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卓同集团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卓同集团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0
2
/10
剩余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卓同教育集团高2018级2020年11月月考试题语文(10.15)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疾病对文学来说是隐喻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的人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阐释和转变的功能。也正因为此,疫情和社会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关于疫情的话语观念是文学应当格外关注的。出于对病毒的恐惧,人们需要将它化为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对象,让其成为自己群体之外的另一群人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客观上,还是在话语层面,传染病的特征都要求着某种群体的关联性。与其说这是一种策划好的阴谋论,不如说这是出于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传染病的攻击途径完全是借助于人性中的温情行为,比如交谈、聚会、抚摸、亲昵,因而防治病毒的方式是与人性的特质完全相反的。在病毒的阴影下,除了生物学方面的探索研究,未来的人类社会将加速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人们的身体愈加远离彼此,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会离得更近,更近并非意味着亲密,甚至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彼此裹挟的困境。疫情也廓清了个体与社会的思想状况:如何建构自我的主体,如何处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恰恰对应于它们的反作用力——个体性的疾病与群体性的瘟疫。疾病及作为其结局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外伤,让我们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命系统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密切的关系,我们真切地意识到,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这恐怕会带来一场话语的变革。瘟疫是病毒与人体细胞、组织的一场战役。但如果仅限于这个说法,显然太空洞,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细节。比如,冠状病毒原本是寄居在蝙蝠身上,经过变异后用它的冠状触手与人类细胞ACE2蛋白触手发生关联,从而钻进了细胞内部,把它的RNA放置到了细胞核里,从而攻陷了细胞,复制和生产出了更多的病毒。大量病毒从死亡的细胞中冲出来,开始攻击更多的细胞,免疫系统被遽然激活,人体面临着炎症因子风暴……我们在描述与生命相伴随的疾病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全新的话语方式。这既不是纯科学的,也不再纯然是人文比喻似的主观描述,它是基于目前生物学所呈现出的一种“模糊近似”的形象化现实。这种科学与人文杂糅的话语方式,或许会成为未来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瘟疫不再是一种恐怖神话,而是一种理性可以理解的事物,尽管这种事物依然给我们输送着恐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话语在文化表述中的分量会加大,但所谓的“高科技”也愈加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我们在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等等科技背景下,感受到的人类科技已经创造了魔法般的奇迹。但一场瘟疫,与几百上千年前的瘟疫一样,轻易就给“科技社会”以致命一击。这让我想到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在生物面前,我们的科学技术就像原始人一样。”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摘编自王威廉《瘟疫、文学与话语变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疾病跟文学密不可分,在文学中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在叙事中承担着阐释和转变的功能。B.出于对病毒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将拉大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加速社会卷入虚拟世界。C.生命系统本身的障碍和局限,是让自我的个体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发生密切联系的直接因素。D.在描述疾病的时候,用一种科学与人文杂糅的全新的话语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疾病。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论证应当关注疫情所带来的文学话语变革。B.文章在论证疫情对个体及其关系的影响时,使用了传染病、外伤、癌症等举例论证的方式。C.文章引入对瘟疫发生过程较为空泛地话语表述,是为了突出全新话语方式在未来的重要性。D.文章末段主要论证了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瘟疫仍可以暴露科技话语的局限性与落后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复杂、密切而虚指的关系,所以导致疫情和社会的关系也很复杂。B.