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雅安中学高一半期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三星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破土发掘以来,世人对三星堆文明的关注热度再度火爆,各种猜测和解释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因为没有和中原殷周文明一样发现文字,有人质疑三星堆文明是否属于中华文明体系。从古蜀文明发展脉络看,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当中,都可以找到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它们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而在文献典籍当中,同样可以看到两个和三星堆文明关系密切的古代书写系统。一个是中原文化系统,西周时就有“蜀”的记载,《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西土八国”之中就有蜀人参战。另一个是巴蜀文化系统,《蜀王本纪》《华阳国志》都记载古蜀时期先后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各世代。从蚕丛开国,至开明为秦所灭(前316年),古蜀各世数王虽然远离中原王朝,被中原诸侯视为“椎结左衽”的“蛮夷之族”,但也自成一系,若隐若现地始终保持着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既非天外来客,也非域外异族。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殷周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目前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之一。的确,三星堆“祭祀坑”中先后发现的高大的青铜神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和头像,黄金制作的金面罩、金杖等器物,让人感到震撼和费解,用人们过去对殷周青铜文化的“常识”无法加以解释,以往也未见出土过,大家都很期待的,能一举破解三星堆之谜的文字也没有在考古中发现,因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假设和猜想。人们之所以对三星堆感到神秘,正因为我们太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它,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这个未知的世界。事实上,这正是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他们基于中华文明的母体,采用浪漫的艺术形式,表达“神人之间”的沟通,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例如,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鸟和缠绕于树干上的龙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体系中常见的母题,如果结合《山海经》之类的神话记载,很可能这样的神树就是传说中可以“通天达地”的宇宙树、太阳树的象征。又如,过去一直没有在三星堆发现类似殷商青铜器中以青铜鼎、簋、尊等容器相配合来表达社会等级、身份的所谓“礼器”,但这次在三号“祭祀坑”中已经露头了至少七件青铜尊,和1986年两个“祭祀坑”出土的多件青铜罍相互印证,暗示蜀人可能使用这样的青铜容器组合作为礼器。三号“祭祀坑”中还发现一件双手顶尊置于头顶的神人青铜像,也表明“尊”这种器型在三星堆青铜器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受到特别的尊崇,和中原文化使用青铜容器作为礼器有着同样的意义。和中原文化最具共性的,是“祭祀坑”中出土的大量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璧、玉琮,它们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的玉器几乎如出一辙,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从造型和功能上都反映出偏居西南一隅的古蜀王国,也同样深受中原礼仪文化的影响。现在看来,三星堆所接受的文化因素中最多的是来自中原地区,有些则可能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甘青和川西北地区、云南和两广等地区传入四川盆地。其中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尤其是龙、虎、鸟、大眼兽面等神秘动物图像,和我国南方青铜器系统也有密切的关系。(摘编自霍巍《揭开三星堆神秘面纱的观察维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和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B.在中原文化系统和巴蜀文化系统中,在西周时就有“蜀”的记载,以及蜀人参战的记录。C.三星堆青铜神树很可能是中国传统神话体系中可以“通天达地”的宇宙树、太阳树的象征。D.三星堆祭祀坑新发现的青铜尊和殷商青铜器中表达社会等级、身份的“礼器”功能相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2页共12页 文章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和与中原殷周文明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三星堆文明属于中华文明体系。B.文章指出三星堆部分出土文物用人们过去对殷周青铜文化的“常识”无法加以解释,并剖析了其中原因。C.文章提到的三星堆缠绕于青铜神树上的龙纹,证明了三星堆文明可能接受了来自中原地区的文化因素。D.文章以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大量作为祭祀仪仗的玉器为论据,证明了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文化最具共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家期待三星堆考古能够发现文字从而破解三星堆之谜,这仍是用已知“知识图谱”以及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看待三星堆文明。B.三号“祭祀坑”中发现的双手顶尊置于头顶的神人青铜像,表明“尊”这种器型在三星堆文明中和中原文化一样,受到特别的尊崇。C.