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海导航】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新人教版必修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4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             1.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很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要求 2.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凤凰网上有一篇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文章,标题是“赫鲁晓夫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以下对“光荣”与“混乱”的解读,正确的是(  )A.“光荣”指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混乱”指对斯大林的评价不全面,引发消极的后果B.“光荣”指向旧的模式发起挑战;“混乱”指许多改革措施未经论证和试验就急速推出,造成混乱C.“光荣”指苏联农业和工业克服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混乱”指中央统一管理被削弱,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D.“光荣”指揭开了苏联历史上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序幕;“混乱”指造成了经济管理上的混乱5\n 4.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项目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6.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忽视消费品生产 ④长期僵硬的执行计划指令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7.“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感到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所说的“红色帝国大厦”指的是(  )A.沙俄B.苏俄C.苏联D.俄罗斯联邦 8.戈尔巴乔夫认为:“改革就是坚决克服停滞现象和打破阻碍机制,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机制,使它具有更大的活力。”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取消经济管理中的行政命令方法B.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5\nC.放弃公有制、实行私有制D.允许兴办合资企业 9.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10.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不包括(  )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 ②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 ③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 ④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以下地名变更的先后顺序是(  )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 ②沙皇村→儿童村 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 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12.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苏联领导人进行不断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  )A.斯大林模式束缚生产力发展B.美苏争霸的形势C.苏联不断面临新的社会问题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经济封锁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百度百科》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5\n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地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运用的手段主要有哪几种?(2)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中提到的“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提到的“斯大林经济体制”,主要不同点是什么?(3)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4)上述材料可以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第14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C 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措施。A项符合苏联当时的经济管理方法;B项从措施“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得出正确;C项从措施“提高收购价格”得出不正确;D项从背景“苏联存在粮食短缺”得出正确。2.B 1958年中国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的赫鲁晓夫正在搞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而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在1953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是1929年开始,二者均早于题目要求的时间。5\n3.B A项“光荣”错误;C项只是从一个方面评价,缺乏概括性;D项“混乱”仅指经济管理,不准确。4.B 1990年是苏联解体的前夕,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导致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5.B 题干反映出苏联重工业的发展,从长远看,忽视或影响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必然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6.A “不值得仿效”指苏联模式存在很大弊端,①不是弊端。7.C 审题:“69年”。1922年苏联建立,1991年苏联解体,共历时69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8.C 改革中只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即允许兴办个体、私人、合资企业和租赁经营,并没有放弃公有制。苏联放弃公有制是在后来苏联解体的过程中。9.C 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可首先排除A、B两项;C、D项中的两个人物都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了改革,戈尔巴乔夫从根本上触动了斯大林模式,而赫鲁晓夫则没有,所以C项正确。10.C 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赫鲁晓夫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国家都改变了农产品征收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应该选择①;②不属于两项政策的内容,农业集体化是1936年确立的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领域的表现,故②④也应该选。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而斯大林给农民规定的“贡税”由赫鲁晓夫予以废止,也就是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所以③是两者的共同点,排除。11.A 地名的变更往往反映历史的变迁,从题干所提供的四组地名来看,列宁、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时代地名的变更依次排列,而从沙皇村到儿童村的变更应该排在列宁格勒之前,据此可以判断。12.A B、D项都是外因,排除;C是A的产物,因此A项是根本原因。13.(1)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2)新经济政策是政府控制经济与市场、货币关系相结合;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或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3)探索: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或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4)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不同社会性质本质的依据;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任答两点即可)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26:09 页数:5
价格:¥3 大小:17.5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