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卷(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启用前2022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命题范围:必修1,必修2。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的霸主大都需要打着周王室的旗号,来凝聚诸侯,同时号令诸侯。战国初期,不论是田氏齐国还是赵、魏、韩三国,虽然获得了实质性的自立,但也需要周王室的册封。这表明当时A.血缘纽带关系加强B.王室已经形同虚设C.诸侯被迫臣服周王D.周王影响依然存在2.西汉时期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更为普遍,在黄河与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也一样。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则仍在使用简单的刀耕火种的农作方式。据此可知,当时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B.南方小农经济发展严重受阻C.灌溉农业普遍得到发展D.政治中心地带经济尤为繁荣3.占田制是西晋颁行的土地、赋税制度。它明确规定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这一规定有利于A.减轻百姓负担B.维护士族特权C.防止官员腐败D.遏制土地兼并4.下图为唐代丝绸之路上发现的波斯银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唐朝国力强盛且经济发达B.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联系D.中西之间贸易往来频繁5.宋代地方官对于贫富两个群体都要进行引导,对于富人要引导其清楚自身的需求,善待贫农,而对于贫农则是引导其及时交租,避免因为双方矛盾加剧从而影响到地方社会的和谐。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增强B.基层阶级矛盾尖锐C.社会阶层的流动明显加快D.贫农抗租比较普遍6.据表可知,清代A.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统治B.中央政府对西藏因俗而治C.政府高度关注边疆问题D.君主均重视对西藏的管理7.自1901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夕,广大人民抗捐抗税、反洋教、反饥饿、反禁烟、反户口调查、抗租和抢米风潮等各种形式的“民变”,连绵不断,风起云涌,多达1300余起,“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并且愈演愈烈。这反映出当时A.反洋教斗争已遍及全国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迅速传播C.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D.反清成为当时民众一致要求8.据图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A.生产设备依赖进口B.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C.工业发展极不平衡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9.上表节选自《抗日根据地经济史》部分目录。据此可知,当时根据地A.实施多种措施使经济空前繁荣B.得到了多种政治势力援助C.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10.1949年成立的首届中央人民政府中,副主席6人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在政务院所辖的34个部、会、院、署、行中,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14人。这说明新政府A.使人民当家作主B.得到民众广泛拥护C.是民主联合政府D.实行无产阶级政权11.1988年,由广州市体改委、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室、《现代人报》等十个单位发起的评选广州市改革开放十大成就活动,于十二月二十二日揭晓。按得选票的数量排列,位列前三的顺序是:由此可见,此时的广州 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率先实行改革开放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D.经济发展全国领先12.针对部分意大利同盟者的起义,公元前90年年底,罗马元老院通过《尤里乌斯法》,向至今为止仍然忠于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者以及在罗马军中服役的同盟者公民授予罗马公民权。法案一经公布,便立刻有效地阻止了起义规模的扩大。这表明A.罗马法有缓和民族矛盾的作用B.罗马公民实际上是特权阶层C.罗马法有利于帝国的疆域扩大D.罗马贵族依然垄断国家权力13.出席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大部分是保守派,他们几乎一致认为:民主是危险的。甚至有人声称:“……人民群众,他们很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反映出与会多数代表A.反对照搬英国民主政体B.要求分权制衡C.主张由精英来治理国家D.呼吁各州自治14.在狄更斯18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穷人的专利权》中,主人公总结道:他为了给自己花20年时间做出来的一个发明申请专利,从跟维多利亚女王打交道开始,到跟封烫火漆助理打交道结束,居然花费了大致相当于当时一个收入较高的技术工人在三年之内的所有收入。该作品A.表明英国科技观念已经滞后B.揭露了工业文明的弊端C.反映了英国代议制的不完整D.同情受压迫的劳动人民15.1922年4月,苏联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两国宣布放弃一战中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苏联此举旨在A.为工业化寻求外援B.得到国际社会承认C.进行意识形态渗透D.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6.从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欧盟不再是我国的第一贸易伙伴,而美国也只排第三,与我国合作最为紧密的伙伴已经变成了东盟。而在2019年的时候,东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仅1年时间就升到了第一。这反映了当今A.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B.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经济多极化格局日益明朗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从乡村底层走上权力巅峰的明太祖,对荒政破败与王朝衰亡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体会,洪武元年(1368年)就曾明确告诫臣下:“恤其老……恤其幼……天下之老幼咸悦矣,其心有不归者,寡焉!”在频繁实施赈恤的过程中,明初荒政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一,将救荒的行政权力统一集中到户部,使户部担负起“以积贮之政恤民困”的职责。其二,明确了“不拘时限”的报灾之法、“勘灾既实,尽与蠲免”的蠲免之法、“大口六斗,小口三斗,五岁以下不与”的赈济标准和“务使饥民切沾其利”的赈济原则。其三,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灾情并实施救助,构筑了“遣御史巡行以广耳目”的监察网络和耆民报灾制度,制定了严厉的灾荒行政奖惩政策,有效遏制了官员在荒政中的懈怠和责任推却等行为。