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市奉贤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评估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上海市奉贤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评估语文试题一、混合默写1.按要求填空。(1)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2)王于兴师,_________,与子偕作。(《诗经·秦风》)(3)__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4)此时相望不相闻,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苏轼《江城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二、选择题组2.选择(1)下列对联与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白居易B.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孔子C.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杜甫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陶渊明(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的风景美得无与伦比,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杏叶、蔚蓝的海水。B.先生写文章一向都是开门见山,下笔就能触及题旨,从不拐弯抹角。C.当时火势非常凶猛,瞬间大火就吞噬了整个房间,到了刻骨铭心的时候。D.那一天清晨,阳光明媚,大街上熙熙攘攘,叫卖声、说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3)把下列标号的语句组织起来填入文中划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教育学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但倘若对偶像的崇拜趋于盲从、迷信,那么这种偶像崇拜就走向了反面。①对于个人成长有一定积极意义②“偶像崇拜”在本质上是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③从最初的父母到老师到后来各个领域的名人乃至伟人④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一直不断地寻找偶像A.②③④①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 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坐左第二,惜春坐右第二。(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材料二:宴饮活动的座次关系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家庭关系以及社会礼仪关系的缩影。《红楼梦》中的宴饮种类繁多,下面列举分析。《红楼梦》里有大量迎客宴饮的描写。按礼俗,规模较大的宴会要按辈分、等级来分餐,然而贾母为迎接林黛玉的家宴非大型正宴,且贾母性喜与小辈儿孙同乐,因此迎春、探春、惜春等得以同席。黛玉虽然年幼,又是王夫人的晚辈,但其内宾身份涉及到“礼制”,因此黛玉座次仅次于贾母。另外,如果家有数代夫妻,遇到重要节庆,或有内宾,下代正妻则要象征性地在旁侍奉。在正式宴会中,虽有主客之分,但君臣关系重于主客关系,仍以前者为主要座次依据。但并不是所有的迎客宴都重视座次关系和宴饮场所,是否强调座次和场所与宴请的对象及宴饮的级别有关。游乐宴的布局已非用餐时的围桌团座形式,而是以酒令官为中心环绕排列,以方便游戏的进行。此外,除了主客座次有别外,众姐妹座次也按本家与外姓分开入座,而非视为一体随意混坐。有时甚至丫环也可入座,可见游乐宴本身的随性。节庆中的宴饮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同辈间因血缘亲疏而非同席,分两边而坐。受节日喜庆气氛的影响,座次会根据长辈或是位重者的喜好发生调整。受长辈宠爱的小辈往往受邀陪长辈坐主桌,以示孝道。由座次所体现出的礼制等级、身份地位的观念现在仍然有所延续。(选编自虞菲、李向峰《宴饮礼仪文化的空间映照——以红楼梦为例》)材料三: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选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坐左第二,惜春坐右第二”,说明贾母为迎接外孙女林黛玉的到来而举办的宴饮并不全是按辈分、等级来分餐。B.“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是因为如果家有数代夫妻,有内宾时,下代正妻则要象征性地在旁侍奉。C.有钱人家和贫苦人家以自身为中心划出的圈子范围截然不同,是因为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D.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街坊”。“街坊”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4.根据材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元妃省亲宴中有这样的叙述“已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这是因为元妃虽贵为王妃,但因是贾府的内宾,所以主客关系重于君臣关系。B.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王熙凤在自己堂屋接待刘姥姥和板儿,说明是否强调座次和场所与宴请的对象及宴饮的级别有关。C.在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众丫鬟也人了座,虽然是在外廊,但也多少打破了俗礼,可见游乐宴本身的随性。D.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主桌上贾政陪侍贾母以尽孝道,而宝玉被邀为同席,则表达了长辈对小辈的宠爱。5.《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人物在藕香榭中的座次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材料二,分析座次安排反映的宴饮礼仪。  6.费孝通《乡土中国》指出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以“己”为中心向外推伸,范围可伸可缩。试分析第三题中的座位安排体现了“差序格局”的哪些内涵。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雪蒋勋①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分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②每年冬天都来V城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③在南方亚热带的岛屿长大的我,生活里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一群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奔跑。