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昌都一高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前景蒙上前所未有的阴霾。许多方面都还处在粗糙满足阶段的中国,应该确立什么发展目标?为此,笔者提出把“健康”作为社会发展目标。健康不仅是个体状态,更重要的是社会状态。没有社会健康,个体健康就没有依托和意义。“健康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在新形势下的升华。健康是相对疾患而言的,人类罹病原因有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因素。传统社会中,贫穷是罹病的主要社会原因,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情况逐渐倒置。现代社会高度融合,如果风气不正,便很难抵制国内外精神污染,体质健康也无法保证。改革开放后蔓延的艾滋病等许多恶疾,如果主要归结于贫穷,是完全说不过去的。相反,普遍高发的心脑瘀塞、恶性肿瘤等致命疾患,不少就被称为“富贵病”。青少年的衰弱,与呵护过头紧关。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揭露了游戏泛滥所带来的人生痴迷和沉沦,该病已经浸染到穷乡僻壤。促进社会健康发展,首先要保证物质文化的健康性质。目前显性的生态破坏在道义上已无容身之地,而建设项目对原生自然的冲击却在上扬。为了改善民生和增强国防,必须要力推技术开发,但即使是重大项目,也应当尽量减小代价。坚决制止对城市规模的盲目追求,留下足够的自然空间。高技术应按风险的可测、可控、可逆原则做应用选择,高风险技术以国家掌握为限。应当警惕:在社会大面上过分采用智能技术,会导致体力脑力倒退!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其次要保证行为文化的健康性质。《本草纲目》早有野生动物毒性的记载,现代野味食用不能归咎传统文化,而是与猎奇炫富心理被商家利用相关。生态文明已成国本,用它可以规范全部消费行为。文明是从知耻开始的。如果为寻求刺激而不懂收敛,是向动物倒退。倒退的危害可能超过动物,以致山河暴殓与灾祸横生。-23- 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再次要保证制度文化的健康性质。制度的优势,在疫病抗击中已得到再次显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凡人只要经历过这场瘟疫都会明白:一个凝心聚力的中央政权,对全体国民的安危存亡是何等关键!但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体制只能在前进中完善。完善制度文化,需要重视系统的负反馈机制,建设性意见属于负反馈信息,它有助消减信息输出偏差,促使系统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最后要保证精神文化的健康性质。健康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人的本质力量价值,本质力量的价值在自觉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为所当为而不是为所欲为。现代国家的魅力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大学的灵魂在于一个朝气蓬勃的学术氛围。历史经验证明,缺乏内生动力,制度约束只能化为创新思想的桎梏。史上“科学救国”主张虽有局限,但的确造就了几代品学兼优的学术脊梁。总之,把“健康”作为社会发展目标,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均有开创意义。(摘编自欧阳志远《健康发展目标论》2020.09.08)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还处在粗糙满足阶段,应当把“健康”作为当下社会发展的目标。B.根据健康的内涵,个体状态和社会状态健康,两者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C.改革开放后的艾滋病等许多恶疾,同国内外精神污染和某些地区的社会贫穷因素有关。D.《娱乐至死》书中揭露的游戏泛滥所带来的人生痴迷和沉沦,造成了青少年身体的衰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两本书的相关内容,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B.在第四段段末,作者通过假设,用文学性语言描绘了不文明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C.文末列举评述史上“科学救国”的主张,委婉提出希望我国高等教育要健康发展的建议。D.文章具体论证“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时,从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析,有所侧重,思路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少有致命隐患的“富贵病”,提醒着个人和社会,保持社会健康发展是何等的重要。B.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我国应抓住这个技术革新浪潮,在社会各个领域都需大力推广。C.食野味与猎奇炫富心理、商家炒作等不文明行为有关,不要轻易把责任推给传统文化。D.只要经历过这场瘟疫的人都会明白社会体制的优越,也能认识到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必要。【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还处在粗糙满足阶段”分析错误,原文为“许多方面都还处在粗糙满足阶段的中国”,并不是中国全部。B-23- 项,“两者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分析错误,原文为“健康不仅是个体状态,更重要的是社会状态。没有社会健康,个体健康就没有依托和意义”,由此可看出社会健康状态起着决定作用。D项,“造成了青少年身体的衰弱”分析错误,原文为“青少年的衰弱,与呵护过头紧关。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揭露了游戏泛滥所带来的人生痴迷和沉沦,该病已经浸染到穷乡僻壤”,由此可知,青少年衰弱与呵护过头紧关,而且“造成”一词夸大了危害程度。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有所侧重”分析错误,从“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用语角度看,以及从文章论述的内容来看,四者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说“有所侧重”。“有所侧重”是2018年高考“城市文明弹性第2题”的命题语言,不可轻易否定。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推断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在社会各个领域都需大力推广”分析错误,原文为“应当警惕:在社会大面上过分采用智能技术,会导致体力脑力倒退”,由此可知在各个领域都需大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错误。