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尤其是神秘动物图像和我国南方青铜器系统也有不少相似点,说明三星堆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D.古蜀王朝远离中原王朝,被中原诸侯视为“椎结左衽”的“蛮夷之族”,这导致其祭祀文化自成一系,出土的器物很多超越了“常识”。(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相比于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的分餐制,中国人更习惯聚餐。其实,中国人一开始也采取的是分餐制。《史记》所载的“鸿门宴”故事,就是分餐制的形式。刘邦一行登门拜会,项羽留刘邦等人吃饭,席间,项羽、范增、项伯、刘邦、张良等人分坐于不同方位,这正是分餐制的典型场景。如果他们几个人围着一个桌子吃饭,项庄也就不可能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了,因为那样做项羽也会有危险。不仅史书记载如此,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也证明是这样的。山东诸城出土的前凉“髡刑图”画像砖,体现了汉代人用餐的场景。中国人早期实行分餐制,与家具的形制有关。中国一开始没有椅子、桌子这样的家具,人们通常席地而坐。将杯盘直接放在席子上既不卫生也不雅观,于是吃饭时通常还有一种食案,只是它比较低矮。在汉墓中出土过一幅《宴饮观舞图》壁画,表现的是人们就餐的场景,图中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小食案,这种小食案其实就是食盘的变形。魏晋以后,各民族之间加快了交流与融合,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人们的服饰、家具和用餐器具有了许多革新,进而影响到用餐的形式。与汉人传统服饰不同,少数民族的“胡服”以袖窄、紧身、圆领、开衩等特点而更适合活动,在用餐时不容易碰翻杯盘,也不容易沾上油污。至少在东汉末年,“胡服”“胡床”等已经传到内地,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城中‘贵戚皆竞为之’”。穿着越来越紧身的衣服,坐在更高、更舒服的椅子里,面前是高足的桌子,人们用餐时无疑会感到更舒服。这时,如果仍采取以前的那种分餐制形式,就需要在每个人面前放一张桌子,每个人坐一把椅子,不仅浪费家具,而且室内空间不足够大的话也难以摆开,于是人们逐渐聚拢到一张桌子上吃饭,分餐制向聚餐制悄悄转变。这种情形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发生了。由分餐制向聚餐制转变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除了服饰、家具、食器等方面革新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魏晋以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儒家学说受到玄学等思想的挑战,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有逐渐淡化的倾向,用餐形式更趋向实用化,其所承载的礼教色彩有所减弱,这也影响到社会习俗的变革。(摘编自陈忠海《分餐制在中国古代的演变》)材料二:第12页共12页 中国人的饮食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很长时间以来,围桌共食已成为普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符号。筷子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符号,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许多人都习惯以彼此夹菜的方式表达情感。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筷子,这种场景虽然传递着情谊,但却极大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形成新兴的餐桌文化,离不开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首先是政府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宣传。杭州建德市制作公筷公勺地方标准,并制作“前端金色、后端绿色,尾部标注有地域文化品牌”的公筷供全市使用,取得了良好成果。面对关系到公众卫生安全的“小事”,政府要拿出实际行动积极作为。再者是餐饮企业要成为分餐而食的推动者。根据《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各个餐饮企业要践行企业责任,在设施条件、服务规范、卫生条件等方面严格把关,为大众创造分餐饮食的基础设施条件,并引导人们养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多一双公筷、一个公勺,多一份放心安心。公筷、公勺用起来,分餐进食摘起来,这些文明小节将为广大市民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每一位市民都可以从自己做起,通过每个人的努力,让“公筷意识”深入人心,让“分餐进食”成为文明标配,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摘编自薛正文《公筷公勺分餐进食引领文明餐桌新“食”尚》)材料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唾液是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除了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外,合餐很可能成为肝炎、伤寒、痢疾等多种疾病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媒介。数据显示,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倡导分餐制不但在疫情期间更安全、卫生,在平时也更符合健康生活的理念。但传统观念较难改变、围餐更热闹、中餐适合合餐等是一些网民不愿分餐的主要原因。还有声音表示,推行家庭分餐制比推行聚会分餐制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更大。