精致一点的,甚至在卡片上洒了一层玻璃细粉,晶莹闪烁,更增加了我对美丽雪景的幻想。④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在寒冷的北方住了半辈子。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受。” ⑤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在山上住了一个星期,各种滑雪技巧都学了,可是等不到雪。别说是雪,连霜都没有,每天艳阳高照。我们就穿着雪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滑来滑去,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⑥大学时,有一年冬天,北方的冷空气来了,气温陡降。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了雪,大概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赏雪。学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⑦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四面八方都是人,山路早已拥塞不通。一堆堆的游客,戴着毡帽,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⑧天上灰云密布,有点要降雪的样子。再往山上走,山风很大,呼啸着,但仍看不见雪。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⑨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⑩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3次肾。我去V城看她的次数也愈来愈多。洗肾回来,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母亲有些怀疑地问我:“下雪了吗?”⑪我说:“是。”扶她从床上坐起,我问她:“要看吗?”她点点头。 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⑫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只有马路上的雪,被车子轧过,印下黑黑的车辙,其他的地方都成白色。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⑬ 地上的雪积厚了,行人走路都特别小心。一个人独自一路走去,路上就留着长长的脚印,渐行渐远。雪继续下,脚印慢慢被新雪覆盖,什么也看不出了。只有我一直凝视,知道曾经有人走过。⑭“好看吗?” 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的雪漫天飞扬。⑮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湎在童年的梦里。 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⑯有一群海鸥和乌鸦聒噪着,为了争食被车轧过的雪地上的鼠尸,扑扇着翅膀,一面锐声厉叫,一面乘隙叼食地上的尸肉。雪,沉静在地面上的雪,被它们扑扇着的翅膀惊动,飞扬起来。雪这么轻,一点点风,一点点不安骚动,就纷乱了起来。 ⑰“啊……” 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叹了一声。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许多被惊扰的痕迹。⑱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的帽子。被车轮轧过的雪结了冰,路上很滑,开车的人很小心,车子无声滑过。白色的雪掺杂着黑色的泥,也不再纯白洁净了,看起来有一点邋遢。路上的行人怕摔跤,走路也特别谨慎,每一步都踏得稳重。⑲入夜以后,雪还在落,我扶母亲上床睡了。临睡前她叮咛我:“床头留一盏灯,不要关。”⑳我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㉑没有想到在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的。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㉒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一种心境,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 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㉓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雪在光里迷离纷飞,像清明时节山间祭拜亲人烧剩的纸灰,纷纷扬扬;又像千万只刚刚孵化的白蝴蝶,漫天飞舞。㉔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7.⑤一⑧段是否可以删去,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8.文章对母亲的刻画富有表现力,请联系第⑰段浪线句对此进行赏析,9.联系上下文,分析第㉓段画线句在构思上的作用。10.蒋勋曾说;“散文到最后,恐怕不只是文学技巧,而是要在情怀、气度上完成一种典范。”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在情怀、气度上完成一种典范”这句话的理解。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下面小题。溪行寄王震唐 张九龄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远心何处惬,闲棹此中行。丛桂林间待,群鸥水上迎。徒然适我愿,幽独为谁情。1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体裁) 12.下面对本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的“寄”与“夜雨寄北”的“寄”字意相同B.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本诗描写的是早春景色C.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由景而情,情景交融D.作者写山溪中划船所见的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13.从本诗来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变化,试结合具体词语加以分析。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14.以上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__ 。15.解释下列加点字。(1)抚军亦厚赉成                                 (2)民日贴妇卖儿(3)岂意其至此哉                                 (4)信夫16.与“仙及鸡犬”中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B.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C.已倍亲而仕D.诏赐抚臣名马衣缎17.