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寿光市现代中学2021届高三 1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传统文学中,乡土文学曾是百年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但近年来出现了弱化的迹象,城市文学的影响力则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当作家的生活经验主要是在城市中生成时,文学书写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从乡到城的转变。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不过一百多年,但农耕文明史却有数千年,因此,虽然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乡村依旧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寓寄之所和心灵故园。尤其是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迎来新机遇。安土重迁、心系家乡、不忘故园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如同福克纳一直在书写他那个“邮票般大小的故乡”,很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也萦绕着一份难解的乡愁情结。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通俗文学身份使其具有都市文化特征,这使得网络乡村题材作品相对小众化。尽管如此,乡村书写也并未在网络文学中缺席,而且由于作家是在虚拟空间中建立故事,这个虚拟空间要能为人物角色提供停泊身体和精神的港湾,作品因此更能凸显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反映生活变迁,彰显出网络文学也要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赋形的历史使命。紧扣时代脉搏,描写改革开放前后家乡乃至中国乡村的整体性变化,展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脱贫致富的创业实践,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是当下网络乡村题材写作中的“现象级”主题。-21- 从写作者自己的家乡到整体上的乡村,网络小说在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展开对故乡的书写。而在一些幻想类作品中,作者已不满足于将某个具体的乡村作为故乡的所在,而是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将人类的乡愁带入新的境界。中国人牢固的故乡观念是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土地要经过耕耘才能变成适宜种植的熟地,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农民耕作土地会消耗很大的时间和体力成本,“因此他们坚定地固守在家乡,不愿迁移”。久而久之就强化了故乡意识,乡愁油然而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怀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体现在文学中,就是乡土叙事和乡村题材作品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发展起来,人疏远了自然和土地。到了信息时代,网络又成了人类精神的新领地。但由乡土浸润而成的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则被带到了新的叙事空间中,继续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摘编自桫椤《故乡意识在网络文学中并未缺席》,2020年8月19日)材料二由起点中文网开创的VIP付费阅读制度被各文学网站相继推行后,网络小说主要以连载形式在平台上更新,“不断更”被视为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互动”,互动化写作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方式,各大文学网站存储量最多、最受关注的作品大都是在作者与粉丝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如宫斗、武侠、玄幻等。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文学网站通常会对作品进行分类,自起点中文网分成主站和“女频”开始,网络文学分为“男频”“女频”的模式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网络文学最常见的“分类法”。(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材料三浅显、直白的小白文成为网络类型小说的主导性语言,它们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修饰,往往直奔主题,口语化特征极为突出。写手们在持续更新的巨大压力下,不再花心思去推敲语言,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语体杂糅。只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把人物关系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就算是万事大吉。也就是说,网络小说的语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直观化倾向,它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而是让人物不断地说话和行动。-21- 就文本属性而言,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的印刷文本相比,具有较为突出的互文性。互文性概念是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进一步阐发,指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孤立考察,转而关注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传统的文本分析活动习惯性地将文本看作稳定的对象,但在互文性的视野中,一个文本中往往还包含了其他文本的元素,即具有引文性特征。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文本生成的动力机制。在迄今为止的网络文学写作中,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一方面表现为原创性的缺失,读者在阅读时经常会看到不同文本的混杂与嵌入;另一方面,网络文本突破了单纯的文字文本形式,将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融入文本,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随着语言的重要性的降低,语言很可能在未来网络文本中成为一种装饰和点缀,只发挥注释的功能。