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历代典籍及先贤在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均重视宏观体察、整体思维,将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社会境况、精神意志等进行关联探究,从而促使该学科在发展中能够屡屡契合时代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如仲景先师立足临床而大展六经辨证之精妙;宋金之际为消除《局方》温燥之弊而产生了河间丹溪的寒凉育阴诸法;金元之交历经战乱饥困而出现了易水东垣甘温补虚诸方;明代薛己、景岳诸家立足脾肾而善扶正气;清代叶桂、吴塘诸贤突破伤寒而专擅温病等等。-23-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二是“强基”原则;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四是“出新”原则。(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材料二: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症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材料三: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门类,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这样一门优秀的科学技术,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曾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直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在组织、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都予充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学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的第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已经呈现窒息、萎缩、失传、流失的势态。对此,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有效保护。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摘编自王旭东《中医药文化遗产必须得到有效保护》)材料四:-23-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带领下,“家庭医生在线”副总裁麦延认为中医药行业未来的机遇肯定是非常多的,不过就目前的情况,首先得要让老百姓认可中医药,所以他认为针对青少年和大众人群的中医药教育尤为重要。他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直倡导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可以结合青少年人群喜欢创新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的特性,通过动漫、短视频、歌曲等形式推广,效果会更好。”他还表示:“中医药行业可以尽早利用中医药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其中,在中医药行业的健康新媒体、专业健康服务和连锁机构以及电子商务都充满大量机会,‘家庭医生在线’也可以给中医药企业和服务机构提出更多的建议或者参与合作。”(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健康热潮又将掀起,中国中医药行业将如何布局?》)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举金元之交历经战乱饥困而出现了易水东垣甘温补虚诸方为例,说明中医注意将人类健康与社会境况关联研究的特点。B.从材料二可以了解到,中医诊断是一个运用“四诊法”结合“八纲”,对病人进项辩证分析,作出诊断的过程。C.因为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所以我们才要保护好这一优秀文化传统。D.继承、发展、提高中医药学,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创造”和“创新”不同,创造的概念或事物是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创新更强调对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推陈出新。B.中医药创新要坚持“四原则”,其中“守恒”原则最为重要,如果没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之心,是难以创新的。C.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爱护,习近平主席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思路也提出了宝贵意见。D.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呈现不良态势,既有中医药自身的原因,也与老百姓对中医的认可度不高有关。6.如何才能振兴中医药事业?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分析。【答案】4.C5.B6.①从政策层面,给与保护和扶持,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②从中医药学自身方面,要有效落实“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走创新之路;③从扩大影响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学申遗工作,使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④从发展层面来说,要抓住机遇,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做好宣传和业务拓展。-23- 【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因为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所以我们才要保护好这一优秀文化传统”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可知,题干强加因果,曲解文意,表述错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其中‘守恒’原则最为重要”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二是‘强基’原则;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四是‘出新’原则”可知,中医药创新要坚持“四原则”,但是“其中‘守恒’原则最为重要”无中生有,与文无据。