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详解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解题技巧,这可是捷径?(欲练此法,必须刷题)一、选择题选择题由题干、设问、题肢三方面构成。(一)题干部分:一般分为文字类史料和图表类。(1)文字类观察材料重心:意在强调什么①并列关系:概括核心思想,找并列材料共同点。②解说关系:概括核心思想,侧重第一句。③总分关系:概括核心思想,侧重总说句。④转折关系:概括核心思想,侧重转折词后面内容。⑤递进关系:概括核心思想,侧重后面句子。⑥因果关系:区分因果概括。(2)图表类①表格式:一看标题,二看纵横变化对比。②扇形图:一看标题和图例,二看图表构成和比例变化。③柱状图:一看标题,二看数字或线段的变化④曲线图:一看标题,二看不同时间段内曲线升降变化(特别是拐点)⑤漫画式:一看标题,二看文字和行为举止,三看感情色彩(褒或贬)(二)设问部分主要考察:表明说明类、本质类、原因类、推导类等,务必看清设问(三)选项部分违背史实(包括时间节点)全面性(以偏概全)选项常见错误类型充分性(孤证不立)偷换论题(缺乏针对性)违背逻辑偷换概念(概念外延扩大或缩小)与题干矛盾违背材料虚假理由唯物史观违背常识因果倒置,此果非因谈变化无对比绝对性语言表述关键词替换类型: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选项中的不一致)大概率错误表面型(“反映”“可以推测”)选项需要仔细揣测类型没体现,无关型(可能真无关,也可能合理推测有关)非常无语型——人均做错,且解析凭空捏造、过度推理,亦或是四个选项均有史实错误——废题,选择相对靠谱项*****************************************************************************************************注:绝对性语言表述:通常示例:共识、开始、完全、已经、全面、普及、主导、主流、广泛、都、崩溃、丧失、瓦解、解体、消亡、严格、直接,决定、革命性、根本性、摆脱了、保证了、实现了、消除、最终形成、趋于一致、社会共识。*****************************************************************************************************!重点关注:“时间”“关键词”“语气”“类型”和“标点符号”1.时空观念。(重点标注材料中出现的时间,平时巩固基础,阅读教材图文,记忆时空)2.关键词:特别是关联词,如转折性的词语、递进性的词语、假设性的词语。我们弄清楚了这些词语在题干材料中扮演的角色,一定会抓住题干的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述重心。①转折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转折部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却(还、可是)”、“然而”、“可是”、“却”、“不过”、“只是”等。②递进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递进部分,主要的递进性关联词语有,“不仅……而且”、“况且”、“不光……也、“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不但……还”、“非但……而且”等。③并列关系:并列前后权重相同,做这类含有并列性关联词的选择题时,常常要用到后边我们要讲的选择题八大原则中的全面原则。主要的并列性关联词语有,“既……又”、“又……又”、“一边(面)……一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既不……也不”、“既是……也是”、“连同”、“也”等。④因果关系:题干材料含有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正确选项也应含有因果关系,常用的因果关系关联词语主要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是因为”、“既然……就”,“由于”“既然……那么”、“由于……因此”等。⑤假设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假设部分,常用的假设关系关联词语有,“如果……就”、“要是……那么”、“倘若……就”、“要是……就”、“如果……那么”、“即使……还(也)”、“假使……便”、“要是……那么”等。⑥条件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条件部分,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主要有,“只有……才(就)”、“凡是……都”、“除非……才(否则)”、“无论(不管、任凭)”、“无论……都”、“不管…也(总是)”、“不论……都”、“否则”等。3.语气题干材料中能够体现命题者口吻的有形容词、数字(看大小或者多少)和感情色彩(讽刺和赞扬)等。4.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历史选择题材料的一部分,它是出题者依据立意进行的加工,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题者的意图。因此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标点符号就像人的嘴巴一样,能够提供很多有效信息。常见的标点符号有省略号、分号、括号、引号、顿号等。题干材料里的括号,往往后边缀的往往是某历史事件的起止时间,某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某个词语的注释(这个词语对解决本题有重要作用,括号的作用是暗示强调的意思,比如17年全国1卷第24题的括号里的地理位置)等。题干材料里的双引号,这句话加双引号,表示某人说的话,没什么特殊含义。但是如果出现个别词加的双引号,就有特殊含义了,往往起着强调和暗示的作用,解答时务必高度关注个别词加的双引号。题干材料中出现分号,往往是强调共性和差异性。比如2015年全国2卷中将奕䜣和洋务派官员丁汝昌以及郭嵩焘进行对比,反映了此时洋务运动收到传统观念的抵制(强调共性)。2014年全国1卷中将上海和京津地区放映的中外电影比例不同,反映了此时处于军阀割据时期,电影流通税费重(强调差异性)。5.类型高考历史选择题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本质类的、背景原因类的、影响意义类的和具体史实类的。与此类似,选择题的选项也有对应四种类型。原因背景类选项措辞主要有:为了、促使、旨在等(有点类似英语的将来时);影响评价类选项措辞主要有:促进了、推动了、产生了等(有点类似英语的完成时);本质实质类选项措辞主要有:反映/体现/表明/说明/揭示等;基本史实陈述类选项就是对基本历史史实的直接描述的选项。6.对图表类选择题的具体说明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1)主要分类:a.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首先注意判断表格由哪些要素构成;其次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第三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数量的变化。b.饼状图:阴晴圆缺看大小。做题时,首先要审清图例所表示的内容,正确判断图表的构成及其所隐含的变化与趋向,并依据所学知识进而联系设问综合分析,进行解答。注意:“阴晴圆缺看大小”是指通过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的变化来分析变化情况,而百分比无法看出总量的变化。c.柱状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解答柱状图类试题的关键是读图,判别数、线变化,确定信息内容,即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d.曲线图:边边角角看拐点。解答此类曲线图形试题时要注意从不同时间段内曲线的升降变化去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注意:题干中出现的时间、表格名称、表格出处等等关键信息千万不要遗漏,另外要注意表格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四)五种思维雷区:雷区一:无视题干和选项的褒贬色彩,材料褒贬必须和答案一致应对:①通过形容词等猜测命题者情感倾向,是褒是贬?②选项的褒贬应该和题干一致。例1.(2021高考·广东卷.