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普通高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柳州2021--2022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年级第2次月考卷语文(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腿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按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散步”中体验美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语文第14页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相关链接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宗白华《美学散步》)语文第14页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C.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D.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因素,而他的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D.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3.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50万美元的阳光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因为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陷入了孤独无助的状态,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语文第14页
蓬头散发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可能很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找茬”的珍妮。“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的摊开双手,笑意依然。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曾经的住户找贝蒂交流过,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这个珍妮不一样,笑容明净,温柔和善,令人不忍拒绝。“哦,可以啊!我行动不便,你进来开窗户吧!”贝蒂回头看看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你收拾房间吧!”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外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看着透过树木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起来。“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示真诚的谢意。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阳光下,贝蒂的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鼻子有些发酸,略思酌,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我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任何人,更是很久没与人共过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块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凉孤寂的心。“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从此,在贝蒂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冠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会她下棋,有时还会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随后的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的阳光。那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安详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语文第14页
几个月后,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遗嘱?”“是的,这是贝蒂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继承人是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属于您。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美好的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权利拥有它。(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贝蒂不愿去养老院,是因为对侄子不来看自己十分生气。但这样的后果却是使侄子一个月都不来看她,贝蒂陷入孤独无助。B.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C.珍妮以借阳光为由陪伴并照顾孤独老人贝蒂,而贝蒂最后用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回报了珍妮的帮助。D.小说中除了珍妮和贝蒂,还有一个次要人物珍妮的丈夫,文中没有说一句话,在珍妮的影响下,也被迫加入了帮助的行列。E.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经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5.从珍妮的哪些动作透露出她是在找帮助贝蒂理由,而且想不露痕迹?6.“阳光”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它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我写过一本小书,先生说:“你这书写得不错。不过,其中有个断句的地方断得不对。”我在书中引了《毛诗诂训传》中一段话:“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先生说:“应该是‘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我当即点头称是,但我没敢告诉先生,我的这个断句是另一位国学大师黄侃先生所点,见于其手批白文《十三经》。细细揣摩,两位先生所点各有道理。不过一先从政事入手,一先从音乐着眼,略有差异而已。语文第14页
有次闲谈中,先生说:“近来我又作了首诗,《一九九四年元日口占》。我这诗的末一句,‘又是人间一次春’,原来是‘度’。后来我琢磨,‘度’这个字文人气太重,不如‘次’显得直白,跟我这诗的风格也相合。”先生对古诗词多有独到见解。如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末尾的理解,先生说:“我认为,是周瑜的鬼魂在笑苏轼早生华发。为什么这样说呢?苏轼词中所游之处是当年周瑜拥兵坐镇的地方,是吴国的属地。所以,故国,是周瑜的故国,‘故国神游’指周瑜的鬼魂于吴地漂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指周瑜赤壁破曹时正值青壮年,雄姿英发,风流飘逸,人号‘周郎’。而‘我’,即苏轼,此时也值壮年,却‘早生华发’。两相对比,想周郎若多情,是要笑我这未老先衰的样子,所以下面才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这个讲法还从来没人讲过。为什么呢?因为苏轼瞧见周瑜的鬼魂了,这还不是活见鬼!虽然没人敢说,可我敢说,因为我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去先生家,有许多时候是闲谈。印象较深的,是先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也往往是先生最动感情的时候。每逢回忆到此,先生总掩饰不住孩童之心和童稚之乐。这其中他说得最多的是“兔爷儿”。他说:“那时一逢八月十五,满市街卖兔爷儿,各式各样的,好玩极了。卖兔爷儿的架子分三层,最上层搁大个儿的,中间放中不溜的,下层搁小个儿的。把兔爷儿画成一张画儿,妇女们拜月就拜这画儿。这画上还画着毛豆、藕,毛豆是给兔爷儿吃的,藕是给兔爷儿剔牙的。还有兔爷儿开茶馆儿,三三两两的兔爷儿们围着桌子喝茶,跑堂的、管事的也是兔爷儿,表情各式各样活灵活现还挺生动。还有做个兔爷儿,肩膀上扛条扁担,前后各挑一个大笸箩,每个笸箩里搁一个眼睛,叫‘兔爷儿挑眼’哈哈哈……”说到这儿,先生不仅笑出了声儿,而且把眼睛笑成了一条缝。时光一晃,先生离世已快四年。但我仍然摆脱不了怀念。在如今这个越来越急功近利红尘翻滚欲海横流的时代,也许将永远不再有说文解字、樽酒论文的闲情,而夜雨秋窗、梧桐月影下的闲谈也将一齐消逝,广陵散从此绝矣。学问的研讨可以继续,但问学的情景却不可再现。因此,我将当初那些美好时日珍藏心中,并当作对先生的纪念。(有删改)7.文中说“两位先生所点各有道理”,概括说明其“道理”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8.作者在文末进行议论与抒情,以这样的表达方式结尾,有哪些作用?9.你认为启功先生对苏词中“故国神游”三句所作的解释是否妥当?请谈谈你的看法。一、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六世祖赞,魏尚书仆射。五世祖洪,晋吏部尚书。父郁,濮阳太守。挺幼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语文第14页