有建议指出,在疫情的影响下,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可以率先实行分餐制,社会上加大对分餐制的宣传力度,从服务到理念,提高公众对分餐制的接受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个人和家庭,养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摘编自韩冰玉《浙江走进公筷新“食”代》)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鸿门宴”上采用了分餐制的形式,因为项庄担心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会给项羽带来危险。B.中国的分餐制历史悠久,至少在汉代人们就采用了分餐制的形式,后来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慢慢发生了改变。C.与分餐制相比,聚餐制更实用,可以减少使用家具,节约室内空间,并且让人不必顾忌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D.传统观念较难改变、围餐更热闹、中餐适合合餐等原因造成了一些网民认为推行家庭分餐制将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城中‘贵戚皆竞为之’”由此可知汉灵帝是聚餐制的积极推动者。B.文章用直观性强的汉墓室壁画《宴饮观舞图》呈现当时人们就餐的场景,表明中国人早期实行分餐制与家具的形制有关的观点,极具说服力。C.一种新的用餐习惯、用餐文明礼仪的形成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推广也需要有耐心。D.当前围桌共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一生活方式虽然有助于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却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6.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当前应如何有效地推行分餐制。(6分)第12页共12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医者周国华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第12页共12页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时家境的窘迫,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做铺垫。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C.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小说人物性格的复杂和真实。8.老中医医术高超。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医术高超的?(6分)9.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试做简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擢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七月壬辰望,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复穷厄,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2页共12页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探花,三甲称为榜眼。B.“擢”有“提拔”的意思。例如文中“擢南京刑部主事”即为此意。C.“七月壬辰望”中的“望”是指农历每月的十五,在苏轼的《赤壁赋》中有“七月既望”的句子。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很懂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的战术和效果是一致的。B.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京军很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C.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D.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5分)(2)宸濠舟胶浅,复穷厄,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蜀先主孔明①刘秉忠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②奉紫薇③。(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②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③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1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D.本诗融叙事、写景第12页共12页 、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15.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离骚》中写屈原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十分迷茫困惑的句子是     ,    。(2)曹操《短歌行》中表现朋友久别重逢,欢快畅谈的句子是     ,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两句,用动物作比喻,描绘了做官时的心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3月23日,中国台湾航运公司“长荣海运”旗下的超大型集装箱船“长赐”号在被称为“世界经济大动脉”的苏伊士运河新航道搁浅,运河堵塞。为疏浚河道,埃及政府,动用挖掘机来挖宽河道,()。参与疏通苏伊士运河的挖掘机驾驶员阿卜杜勒·加瓦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不是很喜欢这些挖掘机的“梗”,但网友的关注让自己更加努力工作。他印象最深的一张图,是把自己的挖掘机比作“一杯绿茶”,把“长赐”号比作“脂肪”。加瓦德表示,他选择不用言语,而用行动来回应全世界的关注。“我每天只能睡约3小时。”加瓦德等人为期6天的疏通工作可谓,再加之潮汐“助攻”,3月29日,“长赐”号货轮重新浮起并驶离搁浅位置,苏伊士运河航行开始恢复。4月3日下午,本次事故中滞留的422艘船只已全部通过苏伊士运河。一群印度人开着美国控股的巴拿马货船,堵住了苏伊士运河,上演了一出“”的大戏,中断了世界贸易往来。