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C)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雷区二:因果倒置,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是否准确和透彻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系应对:解这类题,一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的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题肢是不是题干所述原因的原因。如果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例2.(2019·海南卷)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D)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雷区三:时空错位:命题者故意设置与题干不相符的时间和地点。应对:高考选择题题干材料往往所述的是一个“小切口”的碎片化史实,创设的是一个新情境,那怎样才能对这个陌生的材料做出准确的解读?第一个要素就是,时间!根据时间,将题干材料所述的“小切口”的碎片化史实,置于一个熟知的时空背景下去分析,联系与之最近的熟悉的历史事件,如选项叙述内容反映的时间和题干所述时间或时代(注意历史阶段特征)不符,可立即排除,平常应该注意时空观念的应用。例3.(2021.广东卷.12)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土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B)A.理性主义的产生B.人文主义的兴起C.宗教改革的开始D.浪漫主义的发展雷区四:材料优先,结合所学。例如:(1)“据此......”选项:课本的表述X,材料的内容是最先考虑的,“此”是材料,可能材料已经超出课本知识范围,也要优先考虑材料表达的意思。(2)“所以,他认为....”他意在….选项:课本的表述X(理由:个人观点有可能是错的,也可以选择,别被教材的定势思维所干扰。)例如:(1)“据此......”“此”是材料,可能材料已经超出课本知识范围,也要优先考虑材料表达的意思。(2)“所以,他认为....”他意在….选项:课本的表述X(理由:个人观点有可能是错的,也可以选择,别被教材的定势思维所干扰。)雷区五:选项中“整体”“比例”“主要”的判断注意:没有“比例”,就论断“主要”,是命题人持续给你挖了十年的大坑。例4.(2021.湖南卷.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D)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注意:只给比例,不给总量,是命题人给你准备的另一个坑例5.(2020.天津卷.13)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D)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一、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一、特点类设问【题型特点】此类型试题主要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相区别的主要之处。特点、特征型设问的角度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设问,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设问,还有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的设问。特点、特征型非选择题属于概括答题模板一从历史事物的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一般来说,根据构成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程度、范围、本质答题模板二:专项分析(多角度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答案语言性转换】1.人物类:把一个人概括为一类人2.事情类:把一件事概括为一类事3.时间类:早、晚、较早、较晚、历史悠久、完善、渐进4.地方类:偏远、边疆、邻近5.文化类:佛教、道教——文化,结婚---民族融合;中外文化交流6.器物类:科技、生产力7.对抗类:生产关系、矛盾尖锐、矛盾激化8.经济类:商帮、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市镇、城市化、财政9.法律类:运用相关法律(看见法律都这么写)10.机构类:设置相关机构(看见机构都这么写)二、对比类设问其提示语一般有“不同”“相同”“差异”“变化”“演变”等。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共通之处”“相似之处”“区别”、“与...相比”、“相对于”、“差异”等标志性词语等。有些试题,题干中无“比较”“异同”等字眼,但解题过程中必须用到比较的方法。【解题思路】1.审清设问类型:明确设问是求同型、求异型还是求异同型。2.明确比较对象:明确比较哪一类或哪几类历史事件或哪些历史人物。3.找准比较角度:一般来说,已经设定了比较点的题目按照要求比较即可;对于没有明确比较内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指向性等确定比较点。具体有以下四种:对比类型对比项目历史事件类背景时代、原因、条件、目的等过程阶级、人物、组织、纲领、措施、方式等结果结局、性质、功绩、局限性、影响等历史现象类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等方面考虑历史人物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属阶级或阶层、主要功绩、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考虑政治、经济制度类实施的时代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及地位等角度考虑三、评价类【题型特点】 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评价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说长道短”,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说明积极影响或作用、消极影响或局限。这种题型一般会出示正反两面材料、单面材料或无明显情感态度评价的材料,其解答方法相近,都要求两面兼顾、一分为二、客观准确。如果材料出示的是正反两面的材料就分积极和消极两面概括材料回答,让材料成为你论证的史料。若是单面材料则答题时一般以该层面为答题重点,捎带另一面的评价。2.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无材料可依托时则需依据所学知识,“说长道短”,双面兼顾。根据教材介绍的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影响等因素进行评价。3.依据某一评论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类型的答题要领在于理解该评价角度,并只用该角度评价。该类型经常碰到两种具体类型:一是材料提供的角度;二是从历史史观角度。材料提供角度尽量准确完整理解材料的含义,历史史观角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史学基本功底,关键在于弄清各史观的区别。这类型试题的答题都非常忌讳脱离角度。4.答题模板(1)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①“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②“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③“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四、启示、认识类设问【题型特点】 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①历史试题的“认识”往往是以“谈谈你的认识”形式表现的,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评价”“看法”,至少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行。