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二)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二)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9
2
/9
剩余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二)(时间:50分钟 分值: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简肃薛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曰:“吾有子矣,后何患?”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丁太夫人忧,服除,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兴化军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遂拜参知政事。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于是益以公为果可用也。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先期,状公之功行上之太常,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太夫人忧 丁:遭逢。B.破奸发伏,逆见随决逆:违背。C.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夺:改变。D.若有所属,何也属:嘱托。解析 B项,逆:预先。答案 B9\n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3分)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 ④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解析 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⑤表现其有责任心。答案 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薛公少年早慧,十余岁时即能属文,其父早就对其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楣,后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B.薛公初举进士,把第一之位让给了里人王严,赢得乡人称赞。为官之后,薛公善解民疾,政绩斐然,在莆田时就因悉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子中只有薛公直言正谏,虽当时未能说服太后,但太后驾崩前还是意识到了薛公意见的正确。D.薛公因病告还,皇上下诏免其上朝,只照常处理政务。薛公多次请辞后才得以退官还乡。在他死后,太常根据有关薛公功行的汇报,议定谥号为“简肃”。解析 C项,应为“皇帝在太后驾崩后还是意识到了薛公意见的正确”。答案 C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有个得伪蜀时期中书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把它挂在西门。(2)他想要按一定标准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法令来处理。(3)薛公连忙说:“恐怕还是为天子服的事吧。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参考译文】9\n简肃薛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父亲带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父亲四下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楣,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科举仕进之业,而致力于在乡里发放借货,说:“我有了个好儿子,以后还担心什么呢?”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时名臣,就像他说的一样。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里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不久)遭逢太夫人去世,服丧期满后,因为别人的推荐被任命为大理寺丞、兴化军莆田知县,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感激他。等到他到蜀地做官,又有很多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伪蜀时期中书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吩咐主管官员把印收藏起来,看也不看。老百姓于是作罢。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从容悠闲地宴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洞悉奸人揭发隐情,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感激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为外物所动。他想要按一定标准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法令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表示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想穿天子服朝拜太庙,臣下都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病重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从此以后皇上更加相信薛公的确是可用之才了。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只要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就行了,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最终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时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兵部尚书。之前,下面陈述了薛公的功绩德行上报给太常,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矩: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叫简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答吴充秀才书9\n欧阳修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B.及少定而视焉少:稍微。C.然而惠然见临见:看见。D.难工而可喜工:精巧。解析 C项,见:我,指自己。答案 C6.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 )(3分)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A.①⑤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解析 ①不是关于“为文之道”的观点,而是阐述学者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这一情况。④从文中看,应是吴充来信的话,是吴充的观点。⑥是欧阳修自谦的话,9\n说自己还未能学到“道”,但对求道不会自我满足,停滞不前。答案 B7.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解析 C项,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答案 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有不可阻挡之势,怎么会达到这种地步呢!(2)世上想借助(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人,从我这里能获取什么呢?(3)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认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此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却越达不到(道的境界)。