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海导航】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2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2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             1.《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的主要目的反映在后来的三民主义中,是(  )A.民权主义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2.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舶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3.“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6\n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农民疾苦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抑制贫富不均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4.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5.民国1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南京国民政府将植树节从清明改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改革开放后,共和国也以此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的是(  )A.民本主义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 6.土地兼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严重激化了统治危机,因此历代政权都采取了抑制兼并的措施。下列各项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  )A.北魏实行“均田制”B.明朝的“鱼鳞图册”C.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7.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不包括(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⑤ 8.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6\n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9.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B.民族上,致力于推翻满洲贵州统治,曾效力满族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10.美国19世纪末知名社会活动家和经济学家亨利·乔治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他称之为“大协作”的理想社会。他的这些主张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流派的一种,即“单税社会主义”。参照此学说而诞生的是(  )A.孙中山的民族主义B.孙中山的民权主义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1.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12.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6\n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请回答:(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2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B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上,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的民族主义指的就是“驱除鞑虏”,指的是满洲贵族。  2.C 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从公民概念阐释看,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近代政治文明的标志就是“公民”取代了“臣民”,“民主”取代了“君主”。C项因果颠倒。3.D 由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6\n使“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能够卓有成效辅助实施。而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4.A 此题考查的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对政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并不清楚。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5.D 此题考查的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经济思想,故应该是指民生主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6.D A项北魏均田制,即把国家掌握的土地按规定分配给人们,有利于缓解土地兼并、加强对人们的控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B项“鱼鳞图册”是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明朱元璋时期,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严重问题后,开始编造完整、紧密的鱼鳞图册,在相当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项太平天国运动中,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这一主张并没有涉及抑制兼并,本题选D项。7.D 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史实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在1922年之前;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7月,而孙中山先生在1925年3月12日已经去世,不可能领导北伐战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8.C 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第一次国共合作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和所学史实,应该是指孙中山晚年的转变,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对外联俄、对内跟中共合作,共同完成中国近代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重任,故此题应该选择C。9.B10.C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能力要求是对材料的解读并获取相关有效信息。试题以亨利·乔治系统地提出土地国有和实行单一税的主张为情境材料。亨利·乔治的思想引起了孙中山的极大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指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所以A不符合题意。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B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主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所以D不符合题意。11.B 从材料可以反映出孙中山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本题选B项。12.B6\n 本题关键词在于“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选择B项。A、C项与社会责任感无关,D项传统文化扼杀人性并非主要原因。13.(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2)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来源: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3)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26:10 页数:6
价格:¥3 大小:202.2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