人类社会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有利于对病毒进行防治,但会面临身心彼此裹挟的困境。C.全新的话语变革能让疾病脱下隐喻的掩护,有利于人们理解病毒,消除人们对病毒的恐惧。D.创造了魔法般奇迹的科学技术在瘟疫面前,不堪一击,其产生的话语因为缺少细节而无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6年来,这一重大倡议全球瞩目、应者云集。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开辟了重要途径,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也向所有伙伴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为开放包容的平台、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历史大潮,所体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符合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沿线国家人民渴望共享发展机遇、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待。(摘编自《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人民日报》2019年4月23日)材料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占全球比重摘编自《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对外贸易数据分析》,中商情报网2018年5月16日)材料三在被赋予全新时代内涵的“一带一路”上,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起稳定合作关系。诸多合作项目已经充分证明,“一带一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造福当地民众。“一带一路”建设使发展中国家得到了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机会,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更为庞大的世界市场、难得的发展机遇。这种美美与共的局面,显示出中国方案的动人之处。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的思想体系。人类文明应该实现多样性发展,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应该有更宽广的道路。打开大门,创造机会,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增长,是复兴的中国今天的必然选择。自觉承担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历史使命,是负责任的中国今天应有的贡献。(摘编自《“一带一路”,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绚丽工笔画》,《光明日报》2019年4月25日)材料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展开,将迎来更多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给我们国家、民族和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好的机会。就拿我们一直认为的盛唐开放宏大的气象来说,实际上用今天眼光看,它只是单方面的,可以说是“开而不放、传而不播”,也就是说它单方面的容许外国人进来,但是不鼓励自己人出去,这就是开而不放;人家来学,它是会传授的,但是不主动,从来没有主动到外面去传播,所以是传而不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我们今天是全方位的开放和传播,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摘编自葛剑雄《全球视野下,“一带一路”倡议究竟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人民论坛网》2018年1月30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符合沿线国家人民的期待,还有待于各方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实际行动。B.2017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比重将近四成,在全球贸易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在对外贸易方面,韩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对外贸易总额排名第一,且数额巨大,远超其他国家。D.“一带一路”方案的动人之处在于其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形成了美美与共的局面。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智慧,是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提出后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近六年来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B.“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平台,它有利于我们打开国门,创造机会,是复兴的中国当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肩负大国使命的体现。C.“一带一路”是一种全方位的积极主动的开放与传播,其开放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给我们国家、民族和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D.在“一带一路”以前,中国历史上的开放都有局限性,即使是唐朝也只允许外国人进来,而自己的人却从未走出去,从未向外国传授过本国的东西。6.