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2.1(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书法艺术中,书家追求“错落”比注重“平正”更为久远。“平正”只是伴随楷书出现才走进书家视野,在前期文字与书法中,更强调“错落”“顾盼”“融合”等审美属性。汉蔡邕在《九势》中提出“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将“错落”提到书写准则至高位置。笔画横平斜侧、穿插勾连,结体疏密相间、有主有次,不仅使原来文字形象获得更广更深含义,也为书家抒发和释放感情提供更多机缘,于是,“错落”逐渐成为书家重要审美追求。“平正”与“错落”既对立又统一,理想状态是在“错落”中求“平正”,“平正”中求“错落”,使创作既有多样性又有规定性,既出人意表又在意料之中。在传统书法中,“错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错落”因体验动感而孕育,成熟后又反哺“动感”“气势”波澜之形成。书家尽可能放大与夸张这种效果,书写“竖”时力求不笔直均匀,而是有粗细变化含蕴其中,使之如“万岁枯藤”“临谷劲松”;书写“横”时,力求不砥平绳直,而是“蚕头雁尾”“列阵之排云”,使之动感栩栩如生。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对顾恺之墨迹动感与气势褒扬,正是对“错落”手法运用极度的肯定与赞赏。“错落”在风格与流派中,时时与“变革”“创新”含义相交叠。传统书论中多在“守成”与“创新”,“错落”与“平正”中费之口舌,磨搓时日,但不管如何论道,“错落”总站在“变革”近侧。晚唐书家释亚栖在《论书》中说:“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此论阐述改革创新之重要,同时也表明“错落”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于书家开辟前景之必然,书家倾力营构自己独特个性,本身就是对“错落”审美强烈追求。书法因具有盎然情趣和漫衍意韵弱化原有实用功能,渐次攀援于艺术之巅。在这其中,“节奏”“率意”等发挥重要作用,而这同样包容在“错落”审美范畴之中。为使书法具有情趣与意韵,一方面,书家深知“节奏”把报之妙处。这或许从时序四季轮回、礼乐悠扬婉转中受到启发,特别是音乐,从自然群声中抽出纯洁“乐音”,以强弱、高低,起伏旋律来倾诉人们内在情感。音乐“一唱三叹”与书法“一波三折”何其相似乃尔,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故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皆有三折。”这种节律弥漫出的意境,会净化人们尘俗之心,使人们感性情绪和理性思考浑然无别进入冥想之境,进而引发人们走向宇宙为何的探究、生命本源的追索和生活意义的叩问。另一方面,书家深知“率真”是创作灵魂所在。率真而回归自然,是书法不二宗旨。书家只有率真率意,才能创作出流畅之线条与绰约之形体,才能呈现情丝万种与风神踔厉之书法神态。扩而大之,“率真”,也是一切艺术审美滥觞与渊薮,后期书论对此汩汩而出不绝如缕,如晋初杨泉《草书赋》中所说:“字要妙而有好好,势奇绮而分驰,解隶体之细微,散委曲而得宜。乍杨柳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之变化,象日月之盈亏,”可以想象,没有“错落”运用,书法中情趣与意韵是多么枯竭、寡味和无聊。(摘编自嵇绍玉《“错落”在传统书法中之审美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错落”与“平正”相伴随而产生,是书法艺术的两个审美属性,两者相辅相成,对立统B.“错落”是书家重要的审美追求,它可以深化文字形象的含义,有助于抒发和释放书家的感情。C.书法具有情趣与意蕴,是书家深知把握“节奏”,从自然群声中抽出纯洁“乐音”的结果。D.书家深知“率真”是创作灵魂所在,是一切艺术审美滥觞与渊薮,“率真”使得作品更具节奏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思路清晰,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论据充分详实,论证严密。B.文章首先指出“错落”在书法艺术中的美学属性,为下文展开论述做好铺垫。C.文章引用释亚栖的《论书》,既论证了古代书画的特点,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D.文章从“错落”与“动感”“气势”之间的关系、风格与流派、情趣与意韵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家书写“竖”时力求使之如“临谷劲松”,书写“横”时力求使之如“蚕头雁尾”,这是“错落”之运用。B.传统书论中存在关于“守成”与“创新”、“错落”与“平正”的争论,而“错落”总站在“变革”的近侧。C.书法因情趣和意韵的不断增强,抛弃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发挥“节奏”“率意”的作用,才逐渐攀援于艺术之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书法“一波三折”节律弥漫出的意境,可净化人的心灵,引发人们对生活意义、生命本源、宇宙奥秘的思考与探究。【答案】1.B2.C3.C【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错落’与‘平正’相伴随而产生”错误,原文为“书家追求‘错落’比注重‘平正’更为久远。‘平正’只是伴随楷书出现才走进书家视野”。C.“书法具有情趣与意蕴,是书家……的结果”以偏概全,为使书法具有情趣与意蕴,一方面是书家深知“节奏”把握之妙处,另一方面是书家深知“率真”是创作灵魂。D.“‘率真’使得作品更具节奏感”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是“为使书法具有情趣与意韵,一方面,书家深知‘节奏’把报之妙处……另一方面,书家深知‘率真’是创作灵魂所在”,“率真”与“节奏”之间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C.“论证了古代书画的特点”错,作者只论述了“错落”在书法美学中的价值。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C.“抛弃了原有的实用功能”错误,原文中是“弱化”。