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标广西202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主题专项练9长路漫漫__世界经济模式的不断探索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主题专项练9 长路漫漫——世界经济模式的不断探索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2河南六校联考)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列宁的观点强调了在俄国小农国家的特殊国情下,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这是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提出的,故D项正确;从列宁的身份可排除A、C两项;列宁主要是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并未涉及属于生产力范畴的工业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2.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据此判断,列宁(  )A.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B.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C.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D.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与材料中“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相符,故A项正确;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重新审查和修正”不等于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故C项错误;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是斯大林模式,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3.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方针的特点是(  )A.采用计划经济体制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C.优先发展重工业D.取消新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6\n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工业化的途径。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30年代,故A项错误;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说明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故D项错误。4.(2022黑龙江哈尔滨模考)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图表中的数据显示当时苏联的个体农户数量大幅度减少,集体农庄农户、工人大幅度增加,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这符合斯大林模式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特征,故C项正确。5.(2022山东济南一模)1933年,苏联开始推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按固定价格给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赫鲁晓夫上台后取消了义务交售制,代之以国家采购制,即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这一制度的转变(  )A.为工业化提供更多资金B.完全突破斯大林体制C.注重了调整工农业比例D.部分承认市场的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中的“转变”是指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这就使剩余农产品具有市场上商品的性质,所以D项正确;“转变”之前的义务交售制是为了为工业化提供资金,赫鲁晓夫上台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修补,没有完全突破,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农产品征收制度的变化,不涉及工业,故C项错误。6.(2022河南洛阳二模)下表为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当时(  )1953—1958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总产量生荒地的产量其他地区的产量195382.526.955.6195485.637.348.31957105.038.166.91958141.258.482.8A.把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B.注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6\nC.大力垦荒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对农业进行调整,大力垦荒和改革集体农庄的管理,取得一定成绩,这与图表中粮食产量提高相符,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并未触及斯大林模式的本质,故A、D两项都不可能实现,故排除;材料数据只涉及粮食产量,无法判断生产技术是否革新,故B项错误。7.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B.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材料信息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经济的盲目乐观,忽视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市场经济虚假繁荣,故C项符合题意;当时人们追求快速致富只是主观愿望,没有看到潜伏的危机,故A项不正确;经济危机发生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结果,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决定因素,故B项不符合题意;当时美国的经济政策仍是自由主义,还没有发生转变,故D项错误。8.到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破产”从本质上表明(  )A.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B.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C.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D.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但不能反映本质,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表明经济承受能力的强弱,故B项错误;材料中“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表明自由放任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故C项正确;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不能体现本质内容,故D项错误。9.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整个美国经济面临崩溃。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许下“新政”诺言,借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现实依据是(  )A.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   B.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C.苏联的计划经济经验D.列宁的新经济政策6\n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剧了危机,而非“现实依据”,故A项错误;1936年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理论,与材料中“1932年”不符,故B项错误;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28年至1932年,与材料中“1932年”“实施‘新政’的现实依据”相符,故C项正确;1927年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与材料中“1932年”“实施‘新政’的现实依据”不符,故D项错误。10.罗斯福在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维持工人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项法令(  )A.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B.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C.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D.旨在保护工人的权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该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维持工人生活的工资,这说明该法令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企业经营稳定能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故C项正确。11.“农产品价格在1929—1933年实际下降了50%,但人们仍因贫困而挨饿,种粮者面对微薄的收入深感失望……”对此该国政府所采取的调整措施是(  )A.开垦荒地扩大生产B.减产与收购相结合C.着力刺激消费市场D.大力推行集体农庄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而不是扩大生产,故B项正确。12.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在1939年说:“我们尝试过增加支出,我们现在的支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却不管用……在这个政府当政八年之后,我们的失业率还跟八年前一样高,而且还有巨额的债务要偿还。”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A.取得了非凡的成果B.改善了人民的生活C.促进了社会的就业D.没有完全摆脱经济困境答案:D解析:6\n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取得了非凡的成果有点言过其实,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也没有说美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在这个政府当政八年之后,我们的失业率还跟八年前一样高”说明美国的失业率依然很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完全摆脱经济困境,美国还有巨额的债务要偿还,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13.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1)结合罗斯福新政背景和相关措施解读材料一中图片的信息。(12分)(2)根据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13分)参考答案:(1)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推动下,随着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激化,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上台后,在抑制生产方面采取的措施有:缩减农业、控制工业;在刺激消费方面采取的措施有: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建设工程等。这些措施实施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逐渐缓和,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2)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重视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正确处理好革命精神与个人物质利益的关系。论证: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收集制;充分考虑了农民的个人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工业化,压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苏联的发展后劲不足。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n根据上述材料,围绕20世纪的“政策探索与调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15分)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模式的相互影响。论述:(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成功摆脱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盛行。(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管理的合理成分,逐渐形成了以国家宏观调控为主,逐渐推行市场发展模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国家大多推行混合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3)经济管理模式并无国界之分。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示例二论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与探索。论述角度:中国或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的原因;改革与探索简单过程;改革与探索的作用或影响。示例三论题: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大经济探索与调整。论述角度:说明两次调整的背景和特点,并分析各自产生的影响。(回答略)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7:32 页数:6
价格:¥3 大小:137.6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