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23- 本题中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分析如何才能振兴中医药事业”,根据文本“对于这样一门优秀的科学技术,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曾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直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在组织、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都予充分的保障”可以概括:从政策层面,给与保护和扶持,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根据文本“中医药学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的第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已经呈现窒息、萎缩、失传、流失的势态。对此,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有效保护”可以概括:从中医药学自身方面,要有效落实“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走创新之路;根据文本“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可概括为:从扩大影响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学申遗工作,使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根据文本“中医药行业可以尽早利用中医药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可以概括:从发展层面来说,要抓住机遇,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做好宣传和业务拓展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粮食熊立功一个冷得打寒战的深夜,叶子爹爹又回了,还带着两个人,破衣烂衫的,腰间缠着树藤。相同的是,都戴着八角帽,帽子上都绣了用布做的红五星。“回来了?”娘说。“嗯,叶子睡着了?”爹爹问。“嗯,我给你们做一点吃的,看把你们冻的。”他们低沉的声音,还是吵醒了稻草中睡着的叶子。几年来,爹爹总是深更半夜回家,多半是拿粮食。娘揭开锅盖,上了几瓢水,在灶下点着了火。再扳开地窖,舀出一碗米。一个长个子走过去,拿过娘刚要下锅的米碗,从屁股后面摘下一个袋子,倒进去。回头冲娘笑笑:“嫂子,谢你了,这粮食,还是存下吧,随便给我们吃点东西,就行了。”说完,长个子把灶台上的一把野菜倒进了锅里,那野菜是娘白天带叶子去挖的。一会,香香的野菜味道弥漫了整个草棚,叶子听到父亲他们滋滋响地吃,馋得流口水。这几年,家里产的粮食都被爹爹拿走了,就是野菜叶子也没有饱餐过。趁爹爹他们吃的空隙里,娘拿出针线帮他们缝补起破衣来。娘像怕人看到光亮一样,把豆油灯放在灶门口,借着微光做。爹爹他们出门的时候,拿走了地窖里的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长个子临出门时,又折回来,走向叶子,她连忙闭上眼。长个子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叶子的脸,带着愧意说:“孩子,苦了你啊!”说着,就解开了袋口,也不听爹爹还有娘的劝阻,硬是从中捧出了几捧粮食。并说:“不能让孩子饿着啊,以后解放了,还得靠他们建设新中国哩!”叶子不晓得爹爹他们在外干啥,也不晓得爹爹他们为什么连吃的也没有,她只知道爹爹他们总是三更回,半夜走。每一次回,爹爹总是都要带走家里好多东西,或者是粮食,或者是衣物。但叶子通过爹爹他们和娘的对话,偷偷地听到,村子里的大恶霸地主是他们打死的。活该,报应。大恶霸霸占了好多人的田地,还逼死了村子里的几个穷人……能够打死穷人恨的人的人,能够打死没人敢惹的人的人,就是好人!-23- 第二天,娘把长个子留下的几捧稻谷,研成米粉,想单独为叶子打一个糊糊汤,叶子硬是把米粉存下了,她想,就是饿死,也要把粮食留给爹爹他们吃,吃饱了,好打穷人恨的人:并坚持和娘吃着野菜,在娘面前,她还吃得格外香。吃完野菜,叶子就有劲,就天天陪同娘存粮食。白日,陪娘走村串巷,四处讨米讨饭。夜里,娘俩再把讨来的饭啊菜啊,放在锅里炒,放在锅里烘,一直到干,再倒进袋子里,藏起来。一个秋末半夜,狂风夹着细沙敲打得门窗瑟瑟作响。睡在稻草里的叶子,被吼叫声吵醒。几个拿枪的兵,闯进来,在草棚里到处翻,逼着娘拿出藏的粮食,他们嘴里骂着:“你个赤匪婆,快把粮食交出来,不然,捂死你……”娘不动,也不开腔。那些兵就对她拳打脚踢。末了,没搜出粮食的几个兵,就用绳子把娘绑了,带出了门。上前抱扯娘的叶子,被一个兵一脚踢昏过去……那之后,娘再也没回,巴望了几天几夜的叶子,哭着叫着娘,泪哭干了,喉咙喊哑了。慢慢地,叶子不哭不叫了,她开始一个人做着和娘一起做的事。白日,走村串巷,四处讨米讨饭:夜里,冉把讨来的饭啊菜啊,放在锅里炒,放在锅里烘,一直到干,再倒进袋子里,藏起来。一天又一天,叶子重复着自己做的事。又是一个半夜,长个子带着几个人来了,他们依然戴着八角帽,叶子看到他们,就扑上去,哭不出声。“孩子,苦了你啊!”长个子紧紧地抱着叶子说。“我爹呢?”长个子低下头,看着一民高的叶子,说:“孩子,两天前,你爹爹和我们送粮食到前线,遇到了敌人。为保全粮食,你爹爹把敌人引开了,也把子弹引到了自己身上……你,和我们走吧!”叶子嘴唇咬出了血,老半天,她摇摇头,很坚决地摇摇头。然后,默默地把藏的粮食,拿出来,交给长个子他们,说:“以后,你们来拿粮食,就找我吧。”第二天,荒野上飘动着像一片叶子一样的叶子。那一天,叶子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叶子就成了绿色的叶子……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一段运用了肖像描写,“破衣烂衫”“都戴着八角帽,帽子上都绣了用布做的红五星”分别暗示了他们革命斗争生活的艰苦及身份。-23- B.小说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对比等手法,刻画叶子这一个贫苦家庭的女儿宁愿挨饿也全力支持红军革命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之情。C.小说从孩子的视角来写,白由灵活地反映红军战士的斗争生活,同时孩子的形象和其爹娘的形象相互映衬,写了两代人的革命,构思巧妙。D.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是夜里,“夜”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叶子悲伤的心情、深化主题等诸多方面的作用。8.小说结尾具有哪些丰富的含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9.小说以“粮食”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答案】7.D8.