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贫困是新中国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从扶贫政策的效果与政策模式来看,新中国的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77年),以保障生存为主,扶贫措施主要体现在土地改革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第二个阶段(1978—1985年),以扶持、开发贫困地区经济为主,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以“三西”地区(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为代表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第三个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阶段(1986—1993年),以开发式扶贫为主,通过投入外部资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第四个阶段(1994—2000年),以“八七”扶贫开发为指导方针,以中央投入为中心,以省资金投入为辅,完善财政投入,紧密加强地区联动,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扶贫工作。第五个阶段(2001—2010年),以巩固扶贫成果为主,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减少贫困发生率。第六个阶段(2011年至2020年),以精准扶贫与脱贫为中心,将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到户,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帮扶。(摘编自《世界农业》)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奇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增收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6年至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州,云南,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560万人,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金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摘编自《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材料三:中国特色减贫的基本路径和范式,为世界范围内减贫行动提供了借鉴。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中国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充实贫国地区基层领导力量,实施精准扶贫,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老挝国家主席府部长开玛妮·奔舍那说,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美好生活,也为世界人民带来切实利益,因为中国的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借鉴。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逻辑和成因为破解现代国家治理难题提供了思路。贫困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只有来自人民、一心为民的执政党才能啃下这个“硬骨头”。在制定和完成发展规划方面,中国始终坚持从服务人民长远利益着手,在实践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花干”是中国减贫大业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减贫实践证明,胸怀人民,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制定政策,是破解任何治理难题的不二法门。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发起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种形式的援助,减免有关国家债务,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在亚洲,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开展乡村减贫推进计划;在非洲,中国为非洲国家援建水利基础设施、职业技术学校、社会保障住房等,打造农业合作示范区;在拉美,中国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帮助当地民众摆脱贫困。中国参与的多种形式减贫合作,给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最终消除人类贫困贡献中国力量。(摘编自李蓉《中国减贫实践惠及世界》)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先后经历了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B.到2020年底,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C.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升。D.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解决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的温饱问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各阶段扶贫政策相互交叉、逐步发展与过渡,扶贫目标由相对分散向精准集中、扶贫主体也由单一向多元转变。B.从2016年至2020年,全国所有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和所有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的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560万人。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从而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群策群力,这是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根本原因。D.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种形式的援助,减免有关国家债务,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6.