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语文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知识积累与应用(第1-7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娉婷(pīng)红晕(yūn)汲取(jí)宽宥(yòu)B.糟蹋(zāo)鲜妍(yán)骈进(bìng)游弋(yì)C.妖娆(ráo)栖息(qī)亵渎(xiè)睿智(ruì)D.佝偻(gōu)风骚(sāo)皓月(hào)积累(léi)【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红晕(yūn)——yùn;B.骈进(bìng)——pián;D.积累(léi)——lěi;故选C。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敬业乐群无与伦比富丽唐皇恪尽职守B.不可明状李代桃僵自吹自擂丰功伟绩C.娇揉造作惟余莽莽大发雷霆附庸风雅D.山舞银蛇形销骨立鸠占鹊巢漠不关心【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A.富丽唐皇——富丽堂皇;B.不可明状——不可名状;C.娇揉造作——矫揉造作;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神舟十三号”飞船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充分表明,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B.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获得2021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C.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这方能称之为“敬业”。D.《沁园春·雪》中勾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3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A.可望而不可即: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使用正确;B.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形容媒体争相报道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获奖的事件,使用错误;C.心无旁骛: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形容做事态度,使用正确;D.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形容《沁园春·雪》中勾画出的北国风光,使用正确;故选B。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周记片段,其中有错误,请按要求修改。①九年级是初中阶段非常关键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意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有用人才。④而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_______(2)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___”和“_____”互换。(3)句④中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该把“而且”改为“”【4~6题答案】【答案】(1)删去“学习(2)①.“将来”②.和“都希望自己”互换。(3)改为“所以(因此)【解析】【小问1详解】主语“九年级”与宾语“学习”搭配不当,应删掉“学习”。【小问2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将来都希望自己”语序不当,应是“都希望自己将来”,因此,应将“将来”和“都希望自己”互换位置。【小问3详解】前一分句的关联词是表因果关系的“因为”,与之搭配的应是表因果关系的“所以”,而非“而且”,故将“而且”改为“所以”。5.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的飞絮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5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排序。此题要仔细揣摩语境和选项的关系。打雷,预示着要下雨,春雷一响应该是“惹哭满天的云”,“一声雷”后应排③;而“杜鹃”啼叫时,桃花便开了,“一阵杜鹃啼”后应排①;风起则柳絮飘飞,“一阵风起”后应排②;语序为③①②。故选B。6.根据提示默写。(1)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2)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3)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4)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题答案】【答案】①.数风流人物②.还看今朝③.人迹板桥霜④.露从今夜白⑤.欲为圣明除弊事⑥.肯将衰朽惜残年⑦.但愿人长久⑧.千里共婵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流、霜、弊、衰朽、婵娟”等字词容易写错。7.名著阅读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向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有人说∶“水浒一百单八将,林冲的含金量最高。去掉林冲,整个《水浒传》的价值会一落千丈。”林冲绝对是给你印象极深的一个人物,根据你对他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1)请简要概括林冲的性格特点。(2)林冲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误入白虎堂→________→_______→怒杀王伦(3)林冲上梁山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7~9题答案】【答案】(1)谨慎细心,随遇而安。(2)①.发配沧州府②.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3)林冲被高俅父子多次设计陷害,被逼上绝路,忍无可忍,走上梁山;说明了“乱自上作”,印证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林冲的性格特点可以总结为:首先是安分守己,随遇而安。林冲被刺配沧州时,由原著第10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可知,林冲被刺配沧州完全是高俅陷害所致,但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尉……”并自认作“罪囚”,怕“玷辱”了李小二夫妻。这时的林冲对高俅的狠毒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但委曲求全,而且充满幻想。到了草料场,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从此处可以看出林冲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其次是心地善良,侠肝义胆。由原著第10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等内容可知,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时,还“常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心地善良,行事侠义,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外,还有心地过于善良的原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再次是刚猛激烈,疾恶如仇。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最后杀三个仇人时,他取出刀来搁在陆虞候的脸上,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因此可看出林冲刚猛激烈,疾恶如仇;最后是做事细心,考虑周到。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个细心的人;【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结合原著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8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9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10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11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内容可知,高俅的义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就设计让林冲持刀闯白虎堂,惹上了官司,被发送去沧州府,高衙内等并没有就此罢休,想置林冲于死地,于是买通牢营,把林冲派去看守草料场,风雪救了林冲一命,他在山神庙外结束了陆虞侯等人的性命,连夜投奔梁山。