“一带一路”建设会给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苦菜的思念尉峰①北方的春天是从青草长出芽尖开始的。当它们星星点点地在荒草中探头探脑的时候,苦菜还了无踪影。但人们已在翘首期盼。性子急的就会拿着挑铲和篮子到地里走上一遭,甚至走上一天。当看到浑黄的光秃秃的田间确实找不到一丁点灰绿的苦菜,人们才会无奈返回。②熟悉土地的人们知道,杨花挂满枝头,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候,苦菜芽才会拱出地皮。但是不多,这里一株,那里一株,稀稀拉拉的,到了桃花怒放,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的时候,地里的苦菜才长得恣肆,一簇簇,一团团,蓬蓬勃勃的,同新出的玉米苗竞赛,看谁长得快。倘若这时去了田地,只要你舍得时间,总会满载而归一篮子里、口袋里无不塞满鲜嫩的苦菜。③乡亲们爱吃苦菜,我的朋友们也不例外,但逢聚会,总会点下这道菜。吃苦菜不仅仅因为它是绿色食品,好吃,有药用价值,还因为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痛苦的回忆。特别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没人会忘记那些面黄肌瘦的日子,忘记苦菜的舍身相助。④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吃食极少,能填饱肚子实属不易。当时我们特别羡慕一位姓赵的同学,羡慕他有一个保管员父亲,羡慕他总能吃饱。不像我们,无论上午,还是下午,上学不一会,肚子便“咕噜噜”鸣响,此起彼伏,直到放学才结束这支身不由已的肠胃协奏曲。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⑤不可否认,记住那个年代其实是从记住那个年代的粗茶淡饭开始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对那时饭菜的印象就越来越深刻,有如一块块经过精雕细琢的丰碑,刻满那个岁月的痕迹,潜藏在脑海深处。⑥我在部队待了十三年时间,每天白面大米,但依旧没有改变少时养成的饮食习惯。以至于每每回乡探亲,总要饱餐几顿儿时爱吃的饭菜后,才会恋恋不舍地归队。转业回到故乡后,自然而然,一日三餐仍是小时爱吃的茶饭。⑦我想,少时的茶饭不仅仅是一种记忆,还蕴藏着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无时不在,就像风,从春刮到冬,从小刮到大,还将刮到老,不知疲倦,也不会停歇。有时呼呼的,有时柔柔的,从心头刮过,从脑海刮过。看似虚无,却充盈着每一个思念的空间。这种思念也许不是痛苦的那种,却和亲人息息相关,甚至相揉相杂,人牵着事,事连着人,分不清彼此。⑧我对母亲的思念就是如此。不知道是因为想母亲而想起苦菜,还是因为想苦菜而想起母亲。⑨一次,战友们在一起聚餐,照例点了鲜嫩的苦菜芽,我吃着吃着就走神了,拿着筷子的手在空中悬了好大一会儿。战友们以为我喝多了,其实是想起母亲了。⑩那一刻,我的思念悄无声息地回到了老家东崖头村,回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回到了母亲身边,回到了她老人家调拌好的苦菜旁,贪婪地嗅着那诱人的鲜香……⑪记得有一年我从部队探亲归来,正是苦菜肆意生长的季节。母亲为了让我顿顿吃上新鲜可口的苦菜,每天都会早早地去田野挑苦菜。归队前,母亲问我,你们首长爱吃苦菜吗?城市里有卖苦莱的吗?我蓦地想起,战友们也爱吃苦菜,只是吃法和我们有所不同。他们更喜欢生吃,把苦菜择洗干净后直接蘸甜面酱吃。不像家乡的人们,要么用水焯了凉拌,要么和白萝卜丝一起腌制成酸菜吃。吃不了的就晒干,等冬天享用。⑫当母亲听说我的首长和战友们也爱吃时,就又到田间挑了两天苦菜,让我带给他们。那几天,母亲戴着草帽,带着水壶,脸膛被晒得黝黑,嘴唇脱皮,两个裤腿的膝盖处无不沾满黄土,拍也拍不掉。母亲分明是蹲不了跪着挑的苦菜啊!那一年,母亲已年近七旬。⑬之后,母亲连夜把苦菜择净,又一把一把码齐扎好,长长的根顶着几瓣叶子,白绿相间,清新修长,像极了人参。但我却不忍直视。我何尝不明白,母亲不辞劳苦地挑苦菜送给战友们尝鲜,绝非只是冲着我们那份浓浓的战友情去的,她是为了让我日后得到更多的关照。母亲的良苦用心做儿子的怎么会体会不到呢?⑭如今母亲已辞世多年,但不管以前还是现在,只要一吃苦菜,我就会想起她挑完苦菜,虽疲倦却喜悦的神情,虽昏花却认真的眼神,以至于每每泪花模糊了双眼。⑮看来,想起苦菜似乎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就如同想起母亲,梦见母亲一样,久久不愿醒来。(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性子急的人们到田里寻找苦菜,有时甚至用一天时间,突出了人们对苦菜的喜爱,能够引发读者对于苦菜美味的想象。B.第二段的“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候”“(桃花)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的时候”,形象地写出了季节特点,也点明了苦菜蓬勃生长的时间。C.“我想,少时的茶饭不仅仅是一一种记忆,还蕴藏着一种思念”一句,承上启下,上接关于苦菜的叙述和描写,下启对母亲的深切思念。D.文中写母亲在田间挑了两天苦菜,“脸膛被晒得黝黑,嘴唇脱皮”这里的肖像描写细致生动,表现了她不辞辛苦、温厚深沉的母爱。8.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9.本文题目中的“苦菜”是否可以换成“母亲”?为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父武,晋王掾、上谷太守。逖少孤,兄弟六人。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寻征军谘祭酒,居丹徒之京口。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遭残贼,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然则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李头之讨樊雅也,力战有勋。逖时获雅骏马,头甚欲之而不敢言,逖知其意,遂与之。头感逖恩遇,每叹曰:“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诏进逖为镇西将军。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其后逖病甚。俄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册赠车骑将军。