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步步高】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二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十二)(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单元专项循环练(十二)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儒学成为正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李贽、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是考查的重点1.从“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其中周润发版《孔子》便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  )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B.“专制君主的参谋”C.“劳苦大众的代表”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答案 D解析 注意抓住各派的思想特点:“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法家;“劳苦大众的代表”——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儒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故选D项。2.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答案 B解析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符合庄子的为人处世的原则。3.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答案 B6\n解析 两汉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地位上升,形成引文中所述的谚语,体现出黄金不如儒家经典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受到重视。科举制出现在隋代,C、D两项与题干无关。4.“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极’这样的字样。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曾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的历史人物是(  )A.老子B.董仲舒C.李贽D.梁启超答案 B解析 通过所学知识排除A、C、D三位思想家,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小国寡民”与材料所述无关;李贽是明末早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梁启超是维新思想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本题选B项,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等,极力维护封建集权统治,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5.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C.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D.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答案 D解析 由朱熹编著的课本名称、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规范可看出D项正确。A项中的“治学”超出材料的主要意思;B、C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6.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答案 D解析 “男女授受不亲”属于宋明理学的内容。因为男女之间的一件小事而最终取了女儿的性命,体现了宋明理学弊端的一面。7.(2022·广东高考)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 A6\n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产生的影响。题干的大体意思是:保留宰相制度可以限制君主的权力,确保君主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君主专制的弊端。B、D两项显然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C项君主立宪制度出自近代西方,直接排除,答案为A项。8.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答案 A解析 明代时期,使人们“天收”“地管”“不自由”“不自在”的是封建伦理纲常,而不是君主专制思想。孙悟空追求的是个性解放,而不是追求民主平等。孙悟空的思想与“自我节制”相对立,也看不出注重气节和奋发立志,与拜金主义也没有联系。因此,本题选A项。常考易错针对练常考易错点 东西方哲学思想的比较、诸子百家思想的辨析、对董仲舒思想的认识、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认识1.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好是孔子死后的第10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制B.主张民主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D.维护君主权威答案 C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两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性未掌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恤民情,重视道德的力量;苏格拉底主张应该由“那个知道的人”来统治国家,反对民主制和君主制。两者都主张知识和道德的作用,故答案为C。2.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6\n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答案 C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辨析不清。①体现了“兼爱”思想,属于墨家的主张;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于道家思想;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于法家的主张;④中的“仁爱”属于儒家思想。答案为C。3.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万物的本原B.探究天理的途径C.发明本心D.儒家的纲常伦纪答案 D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朱子理学和陆氏心学认识不清。“理学”强调“理”是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探究天理;“心学”强调“心”是万物的本原,通过“发明本心”探究天理,故排除A、B、C。两者都主张以儒家的纲常伦纪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答案为D。4.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思想的实质(  )A.彻底否定了儒学B.是对宋明理学的否定C.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D.把儒学改造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答案 C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认为明末清初进步思想是对儒学和理学的否定。当时资产阶级在中国尚未出现,D项说法错误。答案为C。大题冲关规范练1.(202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6\n(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答案 (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特点结合起来。第(1)问由材料一中“仁政”“无为”“明法”可判断出各自的思想主张;背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总结。第(2)问由材料二中“大一统”“正法度”等信息可以概括董仲舒的思想特征,再结合所学分析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第(3)问由材料三中吸收不同宗教文化即可归纳唐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再结合唐朝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情况分析其原因。第(4)问要提炼出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春秋繁露》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材料三 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象山先生全集》请回答:6\n(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4)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答案 (1)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要接受君王的统治(百姓服从君命);天子治国要有“道”(顺天意)(天子服从天命)。(2)状况:儒学思想受到怀疑;社会普遍崇信佛教。(3)朱熹主张“先观后悟”;陆九渊主张“先悟后观”。(4)特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学习的过程。本质: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28:49 页数:6
价格:¥3 大小:709.4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