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文科综合试卷一、选择题24.公元前594年,鲁宣公推行“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该方法A.确立了古代的赋税制度B.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提升了鲁国霸主的实力D.标志着井田制彻底崩溃瓦解25.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西域,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都护的职责是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设立西域都护府最重要的影响是A.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促进了民族团结C.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强化了中央集权26.唐代有浓厚的尚武风气,任侠尚义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帝王也崇义尚侠,对侠义精神颂扬,甚至诗人也受尚武风气熏陶,投笔从戎,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可知,唐代A.政策因素制约思想发展B.开放文化推动文学创作C.时代风尚体现时代精神D.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气27宋神宗年间,吕大均制定了中国最早的乡约―《吕氏乡约》,该乡约提倡礼俗相交、患难相恤、道德规劝。在陕西推行后,“关中风俗为之一变”,实现了社会的移风易俗、明礼劝善。这一现象说明A.儒学道德教化功能的体现B.儒学提倡入世思想C.理学成为官方的主流意识D.理学思想的多元化28.明正德时期,徽州出现了外出经商的热潮,弘治以前“读书力田,间事商贾”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而经商的丰厚利润也让一些士大夫纷纷出外经商,“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贾”。这表明A.封建小农经济解体B.商品经济影响观念转变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经世致用思想逐渐盛行29.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第5条规定:“广州等五港口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此后,上海于1845年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租界―英租界。这反映了A.上海租界建立有合理性B.清政府无力维护国家主权C.中英共同管理通商口岸D.英国是西方侵华的排头兵30.下表是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国家财政税收统计表,由此推知,当时A.传统的自然经济受冲击B.经济结构逐步调整C.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D.税收政策日益完备31.美国法官霍姆斯对古罗马自然法的理解为:“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完美的欲求,以至于那些无法拥有完美的人,通过灌醉自己来满足这种欲求。那些试图证明真理之绝对性的哲学家,都是在试图满足自己的这一欲求。”这反映出自然法 A.以伦理化为主要目标B.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C.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D.以道德完美为基本法则32.1855年,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描述他见到的泰晤士河:清澈的整条河变成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甚至更臭,整条河就是一条臭水沟。泰晤士河的变化A.与英国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B.展现了科学时代的消极影响C.暴露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罪恶D.源于英国“城市病”的弊端33.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但又赋予皇帝极大的权力如宣战、烤和、缔约、解散联邦议会、任免宰相等。据此可知,1871年宪法A.确定分权制衡的宪政原则B.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C.使皇帝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体现了军国主义传统34.1933年,美国成立的农业调整局以1910—1914年的农产品价格水平作为农产品支持价格的标准,与农产品加工商签订销售协议,以维持农产品价格。1935年农产品价格比1933年提升了近70%。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是A.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B.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C.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D.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35.冷战时期,法国总统戴高乐奉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注重同苏联发展友好关系。戴高乐推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B.推动世界和平C.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D.反对美苏争霸二、非选择题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6月15日,郑和率领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由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28年之久的七下西洋的壮举,先后到达东南亚、南亚、波斯湾沿岸、非洲东海岸,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宝船,最长的长44.4丈、宽18丈,排水量14000吨,载重量7000吨,俨然海上的巨无霸。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朝宫廷宴请各国使节的宴会上,响起了这样的歌声: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对。明成祖死后,因航海耗费巨大,被迫终止。——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哥伦布,1452年出生于热那亚西班牙籍织布工人家庭。大海是哥伦布成长的舞台,从水手到船长到航海家,这是他的人生轨迹。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签订协议:“作为海洋领主的陛下,从今以后赐予克里斯多芬・哥伦布以‘唐’的尊号(贵族尊号),并委任他为一切海岛和大陆的司令。・・・・・一切商品,不论是珍珠或宝石,黄金或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凡是在司令管辖范围内购买、交易、发现或夺得的,他都有权把全部获得物的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其余的十分之九应呈献给陛下。”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87名船员扬帆远航。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横渡大西洋,于1492年10月12日清晨,到达了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郑和远洋航行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的条件。(7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和与哥伦布远航的不同结果。(10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1中图标(①、②、③、④、⑤)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全球性重要国际组织或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徽标。