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得者荣之。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以工书,受敕于长安书文明太后父燕宣王碑,赐爵泰昌子。转登闻令,迁典属国下大夫。太和十八年,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长史。其被寄遇如此。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及见,引谕优厚。又问挺治边之略,高祖甚悦,顾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复还州。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辞甚雅切,高祖纳之。先是,州内少铁,器用皆求之他境,挺表复铁官,公私有赖。诸州中正,本在论人,高祖乃遥授挺本州大中正。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忻逢明治,今愿奉之。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遣船随取,光润果然。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世宗即位,累表乞还。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节选自《魏书·崔挺传》)10.(本题3分)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B.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C.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D.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11.(本题3分)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人的表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相关的名字,但封建时代只有男子才有字。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C.太和,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不止一个,改换年号称“改元”。D.拥旄,“旄”指的是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拥旄”借指统率军队。12.(本题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挺出身名门,恪守礼仪。他的先人担任过不同朝代的中央或地方的官员,他在幼年服丧期间能完全遵守一切礼节。语文第14页
B.崔挺重视学业,博学多才。他阅览研究过的书很多,被举荐为秀才,在射策中得了好名次;又因擅长书法,替太后的父亲撰写碑文。C.崔挺富有谋略,长于治理。皇帝非常满意崔挺处理边疆事务的方略;张彝巡视官风民俗时,也深深叹服崔挺的美政。D.崔挺品格高洁,谦虚自守。有人给家贫的他送来粮食,他推辞不受,让赠给穷人;在光州为官,有人送上美玉,他推辞不受。13.(本题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得者荣之。(2)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长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1共2题,9分)阅读《锦瑟》一诗,回答问题。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4.(本题3分)"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试具体分析它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本题6分)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 ,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3)《庄子•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地逍遥游。三、语言知识基础(共2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3题,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红楼梦》的开端,是女娲炼石补天,唯独剩下一块顽石弃之不用,顽石遂(哀叹/悲哀)“无材可去补苍天”。这又何尝不是曹公的沉重叹息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心都深怀补天救世的(情结/情绪)。即使写(透/出)了男性的沦落, 语文第14页
,曹公还是怀着希望、爱和悲悯,在“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末世情境中,写了王熙凤和探春这两个补天者。王熙凤这个补天者的形象,深刻而驳杂。她入主尘事,“意悬悬半世心”,强劲有力,但也沾染了男性世界的浊臭气息,精明能干却利欲熏心,大权在握,性格中的恶更被进一步放大。外加不识字,也让她在精神层面先天不足,缺乏更高远的追求。17.(本题3分)文中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炼石 弃之不用B.浊臭 利欲熏心C.悲悯 尘事D.无材 沦落18.(本题3分)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悲哀 情结 出B.哀叹 情结 透C.哀叹 情绪 透D.悲哀 情绪 出19.(本题3分)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的传统文人 全线溃败的历史和文化B.传统的中国文人 全线溃败的历史和文化C.传统的中国文人 历史和文化的全线溃败D.中国的传统文人 历史和文化的全线溃败(二).语言文字应用II(本题2题,11分)20.(本题5分)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所给材料中任选两个话题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共享经济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带来了生活效率的提高,是因为它改变了资源配置的方式,是因为它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升级。材料:一带一路 扶贫攻坚 大数据 文化传承 人工智能① ② 21.(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语文第14页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⑴.(本题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交相辉映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B.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C.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D.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⑵.(本题3分)文中字体加粗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不久前,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它在让人们惊叹汉字达人超强的听写能力之余,也敲响了汉字手写的警钟。现场只有30%的观众听写错误率高达40%。材料二:随着信息化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国人对智能手机、电脑汉字输入尤其是拼音输入的依赖,造成了国人手写汉字的能力迅速下降。据国内某知名民意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94.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语文第14页