——摘编自杨乙丹、卢勇《明代灾荒赈贷制度探析》材料二为了吸纳社会资源,激励社会各界踊跃投入救灾工作,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捐资者、经募赈款(物)者、办赈出力者、防灾御灾有功者等方面的激励、奖赏举措,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灾荒救助的奖励体制,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一些因应时代的权变。在救灾奖励制度的贯彻实施过程中,由于整体权力系统效率低下,特别是公权私用痼疾无孔不入,加之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国民政府的灾荒救助奖励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摘编自武艳敏《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救灾奖励制度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太祖赈灾的目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救灾措施与明初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20世纪初期,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列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抓住当时的时代特征并结合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积极探索俄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列宁创立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容。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列宁看来,俄国革命的唯一正确路径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可以为下一步向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创造最为有利的主客观条件。在他的指导下,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在1921年适时提出了从“直接过渡”转向“迂回过渡”,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的策略。 ——摘编自徐作辉、胡延风《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材料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这种广泛传播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列宁认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政党不但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而且要支持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1922年,列宁的上述思想通过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传达给了中国共产党,受其影响中共二大明确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即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在中国不但推动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联合阵线的建立,而且为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摘编自徐作辉、胡延风《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时期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主要成果。(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够推进中俄革命发展的共同原因。(7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响应太平天国革命。之后,海关工作停顿,外商拒绝关税。1854年,上海成立的英法美“关税管理委员会”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税的征收。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1861年4月英国人赫德正式担任总税务司。这样,外籍税务司逐渐成了各地海关的实际管理者,华籍海关监督则完全被外籍税务司架空。辛亥革命前,海关税款的保管和支付,由中国政府委派的海关监督按清廷户部的指示办理。但袁世凯为总理大臣的清政府竟不惜进一步出卖海关权。1912年英国为首的“债权国家银行”决定把海关汇交给汇丰、德华、道胜三家银行,由税务司按期通知拨付有关各国。关税税款的收支保管权的被攫取,标志着中国海关主权的完全丧失。——摘编自寇钰晶《中国三个时期的关税政策与对外贸易》材料二1987年以来在完善国内立法的同时,我国海关还不断出台政策规章,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海关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不断增强。由中国海关提出的“登机桥”“普洱茶”“三氯蔗糖”“油压或气压传动阀”“新能源汽车”“微生物油脂”“集成电路检测设备”等《协调制度》修订建议被采纳。近年来,我国不仅实现多次降低服装、箱包、鞋靴、特色食品和药品等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还积极推进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制度性合作 建设,把签署自贸协定,上升为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对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18个,中国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待遇惠及42个国家。——摘编自蔡岩红《70年从弱到强关税变迁见证对外贸易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海关主权丧失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7年以来中国海关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7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确凿的史料证明,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主张创新、与时俱进这一光辉思想。它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兴旺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时期,还是处于历史低潮、救亡图存的时期,中华民族都能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传统。这种传统如黄河长江,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生命基因,一种促进我们民族求存求强的内在力量。当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产生和存在过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主张守旧、反对革新的消极思想,诸如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宗之法不可变”,凡事“法先王”、“恪守祖训”,直到当代还有“两个凡是”的主张,等等。