可谁知,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伊朗。原来,在美国展开威慑伊朗的军事行为的阶段,美国航空母舰只能在地中海游荡,无法进入中东,这为伊朗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致急功近利夙兴夜寐独当一面B.以至急不暇择宵衣旰食一夫当关C.以致急不暇择夙兴夜寐一夫当关D.以至急功近利宵衣旰食独当一面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巨轮与小小挖掘机对比的照片迅速在全球社交媒体上走红B.小小挖掘机与巨轮对比的照片在全球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C.全球社交媒体使小小挖掘机与巨轮对比的照片迅速走红D.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小小挖掘机与巨轮对比照片迅速走红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美国展开令伊朗威慑的军事行为的阶段,美国航空母舰只能在地中海游荡B.在美国展开令伊朗威慑的军事行动的阶段,美国航空母舰只能在地中海游荡C.美国展开威慑伊朗的军事行动的阶段,使美国航空母舰只能在地中海游荡D.在美国展开威慑伊朗的军事行动的阶段,美国航空母舰只能在地中海游荡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第12页共12页 人对于一样事物会有三种态度: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三种态度对人生都有价值,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①____,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各自的功能不一样。出于实际价值的需要,多数人会注重实用的态度。少数人会有科学的态度,人们最缺的是审美的态度,培养审美的态度,②_,却可以“免俗”,可以净化心灵。③____?最重要的是学会超越实用需求,依靠形象和直觉获得美感的经验。21.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5分)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半”,相对于完整而言,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相对于传统而言,是一种失落的缺憾,例如,“半途而废”“半壁江山”等。但是,“半”,往往又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例如,“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一种羞涩、朦胧之美,“行百里者半九十”赞扬一种坚持、执着之美,“事半功倍”展示一种技巧、功力之美……要求: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为议论文,文体特征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雅安中学高一半期语文答案1.C(A.说法绝对。原文表述只是“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B.扩大范围。原文中只有“中原文化系统”有“蜀人参战的记录”记载;D.三星堆祭祀坑新发现的青铜尊需要和1986年出土的多件文物相互印证,才只能暗示组合后有“可能”是“礼器”,所以并不能直接等同殷商青铜“礼器”的功能。)2.D(以玉器为论据是为了证明“古蜀深受中原礼仪文化的影响”。而不是证明了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文化最具共性。共性也是论据的一部分。)3.D(因果关系不成立。古蜀王朝远离中原王朝,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族”在原文中并没有导致“祭祀文化自成一系”的结论,更不是导致出土文物超越“常识”的原因。)4.B(A.“……因为项庄担心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会给项羽带来危险”错误,强加因果,原文举“鸿门宴”之例只是说明中国人一开始采取的是分餐制,与选项的因果毫无关系。C.“并且让人不必顾忌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错误,原文“其所承载的礼教色彩有所减弱”并不能说是“不必顾忌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D.“……等原因造成了一些网民认为推行家庭分餐制将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于文无据原文中没有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的依据。)5.A(“由此可知汉灵帝是聚餐制的积极推动者”错误,《后汉书》只能说明“至少在东汉末年,‘胡服’‘胡床’等已经传到内地,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6.①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应强化舆论引导,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②分步骤推进,可以先从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实行分餐制,逐步向家庭推进。③尽力为大众提供分餐饮食的基础设施,营造分餐进食氛围。④每一位市民要从自我做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7.D(第12页共12页 “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小说人物性格的复杂和真实”,错误。这是要表现老中医不动声色的帮助人家、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表现其医德之高。故选D。)8.①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③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老中医从容自信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再去找他。而母亲真的痊愈了。9.①推动情节发展。正因为我怀疑青花瓷瓶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发现瓶子真相,看到老中医的高尚品质的情节;②使情节出现起伏,吸引读者,使情节内容更为完整丰富。