(节选《晋书•祖逖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B.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C.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D.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千石,是汉朝官秩,又为地方级官员郡守(太守)的通称,后来刺史升格为牧。B.戎是古代对西方部族的称呼,称北方部族为狄,称东方部族为夷,称南方部族为蛮。C.“阴”,指山水的北面,“阳”与之相反。江阴、襄阳等地名仍保留了这个意思。D.考妣,古时原指健在或已故的父母。今常存留于墓碑之上。如“先考”、“先妣”。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祖逖出身名门,才学优异。他生于官宦之家,却放荡不羁;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涉猎古今,常到京师活动,世人都称赞他有济世之才。B.祖逖胸怀大志,颇有雄图。他早年闻鸡而起舞,信誓耿耿;后来力劝晋元帝北伐而受到任用,招兵买马,于中流击楫,矢志中原大业。C.祖逖善解人意,礼贤下士。他送骏马给李头,李头感恩戴德,流露出以死相报的意愿;即便是对关系疏远或下等仆役也能以礼相待。D.祖逖生活俭朴,听任互市。他自己很节省,却致力于资助他人,自己没有积蓄私财;他允许与胡人互市,这使得官方、私家都富足,兵强马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5分)译文:▲(2)然则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初入试院邓忠臣东门骢马止行行,被诏秋闱阅俊英。三岛①隔云天北极,万灯明路国西城。人间聊假诗书乐,地远还闻市井声。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一夜凉风起阊阖②,月中应有桂枝生。[注]①三岛指西湖三岛:百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②阊阖,神话中的天门,唐宋诗词中亦指皇宫之门。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试院偏远僻静,听得见集市的声音,诗人闲来无事,姑且借助诗书来取乐。B.诗人受皇帝委托,担任了这次秋试的主考官,骑着马走走停停,深感责任重大。C.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京城的秋景得到立体的呈现。D.仰望灿烂的星空,眺望璀璨的京城夜景,诗人兴奋之余流露出淡淡的忧虑情绪。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选自2018年全国Ⅱ卷)(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选自2017全国Ⅲ卷)(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选自《知识清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福建土楼的建筑空间处理,对内和对外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尺度系统。对外它是巨大的非人的尺度,使接近这个的人产生强烈的压迫感与敬畏感,巨大的尺度给人以。()与此相反,进入土楼内院完全是另一个天地、又一种感受,这里是以人为本的尺度系统,纤细的木构件、标准的楼层、人性化的小尺度,创造出合于“人情”的生活空间。福建土楼另一个特点是内向的空间:它对外极其封闭,对内完全开敞。特别是客家土楼,把祖堂放在内院中心,其向心性发展到。在这巨大的圆形世界里,环周挑廊列柱简单地重复。你沿着走廊行进,可以无休止地绕圈,这时你的方向感消失了,被在这个圆形世界之中。这也许正是圆楼所要追求的控制力,目的是达到家族内部的团结与统一。当置身于这个圆的环境之中,处于圆心的祖堂自然成为视觉焦点,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可望可及的中心,它是客家人敬祖意识最形象的表现。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庞然大物震慑无以复加融化B.庞然大物震慑登峰造极消解C.硕大无朋震撼登峰造极融化D.硕大无朋震撼无以复加消解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对付外敌的尺度,人们觉得它不可战胜、不可动摇,在精神上先被打倒。B.这是对付外敌的尺度,使人觉得它不可战胜、不可动摇,在精神上先被打倒。C.这是对付外敌的尺度,使人觉得它不可动摇、不可战胜,在精神上先把你打倒。D.这是对付外敌的尺度,人们觉得它不可动摇、不可战胜,在精神上先把你打倒。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这个圆形环境之中,焦点自然就是处于圆心的祖堂,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可望可及的中心,形象地表现了客家人的敬祖意识。B.在这个圆形环境之中,处于圆心的祖堂自然就是焦点,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可望可及的中心,它是客家人敬祖意识形象的表现。C.置身于这个圆形环境之中,焦点自然就是处于圆心的祖堂,这个中心是实实在在的可望可及的,形象地表现了客家人的敬祖意识。D.置身于这个圆形环境之中,处于圆心的祖堂自然就是焦点,这个中心是实实在在的可望可及的,它是客家人敬祖意识形象的表现。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有商家宣称,生病后不需要服药,①,所以疾病是可以“扛过来”的。对此,专家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是长期进化形成的,能够消灭部分致病菌,这也是不需要服药有些疾病能够自愈的原因之一。但是,②,人体免疫系统并不能免疫所有致病菌。举例而言,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随时都在产生变异,对于新型的变异病毒,免疫系统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对应的抗体,也就没有针对性的抵抗能力,进而也就无法消灭这些病毒。在这种情况下,③。”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7页(共10页)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浦江之畔,气象万千。