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Z20联盟2022届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899年,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大量的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许多符号,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下列关于这些“符号”表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起源B.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C.反映了周人的信仰系统D.体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秦的统一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读右图,图中①与②所代表的地点分别是A.临洮、朝鲜B.临洮、辽东C.羌中、九原D.镐京、曲阜3.古代一官职,“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该官职是A.监御史B.司隶校尉C.监察御史D.提点刑狱司4.汉武帝曾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直到东汉时期,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据此可知A.一牛三犁的耕作技术在全国推广B.曲辕犁的使用与普及加快了播种速度C.播种工具的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D.政府的重视使农产品亩产量逐年增加11 5.有一天,苏轼用红墨画竹子,他的一个朋友看到说:“老师,你怎么画红竹子呢?”苏轼回答说:“你见过世界上有黑竹子吗?”关于绘画,苏轼写道:“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表明,苏轼认为绘画应注重A.色彩B.形似C.布局D.神韵6.明清以前,“广东民贫,丰年尚有不足”不绝于载。明清时期,广东的经济区位发生深刻变化,雨热足、物种多、濒临沿海、境内交通水网丰富、海洋经济多元等诸多优势,终于迸发式地发挥出来,一跃而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关于明清时期广东经济嬗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①广东具有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②受到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③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只留广州一口通商④明清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商帮逐渐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有学者在明清之际提出“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的主张。这些主张出自A.《朱子语类》B.《明夷待访录》C.《日知录》D.《变法通议》8.世界文化遗产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下列所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按其初建(创作)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②④①③11 9.19世纪70年代《申报》有载:“有洋商连那士,于上海浦江之东,排列木椿,相去各三丈余,入土深四五尺,上用铁链牵连,直至吴淞江而止,名曰通标,…不及百里而需资已经累万,然则欲成大功者,固不可以惜小费也。”文中所提“通标”指的是A.公共汽车B.有轨电车C.有线电报D.铁路10.20世纪前20年,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各种名目的社会主义思潮混杂,一起涌入中国。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目的,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来介绍社会主义。能够反映上述观点的史实有①梁启超的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②革命党人朱执信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③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④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共中央在发给各地党部的信函中明确提出,各地党的中心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南京政府与一切国民党的派别,以及一切反革命派别”,在反日斗争过程中,要“集中力量建立下层的群众基础”,该信函发出于A.九一八事变后B.华北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洛川会议后12.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关于新中国“两弹一星”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之一D.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3.1984年,春天仿佛始终徜徉于中华大地。这一年,邓小平首次南下深圳、珠海、厦门,对经济特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这一年,第一代农民工开始进城。这一年,第一支科学考察队登上南极大陆……关于1984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B.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4.阅读表1,以下解读正确的有11 表11949-2010年中国对外援助状况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范围不断扩大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不再援助社会主义国家③20世纪70年代,侧重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④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色彩逐渐减弱,大国责任意识逐渐加强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区,叫做经济特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79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B.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经济活动以国家宏观调控为主C.80年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并使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D.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16.西方某思想家曾对人的本质下过三个论断:“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该思想家A.把人一下子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基于道德哲学维度开启对人的思考C.以理性为核心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D.被恩格斯称为“古代最博学的人物”17.西方某一时期的“哲人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决定人类命运的传统信仰。相反,他们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有些人成为彻底的无神论者……另外一些人成为不可知论者……不过多数人都是自然神论者,他们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的主张,但坚决认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运转而不加干涉。”这些“哲人们”的上述主张A.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有益于助长人类的理性化倾向11 C.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D.引发了反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18.有学者认为,北美殖民地继承了英国的许多传统,是以英国历史为基础形成的一个独特的“英国社会”,直到美国建制仍然保留一定的英国色彩。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实行近代议会制度②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权威③以成文宪法的形式确立权力的制衡④最高行政机构对最高立法机构负责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9.《马克思传》记载:“1844年马克思发表两篇论文,由争取“政治自由”的斗士变成了追求“人类解放'的哲学家。”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记载的有①马克思已经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②“追求“人类解放'”指的是马克思立志成为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③这年马克思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④1844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应该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战斗的激情,向往未来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他们包括①拜伦②普希金③巴尔扎克④托尔斯泰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1.到1900年,美国家庭已普遍使用电力,各种家用电器的发明,大大减轻了人们从事家庭劳动的强度,使人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而电影和无线电广播又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娱乐节目,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这表明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B.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变革C.科技进步提升了社会的文化品位与格局D.工业文明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2.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但直到1944年才成为现实。对有人认为是英美等国希望看到德国和苏联互相消耗而故意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没有给予苏联很好的配合和支持。