这些徽标直观地表达了这些国际组织建立的宗旨和使命,也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新发展、新特点,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借鉴,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根据以上图标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的一个国际组织,写一份简介(内容包括建立的背景、过程及意义)。(要求:组织名称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868年,明治天皇宣布对日本实施全面改革,在军事方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1870年,从欧洲考察军事回国的山县友朋提出军事改革要“内足以镇压草贼,外足以伸张对峙之势”。1873年1月,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建立近代军制。新征集的义务兵按法国陆军模式加以训练,使用新式枪炮和近代西方的军事编制。19世纪80年代后,又设立各种军事院校培养军事干部。新式军队称为“皇军”,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1878年,日本颁布的“军人训诫”,并且以“武士道”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摘编自李其荣《世界通史》(近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军事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7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战期间,为维持战争所需,法国和英国政府都组织输入了中国工人,他们被称为“一战华工”。约14万名华工被招募至西线战场工作。1917年8月中国向德国宣战后,在法华工开始在前线,挖掘尸体以便于日后把他们埋入军人公墓;他们还向前线运送弹药。甚至有些人就留在了法国兵和英国兵的战壕中修缮掩体,维护机枪阵地。1918年期间,华工们负责挖掘英国士兵的战壕,掩埋尸体,建造飞机场。战争结束时,约有300()名华工献出了生命。当时法国社会党人马里尤斯・穆泰注意到:“华工的这种参与是非常珍贵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人,在我们的工厂中工作,使得我们可以在军队中雇佣同样数量的法国工人。”此后中国得以列席巴黎和会及在华盛顿会议上收回部分利权,某种意义上不能不承认,是因为华工参战。——摘编自多米尼克・马亚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的中国劳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华工在西线战场的主要活动。(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华工。(9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史量才(1880-.1934年),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业企业家。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史量才在办报过程中,继承了中国传统史学观,不断完善“史家精神”,最终开创了“史家办报”模式。他认为新闻和历史有共同本质,认为办报等于记史,报人应该具有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尽管当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史量才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申报》详细报道了“五・四”运动、“四・一二”“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战争……。多年来,人们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时,都把《申报》作为资料宝库。史量才不仅关注中国国内事务,也将视野放在世界,力求第一时间让国人了解其他国家的真实动态,并在伦敦、华盛顿、东京、巴黎、日内瓦、罗马、柏林都设有特约通讯员。史量才“办报记史”的新闻理念和实践,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摘编自董天策《“史家办报”思想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史量才开创“史家办报”模式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量才“史家办报”模式的意义。(8分)文科综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24.“初税亩”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故B项正确;“初税亩”实施只是标志着农业税的开始,故A项错误;提升了鲁国霸主的实力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商鞅变法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崩溃,故D项错误。25.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也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其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最重要影响。26.根据材料唐代有浓厚的尚武风气、帝王的提倡等信息,说明在唐朝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崇侠尚义精神,故C项正确;政策因素制约思想发展并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开放文化推动文学创作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7.根据材料实现了社会的移风易俗、明礼劝善等信息,说明其体现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提倡入世思想,故B项错误;理学成为官方主流意识是明时期,与宋朝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看出是儒学思想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 28.根据材料正德和弘治时期的变化及士大夫的改变等信息,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故B项正确;材料未出现小农经济解体的信息,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松动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看出是经世致用思想,故D项错误。29.租界指的是一个主权国家将自己的部分领土出租给其他国家,在条约的租期内,承租国将租借地用于条约规定,并行使管辖权。租界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丧失,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中英共同管理通商口岸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故C项错误;英国是西方侵华的排头兵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30.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全部税收中工商杂税收入增加,说明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传统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税收政策的完备,故B项和D项错误;民族工业发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31.根据材料中“无法拥有完美的人通过灌醉自己来满足这种欲求”等信息,说明了自然法的局限性,其过于理想主义,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伦理化是自然法的主要目标,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错误;道德完美为基本法则不符合史实,且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32.