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维设计】(广东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配选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第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下面是l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   职务党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共产党132912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0327029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3.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4.《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7\n5.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6.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  )A.1949~1956年B.1956~1966年C.1966~1976年D.1978~1988年7.山东某地进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A.共同团结奋斗B.共同繁荣发展C.民族平等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8.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1953年1979年1995年2022年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8∶18∶14∶11∶1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13.26%18.96%29.04%46.6%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9.2022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4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7\n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10.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投资环境的好转11.2022年12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  )A.是“一国两制”首次实践的重要标志B.商洽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C.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D.促成了海峡两岸定点“三通”的实现12.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这段话不能表明(  )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B.热爱祖国的情感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材料2:全国掀起了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中央文革小组煽动造反派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各级人民群众团体,这些机关的工作陷于瘫痪状态。……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领导干部以及一些群众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帽子而遭到批斗、抄家和监禁。整个社会不断陷于动乱之中。——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7\n材料3:中国最高立法机关二十七日开始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其中最受瞩目的是草案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草案如获通过,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将迎来同票同权的新局面。……一九五三年制定的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作了不同的规定。比如,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八十万人选代表一人,直辖市和人口在五十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十万人选代表一人。一九七九年修订选举法,规定选举全国,省、自治区,自治州、县的人大代表,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分别为八比一、五比一、四比一。到一九九五年修改选举法时,将全国和省、自治区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统一修改为四比一。不少法学家认为,这些规定从当时的现实状况出发,有其历史合理性。——中国广播网,2022年10月27日请回答:(1)据材料1,分析该段文字出自于哪一部宪法,体现了哪一政治制度?五十年代,除材料相关的制度外,我国还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制度?(8分)(2)材料2反映了文革中的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3)材料3中“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为什么最受人瞩目?指出当年“对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作不同规定”的“历史合理性”。概括这一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并获得通过的实质意义。(7分)(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的民主政治走过了怎样的历程?(3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积极策划“军事反攻”,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但是由于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向转向东北战场,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所取代。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中共基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除了坚持“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外,很难有其他选择。——引自《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的演变》材料2:7\n浅浅的台湾海峡,却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天堑。两岸不知有多少颗忧伤的心,日日夜夜被思念牵动摧折;又不知有多少远眺的眼,朝朝暮暮为亲情望穿秋水。这一切,终于在2022年12月15日化作历史。银燕展翅、百舸争流、鸿雁传书——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新华网《海峡两岸大三通正式启动》(1)根据材料1,分析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陆提出“解放台湾”基本方针的主要原因。(8分)(2)材料2中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最早是在何时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22年底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原因。(10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题干中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应指1949年召开新中国成立前的筹备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在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答案:C2.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不是多党联合执政,而是中共一党执政。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并不能成为执政党,D项说法错误。答案:D3.解析:A项是在1949年9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说明政协和中共是亲密友党,政协可以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排除B、C,所以应选D。答案:D4.7\n解析:从题目提供的信息来看,主要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地理分布的国情,符合人口分布的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机构,所以B项符合题意。答案:B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保障。A项与题干内容不符;B项叙述错误,应该是“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项错误,人大代表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答案:C6.解析:观察图片信息,根据其中的文字说明可知应出现在“文革”时期,因此答案为C。答案:C7.解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为1956年党为处理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不符合宣传民族团结宣传月的主题。答案:D8.解析:图中的普及数据反映的是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变化,与民主政治的普及无关。故D是表中信息不能说明的。答案:D9.解析:从材料“34周年”可了解到《告台湾同胞书》发布于1979年。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答案:A10.解析:这些“回流香港的人”本来就是中国人,他们“回港”如同回家,因此与全球化无关,排除C;A、D暗示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中央政府不支持和投资环境不好,因此也应排除;当初“港人移民出外”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一国两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如今回流主要是因为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答案:B11.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就“一个中国”达成了共识,故正确选项是C。答案:C12.解析:温家宝总理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一国两制”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本题应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7\n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可知应是1954年宪法,结合所学列举出三大政治制度;第(2)问依据材料内容从民主制度受到破坏的角度分析;第(3)问联系人大代表的比例的变化,分析民主制度的扩大和完善;第(4)问综合以上信息分阶段归纳。答案:(1)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国家机关处于瘫痪,干部群众个人权利无法保障。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3)体现了城乡居民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当年城乡人民在文化素质、参政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实现了同票同权,人人平等。(4)初步建立,遭遇挫折,发展完善。14.解析:第(1)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及美国的对华政策回答;第(2)问联系教材知识答出《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并从大陆国力的提高、人心所向等方面归纳出原因。答案:(1)国民党当局企图以台湾为基地,准备反攻大陆、“雪耻复国”;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仇视中共及新生的人民政权。(2)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邮、通商、通航和探亲旅游。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峡两岸人民的需要和共同努力;国共两党的大力推动。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9:19 页数:7
价格:¥3 大小:1.10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