中国减贫实践给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哪些借鉴和实惠?请简要概括。【答案】4.D5.A6.借鉴:①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充实贫困地区基层领导力量,实施精准扶贫,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等,为世界范围内减贫行动提供了基本路径和范式:②以人民为中心,制定长远扶贫和发展计划,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等,为破解现代国家治理难题提供了思路。实惠: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为加快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解决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的温饱问题”表述错误,原文是“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且消除绝对贫困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不只是解决温饱问题。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所有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的省”错,文中是“贵州、云南、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份”,这三个省份人口仍以汉族为主。C.“从而”强加因果,“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根本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错,原文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借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依据材料三“中国特色减贫的基本路径和范式,为世界范围内减贫行动提供了借鉴……中国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充实贫国地区基层领导力量,实施精准扶贫,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可概括为: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充实贫困地区基层领导力量,实施精准扶贫,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等,为世界范围内减贫行动提供了基本路径和范式。依据材料三“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逻辑和成因为破解现代国家治理难题提供了思路……只有来自人民、一心为民的执政党才能啃下这个‘硬骨头’。在制定和完成发展规划方面,中国始终坚持从服务人民长远利益着手,在实践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可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制定长远扶贫和发展计划,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等,为破解现代国家治理难题提供了思路。实惠:依据材料三“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发起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种形式的援助,减免有关国家债务,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中国参与的多种形式减贫合作,给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最终消除人类贫困贡献中国力量”可概括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为加快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真不想脱贫侯发山听说月亮湾村脱贫了,我瞅个星期天,决定实地走访一下,我算了算,张蕾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就下来当驻村第一书记,已经四年了。如果月亮湾村能够脱贫摘帽,张蕾就可以打道回府。她是签订了“军令状”的,不脱贫摘帽,不能回城。我打算到老福家看一看。如果老福脱了贫,那么月亮湾村应该都OK了。老福是村里的老大难,一直拖着月亮湾村致富奔小康的后腿。老福的父母因病双双去世,因病致贫,他50多岁了还没成家,便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有名的懒汉,说句不当说的,混成了茅房的石头——又臭又硬。当年我曾帮扶过他,头一次去时,看到他家里真像大水冲过一样,估计老鼠都不过夜,家徒四壁,连台电视机都没有。我回来没多久,就去旧货市场给他买了电视、沙发等家具家电。再去时,他已经把电视机卖给收破烂的了。后来,我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了两头波尔山品种羊。隔了五天,村主任老贵说,老福已经把羊给赶到集上换成了油盐。我决定不再物质上资助他,又破了半个月工资给他购买了西瓜种子。我担心他把西瓜种子当零食吃了,和村主任老贵一道帮他把种子种下,叮嘱他除草、打药等注意事项,到了秋天,我赶到老福的瓜地,真算是开了眼界,瓜田里的草茂密得能窜出兔子来,偶见草丛间牵扯的瓜藤。我来回走了几趟,终于找出了两个跟小孩儿拳头大小的西瓜蛋,让人看了想掉泪……如果让我来形容老福的话,一个歇后语最恰当不过:石头放在鸡蛋里——混蛋。恰巧这时候,张蕾来当“替死鬼”,我才得以脱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河洛地方邪,光说不敢噘,说的是你念叨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就会出现,所以只能念叨好处,不能说别人的不是。就在我刚要出去时,老福闯了进来,我怔了一下,老福真是变了,胡子刮得溜光,身上穿得干净清爽,跟几年前相比,年轻了许多,好像吃了孙猴子师父的肉。我说:“老福,听说你脱贫了?乡里准备给你摘帽呢!”听我这么一说,老福慌乱地摆着手,说:“叶书记,我不想脱贫!”莫不是狗改不了吃屎,我暗暗吃了一惊。难道老贵和张蕾给我的信息有误?“今年西瓜卖了多少钱?”我知道老福承包了十亩地,全部种上了西瓜,不说往年,只要今年纯收入达到4400元,就算脱贫了,我给老福接了一杯水递过去。今年没有大风,没有冰雹,应该说是风调雨顺,不会出现意外。我想套套他的话,给他算算账。谁知道,老福比山里的猴还精,他接过水,咕咚了两口,狡黠一笑,说:“叶书记,今年没卖上钱,不信,咱算算?”“好。