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中,不仅意味着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可能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摘编自黄发有《媒介融合与网络文学的前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作家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因为创作的需要,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B.网络小说的作者如果不从熟悉的家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就无法反映社会生活变迁。C.网络文学由不断摸索到模式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网站的做法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D.网络小说语言存在直观化倾向,重在展现人物的语言、行动,而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文学发展导致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使得乡土文学出现了弱化的迹象。B.当今一些科幻类作品中,地球甚至太阳系也开始寄寓人类的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C.虽然城市化生活发展起来了,但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依然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D.文学网站采用的“女频”“男频”分类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文学类型化的发展。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能体现网络文学“互文性”特点的一项是()A.不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本,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于一体。B.文本一旦被创作出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不再属于它的创作者。C.文本间的复杂互动意味着没有绝对独立的文本,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D.引用、参考、仿作、戏拟以及各种的照搬,文本创作方式不胜枚举。4.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存在着文学性退化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答案】1.C2.A3.B4.-21- ①网络文学在线写作使得“互动化”成为主要创作方式;②“不断更”的基本要求给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③网络文学互文性现象突出。5.①首先对乡土文学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变化进行分析,引出作家笔下的乡愁情结;②进而讨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对不同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具体体现;③总结文学作品中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发展前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错误。由材料一第1段可知,“当作家的生活经验主要是在城市中生成时,文学书写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从乡到城的转变”,而非作家“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曲解文意;B.“如果……就”逻辑错误。原文有“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反映生活变迁”,推不出“从熟悉的家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是“反映社会生活变迁”的唯一做法;后文又有“从写作者自己的家乡到整体上的乡村,网络小说在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展开对故乡的书写。在一些幻想类作品中……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可知“反映社会生活变迁”还有其它途径;D.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三第1段“网络小说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可知,选项中“而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说法有误。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A.“网络文学的发展导致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使得……”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1段,“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出现了弱化的迹象”是城市化发展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改变导致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三第2段,互文性是指“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孤立考察,转而关注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A、C、D三项均从文本创作的角度阐述了“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文本生成的动力机制”,B项则从文本自身的角度阐述了文本的自足性,不能体现网络文学“互文性”。-21- 故选B。【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分析材料二可知,互动化写作已成为网络文学主要创作方式;网络小说主要以连载形式在平台上更新,“不断更”被视为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材料三承材料二,因为上述原因“写手们巨大压力”,使得“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语体杂糅”。又提到“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这导致“语言的重要性降低”。