(1)绿色的叶子不怕日晒雨淋,在日光的哺育下用自己的青春制造营养送给果实。(2)叶子姑娘也像绿色的叶子一样,不怕困难忘我为红军筹集军粮。(3)绿色的叶子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叶子姑娘也像绿色叶子一样充满活力,象征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充满希望。9.(1)以“粮食”为中心,作为小说线索,使故事情节简洁、集中。(2)人物关系以“粮食”为纽带,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如叶子和娘对革命队伍的无私支持主要通过存粮食来表现。(3)以“粮食为中心,集中叙写人物活动,使支持革命的主题表达更突出,更深化。【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艺术特色的能力。D.“衬托叶子悲伤的心情,深化主题等”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一个冷得打寒战的深夜”,此处的“夜”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她只知道爹爹他们,总是三更回,半夜走”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用。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结尾含意的能力。“第二天,荒野上飘动着像一片叶子一样的叶子。那一天,叶子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叶子就成了绿色的叶子……”,浅层含意从树叶本身的角度作答,树叶制造营养送给果实,绿色的叶子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深层含意从人物角度作答,“叶子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叶子就成了绿色的叶子……”,叶子姑娘为红军筹集军粮,她也像绿色叶子一样充满活力,具有象征含意。-23- 两者要互相勾连,在爹爹牺牲后,叶子还在继续挖野菜,表现了叶子像“叶子”一样的顽强品格,使人物形象鲜明;“叶子嘴唇咬出了血,老半天,她摇摇头,很坚决地摇摇头”,表达了对叶子坚强性格的赞美。绿色的叶子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叶子姑娘也像绿色叶子一样充满活力,象征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充满希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本文的标题是“粮食”,这是以物象为题,物象为题一般是文章的线索,从文中内容来看,爹爹拿粮食叶子陪娘走村串巷,四处讨米讨饭。几个拿枪的兵,闯进来,在草棚里到处翻,逼着娘拿出藏的粮食。叶子四处讨米讨饭,藏粮食;爹爹送粮食牺牲在前线,可见“粮食”贯穿小说的情节,是文章的线索,而且文章的主要情节都与“粮食”相关,紧扣文章内容。从文章的主旨来看,作品通过叶子一家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年代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进行的艰苦的斗争生活,在当今社会还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文章写了很多与“粮食”相关的情节,如主要通过存粮食来表现叶子和娘对革命队伍的无私支持,使主题更突出。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23-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出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定宜急分过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以资一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乘至公以服天下,挟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採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孝廉,汉代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担任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B.上宾之礼,是古代对待宾客最尊贵的礼节,与“九宾之礼”一样。C.官渡,在今天河南境内,曹操与袁绍曾在此决战,并取得了胜利。“官渡之战”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D.九锡,“锡”通“赐”,是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代表最高礼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3- 荀彧才华出众,得到众人赏识。何颙称他是能辅佐帝王的人才,袁绍以礼待之,但他忘恩负义,离开袁绍,投奔曹操。B.荀彧非常机敏,善于审时度势。他识破张邈的诡计;劝说曹操抓住时机大败吕布;官渡之战中,鼓励曹操用奇计破敌。C.荀彧深谋远虑。当众人对曹操想迎接汉献帝并迁都许昌之事议论纷纷之时,他赞同曹操主张,为“挟太子以令诸侯”打下基础。D.荀彧为人刚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不支持董昭等人让曹操进爵国公的想法,为自己埋下了祸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2)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答案】10.D11.B12.A13.(1)曹操和(他)交谈后大喜,说:“你是我的张良啊。”(2)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像影子一样跟从);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将军”“兖州”“首事”“山东”“此”“天下”“要地”“虏”“熟麦”“食”“谷”“吕布”,虚词“以”“之”“也”“其”“而”“则”,“熟麦”意思是“成熟的麦子”,作“收”的宾语,意思是“抢收成熟的麦子”,为完整动宾结构,其后断开,排除C项;“约”的意思是“节约”,“蓄”的意思是“储存”,“食”和“谷”都是粮食的意思,分别作“约”和“蓄”的宾语,意思是“节食蓄粮”,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资”的意思是“帮助,资助”,“一举”指“军事行动”,“一举”作“资”的宾语,意思是“助军事行动”,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两项;“此……也”是固定句式,故从“也”后面断开,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句子可以断开为: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23- 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上宾之礼’与‘九宾之礼’一样”说法错误,上宾之礼用于接待宾客,九宾礼是接待外交使者,两者不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中,A项“但他忘恩负义,离开袁绍,投奔曹操”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可知,他离开袁绍不是因为他忘恩负义,而是考虑到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1)语,交谈;悦,高兴;……也,是,表判断;(2)昔,从前;纳,接纳;景同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从,跟从;缟素,戴孝;归,使……归顺。