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试与他虫斗,虫尽靡/靡计不施B.徒以有魏也/天将以酬长厚者C.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D.成述其异,宰不信/无出其右者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2)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19.结尾“异史氏曰”一段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北宋)王禹偁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于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幽阒辽夐④,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⑤;宜投壶⑥,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③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④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⑤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⑦;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惧竹楼之易朽□!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⑥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注】本文选自《小畜集》。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除夕,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次年三月二十七日到达黄州任所。①刳(kū):剖,削。②雉堞(die):城墙。③平挹江濑(l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④幽阒(qù)辽夐(xiòng):幽静,辽阔绵远。⑤丁丁(zhēngzhēng)然:象声词。⑥投壶:古代宴会上的一种游戏,宾主依次投矢于壶,中多者为胜,胜者斟酒,败者饮酒。⑦稔(rěn):谷熟。20.填入第⑤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岂……乎B.况……哉C.其……邪D.庸……乎21.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④宜鼓琴,琴调虚畅   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⑥焚香默坐,清遣世虑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23.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七、材料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惟有饮者留其名    修我矛戟    料得年年肠断处    愿逐月华流照君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中需要注意的字形有:“惟”“戟”“逐”。2.(1)D(2)C(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根据联中“枫叶”“ 浔阳”等内容可知,此处写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故此联是写的白居易。B.从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可知,此处写的是教师的始祖孔子。C.从下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可知,此处写的是具有“诗圣”之称的杜甫。D.从下联中的“青莲居士”“谪仙人”两次词语可知,这幅对联写的是李白。李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这里强调风景无人能比,使用正确。B.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进入正题,不绕圈子。此处是说“先生”写文章开始就能进入正题,使用正确。C.刻骨铭心:形容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永远忘不了(多用于形容对别人的感激)。此处是形容形式的危急,应用“危在旦夕”。D.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根据“叫卖声、说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可判断使用正确。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此处的④指出所要讨论的问题,应放在第一位;③是紧接着④而来,指出偶像的范围;接着,就是指出②“偶像崇拜”的实质;最后是总结“偶像崇拜”的作用。故正确语序为④③②①故选D。3.C4.A5.①这是一次游乐宴,整体是围坐式的。②鸳鸯虽是一个丫鬟,但做令官,所以居中。③座次按主客区分:贾母为主,薛姨妈是客;刘姥姥为客人,王夫人陪客。④众姐妹中湘云、宝钗、黛玉属于外姓,迎春、探春、惜春为本家,故分开入座。⑤迎春、探春、惜春虽均为贾府小姐,但依长幼次序入座。⑥李纨、凤姐作为孙媳妇辈并无座位,只能位列纱橱之后,随时待命并管着众丫鬟。6.①宴饮座次直接体现了以“贾府”为中心向外推伸的“差序格局”特质,人物关系因为与贾府血缘的亲疏不同、长幼不同、贵贱不同而有差别。②“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范围的大小依着中心势力厚薄而定,贾府鼎盛时宴饮可以包容得下很多异姓亲戚甚至刘姥姥,贾府落败时则树倒猢狲散。【解析】【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因果倒置。原文为“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A.“所以主客关系重于君臣关系”错误。原文是“在正式宴会中,虽有主客之分,但君臣关系重于主客关系”,应是君臣关系重于主客关系。 7.不可。这四段属于必要的插叙,交代了作者年轻时对雪的热望和欢快追寻,写出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单纯,是全文叙写人生各阶段的组成部分,反衬出当下雪之大,并与此刻中年对雪的意蕴的沉思形成鲜明对照。8.从叹气(神态)和肖像角度,细腻入微的描写表现母亲一生的沧桑)(历经磨折、困苦)。善用比喻,将皱纹比作雪地上的辙痕,人像与雪景两个核心写作对象自然叠加交融(喻体与环境描写一致),耐人寻味。也写出了作者看护母亲时的深情端详(凝视或深切关怀)。 9.(对比)从视觉角度,以一雪兼写生死反差、轮回之思,承接上文文学艺术中对“白”的领悟,回到现实,与末段从听觉角度写母亲相映衬,寄寓对生命哲理的思考。10.借助寻常自然雪景并融合深厚的艺术修养来参悟精微的人生哲思,写亲情(母子亲情,人间真情)又超越亲情,写出少年欢悦、壮年繁华和老年虚空的生命历程,表达对人生哲理的终极感悟,对生命充满关切而有鉴赏与淡然(超脱)之情,富有理趣,格局开阔,气韵不俗,堪称典范。 11.律诗(五言律诗)12.A13.