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方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可见,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可见,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主要因素。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C.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D.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B.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C.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行为方式。【答案】1.B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必然有其悠久的连续的历史传统”说法绝对。结合第二段分析,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连续的历史传统”,文中列举有数可知选项表述绝对。C.“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主要因素”错误,原文信息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可见,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错误,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逐层深入”错。正确的是: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并列式地论述了中心论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如果……就……”错误,原文是“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改为“只有……才……”。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材料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摘编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材料三: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很强较强一般不具备没有考虑合作意识19.732.445.81.20.9竞争意识21.324.545.65.43.2创新意识15.533.341.95.93.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适应能力23.521.2510.34人际交往能力22.637.936.70.32.5【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材料四:“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过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利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提前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些都是高中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B.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C.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识到自身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则很少。D.超过70%的大学生在高考之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其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强于普通学生。C.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大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D.在张惠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答案】4.D5.C6.①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②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③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超过70%的大学生在高考之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的信息范围在材料四“有超过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说的是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中的70%,并不代表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另外,材料也没有提到“超过70%的大学生在高考之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错误。材料一是说“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该句子并未明确适当时期是“高三年级”。B.“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强于普通学生”曲解文意。从材料二看,“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但与“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结论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D.“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过于绝对。原文是材料四张慧英副所长的话“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利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他的这个言论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谈中学生的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只要……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可知,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从材料一“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可知,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从材料四中“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未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可知,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停,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文本二: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老农民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B.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C.老舍认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D.小说通过刻画像陈秉正这样的农民,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歧视劳动的现象。8.赵树理刻画了陈秉正这样一个勤劳淳朴、热爱劳动、关爱集体、助人为乐的农民形象,本文是如何刻画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9.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答案】7.D8.①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的形象。②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的事情,手套第一次丢了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体现了他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③侧面衬托: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突出表现了陈老汉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③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④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歧视劳动的现象”于文无据,属于过度解读。