英国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忽视了环境治理,故A项正确;根据史实,1855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故B项、C项错误;泰晤士河河水是英国“城市病”弊端的体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33.材料从形式上说明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但实际上确立了皇帝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故C项正确;制衡原则在1871年宪法中并未完全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军国主义,故D项错误。34.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统治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A项和B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直接目的,故错误;C项不符合当时史实,故错误。35.国家利益决定国家政策,故C项正确。A项、B项和D项都不是法国推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二、非选择题(共160分)41.(25分) (1)(8分)特点:以显示中国富强,扩大政治影响力为动机;实力强、规模大、持续时间长;造船及航海技术先进;航海范围广,影响众多国家和地区;耗费巨大,劳民伤财,经济效益低下等。(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2)(7分)条件:哥伦布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探险精神;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名誉、地位、金钱的诱惑;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进步;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对资本的需求等。(答出三点得6分,答出四点得7分)(3)(10分)郑和的远航,由于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明成祖死后,政府主导的大规模航海活动被迫终止;(1分)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西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但政府主导的航海活动终止,对外交往进一步受到限制,中国逐步失去了开放发展的大好机会等。(答出两点得4分)哥伦布的远航,开辟了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1分)一方面扩张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和版图,为西班牙王室带来了巨额财富,为哥伦布个人捞取了荣誉、地位和财富,对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改变了美洲大陆的命运,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祸等。(每点2分,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和所学明朝历史知识,可以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方面总结概括其远洋航行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信息和所学相关世界近代史知识,可以分析归纳哥伦布远航的基本条件。(3)首先要明白郑和远航和哥伦布远航的不同结果是什么;其次,对不同的结果进行简单评价。42.(12分)示例一: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总部设在美国纽约。鉴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战争对世界和平、民主、自由、文明的巨大破坏,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组建一个世界性组织,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1945年10月,中、美、苏、英、法等50个国家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诞生。联合国成立后,积极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在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维 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处理全球性危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示例二:北约组织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北约组织于1949年成立,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12个国家参加的政治军事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诉求不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逐步从二战时期的同盟国,转变为冷战对峙的敌对国。为笼络西欧国家,美国一方面出台“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战争破坏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利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恐惧,拉拢西欧国家建立政治军事集团,配合美国遏制苏联及社会主义力量。1949年4月,在美国的努力之下,美、加、英、法、意等12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北约组织正式建立,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北约组织建立以后,长时期成为美国遏制苏联和推行冷战政策的工具。苏联解体以后,北约继续扩大并吸收新成员,仍然是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评分参考:写出标题(名称)2分,准确答出背景4分,过程4分,意义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历史事物的综合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判定和辨析清楚图标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或区域性国际组织,再从中选择一个国际组织,简述其建立的背景、过程及意义。45.(15分)(1)(8分)特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仿照西方建立军制;强化军队效忠天皇的思想;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每点2分)(2)(7分)影响:促进日本军事的近代化;增强日本综合国力,巩固了天皇的统治,摆脱民族危机;推动日本走向对外侵略的道路。(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46.(15分)(1)(6分)主要活动:挖掘战壕,掩埋尸体;建造机场,运送弹药;修缮战壕掩体,维护机枪阵地。(每点2分)(2)(9分)简评:为英法提供人力资源,有利于欧洲和世界恢复和平;为战后中国提升国际地位、争取国家权利提供契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历史进程。(每点3分) 47.(15分)(1)(7分)原因:中国传统史学观的影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国人渴望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需求。(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2)(8分)意义:开拓了民众的视野;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留下可靠的资料;推动了民国新闻报业的发展;对现代报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每点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0-08 09:38:08 页数:8
价格:¥3 大小:133.3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