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海导航】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讲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2讲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             1.“凡厥衣冠(冠族华胄),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序》)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  )A.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门第出身决定官品大小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3.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 4.选官制度的优劣会极大地影响各时代的政治稳定性。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可以让穷人的子弟进入统治阶级的队伍B.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选官制度C.科举制能够选拔出一些真正的人才D.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约1100年6\n 5.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B.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D.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6.赵匡胤一日内罢免了三位宰相,以至于出现在颁布任命新宰相赵普的敕书时,竟然没有在任宰相“署敕”的怪现象。赵匡胤就对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由于不合乎任命新宰相的程序,只得暂时作罢。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赵匡胤皇权专制思想浓厚B.当时宰相对专制皇权没有约束作用C.宰相对皇权具有牵制作用D.赵匡胤想临时改变宰相的任命程序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周时期已经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郡县制开始建立于秦朝C.三省六部制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D.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点是都有决策权 8.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大臣弄权问题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C.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 9.君主专制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是(  )①元朝创立行省制 ②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③宋朝设立三司使 ④唐朝设立节度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10.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6\n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政治黑暗B.明朝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D.明清两代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11.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④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12.《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6\n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发展趋势。(2)结合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以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用书第2讲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C 材料反映的是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度。2.C 本题考查科举制度。从材料看,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期,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由此可见,科举改变了一部分人的命运,促使了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故选C。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与传统等级和门第的对比,故B不正确;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6\n3.C 本题关键为“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可从三省六部制中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关系去理解。4.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在中国从隋朝开始,1905年结束,存在了约1300年,故选D。其他说法正确。5.D 材料大意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使用一些老成的儒生,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下面设路、府、州、县。各级机构设置完整的官职,配置相应的官员,一般以蒙古人为各级机构首长,汉人和南人只能担任副职。结合各选项,A、C两项与材料不符,B项与史实不符,本题选D项。6.B 材料中赵匡胤的任命由于不合乎任命新宰相的程序,只得暂时作罢,说明当时宰相对专制皇权是有制约作用的,因此答案为B。其他三项都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7.C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对地方间接管理,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设有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并非秦朝时开始建立,B错误;隋唐时期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C正确;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8.D 在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相权和君权是历朝历代的矛盾,封建君主为掌握矛盾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限制相权。如汉朝的中朝和外朝,唐朝设三省六部,明太祖时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设内阁。都是相权和君权斗争的表现。至清朝时期设军机处,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9.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清初设立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有制约作用,唐朝设立的地方节度使有很大的自主权,不利于君主专制,故②④不选。10.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自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后的封建社会决策权都是在皇帝手中,因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就是皇帝制度,所有国家大权集于皇帝一身。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11.B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大意是做皇帝要以自己亲力亲为地治理天下,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第④项“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说法较片面,本题选B项。12.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材料叙述了明朝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它本身只是一个侍从机构,答案为A。其他各项说法错误。13.(1)演变: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在边境设立藩镇;元朝实行行省制。趋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汉初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中后期,统治腐败;军事举措失当,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威胁中央集权。(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中央集权下,6\n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举例:北宋在地方实行分权,最大限度地将地方的军权、财权等收归中央,造成积贫积弱;元朝吸取宋朝的教训,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相对扩大地方实权。(4)地方管理体制要适合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地方管理体制要不断创新;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做到既要维护统一和中央权威,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为其发展留有空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富民强。(言之有理即可)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26:07 页数:6
价格:¥3 大小:19.0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