文中只是说有年轻人学的不耐烦,不能表明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由“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看,运用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展现出他作为劳动人民勤劳的一面。由“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看,运用语言描写,通过陈秉正对年轻人语重心长的教育以及刚拿到手套时感慨,表现了为了方便劳动而顾不上自己的手,体现他对劳动的热爱,质朴、爽利。由“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看,运用心理描写,他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的事情,手套第一次丢了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体现了他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由“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看,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以及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突出表现了陈老汉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从读者层面来看,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手为什么套不住呢?”,令人产生好奇心,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迫不及待的往下读。从情节的发展来看,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先是家人为保护他的手而买手套给他,然后他为了干活而忘戴手套,接着戴了手套而又丢了手套,最后老人回家后把手套还给了儿媳妇。作者“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把人物的塑造的更加真实丰满,情节设置的颇为巧妙。从手法上来看,小说运用了伏笔照应的手法,文章一开篇就交代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的劳动人民形象。从结尾的设置来看,小说的结局突转。陈秉正老人“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他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其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军。至临淮,为敬业先锋所败。孝逸惧,按甲不敢进。元忠曰:“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且海内承平日久,忽闻狂狡,莫不注心倾耳,以俟其诛。今大军留而不进,则解远近之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前军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元忠固请决战,乃平。以功擢司刑正。寻为周兴陷,入狱,诣市将刑,则天以功特免死配流贵州。圣历元年,召授侍御史。又为来俊臣、侯思止所陷,再流于岭表。复还,授御史中丞。元忠前后三被流,时人多称其无罪。中宗即位,其日驿召元忠。时特承宠荣,当朝用事。初元忠作相于则天朝,议者以为公清。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三思,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皆潜预其事。太子既斩三思,又率兵诣阙,将请废韦后为庶人,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守门,协令从已。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由是不克,升为乱兵所杀。中宗以元忠有平寇之功,竟不以开为累。委任如初,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三族中宗不许元忠镇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行至涪陵而卒,年七十徐。谥曰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B.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C.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D.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袋封缄,贴封条呈进,故称。B.侍御史,古代官名,在御史大夫之下。如果朝官犯法,一般可以直接上报皇帝。C.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代指京城。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隋炀帝、汉元帝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元忠通晓军事,建有军功。他曾上书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优缺点,得到皇帝赏识;又为李孝逸出谋划策,帮助其平定徐敬业的叛乱。B.魏元忠仕途多舛,屡遭流放。他曾在周兴的陷害下入狱,第一次被流放,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第二次被流放,而当时的人大多说他无罪。C.魏元忠深受圣恩,颇失人望。中宗即位后,他特别受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公正清廉,而这次当朝执政却亲附权豪,抑弃寒俊,被人批评。D.魏元忠首鼠两端,仍任原职。节愍太子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未成功,但没有因魏升被节憨太子胁迫追随而受连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寻为周兴陷,入狱,诣市将刑,则天以功特免死配流贵州。(2)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答案】10.C11.B12.B13.(1)不久他被周兴诬陷下狱,将赴刑场行刑,武则天以魏元忠有功,特免死而发配流放贵州。(2)到此时再次掌权处理政事,天下人没有不引颈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扬补益。【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此时,武三思的死党又对证元忠,说他向来与节愍太子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他三族,中宗未允许。魏元忠惧怕不能自安,上表坚请告老还乡。句中“云”的主语是“三思之党”,故不能与“元忠”相连,否则后面的话就成了魏元忠所说的了,故应在“云”前断句。据此排除A、B两项。“元忠”作“惧”的主语,共同构成主谓关系,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一般可以直接上报皇帝”说法错误。如果朝官的高级官员犯法,一般由侍御史报告御史中丞然后上报给皇帝。低级官员可以直接弹劾,或者会集体弹劾。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第二次被流放”理解错误。从原文“又为来俊臣、侯思止所陷,再流于岭表。复还,授御史中丞。元忠前后三被流,时人多称其无罪”可知,魏元忠前后三次被流放,其中两次流放于岭表,“再”是两次之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寻”,不久;“为”被;“诣”,到,此处指押赴刑场;“配流”,发配流放。(2)“至是”,到此时;“居政事”,掌权处理政事;“延首倾属”,引颈盼望;“冀”,希望。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当初,他做太学生时,就志气倜傥。仪凤年间(679),吐蕃不断侵犯边土。魏元忠到洛阳上密封奏章,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方面的优缺点。唐高宗看了很是惊叹,感到他有优异的才能,于是授他为秘书省正字。文明年间(684),他迁任殿中侍御史。那年,徐敬业占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伐,武则天下诏命魏元忠监理军事。到临淮,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李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按甲不敢进军。魏元忠说:“朝廷因您是王室懿亲(皇家近亲),所以把这朝廷之外(平定叛乱)的大事委派给您,天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况且国内太平日久,忽闻这次叛乱,莫不注心倾耳,来等候诛杀叛逆的好消息。现在大军停而不进,就辜负了世人的期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言辞来解脱自己因怯阵而避敌的罪过呢?”李孝逸认为魏元忠的话正确,于是率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前军被敌人攻破,李孝逸又害怕,想带兵退却。元忠坚持请求与敌决战,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不久他被周兴诬陷下狱,将赴刑场行刑,武则天以魏元忠有功,特免死而发配流放贵州。