【点睛】参考译文:     荀彧(yù)宇文若,颍川颖阴人,青少年就凭才识出名。南阳人何颙见到荀彧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中平六年,被推举为孝廉。董卓作乱时,弃官回到家乡。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绍用贵宾的礼遇对待荀彧。荀彧每每有匡正之心。估计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和他交谈后大喜,说:“你是我的张良啊。”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派荀彧守甄城。赶上张邈、陈宫据兖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吕布。张邈派人欺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打陶谦,应赶紧供应他军需物资。”荀彧知道张邈有变,就整顿军队做好防备,因此张邈的计谋不能得逞。陶谦死,曹操想马上攻取徐州,回兵后平定吕布。荀彧劝谏说:“-23- 以前高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根本,以控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曹操于是大力抢收成熟的麦子,又和吕布交战,兖州于是被平定。建安元年,献帝从河东回到洛阳,曹操打算迎接车驾,迁都到许昌。众人大多认为不可仓促行事。荀彧于是鼓动曹操说:“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曹操守官渡,虽然得胜但军粮就要吃完,写信与荀彧商议,荀彧回信说:“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终于用奇兵打败袁绍。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操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贞之节。君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曹操心里难以平静。等到南征孙权,曹操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皇帝答应了他。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赠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皇帝为他难过痛惜,祭祀之日因此而不奏乐。谥为敬侯。第二年,曹操终于晋封魏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23-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4.B15.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哀。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23- 这首诗歌作者完全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本身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却无疑具有普泛性的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脸、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本诗所给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三)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预警蜀地恶劣社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所守或匪亲(2).化为狼与豺(3).东船西舫悄无言(4).唯见江心秋月白(5).风之积也不厚(6).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此题中需注意“匪”“豺”“舫”“唯”“翼”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_____________,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_____________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其实,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与葫芦文化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23- 。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_____________的葫芦种植历史。历史文献_____________,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第一篇第三十七章第十七首诗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证实。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诸国,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脉相承包含源远流长表明B.浑然天成包含博大精深标明C.一脉相承蕴含博大精深标明D.浑然天成蕴含源远流长表明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在葫芦身上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葫芦代表了C.葫芦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D.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B.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C.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与葫芦文化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D.