上海又一次进入“进博时间”。11月5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会议大厅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学研各界嘉宾聚集于此。国家领导人在这里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半小时的主旨演讲中,会场响起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掌声交汇,涌动着全场嘉宾对分享中国机遇、坚持开放共赢的共同心声,更是对中国发展充满信心的最佳诠释。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与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参加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包括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均超过首届。▲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大学生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恐怕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吧?”如果你是子思,你当时会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卓同教育集团高2018级2020年11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题号12345710111214171819选项CDBADBDCADACB分值33333333333331.CC项,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是“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密切的关系”,“生命系统本身的障碍和局限”不是直接因素。2.DD项,文章在末段主要是为了论证全新的话语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因为“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3.BA项,没有因果关系,导致疫情和社会的关系复杂的原因是疾病并非作为疾病本身而单独存在,疾病会对人生、社会的多个层面产生影响。C项,“消除人们对病毒恐惧”不恰当,原文是全新的话语方式让“瘟疫不再是一种恐怖的神话,而是一种理性可以理解的事物,尽管这种事物依然给我们输送着恐惧。”所以,人们对疾病还是存在恐惧的心理。D项,说法太绝对,科技并非“毫无用处”,原文“科学话语在文化表述中的分量会加大”,虽然“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4.AA项,“还有待于各方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实际行动”错误,材料一原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可见选项把文中已然说成未然,曲解文意。5.DD项,“而自己的人却从未走出去,从未向外国传授过本国的东西”错误。材料四“但是不鼓励自己人出去,这就是开而不放;人家来学,它是会传授的,但是不主动,从来没有主动到外面去传播……”,原文只是说“不鼓励”,“不主动”,而事实上不管是“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都曾走出去过,曾传播过,可见选项表述绝对。6.(1)“一带一路”会给中国及其人民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并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历史使命感。(2)“一带一路”会加强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为各国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开辟重要途径;(3)“一带一路”会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为实现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重要的实践平台。(1)根据材料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展开,将迎来更多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给我们国家、民族和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好的机会”,得出:“一带一路”会给中国及其人民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并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历史使命感。(2)根据材料三“‘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的思想体系。人类文明应该实现多样性发展,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应该有更宽广的道路。打开大门,创造机会,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增长,是复兴的中国今天的必然选择。自觉承担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历史使命,是负责任的中国今天应有的贡献”得出:“一带一路”会加强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为各国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开辟重要途径;(3)根据材料一“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开辟了重要途径,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得出:“一带一路”会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为实现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重要的实践平台。