有头发不要装秃子!”我想听听他怎么狡辩。老福一下子精神起来,神采飞扬地说:“十亩地,西瓜种苗八千块。土地租金六千块,肥料农药七千块。农膜、水电、燃料等各种杂费,加起来有一万,总投入将近四万。”我打断他的话,说:“西瓜的产量按亩产3000公斤计算,西瓜的收购价格大约在每斤一块二左右,一亩产值六千六,除成本,纯利润在两千六左右,10亩西瓜也该有近三万。”“不信你问问老贵,我今年真的没得钱,谁得钱谁是河里爬的。”老福两手比画着“王入”游泳的姿势,信誓旦旦地说。难道老福卖西瓜的钱丢了?我知道他是肚子里玩杂戏——怪主意多,便趁机给老贵打电话。老贵在电话里说,老福良心发现,今年的西瓜一个也没卖,全部捐出了,给敬老院送了一车,给村小学送了一车……接下来,老贵着急地说:“张蕾找来《中州晚报》的记者宣传他呢,这货不知躲哪儿了,电话也不接。”我心里松了口气,告诉老贵让记者到乡政府来,然后对老福翘着大拇指:“老福,行啊。土话咋讲来着?乌鸦照镜子,刮目相看啊。”老福有点不好意思了,说:“反正我不想脱贫!”“为什么?你不摘帽脱贫,人家张蕾就不能回城。你想想,人家一个大姑娘,三十好几,对象都没时间谈……”我越说越来气。“她比我穷哩,不脱贫就不能回去!”老福打断我的话。“比你还穷?”老福把我给搞糊涂了,“你是说张蕾比你还穷?开玩笑。”“她的裤子破了好几个洞呢。我给她钱,她死活不愿意。”我憋不住笑了,说:“老福,人家穿的那是流行的‘乞丐服’。”“我说呢,集上的‘穷人’咋越来越多,原来他们不穷啊,”老福不好意思地笑了。“老福,你把今年种的西瓜全部捐出去,精神可嘉,值得点赞……”我一边想着如何措辞一边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老福打断我的话,说:“叶书记,说实在的,我真不想脱贫,一脱贫,张蕾就要走了,可能就再也见不着。为了帮扶我种西瓜,她可真没少操心。我无儿无女,她、她让我感受到了‘小棉袄’的温暖。”泪在老福脸上欢快地流着,浇灌着他那沟壑纵横的皱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福曾是月亮湾村有名的脱贫困难户,给“我”的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B.小说多次引用俗语或歇后语,既使语言表达活泼生动,也增加了文章的乡土气息。C.老福看到张蕾穿“乞丐服”误以为她更穷,想给她钱,体现了老福的愚昧无知。D.小说以第一人称进行讲述,“我”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8.作者是如何刻画驻村第一书记张蕾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9.脱贫前和脱贫后老福有怎样的不同,老福的变化蕴含了怎样的深刻道理?请简要分析。【答案】7.C8.①对比。通过“我”帮扶老福脱贫失败与张蕾帮扶老福脱贫成功形成对比,“我”扶贫工作上做了“逃兵”,与张蕾四年的坚守形成对比,刻画了张蕾年轻有为、敢啃硬骨头的形象。②他人讲述。通过老福讲述“我真不想脱贫”的理由,刻画了第一书记张蕾是老百姓的贴心、暖心的“小棉袄”的形象。9.脱贫前家徒四壁,懒惰,破罐子破摔,拖后腿。脱贫后,精神面貌变化——胡子剃得溜光,穿得干净清爽,年轻了许多;思想境界变化,“西瓜一个也没卖,全部捐出了”——懂得感恩,回报社会。老福的变化充分说明,扶贫工作,不仅能改变农民的物质条件,还可以从深层次上改变农民的精神与思想,从而歌颂了党的扶贫政策。【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体现了老福的愚昧无知”错误,应是体现了老福质朴善良的一面。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从对老福的帮扶来看,“我”和张蕾都对老福进行过帮扶,由“当年我曾帮扶过他,头一次去时……我回来没多久……后来,我用自己的工资……我决定不再物质上资助他,又破了半个月工资给他买了西瓜种子……恰巧这时候,张蕾当‘替死鬼’,我才得以脱身”可知,“我”想尽各种办法帮扶老福,结果也没有让老福脱贫,做了逃兵,可见老福从经济到思想脱贫难度之大;由“张蕾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就下来当驻村第一书记,已经四年了”“她是签订了‘军令状’的,不脱贫摘帽,不能回城”“老福真是变了,胡子剃得溜光,身上穿得干净清爽,跟几年前相比,年轻了许多,好像吃了孙猴子师父的肉”“老福,听说你脱贫了?乡里准备给你摘帽呢”可知,在张蕾的帮扶下,老福有了很大的改变,摘掉脱贫帽,这些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以看出张蕾四年的坚守,与“我”的工作形成对比,表现张蕾年轻有为,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从老福的讲述来看,“说实在的,我真不想脱贫,一脱贫,张蕾就要走了,可能就再也见不着。为了帮扶我种西瓜,她可没少操心。我无儿无女,她让我感受到了‘小棉袄’的温暖”,老福这段话是从侧面表现张蕾对脱贫户和老百姓的真诚关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分析作品主题的能力。脱贫前,“他五十多了还没成家,便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有名的懒汉,说句不当说,混成了茅房的石头——又臭又硬”“他家里真像大水冲过一样,估计老鼠都不过夜,家徒四壁,连台电视机都没有”,这时候的老福不止经济上贫困,精神思想也是贫困的,不思进取、顽固不化。脱贫后,“老福真是变了,胡子剃得溜光,身上穿得干净清爽,跟几年前相比,年轻了许多,好像吃了孙猴子师父的肉”“老福良心发现,今年的西瓜一个也没卖,全部捐出了,给敬老院送一车,给村小学送了一车”,脱贫后的老福,不但走出了经济的贫困,连精神和思想也有了改变,懂得感恩和回报社会。透过老福的变化和老福脱贫的经历,小说意在告诉我们扶贫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和浅层次,要深入老百姓的内心,真诚帮扶,还要从精神和思想上改变他们的面貌,从而歌颂党的扶贫政策。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堂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雅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己亥,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颓,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夏五月,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联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寂遂归蒲州。未几,又坐狂人信行言寂有天命,寂不以闻,当死。流静州。会山羌作乱,或言劫寂为主。上曰:“寂当死,我生之,必不然也。”俄闻寂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家僮破贼。上思其佐命之功,征入朝,会卒。