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还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的葫芦文化深有感情【答案】17.D18.D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词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词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23- “浑然天成”形容自然形成的整体,无需人工加工。“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第一处语境强调的是葫芦外形自然形成,柔和圆润、线条流畅。故选“浑然天成”更合适;“包含”指里面含有,一般用在比较具体的事物上。“蕴含”强调内在具有某种特性,一般用在比较抽象的概念上。第二处语境强调葫芦有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寓意,属于抽象的概念,故选“蕴含”更合适;“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第三处语境强调历史悠久,故选“源远流长”更合适;“表明”是表示清楚的意思。“标明”是做记号使人知道,最后一处语境强调根据历史文献可以清楚知道,再联系后文,应选“表明”更合适。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本题中,首先这段文字的陈述对象是“葫芦”,故排除A、B,从上文看,应为“凝结”,而不是“代表”,故排除C。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中的这句话有两处语病,一是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故“我国人民”应放在“不仅”后面,排除A:二是主客体倒置,不是“葫芦对…”,排除C:D选项虽没有语病,但改变了句子的原意。故选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3-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①_____________,“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②_____________,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③_____________。【答案】(1).①“腹有诗书”是自信的基础(2).②先有文化(3).③理论之树才会枝繁叶茂【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①处,根据前文“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及后文“‘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可推知,应填写“‘腹有诗书’是自信的基础”。②处,根据后文“再有理论,如同……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推知,应填写“先有文化”。③处,根据前文“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可推知,应填写“理论之树才会枝繁叶茂”。【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21.-23-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答案】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需要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最后将主要信息连缀成通顺的句子。本段共5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方案》的时间、负责单位和方案内容。第2句话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3句话交代《方案》明确了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第4句话交代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及其具体内容。第5句话交代《方案》公布的意义。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国家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时间表、路线图、范围、发展目标做了部署和安排,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例文战“疫”中的中国面孔-23-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当我们迈入2020年,都不曾料到,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在这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的战役中,无数平凡的普通人奋站一线,他们中有医护人员、警察、教师,也有司机、环卫工、志愿者,他们或逆行勇闯疫区,或奋战在阻击疫情最前沿,或履职坚守,或守望相助,一张张平凡的面孔,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精神,感受到的是中国力量。或许,口罩蒙住了他们大半张脸,没有人真正看清过他们的样子;或许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身上真诚而独特的“美”,却无法掩盖。他是一名院士。十七年前站在那里的人,十七年后还在那里。从花甲到耄耋,他依旧义天反顾地冲上这生死未知的战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但面对外界的盛赞,他却轻描淡写:“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如此气度,如此格局,无怪乎他成了全民偶像。因为这张面孔,连没多少文化的老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终南山是一座名山,钟南山是一个伟人!”她是一名医生,柳叶眉下秀气的双眸,坚定中透出清澈的光亮。因为这张面孔,我们记住了一句话:“说天上星星亮的人,是因为他们没见过白衣战士的眼睛”。他是一名年轻的九零后志愿者,正月初一从长沙逆行奔赴武汉,一人一车,吃干粮,宿桥底,每天工作近二十个小时,他说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他的名字叫郑能量,因为这张面孔,让人们知道:“90后真的长大了!”她是成都一家餐饮公司的老板。正月初十,她满载食材,千里逆行来到武汉,用一顿顿可口的饭餐,暖了战役最前线医护人员的胃,也暖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因为这张脸,我们知道了一句话:有一种美叫“雨衣妹妹”,有一种仙叫“刘仙”。