我的愤怒使情节骤然紧张,而后又逐渐缓和,这样故事就起伏有致,使读者很想继续看下去;又展示给人一个完整的故事和完整的人物形象,这样就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丰富;③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正是我的怀疑使后文表现老中医高尚智慧的情节出现,使老中医形象更为突出;④使主题更为突出。此情节的存在使老中医的品质高尚更为突出,这样就使文章赞美人间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10.B11.A(“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探花,三甲称为榜眼”错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12.C(“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错误,原文“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应为“让张忠、许泰更加懊丧”。)13.(1)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1“趋”:赶到;“治”:治理,这里译为“准备”;“暴”:同“曝”,“公布、公开”;)(2)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他又陷于困境(他又陷于失意困窘中),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王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穷厄”:失意困窘,困境;“执”:抓住;“凡”:一起、总共)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命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土。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刑部主事。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他又陷于困境,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或者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第12页共12页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守仁天资特别聪明。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看过的。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14.B(“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15.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16.(1)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2)契阔谈讌,心念旧恩(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7.C(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①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运河堵塞”是不好的结果,此处应用“以致”。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动用挖掘机来挖宽河道”是“埃及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应选“急不暇择”。夙兴夜寐:早起晚睡,非常勤奋。宵衣旰食:处理国事而辛勒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此处说的是“疏通工作”,应选“夙兴夜寐”。一夫当关: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险峻。独当一面:单独担当一个方面的任务。此处是说控制苏伊士运河,应选“一夫当关”。)18.B(前文“用挖掘机来挖宽河道”,叙述主体应保持一致,即“小小挖掘机”,排除AC。“在全球社交媒体上”是状语,修饰“走红”,排除D。)19.D(原句“展开军事行为”搭配不当,“展开”应搭配“行动”。A项“令……威慑”成分赘余,“威慑”本意为“用武力和声势使对方感到恐惧”,排除AB。C项“阶段,使……”不搭配,排除C。故选D。)20.①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②虽没有什么实用价值③怎么养成美感的态度呢21.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22.【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的中心词是“半”。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先是从完整、传统的角度来看,“半”是未完成的状态,是失落的缺憾;接着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半”的美妙境界,如羞涩朦胧之美,如坚持执着之美,如技巧功力之美。连接两个部分使用了“但”字,可知本次作文的重点应是谈论“半”的美妙境界,展现生活中的“半”之美。考生可集中笔墨专写一种“半”之美,对自己体验最深的事理尽情阐述;也可展开笔墨写多种“半”之美,通过多角度的论述使“半”之美多姿多彩。不论写“一种”还是写“多种”,都要把其蕴含的哲理揭示出来。考生需要思考的是生活中或诗篇中有哪些半之美,生活中,如花半开最美,情留白最浓,酒饮微醺最佳,话点到为止最妙。第12页共12页 诗词中,“半”与事物的结合,“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古诗里描写月亮多以“半”来形容,比“半”更进一步的是“残”,很少见到满月,用半月和残月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半”与时间结合,“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些诗句中的“夜半”“半夜”都不是确切的某个时刻,而是说明夜已“深”,如同“深更半夜”的意思,因为夜深人静之时最易促发思念之情;“半”与情态的结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此一经典诗句把“琵琶女”的美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也没有哪一种出场方式比半遮半掩、欲遮还露更动人心魄,半遮面的琵琶女就此定格为一个“美的化身”。考生还要思考,这“半”中的情理。