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备考2022】2022高考历史 (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R1 维新变法思想                   28.R1[2022·山东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译书类别  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0文学艺术83411264.9史地810902012824.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应用科学3324265610.5杂录52247387.1总计5732321123533—百分比10.76.060.223.1—100.0——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材料二 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农科农学、林学等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医科医学、药学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1)据材料一,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4-\n28.[答案](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末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解析]本题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要注意解读表格信息的方法:“先总后分,纵横对比”得出结论;第二小问要能够用联系的观点寻找解题思路:结合甲午战争失败对先进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首先是要理解“中体”就是维护传统的儒家伦理秩序,“西用”就是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然后针对两者的内涵分别选择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阐释。第二小问不仅要注意题目的限制语“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最好还要能够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回答关系类的问题,一般要从两者的“相互性关系”来回答,不要只从单方向阐释。13.R1[2022·安徽卷]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13.A [解析]本题以《戊戌政变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本题选择A项。B、C、D说法违背基本史实,故排除。37.P2R1T2[2022·大纲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14-\n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37.[答案](1)孟: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广泛的调查与比较研究,英国经验的参照,有政治法律实践经验。严: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2)相同:将君主置法律之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开启民智。差异:认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解析]本题以中西方思想家思想切入考查东西方思想的影响,考查考生史料有效信息的阅读、提取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孟德斯鸠和严复两人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个人因素。孟德斯鸠的背景可从启蒙运动的兴起、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自身状况等方面分析,个人因素从题干“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游遍欧洲,考察各国制度”可看出其有法律和政治实践;严复的背景可从政治(民族危机、清末新政、封建制度衰落、民主革命兴起)、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等角度分析,个人因素根据材料概括。第(2)问比较二者的异同。通过材料可知二者在限制君权、议会制度、自由民主、开启民智等角度相同;在国家独立自由与个人独立自由之间的关系认识上不同。7.R1[2022·重庆卷]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篇》7.B [解析]由题干材料“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可知,出版此书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西方侵略。四本著作中唯有《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B项。《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但是并没有提出学习西方科技抵御西方侵略,故排除A项。《天演论》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的译著,其思想不会在洋务运动中得以实践,故排除C项。《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故D项不合题意。5.R1[2022·天津卷]“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5.D [解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信息和对比近代思想流派主张的能力。题干信息提供的思想流-14-\n派的主张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反对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根据这一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显然指的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其他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39.J1R1[2022·广东卷]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骛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则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9.[解析]本题以新材料切入考查顽固派思想与维新派思想的比较。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即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其核心;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以概括刘锡鸿和郭嵩焘的思想分别是顽固派思想与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前者是中体西用,后者突出资本主义特色。第(3)问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国人对西学态度的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第(4)问材料一突出的是人物自身的价值观念,材料二突出历史发展演变的影响。[答案](1)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18.R1[2022·福建卷]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18.A [解析]-14-\n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张之洞的《劝学篇》因其包含新学内容,倡议学习西方,故为光绪帝所接纳;而其力辟民权论,又为慈禧太后所欣赏。1900年出版英译本、美国人称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说明其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大趋势。这并非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或抛弃孔子学说,也没有体现出为未来中国发展指明道路,故排除B、C、D项。19.R1[2022·大纲全国卷]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19.D [解析]本题以《劝学篇》切入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思想的比较,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张之洞是晚清地方督抚,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思想相对开明,但其主张并不能代表整个清政府,排除A、C两项;戊戌变法时期,张之洞的著作在知识分子中产生共鸣,既可看出洋务派思想没有完全过时,又可看出其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排除B项。答案选D项。15.O2R1[2022·北京卷]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5.B [解析]本题以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题意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意,“吸收外来文化”“阐释儒家思想”这两个限制条件必须同时满足。①不是吸收外来文化,董仲舒只是汲取了中国古代其他学派如法家、道家等主张,排除;③是一部小说,不是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排除。需要说明的是②,《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在吸收了佛教思想等外来思想的合理成分之后而对“四书”重新进行的解释。故选B项。1.[2022·潍坊模拟]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遗其体而求其用”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漫画型试题的解题关键是将文字和漫画结合思考。从图上看出,清朝官员试图将“西方先进技术”直接嫁接到“封建专制制度”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故A项符合题意。-14-\n2.[2022·洛阳模拟]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2.A [解析]材料中“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说明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故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思想因素,材料反映不够全面,排除B项;“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王朝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说法错误。3.[2022·湖南五市十校联考]“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3.C [解析]从材料看,作者主张国家的权力应来自“千百万人民”,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应该关心民族的危难,这样国家才会强大,体现了主权在民观念。A不正确,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林则徐、魏源等的思想,没有涉及民权观念。B、C、D三项都蕴含着民权观念,但维新派早于革命派和激进派,故选C项。4.[2022·汕头质检]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所讲的“新观念”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C.立宪代议D.三民主义4.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的理解。据“败给日本……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现代化运动”可知应该是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5.[2022·太原模拟]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5.D [解析]从材料中的“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反映出革命者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革命根本就是事不关己,故需要解放人民群众思想。1.[2022·汕头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不给你固定的地位、固有的面貌和任何一个特殊的职守,以便你按照你的志愿,按照你的意见,取得和占有完全出于你自愿的那种地位、那种面貌和那些职守。……-14-\n只有你能够靠着你自己的自由意志来生长和发展。——皮科·米朗多拉(1463—1494)《静思录·论人的尊严》材料二 中国人的思想有三种毒素:(1)奴性的思想……(2)专制的思想……(3)昏乱的思想……我们的思想革命,不消说,大概就是:(1)变奴性的思想为独立的思想;(2)变专制的思想为平民的思想;(3)变昏乱的思想为逻辑的思想。——罗家伦《答张溥泉》,载《新潮》2卷2号,1919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欧洲近代思想史上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了这种思想潮流?(2)以明清政治、思想的相关史实论证“专制的思想”。(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们的思想革命”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哪个重大事件?这个事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你怎样评价这个事件?1.[答案](1)思想潮流:人文主义。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思想:①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②八股取士,文字狱。(3)重大事件:新文化运动。背景: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日本等国加紧侵略中国。③袁世凯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④一些社会精英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⑤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⑥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不断传播。⑦一些知识分子主张思想革命。⑧中国人奴性的思想、专制的思想、昏乱的思想。评价:①冲击了专制、等级思想和纲常礼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⑤一部分新文化倡导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非理性的态度。