【参考译文】我恭敬地告白吴秀才,前(些时日)有辱(您)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9\n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以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您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您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范仲淹,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陶渊明集》序萧 统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何故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荣枯,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齐讴赵女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则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至如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9\n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圣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玉而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枻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群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含德之至,莫逾于道 逾:超越。B.卒如其言,亦可痛哉!痛:痛苦。C.或怀玉而谒帝谒:拜见。D.岂止仁义可蹈,爵禄可辞辞:舍弃。解析 B项,痛:痛快。答案 B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②夫晋,何厌之有?B.①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或披褐而负薪②云霞明灭或可睹D.①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②吾其还也解析 B项,“而”均表转折:但是,却。A项,“之”①主谓之间,不译;②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或”①有的人;②或许、也许。D项,“其”①代词,他的;②语气副词,译为“还是”。答案 B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首先提出两种处世方式,一是“自炫自媒者”,一是“不忮不求者”。认为前者9\n是“士女之丑行”,后者是“明达之用心”,是非褒贬,一目了然。然后由圣人贤人的韬光遁世,推引出“道”来,提出“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的中心论题。B.子常、宁喜、苏秦、卫鞅、主父偃、楚子、霍光这些人,都曾有过风云一时的显耀,达则达矣,皆因“道亡而身害”;唐尧天下之主,子晋天下之储,皆有韬光遁世之心,视荣华富贵如敝屣,是为得“道”,所以“道存而安身”。C.文章最后三段,评诗品,论人品,以形象的语言,精炼的文字,高度评价了陶诗的品格、陶渊明的人品;说明编撰陶集的理由,并认为陶集中所有的作品自己都“爱嗜其文”“不能释手”;论述陶诗的社会功能,将陶诗的功能提到了很高的程度。D.文章结构上,采取先放后收式。先论“道”,后论人;先抽象,后具体。纵笔挥洒,滔滔不绝。行文至大半,仍不及陶渊明半字,仿佛全与之无关,然后调转笔锋,峰回路转,巧妙过渡,将视点集中到陶渊明身上,就势评说,水到渠成。论析鞭辟入里,论人入木三分,说艺点到为止。解析 C项,“说明编撰陶集的理由,并认为陶集中所有的作品都‘爱嗜其文’‘不能释手’”错。文中倒数第二段“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惜哉,亡是可也”指出陶诗之不足。答案 C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何故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圣人达士,因以晦迹。(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非大贤笃志,孰能如此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因此圣人隐藏自己的锋芒,贤人躲避俗世,什么原因呢?(2)轻易放弃君位就像脱鞋一样轻松,看待君位就像鸿毛一样轻,更何况其他人呢!所以圣明通达的人,于是就隐藏自己的才能。(3)如果不是圣贤,没有坚定的志向,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参考译文】炫耀自己推销自己,是女子的丑陋行为;不嫉妒无所求,是通达之人的心地。因此圣人隐藏自己的锋芒,贤人躲避俗世,什么原因呢?追求品德,最重要的是不要超越道德的规范;爱惜自己,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身体。所以说道理在自己一边,自身就平安,9\n道理不在自己一边,自身就要受到伤害。在一百年之内,一辈子当中,时间快得就像白驹过隙,寄居遭遇就像住旅店。应该和大气一样散散合合,随着时间任意放纵,怎么能总是为担心的事情操劳,庸庸碌碌地在人间生活!齐国赞扬赵女沉迷欢乐,各种珍稀的食物,豪华气派的车马,锦衣玉器的贵重,快乐倒是快乐了,忧愁也随之而来。祸福相互依赖难以预料,庆贺与哀悼相互依存。智慧贤能的人,生活就像如履薄冰;愚昧贪婪的人,争相追逐利益就像大水流淌。玉石产在山中,因为被珍视最终被开采;兰草生在山谷,就算没人观赏也依然吐出芬芳。所以庄周在濠水边上垂钓,伯成在田野耕种,有人贩卖大海东边的药草,有人纺织江南鸟类的落毛。就像那鸳鸯的雏鸟,怎么能和鸢鸱的肉相比?就像那小小的州县,怎能获得文仲的祭品!至于子常、宁喜等人,苏秦、卫鞅等人,为自己的信仰就算死了也不怀疑,沉迷于它从不后悔。主父偃说:“活着享用不到五只鼎规格的食物,死了也要被五只鼎烹死。”真的像他所说,岂不痛快!又楚子到周朝参观,被王孙满羞辱;霍光官爵尊贵,因为锋芒太露导致灾祸。贪婪的人,非常的多。唐尧,是天下的主人,却有隐居在汾阳的意愿;子晋,是天下的储君(国君接班人),却有隐居洛滨的志向。轻易放弃君位就像脱鞋一样轻松,看待君位就像鸿毛一样轻,更何况其他人呢?所以圣明通达的人,于是就隐藏自己的才能。有人怀抱仁德去拜见皇帝,有人穿着粗布衣服背柴生活,在清潭上击鼓,放弃政务享受乐曲。他的情趣不在于百姓政事,把政事寄托在情趣之中了。有人怀疑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我认为他本意不在酒,也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卓而不群,言辞精彩,跌宕豪迈,超过众多的文章,抑扬爽朗,没有谁成就比他大。其意境或恬静婉约如小桥流水,或气势磅礴直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加上陶公为人不变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躬耕为耻,不把穷困当成缺点。如果不是圣贤,没有坚定的志向,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我非常喜欢他的诗文,爱不释手;我崇拜他的品德,恨自己没有和他生活在一个时代。所以搜集他的作品,简单地作了一个集子。白色的玉璧也存在瑕疵,他的作品的瑕疵只有《闲情》赋,扬雄所说的作品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最终没有劝谏世人的作用,何必写出来呢?可惜啊!陶渊明不写这篇就更好了。我简陋地给他写了传记,收录在这个集子里。我曾说有能理解陶渊明的文章的人,追逐名利的心思就会消散,粗鄙吝啬的想法就会祛除,贪婪的人就能清廉,懦弱的人就能自立,哪里只是能奉行仁义,官爵俸禄也能舍弃,不必到皇帝身边任职,追求名留青史,这篇集子也有助于教化世人。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27 散文阅读(三)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26 散文阅读(二)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25 散文阅读(一)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24 小说阅读(三)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23 小说阅读(二)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22 小说阅读(一)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2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20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14 文言文阅读(三)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12 文言文阅读(一)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25 15:16:26
页数:9
价格:¥3
大小:30.4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