与“启示”有所不同的是,“认识、看法”需要考生表明对该问题的态度,然后再得出规律性、本质性的结论,或者从经验教训中提炼出历史认识和看法,强调的是依托问题谈自己的感悟。②“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的认识,要求学生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放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测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识水平及历史感悟能力。因而启示类试题的答案常具有总结性、理论性。启示类试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引出来。【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一般分三步解答。首先,对材料进行系统归纳,找出“题眼”。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材料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益”“害”两方面。其次,抓关键,切要害。结合设问,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提炼,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注意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组织答案,要有历史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1.认识类一般从事件本身思考,“就事论事”,侧重于是什么(判断表态)、为什么(阐述道理)、怎么样(明确做法)的角度回答。答案可从两方面组织:一是共性特征(从材料或题目的答案内容入手,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二是“探因寻果”。2.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两个方面思考,联系现实,侧重于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两方面回答。答案一般从三个方面组织:一是理论高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二是现实指向(要密切联系当前时事,对现实有指导意义);三是反面的东西正面说。3.借鉴、建议、主张、态度、见解类:侧重从怎么样的角度回答。根据设问提示角度的不同,还可以采取专项分析。注意:(1)紧扣考查主题或话题,切忌空谈理论,要具有针对性;(2)从历史的角度,客观的、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3)从今天认识的角度,强调其现实性意义和借鉴意义。(4)符合主流价值观、政治正确。目前为止,高考中认识类的题不多。但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强调,需要倍加注意。认识主要涉及历史认识论问题,由此回答主要五个板块:历史的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历史的规律:任何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等等历史的本质:本质上代表XX的利益......历史的评价:历史发展辩证看待历史的启示:宏观立意考虑;微观材料考虑解题技巧①解答时一定要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中心意思,不可脱离主旨。②材料中心意思是对的,我们要变个说法,就是答案;材料中心意思是错的,我们要正面说就是答案。【答题语言汇编】1.改革类的认识、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要坚信能够取得成功。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顺应时代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关注民生,用人要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以往改革的经验教训,走符合国情的道路。要兼顾各阶层利益,减轻改革阻力。2.外交类的认识、启示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争取共赢,互惠;受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内外形势、价值观念的影响;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加强海洋领土及主权(海权)意识;开发利用铁路、矿山、海洋资源。3.教育类、选官类的认识、启示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人才培养选拔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官员选拔要重视“德才兼备”;要打破受教育(选官)的群体的限制,扩大范围和来源,促进教育公平;要适应时代要求,培养新式人才;促进教育的转型,教育近代化、现代化;借鉴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经验,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4.民主法治类的认识、启示民主化、法治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民主制、法治的确立和完善是漫长的、曲折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同文明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要勇于创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民主法治的发展;民主法治建设要从本国实际出发,结合本国国情;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其它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文学艺术反映(历史)社会现实,社会现实(历史)也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和来源;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五、地图型该类历史地图主要包括战争形势示意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解题方法】解答此类试题时,主要通过图中政治地理区域范围的变化和历史地理事物名称的变化来判定历史或进程的变化,具体的解题步骤如下:(1)利用图例和注记认识历史地图。(2)把地图资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相结合来阐释历史问题。(3)把地图信息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六、开放性试题(一)自拟论题类小论文/(二)提取信息类小论文历史开放性题目做题套路1.看问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拟定一个论题”,“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自拟论题”就是要求总结出观点,“史论结合”就是需要做到史料和史论紧密结合。2.读材料:读材料要做到读二遍材料,即分为泛读和精读二步。(1)泛读:泛读要达到目标:找到关键词语或者关键句,划分层次,注意材料的出处。(2)精读:把关键词和所学知识建立联系。(3)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字数要求20-30字;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证部分,字数要求100-150字;第三段总结部分,字数要求20-30字;因此总字数为150--200字区间。第一段:观点部分。