由于王伦心胸狭窄,嫉妒贤能,排挤前来投奔的晁盖等人,林冲一怒之下杀了王伦。【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由原著第11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内容可知,高俅的义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就设计让林冲持刀闯白虎堂,惹上了官司,被发送去沧州府,高衙内等并没有就此罢休,想置林冲于死地,便买通牢营,把林冲派去看守草料场,风雪救了林冲一命,他在山神庙外结束了陆虞侯等人的性命,连夜投奔梁山。林冲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走上了梁山,这反映了《水浒传》“官逼明反”这一主题。林冲是第一个走上梁山的为官代表者,在《水浒传》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思,连这么一个委曲求全的人物都走上了梁山,可以当时官府的黑暗,为官的都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更何况是那些一无所有的老百姓。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探究(第8-10题)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做出承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例如,随手关灯、回收废旧物品等,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再如,调高空调温度,减少汽车的出行等,既节约了能源,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使所耗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8.你同桌不理解“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的含义,请你解释给他听。9.如果让你做小区义务宣讲员,你怎样向居民倡导低碳生活?10.同学小李说,“低碳生活是大家事,不差我一个。”你应该如何劝导她?【8~10题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8.示例:低碳生活是在生活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行为的生活方式,即节约、环保、健康。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比如少用纸巾,一次性用品,多步行少开车等等。9.示例:1.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柜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2.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3.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4.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5.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6.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用电浪费;……10.示例:小李,你好!低碳生活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节约资源,变废为宝。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如果每个人都能积极行动起来,那我们的家园会变得更美好,请积极参与吧。(有称呼,讲明垃圾分类的意义,发出号召即可。)【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低碳生活的含义,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适当删减不重要的修饰成分。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使所耗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概括,低碳生活是在生活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行为的生活方式。结合“随手关灯、回收废旧物品等,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可得:节约和环保,结合“调高空调温度,减少汽车的出行等,既节约了能源,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可得:节约和健康。最后还可以再举例加以说明。【9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建议。建议要切合实际生活,不能空喊口号。示例: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开车出门购物要有购物计划,尽可能一次购足;……【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题目中小李认为低碳生活与自己无关,因此需要针对每个人参与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进行耐心劝说,注意有称呼,讲明低碳生活的意义,发出号召即可。示例:小李,你好!现在国家提倡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将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利用起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是为国为民的好事,我们每个人都有宣传并参与的责任和义务,你说对吗?三、阅读理解与分析(第11-28题)(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余拏一小舟②拥毳衣炉火③念无与为乐者④相与步于中庭12.翻译下面语句。①是日更定矣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3.【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特点?衬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4.【甲】文画线语句在写法上有何特色?15.【甲】文作者表现出来的“痴”情与【乙】文表现出来的“闲”情。一些共同之处,请你概括。(至少两点)【11~15题答案】【答案】11.①拏:撑(船)②毳:鸟兽的细毛。③念:想,考虑。④相与:共同,一起。12.①这天晚上八点左右。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13.运用比喻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如水的特点,衬托了作者闲适的心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运用白描写法,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答出两条即可)15.都有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都有热爱自然的闲情逸致;都是在人生愁苦中寄情山水、排遣抑郁;都在快乐、愉悦之下隐藏着淡淡的愁绪;都有遇上知音的愉悦。【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②句意为: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毳:鸟兽的细毛。③句意为: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考虑。④句意为: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与:共同,一起。【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能力,要通读全句,把握意思,注意倒装与省略现象。翻译句子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①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停止,结束。②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耳:语气词,罢了。