这些消极的东西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但它们毕竟不是主流,即便得势也只能是一时,并终将被主张创新、与时俱进的洪流所荡涤。——摘编自张首映《主张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某一方面的与时俱进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 绝密★启用前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地位变化。从春秋时期打着周王室的旗号称霸到战国时期需要周王室册封,表明诸侯需要借助王室影响扩张势力,故选D。当时礼乐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等都受到冲击和破坏,血缘纽带关系松弛,排除A。B错把材料中诸侯借助周王扩张势力解读为王室形同虚设,排除。“诸侯被迫臣服周王”材料中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农业。北方土地集约使用普遍表明土地利用效率高,反映了农业注重精耕细作,而同时期的南方还在刀耕火种,可知当时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故选A。B错把刀耕火种解读为小农经济发展严重受阻,排除。灌溉农业发展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错把土地集约使用普遍解读为经济繁荣,排除。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晋士族势力。西晋明确规令官员占田,官位越高可占田越多,这在当时对于正处于巅峰时期的士族显然极其有利,故选B。该规定维护贵族官僚特权,不会减轻百姓负担,排除A。保护官僚贵族经济特权不会解决腐败问题,也不会遏制土地兼并,排除C、D。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丝路与外贸。唐代丝绸之路上发现波斯银币,由此可见当时中外往来情况,C正确。A表述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仅凭一枚银币难以体现出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西之间贸易往来频繁,B、D不选。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地方治理。宋代地方官对于贫富两个群体都要进行引导,以免出现矛盾激化和社会不稳,可见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增强,故选A。B错把要预防出现的社会问题当做存在的社会问题,不选。社会阶层流动是指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C材料不体现。D错把地方要引导农民及时交租解读为农民抗租普遍,不选。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对西藏的管理。从册封到设驻藏大臣再到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可见中央是在充分尊重西藏风俗的前提下,来加强管理的,故选B。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是在元朝,排除A。C错把政府关注西藏问题解读为关注边疆问题,排除。D表述太绝对,排除。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这一阶段民变不断,反映出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故选C。民变主要反映的是阶级矛盾而不是民族矛盾,排除A。B错把民变解读为民众接受民主共和观念,排除。D错把民变解读为民众一致反清,排除。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当时,中国进口的纺织机器远超其他机器,表明当时中国轻工业发展远超重工业等其他部门,工业发展极不平衡,故选C。A错把中国工业生产设备依赖进口解读为一切生产设备依赖进口,排除。B结论缺乏对比,仅凭材料难以得出,排除。D结论虽符合当时史实,但材料未体现,不选。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根据地经济。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根据地允许地主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可见当时根据地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故选D。A、B错把党在根据地的经济政策解读为经济空前繁荣、得到了多种政治势力援助,排除。大部分抗日根据地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创建的,排除C。1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中有党外人士,体现了新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故选C。A、B、D错把让党外人士和我党联合执政解读为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民众的拥护、无产阶级专政,不选。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路桥和电信是惠民的基础设施,主要副食品放开供应和集市贸易活跃等均反映出改革开放使广州民众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故选C;A错把材料中广州经济与民生巨变解读为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最先实行改革的是安徽和四川,B不选。D表述材料缺乏对比依据,不选。1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授予意大利同盟者公民权可以阻止起义规模扩大,可见罗马法有缓和民族矛盾的作用,故选A。B错把罗马公民权的重要解读为罗马公民是特权阶层,排除。不是所有罗马法都能够扩大帝国疆域,排除C。D错把罗马依法阻止起义扩大解读为贵族 垄断国家权力,排除。1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宪法。会议多数代表认为“民主是危险的”“人民群众很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是因为与会多数代表是有产阶级和知识精英,反对人民民主,主张的是间接民主,精英治国,故选C。A表述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分权是为了防止专权、保障民主,B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D表述强调州权,与材料主题不对应,排除。1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时期的英国社会问题。材料体现了1850年私人申请一个专利权代价何其大,反映了作者同情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故选D。A表述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B错把作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解读为揭露工业文明的弊端,排除。代议制不完整主要是指君主权力较大,不符合英国史实,排除C。1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后苏联和德国关系。1922年正是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与德国签约其根本目的显然是为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D。