[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提示回答欧洲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核心思潮及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第(2)问主要从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的角度理解。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时间提示“1919年”,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根据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加以归纳;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可以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回答。R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4-\n40.R2S1S2[2022·北京卷]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时间历史资料1831—1836年 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1840年 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1858—1864年 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1859年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69年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1869年 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40.[答案]①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例2: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科学考察,绘制出地图,增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②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例2: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对人类区域的阻隔,缩短了交往时间,有利于信息传播。[解析]本题以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选择合适史料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突破点在于理解题意所隐含的两个角度,既要能从海洋的考察与开发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角度论证,又要能从人类文明的进步反过来推动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角度进行论证。13.R2,T3[2022·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独秀文存》(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材料二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材料三 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14-\n(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13.[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2)英、法等国。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3)《庶民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4)陈独秀: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胡适:“美国的帮助”使协约国取得胜利。李大钊: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解析]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对中国思想界产生的影响为切入点,全面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历史事件”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要理解“协商国”指的就是后来通常所称的“协约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能够结合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要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是全世界的庶民”并联想李大钊的文章来回答;第二小问要结合演讲的时间和当时世界上发生的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十月革命来思考;第三小问要结合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即十月革命后发生的变化来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要提取材料中的主旨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要注意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几个方面进行组织,避免只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7.R2[2022·江苏卷]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7.D [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干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不符。40.S1R2[2022·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n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40.[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解析]第(1)问,概括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持怀疑态度”“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联系爱因斯坦20世纪阐发相对论的贡献,引发了一场科学领域的思想革命进行回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一中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材料二中的“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等内容进行判断。联系时间“1917年到1923年”“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判断与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旗帜有关。从材料中的“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判断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判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注意从合理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地予以回答。R3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4.R3[2022·安徽卷]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14-\n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14.C [解析]本题以孙中山的论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类似的社会问题,必须要防微杜渐,实行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故本题选C项。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就不能实现民生主义,因此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民族民主革命的问题,因此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也不是孙中山这一时期的革命目标,因此D错误。1.[2022·广州海珠区模拟]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扶助农工1.C [解析]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致国家富强……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的提示,孙中山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是平均地权。故选C。2.[2022·长沙模拟]“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  )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2.B [解析]从题目材料可以看出民众认为清室退位就天下大事已定,“民国共和”也取得了名义。对于其实质,民众并不关注。这说明很多人不能区分推翻清政府和建立民国共和。所以B选项符合。3.[2022·辽宁五校联考]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马上推翻”的表述,说明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改良。4.[2022·杭州模拟]20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4.C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制造派”指的是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变法派”指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变法图强,“自由民主派”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自由民主、建立共和,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过程,故选C项。A、B、D三项无法体现材料意思,均排除。5.[2022·平顶山模拟]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14-\n这反映了新三民主义(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5.C [解析]据材料,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故选C。A项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题干无关。1.[2022·泰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建国方咯·孙文学说》(1917—1919)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1.[答案](1)“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n(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4)原因:革命屡遭挫折;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解析]第(1)问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材料一即可。第(2)问,考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列举相关史实,注意材料的出处。第(3)问考查孙中山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依据材料分析归纳即可。第(4)问,综合分析题干材料,分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R4 毛泽东思想  11.[2022·银川模拟]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11.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把握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实质,即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2022·北京东城模拟]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作出过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的革命”。——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材料一中“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4-\n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什么作用?1.[答案](1)反帝反封建。国民大革命。新三民主义。(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方向。[解析]第(1)问联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共两党进行国民革命的目的回答“责任”。第(2)问第一阶段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探索革命道路的史实作答;第二阶段据为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共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举措回答。第(3)问回忆教材知识,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作答。R5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2022·洛阳模拟]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双百”方针B.抵制“左”倾错误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1.B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可用排除法。A、C两项是新时期的主张;D项出现于19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题干要求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说明其是在纠正和抵制“左”倾错误,故选B项。2.[2022·汕尾模拟]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2.D [解析]据题干材料时间可知此书与“南方谈话”有关,“南方谈话”中对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论述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选择D项。-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27:20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41.4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