对这一观点可以提供反驳的史实有①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与斯大林格勒战役遥相呼应②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并向苏联提供武器11 ③英美两国参谋人员制定了美国参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④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区围歼西线德军主力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23.观察1935年漫画《新政治疗》。画面中山姆大叔一脸病容,精神不振。他的身旁摆放着一堆药瓶。罗斯福化身为医生,提着“新政疗法”的药箱,对化身为护士的“国会”说:“毫无疑问,如果我们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就必须更换治疗方案。”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新政治疗”到1935年仍收效甚微B.大量管理机构使美国经济更加混乱C.社会舆论对罗斯福新政失去了信心D.新政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需要国会支持24.某国际组织积极倡导和实施“开放的地区主义”,其内涵包括:以经济活动为中心,注重成员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合作的非歧视性;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支持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这个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B.欧盟C.上海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25.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历史,从商周起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传统。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北宋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目的也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代学者许嘉璐也提出:“无科技无以强国,无文化足以亡种”。这些论述说明A.历史是史学家挑选出来的人类发展精选集B.历史的存亡由历史学家个人意志主观构建C.历史学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D.历史研究应以探究历史真相为最终目的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11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洋务运动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兴建布、纱、丝、麻四局,为武汉近代纺织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1914年,汉口商界领袖李紫云看准纺织业的发展潜力,邀请实力雄厚的富商,合股筹建武昌第一纱厂。这是武汉首家由民族资本创办的纺织工厂,是武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摘自姚伟钧《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工业》材料二:一九一一年夏季,文学社和共进会两大革命团体经过协商,决定合作。《大江报》发表文章,指出“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以激励民气。在兵营和学堂中,许多士兵和学生纷纷剪除发辫,表示义无反顾的决心。十月十日,革命力量雄厚的工程营首先发难,占领军械所。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武汉在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中的地位,并从历史基础和国际环境的角度分析具备这种地位的原因。(6分)(2)指出材料二所描述事件的名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影响下当年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成果。(4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1926年写道:“使欧洲浸入血泊中的那场战争已经……在这片远离我们的土地上唤醒了独立的感情。在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人还是思想、还是亚洲本身都在变化。”---[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材料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两个获得胜利的大国越来越猜疑对方的意图。西方世界的领导权从此就从英国和法国转移到了美国。在东欧,斯大林领导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一架发动机,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改造世界。两个超级大国必须找出一种方式来和平地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否则就会把整个世界投入核战争,使双方都化为灰烬。--[美]菲利普·J.阿德勒等《世界文明史(第四版)》(1)概括材料一的主旨,结合所学,以中国和印度为例,简述“过去几年里”亚洲“变化”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两个超级大国找到“和平地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的方式,并说明这种“方式”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4分)28.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11 材料一: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令文书有《秦律十八种》:《田律》、《工律》、《徭律》、《法律问答》、《军爵律》等。人民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在秦律中规定下来。其中《秦律·金布律》有载,“有买及卖也,各婴(挂)其贾(价);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缶后(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法律问答》记载:“五人盗,臧(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在秦律中规定了对轻微小罪也处很重的刑罚,这与商鞅、韩非等法家认为只有用重刑才能杜绝犯罪的主张一脉相承。--《云梦秦简研究》材料二: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龚自珍从自救的角度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在魏源的《A》,不单是介绍了世界史地知识,也涉及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评价。1905年,清政府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典为立法模式,大规模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开始法典编纂工作。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B》,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摘编[日本]石田琢智《中日法律的近代转型的比较分析》材料三: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和德治作为两种重要的治理工具,其作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能够共享社会治理的重要成果。--骆斌《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法治和德治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对商品买卖的法律规定,概括秦朝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请完成材料二中A和B处的空缺部分。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转型的积极影响。(5分)(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进步,其中宪法的发展是重要表现。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宪法内容修订为例,说明我国的法治建设的进步历程。②“德治”作为“法治”的补充,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列举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主张。(4分)29.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子。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万民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美]斯塔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1 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里传播。但是,拿破仑也压迫被征服地区,引起当地人的不满。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材料三:1914-1945年,欧洲经历了历史上最可怕的噩梦,欧洲文明几乎被摧毁。要恢复欧洲经济以及欧洲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只有一个途径一一组建超国家联合体。“我们必须建设欧罗巴合众国!”丘吉尔在1946年苏黎世一次令人难忘的演讲中表态说。两年后,丘吉尔参加的在海牙举办的历史性会议取得了成功。这次会议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750名代表参会,包括康德拉·阿登纳等政治家。从那时起,欧洲的政治和外交精英开始将欧洲大陆的未来与欧洲统一联系在一起。--[西]胡里奥·克雷斯波·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法律适用范围的角度,概括《十二铜表法》到《万国法》的变化之处,并指出《万国法》能实现“对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适用”的原因。(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拿破仑通过战争向欧洲传播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概括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内涵。(5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组建“超国家联合体”的努力。并从历史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的角度,分析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6分)11 11 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1-24 22:14:43 页数:11
价格:¥5 大小:1.15 M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