分析这些信息,可知正是“互动化”的创作方式、“不断更”的基本要求、互文性现象突出导致网络文学文学性退化,也即网络文学文学性退化的原因。【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第一段,首先提出“乡土文学曾是百年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虽然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乡村依旧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寓寄之所和心灵故园”,故“很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也萦绕着一份难解的乡愁情结”。第二段承第一段,谈网络文学在虚拟空间中建立故事,更“能凸显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综合起来,前两段内容对乡土文学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变化进行分析,引出作家笔下的乡愁情结。第三段,主要谈一些网络作家“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是当下网络乡村题材写作中的‘现象级’”主题。第四段,写一些幻想类作品的作者,“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将人类的乡愁带入新的境界”。三、四段讨论了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对不同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具体体现。第五段,“中国人牢固的故乡观念是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产物”,“久而久之就强化了故乡意识”“工业革命以后…………到了信息时代……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则被带到了新的叙事空间中,继续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总结文学作品中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发展前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闹市闲民-21- 汪曾祺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21- 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呛呛七呛七”。开国大典,放礼花。没完没了的各种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挨饿。“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四人帮”垮台……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这是一个活庄子。一九九○年五月五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闹市闲民”叙写一位老人,是汪曾祺坐公交换乘时所见,他没有大喜也没有大忧,无欲望亦无追求,这样的恬淡情境是作者欣赏的。B.老人“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每天“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这境界与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都市闲人有相似之处。C.文中对老人在成为老人之前的身世并没有介绍,但社会动荡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仍“天然恬淡”,当年一定是一位智者。D.作者常与老人攀谈,为了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儿,买各种新鲜菜蔬,也可以说是一个“闲民”。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3段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老人的相貌,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明。B.“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是插入语,看似与文章没有太大关系,却强化了老人生活的简单。C.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舍之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D.本文语言很能体现汪曾祺特色,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8.-21- 汪曾祺在《揉面——谈语言运用》中说:“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本文题目中的“闹市”与“闲民”之间是如何“痛痒相关,互相映带”的?请结合文本分析。9.文章结尾说“这是一个活庄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答案】6.C7.A8.①“闹市”与“闲民”形成对比。外界生活热闹、繁杂,老人独自一人,生活清静、简单甚至一成不变,外界的闹越发显出老人的“闲”。②“闹市”与“闲民”有内在的因果关系。“闹”市之“闹”代表的是生机与繁华,儿女生活安定,粮价稳定,老人才能够保有这样的“闲”。9.①与世无争,内心淡定。拒绝过繁杂的生活,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内容不变。②卓有智慧,看透世事。多变的时局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住在闹市却能闹中得静。③无为中有为,简单中有精致。将拨鱼儿做成一种绝活,连擅长做菜的汪曾祺都做不来,简单中自有一种精致。【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C.“并没有介绍”错,是没有详细介绍。“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等内容就是对他的身世进行的简介。“当年一定是一个智者”的说法太绝对,当时是否真的无忧无喜?也许是成为老人后才这样,汪曾祺也并不肯定,汪曾祺只是客观地记录了他的现在。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A.“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错误。作者在描写老人眼神时并未使用比喻修辞,句中“如”为如同,表形容,不是比喻。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形象的关系的能力。-21- 题干引用了汪曾祺《揉面——谈语言运用》里的言论,关键词是“痛痒相关,互相映带”,痛痒相关的意思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题干让学生分析的就是“闹市”与“闲民”之间的密切关系。