圣历元年(698),他任侍御史。后来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两次流放于岭表。后来回到京师,授御史中丞。魏元忠前后三次被流放,当时的人大多说他无罪。中宗即位,派驿马专程召回魏元忠。当时魏元忠特别受宠于皇上,当朝执政。当初,魏元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议者都认为他公正清廉。到此时再度任宰相(再次掌权处理政事),天下人莫(没有)不引颈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扬补益。但魏元忠亲近依附权豪,抑弃寒门俊杰,竟然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因此批评他。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武三思,魏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都暗中参与其事。太子已经斩了武三思,又率领军人到宫门外,将请求废除韦后为庶人,在永安门遇上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便胁迫令他顺从。节愍太子带兵到玄武楼下,李多祚等犹豫不战,魏元忠又持两端,因此起兵未成功,魏升被乱兵所杀。中宗因为魏元忠有平寇之功,最终没有因魏升的事让他受连累,委任如初。此时,武三思的死党又对证元忠,说他向来与节愍太子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他三族,中宗未允许。魏元忠惧怕不能自安,上表坚请告老还乡。行走到涪陵去世,享年七十余岁。谥号为贞。(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B.“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C.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D.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15.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4.A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②这两句运用“楼船”“铁马”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25年前“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和“大散关失而复得”两次胜利战斗的壮丽场面。③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可以想见诗人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错误,诗人只是愤,并未消沉。“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及语言风格的能力。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是说陆游的诗作多豪言壮语,言谈之间指向征讨外敌恢复疆土的豪迈情怀。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胜利抵抗金兵战斗场面。这两句诗用六个名词简洁却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杀敌的心情。宋朝的军队曾经在东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关打败过金兵,一处是在冬天,一处在秋天!一次是兵船作战,一次是马队交锋。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中,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家卫国的伟大力量。(三)名篇名篇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绘出鲲鹏振翅飞向高空的情形,从而凭借六月的海风飞到南海。(2)钟嵘《诗品》中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不平之鸣。(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答案】①.水击三千里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泻水置平地④.各自东西南北流⑤.小楼昨夜又东风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抟”“泻”“恰”。三、语言文字运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地美丽。②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仁德的心灵,他的博大的智慧。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实在太。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⑤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副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异乎寻常栩栩如生卓越关于B.无与伦比栩栩如生卓著有关C.无与伦比惟妙惟肖卓著有关D.异乎寻常惟妙惟肖卓越关于18.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B.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C.文中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19.文中画曲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后正确的一项是()A.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仁德的心灵,他的博大的智慧。B.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C.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仁慈的心灵,他的博大的智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德的心灵。【答案】17.A18.C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这里强调托尔斯泰的美与平常意义上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异乎寻常”。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逼真,所以用形容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卓著:指突出显著。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这里指托尔斯泰才华杰出,超出一般,用“卓越”。关于:介绍事物包含的范围或内容,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作定语。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这里后面接的是“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是介绍作者读书的范围,所以用“关于”。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及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A.改换后表意不明确,第一处改换后读者不一定能知道作者讲的是谁,后面两处作者有意不用代词其实也是为了更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B.前者“丑陋的列夫”表示特定称谓,后者“丑陋”表示强调,用法不同,判断错误。C.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用法确实不同,判断正确。D.改后逻辑上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③④段再从肖像和“良知”方面概括说明其“美丽”。然后第⑥段过渡到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等角度,思路清晰,不宜变换顺序。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曲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结合后面内容“他的才实在太……”“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闭上”分析,先讲他的写作才华,也就是先说智慧。结合最后两段主要内容“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俄罗斯伟大的心魂”等分析,主要从他的心灵角度来写的。所以应该是先说“他的博大的智慧”,后说“他的仁慈的心灵”。②“仁德的心灵”搭配不当,将“仁德”改为“仁慈”“仁爱”等。综合分析,只有B项修改正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的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类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案】20.