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向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强化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走向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强化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答案 A解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D两项与上述概念不符。C项中森林里全部赤链蛇属一个种群,但森林中全部植物不代表由全部生物构成的群落。2.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个/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群落种群1种群2种群3种群4种群5种群6种群7种群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竞争D.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答案 C解析 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物种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中物种2、4、6的数目可知,其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则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3.(2022·潍坊质检)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答案 D4.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8\nA.竞争          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的意思是说禾苗多时草难以生长,草多时禾苗难以生长,禾苗与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5.(2022·临沂质检)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答案 C6.(2022·北师大附中).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代替藓类植物,接着灌木又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繁殖能力较强B.演替各环节中最先进入者寿命较短C.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较高等D.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能获得更多的阳光答案 D7.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  )A.演替进行的时间长短B.演替产生的原因是否含有人为因素C.演替进行的初始裸地条件D.裸地形成前原生态系统的类型答案 C解析 初生演替的时间一般较次生演替长。两者的最重要区别是发生演替的初始祼地情况不同:初生演替发生于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虽有植物存在,但被彻底破坏;而次生演替则发生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等繁殖体的地面。8.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8\n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答案 A解析 从表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机肥田中的土壤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其物种数远远大于化肥田。使用有机肥,可为土壤生物提供更多的有机营养,有利于土壤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异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土壤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有机质减少),长期使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降低。9.在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它能够吃掉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藻类间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答案 B解析 8\n各种藻类因为争夺阳光和矿质元素等资源,存在竞争关系;对照曲线图,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种数最多,故D选项正确;滨螺喜食小型绿藻,这样对于大型藻类有利,而大型藻类茂盛势必对小型藻类有遮盖作用,从而滨螺过多会降低藻类多样性,无滨螺,大型藻类竞争优势也会降低,由图可明显看出该结果。10.环境条件变差时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  )A.层次不变,层次结构简单B.层次减少,层次结构不变C.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D.层次不变,层次结构不变答案 C解析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种群稳定性提高。但是在环境条件变差时,如乱砍滥伐森林,使得群落的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化。11.(2022·汕头)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物的种间关系的理解与区分。捕食和竞争属种间斗争,共生属种间互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对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可见共生的两种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个体数量应是同步变化的,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相互之间具有调节和抑制作用,以维持两个种群数目的相对稳定。竞争是两种生物为争夺食物、空间而发生的斗争,竞争的结果是一种生物生存下来,种群密度增加,另一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减小,乃至最后消亡,表现为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故选B。12.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8\n答案 D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四概念的理解。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种情况。而种间斗争又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三种情况。二、非选择题13.(2022·新课标卷)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答案 (1)竞争和捕食 寄生(2)如图所示8\n(3)增强 (4)减弱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种间关系的有关知识。(1)人登岛捕食狐,同时人和狐都以野兔和羊为食,因此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病毒营寄生生活,兔瘟热病毒与野兔之间是寄生关系。(2)见答案。(3)人登岛后的第5年,由于狐濒临灭绝,野兔的天敌减少,数量大大增加、食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种内斗争加剧。(4)由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捕食者增加,可以使被捕食者数量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且生存能力增强,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会减弱。14.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种群449041206710乙种群012032104500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替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答案 (1)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2)能量和有机物 (3)自我调节(自我维持稳态)(4)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5)缺乏有利变异解析 8\n本题综合考查生态学的基础知识。(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因为在第1年到第8年间,甲种群数量迅速减少,而乙种群数量快速增加。在生态系统中,影响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竞争之外,还有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它能为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有机物和能量。(3)种群的演替过程可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4)甲种群逐渐减少,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可能灭绝。(5)缺乏有利的可以遗传的变异,是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15.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8\n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答案 (1)出生率 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 30只/mL (2)①D和E 水平 ②B和F解析 由题意可得A为分别培养时甲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变化;F为混合培养时乙种群数量变化,可见在与甲混合培养后乙处于竞争劣势,被淘汰。乙与丙混合培养出现竞争,在空间中分层分布,减少了各自生存空间,使K值比组1减小,且二者均比单独培养时数量少,因此C曲线为乙的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1)在种群数量变化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由图示可见,单独培养乙,则其种群数量变化为C,在第40天时,种群数量最大为600,因此种群密度为30只/mL。(2)①同一河流中食性相同的两种鱼,由于食物竞争关系,使他们分别在河流中央与河岸底部分布,由于空间受限,各自达到K值,并且K值远小于实验条件的数量,这种受地理位置、离岸远近的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②两种食物相同的传粉昆虫混合放养,一定会出现因食物有限而引起的竞争,其中优势种群数量变化如B曲线,劣势种群数量变化为F曲线。因此答案为B和F。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36:18 页数:8
价格:¥3 大小:123.5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