全诗前六句所写山气、溪流、丛桂、群鸥等景清新、恬静,表现出一种闲适、惬意之情,后两句情感直转,这美好的景虽是“我”喜欢的,但是没有知音相伴,从而透露出一种孤独、怅然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王震的思念之情。【解析】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答出本诗的体裁,这类题目解答时可通读全诗,回忆学过的诗歌体裁知识,然后对号入座,判定所考查诗歌的体裁。本题所给诗歌共八句,中间两联对仗严谨,二、四、六、八句押韵,符合律诗的要求,可知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故答案为“律诗”,或“五言律诗”。12.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B项,“本诗描写的是早春景色”不正确,“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写的是早上来到山上,空气清新爽人,向着太阳流淌的溪水也是清澈无比,可知本诗写的应是秋天的景色。C项,“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不正确,诗歌首联和颈联写景,颔联和尾联抒情。D项,“描绘得有声有色”不正确,诗中既没有写声音也没有写颜色。故此题答案为A项。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然后归纳。首联“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写早上来到山上,空气清新爽人,向着太阳方向流淌的溪水也是清澈无比。颔联“远心何处惬,闲棹此中行”意思是向往远方的心,哪里得到惬意呢?还是悠闲地划着桨,在这山溪里面行走吧!颈联“丛桂林间待,群鸥水上迎”写在一丛一丛的桂树林中待一待,迎着水面上一群一群的鸥鸟漂流。前三联选择的意象有“山气”“溪流”“丛桂”“群鸥”等,营造出的意境清新恬静,“惬”和“闲”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惬意和闲适之情。诗歌的尾联“徒然适我愿,幽独为谁情”意思是虽然达到了我自己放松的意愿,但是这种幽僻孤独的情绪有谁理解?“幽独”,表达出孤独惆怅之意。再结合诗歌标题“溪行寄王震”,可知诗人的孤独和惆怅来自对朋友王震的思念。依据上述分析,考生可总结出此题答案。【点睛】第1 题考查诗歌体裁知识,本题所给诗歌是律诗,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本题可根据所给诗歌的形式判断出此诗歌是律诗。14.    蒲松龄    《聊斋志异》15.(1)赠送,赏赐(2)抵押(3)料想(4)确实16.C17.D18.(1)巡抚特别高兴,用金笼子装着献给了皇帝,并仔细地分条陈说这只蟋蟀的本领。(2)唯独这个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马车,扬扬得意。19.不多余。这一段是作者蒲松龄对这个故事所做的评论,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段中,作者揭明了写作立场,揭露各级官员讨好皇帝、搜刮贡物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批判了“官贪吏虐”的黑暗现实,也对深受封建科举制毒害、饱受虐吏猾胥迫害的平民百姓给予深切同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之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小说。这篇小说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巡抚也重赏了成名”,“赉”[lài] 赐予,给予。(2)句意“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贴”,抵押。(3)句意“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意”,料想、猜到。(4)句意“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信”,真实、不假。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例句意思是“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其中的“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成仙、升天。A.句意“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其中“禄”,名词活用为动词,享有俸禄、获得职位。 B.句意“晏子个子很低,还不到六尺(古尺寸),在齐国当丞相”,其中“相”,名词活用为给动词,当丞相。C.句意“已经背离父母而来当官”,其中的“倍”为通假字,通“背”,背离。D.句意“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其中“诏”,名词活用为动词,下诏令。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A.倒下/没有。B.因为/用。C.担任、做/作为、当作。D.均为代词,它的,指促织的。故选D。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以”,用;“进上”,献给了皇帝;“细”,仔细;“疏”,分条陈说。(2)“是”,这个;两个“以”,因为;“蠹”,蛀虫,此处比喻这里用来比喻侵耗财务的胥吏;“裘马”,名词动用,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马车;“扬扬”,扬扬得意。 参考译文: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官宦人家还阔气。异史氏说:“ 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20.A21.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在竹楼内的“六宜”乐趣(视听之美),句子整齐,充满气势,有感染力。22.D23.本文以竹楼为中心,对竹楼内外景色展开描写,勾画出了一个幽静清隽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抒发了屡遭贬谪的愤慨。【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依据原文“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可知,作者现实处境是四年之间,奔走不息,不知明年又会调往何处。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不怕竹楼朽烂”,因为自己居无定所,所以应选择表反诘语气的“岂……乎”,译成“难道……吗”。故选A。2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第②段连用了六个“宜”,“宜急雨、宜密雪、宜鼓琴、宜咏诗、宜围棋、宜投壶”,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行文更加丰满、有力,且句式整齐一致,且在最后说“皆竹楼之所助也”,可以知道作者非常享受竹楼内的视听盛宴。 参考译文: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在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23 11:53:29 页数:14
价格:¥5 大小:85.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