“闹市”是环境,“闲民”是人物,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至关重要,它不仅能烘托出当时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对塑造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影响。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是活动着的,不认识人所活动的环境,就不可能认识人,所以作家对于环境描写也是随着对于人物的刻画而进行的。文学作品中描写环境不仅是为了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而且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性格和命运的烘托和影射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解答本题可以从小说的环境与塑造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入手。小说在开篇点出了老人的居住环境,“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老人住在公交站牌旁边,日常人来车往,这是典型的闹市环境,但再看老人的生活状态,“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独居,生活简单清净,甚至一成不变,这和他居住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熙熙攘攘的环境的反衬下,更凸显老人之“闲”。其次,从“闹”字入手,“闹”市之“闹”有繁华之意,文中在介绍老人的身世的时候,写道“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且老人提到不愿和子女们生活在一起,是因为“乱”,细细一分析,不难发现,这一份“乱”,恰恰是日子稳定,生活富足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正因为稳定与充满生机的生活环境,老人才能够保持这一份“闲”。【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中“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的内容,可看出他心态的平静、天真,如同庄子一般,恬然地看待世间一切,天人合一,物我混同,与世无争,内心淡定。同时,前文提到“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可见,老人就像一个庄子,经历了时代风云的变幻,但是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卓有智慧,看透世事。内心宁静,波澜不惊,住在闹市却能闹中得静。从“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的内容可看出作者对老人这一手绝活的赞叹,老人无为中又有为,简单的生活中又存有精致。真可谓“活”庄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21- 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顷之,帝召玺。玺曰:“御史在,臣不敢擅离。”乃更召嵩。嵩谓钦曰:“吾主上家奴也,敢不赴。”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徳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节选自《明史·张钦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B.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C.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D.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1- A.正德,明武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开始使用。B.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常以“万乘”指帝王。C.六军,历史上的“六军”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本文指天子统领的禁军。D.微服,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耳目和隐藏身份,改换平民服装出行或私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后来又担任汉中知府及太仆卿一职。B.张钦善于机智应变。他藏起关门钥匙,以皇帝出行缺乏应有威仪为借口阻止其出关,同时假戏真做,呵斥使者使诈。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他力阻皇帝出关,不惜违抗君命。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可见皇帝对他的忌惮和恼怒。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三次忠谏的事迹在京城广泛流传。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他的罪,原因之一是他的忠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2)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14.张钦为阻止皇帝出关做了哪些事情?请分条概括。【答案】10.B11.D12.C13.(1)后来,(张钦)听说朝中大臣的恳切劝谏都未被采纳。(张钦)又上书,奏议呈报后,没有回应。(2)我请求抓捕这个人,并依照法律公开处置,不这样的话,我就是被处死也不接受皇上的命令。14.(1)三次上疏,极言出关危害。(2)关闭关门,藏起钥匙。亲自执剑把守关门,呵退使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把握句子大意为:“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以便接纳忠臣,有节气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以便极力劝谏。近来,人们议论纷纷,说皇上想度过居庸关,到远方的边塞游历”。-21- “忠”,指忠臣,做“纳”的宾语;“烈士”,有节气壮志的人,做“惮”的主语;二者之间需断开。排除AC。“人言纷纷”,主谓结构,意思是“人们议论纷纷”,句意完整,应该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专指封建帝王”是错误的。也可指有权势或有身份者。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C.“皇帝对他的恼怒”是错误的。结合“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分析,皇帝改换衣服隐藏身份从德胜门出来,晚上住宿在民家房舍,于是快速奔驰出关门,多次询问“张御史在哪里”。表明皇帝担心张钦对他进行阻拦。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已,后来;切,恳切;纳,被采纳;报,回应。(2)明:公开;正:治罪;典刑:法律。