(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B.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C.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D.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中国古代另有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对帝王的尊称。C.顿首,文中指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又作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D.御史大夫,官名,秦朝始设,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历代沿用,但职掌有异;明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武力与文德随时势的变化各有妙用,基于此,他否定了封德彝“文不如武”的观点。B.唐太宗颁布命令从制度上保障谏官进谏纠偏的权利,对大臣意识到谏言非当而自省他表示赞赏。C.唐太宗主张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他明确表示不会像一些前代帝王那样用权谋小计来对待臣下。D.唐太宗有知人之明且大度,如对待裴寂,因坚信他不会为叛贼所用,故未判死刑,而仅将其流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2)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答案】10.A11.A12.D13.(1)设官定职,各自有其掌管的职守。如果真有错失,御史自当纠察举报。(2)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浑浊而去希冀支流清澈,这是不可能的事。【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武德年间,贪污受贿风气盛行,朝廷政纲混乱,均与你有关,只是因为你是开国老臣,所以不忍心完全依法令处置。能够回家守着坟墓,你已经是够幸运的人了!“货赂公行”“纪纲紊乱”为两个完整的主谓结构,应在“货赂公行”后断句,排除BC。“不忍”的主语是“上”,“得归”的主语是“裴寂”,应在“得归”前断句,排除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中国古代另有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的判断不准确,中国古代没有公元纪年。公元纪年开始是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因坚信他不会为叛贼所用,故未判死刑,而仅将其流放”的分析有误,流放裴寂是因为“又坐狂人信行言寂有天命,寂不以闻”,此事发生在前,后来才有“会山羌作乱,或言劫寂为主”,唐太宗坚信他不会为叛贼所用的事。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所司”,掌管的职守;“愆违”,错失;“纠举”,纠察举报。(2)得分点:“君,源也”“臣,流也”,判断句;“浊”,使……浑浊;“流”,支流。参考译文: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春正月丁亥(初三日),太宗大宴群臣,席间演奏《秦王破陈乐》。太宗说:“朕从前曾受命专行率兵征伐,民间于是流传着这个曲子。虽然不具备文德之乐的温文尔雅,但功业却由此而成就,所以始终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之才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所能比拟的?”太宗说:“平乱建国凭借武力,治理国家保持已取得的成就就要仰赖文才,文武的妙用,各随时势的变化而有不同。你说文不如武,此言差矣!”封德彝磕头道款。己亥(十五日),唐朝廷颁下制文:“从今以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入朝堂议事,都应让谏官随行,有失误立即进谏。”御史大夫杜淹上奏道:“各部门的公文案卷恐有稽延错漏,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检查核对。”太宗征求封德彝的意见,封德彝回答说:“设官定职,各自有其掌管的职守。如果真有错失,御史自当纠察举报。假如让御史到各部门巡视,擅索揭发毛病缺点,实在是太繁琐。”杜淹默不作声。太宗问杜淹:“你为什么不加争辩呢?”杜淹回答说:“国家的事务,应当务求公正,从善而行。封德彝讲的话深得大体,我确实心悦诚服,不敢有所非议。”太宗高兴地说:“你们如果都能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忧虑呢!”夏五月,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之人,太宗问:“谁是奸佞之人?”回答道:“臣身居草野,不能确知谁是奸佞之人,希望陛下对群臣明言,或者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己见、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佞之人。”太宗说:“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浑浊而去希冀支流清澈,这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做假使诈,文如何能要求臣下耿直呢?朕正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看见前代帝王喜好用权谋小计来对待臣下,常常觉得可鄙。你的建议虽好,联不采用。”和尚法雅以妖言惑众被处死。司空裴寂曾听过他的言论,辛未(二十九日),裴寂也因此事被免职,勒令遣送回老家。裴寂请求留在长安,太宗数落他说:“计算你的功勋,怎么能达到今天这个地位?还不是因高祖皇帝恩泽才使你列居群臣第一。武德年间,贪污受贿风气盛行,朝廷政纲混乱,均与你有关,只是因为你是开国老臣,所以不忍心完全依法令处置。能够回家守着坟墓,你已经是够幸运的人了!”裴寂于是回到老家蒲州。不久,有一个狂人信行称裴寂面有天相,裴寂并没上报朝廷,依法令当处死。太宗将其流放到静州。正赶上当地的山羌族叛乱,有人说叛军劫持裴寂为其首领。太宗说:“裴寂依罪当处死,我留给他生路,他肯定不会走这条路。”不久听说裴寂率领僮仆家丁打败叛军。太宗考虑他有辅佐高祖创业的功劳,征召他入朝,(裴寂)恰好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为范南伯寿①辛弃疾掷地刘郎玉斗②,挂帆西子扁舟③。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④。