①除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外②果糖的甜度最高③因为有机酸含量较多21.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因为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所以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少的水果也要限制食用。【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结合后文“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确定空处应该有与“还……与……有关”相照应的关联词语——“除了与……有关外”,再结合上文“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确定答案为:除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外。②处因为上文句末为句号,说明主要根据后文填空,再看后文内容为“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于是确定空处与下文是递进关系,得出答案为:其中果糖的甜度最高。③处根据段落位置确定要填的内容是对上文“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比如山楂含糖量超过20%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但因为含酸量较多,吃起来还没有草莓甜”的总结,故得出答案:“山楂中的有机酸所致”,或者“受山楂中有机酸的影响”。【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根据设问句子“对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的食物呢?”提炼出中心观点。对象为: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重要信息(原因和结果)为“由于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得出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其次便是“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最后一点便是“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限制总热量,建议平均一天吃下去的水果不超过200克”。综上,再结合字数限定和“因果关系”的要求确定答案。四、写作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从长江流水可以看到岁月的流逝,从月圆月缺中能够看到事物的变化……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思考感悟写成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关注细节老子道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世上的难事,必定先从容易的做起;世上的大事,必定先从细微的着手。 世界上不会有一蹴而就的事,凡事都是从点滴开始做起。平凡的事是这样,伟大的事也是这样。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是自己壮志凌云的理想,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逐步积累。一个企业的兴旺,靠的不仅是领导运筹帷幄的谋划,更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实际经营。一个国家的富强,靠的不仅是政府高屋建瓴的战略,更需要的是具体切实的管理建设。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小事不去做,大事成空话。 在远行时,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看上去芝麻粒大的细节,关系可能甚大。很多时候,事物的成败就决定于某个关键的细节。 细节的重视有时会孕育着事业的成功。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指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细化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对于推翻封建主义、建设新中国这一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细的不能再细的细节,但正是这个细节,使老百姓们认识到了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起,共产党人成就了历史伟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细节的疏忽有时会导致事业的失败。成功转化成失败,往往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审慎中,那百分之一疏漏。三国时姜维由于忽略了阴平小路的防守,而导致了蜀国的灭亡。美国航天局由于一个细小零件的疏于检查,才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惨剧。西方有首民谣叫《铁钉与国家》:“丢掉一只铁钉,失去一个蹄铁;失去一个蹄铁,坏了一个马蹄;坏了一个马蹄,失掉一匹战马;失掉一匹战马,毁了一个将军;毁了一个将军,输掉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一个极小事件的发生,由于不断引发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或者重大事件的发生。 小事不可小看。从一粒沙中能够看一个世界,从一滴水里可以看太阳的光辉,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对于工作有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而更是体现在细微的小事中。东晋大将军陶侃,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缜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命令兵士将剩下的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官府听事前余雪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垫路防滑。多年以后,荆州刺史桓温准备伐蜀时大造船,铁钉不够,陶侃所贮竹头正好能当作竹钉用。正是由于陶侃时时对细处的重视,才成就了他一生辉煌的功勋。 天下之事都是当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使是最聪明的人设计出的最伟大的计划,执行时还是必须从小处着手——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如果我们只注重所谓大的方面,对小的环节却不以为然,放任自流漫不经心,结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宏伟目标却被小问题搁浅了,最终走向失败。 世事无小事,只要是你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就值得你去重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非常简单,列举了大自然中的现象,“一粒沙”“一朵花”是小的,“世界”“大气”是大的;“长江流水”“月圆月缺”是表面现象,而“岁月的流逝”“事物的变化”是本质变化。由此可知,大自然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从细微入手,能够从细微处发现大问题;我们也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靠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我们可以从灾害启示出要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从动植物的生长启示出做人要有的精神,我们还可以从动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环)启示出生命的可贵,做人要过得有意义等。总之,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关键是,我们要透过大自然的一些表面现象,抓住实质,能够与人生、生活、社会联系起来,这样写作才有广度和深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写作“大自然的启示”,可以安排成并列式,列举一些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生、生活等联系起来,要注意适当加一些议论升华性的语言。如果写“从细微处入手”或“透过现象看本质”等,也可以安排成并列式的结构。这道作文题容易偏题,如讴歌大自然的美好,或者是赞美大自然的神奇等均为不符合立意要求。立意:1.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启示。2.以小见大。3.从细微处发现问题。4.注重细节。5.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上海市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邵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7 16:11:29
页数:21
价格:¥5
大小:102.4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