1922年苏联的当务之急是恢复发展经济,而不是进行工业化、得到国际社会承认、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排除A、B、C。1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1世纪国际贸易。当前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变成了东盟,其次才是欧盟和美国,这反映了当今贸易地理结构的变化,即当今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故选A。东盟、美国都属于亚太范围,排除B。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是指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增多等现象,排除C。经济多极化格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形成,排除D。17.【参考答案】(14分)(1)目的:整顿吏治;安抚百姓;收揽民心;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地方统治;巩固明朝政权;实现长治久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不同:明初主要依靠政府力量救灾,而南京国民政府则致力于激励社会力量救灾;明初救灾措施取得一定成效,而南京国民政府的措施则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分)原因:①时代不同,明朝初年中国还是主权独立国家;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行政效率不同,明初行政效率高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效率低下。③中央集权强弱不同,明朝初年,中央集权加强,而自晚清以来中央集权不断削弱。④经济形势不同,明朝初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恢复较为迅速,国家尚有一定财力救灾,而南京国民政府 统治前期内忧外患不断,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发展滞后。(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南京国民政府的救灾措施。第(1)问,紧扣材料,可找到“对荒政破败与王朝衰亡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体会”“恤其老……恤其幼……天下之老幼咸悦矣,其心有不归者,寡焉!”“有效遏制了官员在荒政中的懈怠和责任推却”等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应紧扣材料中可找到两者依靠力量和结果的明显不同。第二小问可从时代、治国理念、行政效率、经济情况等角度来分析。18.【参考答案】(13分)(1)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发表《四月提纲》指导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利用一战,领导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先例;放弃战时共产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和市场,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俄先进人士的积极引进;两国均能从国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两国国情和革命有相似之处。(每点2分,答对四点得7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对中俄革命的影响。第(1)问,紧扣材料可找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由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可以为下一步向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直接过渡”转向“迂回过渡”等关键信息,联系所学进行整理即可。第(2)问,应综合材料信息,联系中俄革命进程,从国情、先进人士推动、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优势等角度分析。19.【参考答案】(13分)(1)影响:便利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金融财政的控制;便于列强控制中国内政外交。(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变化:完善国内立法;不断出台政策规章;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多次降低关税;积极推进和贸易伙伴的建设。(任答三点得3分)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海关的变化。第(1)问,可从对列强、对中国政治与经济等多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紧扣材料,可找到“完善国内立法的同时,我国海关还不断出台政策规章,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多次降低服装、箱包、鞋靴、特色食品和药品等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还积极推进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制度性合作建设”等关键信息,将之进行拆分角度、整合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可从世界经济形势、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实力的变化等角度分析。20.【示例】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反映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2分)西周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来维系周王与地方诸侯的关系,使国家政权由松散渐趋严密;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推广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施使中央可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稳定与统一,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从此被后世所沿用;元朝统一全国后,疆域辽阔,为了实施有效统治,巩固统一,开创了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掌管地方军政,便于中央对地方统治,是我国省制的开端。(8分)总之,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适应了时代需要,正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的体现。(2分)【解析】本题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先看设问,包括括号内的要求都要细看。然后根据材料来提取和概括总的论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论点论述即可。注意一定要史实分析准确,阐述条理清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1-09 11:16:33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57.0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