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注】①范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张南轩让他担任泸溪县令,迟迟未行,辛弃疾便写了这首词以勉之。②鸿门宴因项羽一念之仁没有痛下杀手导致刘邦逃脱,范增气得拔剑斩碎刘邦进献的一双玉斗。③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灭吴后,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不返。④《南齐书》记载南齐世祖戏问周盘龙:“你戴貂蝉冠比起戴兜鍪来如何?”周答:“此貂蝉从兜鑿中出耳。”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以“万里功名”对“千古风流”,又启“君王三百州”,大处着笔,辞义恳切。B.“燕雀”句,用陈涉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故事,借指范南伯志向远大。C.“貂蝉”句,劝勉范南伯要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战功”。D.全词用典丰赡,语言含蓄蕴藉,又不乏灵动自然;既有殷切的劝勉,又有深切的同情。15.有人评论本词“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的用典“似明而暗”,请简要分析。【答案】14.D15.此句写法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作者用这两个典故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又有深切的同情”错误,这首词主要表达的是辛弃疾希望范南伯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积极出仕以成就功业,更多的是鼓励,没有同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诗下注释可知,“掷地刘即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包含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不受越封,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这两个典故运用的很隐晦,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甚至连典故里的人物名字范增、范蠡都没有出现,作者借这两个典故是要劝说范如山不要仿效范增和范蠡,鼓励他应该去泸溪,施展自己的才干,锻练自己的能力,准备为收复祖国失地建功立业。(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相近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写出琵琶女弹奏琵琶时动作的熟练,用“____________”写相邻船的反应,从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吾尝跂而望矣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③.轻拢慢捻抹复挑④.东船西舫悄无言⑤.舞榭歌台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跂、拢、捻、抹、舫、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进行研究。历史研究法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__________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__________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质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质性研究虽然并不是实际上的一种方法,但却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美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民族志研究是人类学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实地调查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民族志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相关人的访问内容、档案记录的检视、衡量访问内客的可信度,并从此内容中找出特定团体与组织之间的关联,为关心习俗的大众以及专业的同行撰写整个故事的__________。由此可见,民族志研究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人类思想和行为中较可预测的形态上。17.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望文生义变迁无独有偶来龙去脉B.断章取义变迁独一无二来龙去脉C.望文生义变化独一无二草蛇灰线D.断章取义变化无独有偶草蛇灰线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质性研究不仅实际上是一种方法,更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B.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C.质性研究实际上并非一种方法,因而是许多研究方法的不同统称。D.质性研究既非实际上的一种方法,也非不同研究方法的许多统称。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推测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演绎该制度未来的变化B.推测出该制度未来的变化,演绎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C.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D.演绎出该制度未来的变化,推测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答案】17.B18.B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处,断章取义,指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望文生义,不了解词句的确切含义,只从字面上牵强附会地作解释。两个成语都有片面理解的意味,但前者强调背离原意或没有完整地加以理解,后者强调牵强附会地理解,根据后文“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可见此处是从完整性角度来谈,应使用“断章取义”。