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跟踪练含解析202302341179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31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1.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一个池塘中含有的种群数量2.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3.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做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A.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三种生物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C.没有蛞蝓捕食的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D.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4.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及其丰富度的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11-\n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的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定属于分解者C.土壤中不同深度分布着不同的小动物,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长期分析,土壤中某些小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都将被分解者利用5.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桑毛虫和暴猎蝽构成了一条有两个营养级的食物链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6.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C.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的一种空间结构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7.为给黄土丘陵弃耕区植被的自然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某研究团队在黄土丘陵弃耕区选择了弃耕不同时间的撂荒地,研究了各区域中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指群落中物种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参照第9-11-\n年的群落结构来恢复黄土丘陵区的植被B.物种均匀度指数不能反映群落的空间结构C.物种丰富度可以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D.该地区植被具有科学研究和保持水土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8.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表是某高校学生对本校网络中心旁的草地植物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种名总株数(株)相对多度(%)种名总株数(株)相对多度(%)种名总株数(株)相对多度(%)两耳草120717.73假俭草3715.45白花蟛蜞菊240.35红花醡浆草155222.97狗牙根1852.72水蜈蚣420.62地毯草76311.21天胡荽1101.62车前草40.06马唐113416.66崩大碗680.99蔓花生140.21三点金89213.10纤毛鸭嘴草721.06空心莲子草60.09雾水葛2483.64狗肝菜510.75其它物种650.95注:相对多度是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占植物总体个数的百分率。A.植物相对多度越大,其种群密度越大B.该草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红花醡浆草和两耳草存在竞争关系D.如果不除草,该群落的丰富度不会发生改变9.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④→⑤-11-\n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10.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顺序就是生物进化的顺序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11.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研究小组对某林窗内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物种种类(种)0~10年10~20年20~30年30~40年40~50年藤本层30001灌木层221102乔木层232620105A.林窗存在所引起的动植物群落的更新属于次生演替B.10~40年间,林窗逐渐关闭、光照减弱使藤本和灌木逐渐消失C.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的林窗,会一定程度上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丰富度D.当林窗区域发展到40~50年时,定期合理地开采木材提高了群落的稳定性12.演替的资源比率假说认为演替的不同阶段出现的物种的竞争能力不同,强调环境条件随时间缓慢改变时植物物种的相对竞争能力发生改变所起的作用。图中表示5种假想植物在演替过程中对光照和土壤养分两种资源的相对可利用率状况对相对多度影响的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1-\nA.此模型可用来解释富营养化的河流中发生的演替B.此模型中表示的演替结果物种的丰富度不变C.此模型演替形成的群落仅存在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D.物种E出现的阶段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13.下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14.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1-\n(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上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___。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2)东部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演替。(3)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____年,第15—2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15.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某山区弃耕农田在二十余年间逐渐发展成为森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2)该群落演替到第3阶段,群落中草本植物除了甲之外,还有多种其他植物如鼠尾草、龙珠草等,某兴趣小组想知道甲和鼠尾草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设计实验步骤如下:①在该群落相同地段选取多株甲和鼠尾草,要求植株大小和根系大小基本一致。②间距0.2米种植20株作为对照组1,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2,___________作为实验组。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各组植株根系的生长情况,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同种植物的根系大小进行比较。预期结果和分析:Ⅰ.若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两种植物的根系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Ⅱ.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与对照组大小基本相同,则说明两种植物的根系不存在竞争现象或竞争现象不明显。-11-\n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正确;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正确;D.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研究种群的数量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正确。故选:A。2.