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标广西202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主题专项练10谁主沉浮__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格局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主题专项练10 谁主沉浮——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格局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  )A.推动了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重申了美国对外政策理论C.加速了美苏“冷战”格局的扩展D.巩固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中心是争夺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是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战后美苏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推动了战后美苏“冷战”的形成,故C项正确;战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普遍衰落,欧美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故D项错误。2.(2022江西赣州摸底)这场全面的东方与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场“战争”(  )A.双方是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B.双方斗争的实质和方式基本不变C.双方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D.根本原因都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两极对峙。北约和华约,仅是两大阵营在军事领域对峙的体现,故A项错误;斗争实质是意识形态根本对立,基本手段就是除“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故B项正确;从目的上讲,美国是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故C项错误;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故D项错误。3.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宗旨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这一宗旨(  )A.确保了欧洲的持久和平B.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C.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D.缓和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6\n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的欧洲。北约的成立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不利于欧洲的持久和平,故A项错误;材料中北约的宗旨没有涉及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故B项错误;北约强调“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故C项正确;北约的成立加剧西欧与东欧的对抗,故D项错误。4.(2022河北邯郸期末)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实施了“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是马歇尔计划的补充),但该计划在拉美的实施效果不佳。这反映出(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B.美国重视拉美国家经济发展C.拉美各国经济的独立性增强D.苏联在拉美的势力超过美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表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受阻,其经济霸主地位受挑战,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美国“第四点计划”主要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是美国的主要关注点,故B项错误;由于拉美各国经济独立性增强,导致计划在拉美的实施效果不佳,故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拉美势力并没有超过美国,故D项错误。5.“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政治构想,借着永久性的安排(至少是长久性的),进而统一各个主权国家经济活动、法律系统(就某种程序而言)。”为此构想奠定基础的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欧洲煤钢共同体C.上海合作组织D.不结盟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构想是想建立一个实现政治、经济联合的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政治、军事组织,故A项错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欧洲联合的开始,而欧洲的联合建立了一个政治经济组织——欧盟,故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维护地区和平的国际组织,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松散的国际组织,故D项错误。6.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访问美国,对时任总统的里根表示,美日两国是命运共同体,日本列岛可以起到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作用,日本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政策。日本此举主要是为了(  )A.借美国保护进一步发展自己B.为美国提供“冷战”的战略基地C.进一步对抗发展壮大的中国D.在东亚地区构筑“冷战”包围圈答案:A解析:6\n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根据材料“日本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政策”,可知日本经济崛起后,力图争取政治大国地位,借美国保护进一步发展自己,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成为美国“冷战”的战略基地,八十年代的日本要谋求在亚洲的战略地位,故B项错误;日本此举的确是要和中国相抗衡,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错误。7.1971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  )A.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B.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C.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D.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选择与苏联结盟,这是对不结盟运动力量的瓦解而非凝聚,故A项错误;印度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这本身就是对两大对峙阵营以及“冷战”态势的一种冲击,故C项正确;中美双方的关系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就出现改善的趋势,故D项错误。8.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其意在(  )A.加强东西欧的政治经济联系B.缓和紧张的东西方关系C.消除东西方意识形态的矛盾D.摆脱美国的控制与束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联邦德国是美国的盟国,材料反映出它积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并同中国建交,这明显体现出其意在摆脱美国的控制与束缚,故D项符合题意;联邦德国的外交政策无法影响东西方整体的关系,故排除A、B、C三项。9.到目前为止,中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认为“9·11”事件确实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学者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大国丧失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B.反恐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主题C.挑战霸权主义的政治势力骤增D.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991年苏联解体后大国丧失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世界政治格局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并不是因为“9·11”事件而改变的,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1”事件使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彻底解决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1”事件后反对恐怖主义的力量骤增,故C项错误;“9·11”事件并没有影响到美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错误。6\n10.多极化的政治更加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各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想,可以平等地交流意见和建议,可以进行良好地合作。材料表明(  )A.和平已经成为世界永恒的主题B.多极化下各国利益达成了一致C.多极化的发展消除了战争威胁D.多极化助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的政治作用,没有体现和平成为世界永恒的主题,故A项错误;各国利益因各国实际情况而不同,不能达成一致,故B项错误;多极化消除战争威胁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下各国可平等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良好的合作,故D项正确。11.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  )A.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B.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C.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D.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答案:C12.2022年2月1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华盛顿会见白宫官员时说,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美欧这一传统盟友关系将转型为更加务实和交易性质的关系。欧盟这一代表的讲话(  )A.说明欧盟已经成为了独立的政治实体B.反映了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C.体现了欧洲彻底地摆脱了美国的影响D.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13.一般来说,决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1943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材料二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张建华《世界现代史》材料三 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尼克松的伙伴关系是要加强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以及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解决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张。——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6\n材料四 里根政府准备在6年内耗资1803亿美元实现核力量现代化,并提出和实施战略防御计划。里根政府调整核战略的目的在于:打破美苏在核力量对比中的均衡态势,谋求对苏联的核优势;把苏联拖入一场新的军备竞赛之中,迫使苏联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军备建设,借此拖垮苏联经济;给苏联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打击,使苏联在国际竞争和争夺中陷入不利地位。——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后初期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4分)(2)概括材料二中乔治·凯南对于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原因。(6分)(3)概括材料三中尼克松政府的“伙伴关系”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府在这一时期的对苏政策。(9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里根政府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的目的。(6分)参考答案:(1)建立美国起主导作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建立由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认识: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原因: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不断增强;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3)内涵:加强同西欧和日本的伙伴关系。政策: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的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并积极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4)目的: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提高核威慑力量;带动其自身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第八章 走向21世纪历史和推测一、中国的平衡术二、日本的困境三、欧洲经济共同体——潜力与问题四、苏联及其“矛盾”五、相对衰落的头号大国美国及其问题——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分)参考答案:示例1:论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6\n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西欧经济逐渐恢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受经济体制、美苏争霸等的影响,苏联经济发展持续下降,直至苏联解体。虽然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其整体经济实力日益衰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2022年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示例2:论题: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或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或国际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角逐。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了美苏两极格局,但随着西欧经济发展,特别是西欧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进程推进,欧共体(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示例3:论题:大国兴衰的启示。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致使美国、苏联的经济实力削弱,而苏联最终走向解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得出的重要启示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称霸,不侵略扩张;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要坚持对外开放,勇于制度创新;善于抓住发展机遇,进行决策。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7:36 页数:6
价格:¥3 大小:21.5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