7.B张冠李戴,第二段中表述为“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候”“苦菜芽才会拱出地皮”。8.①叠词。(1分)“簇簇”“团团”“蓬蓬勃勃”是叠词运用,既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苦菜的长势,(1分)又具有音乐美感;(1分)②拟人。以“竞赛”将苦菜拟人化,(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苦菜的长势之猛,(1分)表现了作者对苦菜的喜爱之情。(1分)9.示例一:(1)不可以。(2)理由如下:①“苦菜”是本文的线索,贯穿了全文,是作者思念的主体。②苦菜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借苦菜与母亲的关系,表达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以及对年代的记忆。③“苦菜”是植物,对它思念,能启人疑窦,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示例二:(1)可以。(2)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7页(共10页)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理由如下:①“苦菜”只是本文的线索,作者思念的其实是母亲以及那个年代的记忆,母亲是主要的描写对象。②换成“母亲”,更能突出母亲的地位,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③本文前半部分都是写苦菜,换作“母亲”能引发读者对母亲与苦菜的关系的思考,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本文主旨。④换作“母亲”,情感更强烈,更易于引发读者共鸣,增强阅读效果。10.D[解析]原文标点: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11.C“阴,指山水的北面”错。“阴”应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12.A“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涉猎古今,常到京师活动,世人都称赞他有济世之才。”错。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后来才博览书记。称赞他有济世之才的不是所有世人,而是到京师后见到过他的人。)13.(1)每到农家,总是(或“就”)以兄长的名义拿出粮食布帛来救济贫困人家,乡中父老族中宗亲因此特别看重他。(关键词:“辄”(总是,就)、“周”(救济)、“贫乏”(形容词活用名词,贫困人家)、“以是”(因此)各1分,大意1分。)(2)这样那么各郡国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或“如回声相应”)的,或许国家的耻辱就可以洗雪了,希望大王您考虑这件事。(关键词:“然则”(这样那么)、“庶几”(表示希望的语气词,或许可以)、“雪”(名词活用动词,洗雪,洗掉)、“图”(考虑)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家中代代为官吏,食禄二千石,为北方幽州之地的名门显族。父亲祖武,任过晋王掾、上谷太守。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兄弟共有六人。他性格豪爽倜傥,不注重修饰仪表。不拘细节,十四、五岁时还不知道用心读书,他的兄长都为之担忧。然而祖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慷慨大方具有节操风范,每到农家,总是以兄长的名义拿出粮食布帛来救济贫困人家,乡中父老族中宗亲因此特别看重他。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常到京师活动,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具有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才能。祖逖与司空刘琨同时担任司州主簿,两人关系非常亲密,晚上同榻共被而眠。半夜时分听到荒野外鸡鸣之声,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后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祖逖、刘琨都有英迈之气度,每谈及天下之事,常半夜披衣起坐,相互勉励说:“要是四海鼎沸天下有事,四方豪杰并起,我们率兵在中原相遇,应该互相退让一步啊。”后来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又加上能谋划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从他的安排,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到达泗口时,元帝迎之而任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为军谘祭酒,停留在丹徒县的京口。祖逖看到社稷倾覆,山河沦丧,常怀振兴朝廷、恢复故土的壮志。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站稳脚跟,无暇北伐,祖逖向皇帝进言道:“晋王室的动乱,并非是君王无道导致下面的叛乱,而是由于诸藩王争夺权利,自相诛杀,遂使北方的夷狄有了可乘之机,致使他们得以横行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有奋击抗敌之志。大王您如果能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这样那么各郡国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或许国家的耻辱就可以洗雪了,希望大王您考虑这件事。”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领豫州刺史,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于是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李头在讨伐樊雅的战斗中,奋力作战立有功勋。