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与练】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检测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导与练】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检测题(人教版):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含解析)(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2、3、4、5、6、7、8、9、10新中国的外交11、12、13、14、15、16、17、18、19、20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2浙江十二校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 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④解析: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建设。关键信息是:“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①是指三大改造,符合“改变”。②祖国大陆的统一,符合“改变”。③是在197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④恢复自由市场秩序说法不对。故选C。2.(2022佛山二模)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当时进行全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  )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数据D.编制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解析:B 这是1953年进行的调查,正是一届人大召开前的准备阶段。A项“恢复国民经济”是1949年至1952年。D项经济计划在1953年前已经编制。C项“制定民族政策”错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49年的共同纲领中已明确提出。3.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解析:C 由材料中的“协助”“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等信息判断,1954年政协已不再是国家临时最高权力机关,而是转变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机构。4.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6\n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解析:B 从材料1954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出A、C、D三项错误,A项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是在1949年;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于1956年;D项是在1956年。5.(2022武汉联考)电影《建党伟业》于2022年6月15日正式公映,片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中国共产党的哪些做法可以印证“毛泽东”的这句台词(  )①进行土地改革 ②团结各民主党派 ③人民政协的建立④“文化大革命”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B “文化大革命”使大批知名人士惨遭迫害,显然与题干内容不符。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其中的“第三次反思”是在(  )A.解放战争胜利后B.“大跃进”运动后C.“一五”计划完成后D.“文化大革命”后解析:D “大胜利”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大失误”指“文革”。7.古希腊被誉为“民主政治的摇篮”,其民主政治的发展对近现代中西方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官员就选举产生方式而言,与古希腊雅典官员(军事指挥官除外)的产生方式形式上有相似之处的是(  )A.美国总统B.法国参议院议员C.中国全国人大代表D.中国农村村委会主任解析:D 古代雅典官吏的产生方式是直接选举,A、B、C三项的产生方式都是间接选举产生,只有D项的选举属于直接选举,与古代雅典官吏产生方式相似。8.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  )A.构想正式提出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C.有了法律依据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解析: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说明“一国两制”有了法律依据。9.(2022年天津文综,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首先根据“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判断材料所指事件是我国澳门的回归;其次分析备选项,A项“一国两制”只是回归的具体方针,B项“九二共识”6\n是海峡两岸达成的关于我国台湾问题的认识,C项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是建立在国力强大的基础之上的,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10.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解析:A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即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符合题意。11.1950年毛泽东说:“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中苏条约”的缔结表明中国奉行(  )A.“一边倒”政策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C.“另起炉灶”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解析:A 从“1950年”可知该条约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苏联结盟是“一边倒”政策的典型体现。12.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解析:C “黄金法则”实际上体现了尊重国家主权、互不干涉的原则,与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相符。13.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这表明(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帝国主义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开始松动C.日内瓦会议对中国对外关系改善影响深远D.中国日益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解析:C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选择C项。14.(2022湛江模拟)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时间上来看1955年来中国访问的人数比1954年多,这要归结于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中外的交往。A项为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政策,排除A;C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为20世纪70年代的事,不符合题意;D项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6\n15.(2022汕头二模)有学者认为:1969年的中苏边境冲突促使美国“毫不犹豫地走向极大地改变全球外交的变化”——实行三角战略。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组建北约B.扶植日本C.尼克松访华D.从越南撤军解析:C 美国的三角战略就是美国、中国、苏联的三角关系。尼克松访华以改善中美关系,选C。16.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该声明主要针对(  )A.中国经济迅速发展B.美国成为超级大国C.苏联不断对外扩张D.日本谋求大国地位解析:C 20世纪70年代,美国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两国共同的敌人是苏联。17.(2022汕头调研)“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解析:D 中美关系的缓和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不是权宜之计,之所以出现题中的解读,是极“左”思潮对外交影响的产物。18.(2022台州四校联考)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上,美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下列结论与史实不吻合的是(  )结论史实A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责任内阁制B美国是中国二战抗日的盟军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美国是中国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美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A 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B、C、D三项符合所学知识,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但由于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将原先准备实行的总统制修改为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不能反映以美国为立宪榜样的结论。19.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6\n解析:A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促成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诞生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我国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解析:B 独立自主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属于1979年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与题意不相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21分,22题19分,共40分)21.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材料二 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材料三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8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7分)(3)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注意材料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说法是适用于明清两代,“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理由”的解答是关键,注意分析辛亥革命后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受美国影响。第(3)问,回答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即可。答案:(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分)影响: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4分)(2)不同意。(1分)理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美国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6分)(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22.(2022年天津文综,12)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6\n——钱乘旦等《英国通史》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1953~2022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202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3分)(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6分)(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4分)解析:本题以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切入点,大跨度,小切口,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第(1)问实际上就是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第(2)问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总结能力,根据材料中提供的时间划分阶段,并用历史语言概括每一个阶段的特点。第(3)问抓住解题的关键农村地区“所占比例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因素来分析。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国民素质、社会进步等方面进行回答,一定要围绕民主政治这一核心问题。答案:(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3分)(2)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6分)(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2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4分)(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4分)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25:41 页数:6
价格:¥3 大小:33.7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