第二处,变迁,指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变化,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二者都有“变”的含义,但前者突出“阶段”的变化转移,根据语境“以往的发展”,此处侧重阶段的变化转系,应选用“变迁”。第三处,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无独有偶,指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此处并非贬义语境,显然应选用“独一无二。第四处,来龙去脉,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此处是说故事的前因后果,应选用“来龙去脉”。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并不是实际上的一种方法”语序不当,“实际上”是修饰“并不是”,应改为“实际上并不是”;第二处,“质性研究虽然并不是……一种方法,但却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不合逻辑,“不是一种方法”和“是许多不同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应该是并列关系,二者之间不存在转折关系;从语义上看,质性研究不可能既是“一种方法”,又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两者只能居其一,两者是并列关系,而A、C分别表示递进和因果关系。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原文语境,历史研究法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变迁原因,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并探索其未来演变趋向。根据事理顺序,应先分析造成政治制度现状的原因,再预测政治制度未来的变化,排除BD。根据前文,在已找到因果线索的基础上,得出造成政治制度现状的原因属于“演绎”,研究政治制度还未发生的未来变化属于“推测”,A搭配不当。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体上,德尔塔毒株有两个特征值得注意:首先,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病人核酸病毒载量是比较高的,说明①,这也是病毒传播了这么多病人的原因之一。第二,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它的临床特征跟以往的不一样。新冠肺炎的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而②。以前的很多新冠肺炎病人没有发烧症状,这次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发烧的比例更低了,尤其早期发烧的病人更低,病人的症状更不典型,这就导致③。针对有人对国产疫苗的质疑,钟南山坚定地说:“有效,非常安全。”他用了一组经过验证的科学数据来说明,基于今年5月份广州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暴发疫情的研究,结果证明国产疫苗是有保护作用的。“目前我国打疫苗的数量是最多的,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每100人中打疫苗的比例不高。在中国,需要83.3%的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钟南山认为,接下来应加快推进疫苗接种,以及加速研发对德尔塔变异株感染更有针对性的疫苗。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答案】20.①它的传播力和传染性比较强(更强);②德尔塔毒株临床特征更不典型;③有的病人对它的认识不够21.因为国产疫苗对德尔塔毒株有效而安全,而我国需要83.3%的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所以应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并加速研发对德尔塔变异株更有针对性的疫苗。【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面讲“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病人核酸病毒载量是比较高的”,后面讲病毒传播的病人数量多,那么病人核酸病毒载量高造成传染病人数多,也就是说该病毒的传播力和传染性较强。第二处,语境讲“临床特征跟以往的不一样”,用一个连词“而”,前面讲“新冠肺炎的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后面讲“发烧的比例”“病人的症状”等和新冠肺炎相比更不典型,此处可以概括讲德尔塔毒株临床特征更不典型。第三处,前面讲“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病人的症状更不典型”,也就是德尔塔毒株感染后,病人的早期临床特征更不典型,这样就会造成人们难以辨别,或者难以发现等。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句主要讲钟南山回复有些人对国产疫苗的质疑。第二句讲他用科学数据来说明国产疫苗是有保护作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的。后面为钟南山的一些认识,针对中国的国情分析的,中国需要83.3%的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最后提出做法,就是需要“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加速研发对德尔塔变异株感染更有针对性的疫苗”。题干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可以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根据第二段材料分析,主要因为国产疫苗对德尔塔毒株有效而安全的,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接种率才行,所以需要“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加速研发对德尔塔变异株更有针对性的疫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2年,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应母校北京大学之邀,以学姐的身份于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20多年的社会生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怀疑的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学者徐贲撰文《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评论卢新宁的观点:“怀疑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所有的‘信仰’,都必须建立在一些具有恒久而普遍意义的价值之上。