,小说主要写他所在的风云票社这些票友们如何捧角,如何支持他们喜爱的京剧名角的故事,在他们支持的名角宫商羽在年届古稀该退休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尤其是三人打擂的情节,更能展现这些捧角人对京剧人的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令人动容;结合“只要有宫商羽的戏码,票友们就会互相吆喝着买票进场”“雷宏生自小就爱看谭派戏”“宫老板,你功夫扎实,还可以唱个十年八年的,你不能冷了戏迷的心”“雷宏生看熟了宫商羽的戏,知道何处会出彩”等可知,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以雷宏生为代表的京剧票友对京剧的热爱和支持。如果认为主人公是宫商羽,考生可以结合如下内容分析:如小说主要情节与京剧演唱有关,尤其是三人打擂的情节;结尾主要写了要退休的宫商羽写给票友的一封感谢信,表现出对宫商羽艺德与人格的赞美等主题。10.D【解析】原文标点: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11.C【解析】“上级""错,“表"是臣下给皇帝的一种文书,古代下级给上级的文书,可称为"笺”。,12.B【解析】“又仗着后援充足"无中生有。13.(1)请派我的亲信携带书信去诱骗曹休,说我受到责难害怕被杀,想率鄱阳郡归降魏国,请他派兵来接应。(亲人""赍""降北"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通顺1分)(2)曹休本来因为是皇亲才被重用,不是有勇有谋的名将,这次交战他必定失败,失败后必然逃走,逃走时肯定要经过夹石,挂车。(“见""走""由”各1分,判断句1分,句意通顾1分)14.C项。【解析】“找不到合适的理由”错误,“无由”是没办法、不能的意思。15.答案:人生之理:理智、豁达地对待人生中的偶然、无奈和虚无(1分);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总是短暂的(1分):艰难困苦都会变成温暖的回忆,要怀念过去,更要珍惜眼前(1分)。“趣”表现在:作者对于复杂情感的表达,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新颖独特的比喻、今夕的对比和设问等手法加以表现(1分),寓理于景、寓理于事,含蓄蕴藉,意味丰厚。(1分)】(或者第一问4分,第二问2分)16.(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17.C【解析】}第一个空题面中给出了“展示”和“展现”两个词语供选择,“展示”强调把某个对象拿出来给人看,“展现”强调使隐藏的精神品质显现出来。这里要与“成就”搭配,显然“展示”比较恰当。,第二个空要给“佳作”找一个修饰语。题面给出了“不可多得”和“屈指可数”两个词语供选择。“不可多得”含有少而难得、值得珍惜之意,“屈指可数”只是强调数量很少。这里形容“佳作”,不仅强调少,还强调值得珍惜,“不可多得”更为恰当。第三个空“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和“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两个句子供选择,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的”字造成的主语不同。根据后文,主语应当是“诸武官”,而非“年龄和相貌”,所以应当填入的句子是“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最后一处先说“15尊”,再强调这15尊人像属“不同时代”,如果先说“不同时代”,易误解为每个“不同时代”都有15尊人像,所以,此处应填入“15尊不同时代的”。18.A【解析】第一处引号“衣冠王国”表示特定称谓,使用正确。第二处引号,“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表示特定称谓,使用正确。第三处引号,此处表示特定称谓,特指明代巾帽中的流行款式,使用正确。第四处是引号,“中国古代服饰史”应当是泛指一段历史,并非指某一本书,注意前面的量词是“一段”而非“一本”,所以,此处用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使用正确19.D【解析】文中划线句子有三处语病:①“为了”表示目的时,要放在句首,此处使用不当;②“古代服饰之美”作为主语,与谓语“直观地感受”不匹配,正确的表达应当用被动式,“被人们直观地感受”,或者表述为“人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服饰之美”;③“整体呈现”与前面的主语“古代服饰之美”不匹配。故选D。20.参考答案:,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让我们走进这座宝山,去欣赏它们的璀璨与绚丽吧!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中的诗词文质兼美,今天我们将对它们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3.……21.(1)(3分)这幅图由三部分构成,中间是一个简化的人,他的右手拿着一根串着四条小鱼的线,却扭头望着左边那条线上的鱼,似乎想伸手去够。