【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细读文本可知,[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各种水中植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空明澄澈,衬托了作者内心的自得之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及作用的分析能力。甲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运用了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了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也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实则以意观景,并非以眼所见。因作者自己就在船上,以眼而察则不可能达到这种远观的视觉效果,以意观之,则虚实相生,有种“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的超脱与空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该句也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天地的全白,上有“一痕”“一点”“芥”“两三粒”,大片的白与“痕”“点”“芥”“粒”等量词对比,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这篇文章中作者表现出来的“痴”情与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出来的“闲”情,有着一些共同之处是:根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但作者仍“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尽力克服客观条件,充分体现作者痴于自然山水,有一种高雅的(别于常人)的生活情趣,其中一“独”更显现了他的淡泊名利;而“闲”月光的入窗,难得的月光,不免让人欣喜,让同样热爱自然由着闲情逸致的作者决定出行。深夜散步,欣赏景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却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由文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等内容可知,都在快乐、愉悦之下隐藏着淡淡的愁绪;由文中“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等内容可知,两位作者都有遇上知音的愉悦。【点睛】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二)阅读《母亲石》,回答各题。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石头深深打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石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的地方有好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拐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大学毕业后我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条。”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沿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八十,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那年我回老家出差,顺路回村里看母亲。公务处理完后,我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第二天我就回去了,过一阶段还会再回来。可是,当我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拄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啊!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16.阅读①②两段文字,将文中石头的不同名称依次填写在横线上。普通石头→_____→_____→母亲石17.作者为什么说“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18.细读第③段文字,完成以下任务。(1)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作简要赏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等细节,透露出“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1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0.文章题目为“母亲石”,但文中更多篇幅却在写自己的母亲,为什么这样安排?【16~20题答案】【答案】16.①.文化石②.圣母石17.“母亲石”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内涵,同时经过千万人的创作,寄寓着深沉的母爱。18.(1)肖像(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衰老和行动的不便,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2)迟疑(矛盾);痛心、不舍。(写出一点即可)。19.结构: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内容:揭示出“母亲石”包含“所有慈母的爱”的内涵,呼吁天下儿女要珍惜母爱。20.“母亲石”是伟大母爱的象征,通过对母亲的细致描绘,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揭示和丰富了“母亲石”的内涵。【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描写石头的段落,再从中找出概括石头名称的关键句子。第一空,根据第②中“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可提取“文化石”填空;第二空,根据第②段中“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可提取“圣母石”填空。【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②段末句,作者说“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原因在本段中。结合“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说明它有文化内涵;“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说明它有深厚的宗教内涵;“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说明它被千万人重新塑造,形成了母爱的化身。因此,“母亲石”包含的文化和宗教内涵,同时经过千万人的重新创作,寄寓的深沉的母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的杰作。【18题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要求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描写母亲的白发与身影,属于肖像(外貌)描写;“白发”写出了母亲上了年纪,变得苍老;“微胖的身影”写出了母亲行动的不便;联系下文,在“我”奉调进京前,母亲拄着拐杖走过来挽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对孩子的离开感到不舍。(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这句话在第③段,是母亲得知“我”要进京工作时,对“我”说的话。“颤抖”这里指母亲声音哆嗦、发抖,写出母亲不想让“我”进京,又怕耽误儿子前程的矛盾心理,表达了母亲因儿子进京,离开自己而难过,即将分离又依依不舍的心理。【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文章结尾句子“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点明文章中心和主题,同时与第①段“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石头深深打动”相照应,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全文围绕“望儿石”和母亲对作者的关怀的内容展开,表达的是对自己母亲、天下母亲的赞美。“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由赞美母亲又想到天下儿女应该感到惭愧,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要更多地关爱和珍惜母亲。