祖逖当时缴获了樊雅的骏马,李头非常喜欢这匹骏马,但不敢对祖逖说,祖逖知道了李头的心愿,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李头很感激祖逖的恩遇,常常感叹地说:“要是能够得这样的人为主,我就是死也无遗恨。”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收葬露于野外的尸骨,并为之祭奠,百姓们感戴恩德。他曾经置酒邀请父老,父老们在席上感慨流涕说:“我辈老了,没想到再次得到父母般的关怀,死也没有遗憾了。”祖逖就是这样深得人心。因此刘琨在给亲朋故旧的书信中,极力赞颂祖逖的威望德行。朝廷下诏任祖逖为镇西将军。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那以后祖逖身患重病。不久死于雍丘,终年五十六岁。豫州人民悲伤得如同死了父母一样,谯梁之地的百姓为祖逖建了祠堂。朝廷册立追赠为车骑将军。14.DD项,“忧虑”属于无中生有,仰望星光闪烁的星空,眺望灯火璀璨的京城夜景,诗人身负皇帝的重托,内心盈满的是使命感、信心,“忧虑”于文无据,于情境不符。15.①天门中吹来一夜凉风,给整个寰宇送来了秋天,月亮中的丹桂应该飘香了吧。(2分)②从个体来说,诗人在考试院里触景深情,才思迸发,诗情满怀,所以胸中产生一首好诗;(2分)从国家来说,秋天到了,皇宫大门为招贤纳才而开,应该有一些杰出人才涌现出来吧。(2分)“一夜凉风起阊阖,月中应有桂枝生”意思是一夜的凉风是从天门吹来的,此时此刻月亮里应该有桂花开满枝头。主持考试的诗人在自然的秋景中油然而生一种美好的情愫,希望国家的大门敞开广纳人才,所有优秀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阊阖”象征国家,飘香的丹桂象征比喻优秀而杰出的人才。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乐景烘托乐情感,意境温馨感人,委婉含蓄,耐人寻味。16.(1)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7.A“庞然大物”,意思是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硕大无朋”,意思是指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第一个横线处从“这个”一词可知此空应当为名词,“庞然大物”是名词,“硕大无朋”是形容词,排除“硕大无朋”。“震慑”,震惊使人恐惧。“震撼”,一指土地剧烈摇动(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二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第二个横线处根据后文“这是对付外敌的尺度”,“震慑”比“震撼”更符合上下语境。“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某事在程度上达到了极点。“登峰造极”,登上顶峰,指到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第三个横线处,“登峰造极”用来形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但此处强调程度的极端性,而不是水平高低,所以用“无以复加”。“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或者是一句话温暖了一个人的心。“消解”,消释,消除。第四个横线处,“融化”是指与土楼环境融为一体;“消解”则是指消释解除,不复存在,与文章内容不符。18.C根据句意应该是先“不可动摇”后“不可战胜”,排除AB选项。D选项“人们觉得它不可动摇、不可战胜,在精神上先把你打倒”,错误,中途易辙。C选项三个分句的均主语为“这”,衔接正确。19.B选项中“置身于”一句缺少主语,故排除CD两项。A项比B项少一个“它”字,因此A项的主语只能是“焦点”,那么A项的句子主干就是“焦点是祖堂,焦点形象表现敬祖意识”,搭配不当。20.(1)因为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或免疫)致病菌(2)致病菌也是不断变异的(3)就需要服药来消灭致病菌(或病毒)第一空,结合上下文“有商家宣称,生病后不需要服药”“所以疾病是可以‘扛过来’的。对此,专家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是长期进化形成的,能够消灭部分致病菌,这也是不需要服药有些疾病能够自愈的原因之一’”,推断①处可以填入“因为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或免疫)致病菌”之类的内容。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7页(共10页)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第二空,结合上下文“但是”“人体免疫系统并不能免疫所有致病菌。举例而言,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随时都在产生变异,对于新型的变异病毒,免疫系统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对应的抗体,也就没有针对性的抵抗能力,进而也就无法消灭这些病毒”,推断②处应该填入“致病菌也是不断变异的”之类的内容。第三空,主要结合上文“人体免疫系统并不能免疫所有致病菌。举例而言,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随时都在产生变异,对于新型的变异病毒,免疫系统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对应的抗体,也就没有针对性的抵抗能力,进而也就无法消灭这些病毒。在这种情况下”,推断③处应该填入“就需要服药来消灭致病菌(或病毒)”之类的内容。21.①11月5日②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在上海召开③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发表演讲,会场掌声热烈④参加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均超过首届此段新闻报道共由八句话组成。第一句是描述性的文字,不属于关键信息;第二句交待了事件,与第四句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结合可知,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在上海召开;第三句的重点是时间“11月5日”;另外第四句除了交待开幕式的情况,还写到了国家领导人参加并发表演讲;第五六句则是写到演讲得到了掌声以及掌声的意义;第七八句则是写了参会的数量,重点词语要抓住“均超过首届”。