人们只有确信这些基本价值,即使在现实生活中眼见无数糟蹋、破坏这些价值的行为,但仍然对这些价值坚信不疑的时候。他们才可以说是真正具备了信仰。”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在怀疑的时代,我这样信仰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颓废、享乐之风盛行,“丧文化”大行其道,“怀疑一切”理论甚嚣尘上。然而正如卢新宁所言:“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青年人应摒弃消沉之心,直面人生,知其难,信其力,行其艰。“朝霜暮雪,不改英雄意气。”对于真正的强者,知其难,反而会坚定他们的信念,将事情做成功。知科技创新之难,华为公司聚员工信念之力,终于研发出领先于全球的5G技术;知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之难,朱显谟立下让黄河水变清的理想,奋斗几十年,最终使黄河入沙量减少了60%!反之,一个人如若沉溺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难免会被眼前闲适安逸的表象所迷惑,失去了对现实的准确认知,也丧失了奋进的勇气。跳出自我设置的舒适圈,直面社会现状,是每个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当务之急。青年一代,怀着一腔孤勇踏上人生的旅途,不论遭遇何等挑战与挫折,都不要失去信仰。培根说:“不相信明天的青年,是对自己的背叛。”信仰之可贵,一在于它让我们永不失对将来的希望,二在于它还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为我们的前行之旅提供方向和力量。有信仰的马斯克倾尽家财研制纯电高速的汽车,而没信仰的国内某商人却以造车为名,将从股市收刮的金钱带到国外挥霍享受:两人的境界高低其实是信仰的有无决定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其难,信其力,说到底便是为了行其艰。天津大学校训“莫从纸上逞空谈”教育一代代学子于实处用力,从实践出发,克服艰难困苦,如果只有主观认识,只有一腔孤勇,理想再好,信仰再美,成功也只是黄粱美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时代领路人之语令人醍醐灌顶,告诫着每一位中华儿女脚踏实地,用行动去开创美好未来。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们应牢记“筑室道谋,则三年不成”的警示,带着对现状的清醒认识,怀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以昂扬之姿,以无畏之志,去行动,去奋斗。也许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遵守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名利双收,于是乎,就有很多年轻人被一些看似有经验的的前辈拍着肩膀说:“年轻人你不懂。”但我想说,未来的社会全被我们这些年轻人占领时又会怎么样呢?所以,我们必须牢记: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之下,那些能幸免于难的人不仅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所以,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世故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的生活,选择坚守理想和信仰,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这样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光明,这个时代便不再黑暗;只要我们依然拥有信仰,这个时代也将不再“怀疑”。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青年一代并非垮掉的一代,而是充满希望的一代。知而后信,信而后行,不自我束缚,不妄自菲薄,不纸上谈兵,实干笃行,则中华之强盛,可指日而待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第一段选自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演讲稿中的一段话,这段话中的关键词是:怀疑、信仰。她强调的是当今社会,人要有坚定的信仰,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学术不等于权术”,“风骨远胜于媚骨”。最后一句是说“因为坚强和信仰让人屹立不倒”。第二段以学者徐贲的文章明确观点“怀疑的时代需要信仰”,可以怀疑,但需要坚信“具有恒久而普遍意义的价值”。什么是“具有恒久而普遍意义的信仰”,应该是善良、正义、友善、和谐、法制等等,代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正义的东西。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应将内容具体化。写作时,考生可以以第一段内容为切入点,批判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现状,进而分析其实质与危害,呼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即呼唤信仰的回归,讴歌信仰的力量,呼唤人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这个社会,发现生活的美。还可以阐述具体需要怎样去做。总之论述时要关照关键词“怀疑”与“信仰”。立意:1.信仰是人生的指路明灯。2.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坚定信仰。3.在怀疑的时代,我这样信仰。4.②在怀疑的时代,我信仰正义(善良、友善、和谐、法制等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1 22:24:59 页数:20
价格:¥5 大小:1.12 M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