如“半”与“中庸”,把“半”字看作实指就是一半,一半是事物的中间状态,不偏不倚,《中庸》首义为“中不偏,庸不易”,指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持之以恒;其次,中庸还指“中正、平和”,遇事要不失“平和”,保持平静的心态,一旦失去中正、平和,往往会导致大喜大悲,丧失应有的理智。如“半”与“完美”,“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如果追求完美,就只能接受完美的一半,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那只能拥有不完整的世界,毫无圆满可言。只有学会包容不完美的一半,才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立意】发现生活中的“半”之美;分享之美;花是“半”开好;“半”,往往是生活的美妙的境界。【素材】1.人们都喜欢完整,不喜欢残缺和空白。可是西方的维纳斯女神像著名就著名在它没有双臂。这种残缺非但没有让它不美,反而让人们觉得它更有一种美。人们可以为它想象出许多完美的双臂,在它身上寄托美好的憧憬。它的残缺成为一种美,让它享誉世界。2.人们都希望亲人能永远生活在一起,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分别而产生的思念就有了美感;人们都喜欢相爱的人永远在一起,可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种阴差阳错的遗憾就有了美感;人们都希望社会上人人都能过上小康生活,衣食无忧,可仍有人“茅屋为秋风所破”,这种贫富不均的现象更能激起人们为了整个社会的整体进步而奋斗!3.“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完美几乎是不存在的,残缺和遗憾是生命中的常态,但它们并不丑陋,并不可怕,更能让人们懂得珍惜,懂得欣赏,懂得奋进。4.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5.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6.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时,反而会有一丝失落感隐隐而生。7.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8.“半”,还可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开启了一扇门。“半”,是一种宽阔的胸襟!例文帆张半扇免翻倾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们都喜欢圆满,把它当做最好的结局。可不是吗?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空中,怎能不牵动文人们的诗兴?一次亲人的团圆,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然而,圆满固然美好,“半”也有其独特之美。第12页共12页 半,让人体味含蓄之美。国画大师齐白石说:“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位受人景仰的画家,深刻地道出了绘画之道——妙在“半”似“半”不似,不能“太似”,太直白。同样的道理,话也不能说得太直露,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韵味。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含蓄之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人只说了诗意的一半,另一半却深藏不露。透过诗意的一半,读者把另一半韵味品出来了,深深的愁绪溢满心头,含蓄而美妙。这种含蓄和美妙就在半虚半实之间,让你自己去揣摩,去联想,去体验。一旦悟出其精妙,那些文字顷刻间就像活了一样,在你心里演绎出妙不可言的画面,这样的艺术欣赏,让你心领神会,多么富有情趣!相反,那些把话说得满满当当的,直白的文字就显得苍白单调了,就像一杯白开水般索然无味。半,让人领略缺憾之美。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没有一点瑕疵。你也许会为它的完美而惊叹,可是惊叹过后,你却没有一点思索、玩味的余地。但是,玉上若有如丝如缕的纹路,你就会好奇地鉴赏,把那些纹路与诸多事物联系起来,奇妙的遐想联翩而至。人生如玉。人们总是向往完美的人生,殊不知,那样的人生枯燥乏味。人生有一点波澜,一丝缺憾,你才有奋斗的动力,才能享受到奋斗的乐趣。真正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苦乐各一半,得失各一半,希望和失望各一半,满意和失落各一半,交织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折射出人生的五彩缤纷。半,让人体会谦逊之美。“满招损,谦受益”,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太满,而要看到自己方方面面的“半”,这样才能不断成就人生的“满”。清代诗人李密庵诗云:“帆张半扇免翻倾。”拥有谦逊品质的人,如秋菊,不炫耀美丽的色彩,不卖弄馥郁的芬芳,却让人格外景仰。他们懂得“半”的道理,深谙“半”的艺术,达到了“半”的修养,为我们树立了“半”的榜样。【行文结构】首先拟定与材料相关的标题,如“帆张半扇免翻倾”。然后由人们对圆满的态度开篇,并以“然而,圆满固然美好,‘半’也有其独特之美”的过渡段承上启下,开启对“半”的阐述。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多角度地写“半”之美,论证手法多样:对比鲜明,每种“半”之美,都通过正反对比手法揭示其哲理;例证精当,依事说理,把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人生的道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证贴切,旁征博引,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篇末引用清代诗人李密庵的著名诗句“帆张半扇免翻倾”点明题旨,生动形象,既使文章首尾圆合,又涵盖了全文,“免翻倾”,不仅针对人生成长而言,也适用于艺术创作等领域。结尾意味隽永,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收束全文,凸显了“半”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发人深思。第12页共1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15 23:10:09 页数:12
价格:¥4 大小:95.1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