;奉,接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并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找到相关信息,理解概括即可。由“张御史闭关三疏”可知,张钦曾三次上疏,极言出关危害。“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这是第一次上疏;“复疏,疏入,不报”为第二次上疏;“夜草疏曰:‘臣闻天子……’”是第三次上疏。“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可知张钦命令关闭关门,藏起钥匙;由“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可知张钦亲自执剑把守关门,呵退使者。参考译文:-21- 张钦,字敬之,是顺天府通州人。正德六年中选士,从行人府的官吏升职到御史,巡察居庸关一带的城关。(正德)十二年七月,明武宗听信江彬的进言,打算出居庸关去边镇宣府。张钦上书劝谏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以便接纳忠臣,有节气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以便极力劝谏。近来,人们议论纷纷,说皇上想度过居庸关,到远方的边塞游历。我猜测陛下不是随意游玩,大概是想亲自征讨北方的贼寇。不知道北方贼寇猖獗,只可以派遣将领前往征讨,哪能陛下亲自带军征讨?况且一般人尚且不会看轻自己,陛下怎能凭借担负宗庙囯家重任的身份奔赴不能预测风险的地方。皇上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的边塞显示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后来,(张钦)听说朝中大臣的恳切劝谏都未被采纳。(张钦)又上书,奏议呈报后,没有回应。八月初一,皇帝私访到昌平,传报出关的命令非常紧急。张钦命令指挥官孙玺紧闭关门,收取了关门的钥匙藏起来。分守宦官刘嵩想到昌平去觐见,张钦阻止他说:“皇上将要出关,今天是我和你的生死之时。关门不开,皇上不能出去,违抗皇上命令,当被处死。如果打开关门,让皇上出关,国家的事情就不可预料了。万一情势有变化,我和你也会被处死。宁可因不开关获死罪,死了也会不朽。”不久,皇帝要召见孙玺。孙玺说:“张御史在,我不敢擅自离开岗位。”于是皇帝又要召见刘嵩。刘嵩对张钦说:“我是皇帝的家奴,不敢不去。”张钦于是背负着敕符印信,手中持剑坐在城关门下说:“敢说打开关门的人,杀了他。”当夜拟写奏折说:“我听说天子如有亲自率兵征战的事情,一定会先约定时间下诏书让朝中大臣们集中商议。皇上出发,有禁军护卫,百官跟从,后面有喧哗的车马和华丽的仪仗。现在安静得听不见一点声音,而总是说‘皇上的车马当日要过关门’,这肯定是假借陛下的名义出关跟外敌勾结。我请求抓捕这个人,并依照法律公开处置,不这样的话,我就是被处死也不接受皇上的命令。”奏章还没送到,使者又来了。张钦拔剑呵斥他说:“这是使诈。”使者害怕而返回去,对皇帝说“张御史差点杀了我”。皇帝大怒,回头对朱宁说:“替我快去捕杀张御史。”正好梁储、蒋冕等人追到沙河,恳请皇帝返回京城。皇帝犹豫未决,张钦的奏章也到了,朝中大臣又纷纷进谏,皇帝不得已就从昌平回去了,心中一直闷闷不乐。又过了二十多天,张钦巡视白羊口。皇帝改换衣服隐藏身份从德胜门出来,晚上住宿在民家房舍,于是快速奔驰出关门,多次询问“张御史在哪里”。张钦听说后,追赶他,已经来不及了。想再次上书劝谏,而皇帝派宦官谷大用把守关门,禁止任何人出关。张钦有所感触而激愤,向西而痛哭。于是京城广泛传播“张御史闭关三疏”的事。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到了关门,笑着说:“先前张御史阻止我出关,我现在已经回来了。”但也没有治他的罪。明世宗继承君位后,张钦离开京城到汉中做知府,积功升至太仆卿。-2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示侄佐①杜甫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嗣宗②诸子侄,早觉仲容③贤。[注]①佐:杜甫的侄子杜佐,襄阳房殿中侍御史杜玮之子,官至大理正。②嗣宗: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③仲容:阮咸(字仲容),阮籍的侄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时间和诗人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侄子前来探望的欣慰。B.颔联写诗人听闻侄子描述的茅屋之后,一心想去“竹林”中居住,表达向往之情。C.尾联巧用二阮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对侄子的期许,希望侄子能像阮咸一样有才德。D.这首诗没有选取宏大的社会事件,而是从生活小事入手,展现了亲人间的真情。16.简要赏析诗歌颈联中的“起”和“悬”。【答案】15.C16.(1)“起”写出了山中云霭蒸腾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山谷中云霭从无到有,逐渐满溢山谷的过程;“悬”写出了山间溪水从高处落下的情形,形象地描述了山间溪水的气势。(2)从动静角度看,“起”写出了动态美,“悬”是化动为静。(3)从空间角度看,“起”是自下而上,“悬”是自上而下。(4)“起”和“悬”写出了房屋及周边环境的美妙,表达了诗人的喜爱和向往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C.“写出了诗人对侄子的期许,希望侄子能像阮咸一样有才德”错误。用典意在表现诗人对侄子的认可和赞美,是说侄子已像阮咸一样有才德。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解答景物描写的炼字题从描写的内容、描写角度、表达效果及情感三方面鉴赏即可。-21- 内容上,“满谷山云起”,山谷里慢慢的浮起云霭,而且越来越多,越来越浓,山中一片云霭蒸腾的景象;“起”字生动地描绘出山谷中云霭从无到有,逐渐满溢山谷的过程。“侵篱涧水悬”,山间溪水从高处落下,水流充沛,溅到了篱笆上。“悬”字形象地描述了山间溪水的气势。描写角度上,从动静角度看,“起”,为动态描写,写出了动态美,“悬”本是描写静态的词,这里描述“涧水”,是化动为静。从空间角度看,“起”是自下而上,“悬”是自上而下。表达效果及情感上,茅屋外群山环绕,云霭蒸腾,涧水奔流,环境清幽、美妙,表达了诗人因侄子到来的喜悦和对美好景象的的喜爱、向往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后汉书》记述,因马严、马敦存在“____,____”的缺点,马援回信告诫二人,应学龙伯高,不要学杜季良。(2)《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身处凄清孤冷环境中的李清照看到大雁飞过后,产生的一种复杂情感。(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一句慨叹金陵晚秋风景之美;随后以“___________”一句写六朝相继覆灭,引出后人对此的感叹。【答案】(1).并喜讥议(2).而通轻侠客(3).正伤心(4).却是旧时相识(5).画图难足(6).悲恨相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讥、侠、图、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甲】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①。