【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章内容与表现主题,来体会情节安排的原因。通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借“母亲石”揭示出“母亲石”包含“所有慈母的爱”的内涵,因此“母亲石”是伟大母爱的象征。文中写自己和朋友的母亲的行为,不仅彰显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之情,而且这两位母亲的事迹本身就是对“母亲石”精神内涵的具体诠释。在她们身上表现了天下母爱的一致性(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悟到“母亲石”是伟大母爱的象征。据此总结概括即可。(三)阅读《新冠肺炎病毒》,回答各题。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编码翻译核蛋白、病毒包膜、基质蛋白和刺突蛋白4种结构蛋白以及RNA依赖性的RNVA聚合醇(RdRp)。核蛋白包裹RNA基因组构成稳定的核衣壳,核衣壳外面围绕着一层病毒包膜起着保护作用,在病毒包膜里有基质蛋白和刺突蛋白等蛋白。其中刺突蛋白即能够结合细胞表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进入正常细胞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人体呼吸道是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的结构,虽然有着一定的防御机制,比如对于冷空气的加温、湿化作用,对于灰尘的过滤作用和咳嗽喷嚏等反射性防御功能;对于微生物,有着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或中和解毒作用;也有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在抵御病毒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对病毒仍然不能有针对性地消灭,因而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人类多发病。③新冠病毒(2019-nCoV)的刺突蛋白与SARS病毒相比,与细胞表面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5个氨基酸中突变了4个,但仍然能和细胞表面蛋自结合,并且增加了识别表面蛋白的种类。这可能是导致新冠病毒相对于SRAS病毒来说,降低了细胞毒性,但是增加了传播能力。④新冠病毒的结合蛋白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醇(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负向血压调节的关键因子,广泛分布于心脏、肾脏。因为ACE2在正常生理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与新冠病毒结合后阻断其正常功能,造成心血管、肾脏和肺部功能失调导致严重临床功能障碍。⑤同时新冠病毒对于免疫系统有直接损伤作用,通过瘫痪人体免疫系统,从而造成重症发展;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对抗外来病毒。这种病毒通过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识别破坏病毒,但新冠病毒能够有效的瘫痪免疫细胞对其清除作用,甚至能够感染免疫细胞继续扩增繁殖。而新冠病毒还在不停变异,“德尔塔”未休,“奥密克戎”又来袭……21.第③段画横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2.本文属于哪一种说明顺序?23.第⑤段中“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对抗外来病毒”。加点词“可能的”能否去掉,为什么?24.新冠病毒导致疫情快速传播,我们时刻不能掉以轻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呢?【21~24题答案】【答案】21.作比较、列数字。22.逻辑顺序23.不能去掉。有“可能的”,语句更严密准确。如果去掉,说法过于绝语句就不够严密准确了。24.要做好自我保护,减少外出,避免聚集和密切接触,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吸道卫生,外出戴口罩,回家洗手消毒,确保饮食安全等。【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寻找需根据具体语句分析。说明内容应结合上下文,尤其是画出句子的上下句和段落开头去理解。说明方法:根据第③段画线句中“5个”“4个”可知,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句“新冠病毒(2019-nCoV)的刺突蛋白与SARS病毒相比,与细胞表面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个氨基酸中突变了4个”中将“新冠病毒(2019-nCoV)的刺突蛋白”与“SARS病毒”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顺序。根据第①段“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等语句可知,首段先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特点;根据第②段“尽管如此,对病毒仍然不能有针对性地消灭,因而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人类多发病”,第③段“这可能是导致新冠病毒相对于SRAS病毒来说,降低了细胞毒性,但是增加了传播能力”,第④段“因为ACE2在正常生理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与新冠病毒结合后阻断其正常功能,造成心血管、肾脏和肺部功能失调导致严重临床功能障碍”,第⑤段“同时新冠病毒对于免疫系统有直接损伤作用,通过瘫痪人体免疫系统,从而造成重症发展;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对抗外来病毒”可知,文章接下来进一步说明了新型冠状病毒产生危害,增加传播能力的原因及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产生的巨大危害,从事物特点,分析原因到弄清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由现象到本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现象到本质,运用了逻辑顺序。【23题详解】考查说分析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表态:不能删;定性:“可能的”,或许,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新冠病毒对于免疫系统有直接损伤作用或许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对抗外来病毒;删词解句:新冠病毒对于免疫系统有直接损伤作用一定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对抗外来病毒,与原意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可能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4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运用。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原因、途径等提出建议。根据第②段“人体呼吸道是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的结构,虽然有着一定的防御机”“尽管如此,对病毒仍然不能有针对性地消灭,因而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人类多发病”可知,人体呼吸道是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的结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因此要做好自身防护就要少接触人群,减少外出,避免聚集,避免密切接触,出门戴口罩,回家要洗手消毒,勤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注意饮食安全。(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眼界与读书赵畅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2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6.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7.第⑷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2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5~28题答案】【答案】25.高远的眼界对于读书至关重要。