因此根据“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这样的概括方式可压缩为:11月5日,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在上海召开。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发表演讲,会场掌声热烈。参加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均超过首届。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22.作文答同学问-----致“仁和有礼”的你亲爱的同学:你好!很高兴你能将我刚才宣讲的内容听进心里,并发提出了一个很有思辨性的问题:“生活中如若遵行儒家文化倡导的’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开头直切问题,省下不少文字。)刚才我说过,我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并且现在读研究生还在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认为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和”等思想,与挤不上公交并不是对立关系,恰恰是一剂治愈这个社会人人“抢为先”思想弊病的良药。(将原文他述内容转换为自述式,巧妙省墨;继而亮出观点:来得快捷。)首先,同学们必须明白当下“坐公交要挤”,“上公交要抢座位”等现象存在的根源,不仅仅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还有人们缺乏道德自律的因素。人无自律,便是“无礼”。人们总以为上公交是先抢先得,越抢越占便宜;抢先一步,不顾形象,不顾他人。结果让外人看到我一礼仪之邦,国人形象如此不堪。我们可以设想,如若人人为一己私利,“无礼”横行,那社会将更加“乱象”横生,何来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何来幸福指数的提升?(有的放矢:分析“挤公交”的原因,接着指出其不良影响和危害。)其次,同学们还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约之以礼”是一种道德自律,“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而是缺少这一道德自律前提后必然产生的后果。同学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核心为“仁”。“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提出“仁者爱人”。那如何“爱”人呢?答:言行有“礼”。”礼”是为了“节”,“节”是为了“和”,而“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只有国人上下,人人讲“礼“,社会才能安定有序,人民幸福指数才会高。那时候,你再去等公交,人人都排队,不用“挤”都能上。(这段点的漂亮: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直戳对方观点要害,并正面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同学们,你们觉得强国的定义是什么呢?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我想,强国不但是要强物质文明,还需强精神文明。因此我们要提倡儒家文化,继承发扬儒家思想传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一刚一柔,刚柔并济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升华一笔,将“文明”同“强国”自然联系在一起,水到渠成,顺乎逻辑,读来一点也不感到突兀。)讲到这里,我想那位同学应该可以理解和明白儒家文化与“挤公交”的关系了吧。当然儒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继承形式在发展变化中,如《经典咏流传》中对古典诗歌的改编传唱,《中国诗词大会》中对古诗的解读。但是,“仁礼”永远不过时,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先来后到、推己及人、以德服人等儒家思想在改造与承传中永不过时。(首句收回思绪,回到“挤公交”的话题后,又拓展开去,说到儒家文化的传承,特别点到“推己及人”,扣题巧妙。)最后,我希望同学们:人人热爱儒学,推广“仁礼”,做一个“仁爱有礼”的高中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那我们就从现在做起,从不“挤”公交做起吧!(结尾提出希望:三句话不离本行:希望同学们:人人热爱儒学,推广“仁礼”,做一个“仁爱有礼”的高中生。语重心长,有征服力。)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7页(共10页)高2018级2020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开学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贵州省贵阳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西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入学摸底考试)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双周练(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西藏日喀则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遂宁卓同教育高中部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校考试题无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5 22:32:14
页数:10
价格:¥5
大小:108.3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