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乙】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21-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丙】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地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②,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丁】18.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甲B.乙C.丙D.丁19.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外选择对象,写一组句子。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8.C19.示例1:北京与上海是多么不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粗犷豪迈的壮志伟男子,那一个便是细腻精致的情调小女人。示例2:山东的女孩和杭州的女孩是多么不同的啊!一个设若比作红艳得灼目的木棉,那一个便是柔婉得可人的细柳。20.①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②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甲处“拿气候说吧”话没有说完,不能用叹号,应该为“,”;B.乙处,两个并列的分句,分句里面有了逗号,分句间应该用“;”;D.丁处“我不知应当爱哪个”是陈述句,应该用“。”。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分析例句,“济南与青岛”为两个相关联的事物;“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明确二者不同;“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21- ”可知为比喻修辞,内容又是对比的两句话,喻体为“的”连接的偏正短语。综合分析,应是用比喻修辞来描述相关联的又具有截然不同特点的两种事物,使其因比喻而生动,因对比而更鲜明。主体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人,风景、美食……。句式为“‘……’与‘……’是多么不相同!‘一个设若比作……的……’‘那一个便应当是……的……’”。成句时注意语言应较具文采。【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结合“拿夏冬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青岛也是这样”“青岛亦然”分析,前面主要讲济南和青岛夏天和冬天的气候不同,后面用“但是”表转折,此处可以填“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结合“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分析,仿照后面句子“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此处主要写济南的秋带给我的安全之感。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2010年1月,①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②据商务部数据显示,③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已取消7000种产品关税,④大约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⑤这不仅惠及广大民众,⑥许多东南亚企业还被吸引来中国开拓市场,⑦给区域经济注入强大活力。⑧10年来,双边货物、服务贸易高速增长,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⑩给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强大推动力,⑪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典范。【答案】(1)语句②修改为:“商务部数据显示”或者“据商务部数据”;(2)语句④修改为:“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或“大约90%的商品实现零关税”;(3)语句⑥修改为:“还吸引许多东南亚企业来中国开拓市场”;(4)语句⑪修改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典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1)据……显示,句式杂糅,应去掉一个。(2)大约、以上都是约数,此处滥用约数,应去掉一个。(3)中途易辙。对应前一句“这不仅”,后一句主语也应为“这”,故改为(这)“还吸引许多东南亚企业来中国开拓市场”。(4)成分残缺。偷换主语,前面句子的主语不能做后一句话的主语,导致后句缺主语。应在“成为”前加上“自贸区”。22.-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12月1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20年起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设86个比赛项目,共有2500多名选手、2300多名裁判人员参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本届大赛将有望诞生一批新技术,并推动一批新成果实现转化,进一步促进相关行业发展。【答案】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2月10日在广州开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的(或“等级最高的”“最高级别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句话交代了新闻主体、时间、地点,可概括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2月10日在广州开幕”;第二句是新闻背景,可去掉;第三句,提取关键信息,主题“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特点“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考虑字数,可压缩概括为“规格最高的或“等级最高的”“最高级别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最后一句是展望,和主体事件关系不大,去掉。据以上信息即可整合出答案。四、(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如果让你用一个汉字(或者词语)概括你心中的2020年,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请根据2020年度社会热点或个人生活经历,以“我心中的年度汉字(词)”为主题,写一篇演讲词。要求:紧扣主题,内容健康,观点鲜明,具有时代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搏,我的年度汉字各位老师、同学:-21-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搏,我的年度汉字》。