(2)(2分)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意思接近即可)四、写作(60分)22.【解析】审题:明确出题人的写作要求。要求1:选择两个主题。要求2: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本质就是要么以语文课文内容为论据进行论证、要么以语文课文内容的核心思想关联本材料当论点展开论证。要求3:以即将毕业高三学生身份,本质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表述口吻,带着对语文学习的反思、沉淀来进行思考性表达。,要求4: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此要求本质有两点,第一是对象意识,对象意识对表达语气提出要求,对表达措辞提出要求;第二就是格式,书信体,若不能很好完成书信体的格式要求,阅卷标准中肯定要扣分。要求5:表达你对高中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本质就是我们的论点最好都是围绕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这相当于二元元素作文,训练过的学生不陌生,头脑中瞬间反应高考论述类文本——诸子之学的“照着讲”与“接着讲”。要求6:署名为“辛昇”,本质是统一署名,但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还需要去想想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辛——辛苦,昇,升也。唯有历经辛苦,方能学业有升,品格有升。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立意:1.创新是永恒的动力2.传承和创新并存3.万里求学,只为家国4.青春梦想尽在家国情怀【文言参考译文】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夏季五月,吴王孙权让鄱阳太守周鲂秘密访求隐居山中的在北方(魏国)知名的旧族名帅,让他们去引诱扬州牧曹休前来。周纺说:“山民宗帅小辈,不能依赖信任,一旦事情泄露,就不能招来曹休。请派我的亲信携带书信去诱骗曹休,说我受到责难害怕被杀,想率鄱阳郡归降魏国,,请他派兵来接应。"吴王同意了周鲂的建议。这时不断有郎官到周鲂那里询问各种事情,周鲂便借机到郡城门外迎接郎官,割发谢罪。曹休听到这事后,便率领十万步兵和骑兵向皖城进发来接应周鲂。魏明帝又派司马懿率军向江陵进发﹐贾逵率军向东关进发,三路大军并进。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秋季八月,吴王(孙权)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授以黄钺,亲自手执马鞭接见陆逊。又任命朱桓,全琮为左右都督,各自率领三万人攻击曾休。曹休发现被骗,但自恃兵多,准备与吴军交战。朱桓对吴王说:"曹休本来因为是皇亲才被重用,不是有勇有谋的名将。这次交战他必定失败,失败后必然远走,逃走时肯定要经过夹石,挂车。这两条道路都很险要,如果我军派万人扼守,用干柴堵塞道路-那么就可全歼魏军,生擒曹休。我请求率领所部截断夹石,挂车之路,如果承蒙天威保佑,能够擒获曹休,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乘胜长驱直入,进而攻取寿春,据有淮南,得以图谋许昌,洛阳,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千万不可失去。"孙权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认为这个建议不可行,于是孙权没有采纳朱桓之策。陆逊亲自率领中路大军,让朱桓,全琮率领左右两翼,三路并进,冲击曹休的伏兵,将他们赶跑,尾追败兵,直抵夹石,斩杀,俘虏敌军一万余人,曹休的军用物资和器械损失殆尽。当初,曹休上表请求深入吴境接应周纺,魏明帝命令贾逵率兵东进,与曹休会合。贾逵说:"敌人在东关没有设防,一定会把兵力集中到皖城,曹休孤军深入,与吴军交战,一定会失败。"于是部署各将领,水陆并进,走了二百里,俘获吴国人,说曹休战败了,吴国正派兵截断遏往夹石的道路。将领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有人主张等待后续部队,贾逵说:“曹休在境外被打败,在境内归路被截断,进不能战,退不能还,危在旦夕。敌军因为没有后续部队,所以只追到夹石。现在我们应该快速前进,出其不意,敌人见到我军一定会逃走。如果等待后续援军,敌人已截斯险路,军队虽多,又有何用?”于是贾逵兼程进军,增设旌旗战鼓作为疑兵。吴人望见贾逵的军队,惊惶撒走,曹休才得以生还。贾逵据守夹石,向曹休供给军粮,曹休的军队才得以振作起来。当初,贾逵与曹休关系并不好,等到曹休战败,靠贾逵的援助才得以脱险。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九月,长平壮侯曹休上书谢罪,魏明帝因为他是宗室,不予追究。曹休惭愧郁闷,背上疽疮发作,,庚子日病死。魏明帝任命满宠督镇扬州,来代替曹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4-02 22:42:08 页数:28
价格:¥5 大小:113.5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