(如答“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或“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也可)26.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具体论证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这一观点。27.见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该段从另一个角度补充论证读书(的宽度)对于(读书的)眼界的影响,强调怎样获得高远眼界,使论证更加辩证严密。28.要点:我们不要一味地为功利而读书,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读书,树立远大读书理想,担当起自己那份应尽的责任。(联系实际略)【解析】【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本文的题目是《眼界与读书》,整篇都是阐述眼界和读书的关系以及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在文章最后,重申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理论论证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2)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冯友兰先生的“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的读书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这一分论点。【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能力。经过分析,第(4)段提出的见解是“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文章第(3)段提出的分论点是“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在第(3)段只论证了“方式方法”,第(4)段“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承接第(3)段,论证了“兴趣效果”,使论证更严密完整。【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读书能使我们牢记自己的使命,抛弃功名利禄,为读书而读书,为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而读书,这就是高远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谈,比如,作为初中生,读书不能仅仅为了升学考试,而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四、写作表达(第29题)29.阅读下面材料后写一篇文章。“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新时代青少年在天安门广场喊出的铿锵誓言。未来属于青少年,希望寄予青少年。同学们应胸怀“国之大者”,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请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9题答案】【答案】例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白天,站在宽敞的篮球场上。抬头,仰望这那正在微风中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的艳丽,它是那么的耀眼。祖国,您如一叶希望之帆,从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驶来;从神州飞船遨游太空的喜讯中驶来;从城市改革振兴的蓝图和乡村富裕文明畅想曲中驶来。于是,我看到春风吹进亿万扇幸福的门窗,听到了“春天的故事”响彻华夏大地。辽阔的海疆飞驶英雄的战艇,西部边陲又腾起冲天的火箭。漫漫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有过辉煌,有过挫折。想起,当年的战士们是多么的艰辛,用着自己鲜红的血液充实着这红色的旗帜,我不由感叹。我叹——壮志无声。独立汩罗江畔,看滔滔江水,诉己爱国之情,叹己报国之志,屈原仰天长呼:“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见壮志难酬,你纵身一跃,钩勒了一道最完美的弧线,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你的爱国之情是支天立地的擎天柱,可惜君王昏庸无能,社会黑暗腐朽,纵有满腹爱国热情,又何处施展?惟有一死,以显其志。你的选择,可悲可叹,让我不仅感慨:“爱国之情,不得释怀,悲剧也。”看着,现在我们这幸福般的生活,不时的想起当年那爱国者的用心良苦,我不由的感慨。我感慨——为国捐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炮火纷飞的战场,无论是抗日还是抗战,敌我撕杀的场面,早已定格成历史的一页页纸张,无数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建了新中国的根基。在北京刑场上,一代抗日名将、共产党人吉鸿昌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疾书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在长征的途中,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为革命再续火种……生命诚可贵,爱国价更高,这是一种蓬勃的情怀,更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赞——赞那些爱国者的无私奉献。钱学森曾为了国家而放弃了自己的前程,工作,待遇,只想着回国,回国!在外面学习研究了那么长的时间,当国家面临危难是,第一个所想的便是国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让我们赞赏……历史的风雨尽管浩瀚汹涌,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岁月的河流尽管绵长蜿蜒,无法流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翻开历史泛黄的史册,遥望历史的天空,一种爱国的情思已早已融化,渗透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光辉史册中,永不褪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审题立意。根据材料“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新时代青少年在天安门广场喊出的铿锵誓言”可知,这是一句誓言。这誓言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历史成就,因此,它既有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敬仰和钦佩,也有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成就的赞美和自豪,也有报效祖国的理想和愿望,更有努力拼搏的干劲和力量,因此,应围绕上述几个方面或择其一个方面选材立意,表达新时期少年的雄心壮志和拼搏精神。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2)选材构思。如写成记叙文,因为是“强国有我”,应选择自己为祖国更美好而努力学习的事例,不能写他人。要写出自己学习的状态和样子,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克服并战胜的,以此表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而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从而扣紧“请党放心”。如写成议论文,可直接以此为中心论点,写出这一誓言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会发出这一誓言,如何践行这一誓言;也可围绕这句誓言另外确定中心论点,仍然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整体结构。无论中心论点是什么,应选择名人名言和为祖国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努力的典型人物做论据,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22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宁安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Word版带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29 21:28:07
页数:18
价格:¥5
大小:58.2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