一个字,一种情绪;一个字,一年的记忆。每个人在每一年里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让人开心,有的让人气愤,有的让人痛苦,各不相同。而我在这一年里经历的事情,如果用一个汉字来概括,那就是“搏”了。今年九月份,我从高二升到高三。原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然而,高二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好难,自从学考过后,进入高三复习,才真正意识到高三以前所学的东西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开学的时候还蛮开心、蛮激动的,直到正式进入到高考第一轮复习才真正的懂了什么叫高三。刚开始做题目的时候,五个题目吧,几乎全错。越是这样,人的意志力也会慢慢的消沉下去,会厌倦做题,会对做题产生一种恐惧。高三的时间很紧迫,题目的难度也高,每次自己盲目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的提醒自己:拼搏讲究的不是快,要得是质量。从此以后,“搏”这个字便成了我的信念。今年暑假时,我去参加了一场舞蹈比赛。到了场地旁的时候,我发现对手和我差不多,但别人的级别比我高,我稍微有一些紧张,把比赛当平时训练。虽然我的动作做的不是很到位,但凭借自己平常的努力还是获得了三等奖,从此以后我更加的坚信“搏”是我这一年的年度汉字。中国汉字有许许多多,我之所以选择“搏”这个字当我的年度汉字,是因为我认为这个字代表的意思是拼搏,不服输,而我这一年里经历的事情也恰恰是这样,所以,我觉得“搏”这个汉字最适合我。我以后也会继续“搏”下去。拼搏,搏的是什么?搏的是明年高考的胜利。还有两百多天来着,说长也不长,我们即将迎来属于我们的高考,很紧张,很激动,时间很紧迫,每天都面对着做不完的作业,还有放在桌上那一本本厚厚的书等着去学习,原本以为那些都不是事,现在才发现自己错了,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但是我没有放弃,每次都强迫这自己去完成,必须完成。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从之前被强迫到现在的主动去完成,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也更懂得了拼搏的含义:“搏”需要付出,需要坚持。搏,我的年度汉字。【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21- 【审题】本题是任务驱动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分析材料,可概括为——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你心中的”的“艰难”“不平凡”的2020年。下面的“根据2020年度社会热点或个人生活经历”以“我心中的年度汉字(词)”为主题提示了学生思考和选材的范围和写作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以是标示家国天下的大事件,也可以是个人的学习生活经历。“心中的”强调写作者对年度汉字(词)的主观认同和个人思考。选择宏大题材,需要从整个国家考虑,联系社会热点,回顾一年来的大事件:抗疫、科技创新、探月、扶贫……可从中概括出关键字、词,以之为切入点,谈国家的巨变,民族精神及振兴等。单纯写自身的生活经历,要注意所选的字、词要能涵盖自己这一年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这个词必须能够准确地概括“我”的年度状态,要善于归纳,如“坚持”或者“恒”。考生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自己一年中的体验和感受,所写事件必须能够反映“我”这一年度的状态,可以写一年中的三二件事情,也可以点面结合——略写一年的状态,其中重点表现一件事。从主题上来看,要求“内容健康”,所以不管选什么样的词,内容最后要落脚到“正能量”上。可以正面立意,反面写事,如,我的年度汉字是“慎”,文中故事可以自己一年中“不慎”而引发的事情,用“慎”来警戒自己;使主题积极向上;反其意而用之,如写“苦”须反应“苦尽甘来”,写“累”须体现其中的充实和快乐。成文时注意演讲稿的情境性和语体特点。【立意】1、担当:中国抗疫彰显责任,大国担当。2.初心:既是原点,又是目标,回望的是过去,指向的是未来。3.智:即高智能,人工智能助力中国创新发展。4.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追求的最美好的世界格局。5.孝:永恒的精神坐标。6.勇:勇往直前的力量。7.健康:幸福的奠基石。【素材】1.(精彩片段)走过春的播种,走过夏的灌溉,走过秋的收获,迎来了冬的总结。又是一年四季轮回,我对自己今年的总结就是——进。-21- 这一年中,我学会了怎样解读文章,我知道了作文的重点在哪,我看到了函数的精妙,从一个个图形中了解了几何的规律,我第一次走入了电学的世界,我头一次探索到了微观世界的神奇,我成功的踏上了英语环绕的阶梯。我的思想进步了,精神世界变得比以前更加丰富了,我觉得,这种进步是比以前任何一次进步都难能可贵。2.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中国。3.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济”字是我心目中的年度汉字。自2020年武汉封城以后,无数医务人员白衣执甲,无所畏惧,逆流而上。大批建设者冒严寒,忍饥饿,不眠不休搭建改造抗疫医院。全国各地无偿接济援助武汉及湖北各地的医疗器械,药品,蔬菜,粮食陆续不断通过航空,陆运,水运抵达湖北。以钟南山为首的专家组日以继夜地分析疫情、制定方案、研发疫苗。爱是桥梁,负重前行。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恢复生产,理解支持政府出台的各项举措。我们的科研队伍人才济济,以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院士为首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进入三期国际临床实验。我国古代把水有源头,能独立入海的河流称为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称为四渎。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在古代社会地位十分崇高,历代帝王多有封祭,北京的天坛就是祭拜济水所建。由于黄河多次改道侵占济水河道,济水在唐代就多次淤塞,至清咸丰年间彻底断流。我国的大江大河不胜枚举,一条几近干涸,并最终消失的河流,为何能位列四渎?唐人给出答案“渎之为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不管外界风吹浪打,东方古国风景独好!中华大地经济稳步回升,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九届九五中全会在京胜利召开,十四五期间的蓝图已经规划。让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扬济水不达于海不收兵的拼搏精神,直挂云帆济沧海。-2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08 09:42:28 页数:21
价格:¥5 大小:122.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