答案:C解析: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也便于小动物的采集,A正确;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如跳虫的采集,B正确;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C错误;-11-\nD、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所以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D正确。故选C。3.答案:D解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所以该牧场的群落包括牧场内所有的生物,A错误;该实验要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所以牧草的生长状况属于无关变量,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B错误;没有蛞蝓捕食的条件下,即“不去除牧草B、有隔离网”组与“去除牧草B、有隔离网”组样方内牧草A相对数量基本相同,说明竞争对牧草A存活没有显著影响,C错误;据图可知“去除牧草B、无隔离网”组样方内牧草A相对数量明显多于“不去除牧草B、无隔离网”组,说明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使样方内牧草A相对数量增加,D正确。4.答案:C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的属于消费者,有的属于分解者,B错误;土壤中不同深度分布着不同的小动物,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长期分析,土壤中某些小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都将流入下一营养级或者被分解者利用,D错误。5.答案:B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桑毛虫与暴猎蝽之间是捕食关系,两种生物的数量相互抑制,桑毛虫的环境容纳量减少,A错误;B、b点时,种群数量为K/2,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暴猎蝽与桑毛虫构成了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桑→桑毛虫→暴猎蝽,含有三个营养级,C错误;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错误.故选:B.6.答案:A解析:7.答案:A解析:-11-\nA、由图可知:第9年时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均最高,故应参照此时群落的结构来恢复黄土丘陵区的植被,A正确;B、由题干信息知“物种均匀度指数是指群落中物种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故物种均匀度指数可反映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仅有物种丰富度不能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C错误;D、植被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保持水土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A。8.答案:D解析:由表数据可知A正确;自然群落在空间结构上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红花醡浆草和两耳草存在空间和资源的竞争,C正确;如果不除草,该群落会发生演替,其丰富度也随之改变,D错误。9.答案:C解析:该群落的演替是在保留了植物种子和土壤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错误;①→⑤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逐渐下降,其中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C正确;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错误。10.答案:D解析: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其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物进化的时间跨度极大,环境变化异常剧烈,而群落演替研究的是在当前的环境下,群落组成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物种组成替代的过程。所以,不能依照生物群落演替的顺序来给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物种进行先后排序,A错误;群落演替的每一阶段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所布生物的演替,而不是只指植物的演替,C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也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群落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11.答案:C解析:12.答案:D解析:由-11-\n图可知根据资源比率假说演替的早期土壤养分少,优势物种是需光强的植物,后期出现高大的需要土壤养分高的植物E,此模型可用于解释陆地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物种变化。富营养化的河流初始阶段养分高,不适用此模型,A错误;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增加,生物种类数增多,丰富度增加,B错误;演替形成的群落同时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物种E出现的阶段群落养分高,生物种类多,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D正确。13.答案:D解析:珊瑚礁群落的演替是在原来有少量的生物包括植物基础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鱼的种数和个体数随之增加,B正确。演替过程中鱼类物种数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C正确。珊瑚礁体积下降导致鱼的种数下降,D错。考点:本题考查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4.答案:(1)S0;丰富度;群落的物种组成(2)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次生(3)20;衰退型;0解析:(1)由图可知,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丰富度,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故答案为:S0;丰富度;群落的物种组成。(2)东部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意义是提高群落对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3)因为在10至20年间,小于1,所以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20年,第15至20年种群数量在减少,年龄组成是衰退型,第20至30年,所以种群的增长率为0。故答案为:20;衰退型;0。15.答案:(1)次生演替;该演替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进行的;增加;(2)间距0.2米种植20株鼠尾草;间距0.2米种植10株甲和10株鼠尾草;实验组植株的根系显著小于对照组;解析:(1)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弃耕农田逐渐发展成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故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2)①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环境条件、植株的大小、根系的大小等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基本一致。-11-\n②对照组1:间距0.2米种植20株植物甲;对照组2:间距0.2米种植10株鼠尾草;实验组:间距0.2米种植10株植物甲和10株植物鼠尾草。预期结果和分析:Ⅰ.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显著小于对照组,则两种植物的根系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Ⅱ.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与对照组大小基本相同,则两种植物的根系不存在竞争现象或竞争现象不明显。-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20:48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36.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