他是一名平凡的货车司机。已过不惑之年,从小没爹没娘的他,在疫情肆虐,江城封闭之际,主动请缨为武汉运送蔬菜。因为这张脸,我们记住了世上最朴素动人的一句话:“没钱可以出力”。……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呼更亲切更诚挚。这一张张面孔展现的是民族精神,凝聚的是国家力量,代表的是中国形象。疫情终将平息,这场感天泣地的战“疫”,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页。无数张中国面孔无疑将闪耀成共和国史册上新的光芒。而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这份情怀,不会也不该褪色。受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信念的触动,新一代青年也将从中接受洗礼,成为一个心智更成熟、精神更丰满、格局更开阔的真正的“人”。或许,再等若干年,待到今天的面孔老去,会有一批新的面孔带着坚定自信,说:“你们曾保护过我们;现在,就由我们来保护你们。”【解析】【详解】-23-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整体阅读材料可知,本作文以“中国面孔”为关键词。材料选择了杜甫、屠呦呦以及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等四副“中国面孔”作为材料,兼顾科学与人文、伟大与平凡、国家成就与世界影响。同时作文材料寓宏大于微细,包含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守望相助的个人担当等丰富内涵。“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的提示语,紧密贴合现实背景,引导考生结合抗疫经历,引导考生聚焦中国抗疫精神,探究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进一步关注个人责任、文化认知、国家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在开放视野中,再次审视个人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表达自己的新感悟。作文可议可叙,角度开放,为考生的延伸思考、个性化写作预留了充分空间。注意写作时文体特征要明显。参考立意:1.中国面孔,凝聚中国精神2新面孔,新希望3.解读中国面孔,打造中国形象4.平凡面孔,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参考素材:1.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疫情发展之迅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面对全国重大疫情时,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包括在奋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线的医生、护士、军人,这些平凡的英雄,他们是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普通人,如口罩工人、后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普通市民等,大家温暖的坚守与默默的努力,凝聚成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决心。也许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但一张张普通的面孔,让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防疫的战场上,我们一定赢!2.有一个群体当选了《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埃博拉医护人员。这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的数支援非医疗队。在埃博拉肆虐的几内亚,中国医生自1968年服务至今;在利比里亚,中国大夫坚守门诊,中国维和工兵也完成了埃博拉诊疗中心的大楼建设。如今,在南苏丹、马里、刚果(金)、黎巴嫩、海地,都活跃着中国维和力量,中国已成为派出维和人员数量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拯救世界”——中国医生的感言,正是无数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中国人的缩影。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中国改革发展积聚的力量,不但对全球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也在国际舞台履行了更多义务。-23- 人物评选、新闻榜单既是世界的晴雨表,也是地球的温度计。借由外媒报道回顾2014,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日渐增多的中国面孔,更是不断上升的综合实力、全球意识和责任义务。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大国的生长活力。3.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将会成为未来反复回味的历史片段,任何一个作家和戏剧家的作品都很难超越这历史本身。翻看再多的人物传记,都不及当下的现实更能让中国年轻人再次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在关乎选择、担当和道义的时刻,他们看到不少闪光的个人和群体,宛若星辰一般散射着光辉。他们拾起的几个名字,成为非常时期的“全民偶像”。如钟南山,曾号召“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的院士,今年以84岁高龄再次挂帅出征;如陈薇,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女院士,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冲锋向前。参考结构:标题:战“疫”中的中国面孔。提示文章写作内容。第一部分,紧扣材料,提出观点。首先,概述现实背景;然后,引出观点:无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普通的一张张平凡的面孔,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精神,感受到的是中国力量。第二部分,分层展开,论述观点。第一层,概述遮住大半张脸的面孔,展现着独特的“美”。第二层,以排比的形式,列举各种身份职业的人,展现每个面孔背后不同的“美”。第三层,总结上文,回扣观点:这一张张面孔展现的是民族精神,凝聚的是国家力量,代表的是中国形象。第三部分,照应开头,指明做法。首先,再一次总结战疫中中国面孔的意义价值。然后,指出对青年的影响,展望未来美好景象。-2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08 09:42:30 页数:23
价格:¥5 大小:138.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