阅读材料基础之上,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立场鲜明,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提出论点要注意六点:(1)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2)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3)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4)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证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从2--4则史料来论证观点,并且做到一则史料一论证,而不是堆积史料,然后下一个总结论。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史料与论点逻辑一致,论据要具有说服力,要能够支撑和证明论点。语言专业,论文的语言要符合历史专业性要求,要使用专业术语,尽量回避生活化、文学化语言。第三段:评论部分。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不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要呼应开头,但在语言上不能与开头重复,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三)观点评析类类小论文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解题方法(1)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解答。“评析”、“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史论结合轮”(2)读材料:泛读:找出材料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划分层次。精读:将关键词句和所学知识联系。(四)关系探讨类小论文【题型特点】关系探讨类小论文是文字材料题的一种变形,但又比文字材料 重形象,可以通过数学公式、示意图以及历史词组之间箭头的指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更好地找到解题思路。试题材料的呈现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公式关系探讨类,二是示意图关系探讨类,三是词组关系探讨类。【解题方法】第一步:看图示找关系第二步: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转换关系确立观点第四步:史论结合分析观点得出结论七、史料的运用与价值1.史料的分类:(1)按照形态分类: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跟帖等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①比文献资料可信。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③与文献资料相互参证,弥补文献不足。局限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a.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口述传承具有主观性、随意性和虚构性。(2)按照史料价值:①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②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注: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时间较近,价值较高,但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2.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1)立场不同。如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站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立场;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立场等)、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2)时代的局限性。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准和思维方式。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儒学备受尊崇;而新文化运动期间,倡导科学与民主,儒学被批判抨击。(3)占有史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史料选取与应用上的差别,新材料的发现与解密等。(4)分析方法和角度不同。例: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说明(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5)现实政治的需要。例:《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修撰的政治性)。3.史料价值类材料题做到两个“直”:直接和直观(1)首先,明确固定的答题格式: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xx材料内容xx(2)其次,填充必要内容:①材料的出处,再根据史料的性质(是实物还是文字?是一手还是二手?)判断表明其史料价值。②材料内容的提取和归纳:直接表明材料中所显示的事情(多和这件事情的背景相关),根据材料写明的事由判断其史料价值——可以用来研究什么。答题模板: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总说:是研究何时何地何事件的(一手、重要)史料,具有(一定的、很高的)史料价值,(或可和其他材料相互印证,对于研究何事是一个重要的史料补充)材料具体材料A,反映了.....可用于研究......内容材料从......和......角度反映何时何地何事的状况,.....是.....的一个缩影。具体材料B,反映了.....可用于研究.......具体材料C,反映了.....可用于研究......4.史料研读注意事项: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以下方法或原则:(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尽量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2)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史书要考虑作者主观因素和时代背景的影响。(3)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4)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孤证不立,无证不信,不能以偏概全,或以个例代表整体)(5)史学常用考证方法:二重证据法:把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相互印证的史学方法。八、表格谈谈对×××的认识或理解类问题1.题干时代背景。2.具体内容主题概括。3.总结启示等。九、编写对话场景类材料题1.根据题目限定设定主题。2.对话内容必须符合问题限制时间区域范围等。3.创建对话主体(一般是甲或乙),围绕所设定的主题知识点展开对话。一般4句较好!十、解说词、名词阐释评析类材料题1.背景(原因)2.过程(内容)3.影响(评价、认识等)十一、旧高考历史试卷结构分析试卷结构题量建议时间安排题号分值总用时平均用时题型分析及建议时间安排选择题48分125分钟0.5分钟第24题4第25题4第26题4第27题4第28题4第29题4第30题4第31题4第32题4第33题4第34题4第35题4材料题37分230分钟15分钟第40题25第41题12选考题15分310分钟10分钟第45题15第46题15第47题15全卷1545分钟45分钟共15题100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9-01 21:09:03 页数:10
价格:¥13 大小:69.88 KB
文章作者:138****341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