柳州2021-2022学年度普通中学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年级第2次月考卷语文参考答案1.C2.A3.①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而是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②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体验艺术之美。③以生命美学为内蕴,不注重以逻辑为基点来建构美学体系。4.CE5.①贝蒂同意开窗后,借机“抢在贝蒂前面开口”要求收拾房间;②看到贝蒂只有粥吃,珍妮“鼻子发酸”然后“思忖”提出要借阳光吃饭。6.阳光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7.CD.8.强调政事对音乐的影响;揭示音乐的社会功能;对社会的外在作用9.怀念启功先生;抒发惆怅感伤之情;对传统文化断层的担忧10.D11.A12.D13.(1)每逢节令与乡里父老相互以书信问候,言辞意旨周全诚恳,收到书信的人都以此为荣耀。(2)皇帝下达命令(让崔挺)代理立义将军,担任刘昶府里的长史,(崔挺)因为疾病请求辞官免职,于是任命王肃担任长史。14."托"。这个"托"字,不但写出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处达到了一个高潮。15语文第14页
.第三个典故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明自己的才华不为世用;第四个典故是用蓝田产玉的故事,说明理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矛盾心理,对于高洁的感情,诗人是爱慕的、执著的,然而诗人又无法亲近它,只好哀思叹惋。16.(1)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3)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17.A18.C19.C20.示例一 一带一路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打破了地理疆域的局限,是因为它创建了合作互信的模式,是因为它缔造了多国共赢的神话。示例二 扶贫攻坚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改变了生活落后的面貌,是因为它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共享,是因为它体现了互助担当的精神。示例三 大数据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理清了行业领域的分类,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统运算的方式,是因为它加快了获取信息的速度。示例四 文化传承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延续了千年文明的精神,是因为它凝聚了时代发展的力量,是因为它坚守了社会革新的底线。示例五 人工智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突破了身体意识的局限,是因为它优化了社会分工的配置,是因为它抓住了科技发展的命脉。(任选两个话题作答,意思对即可)21.C(1).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相互映衬:互相映照、衬托。两者意思基本一致,前者的对象一般为光亮、彩色等,因而更突出“光彩”的特点。根据语境,两者皆可,但前者更好。第二空,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喧闹无比:喧哗热闹。两者都有“热闹”的意思,后者还有“喧哗”之义。根据语境,前者更合适。第三空,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连绵不断:指连续不间断。两者都有“不断”之义,但前者的对象为车马、行人。从对象看,前者更合适。第四空,汁醇味正:滋味、气味浓厚纯正。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前者强调浓厚纯正,后者突出“原来的”。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2).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字体加粗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与“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结构不一致;二是“导致”用词不当,“导致”常用于不好的结果。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全部修改正确。语文第14页
22.(参考范文写作)当纸笔遇上键盘“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这是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汉字的高度评价。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在书写的过程中潜含着民族记忆和文化烙印,蕴含着情绪浸染和生命体验。对个体来说,汉字书写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出文化水平的提升,更显示出文化传承的延续。对社会来说,汉字书写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氛围的浓厚,则彰显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向心力和认同感。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大潮的来袭,年轻一代对数字产品的依赖愈发严重,多数人成了“失写一族”。据国内某知名民意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94项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其中26项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不久前,央视开播的大型汉字书写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应该注意到,汉字书写的“冷”与听写大会的“热”形成的鲜明对照,恰恰折射出汉字书写本身作为母语表达能力存在的一种文化焦虑。汉字书写作为母语表达的基本能力,随着其实用功能的淡化而弱化。越是基础的,很可能越重要,就像空气和水。问题是,越是基础的,就越容易被忽视,正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忽视空气和水的存在一样。因此,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自觉意识,强化我们的责任感,明确汉字书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汉字书写危机”的背后,或许也有语文教育的因素。对于识字教学,我们不该只是把汉字当作一个符号来教,不该只强调汉字的笔画和笔顺,因为这样很可能导致识字成为一种反复的机械的训练,其记忆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应该强化汉字的表意功能和学生的“深层记忆”。对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来说,我们民族的文字——汉字,培养了我们的历史情感,给予了我们身份的认同,镌刻着我们共同的记忆,烙印下我们民族的印记。当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的时候,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却遭遇“书写危机”。愿我们绷紧汉字书写这根弦,让汉字在自信、从容的书写中绽放出中华文化的美丽精神?当纸笔遇上键盘的时候,让我们都用一手漂亮的汉字照亮中华文明最美的天空!【解析】第一则材料写的是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出现的情况,主要反映的是现场观众汉字书写错误率高的问题;第二则材料揭示了人们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原因,同时也通过具体数据反映了人们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事实。结合两则材料,这道作文题可从以下角度思考:①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不该被忽视。行文时,可以从汉字的角度切入,然后扩展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②如何在现代媒体的冲击下继续留下手写汉字的神韵。③从汉字面临的困境探究人们的心态。尽管人们知道汉字的重要性,但是汉字仍面临困境,这与当今人们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的心态分不开。社会的节奏快了,心态很难平和。提笔忘字、字迹潦草等问题表面上是能力问题,实质上是精神世界的问题。语文第14页
语文第14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