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1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第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考点1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两次鸦片战争1、2、3、4、5、6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在1839年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至多不过是“和约夷埠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弋,虚张声势”。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林则徐对国际事务有所了解B.林则徐对战争形势认识正确C.林则徐具有自大的“天朝”心态D.林则徐认为不会发生大规模冲突解析:B 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市场,而林则徐“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个看法说明林则徐对战争形势认识不正确。2.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战争的那些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解析:A 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说明清政府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这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清政府缺乏对鸦片战争的深度反思。3.(2022吉林联考)《广东省垣并各乡居民晓谕英夷示》中这样写道:“为尔等抗拒天兵。强进内河……目下尔等私行诈术……於香港则冀取租粮,於定海则奸淫妇女,种种不法,罪恶贯盈,我等兆民,岂肯坐视。”材料中“广东省垣并各乡居民”“岂肯坐视”的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等条约签订B.英军烧杀淫掠的罪行C.民族觉悟的空前高涨D.国家主权的大量丧失解析:B 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民众尚未觉醒,尚不能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认识反抗外国侵略的意义,大部分是鉴于外国侵略者的暴行而爆发的。4.(2022临沂模拟)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应”模式 ②“侵略——革命”模式 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5\n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解析:A ①“冲击——反应”模式中“冲击”是与西方列强侵略有关,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故①相对应的近代化起点是鸦片战争。“侵略——革命”模式中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故②相对应的近代化起点是鸦片战争。“早期启蒙”模式中“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故③相对应的近代化起点是明中后期。5.(2022武汉联考)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解析:D 从材料中“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可知,材料要求回答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获得的司法特权,答案为D。6.“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1860年以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材料中“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社会特征( ) A.半殖民地性质B.半封建性质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D.封建性质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其相关现象的理解能力。“1860年以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体现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华工出国的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开始沦为外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现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结果,故选A。7.(2022长沙期末)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其中约定“两国既经通好,自必互相关切。若他国偶有不公及轻藐之事,一经知照,必须彼此相助,或从中善未调处,以敦友谊”。这反映出( )A.明治政府迫切希望得到清政府承认B.明治政府放弃了“大陆政策”C.清政府希望联日抵御西方侵略D.清政府希望取法日本,学习西方解析:C 日本明治政府并未放弃“大陆政策”,B项错误;从材料不足以看出清政府希望取法日本,D项错误;就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来说,明治政府不存在迫切希望得到清政府承认的问题,A项错误;从条约的内容反映出清政府希望在遭受他国侵略时获取近邻日本的援助,故正确答案为C。8.“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C.甲午中日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D.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解析:C 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展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也开始了明治维新,开启了近代化进程。9.(2022南京模拟)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5\n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C 材料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10.(2022淄博一模)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C 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实业救国思潮,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维新变法运动,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1.(2022黄山一模)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③这种认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④“倭”指的是日本国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C 正是由于①②的原因使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对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③正确,战争失败后给中国的国民以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惊醒。④正确。本题选C。12.(2022苏南联考)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 )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解析:A 材料中袁昶认为义和团攻击使馆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值得提倡。故选A。引用古代的交战礼仪,并非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排除B项。依据所学史实可知,统治者并没有支持其方案,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二、非选择题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5\n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解析:本题以《英德协定》为切入点,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政策的转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1)问“转变”一定要点出由……到……;实质应从列强的侵略本质方面去思考;原因可从当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相互勾结、妥协、协调利益冲突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现实状况回答。答案:(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殖民地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14.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清史稿》(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竞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破坏?(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解析:本题以中国的海防建设为主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揭示的问题从材料一中概括得出,后果联系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史实来回答。第(2)问联系洋务运动的内容加以概括。第(3)问从制度的差异来回答根本原因,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说明海疆主权的破坏。第(4)问可综合三则材料,从海防的发展与清政府的关系方面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5\n答案:(1)问题: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侵香港岛,迫上海等五口开埠;附件中取得军舰巡查贸易权;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2)正确。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进一步的破坏:威海卫军港遭日毁,旅顺、大连被日占,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4)认识:清王朝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保卫海疆)。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